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赵构?赵构是昏君吗?赵构为什么要杀害岳飞?如果不杀岳飞,会有什么后果?

赵构是个无奈、无能、无后的三无皇帝。说他是昏君有些过头了,他至少没有到那种荒淫无度的地步,跟崇祯一样,还是心系国家安危和自己手里的权力的。所以他做出了杀害岳飞的行为,这是从他自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而做出的决定。

岳飞屡战屡胜,这让赵构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岳飞实在是太厉害,对金人的作战是屡战屡胜,把完颜兀术打的不敢南下,这个时候的岳家军俨然成为了南宋存在的保证。这对岳飞来说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因为皇帝打算大举北伐了,这也是赵构唯一一次想要北伐,他们选择北伐的地点在淮西地区,结果因为岳飞镇守中原地区,没来得及赶往救援,成为了赵构杀死岳飞的最好借口。

在赵构看来,正是因为岳飞的主力部队,没有及时赶往淮西,所以才导致了淮西战败。岳飞自己领导的战役都能获胜,而他一个皇帝领导一次战役,岳飞就不肯配合,落得大败而归的下场,赵构甚至认为,岳飞有轻视自己这个皇帝的看法。其实岳飞是担心金人从中原南下,到时候南宋可就被一锅端了。

为了跟金人和谈,换回自己的母亲,赵构选择诛杀岳飞。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理由,当时金兀术告诉赵构,要想和谈是可以,但是必须要杀掉当时炽手可热的岳飞。这件事赵构是犹豫的,没有一口答应,毕竟岳飞对南宋的重要性赵构心里是清楚的。

壬午,遣魏良臣、王公亮为金国禀议使。乙酉,虚恨蛮主历阶诣嘉州降。癸巳,韩世忠罢为醴泉观使,封福国公。是月,金人陷濠州,邵隆复陕州。---《宋史》

这个时候金兀术抛出了另外一个筹码,那就是赵构的生母,当时赵构的生母韦太后还在金人手里,金兀术告诉赵构,只要杀掉岳飞,那他就可以将韦太后给送回来。这对赵构来说诱惑力就太多了,他是一个孝顺的孩子,知道母亲在金人那边受了太多的苦。含着泪做梦都想把母亲接回来。可是通过战争做不到,只能通过和谈。所以赵构选择诛杀岳飞,换取他的母亲。

为了表现和谈诚意,赵构卸了支持北伐的将领兵权。

赵构算是铁了心要跟金人和谈了,所以为了表示诚意,他杀掉了最能打仗的将领岳飞和他儿子岳云,又将支持北伐的韩世忠的兵权给卸了。从这个时候开始,南宋就彻底成为了金国的附属国,压根就没有任何主权可言。

是月,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诏川、陕宣抚司毋出兵生事,招纳叛亡。---《宋史》

可以说南宋表面上还存在了一百来年,其实从赵构议和的时候开始,就已经灭亡了。不仅要叫金人爸爸,还要每年向金人朝贡。其实我们不能太责怪赵构,因为他是一个三无皇帝,拿千古一帝的标准来要求他是太过分了。他在战乱中被金人吓的失去了生育能力,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没有能力保证国内的稳定,更没有能力北伐收复失地,对待金人的逼迫,他只能选择无奈接受。

如果不杀岳飞,对赵构来说其实也没有多少好处,可是对南宋有好处。

如果赵构没有杀掉岳飞,那这次的和谈势必就失败了。这对赵构来说是没有任何好处可言的。因为金人很有可能恼羞成怒,杀掉赵构的母亲,这是赵构不愿意接受的事情。此外岳飞带领大军北伐,一旦成功的话,极有可能将徽钦二宗给接回来。只要接回来任何一个,对赵构来说都是一种威胁。

癸巳,赐岳飞死于大理寺,斩其子云及张宪于市,家属徙广南,官属于鹏等论罪有差。---《宋史》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把他们接回来以后,赵构这个皇帝还要不要做了呢?不过如果岳飞还活着的话,对南宋来说,无疑就是一道长城。他能够保证南宋不需要卑躬屈膝地向金国称臣,不需要求和议和,不需要受到金人的欺辱。岳飞手里的军队虽然未必能够北伐成功,但是至少是可以保境安民的。

赵构不是昏君,却也成为不了一位明君,只能算是庸主。

赵构的能力不强,但是也没有荒淫无度。他想要国家往好的方向发展,却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实现这种愿望。他知道杀掉岳飞对国家来说是一场灾难,但是对他个人来说是一种幸运,因为他可以获得暂时的安宁,可以将母亲接回来安度晚年。赵构并不是一位昏君,他能够维持南宋不灭亡的局面,稳坐江山三十六年,这就是证明。但是他成不了一位明君,因为他将个人的利益凌驾于南宋利益之上,眼光短浅没有足够的胸怀。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他没有匡扶天下的能力,所以只能算是一位庸主,算不上明君和昏君。

