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美人甄宓如何由盛宠沦落到赐死,之后受宠的郭后的结局如何呢?
魏明帝曹叡的生母便是甄宓,但是早早就去世了,所以魏明帝的养母便是后来的郭太后。那么甄宓为什么被赐死呢?历史给与了冷酷地记载,但我们可以带入感情来看看这件事。(军师联盟甄宓剧照)
甄宓本不是曹丕妻子。甄宓的第一任丈夫,是袁绍的儿子袁熙,所以甄宓本身是袁绍的儿媳妇儿。但是袁熙这边被袁绍指派到幽州镇守,居然没有带上甄宓,这是不能让人理解的事情。甄宓就这么留在了冀州,一直在她姑姑家过日子。等到曹操大军战败袁绍,打下冀州以后,甄宓也就落到了曹丕的手里,被曹丕收为小妾。
建安中,袁绍为中子熙纳之。熙出为幽州,后留养姑。及冀州平,文帝纳后于邺,有宠,生明帝及东乡公主。这个时候的甄宓正式进入了曹家,不过地位很低,虽然得到曹丕的宠爱,可是并没有立她为正妻。在这期间,甄宓为曹丕生下了曹叡和东乡公主这两个孩子。(军师联盟甄宓剧照)
甄宓的儿子曹叡,有可能不是曹丕的亲生儿子。这一点是值得商榷的,但是也是值得怀疑的。甄宓被抓的时候,是建安九年也就是公元204年。而曹叡出生的时候,极有可能也是建安九年。如果说甄宓在被抓之前,就已经怀上了曹叡,而这个时候恰好被曹丕给宠幸了,那这孩子还真的有可能不是曹丕的。所以在很多文学作品;里,曹丕十分不喜欢自己的这个儿子,甚至一度不想立他做太子,主要原因就是他对这个孩子的身份也保持怀疑。这就成了甄宓在曹丕身边失宠的重要原因了。(军师联盟甄宓剧照)
曹丕称帝,宠幸女子太多。在曹操还活着的时候,曹丕还不敢太放肆,可是曹操去世以后,他登基做了皇帝。这天底下就没人能管住他了。所以他不断地纳妃,下台的汉献帝更是送了两个女儿给曹丕做妃子,包括后来曹叡的养母郭太后在内,巅峰时期他一连有十六个妃子,还不算没有名分的那些。曹操在铜雀台上也给他留了大量美女,所以曹丕的私生活过得还是非常喜滋滋的。这么一来的话,甄宓的地位就下降太多了。跟曹丕结婚时间最长的就是她,现在得不到宠幸也是正常的。(军师联盟郭皇后剧照)
《三国志》记载,甄宓因为失宠,怨言太多被赐死。黄初元年十月,帝践阼。践阼之后,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这是合情合理的一件事,曹丕当年肯定跟甄宓说了很多甜言蜜语,后来忽然多了这么多新欢,曹丕居然就把甄宓给忘了。这让甄宓非常生气,怨言自然是有的。曹丕如果哪天喝醉了酒,随便说句话就把她赐死了。
不过大家相信吗?反正我是不相信。如果曹丕真的就这么轻易地赐死了甄宓,她的儿子曹叡会善罢甘休吗?事后登基的曹叡,并没有对当年那件事做过多的平反,只是将自己的母亲恢复了名誉,给了她皇后的位置。(军师联盟甄宓剧照)
个人猜想,甄宓被杀跟夺嫡之争是有关系的。曹叡之所以能够登基,主要原因是他是长子,但是他并不受曹丕所喜爱。这个时候甄宓自然要为自己的儿子争取地位。这是一场争储之争所留下的遗恨,甄宓在争储的时候,说不定做了很多见不得人的勾当。
因为曹叡是在公元226年出生的,曹丕的十个儿子中,活过这个年岁的,只有四个,那么剩下六个基本都早夭了。不能说这六个的去世都跟甄宓有关系,至少有可能有一两个是有关系的。
甄宓的儿子是长子,又被怀疑出生问题,所以她心里肯定是想不开的。做出了过激的举动以后,自己都有些后怕。自然会留下蛛丝马迹,最终被曹丕发现,从而赐死。但是为了顾及皇族尊严,这件事被掩盖了。但是曹叡也因为这件事被废为平原侯。(军师联盟曹丕和郭皇后剧照)
无辜的曹叡,凭借隐忍和智慧最终上位。曹叡可不是一帆风顺的成为太子的,因为母亲的过错,他从齐公被废为平原侯,其实曹丕此刻已经打算换其他人做太子了。不过此刻的曹叡却跟没事儿人一样,做事恭敬有礼,一切如常,就好像自己母亲没有被杀掉一样。
