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帝王,为何要对恩人霍光灭门?

汉宣帝确实是一位有情有义的人,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要杀掉霍光全家。绝对不是霍光家族的实力影响到了汉宣帝的原因,而是汉宣帝要为自己的结发妻子报仇。

汉宣帝的出身是非常悲惨的。

因为他的爷爷废太子刘据,被汉武帝给逼死以后,那些奸臣,趁乱将汉宣帝的父母都给杀了。汉宣帝本人还很小,就已经关在了大牢里。等到放出来以后,天下已经改了主人,而汉宣帝也就成为了一个非常普通的人。他是在牢中长大,随后又长期在民间生活。

所以说汉宣帝本人对老百姓的生活疾苦是十分在意的,他自己本人也是一个崇尚节俭的人,所以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对百姓十分好。就算是和亲丢面子,但是能够保住大汉朝老百姓安居乐业,为什么不去做呢?汉宣帝登基以后,大部分时间都是霍光掌权,他对这位扶持起自己的人,也充满了感激,所以在朝中大事上,他基本都尊重霍光的意思。

霍光也不是忘恩负义之辈。

说实话,霍光对汉宣帝是真的好。他没有像曹操那样,挑选个时间就给自己封王,也没有像王莽那样,掌握了大权以后就篡位。霍光自始至终对汉宣帝都是忠心的,应该说他对大汉朝充满了忠心,所以他才能在汉宣帝立足未稳的时候,帮助汉宣帝一点点做好本职工作。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其实他这是在报恩,当年汉武帝对霍光一家实在是太好了,先是扶持起了他哥哥霍去病,后来霍去病去世以后,汉武帝又把霍光接到身边,基本上就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来抚养和教育。所以霍光对汉武帝是知道感恩的,所以霍光在汉宣帝登基以后,并没有欺负他,反倒是对他十分尊重,主要原因是他是汉武帝的子孙,是值得这样的尊重的。而且在立皇帝的时候,他坚决要立汉武帝的子孙后代,这也是霍光感恩的表现。

汉宣帝的结发妻子被霍光的老婆害死了。

汉宣帝当了皇帝,那他妻子自然也水涨船高,成为了帝国的皇后。但是有人不想让她成为皇后,这个人就是霍光的老婆霍显。霍显希望自己的女儿霍成君能够成为汉宣帝的皇后,这么一来,他们霍家的势力就更大了。只要霍成君生个皇子被立为太子的话,那大汉朝他们家可也有一份了。

这个念头产生以后,汉宣帝现在的妻子许平君可就成为了最大的障碍。许平君是汉宣帝在民间时期就娶的老婆,两个人相亲相爱了很多年,感情十分笃定。所以只有杀掉许平君,才能让汉宣帝改立霍成君作为皇后。于是霍显在不经过霍光同意的情况下,毒死了许平君,从而将自己的女儿霍成君推上了皇后的位置。

汉宣帝敢怒不敢言,霍光知罪不认罪。

汉宣帝得知这个情况以后,心里非常难受。他想要报仇,可是他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霍光本人并没有认罪。不管霍光有没有参与到这件事情中来,霍光现在的态度就已经表明了一件事,他想要让这件事翻篇。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对许平君来说就太不公平了,汉宣帝想要复仇,可是他必须要考虑到霍光的态度。

因为霍光掌握着国家大权,虽然他没有谋反的心思,但是一旦把他逼急了,谁还不会做出点出格的事情呢?所以汉宣帝在霍光活着的时候,把这件事活生生给忍住了。霍光的女儿照样成为了皇后,汉宣帝照样像过去一样跟霍光有说有笑,这才打消了霍光的疑惑。因为一旦让霍光察觉到汉宣帝报仇的苗头,为了家族的未来,他很可能孤注一掷。

霍光死后霍家造反,汉宣帝才对霍家清算,却没有否定霍光的功劳。

一直等到霍光去世以后,汉宣帝真正掌握了帝国的权力。这个时候他怀念对霍光的感激,也没有打算立刻报仇,但是许平君的仇是必须要报的。这段时间恰好发生了一件事,霍光的儿子造反了!这可是天大的事情,他们似乎认为这朝廷就是他们家的,现在霍光死了,就应该让他儿子接替大将军的位置。

