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打下皖城,得桥公二女,也就是大桥小桥,这位桥公就是对曹操有知遇之恩的桥玄吗?

孙策打下宛城的时候,得到了乔公的两个女儿,自己娶了大女儿大乔,而周瑜则娶了小女儿小乔。那么大小乔的父亲到底是谁呢?真的像传说中所说的是东汉太尉乔玄吗?乔玄跟曹操是莫逆之交,对曹操有知遇之恩,这么看来曹操一心攻打江东难道真的就是为了夺取乔公二女?其实这是流传千古的一个错误。江湖小晓生为您分析一下其中的曲折历程。

第一,乔玄是东汉太尉,汉安帝时期出身,河南人。

这第一重身份本身就已经否定了这件事,因为乔玄本人是汉安帝时期出身的人,而大小乔是汉献帝时期的人,如果他能够生下大小乔的话,也应该已经七十出头了。这个岁数生下这俩女娃,那属于非常艰难的事情。而且乔玄本人是河南人,正宗的中原人士,大小乔是安徽本土人士。所以这两家人的户籍也是不同的,所以由此可以断定,二乔的生父并不是乔玄本人。还有一点可以作为旁证,乔玄是东汉太尉出身,地位十分崇高。当年他也是以清官闻名于世,所以得到很多人的敬佩。他的两个女儿怎么可能只是孙策和周瑜的小妾?再怎么说也应该是明媒正娶的夫人才是。

第二,乔玄刚直不阿,为官清廉到连下葬的钱都没有。

在封建时期还是有很多好官的,乔玄显然就是其中一位。他之所以能够被举孝廉,主要原因就是他不害怕权贵,坚持己见。当时的陈国相羊昌犯了罪,他坚持举报,最终得到了高层的重视,而他也逐渐进入官场。进入官场的乔玄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是那个时代的楷模官员。他不仅能够合理治理地方事务,而且在关键时刻带兵击败了匈奴鲜卑以及高句丽的大军,名震一时。要不是那个年代还是东汉比较安定的时候,他也能成为一方诸侯。随后他便步步高升,成为了东汉朝廷的核心人物,从司空司徒一直升任到了太尉。不过东汉时期要么外戚当权,要么太监掌舵,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所以乔玄为此退隐官场,到死的时候连下葬的钱都没有,被大家称颂一时,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清官。

第三,乔玄跟曹操交厚,两人属于忘年之交。

年轻时期的曹操其实跟刘邦也是十分相像的,他不喜欢读书写字,更喜欢玩耍喝酒。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年轻人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他也无所谓,反正自己家里有钱有地位,而且他心里清楚自己将来要做怎样的人,绝不是一个无赖一样的人。其他人看不清曹操,但是乔玄一眼就看出了曹操的不平凡,当时国家内部十分不安定,乔玄掏心窝子地跟曹操说,将来能够安定国家的人,必然是你了。这让曹操深受感动,认为找到了这一辈子的知己。这是第一个夸赞他有安邦定国之志的人,而且这个人还是一位身居高位的太尉。从此两个人的关系就变得十分密切,成为了一对忘年之交。

第四,多年以后,曹操依旧来乔玄坟前祭拜。

这一对忘年之交多年以前所说的话,没想到居然成为了现实。当时的曹操已经将汉献帝迎接到了自己这里,说实话那个时候他还是大汉的忠臣,一心想要匡扶社稷,成为周公那样的贤臣。他带兵出征的时候,偶路过了乔玄的坟墓,为此停留祭拜。他似乎又想起了当年乔玄对自己的肯定,不由得有感而发,哭诉衷肠。其实曹操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人,他九死一生,能够获得成功不仅仅是靠自己的努力,更多是因为运气。如果哪次运气不好的话,可能就在战场上被杀掉了。乔玄能够对他如此器重,其实从某种角度来看,也是曹操能够坚持走下去的重要原因。乔玄死前甚至以家中妻子相托,这也是后来人杜撰的根据,把乔玄的孩子杜撰成了江东二乔。

第五,江东二乔是孙策周瑜的妾室,远没有传说那么美好。

江东二乔的遭遇其实并不那么美好,孙策周瑜看似是比较正派的人物,其实在当时看来也不过是军阀而已。他们打下了宛城以后,应该也进行了烧杀抢掠,这才夺取了二乔。这俩人的嗜好也比较奇怪,一个人一个,分了这两姊妹。而二乔并没有成为他们的正妻,反倒是他们的小妾。不过二乔的相貌应该是相当出众的,否则也不会入他们俩的法眼。但是对这二人来说,其实并不是一种幸运。我们注意到一个细节,孙伯符曾经说过,江东二乔在乱世中能够成为他们的女人,其实也是一种幸事。看似是比较有道理的,但是她们真的愿意吗?我甚至怀疑当时大小乔已经许配了人家,甚至已经成婚,可是军阀一到哪里还管得了那么多呢?

总结:故事总是美好的,现实会让人回归到冷静。

大小乔跟孙策周瑜的故事十分美好,据说孙策二十四岁去世后不久,大乔便因为伤心过度而去世,其实这也是后人强行附会的一种说法,目的自然是为了美化他们的爱情。小乔也是一样,俨然成为了周瑜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他之所以答应诸葛亮共退曹贼,其实主要原因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妻子小乔,这也是一件十分美妙的爱情故事。可惜这两位夫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应该不是很高,如果不是因为她们是姐妹的话,或许连出现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在那个年代像孙策周瑜这样的军阀,抢夺一两个美人,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乔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他不畏强权的人生品格,不是每个人都能具备的。曹操在年轻的时候,或许也是以乔公做人的准则来要求自己,才会让自己越来越优秀,成为那个安邦定国的大人物。希望历史不要因为二乔才记住乔公,因为乔公而记住乔公才让人欣慰。

孙策打下皖城,得桥公二女,也就是大桥小桥,这位桥公就是对曹操有知遇之恩的桥玄吗?

