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贤后卫子夫,为何最终要选择自尽而亡?
卫子夫自杀,跟她儿子是脱不了干系的。可以说,是他儿子刘据的无能,直接导致卫子夫自杀。巫蛊之祸只是表面问题,根深蒂固的问题是刘据无法得到汉武帝的喜爱。
汉武帝号称千古一帝,杀伐决断之下,不会喜欢柔弱的儿子刘据。汉武帝这一辈子虽然没有自己上战场,可是杀伐决断是一流的。在他的指挥调度下,连续发起了多年对匈奴的进攻。培养了大量有作为的将领,比如霍去病卫青等人,将匈奴打得再也不敢到大汉边境抢掠。所以汉武帝所喜欢的孩子,一定是一个对战争有着热血渴望的孩子,至少要跟自己有一样的爱好。
而刘据呢?他不喜欢战争,不仅不喜欢战争,他甚至反对连年征伐匈奴。他时长劝谏汉武帝,希望汉武帝能够多关心民生,不要再打匈奴了。汉武帝这边可就怒了,他甚至认为刘据的脑子有问题。在汉武帝的概念中,不喜欢打仗那就是懦夫,很显然刘据成了汉武帝眼中的懦夫。
刘据没有防备心理,没有足够城府,必然会失败。刘据作为汉武帝的太子,那是多么重要的一个位置。可是他却显得比较天真,明知道汉武帝喜欢战争,他自己不喜欢也就算了,还要奉劝汉武帝不要喜欢。这是一个太子该做的事情吗?如果他真的稍微有一点脑子,就不会阻止正在壮年的汉武帝停止战争。没有共同爱好,可以尽量少谈一些这方面的内容,可是刘据偏偏掩盖不住内心的冲动,经常跟汉武帝对着干。
这就让汉武帝比较无语了啊,自己这么聪明,怎么生出了这么一个没脑子的家伙呢?当时江充在汉武帝跟前比较得宠,可是刘据偏偏要跟他作对,最终刘据被江充给害了,也是情有可原的。人家总不能让你登基以后来收拾自己吧?聪明人都想着该如何自保。像这样没有城府的人,就算是做了大汉天子,也不会好到哪儿去。
刘据清君侧失败,害的卫子夫只能自杀。刘据在被诬陷的当天,跑到了卫子夫的寝宫,问她自己能不能清君侧。卫子夫给了刘据最后的信心,可惜刘据自己不争气,他压根就没有一个比较详细的计划,就贸然出兵。一个从来没有指挥过战争,讨厌战争的人,最后为了活下去,居然想要用战争挽救自己。他哪里会是自己父皇的对手呢?
秋七月,按道侯韩说、使者江充等掘蛊太子宫。壬午,太子与皇后谋斩充,以节发兵与丞相刘屈氂大战长安,死者数万人。庚寅,太子亡,皇后自杀。---《汉书》汉武帝指挥战争的时候,刘据还没有出生呢,所以必然是被汉武帝给杀败了。得到儿子失败的消息以后,卫子夫知道,自己已经走到了绝境。如果刘据获胜了,那么他们家族还有一线希望。可是现在失败了,等待他们家族的只有灭亡的命运。卫子夫可不想看到这一刻的出现,所以她选择提前结束自己的性命。
刘据被逼自杀,卫氏外戚从此淡出朝堂。刘据是汉武帝的太子,他的母亲卫子夫是大汉朝的皇后。他舅舅卫青当年是汉武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大将军大司马。他们家还有一个比较牛的人霍去病,那是卫青的外甥。这样的阵容不得不让汉武帝回想起了当年吕后乱政的情景。汉武帝觉得自己的儿子刘据就有点像柔弱的汉惠帝刘盈。
他不想将来大汉朝出现吕氏乱政的事情,所以这些年,一直在剪除卫家外戚的影响力。霍去病和卫青去世以后,汉武帝又接连铲除了大量卫家的人,即使跟皇族联姻也不例外。一直等到太子刘据自杀身亡,卫子夫自尽,汉武帝才算是彻底铲除了卫家的外戚影响。按照他的计划,刘据登基之前,可能也会像铲除钩弋夫人一样杀掉卫子夫。
总结:卫子夫之所以自杀,是因为她儿子刘据没有本事。- 汉武帝打击匈奴多年,打出了大汉朝的气势和威望,所以他本人对战争是有热血地渴望的,而他和卫子夫所生的太子刘据却不喜欢战争,所以得不到汉武帝的喜爱。
- 刘据这个人没有足够的防备心理,对人对事都比较耿直,没有城府,所以就算是未来做了皇帝也不会是一个好皇帝。
- 刘据在生死关头,动用了自己最讨厌的战争来为自己扳回一局,结果失败了,只能牵连卫子夫自杀。
- 刘据和卫子夫被逼自杀以后,卫氏外戚从此淡出朝堂,汉武帝彻底解决了未来的外戚干政问题,却也间接地杀掉了自己的皇后和太子。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笑话,有人说胃疼,那医生直接就给他把胃给割掉了。
一代贤后卫子夫,为何最终要选择自尽而亡?