曹丕带曹叡去打猎,遇到母子两只鹿,曹丕射死了母鹿,让曹叡射死小鹿,曹叡放下弓箭,哭泣地对曹丕说:陛下已经杀掉母亲,我实在不忍心再杀掉她的孩子。曹丕听后大惊,从此确定了他作为太子的人选。
甚至在后来将他过继给了郭皇后,从此他就有了嫡子的名分。而郭皇后的日子其实过得很好,曹叡登基以后,对他十分尊敬,在郭皇后去世后,曹叡甚至将郭家的人加官进爵,其实也是一种承认郭家的姿态。(军师联盟曹丕剧照)
江湖小晓生认为,郭皇后是甄宓之死的最大获益人。郭皇后在甄宓死后,便得到了曹丕的特别宠幸,甚至在后来加封她为皇后。但是郭皇后是没有子嗣的,这是她一生最大的痛点,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地位得到巩固,可能在立为皇后之前,郭皇后就已经在策划自己的未来了。
甄宓之死极有可能是郭皇后在曹丕枕边吹的耳边风所导致的结果。当时曹丕十分宠幸郭皇后,自然是听从的,即使甄宓没有做出夺嫡的事情来,也可以被说成是做了。而甄宓死了以后,曹叡要想做太子,就必须要依附于皇后。郭皇后成为皇后以后,必须要挑选一位没有母亲的皇子作为自己的儿子,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地位,所以她选择了曹叡。
反过来,其实也是曹叡选择了郭皇后,没有皇后儿子这个身份,曹叡的太子之位是坐不稳的。所以这是一次双向选择,怪只能怪甄宓的命薄,没有机会成为皇后,帮不了自己的儿子。宫廷内斗是非常残酷的,三国时期一定也存在残酷的内斗,甄宓命运悲惨,只活了三十八岁就去世了。
汉末美人甄宓如何由盛宠沦落到赐死,之后受宠的郭后的结局如何呢?
甄宓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具传奇色彩的女人。
据《三国志·后妃传》记载:建安中,袁绍为中子熙纳之。熙出为幽州,后留养姑。及冀州平,文帝纳后于邺,有宠,生明帝及东乡公主。
甄宓本是袁熙的老婆,也就是袁绍的儿媳妇。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大败袁绍,平定冀州,邺城陷落,甄宓也就落到了曹军手里。战后,曹操本想纳甄宓为妾,不料,他的儿子五官中郎将曹丕先下手为强,抢先将甄宓拿下,这样,作为父亲的曹操自然不好意思跟儿子争女人,虽然心里不舒服,但不得不顺水推舟,将甄宓许给了曹丕。
关于这段历史,《世说新语》记载:“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漂甄宓成为曹丕妻子后,很快就为曹丕生了他的第一个儿子曹叡,也就是后来的魏明帝。
这还没完,漂亮女神甄宓在曹家一露相,便倾倒无数,这其中她的小叔子曹植便是她的铁杆粉丝。曹植对这位嫂子的美貌,于是写下了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洛神赋》,有好事者研究《洛神赋》里的洛神,其实就是暗指甄妃,主要描写的是,曹植途经洛水时,与甄妃梦中幽会的情景。
据说这篇赋最开始的名字叫《感鄄赋》,曹叡即位之后,出于保护对自己生母名节的考虑,立即下诏改《感鄄赋》为《洛神赋》。
以上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一女乱三曹”的典故,两位帝王,一个才高八斗的诗仙级人物同时看上一个女人,这个女人究竟是何等的美丽,我们后人只能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类的千古名句去想像了。