汉宣帝不可能容忍让这些人胡闹,所以他们选择了造反。许平君的仇终于可以报了。汉宣帝在许平君的墓碑前,失声痛哭,因为他等了这么多年,忍气吞声了这么长时间,就是为了等到这一刻。他将霍光家族满门抄斩,霍成君也被打入冷宫,不久也死了。但是汉宣帝对霍光的功劳从来没有否定过,可见汉宣帝对霍光也是不错的。

总结:杀妻之仇不共戴天,汉宣帝对霍光的容忍已经很不错了。
  1. 汉宣帝出生贫苦,跟自己的妻子相依为命,却被霍光选拔成为皇帝,所以他对霍光是非常敬重的,一般朝中大事都交给霍光打理。

  2. 霍光对汉宣帝也非常不错,主要因为汉武帝当年对霍光实在是太好了,就算他有篡位的条件,也不会选择去篡位。

  3. 汉宣帝登基以后,霍光老婆霍显希望自己的女儿霍成君成为皇后,所以就毒死了当时的皇后许平君。而许平君正是跟汉宣帝相依为命的民间皇后,所以汉宣帝牢牢记住了这个仇恨。

  4. 霍光知道这件事情以后,虽然十分担忧,却没有在汉宣帝面前认错,所以汉宣帝只能当成不知道这件事是谁做的,可是他已经开始筹划复仇。

  5. 最终霍光去世以后,霍光的儿子霍禹谋反,霍光全家都被杀掉,汉宣帝这才报了杀妻之仇,隐忍这么多年,汉宣帝不是一个简单的人。

所以说汉宣帝在这件事上没有做错,他从来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每次他都想忍忍过去,但是这份仇恨跟对许平君的情义是对等的,他对许平君爱得有多深,对霍光家族恨得就有多深,所以他最终选择复仇,是对许平君的一个交代。

汉宣帝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帝王,为何要对恩人霍光灭门?

霍光能够独揽大权而不倒,一是因为汉武帝看准他忠诚,把他放到辅政大臣的位置;二就是霍光本人能力超群。

刘询即位以后也没有选择动霍光,实在是力量悬殊。再者刘询也是知恩图报的,即便霍家在霍光死后策划谋反,刘询依旧将霍光的画像列为麒麟阁首位。

霍光死后霍家因为策划谋反被满门抄斩,其实这个结局在霍光在世时就已经埋下种子了。

刘询在即位之初,择立皇后时,立原配许平君为皇后,没有选择霍家女儿霍成君为后。当时大臣们以为刘询会立霍家女儿为后,霍夫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原本后位是自己囊中之物,偏偏一道寻求故剑的诏书让许平君成为了皇后,霍夫人不甘心呐。

许后怀孕时生病了,原本府内的女医淳于衍去宫中为皇后看病。霍夫人就借此机会,让淳于衍在皇后的药里投毒。

皇后在分娩后,吃了有毒的药,毒发而亡。有人告发御医对皇后的医护未能尽力,御医们都被捕下狱。霍夫人才吓坏了,把谋害皇后的事情告诉了霍光,让霍光下令官吏不要逼问淳于衍。

霍光也是被自己的夫人吓着了,想要自我揭发,却又不忍心。犹豫不决中,告发的诏书被呈上来,霍光就签署了诏书,却没有追究淳于衍的罪过。霍夫人也趁机劝霍光将他们的女儿入宫。

霍光对于治家是失败的,对家属管控不严,纵容他们犯下如此大错。事后知晓,由于私心没有严惩追究,导致霍家在他死后彻底没了管束。

霍光死后,皇上和太后亲临丧礼,赏赐棺木、葬具等物品,让专人负责修治霍光坟墓事宜,赐霍光谥号为宣成侯。与此同时还下诏免除霍家子孙后代的赋税和徭役,让他们继承霍光的封爵食邑,世代不变。