缘分到了,上帝都会宠爱
卫子夫出身寒微,但是天生丽质,从小相貌甜美,一双大眼睛晶莹雨滴,身材纤细而挺拔。
8岁时,被平阳公主选中,招进公主府上学习歌舞。
少女渐渐长成,曼妙的身姿更加诱人,平阳侯曹寿爱上了卫子夫,便纳为小妾。
平阳公主是汉武帝刘彻的姐姐。
出嫁的女儿总是希望娘家子孙满堂、财源滚滚;姐姐更是盼望娘家弟弟早生贵子、人丁兴旺。
娘家弟弟、大汉天子刘彻,登基已经3年,年龄已经18岁,可是,却没有一男半女,姐姐平阳公主十分心急。
从小的方面讲,姐姐担心弟弟没有后代;从大的方面讲,平阳公主担心皇家香火中断。
平阳公主对待汉武帝很用心,平时留心13、14岁左右的少女,发现相貌可爱、身姿健美的良家女子,便花钱买进家中,用心调教,等待时机,进献给皇上。
前139年春天,大汉天子刘彻到霸上去洗濯去垢、消除不祥、祈福去灾,回宫的路上,想起来有一段时间没有看见姐姐平阳公主了。
汉武帝顺路到姐姐家去看看、顺便休息一下吃顿饭。
皇上弟弟来到府邸,姐姐平阳公主高兴无比。拉着弟弟的手,不知道怎么亲近才好。
与弟弟一番嘘寒问暖、家长里短之后,平阳公主让弟弟坐到大厅正中,说要献给弟弟非常珍贵的礼物。
礼物猜不出什么礼物,急切盼望着。
平阳公主走到后院安排一番,然后来到大厅陪伴在皇上身边。平阳公主喊了一声:第一位进来。
后门走进一位13、14岁的小女孩,清秀靓丽、身材苗条,走到皇上面前,深深鞠躬,口呼万岁,对着皇上浅浅一笑,然后,从另一个房门走进后院。
平阳公主笑容满面,问弟弟:喜欢不喜欢?
皇上淡淡一笑,对姐姐说:没感觉。
平阳公主又对着后门说了一句:第二位进来。
后门又走进一位13 、14岁的小女孩,肤白如凝脂、身轻似飞燕。走到皇上面前,对着皇上深深一鞠躬,笑容一掠而过。稍作停留,走到另一个后门出去了。
平阳公主又问弟弟:喜欢不喜欢?
皇上稍作思索,还是回答:没感觉。
就这样,平阳公主安排了19位少女依次进来,让汉武帝挑选,刘彻竟然一位也不中意。
平阳公主认为这些女孩与弟弟确实没有缘分,也就与弟弟聊了其他话题。
中饭时分,平阳公主命人摆上酒菜,开始用餐。
皇上驾到,平阳公主想方设法要让弟弟高兴,于是,安排府中的歌女到大厅中唱歌,为大家助兴。
第3位歌女人没出场,歌声先到,虽是轻轻的吟唱,但是那声音已经撕人心肺。
汉武帝夹菜的手停在空中,目光转向传来歌声的房门。
一位身材袅袅、舞姿翩翩的少女像燕子轻盈地飘然而进。
汉武帝魂魄离开身体,跟随歌女一起跳舞去了。
看见刘彻对歌女入了迷,平阳公主发自内心笑了,牢牢吸引汉武帝的歌女正是卫子夫。
卫子夫一曲唱完,汉武帝起身,要去更衣。
平阳公主命令卫子夫跟随出去、伺候皇上。
在门外,皇上的、装有布蓬的轩车中,卫子夫得到了汉武帝第一次临幸。
临幸后,汉武帝回到宴席桌上,十分高兴,谈笑风生、精神焕发,当场赏赐1000两黄金给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奏请皇上将卫子夫带入皇宫。
临别上车,平阳公主一手拉着卫子夫,另一只手轻轻拍着她的背,一再叮嘱:尽心服侍皇上,以后不要把我忘了啊。
平阳公主提供的平台固然重要,最关键的还是卫子夫与汉武帝缘分到了。缘分到了,一切都会祝福。
泪水闪光,皇上宠幸几十年
或许是汉武帝太年少,只是贪图一时刺激。卫子夫进入皇宫后,居然有一年多时间没有再次受到召幸。