郭女王横空出世,甄宓红颜多薄命,香消玉陨。曹丕与曹植这对冤家亲兄弟,从争女人,转向争世子的上来了。两人为争曹操接班人的位子你来我往,明争暗斗,曹操居中调停,举棋不定,但曹丕最后胜出,曹植出局。曹丕能够胜出,除了司马懿、贾诩等人的帮忙外,曹丕的第二个女人郭女王也是经常在枕边支招,立下大功。
这个郭女王,本来是在战乱中伦为奴婢的杂佣,因为美貌,被人当作礼物进献给曹操,曹操估计那时已经年世已高,精力不济,便转送给曹丕纳为小妾。请注意此时的郭女王已经29岁的大姐姐,嫁给小3岁的曹丕,是标标准准的“姐弟恋”。曹丕很快被这位吉美貌与才华并重的大姐姐迷得不要不要的,这种迷恋一生都没改变。
由于郭女王非常有政治头脑,聪颖明慧,在曹丕争夺接班人位子的过程中,经常为曹丕分析形势,出谋划策,使曹丕如愿以偿。
《三国志》记载:“后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郭女王于是成了曹丕的夫人兼谋士,在曹丕继任魏王王位和丞相职务后,将甄宓等嫔妃都留在邺城,而晋封郭女王为"夫人",带到洛阳,协助曹丕策划以魏代汉事宜,成为其辅助处理国家大事的政治伴侣。
曹丕称帝后,按常理应立甄宓为皇后。因为甄宓是曹丕原配,出身名门,并且为曹丕生下长子、长女,而郭女王出身卑微,不是正娶,更没子嗣。但固执的曹丕偏偏不接常理出牌,将皇后位子暂时空着,封37岁的郭女王为"贵嫔",封39岁的甄氏为"夫人",贵嫔地位仅次于皇后,在夫人之上。
事实上,在曹丕称帝后,甄宓被一直留在邺城,而郭女王一直陪驾,成为是曹魏王朝上唯一一位参与政事的后妃。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九月,曹丕立郭女王为皇后, 38岁郭女王成为了大魏王朝的第一任皇后。
偶像女神甄宓为什么迅速失宠,众说莫一。一种说法是曹丕对甄氏所生的曹叡是不是亲生有疑问,
所以甄宓不受待见。曹丕娶甄宓后,不久甄宓便为曹丕生下了曹叡。史书记载甄宓被抓的时候,是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八月,而曹叡如果按实岁来推算,可能是公元205年出生,若按虚岁来推算,曹叡大概是公元206年出生。
不管怎么算,曹丕的这个儿子得的的确非常快,快得连他都没自信了。所以曹叡虽为长子,但曹丕并不是非常喜欢,直到临终前,才正式册立曹叡为继承人。
第二种说法是曹丕称帝,后宫美女太多,对甄宓审美疲劳。
曹操父子爱美色,这一点大家都知道,曹丕称帝后,天下都是他老曹家的了,什么美色得不到,所以后宫佳丽成群。史料记载曹丕称帝后,不断地纳妃,有名份的就有十六个,那些没名分的就不计其数了,还有曹操在铜雀台留下的大量美女,甄宓失宠下是再正常不过的。
第三种说法是甄宓因为失宠,怨言太多被赐死。
《三国志》记载,黄初元年十月,帝践阼。践阼之后,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这应该是合情合理的。甄宓应当属于那种漂亮但没心机的女人,因为出生高贵,也没受过什么人生挫折,所以性格应该比较高傲,有公主病。因为失宠,甄宓非常生气,怨言自然是有的,因而惹恼了曹丕,被赐死,芳年38岁。
第四种说法是郭女王在曹丕旁边吹了枕头风。
女人之间的争斗,要说郭女王在曹丕耳边说了甄宓什么坏话,不是不可能。
分析这四种猜测,可以说都可能,但将甄宓的失宠,甚至最后被赐死完全归罪于郭女王,显然是不公平的。所以在曹叡即位为魏明帝后,一直尊养母郭女王为皇太后,郭女王去世时,曹叡亲自为郭女王服孝举殡,追封其为德皇后,得以善终。
以业余视角品读历史,用淡泊心态谈笑古今,掌心读历史欢迎各位看官继续关注点评!
