亲侄子朱文正立下显赫战功,为何朱元璋将其囚禁终身?
明初有很多军事天才,被朱元璋软禁的朱文正应该算是其中一个。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亲侄子,朱元璋还小的时候,全家饿死的人太多,他大哥的儿子朱文正侥幸活了下来。不过当时因为大家都穷,也只能跟朱元璋分开。
等到朱元璋在军营中参军以后,朱元璋的大嫂便带着朱文正投靠了朱元璋。这一次的决定彻底改变了朱文正的人生。因为朱文正跟朱元璋一样,是天才的军事将领。伴随着朱元璋不断做大,朱文正所立的战功也就越来越多。可是当朱元璋要封赏他的时候,朱文正却表示拒绝,他告诉朱元璋,咱们是一家人,以后等叔叔你做大了,我自然有富贵。可是现在对朱文正封赏,一定会让其他将领觉得朱元璋是在偏袒自家的侄子。
朱元璋那就比较高兴了,因为他发现这个侄子是真的懂事,简直就把他当成自己的亲儿子一样看待。等到朱元璋将枢密院改称大都督府的时候,朱文正有幸成为了大都督,节制天下老朱家的所有兵马,可见朱元璋对朱文正是多么的信任。
朱文正的盖世神功应该就是接下来的洪都保卫战了,当时全天下最大的诸侯就是陈友谅,他手下有60万精兵强将,所向披靡,俨然就是第二个曹操。陈友谅夺取天下的实力和雄心,是超过朱元璋的。这次陈友谅联合张士诚,一起对朱元璋发起进攻,所以洪都一战至关重要。朱元璋必须要先把大后方的张士诚给打服了,才能集中精力跟陈友谅决战。
这一切都需要时间,谁能拖住陈友谅60万大军呢?朱元璋选择了朱文正,自己这位堪称天才军事将领的侄子。朱元璋只给了朱文正2万人马,原本所约定的期限是一个月。守住了30天,那么朱文正就是大功一件。
可是事情总是有变化,朱文正坚守了60天都没有等到朱元璋前来,他知道自己只有死守,如果洪都失守,那陈友谅这60万大军便能够长驱直入,直奔朱元璋的腹地金陵。所以朱文正不管朱元璋那边出了什么状况,依旧死守洪都,战死的将士不计其数,很难想象,朱文正到底是用了什么办法,让守城的将士们有如此坚毅的决心。
整整85天,朱文正在坚守了85天以后,终于等来了朱元璋的大军。陈友谅这边差点没被气死,心中感叹,自己如果有朱文正这样的猛将,何愁得不到天下呢?正是因为洪都保卫战的成功,让朱元璋得到了跟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的先机,毕竟2万人挡住了陈友谅60万大军,这种战绩足以摧毁陈友谅大军的信心。
洪都保卫战胜利以后,鄱阳湖大战中,朱文正再次身先士卒,截断了陈友谅的粮道,使得陈友谅大军处于惊慌失态之中,最终朱元璋因此击败陈友谅,成为当时最大的诸侯。可以说消灭陈友谅,功劳最大的就是朱文正,可是朱元璋在论功行赏的时候,似乎想起了朱文正当年不要赏赐的那些话,便暂时搁置了对朱文正的赏赐。
可惜人都是会变的,朱元璋的这一举动,使得朱文正十分不爽。所以他开始纵容手底下的人强抢民女,朱元璋十分震怒,严厉地斥责了朱文正。朱文正这才发觉自己有些失态了,心里极为害怕,居然打算投奔张士诚去了。朱元璋知道以后,主动找到了朱文正,将朱文正给软禁在了桐城。
朱文正会投降张士诚,我不太相信,因为朱文正在朱元璋军中属于核心将领,刚刚立下了天大的功劳,而且又是朱元璋的亲侄子。就算是他去了张士诚那边,也绝对不会得到重用。真正的原因我们已经无法寻找,只不过朱文正本人的确是被软禁了。
被软禁的朱文正年仅30岁就去世了,我也不得而知他为何英年早逝,或许是因为心中郁闷所致。朱元璋称帝以后,将朱文正年仅8岁的小儿子朱守谦册封为靖江王,封地在美丽的桂林。他也成为了藩王中,唯一一位不是朱元璋后代的藩王,可见朱元璋这是对朱文正的一种褒奖和怀念。
亲侄子朱文正立下显赫战功,为何朱元璋将其囚禁终身?