聪明女人总是抓住每一次机会。
一年以后,汉武帝打算把宫中年老没用的宫女放回民间。
卫子夫主动请见皇上,晶莹的眼睛中,珍珠一样的泪水,滚滚而下。看见卫子夫的时候,汉武帝已经心软。
卫子夫请求皇上,准许她回到平阳公主身边。
皇上又一次情欲萌发,在皇宫中临幸卫子夫。
从此以后,汉武帝天天想着卫子夫、宠幸卫子夫,与卫子夫的情感如夏天的水塘、与日俱深。
汉武帝提拔卫子夫弟弟卫青、赏赐卫家千金。
卫子夫得到汉武帝的宠幸,先后为汉武帝生下三女一男。
卫子夫的家人也得到多多少少的皇上恩惠。
因为陈皇后施用巫蛊邪术、求神拜鬼、祸害别人,属于大逆不道的罪行,被汉武帝废除皇后职位。
汉武帝29岁时,卫子夫生下了汉武帝的第一个男孩。汉武帝非常高兴,为皇长子取名叫刘据。
主父偃抓住皇上高兴的良好时机,奏请册立卫子夫为皇后。汉武帝欣然同意,选择了良辰吉日,正式册立卫子夫为皇后。
卫子夫登上了皇上宠爱的顶峰。
皇长子刘据7岁,汉武帝册封他为太子。
这些年中,卫子夫的亲戚卫青、霍去病等没有辜负皇上的期望,不断建功立业,为辉煌的汉武大一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虽然卫子夫随着年龄增长,容颜逐渐泛黄,但是,汉武帝在宠幸年轻妃嫔的时候,依然十分尊重卫子夫。
汉武帝出巡,宫内事务都是由卫子夫定夺。汉武帝十分信任卫子夫。
爱子心切、玺绶被夺,皇后明志自杀
受到皇上宠幸与恩惠太多,自然招来一些朝臣的嫉妒和痛恨、甚至害怕。
随着汉武帝年岁增高,宠臣江充的畏惧情绪越来越浓。
江充与太子刘据之间矛盾较深。江充害怕汉武帝死亡以后,太子继位会杀死自己,所以一心想着如何设计害死太子,以解除心头之患。
江充决定先下手为强,他见汉武帝生病了,便说:天子之所以生病,是因为有人施行巫蛊之术诅咒皇上。
汉武帝把整治巫蛊之患的重任交给江充;江充决定利用机会彻底消灭太子。
江充利用巫蛊之患的机会,制造冤假错案,处死了6万多人。
江充觉得不整死太子,自己没有安宁之日。
于是,江充对皇宫中所有没有受到皇帝宠幸的妃嫔住所全部严格检查,尤其是皇后卫子夫的椒房殿,更是检查的重中之重。
皇后椒房殿中掘地三尺,但是一无所获。
其实,江充真正的重点应该是太子的东宫。
江充率领亲信,把几个桐木人偶带进东宫。在东宫的房子中,挖开一些土地后,江充如获至宝,兴奋地说:挖到了巫蛊人偶。
太子要到汉武帝面前申诉,但是,江充等人不许太子乱走。
太子的臣僚建议,起兵把江充等人杀死。
江充等人早做好准备,有人去报告汉武帝太子造反;有人调动军队前来镇压太子。
太子手中兵马太少,并派人禀报卫皇后,请求支援。
卫子夫同意刘据使用玺绶,调用兵器以及长乐宫的卫队。
在长安城的激战中,太子杀死了江充等人。
后来,汉武帝命令大军前来围剿太子。太子寡不敌众,战败后逃往湖县山区隐藏起来。
汉武帝命令大将把皇后的玺绶收缴上来,以示对卫子夫进行惩戒。
卫子夫已经年老得不到汉武帝宠幸,这一次本来是支持太子铲除奸臣,现在又被当成是支持太子造反,卫子夫十分委屈、难受。
想到儿子刘据在战乱中一定死亡,自己余生孤家寡人,活着确实没有任何意义。
上不能获得皇上宠幸,下不能保护自己亲生儿子。
卫子夫万念俱灰,用一条白绫悬挂到皇宫的正梁上,上吊身亡。
被皇帝宠幸几十年的卫子夫,因为奸臣制造了一场巫蛊之患,最终自杀身亡。
一代贤后卫子夫,为何最终要选择自尽而亡?