汉末美人甄宓如何由盛宠沦落到赐死,之后受宠的郭后的结局如何呢?
讲到汉末美人甄宓,就牵涉到“三曹”和“一女乱三曹”的故事,所谓“三曹”指汉末至三国曹魏期间,曹操与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因为他们三人拥有不同凡响的政治地位,再一个在文学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对当时的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甄宓本是袁绍的儿子袁熙的老婆,以美貌闻名,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大败袁绍,打破了邺城,曹丕捷足先登,入袁府掳掠了甄妃,曹操本想纳甄宓为妾,看了当时场景,只好做了顺水人情,将甄宓许给了曹丕。《世说新语》记载:“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曹丕的弟弟曹植也垂涎嫂子的美貌,为之倾倒,曾专门为其作了《洛神赋》,不成想成为个人的代表作。这就是历史上“一女乱三曹”的典故。
岁月静好,甄妃在曹家圈粉无数,自然过了一段养尊处优的时光,直到郭贵妃的出现;老郭出身寒微,本是杂佣,因为美貌,陷媚人进献给曹操,曹操年事已高,转送给曹丕为妾;这时的老郭已经29岁了,比曹丕大三岁,“女大三抱金砖”,曹丕突然陷入了“姐弟恋”,而老郭不仅谙熟风月,还很有政治头脑,据史料,在曹丕与曹植争储位的过程中,老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三国志》记载:“后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老郭自此成为曹丕的夫人兼政治秘书,曹丕继承魏王的王位后,将包括甄宓在内的一大堆嫔妃都留在邺城,而专带老郭到洛阳为自己出谋划策,并赐封为“夫人”,成为曹丕名副其实的政治伴侣。
曹丕称帝后,按传统甄宓应立为皇后,因为甄宓是原配,出身名门,而且为曹丕生下长子、长女,而老郭非正娶又无子嗣,但曹丕硬是将皇后位子空着,封37岁的老郭为"贵嫔",封甄氏为"夫人",郭在甄之上。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九月,曹丕立老郭为皇后, 38岁的老郭成为了曹魏王室的第一任皇后。
甄宓漂亮,有文学才华,但却没有心机,高贵的出身使成长的岁月少有挫折,性格单纯与傲娇,不会虚与委蛇,更不会忍辱负重,失宠后自是神色黯然、怨天尤人,曹丕一怒之下,赐死了她,芳年38岁。
黄初元年十月,帝践阼。践阼之后,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三国志》汉末美人甄宓如何由盛宠沦落到赐死,之后受宠的郭后的结局如何呢?
甄宓和郭皇后都是大美人,她们有生死恩怨!
先回答问题,汉末美人甄宓如何由盛宠沦落到赐死,之后受宠的郭后的结局如何呢?我的回答是,二人都是知名美女,但是结局都令人叹息,主要是二人都使用了宫心计!
甄妃,中山无极人,出生于公元182年,原是袁绍之子袁熙的妻子。
建安九年,曹操攻破邺城。世说新语上说:曹操攻下邺城,文帝曹丕先曹操一步到了袁府,见一妇人披发垢面立在袁绍妻子的后面哭泣。曹丕问此女子是谁,答是袁熙的妻子。曹丕走上前去,顾揽发髻,以巾拭面,姿貌绝伦。随纳为妃子,有宠。
魏略上说:邺城破的时候,袁绍的妻子和甄妃共坐堂上,文帝曹丕进入袁府,见到了袁绍的妻子和甄后,当时的甄后非常害怕,以头伏在姑膝上,袁绍的妻子两手自缚。文帝曹丕说:刘夫人如此干吗?令新妇举头!甄妃的姑姑让她把头仰起来,曹丕上前见其颜色不凡,称叹之。
甄妃第一次进入人们视野,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美丽绝伦,怯怯害怕,不谙世事的少女形象。其实,当时的甄妃已经二十二岁,而曹丕只有十七岁。
曹操也喜欢甄妃,甄妃的美貌可能早已美名远扬。《世说新语》上说: “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这句话的意思是:曹操听说甄妃已被曹丕占住了,骂骂咧咧地说:今年破贼是为了你这个奴才呀!