提到朱元璋手下大将,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徐达、常遇春等人。然而,真正在朱元璋手下成长起来的第一位大将,也是公认的奇才,非朱文正莫属。
朱文正是朱元璋大哥朱兴隆的儿子,仅仅比朱元璋小了8岁。
公元1343年,朱元璋的老家濠州发生了严重的旱灾、蝗灾和瘟疫,仅仅半个月,朱元璋的父母、大哥全部惨死。为了活命,朱元璋和大嫂、二哥、以及侄子朱文正被迫分开逃命。
朱元璋起兵后,大嫂带着朱文正投靠了刚刚创业的朱元璋。这时的朱元璋把朱文正当做了自己的儿子一样抚养,朱文正也不负朱元璋厚望,为朱元璋屡立战功。
公元1356年,朱元璋率军攻打集庆路(今南京),朱文正因为作战勇猛,立下战功,被朱元璋升为枢密院同敛。当时,朱元璋大肆赏赐诸将,首先问了朱文正。然而,朱文正却说:“等叔父成了大业,何愁没有富贵,如今叔父首先给亲戚封官赏赐,恐怕难以服众。”
朱元璋听了这些话,那是打心眼儿里高兴,一来认为自己的侄子懂事,二来也知道他和自己绝对是一条心,所以对朱文正更加倚重。
后来,朱元璋设立大都督府,为朱元璋政权的最高军事机关,朱文正便担任了大都督府的大都督。
公元1362年,朱元璋策反陈友谅的部将胡廷瑞(胡美),胡廷瑞献江南重镇龙兴于朱元璋,朱元璋改龙兴为洪都府。因为洪都府地理位置重要,而且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所以,朱元璋派去了朱文正。
朱文正刚到洪都似乎变了一个人,一副不务正业的样子,每天花天酒地,根本不管洪都城的军事,这让洪都城内的将士们都以为朱文正是一个纨绔子弟。
恰在此时,陈友谅和张士诚约定消灭朱元璋的势力。于是,张士诚攻打安丰,陈友谅攻打洪都。
朱元璋亲自定下战略,自己带着主力大军迎战张士诚。而洪都方面,则由朱文正率军4万抵御陈友谅的60万大军。
4万对60万,实力相差悬殊,平均一个人需要对抗15个人。很多人对胜利不抱有任何想法,但此时的朱文正恢复了往日的英武,将城防之事安排的妥妥当当,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守城战开始了。
在朱文正的带领下,城内的守军个个奋不顾身,虽然洪都城的城墙被陈友谅轰塌了多处,但守城的士兵踩着尸体也在顽强的抵抗。陈友谅看到朱文正的指挥后,不禁感叹:“朱元璋手下竟然有朱文正这样的猛将,我若得他,必是如虎添翼。”
很可惜,朱文正是陈友谅永远也得不到的人。
双方在洪都拉锯了83天,在这83天里,朱文正每天都活在刀尖上,只要洪都某一处被攻破,自己必将死无葬生之地。幸运的是,他坚持下来了,在第83天,朱元璋终于率领主力大军前来救援了。
近三个月的洪都保卫战,朱文正发挥出了超越同时代很多名将的军事天赋和指挥才能,让陈友谅师老兵疲,为朱元璋鄱阳湖大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这次胜利之后,朱元璋异常开心,因为他超越了曾经的陈友谅,成为了天下间实力最强的诸侯,同时也看到了天下一统的希望。
开心之余,论功行赏,朱元璋大肆赏赐了常遇春、廖永忠等人,然而对居功至伟的朱文正却没有任何赏赐。或许是朱元璋是准备日后封赏,也或许是朱元璋准备给予朱文正更大的封赏。
至于朱元璋当时真正的想法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的是朱文正开始不满了。因为没有赏赐,朱文正手下的将士开始掠夺百姓财物,强抢民女。最终,这件事遭到了按察使李饮冰弹劾,于是,朱元璋训斥了朱文正。
遭到训斥后,朱文正非常害怕,甚至准备投靠张士诚。朱元璋得知消息,先发制人,迅速拿下了朱文正,将他软禁在了桐城,至此属于朱文正的时代落幕了。
过了一段时间,朱文正便去世了。
公元1370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已经三年。此时,朱元璋非常怀念朱文正,册封了他的他的儿子朱守谦封为靖江王,就藩于桂林。成为了明朝唯一一个非朱元璋后裔的藩王,从这一点来看,朱元璋对朱文正的感情还是非常深的。
亲侄子朱文正立下显赫战功,为何朱元璋将其囚禁终身?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被活活饿死。他曾经是一个放牛娃,竟然在多年后当上了皇帝,开通了这样伟大的功绩,这在历史上也是相当罕见的。
朱元璋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竟然能成功登顶,而且能一统天下,这不仅与他的能力有关,还与他手下的很多军事奇才有关。
说起朱元璋手下的军事奇才,大家肯定想到朱元璋手下的名将徐达和常遇春等人。但是今天我说的不是这两个人,而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
朱文正是朱元璋大哥的儿子,大哥早逝,留下这个孩子,朱元璋对他视如己出,大力培养。朱文正也比较争气,逐渐成为朱元璋的得力助手,他能征善战,屡战奇功,深受朱元璋的厚爱。到最后朱文正做到了大都督府的大都督,这一职位可谓是国家最高军事机关。