入宫49年,在皇后位38年的卫子夫,受汉武帝刘彻宠爱多年,却为何最终自尽而死?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绝代佳人,来揭开这层神秘面纱。
出身卑微的卫子夫,原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家的歌女。
一次,武帝扫墓回来,路过平阳公主家,顺便进去休息,公主自然盛情款待。
一直为登基两年来没有子女的刘彻着急的平阳公主,趁机唤出十多位美女供他挑选,刘彻半天也没看上一个。无奈,公主让美女退下。
摆上酒席,唤歌伎前来助兴。
酒过三巡,问了两句没有应答的武帝,双眼放光地紧盯一个歌伎,半张着嘴巴,举着筷子忘了下箸。
平阳公主顺武帝的视线看去,目标锁定歌女卫子夫,立刻会心一笑,当即叫来卫子夫为武帝斟酒。
推杯换盏中,两人眉目传情,流露出相见恨晚之意。不一会儿,武帝携卫子夫半拥而出,到软轿中完成了第一次临幸。
为防万一有了皇室子女流落宫外,皇帝碰过的女人顺理成章地被送入了后宫。
毕竟卫子夫毫无背景,武帝酒醒后可能早将她忘到了九霄云外,于是她被当时的皇后陈阿娇安置到角落里,足足一年没见到武帝。
等到朝廷要释放一批宫女出宫时,望眼欲穿的卫子夫才得以见到武帝,忙走上前哭着跪求武帝放她出宫,并倾诉进宫以来对武帝寝食难安的思念。
武帝被这突如其来的梨花带雨感动的稀里哗啦,扶起卫子夫相拥而泣,再一次临幸了她。
这一次,卫子夫有了身孕,之后生下一个女儿,即卫长公主。
卫子夫从此开始专宠后宫,兄长卫长君、弟弟卫青相继入宫作了侍中,长姐卫君儒嫁给太仆公孙贺为妻。
陈皇后多年求子不得,有病乱投医,后来听信谗言,采用媚术蛊惑刘彻,并用巫蛊之术诅咒后宫,武帝知情后大怒,一道圣旨废了皇后。
受宠10年的卫子夫为汉武帝生下第一位皇子刘据,武帝大喜,立卫子夫为皇后。
皇子刘据七岁时,被立为太子。卫子夫另育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两个女儿。
卫青多次率军大败匈奴,被封为大将军,统帅六军兵权,他的三个儿子也全部封侯。
卫子夫的外甥霍去病,18岁随舅舅出征,英勇善战,屡建战功,被封为冠军侯,后来被封骠骑将军。
公孙贺足智多谋,升为丞相。
此时的卫氏一族权倾天下,尊荣无比。卫氏在朝中的显赫名望,进一步巩固了卫子夫在宫中的地位。
当时“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的民谣广为流传。至此,卫子夫达到了人生巅峰。
贤淑的卫皇后将全副精力用在相夫教子、管理后宫上,武帝那颗躁动的心又转移到了年轻貌美的王夫人身上,后来又有李夫人,尹婕妤,钩弋夫人陆续受宠。
卫子夫谦逊低调,不争风吃醋,加上卫氏家族的显赫地位,武帝安心让她在皇后位子上管理后宫。
然而,随着卫青和霍去病相继去世,卫氏母子的境遇世风日下。而逐渐老去的汉武帝妄想长生不死,常疑神疑鬼。
因听信诬告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派人用巫术诅咒自己,武帝大怒,将公孙贺父子灭族,并且不顾卫皇后苦苦哀求,逼死了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
武帝身体不适后,住在甘泉宫深居简出,宠臣江充趁机挑拨武帝太子的关系,制造了“巫蛊之祸”。
江充诬陷太子刘据拿桐木人偶用巫术诅咒武帝,刘据想到甘泉宫见武帝辩白,却被江充等人限制。
怕见不到武帝而被江充所害,被逼无奈的刘据向卫子夫借了皇后玺绶(玺绶:天子的印章),调长乐宫卫队,取武府兵器,与江充等人在长安城展开激战,最终杀死了江充。
武帝派使者到长安城探查,使者胆小没敢进城,却对武帝谎称太子造反要杀他。
武帝大怒,下令平乱,刘据兵败逃往湖县。后被地方官围捕,自缢而死。
卫子夫因爱子已死,加上无法解释私自借用皇后玺绶的行为,在宫中大哭一场后,以三尺白绫自缢而亡。
可怜的卫子夫,由几个小太监装在薄木棺材里,葬于长安城南桐柏亭。
故事讲到这儿,我们已经看出卫子夫的自尽并非偶然,而是随境遇的日渐衰落,最终万念俱灰的必然结果。
首先,随着年长色衰,卫子夫逐渐被武帝疏远,地位也随之每况愈下。
其次,卫氏家族的衰败,使卫子夫失去了雄厚的政治后台。
卫青和霍去病的相继去世,当丞相的姐夫公孙贺被杀,公孙家族被灭,卫子夫几十年来苦心搭建的政治后台彻底坍塌,使得她在皇宫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最重要的是,太子刘据的死,彻底浇灭了卫子夫活下去的动力。女儿相继被杀,太子刘据成了卫子夫最后的希望。
最终刘据被诬陷致死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加上她无法解释私借玺绶给刘据调兵,终于摧毁了在皇后位时间名列亚军的卫子夫,万念俱灰中自缢而死。
“月盈则亏,盛极必衰”的古训被卫子夫的一生诠释的淋漓尽致。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一代贤后卫子夫,为何最终要选择自尽而亡?