甄妃是三国三大美女之一,为曹操父子三人所钟爱,曹植写的《洛神赋》据传说就是以甄妃为原型写的。自古美人是祸水,甄宓身上体现很明显,一个女人,一家三口都喜欢,真少见。
郭皇后是安平广宗人,小的时候就和别的女孩不一样,父亲郭永奇之说:“此乃吾女中王也。”遂以“女王”为字。曹操当上魏公的那一年进入东宫,成为曹丕的妃子,其年已三十岁。有意思的是郭皇后也比曹丕大,郭皇后生于中平元年,即公元184年,比曹丕大三岁。曹丕是一个典型的偏爱姐弟恋的人。两个女人都比曹丕大,曹丕的口味真独特。三十岁的女人为什么还能得到曹丕的青睐呢?
史书上说:郭皇后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太子即王位,后为夫人,及践阼,为贵嫔。甄后之死,由后之宠也。
郭皇后之所以能击败甄皇后,她的优势并不是相貌,也不是年龄的优势,而是她的聪明。相比于甄皇后,她更了解曹丕的那点心思。
曹丕能成为太子,郭皇后曾经给他出了不少的点子。在夺嫡之争中,曹丕曾经问贾诩自固之术,贾诩告诉他“做一个孝子”。曹丕说:“解”。曹丕回答的“解”就是会装。史书上说他“御之以术,矫情自饰”。会装不仅要做一个孝子,也要会装出亲近贤臣,恢宏大度的样子,同时还要给人不贪女色的印象。
郭后以三十岁的年龄得宠于曹丕,不是曹丕看中了她的相貌,更多的是曹丕要塑造自己“不贪女色”的形象需要。隋炀帝杨广在和哥哥杨勇争太子时,也用这一招。在没有当太子的时候,只和萧妃居住,后宫的众多女子都不会生育。还故意将琴弦弄断,上面的灰尘也不让人擦拭。杨坚见了,以为他不好声色。杨广就是和曹丕学的。郭皇后给他出的恐怕就是这个点子,才得幸于曹丕,不然你真的以为曹丕是恋姐型的。
好色的人你要他装出不好色的样子,那也是很痛苦的,很压抑的。曹操死后,曹丕当了皇帝,也许是压抑的太久了,曹丕性欲大爆发。曹操死还不到一年,他就连娶了汉献帝的两个女儿。同时还宠幸了阴贵人、李夫人。在这个时候,甄妃和郭皇后的差别就表现出来了。甄妃一直被宠幸,这时突然的被冷落了。而甄妃不考虑自己比曹丕大五岁,已是半老徐娘,经常口出怨言,终于惹恼了曹丕。
当一个人还是一个懵懂少年时,他会喜欢姐姐型的成熟女人;当他自己成熟后,就会反过来喜欢更年轻的女人。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不会爱上一个十岁的女孩;一个四十岁的男人也不会爱上六十岁的女人。玩姐弟恋的不可不知。
郭皇后就聪明的多,对曹丕的了解也到位的多。她是怎么做的呢?她“时时有所献纳”。献的什么?美女呗!对不对曹丕的口味?
甄妃的失宠也就是必然的了。
然而要真正的击败甄妃,也不是那么简单的。甄妃还有一个儿子,那就是后来的魏明帝曹睿,时年的曹睿已经十六岁。俗话说“母以子贵”,只要甄妃不死,她就有可能翻身的一天。郭皇后当然明白这一点,所以她对甄妃痛下杀手,挑拨曹丕赐死了甄妃。
让人不能理解的是,甄妃死的时候,“以发覆面,以糠塞口”,一代美人,死的时候是如此的凄凉。甄妃的死成为三国迷们心中永远的痛,但她的美丽也定格下来,成为“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美丽洛神,永远的活在了人们的心中。
郭皇后为什么这样狠呢?