这些荣誉和赏赐是非常丰厚的,可是霍家对于权力的渴望远远超过他们能够驾驭的。霍光的儿子是没有继承霍光的才能,汉宣帝肯定要拿回霍光手里的权势。霍家不满现状,决定谋反。

霍家因为谋反被满门抄斩,女儿霍成君被废黜昭云台,十二年后自杀。霍家族灭后,唯独霍光之墓未被牵连,仍陪葬茂陵。

如果霍光在开始就约束家人的行为,后面的悲剧是否就能避免。可现实就是家属没有政治智慧,无法驾驭对权力的欲望,导致悲剧的发生。

读史明智,鉴往知来,欢迎关注我呀。

汉宣帝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帝王,为何要对恩人霍光灭门?

霍光(?—前68年),字子孟,西汉中兴名臣,历仕武、昭、宣三朝,其一生行事以小心谨慎著称,不但躲过了汉武帝对外戚的清洗,且在昭、宣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先说恩:

公元前74年夏,汉昭帝崩于未央宫。汉昭帝去世时年仅21岁,没有子嗣来继承皇位。当时汉武帝的儿子中只剩下广陵王刘胥,但刘胥做事没有法度,汉武帝生前就不喜欢他,自然就被排除掉了。

在与诸大臣商议之后,最终迎立昌邑王刘贺为皇帝。但是昌邑王刘贺被立为皇帝后,淫戏无度,继位21天,做了1127件坏事。霍光联合杜延年、杨敞等人一举废掉了刘贺,将刘据的孙子——长期生活在民间的刘病已立为皇帝,这就是汉宣帝。

皇帝病逝,后继无人,这原本是重臣篡权揽政甚至自己登基称帝的绝佳时机,即使自己不当皇帝,也可以选择几岁的黄齿小儿当傀儡皇帝,权力还是把控在自己手中,但霍光没有这样做,而是尽心寻找最佳皇位继承人,把深知百姓疾苦的刘病已扶上帝位。

从霍光选择皇位继承人一事来看,霍光心胸坦荡,没有趁皇位空虚之机篡权窃政。

再说灭门

  • 毒杀皇后,谋害太子

霍光的夫人霍显想让女儿霍成君入主后宫,毒害许平君,许皇后毒发身亡。霍成君被立一年后,汉宣帝下诏,立许皇后的儿子为太子。霍显又开始让霍皇后毒害太子,但是一直未能得逞。

  • 骄奢淫逸,目无法纪

霍光死后,霍显大肆兴建住宅,制造乘坐用的辇车,增加饰有图案的绣花坐垫、把手,并涂饰黄金,又用皮裹着丝絮包住车轮,侍从、婢女用五彩丝带拉着霍显所乘坐的车,在住宅中游戏取乐。

  • 串通一气,阴谋叛乱

霍显担心毒杀许皇后一事被揭发而深感恐惧,于是联合子孙、女婿走上了密谋造反的道路。他们计划叫太后为博平君设置酒席,把丞相、平恩侯以下的官员召来,让女婿范明友、邓广汉奉太后的制令将这些人拉出去斩首,然后废黜天子,立霍禹为帝。约定的计划还没有实施,就被汉宣帝提前得知了,霍氏一族被灭门,霍皇后也被废。

霍光在从汉武帝到汉宣帝的过渡时期,功勋卓著,靠着谨慎行事、沉稳冷静、忠心奉主、尽心辅佐,成功躲过政治灾祸而得以善终。霍光死后,其宗族家人却没有继承他的衣钵,恃权乱为,恣意胡为,目无法度,致使一门遭祸。

汉宣帝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帝王,为何要对恩人霍光灭门?