司马迁对卫子夫的评价是“嘉夫德若斯”,作为一代雄主汉武帝刘彻的皇后,卫子夫在皇后位38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卫子夫一生恭谨克己,掌管宫掖以助武帝无省中琐事,与历史上众多故事多多的皇后相比,卫子夫显得那么的低调,寂寂无闻。
卫子夫出身于微尘,她的母亲是婢女,卫子夫是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家的一名舞伎,汉武帝去姐姐家做客的时候,一眼相中了献舞的卫子夫,平阳公主心领神会,叫卫子夫前来陪酒,席间两人借口离席,刘彻就在公主府尚衣的轩车中临幸了卫子夫,被皇帝临幸过的人自然要送入宫中。
这时候宫中的皇后就是著名的“金屋藏娇”的陈阿娇,入宫后一年多时间,汉武帝再没翻过卫子夫的牌子,当汉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之”,这时候卫子夫才能见到汉武帝,卫子夫走上前拜见刘彻“涕泣请出”,楚楚可怜的卫子夫让汉武帝又起了爱怜之心,没让她出宫还再次临幸了她,聪明勇敢的卫子夫因为这次临幸有了身孕,后来生下了一个女儿,汉武帝对她的宠爱一天胜过一天。
陈皇后是个出身高贵却娇蛮成性的人,一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看到卫子夫如此受宠,心生嫉恨,屡次针对卫子夫,还和她的母亲馆陶公主刘嫖派人去抓捕卫子夫的弟弟卫青,以此恐吓卫子夫,卫青在躲避追杀的过程中,进入了武帝的视线,后来成为了西汉名将。霸气外露的汉武帝本来就有点讨厌陈皇后,卫子夫因此更加得到汉武帝的宠爱。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一直没有身孕的陈皇后巨资求子不得,听信巫者之言,使用媚道邀宠还施巫蛊之术诅咒后宫,被武帝察觉,派侍御史张汤追查,案件查实后,陈皇后被废打入冷宫。
前128年,卫子夫在汉武帝29岁的时侯生了一个儿子,这是汉武帝的第一位皇子,欣喜若狂的武帝诏令东方朔等文人写了祝赋,为皇长子取名刘据,时为中大夫的主父偃上书武帝,请立卫子夫为皇后,武帝欣然准奏。至此,舞伎出身的卫子夫走上了人生巅峰,成为了母仪天下的大汉皇后。刘据在七岁的时侯被立为太子。
卫子夫不仅自己得到了人生荣耀,卫氏一族更是权倾天下,尊荣无比,弟弟卫青和外甥霍去病,为大汉立下赫赫之功,一门五人封侯,不过起于微尘的卫氏一族并没有恃宠而骄。
得到汉武帝宠爱的卫子夫也难免因为容颜老去而盛宠不再,随着年轻美貌的王夫人、李夫人、尹婕妤、赵婕妤(钩弋夫人)的出现,汉武帝对卫子夫持续十五年的盛宠开始逐渐转移。
盛宠不再的卫子夫宠辱不惊,品德高尚,行事公正,良好的德行依然能够得到武帝的礼遇与尊重。
只可惜汉武帝晚期年老昏庸,崇信方术,也想求得长生不老之药,疑神疑鬼,当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开始老来糊涂,而卫氏庞大的外戚也出现不守法纪之人,卫子夫姐姐卫君孺是丞相公孙贺的妻子,他们的儿子公孙敬声行事骄奢不守法纪,挪用军费被捕入狱,公孙贺为了救儿子,便以捉拿通缉犯朱安世来赎公孙敬声的罪,公孙贺抓朱安世本意是救儿子的命,却没想到却将一家到赔了进去。
朱安世被公孙贺捉拿后,在狱中上书,声称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在驰道上埋藏木人诅咒皇帝,汉武帝大怒,公孙贺没救出儿子,自己也进了监狱,巫蛊之祸拉开了序幕,公孙贺入狱,多的是落井下石之人,汉武帝一生沉迷美色,后宫有多位佳人先后失宠,为重新获得汉武帝的宠爱,失宠的人招女巫入宫,试图以巫术达到目的,汉武帝命人查公孙敬声巫蛊之罪,还真的挖出木偶,罪名属实,公孙贺父子死在了狱中,公孙一族被灭,还牵连了阳石公主和卫子夫所生的另一个女儿诸邑公主,以及卫青之子卫伉和卫长公主之子曹宗。而巫蛊之祸却没有停止,心怀鬼胎之人借巫蛊之案告发,使宫人、朝臣数百人因为这木头人丢了性命。
