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为何能舍弃自己的孩子归汉,是被逼无奈吗?
蔡文姬舍弃自己的两个孩子,回到汉朝,是被逼无奈吗?要想知道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了解蔡文姬这个人,以及她到底嫁给了谁,为什么去了匈奴后来又回到汉朝。江湖小晓生带大家一起来看看蔡文姬的生平。
第一,蔡文姬是文学家蔡邕的女儿。蔡邕是东汉时期非常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生有一个女儿,叫做蔡琰字文姬,所以大家都叫她蔡文姬。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蔡文姬的文学才能是非常高的,可惜那个年代是不看女子才华的,而且全国都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大概在十五六岁的年纪,蔡文姬就嫁给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卫仲道。这个人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名气,但是据考究,他的家族便是当年卫青家族的延续,所以也算是名门望族。不幸的是,卫仲道很早就去世了,蔡文姬在婆家孤苦无依,又没有生下个一儿半女,所以只能回到蔡家居住。而蔡邕不久之后便流离失所,蔡文姬也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第二,被匈奴人抓走十二年,生了两个孩子。蔡文姬悲惨命运的开始,其实就是从这一次的流浪。当时南匈奴人趁着东汉朝廷内部战乱的机会,趁机南下抢掠,一不小心就把蔡文姬给抢走了。不幸中的万幸是,抢走她的好歹也是匈奴的左贤王,所以蔡文姬的下落是可以找到的。蔡邕这辈子就这么一个女儿,所以他对自己的女儿十分思念,而他跟曹操之间的关系很好,这就有了后来的故事。蔡文姬在匈奴呆了十二年之久,并且为匈奴人生下了两个孩子,俨然已经成为了匈奴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此刻的蔡文姬才刚刚尝到稳定生活的甜头,却得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曹操花钱将她要回去了。
第三,曹操想起了好友蔡邕,帮他完成心愿,将蔡文姬赎回来了。蔡邕跟曹操都是文学家,两个人的关系早先也非常好,可以说是曹操为数不多的好友了。现在曹操一统大北方后,自然是想起了当年好友的心病,那就是自己被匈奴掳走的那个女儿。推算下来已经有十二年之久了。曹操自己都没有想到,随便打听一下就能够找到蔡文姬的下落。于是曹操便吩咐人带着金银珠宝,前往匈奴把蔡文姬赎回来。我不太理解的是,蔡文姬已经在当地生了两个孩子,也有自己的丈夫,为什么还会甘心离开呢?
第四,对蔡文姬离开匈奴的猜想。首先蔡文姬确实在匈奴生了两个孩子,这是有记录的,但是没有记录她在匈奴的丈夫到底是谁。那个时候的匈奴还属于蛮荒民族,人伦之礼并不懂。所以兄弟共有一个老婆的现象十分严重,这里没有明确记载她的丈夫是谁,可以猜想她有不止一位丈夫。这对一个受到儒家良好教育的女子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事情。所以就算是在这里生了两个孩子,蔡文姬还是觉得自己过着野人一般的生活,她当然要离开这里。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可能,当时的曹操已经一统大北方,这个时候的实力已经达到了巅峰,这是匈奴人不敢得罪了,当时的蔡文姬虽然已经有了家庭和孩子,但是她的丈夫担心因为蔡文姬而触怒了曹操,所以不得不让蔡文姬离开,所以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蔡文姬就是被动离开的匈奴,不过这种情况的几率比较小。我们往下看就知道了。
第五,被曹操赎回来以后,蔡文姬嫁给了董祀。按理说回来以后的蔡文姬,应该十分悲伤,因为离开了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即使他们是匈奴人,但好歹是自己的家人。可是蔡文姬回来以后却嫁给了另外一个人,他就是董祀。这个人当然也不出名,大家都是靠蔡文姬才出现在历史上的。如果你觉得蔡文姬并不爱董祀,还是想着匈奴的孩子的话,那么大家可以看看他们婚后的生活。那个时候董祀不小心犯了死罪,蔡文姬连哭带爬地来到曹操跟前,向曹操求情释放董祀。曹操见蔡文姬对答如流,堪称才女,这才放了董祀,让他们小夫妻俩团聚。如果她真的想着匈奴那边的生活,还会救董祀吗?就算是救,难道真的要用连哭带爬这种方式吗?没有达到真爱的时候,是绝对不会做出这种放下身段的事情的。
总结:我认为蔡文姬是真的主动愿意离开匈奴的。从蔡文姬跟董祀的婚后生活可以看得出,他们生活的很幸福。那个年代女子结婚都很早,蔡文姬跟卫仲道结婚的时候如果是十五岁,那卫仲道死了以后她也才十七八岁,这个时候被匈奴掳去了十二年,回来以后也才不过二十八九岁,正是青春好年华。所以她当然有理由跟董祀重新开始一段新生活。在匈奴的十二年,应该是她最不堪回首的十二年。这一生所受到的所有屈辱,可能都留在了匈奴。即使生了两个孩子,那也是屈辱的产物,跟感情没有任何关系。可见一个国家的强大,对老百姓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正是因为有曹操作为蔡文姬的强大后盾,蔡文姬才会重新拥有一个新的人生,否则匈奴人岂会甘心将蔡文姬放回来?