我是刘忙观点,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播。

白居易有首诗:可怜红颜总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意思是帝王皇室是最无情的。我们纵观中国历史,就明白帝王的无情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是由封建制度和专制属性决定的。

第一、中国封建社会中官员和皇帝实质上是合作和竞争的关系。皇帝通过官僚集团来治理国家,天下为陛下与百官共治。皇帝上是名义上的最高领袖,但是相权很长时间对皇权形成制约。为了占取权力中枢,两者还相互争斗,相互厮杀,历史上的权臣,很少有善终的,我们数的上名字的也就那么几个人:唐朝的狄仁杰、郭子仪,三国的诸葛亮,清代的曾国藩等人。功高盖主时,自处之道尤其重要。

第二、霍光的后人得寸进尺,还策划谋反。汉宣帝即位后,霍光的女儿霍显为了夺取皇后之位,串通女医生淳于衍毒死了汉宣帝在民间认识的、有非常深厚感情的皇后许平君。这个事情后来被汉宣帝刘询得知,于是下令拘捕医官淳于衍,此时的皇后也慌了,告诉了霍光。霍光利用自己的权势将这件事压了下去。此时的汉宣帝依然韬光养晦,不敢轻举妄动,生怕霍光再来一次废立。霍光死后,正所谓树倒猢狲散,汉宣帝先是慢慢打压霍家的势力,霍家人被逼无奈,主动起来造反,但是还没行动,计划就被泄露,霍家于是被满门抄斩,但是汉宣帝毕竟仁慈,没有杀了霍显君,而只是废了她的皇后之位。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第三、继续第一点。我们不得不提唐朝名臣郭子仪。史书上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奸臣杞来拜访他,他当时正和一堆歌姬喝酒玩乐。一听说卢杞来了,就马上让所有的女眷和家人退到屏风后面去,正色威武的接见了卢杞。等卢杞走后,所有人都问郭子仪,您平时接待客人,都谈谈笑笑,饮酒作乐,为啥见卢杞要我们回避呢?郭子仪说:你们不知道,卢杞此人,很有才华、很能干,但是心胸狭窄,睚眦必报。况且此人长的很难看,万一你们看到他这个丑的相貌,一定会笑出来,他对这个笑肯定会记恨在心,一旦以后此人做了宰相,我们会全家倒霉的。果然,郭子仪死后没多久,卢杞就当了宰相,和他有过节的人几乎都被杀死,唯有郭子仪一家得以保全。这就是郭子仪的自处之道,就是老子说的: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不管做事成功或者失败,而没有后患的,只有有大德的人才能做到。

所谓的这些自处之道,也不是什么权谋,现代人还说是厚黑学,其实都是误读,这也是中国文化中礼的精神之一:自卑而尊人。也是老子的以弱小胜刚强的道理。

汉宣帝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帝王,为何要对恩人霍光灭门?

个人觉得,汉宣帝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帝王,之所以对恩人霍光灭门,是因为要清除霍光家族势力,巩固皇权和为妻子报仇。

首先,汉宣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在位期间匈奴臣服,扫平周边各方威胁,将西域正式纳入版图,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汉朝繁荣,到汉宣帝为顶盛。

而霍光一直是辅政大臣,虽然生前没有不臣之心,但是其死后,霍光的儿子不知收敛,有谋反的迹象。

而且霍光家族在朝中门生故吏众多,势力根深蒂固,霍光家族对于朝廷是潜在的威胁,所以汉宣帝在霍光死后,为巩固皇权,清除霍光家族势力,会将霍光家族灭门。

其次,汉宣帝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君王,故剑情深的典故就是明证。

而汉宣帝患难与共的许皇后却被霍家谋害,“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别是和自己情深义重,患难与共的妻子,不管汉宣帝如何感念霍光的功绩,个人觉得汉宣帝一直把对霍家的仇恨埋藏心底。

而霍光家族在霍光去世之后,还不知收敛,肆无忌惮,所以为汉宣帝所不容,所以汉宣帝会在霍光去世之后,对霍光家族灭门。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汉宣帝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帝王,为何要对恩人霍光灭门?