卫氏一族的铁杆党羽被杀,使得太子刘据实力大损,宫中巫蛊盛行,而汉武帝的宠臣江充与太子刘据有嫌隙,怕武帝死后新帝会对他不利,于是借巫蛊之案对太子下手,诬陷太子埋木人诅咒汉武帝,而汉武帝远在甘泉宫中修养,太子宫中被埋木头人其实是很简单的事,然而巫蛊案中汉武帝的表现让太子害怕,因为无法见到汉武帝怕被江充杀害,太子听从了老师石德的话,起兵将江充杀了,因为太子能指挥的兵力有限,希望得到母后卫子夫的支持,便向卫皇后借皇后印绶,卫皇后也不想太子任人宰割,行使皇后权力调兵和打开武库拿兵器。
刚开始得到太子起兵造反消息的时候,汉武帝还是不相信的,可惜派去调查的人连长安城都没进就回去谎报说太子造反属实,被蒙蔽的汉武帝又是大为震怒,于是派丞相刘屈旄前往征讨,太子刘据兵败后逃出长安,最后逃无可逃在绝望中自缢身亡,太子一族尽被诛杀,只留下了一个尚在襁褓中孙子逃过一劫,这个婴儿就是后来的汉宣帝刘询。汉武帝命人将卫皇后的玺绶收回,但并未下诏废后,或许是为爱子担责,也或许是见爱子落得如此下场,万念俱灰的卫皇后在宫中自杀身亡,陪伴汉武帝49年的一代贤后就此溘然长逝!
卫青与霍去病的早亡,使得宵小敢与对太子动手,而老年体弱却又妄想长生不老的汉武帝迷信异端邪说,也使的这场不该发生的悲剧发生了。
太子和卫皇后死后,守护汉高祖祭祀庙的田千秋为太子鸣冤,借口汉高祖托梦说道:“儿子擅自调动父亲的军队,其罪当受鞭刑,天子的孩子误杀了人,该当死罪吗?”汉武帝有所醒悟,调查巫蛊之乱也大多不实,痛心不已的汉武帝将屠刀再次举起,夷灭江充三族,丞相刘屈旄等与太子之死有关的人,在后来都因这样或那样的理由被送到了太子那边,并修了一座思子宫,一座归来望思之台,悼念被自己逼死的儿子!
公元前87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十三年后,霍去病的弟弟霍光立了刘据唯一幸存的孙子刘病已为帝,皇位又回到刘据这一支。
一代贤后卫子夫,为何最终要选择自尽而亡?
卫子夫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卫子夫并非名家闺秀,家庭出身不但寒微,而且乃父母私通而生,一句话就叫“来路不明”
,整个卫子夫的故事就是在私通中演义,下面从三方面说明卫子夫的社会关系。
第一,母亲及兄弟姐妹。卫子夫的母亲叫卫媪,开始卫媪仅是汉武帝娣丈平阳侯曹寿家的一个姬妾,由于生的秀美漂亮,生性风流不羁,先与无名无姓的外人私通,生下一子三女,分别为长子卫长君,长女卫君儒,次女卫少儿,三女卫子夫。由于私通无父,所以,均以其母姓姓之。卫媪生性不改,又与平阳候府中的一个叫郑季的家臣私通,生下两个儿子,其中就有赫赫有名的抗匈奴名将卫青 ,子排行二,还有三子卫步,四子卫广。 不知什么原因,这三个儿子,有父而不姓,继续以母姓姓之。
第二,汉武帝宠爱。由于母亲地位低下,如果没有后面的事情,可能,他们卫氏弟妹就平淡一生了,然而,奇迹发生在汉武帝到平阳侯家中饮酒,偶遇美艳无比的卫子夫,把持不住的汉武帝,猴急火燎地在平阳侯家更衣室中,将卫子夫临幸,此后被送入宫中。但武帝无暇顾及,卫子夫竟被闲置一年之久,后依皇德遣散,与武帝见最后一面时,竟又旧爱复燃,于是,汉武帝留卫子夫于后宫,宠爱有加,最后在陈皇后之后,竟封为皇后,主持后宫。三弟妹其他两个,大姐卫君儒嫁于胡人公孙贺,二姐卫少儿先私通平阳侯家臣霍仲儒,生下一代抗匈奴名将霍去病,由于霍仲孺原有妻子,后回家与原配团聚,生有霍去病同父异母兄弟霍光,在西汉也是赫赫有名的。后卫少儿又与西汉开国名相陈平的曾孙陈掌姘居,虽做的不光彩,但霍去病的光辉,隐去了一切!而公孙贺、霍仲如、陈掌也就成了汉武帝的连襟!