总结:赵构是一位庸主,不是昏君,可是杀岳飞寒了众人的心。
  1. 岳飞在中原地区屡立战功,这增强了赵构北伐的信心,没想到亲自指挥的淮西大战中,岳飞没有参与,导致大败,从此赵构记恨上了岳飞。
  2. 为了跟金人达成和谈协议,更是为了将母亲韦太后接回来安度晚年,赵构选择放弃了岳飞,杀掉岳飞跟金人和谈。
  3. 为了表现出和谈的诚意,赵构甚至将支持北伐的将领的兵权都给撤了,让金人彻底失去了南下的障碍。
  4. 如果赵构没有诛杀岳飞,那么岳飞极有可能会北伐成功,到时候对赵构来说没有好处,因为徽钦二宗会被接回来,而对南宋来说却有很大的好处,毕竟收复失地了。
  5. 赵构本人并不是昏君,没有荒淫无道的记录,他只是没有足够的能力挽救王朝的命运,所以只能算是一位没有能力的庸主吧。

如何评价赵构?赵构是昏君吗?赵构为什么要杀害岳飞?如果不杀岳飞,会有什么后果?

谢谢邀请,赵构生于1107年6月12日至1187年,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吉第九子,宋钦宗赵恒之弟,天性聪明,博闻强记,靖康之变,金军俘虏其父宋徽宗其兄宋钦宗,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市,建立南宋,迫于形势民心,任用岳飞,韩世忠主战派抗击金军,重用主和派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一味求和,处死岳飞,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主战派大臣,因赵构不能生育,绍兴32年1162年,禅位于皇太子赵昚,1187年驾崩,享年81岁,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帝王,赵构精于书法,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赵构天性聪明,知识渊博,记忆力很强,每日能朗诵书籍千余言,博闻强记,但是宋高宗赵构一味屈辱求和,绍兴11年1141年解除岳飞,韩世忠等大将兵权,向金表示坚定议和决心,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父子,同金国签定屈辱绍兴和议,向金称臣纳贡,以换取金承认自己在淮河,大散关以南地区统治权,秦桧死后,宋高宗赵构继续重用主和派万俟萵,汤思退奸佞小人掌控朝政,坚守议和条款,每年除纳贡25万两白银,绢25万匹,还要送给金国统治领导人贺正旦,生辰礼物,以巨万计,只要金朝统治者索要玩好,宋高宗赵构立即下令搜访送去,实际上南宋名存实亡,己经向金国俯首称臣纳贡,1162年宋高宗赵构当了36年皇帝以后,以倦勤休养,传位于养子赵昚,就是宋孝宗,自称太上皇,然而历史对北宋澶渊之盟,北宋以极小代价换来了长达百年多的和平,南宋绍兴和议,也基本上给南宋后期和平局面,宋史把赵构和刘秀相提并论,定为中兴守成明君,赵构大力提倡大众研习书法,赵构和皇后吴氏给太学书写课本,包括《周易》,《尚书》,《春秋》,《论语》,《孟子》,《毛诗》,赵构在书写这些经书时,非常认真,每天都要写到手腕发酸,感到翰墨稍倦时,就让吴皇后接着续书,为了防止出现误传或遗失,皇常还命人将他和吴皇后书写的经书铭刻在巨石上,被称为《南宋太学石经》,书体以小楷为主,夹以行楷,现太学石经仅存86片,残存太学石经在杭州孔庙大殿里,大多己残破不堪。

如何评价赵构?赵构是昏君吗?赵构为什么要杀害岳飞?如果不杀岳飞,会有什么后果?

我们先来看看我们所知道岳飞资料的来源,岳飞个人传记作者岳珂,岳飞孙子的宋史记载,发现只要搜岳珂,直接弹出岳珂人渣的字样,可见岳珂实在有辱岳飞这一祖宗之名。

1、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三徐鹿卿传:”会珂守当涂,制置茶盐,自诡兴利,横敛百出,商旅不行,国计反诎于初。又置贪刻吏,开告讦之门,以罔民而没其财,民李士贤有稻二千石,囚之半载“。

徐鹿卿简介:嘉定十六年(1223年)廷试进士,累官吏部侍郎,提举鸿禧观致仕。及卒,谥清正。

2、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四袁甫传:”岳珂以知兵财召,甫奏珂总饷二十年,焚林竭泽,珂竟从外补”。