原来郭皇后无子,她要防止曹睿被立为太子,把事情做绝了,曹丕在立曹睿为太子时也会有心理障碍。曹丕的确没有立曹睿为太子的想法,曹睿二十二岁登基,不小的年龄,可登基以前曹丕就没有让他和大臣接触过。曹睿登基后,接见了大臣刘晔,两人一谈就是半天,众大臣都在外面等着。刘晔一出来,大臣都围上去问魏明帝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刘晔回答说:秦始皇、汉武帝之流,只是才略不及尔。说明他很优秀。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郭皇后再聪明也没有算到曹丕在数年后一命呜呼,曹丕只活了四十岁,曹丕原以为自己会活到八十岁的。三国一个非常有名算命先生叫朱建平,善于算人的寿命,曹丕就让他算一算自己的寿命。朱建平告诉他能活八十岁,只是四十的时候有一个坎。等到曹丕四十岁时,突然就来了一场大病,眼看是过不去了,曹丕终于明白过来说:这个朱建平把夜晚和白天给我分开算了,我不中了。这样历史把魏明帝重新推到了前台。
当初的过于狠毒的做法,终于让郭皇后自己也尝到了苦果。魏明帝登基后,就数次哭问自己母亲死的情况,这时的郭皇后依然的强悍,她回答曹睿说:你母亲是先帝自己杀的,你作为一个儿子,难道能向父亲寻仇,为了前母而杀后母吗?明帝怒,逼杀之。
235年,已是魏明帝登基的第九个年头。郭皇后死后,李夫人才讲出甄妃“以发覆面,以糠塞口”的事。
甄妃临死的时候把曹睿托付给了李夫人,曹睿登基后,这位李夫人的地位自然也不同一般,但直到郭后死后,她才敢讲出实情,这位郭皇后的厉害可见一斑。
明帝曹睿敕葬郭后如甄后故事,这位郭皇后终于也落了个“以发覆面,以糠塞口”的下场。
汉末美人甄宓如何由盛宠沦落到赐死,之后受宠的郭后的结局如何呢?
我是人者仁义也,用正史说三国。
这里要强调一点甄宓的名字是后人附会的名字,而不是甄氏的真名,《三国志》没有记载甄氏的名字,这是因为古代皇后的名字都要被隐去,这是一种惯例。所以甄宓的描述本身是有问题的。下面我们来说一下甄氏的去世。
关于甄氏的去世,大概有三个记载:
- 《三国志》记载:公元220年,曹丕篡位称帝,汉献帝被封为山阳公,汉献帝当时送两个女儿给曹丕做嫔,曹丕很喜欢,而且当时受到宠幸的还有郭女王,李贵人,阴贵人。由此甄氏受到冷落,女人的嫉妒心一生,难免就会口出怨言,这个怨言又被有心人送到曹丕的耳朵里,最后曹丕大怒,赐死甄氏。
- 《三国志》的记载和《魏略》一致,不过《魏略》记载的更为详细,《魏略》记载:魏明帝曹叡在甄氏去世后是被李夫人抚养,在郭女王去世后,李夫人告知曹叡,他的母亲甄氏是被别人恶意污蔑致死,这个“别人”自然是郭女王,于是曹叡下令,让人按照甄氏去世的样子埋葬郭女王。
- 《汉晋春秋》记载:甄氏去世后,曹叡是由郭女王抚养,当时甄氏埋葬时,用头发盖住脸面,用糠塞住嘴巴。曹叡早就知道,在登基称帝后,曹叡心怀愤懑,数次逼问郭女王甄氏的死状,郭女王只好说:“是先帝杀害了她,为什么要问我?而且你身为人子,可以追责先帝吗?为前母之死要后母赔命吗?”,但是曹叡大怒,逼郭女王自杀。
虽然史书的记载有些差别,但是大致的模样是相同的,我们从里面也看的出来事情的经过。主要就是甄氏到了后期不受宠,曹丕喜欢其他的妃子,冷落了甄氏,甄氏由此心生怨恨,于是说了一些不利于曹丕的话,这些话被郭女王利用,最后传到了曹丕的耳中,使得曹丕大怒,最后被赐死。
郭后的下场不太好。因为曹叡幼年丧母,所以对于母亲十分怀念。由此对于郭女王心生怨恨,这使得郭女王十分恐惧。
《三国志》记载曹叡不断加高甄氏的地位,曹叡继位之初就给母亲上尊号“文昭”,何为昭?按照谥法,圣闻周达曰昭。德明有功曰昭。可以说“昭”字的规格很高。不仅如此,曹叡还为甄氏修建寝庙,大肆封赏甄氏外戚。
曹叡的做法显示了他对于自己母亲去世的怀念,这必然会仇视逼死自己母亲的郭女王,所以郭女王在曹叡登基后心中十分惶恐。
按照历史记载,郭女王的去世有两种说法:
- 根据《魏略》记载,郭女王十分恐惧,最后忧惧而死。
- 根据《汉晋春秋》记载,则是曹叡逼杀郭女王。
按照史书的记载,郭女王的下场也不是很好。而且郭女王去世,葬礼也很惨,曹叡痛恨郭女王,葬礼按照甄氏的例子,所以郭女王也是“被发覆面,以糠塞口”的方式埋葬。
汉末美人甄宓如何由盛宠沦落到赐死,之后受宠的郭后的结局如何呢?