第三,遭疑自杀。由于汉武帝颇喜女色,后宫佳丽纷呈,矛盾叠出,明争暗斗,于是后宫嫔妃争相邀请女巫入宫,试图以巫术达到相互制约的目标,虽然皇后卫子夫此时已经年老色衰,渐失武帝宠爱,但幼子刘弗陵深得武帝喜欢,而且外戚卫氏家族中,由卫青、霍去病重权在世时,无人敢图太子,当霍去病、卫青相继去世,太子就成了巫术事件的主要目标。正好汉武帝一天午休时梦见有好几千木头人手持棍棒袭击他,猛然惊醒,从此他感到身体不舒服。水衡都尉江充诬告武帝病因,是由太子刘据巫蛊作祟造成的,太子刘据被诬告后非常害怕,设计杀了江充,并动兵与武帝拒,最后刘据兵败,汉武帝迁怒与卫皇后,下诏收回皇后的印玺和绶带,卫皇后逼迫自杀。随后逃亡在外的太子刘据也自缢身亡。汉武帝死后,汉武帝与钩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登基,是为汉昭帝。
卫子夫
汉武帝刘彻
霍去病
一代贤后卫子夫,为何最终要选择自尽而亡?
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皇后,也是西汉著名的将领卫青的姐姐,当然也就是另一位名将霍去病的小姨。由此可见卫子夫一家在汉武帝时期的显赫,司马迁在史记《外戚列传》中写了十几个后妃,唯独对卫子夫给予了高度的赞扬,由此可见卫子夫在当时的影响。但是后来在“巫蛊之祸”中,卫子夫因为支持自己的儿子,无法向汉武帝解释事情的缘由,遂自杀明志。
“一见钟情”的相遇卫子夫出身卑微,家里是平阳侯府的奴仆,卫子夫本人则在平阳侯府的歌女。本来她的生活与汉武帝是没有交集的,但是平阳侯曹寿当时是汉武帝的姐夫,所以就为卫子夫与汉武帝的相遇提供了契机。
建元二年(前139年)十八岁的汉武帝到霸上游玩,顺便到自己的姐姐平阳公主家做客。汉代的公主尤其是皇帝的姐姐们仿佛都喜欢给自己的皇帝弟弟提供美女,汉景帝的姐姐如此,汉武帝的姐姐同样如此。在这次做客过程中,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发现了汉武帝看上了卫子夫,于是顺水推舟将卫子夫送给汉武帝,由此卫子夫进入了汉武帝的后宫。
入宫之后,汉武帝仿佛忘记了卫子夫,一年多的时间没有召幸卫子夫,在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将宫中年老的和无用的宫人释放出宫。此时卫子夫求见汉武帝,自求出宫,汉武帝怜爱她,再次召幸了卫子夫,此后卫子夫怀孕,由此卫子夫开始在汉武帝的后宫得宠。
开始在后宫得宠的卫子夫不得不面临后宫的争斗和阴谋,尤其是她怀孕之后,使得当时入宫多年的陈皇后(后世常称呼她陈阿娇,但在正史中实际没有记载她的名字)非常嫉妒卫子夫。甚至陈皇后的母亲大长公主还策划抓捕卫子夫的弟弟卫青,以此要挟卫子夫,所幸卫青的好友公孙骜及时相救。
此后陈皇后更是通过巫蛊之术谋害卫子夫,事情被查实后,汉武帝下诏废了陈皇后的皇后之位。但是卫子夫并没有因为受宠就马上登上皇后之位,直到一年多后的公元前128年卫子夫终于为汉武帝生下了第一个儿子。登基称帝已经十二年之久的汉武帝终于有了儿子,这个皇长子的降生
使得朝臣顺势提出请求立卫子夫为皇后,汉武帝欣然应允。由此卫子夫进宫十一年之后,终于登上了皇后之位。
一篇影响一生的谏文在卫子夫登上皇后之位时,一名汉武帝的文学侍从枚皋上了一篇《戒终赋》,劝谏卫子夫要将良好的品德作风一直保持下去,做到善始善终。
这位枚皋是类似东方朔一样的人物,平时文章诙谐幽默,在卫子夫生下皇长子并且登上皇后之位的时候,突然严肃的上了这么一篇文章给卫子夫,不知出于何种心态。但是这篇文章的确对卫子夫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后来卫子夫担任皇后的几十年里,始终秉持《戒终赋》里的劝诫,做到了以德服人。