这是一个老问题了,桥公和桥玄应该不是一个人。

最大的破绽在桥玄的年龄上,历史上的太尉桥玄在黄巾起义(公元184年)前后就已经去世了,而三国演义里面的这个桥公在赤壁之战(公元208年)的时候还活着呢。

二乔的年龄也有些问题,再看具体史料《三国志.周瑜传》里面是这么说的: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 攻打皖城的时间是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此时不管孙策周瑜还是二乔吧,年龄都在20上下,而桥玄去世时已经75岁左右了,按照这个推算,有这么年轻的女儿可能性不大啊,若是孙女还更像些,呵呵。

至于地点嘛,大小乔是在皖城(今安徽潜山市),太尉桥玄是在梁国睢阳县(今河南商丘市),但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颠沛流离的情况比较普遍,从河南跑到安徽也不是不可能。但年龄是硬伤,讨论地点符合与否已无太大意义。

三国演义将大小乔的父亲乔公含含糊糊地和太尉桥玄(也有称乔玄)挂在一起,虚虚实实,亦真亦假,文学作品的魅力就在这里,合理联想,巧妙挂钩,嘿嘿。

其实不光是罗贯中啦,唐代诗人杜牧早就发挥了想象力了,在《赤壁》里面写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再看曹植的《铜雀台赋》: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 原来二乔来自于“二桥”,的确是比得精妙,想得深远。相信罗贯中应该从这首诗里面得到了很大的启发,直接改成了“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图片来自网络)

孙策打下皖城,得桥公二女,也就是大桥小桥,这位桥公就是对曹操有知遇之恩的桥玄吗?

其实按照史书记载,大乔小乔其实应该都姓桥,而不是乔。据《魏书》记载,桥玄曾打算将妻儿老小托付给曹操,这么一说有很多人猜测,大乔小乔是否就是乔玄的女儿呢?这么一说,曹操要回大乔小乔似乎还名正言顺了。

乔玄其人

在《魏书》中提到

太尉桥玄,世名知人。鷪太祖而异之,曰:“吾,见天下名士多者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愿以妻子为托”,由是声名益重。

其实曹操对乔玄还是蛮尊重的,曹操和蔡邕关系很好,而蔡邕对乔玄也是称赞有加,蔡邕在《太尉乔玄碑》上写道:“有百折而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乔玄非常欣赏曹操,所以把他推荐给了许劭,结果许劭给了曹操这样一个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曾为乔玄写过一篇祭文,子报答乔玄的知遇之恩,曹操写道

故太尉桥公,懿德高轨,泛爱博容。国念明训,士思令谟。

曹操其实人情味还是蛮重的,曹操当年和蔡邕关系很好,所以他听闻蔡文姬被匈奴掳走,因为怜惜蔡邕没有儿子,所以在统一北方后就派人接回了蔡文姬,说是赎回,实际上是曹操打的匈奴左贤王怕了,毕竟蔡文姬已经嫁给了左贤王,这就是明抢了。这件事在《后汉书》中有记载

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

如果大乔小乔是乔玄的女儿,明抢这事,曹操还是干的出来的。

猜测的由来

而后人猜测二乔是乔玄之女,实际上也是源于清朝时期,清朝沈钦韩认为:“桥公者,桥玄也,汉制三公者称公”。意思就是,按照汉朝的的礼制,只有位居三公的人才能称公。

这个推论未免显得太草率,就像秦以后的人看到屈原说:“朕皇考曰伯庸”,难道屈原就是皇帝了,因为按照礼制非皇帝不能称朕。实际上在三国时期可以对于有名望的人都可以称公。比如程普就因为年长和威望高,被人称作程公,在《三国志》中记载:“先出诸将,普最年长,世人皆呼程公”,还有庞德公等等,所以这个不足为凭。

我们再看《三国志》中提到,孙策和周瑜是在建安四年攻破皖城后得到的

(周瑜)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儿女,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而乔玄在光和六年去世,病死在洛阳,享年七十五岁,建安四年是公元199年,光和六年是公元184年,也就是说乔玄这个时候已经死了15年了,怎么还会有两个女儿流落到江东呢?

即便能流落到江东,年龄也对不上啊,即便是乔玄在70岁的时候,才有两个女儿,她们在建安四年的时候也已经二十岁了,不可能没出嫁吧。何况乔玄70岁还能生两个女儿,这未免也太生猛了吧。所以二乔不可能是乔玄的女儿,这都是后人武断的猜想。

孙策打下皖城,得桥公二女,也就是大桥小桥,这位桥公就是对曹操有知遇之恩的桥玄吗?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赤壁之战之前,曹操说:"昔日乔公与吾至契,吾知其二女皆有国色,后不料为孙策,周渝所娶.吾今新构铜雀台于樟水之上,如得江南,当娶二乔,置于台上,以娱暮年,吾愿足矣!"

而在第一回中,有此内容如下:

时有桥玄者,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这可以应证:曹操所说的乔公就是桥玄!!!

而在<三国志.魏书一>里有相关内容如下:

太尉桥玄,世名知人,睹太祖(曹操)而异之,曰:"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愿以妻子为托."

这应证曹操所说的,于乔公至契的说法.

所以综合来说,所谓乔公或乔国老,应该是桥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