袁甫简介:少承家学,又从学于杨简。宋嘉定七年(1214)进士第一(状元),甫所至兴利除害;在朝靡切权贵,抗论不阿。卒,谥正肃。

3、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一杜杲传:调江山丞,两浙转运使朱在辟监崇明镇,崇明改隶淮东总领,与总领岳珂议不合,慨然引去。珂出文书一卷,曰:"举状也。"杲曰:"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珂怒,杲曰:"可劾者文林,不可强者杜杲。"珂竟以负芦钱劾,朝廷察芦无亏,三劾皆寝“。

作为岳珂下属的杜杲,无法满足上司时任淮东总领(财赋)兼制置使的岳珂的贪欲。岳珂竟以杜杲向崇明百姓征收的“芦”课不足为由,诬陷杜杲。

杜杲简介:南宋战功显 赫的抗金抗元爱国将领,有文才。 荫补入仕。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金军攻打滁州(今安徽滁县)等地,杜杲时任江淮置司幕僚,率军前往救援,州城得以保全。淳佑二年(1242年),蒙古军大举南侵,杜杲应诏为官,。。。在真州大败元军。淳佑八年(1248年)病故,享年75岁。朝廷赠开府仪同三司。

4、清代史学名家全祖望对其评价:岳珂、杨绍云、郑定、蔡廙之在四总,借天子之法令,吮百姓之膏血,外事苞苴,内实囊橐,何居乎,倦翁而亦预此列也,。。。然则珂直掊克忮深之小人,得无有愧于乃祖乎。

按宋史其他大臣记录,岳珂在南宋是个人渣,是个鱼肉百姓的大贪官,他的贪污腐化是给岳飞脸上抹黑的。

宋史定论中兴之主当然是有道理的!很多人都拿议和及杀岳飞说事,其实都事出有因。

关于岳飞,非议最多。不懂装懂的人太多!赵构是岳飞的君父,没有赵构的提拔任用,岳飞只能做一个打工仔,只能在部队里面混吃混喝。难道马云的公司取得的成绩都不是马云的,倒是下面具体负责人的。马云有运筹帷幄之功,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所有的功劳都是马云的,之所以取得成绩,首先是马云安排得当,知人善任。因为都有这种功劳是职业经理的,不是老板的,才有武将飞扬跋扈,居功自傲,不服从管理。任正非懂什么,什么都不懂,他只懂管人,这就够了,统帅是不需要上阵杀敌的,那是下面人的事情,这一点都搞不懂,就在瞎逼逼,你永远只能自以为是的瞎逼逼,做不到一方诸侯。要想给赵构打工,做将军的人太多了,是因为赵构提拔任用了岳飞,不断给他升职加薪,才有岳飞的飞黄腾达,如果连这一点你都不懂,老老实实做事是最佳选择,赵构对岳飞有再造之恩!

我们来看看民国大师怎么说!

民国大师吕思勉及民国著名史学家陈龚禄对赵构及岳飞的评价得出与大众完全不同的结论,北京大学教授邓广铭经过实地考察,也得出朱仙镇大捷为虚假虚假历史。

陈恭禄(1900-1966),中国著名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史专家。

陈恭禄先生是中国近代史学科草创时期重要的先驱者之一,陈恭禄是20世纪30、40年代以学术为职业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者,是一个典型的学院知识分子,他试图站在学者的立场上客观地叙述中国近代史,以著作来表白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以学术来影响中国现代政治的发展。主观上他不傍依于任何党派,在客观上却代表了这一时期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政治观点和政治立场。

陈恭禄1944年出版的《中国通史》,评价宋高宗:高宗备受艰苦,崇尚节俭,享受远不及大将。听政至勤,幼年曾受良好之教育,爱好书字,大政之决定常为慎重考虑之结果,唯以祖宗之法为精审详备,不欲有所变更。其收大将兵权,恢复旧制,为其一例。高宗深谋远虑,过于其后诸帝。

吕思勉民国大师同样结论,南宋诸将韩世忠`、张俊、吴玠、岳飞等因为赵构放权放钱,权利及行事风格形同军阀,飞扬跋扈,各自为政,不听指挥,无法形成有效合力,再战再败,所以不得不议和以整军备战。

至于岳飞,确是冤死,但同收大将兵权以恢复旧制的大背景有关。先是金人深入淮南,形势危急,高宗诏岳飞赴援,飞不出兵,朝廷深以为憾。大将骄横,成为严重之问题。后召大将并赴行在,及至,罢其兵权,出于韩世忠、岳飞意料之外,其部将至欲为变,即张宪意图政变,岳飞以此冤死。所以张宪是岳飞之死的罪人。张宪擅自主张兵变,朝廷无法知道是张宪的主义,还是岳飞的主义,张宪是岳飞的副手,桀骜不驯,还有岳飞的儿子岳云一起参与意图兵变,如果你是皇帝,你怎么办。为稳定大局,为南宋不至陷入内战,为不让金有机可乘,只能杀岳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