“不学无术”这个成语是形容一个人没有学识,没有本领的意思。然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成语最开始是形容汉朝大将军霍光的。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霍光传》,班固在书中写到:“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大意是说,霍光不爱读书,不明白关乎大局的道理。

可悲的是,霍光晚年的所作所为也应了班固的这个评价。霍光是西汉的大司马大将军,汉武帝时期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弟弟。他历经武帝,昭帝和宣帝三朝,而且霍光在昭宣时期权倾朝野,汉宣帝就是霍光废了昌邑王刘贺后,拥立的第二位皇帝。既然拥有如此大的权力,为什么霍光去世两年后,霍氏家族被汉宣帝灭了呢?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以下三点。

1.霍光权力过大威胁到了皇权

汉武帝时期,霍光在哥哥霍去病的推荐下,进入仕途的。霍去病去世后,霍光为官做事很小心,因此得到汉武帝的信任。汉武帝临终前任命霍光等四人为托孤辅政大臣,辅佐儿皇帝汉昭帝。但到了汉昭帝时期,上官桀等人发动政变要废黜汉昭帝,这时霍光果断地平定了政变,这样霍光就又获得了汉昭帝的信任,因此霍光开始独揽朝政大权了。霍光掌权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西汉国力有所恢复。汉昭帝无子,他去世后,霍光就立了刘贺为皇帝,但一个月后,霍光又以荒淫无道为由废了刘贺,立刘病已为帝,就是汉宣帝。汉宣帝登基后,由于忌惮霍光权势,所以有什么想法和意见都不敢表露出来。实际上,朝廷的大权都掌握在霍光手中。不甘心做傀儡的汉宣帝,在霍光去世后,仍然担心霍光的子孙会学他一样窃取朝政,所以找到机会就要灭他的家族。霍光的权力过大也给他的家族最后被灭埋下了隐患。

2.霍光之妻霍显毒害许皇后

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汉宣帝登基的第三年,霍显为了能让自己的女儿进宫成为皇后,就派了女医生淳于衍进宫去照顾怀孕的许皇后,然后借机投毒除掉了许皇后。霍光的女儿成功地进宫成为了皇后。霍光事先并不知道此事,当霍显告诉他实情后,他也十分害怕,但为了家族他装作不知道,包庇了自己的妻子。霍光去世后,毒害许皇后的事泄露了。虽然汉宣帝并不清楚整个事件,但汉宣帝和许皇后是在汉宣帝蒙难时结为夫妻的,帝后感情很好,汉宣帝想还许皇后一个公道,于是开始采取行动削弱霍氏家族的权力。因而霍显毒害许皇后,给霍家后来被灭,再添一雷。

3.霍显发动政变

霍光去世后,霍家为了继续掌握朝中大权,开始争夺权力。汉宣帝为了亲政不受霍家的牵制,任命了魏相为丞相,引起了霍家的不满。而此时霍氏毒害许皇后的事在民间也流传开来,霍氏家族的人都开始害怕了,担心汉宣帝知道了,会对他们不利。而霍显认为此事只能一不做二不休,于是把霍家子孙召集起来,准备发动政变。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霍氏的阴谋很快就被发现了,霍家的子孙全部被抓。汉宣帝下旨灭了霍氏家族,霍皇后也被废黜,与霍氏家族有联系的几千家人也全部被牵连进来,全部被杀了。霍显发动的政变,最终导致了整个家族的灭亡。汉宣帝灭了霍家,既为自己的亲政扫清了道路,也为自己的许皇后报了仇,可谓一举两得。

从以上史实我们能看出来,班固说霍光不明白大局的道理,真是一语中的。虽然霍光一生忠心于汉朝,然而他不读书,缺乏智慧,所以没有找到一位好妻子,也没有教好子女。本来凭霍光的功绩,他们家族完全可以过着富裕的生活。然而,他的妻子霍显却不安于现状,热衷于权力,于是做出了一系列不明智的举动,毒害许皇后、发动政变。原本霍光在知道妻子杀害皇后时,作为汉朝重臣就应该站在大局的角度,依法处理。然而他没有,还将错就错,包庇纵容,这才有了后来的霍氏政变。也直接导致了自己整个家族的覆灭。从这件事我们可以明白,做人要有原则和底线,懂得以大局为重。而在寻找配偶的时候,也要重视对方的人品、心性。决家庭生活是否幸福取决于两点:一是找一个好人,二是自己做一个好人。如果找错了人,轻则矛盾摩擦不断,重则后果不堪设想。像霍光这样,找一个不懂文化,野心勃勃的妻子,最终是葬送自己一生打下的基业,还葬送了整个家族,实在不可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