兴于外戚,终于外戚随着卫子夫的受宠,卫氏家族开始成为汉武帝时期最显赫的外戚。其中尤以卫青和霍去病两人最为著名。
公元前130年,卫青首次出征匈奴,获胜而回,取得了汉初对匈奴作战的首次胜利。卫青开始在西汉军界崛起。
公元前128年,卫子夫封后。公元前124年,卫青出击匈奴再次大胜,汉武帝派遣使者携带印信,在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卫青成为西汉军队最高统帅,卫青的三个儿子全部封侯。
公元前123年,卫子夫的外甥天才将领霍去病横空出世,两次随同卫青出击匈奴,两次功冠全军,被封冠军侯。
公元前122年,卫子夫的儿子刘据被汉武帝正式册立为皇太子。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官拜骠骑将军,成为西汉军中的第二号人物,仅次于自己的舅舅大将军卫青。
公元前119年,卫青和霍去病因为出击匈奴的战功,双双被任命为大司马,且汉武帝还把霍去病的骠骑将军的官阶和俸禄都提高到与卫青的大将军相等。但是这两位都是皇后卫子夫的亲属,卫氏家族当时一个皇后、一位太子、两位大司马,同门封侯五人,家族权势达到顶峰。
但是此后,卫氏家族开始走下坡路,特别是号称帝国双壁的霍去病和卫青相继去世,卫氏家族逐步失去往昔的辉煌。卫子夫与刘据母子开始失去安全感,变得敏感而脆弱,直至最后巫蛊之祸的发生。
公元前123年,卫子夫在后宫长达十五年的宠幸开始减弱。随着汉武帝的新宠王夫人、李夫人等开始相继出现,卫子夫年长色衰,开始担心自己儿子刘据的地位受到影响。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英年早逝,卫氏家族失去一大支柱。
随着汉武帝对自己的宠爱逐渐衰退,卫子夫与太子刘据愈发不安,但是汉武帝依旧对卫子夫非常尊重,对太子刘据也依旧信任。为打消卫子夫母子的顾虑,汉武帝特地让大将军卫青转告自己对卫子夫母子尤其是太子刘据的信任和良苦用心。
公元前106年,大将军卫青去世,卫氏家族失去了另外一大支柱,太子刘据在朝廷的支持力量更小了。
公元前103年,卫子夫的姐夫公孙贺出任丞相,成为卫子夫母子在朝廷中最后的支柱。但是公元前92年,公孙贺父子被诬陷入狱,随后父子俩都死在狱中。由此卫子夫的家族在朝堂上再无依靠,太子刘据陷入孤立境地。
随着公孙贺父子的死去,针对太子刘据的诬陷攻击达到高潮。汉武帝的宠臣江充因为与太子刘据有个人恩怨,因此在这场史称“巫蛊之祸”中充当了急先锋。江充先是把皇后卫子夫的宫殿挖了底朝天,在没有找到所谓的“巫蛊”的证据之后,又将矛头指向了太子的东宫,他们从太子刘据的东宫挖出了“人偶”,于是诬陷告发刘据以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
在本就因为“巫蛊”一事导致公孙贺家族和卫氏家族不少人被处死的前提下,太子刘据惊惧不已,在江充等人从东宫挖出证据后,刘据当机立断,以太子的符节调动兵马攻击江充,随后又进宫向卫子夫求助,卫子夫为了儿子,同意了刘据使用她的皇后印信,刘据调动了更多兵马击败江充的人马,并杀了江充。
此时汉武帝本人不再京师,而在甘泉宫养病,得知儿子刘据起兵之后,他仍表示太子刘据是因为江充的诬陷才发兵抵抗的,于是派遣使者去京师召刘据来甘泉宫。但是汉武帝派出的使者怕死,根本没有进城就回到甘泉宫,并诬告太子刘据造反,于是汉武帝大怒,彻底认为自己的儿子刘据已经反了。
随后汉武帝命令丞相刘屈氂向刘据进攻,双方在长安大战数天,最终刘据因为带领的大部分不是正规军队,兵败之后逃出长安,随后在围捕之人接近时自杀身亡。太子刘据逃出长安后,汉武帝派人收走了皇后卫子夫的印信,卫子夫无法自辩,随即自杀身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