文昭皇后甄宓死的时候只有38岁,关于文昭甄皇后(相传为甄宓,实际上并无记载)的死因,一直都有着很多谜团,不同史书中也有着不同的记载。
其中,《魏书》就有记载说是因为病重而死,但是这种说法并未得到历代史学家的认同。大家比较认同且感兴趣的说法是《汉晋春秋》、《魏略》及《资治通鉴》所记载:甄氏因失宠而流露出一些怨恨的话语,同时受郭贵嫔的谗言陷害,从而被文帝(曹丕)赐死的。
至于甄宓由被盛宠到被赐死的原因,表面上看一方面是来自于魏朝开国之初的后宫争宠,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文帝(曹丕)的喜新厌旧:在曹操攻占邺城之时,甄宓因绝色的姿貌而被曹丕所纳,并且甚是宠爱。后来,曹丕称帝,其后宫文德郭皇后,李贵人和阴贵人等等都得到宠幸,相较之下甄宓便因为失宠而变得越发的失落,因失落而流露出了一些怨言。甄宓的怨言使得文帝(曹丕)大怒。再加下郭皇后的进谗,于是文帝赐死了甄宓。
据史料记载,为了防止甄宓死后其冤魂回来申冤与复仇,赐死之时将她的头发披下遮挡住面部,同时在她的嘴里塞满了糟糠,可谓是残忍至极。
当然,仅仅只是表面上的原因其实并没有太大的说服力。毕竟,对于开国之初的魏朝而言难道还容不下一个妇人不成?很多学者都认为其死亡迷团的背后有着很多更深层次的原因。其中,《世说新语》就有记载说,曹操在刚刚攻下邺城之时,本来自己想要召见甄宓的,但是没有想到被自己的儿子(曹丕)给捷足先登了。于是留下了一句“今年破贼,正为奴”(意思就是“今年击败敌人,正是为了她”,大家都知道,曹操有喜欢占有他人老婆的爱好)。之后曹丕久未被立为太子,或许正是因为这件事。于是,在曹丕登位之后,将之迁怒于甄宓。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怀疑甄宓的儿子曹睿(也就是后来的明帝)是她的前夫袁熙所留。所以文帝留下儿子而杀死甄宓,以此来进行灭口。
最后,再来说说受宠的郭皇后的结局。据史料记载,郭皇后的结局也是相当的凄惨。在甄宓的儿子曹睿继位后(也就是明帝),就逼问郭太后自己亲生母亲的死因,在明帝的逼迫下,郭太后因忧惧而死。当然,对此说法也有很多人提出了质疑,其中比较矛盾的就是,郭太后虽死,但是她死后依然受到宗亲之礼,而且她的娘家并没有受到打压反而加官进爵,半点看不出有明帝复仇的迹象。对此,如果联系到后来明悼毛皇后被赐死的经过,就合情合理了(明悼毛皇后是曹睿的第一任皇后,她在被赐死后她的娘家人同样根据礼制得到了升迁)。或许,做为曹操的子孙,都继承了曹操复诈多变的基因吧,对于他们的处事方式不能用常理去推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