朱文正最出名的一战当然要数与陈友良的决战。当时朱文正带着4万人马与陈友良60万大军进行抗战,在洪都城抗战80多天。为了鼓舞将士,朱文正亲自统率自己的亲兵,登上城楼,与战友们站在一起,用大刀,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的敌军一番又一番地猛攻在洪都守军强硬反击之下,汉军只能退出城外。
最终朱文正等来了朱元璋的大军。朱元璋统率20万大军向洪都浩浩荡荡地开来。吴军与汉军在翻阳湖大战,朱文正利用时机锻炼陈友谅的粮道,引起军队恐慌,结果陈友谅战亡,全军覆没,洪都保卫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场战役决定了朱元璋的霸王事业,改变了元末明初整个局势。正是因为这场长达三个月的洪都保卫战,朱文正充分发挥了不逊于同时代任何名将的军事天赋和指挥才能,造就了朱文正人生的巅峰,将他推上了元末明初诸将星的神话舞台上。
可以说在这次大战中朱文正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了庆祝洪都之战成功,朱元璋对很多将领进行了论功行赏,有的将帅都得到了金帛赏赐,单单落下了朱文正。这时朱文正心里很不平,就随意放纵部下示意违法,自己也胡作非为。
如此优秀的一个人物,他也有弱点,那就是作风糜烂,喜欢喝酒,寻花问柳。据说当时在哄都之战的时候,他还沉迷于声色犬马。
洪都保卫战后不久,朱文正对皇帝很不满,就怂恿部下投靠张士诚,想背叛朱元璋。被按察使李饮冰上奏,这件事引起了朱元璋的警惕,结果皇帝先发制人,把他抓起带回京城准备问斩。但是马皇后的一句话救了这个孩子,朱元璋虽然没有问斩朱文正,但是也没有放了他,而是软禁起来,不久以后他就抑郁而死。
朱元璋对此一直觉得有愧于朱文正,对他所立下的赫赫战功并没有忘记,以后对朱文正的儿女照顾有加。朱文正的后代还被封了靖江王,代代相传,成为明史上唯一一脉非太祖血统的王族。这也是朱元璋过人之处,赏罚分明。
这就是朱文正被软禁的原因,本以为打仗取胜等着奖赏,却等来了监狱之灾。
亲侄子朱文正立下显赫战功,为何朱元璋将其囚禁终身?
历史是一出没有结局的戏。每个结局都是这出戏的新情节的开始。大家好,我是司徒,听我聊历史,关注我不迷路。明朝也算的上是中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朝代了,谈起明朝的开国,我们便会想到朱元璋曾经开创明朝实在是不容易,本身朱元璋也是出身寒门,但朱元璋会用人,幸得手下的支持,便有了明朝。想起明朝的开国功臣那便是徐达,常遇春等人。可是曾经他也是明朝的一大功臣。这个人就是朱文正
朱文正是谁呢?这个也是朱家的子孙,乃是朱元璋大哥的儿子,他换朱元璋一声叔叔。这个朱文正的军事才能在明朝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朱元璋的江山也是有他的功劳。这个朱文正曾经被朱元璋任命为大都督府的大都督,这个大都督在明朝时军权的最高领导人了,朱元璋竟然把军权给交到自己的侄子手上,原因有两点第一点呢绝对是因为信任,再者就是朱文正的军事才能,朱元璋开创明朝,一国之君,总不会把军权交给一个无能之人。所以朱文正的军事才能绝对数一数二。
战争朱元璋在跟陈友谅决战的时候,是朱文正奋战在前线,死守住了洪都城牵住了陈友谅的60万的大军,才给朱元璋拖住时间赶来支援,后来朱文正又断了陈友谅的粮道,最终才取得了胜利。可以说朱文正为明朝得天下做出了无比之大的贡献。
为何被软禁俗话说得好,英雄难过美人关。色字头上一把刀,这个朱文正喜欢流连于花街柳巷,寻花问柳这也成了他的一大弊端。在明朝创立的时候,朱元璋论功行赏,但是却没有赏赐朱文正,朱文正就不舒服了,便到处去青楼违法。所以惹恼不少的大官,便有人陷害与他,说他要投靠张士诚,当时朱元璋最大的敌人便是张士诚,于是朱元璋便将朱文正压上朝廷问斩,但念其是大哥的血脉便软禁起来,后来朱文正郁郁而终。
亲侄子朱文正立下显赫战功,为何朱元璋将其囚禁终身?
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
朱元璋曾经任命朱文正为大都督府的大都督。知道明初体制的人都清楚,大都督府是总管军事的最高机关,打天下的时候,军事机关就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可见,朱元璋已经把军权交托给侄儿。还有一点就是在朱元璋跟张士诚和陈友谅决战的时刻,是朱文正死守洪都城80多天,拖住了陈友谅的60万大军,为朱元璋赢得了时间。朱元璋率领20大军来功陈友谅,双方在鄱阳湖展开激战。朱文正抓住时机,断了陈友谅的粮道,一战歼灭力量了陈友谅,奠定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为明朝统一天下打下了基础。
朱文正很不平衡,居然放纵部下肆意违法。按察使李饮冰把此事上奏朱元璋,朱元璋派人对朱文正责骂一番。李饮冰又趁机诬告朱文正怀有异心,甚至有人说朱文正要投靠张士诚,引起朱元璋的警惕。朱元璋亲自到问罪朱文正。他把朱文正逮捕带回京城,准备问斩。马皇后劝说道:“这孩子没别的,就是脾气不好。”这句话救了朱文正的命,朱元璋没有只是把朱文正软禁起来,但是不久朱文正就抑郁而终。一员大将,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