蔡文姬为何能舍弃自己的孩子归汉,是被逼无奈吗?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这是蔡文姬《悲愤诗》里母子离别的诗句。
从此可以看出,此时的文姬是悲喜交加。既高兴故乡来人将自己赎回,能够在有生之年回到故里;又悲哀母子天各一方,后会无期。
文姬能够抛夫舍子,回到汉朝,估计原因有三:
其一,是匈奴父死子娶后母的婚配制度,左贤王年龄大了啦,蔡文姬不想再遭受类似王昭君的窘境:父亲死了,嫁给儿子;儿子死了,还可能再嫁给孙子。这对于出生于儒学大宗蔡氏家族的蔡文姬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屈辱。
其二,完成父亲修撰汉史的夙愿。
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设计诛杀之后,蔡邕因为一声叹息,被王允缉捕入狱。
但作为文学家和史官,他希望续写汉史,能够完成自己的夙愿。
于是,就向王允请罪,祈求能刺面砍足换取一条性命。可是,王允不答应,最终蔡邕含恨死于狱中。
其三,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对曹操的那份情感。
然而,曹操却是选择将文姬再嫁董祀。这个恐怕是蔡文姬始料不及的,后人看来也是大跌眼镜,但毕竟是历史史实。
曹操之所以将文姬赎回,起码是出于与蔡邕的交情,对故人之托有个交待。
爱惜文姬人才,让文姬代替父亲修撰汉史,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但不可就此说曹操对蔡文姬没有情感的考虑。
有人认为,曹操是好色之徒,咋就会放过蔡文姬呢?
蔡文姬无论相貌还是才华,早就是名声在外,即便董卓如此好色,尚且没有做出强娶之举,曹操也不至于比董卓还不堪吧!
尽管曹操好娶人妻,但曹操更是政治家,文姬归汉这样的历史壮举,曹操不想让世人把它看作是出于自己的私心而有意为之。
说到底,还是美女爱英雄,英雄更爱江山。
曹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霸业考虑。即便是面对蔡文姬这样的美女,才女,曹操首先考虑的还是对自己的霸业如何选择最为有利,绝不会感情用事。
蔡文姬为何能舍弃自己的孩子归汉,是被逼无奈吗?
感谢邀请。
岂止无奈,这是蔡文姬的锥心之痛。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悲愤诗.蔡琰天下至悲惨之事,莫过于骨肉分别初平三年春,董卓部将李傕、郭氾大掠陈留、颍川诸县,所率西凉军中杂有羌胡兵,凶残暴虐,所过之处生灵涂炭,以至于有“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的场景,蔡琰就是此时被掳的;后于东汉兴平二年(195年)被南下的匈奴掳掠,成为南匈奴左贤王刘豹女奴,居西河美稷(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一带)地区长达12年,生二子。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因同情好友蔡邕无嗣,了解到蔡琰的遭遇后,遣使以重金将她赎回,并安排其再嫁同乡陈留董祀,这就是著名的“文姬归汉”。
注:关于蔡文姬被掳掠之事,有两处存在争议的地方,一是她是否先为乱兵所掳,再沦落北方;二是对于她在匈奴左贤王帐中的身份,亦有不同意见,本文取其最可能说法,欢迎讨论。然而,在回归故土的同时,她的悲剧依然在上演她无法带走两个孩子,原因很简单:曹操与左贤王都没有理由让他们跟着蔡琰归汉,在汉这一边,这两个孩子会被视为蔡琰的人生污点;而在匈奴这边,他们却有着贵族血统,更何况匈奴是一个人口基数不足,因而长期从中原掠夺人丁的游牧民族。
因此,在蔡琰归汉多年后,她写下前文这首悲愤诗(共两篇),足以体现她心中始终有着与骨肉被迫离别的痛苦回忆:
儿子跑上前来抱住了我的脖子,问:“母亲啊,你要到哪里去?有人告诉我母亲将要离去,难道说走后还能够再回来相聚!阿母你一贯的善良仁慈,今天你为什么变得这么无情?我还没有长大成人,为什么你就不能想想我的心情!”见儿子这样的苦苦哀求,我的五脏崩裂一样的沉痛,恍恍惚惚如痴如狂。哭泣着用手抚摩着我的儿子,当要出发时我多次返回去犹豫不决。注:蔡琰与左贤王的两个孩子,一名阿迪拐,一名阿眉拐,出处待考最后附后汉书卷八十四 列女传第七十四,蔡琰部分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欢迎关注我的原创小说《子夜幻梦谭》,精彩故事正在展开,我是夜未央】
蔡文姬为何能舍弃自己的孩子归汉,是被逼无奈吗?
蔡文姬是东汉大学问家蔡邕的女儿,从小聪明伶俐,很受父亲宠爱。父亲死后,母亲因过度悲伤相继去世。 文姬忍受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孤单地回到故乡,决心整理父亲生前的著作,编写历史书籍。
但是不久,匈奴贵族侵入中原,文姬不幸沦为匈奴左贤王的妃子。她纵有满腔的悲愤,但一个弱女子在那种形势下,又能如何!好在左贤王是一个深明大义之人,对她体贴入微,她也只好忍辱含屈地生活下来。但怀念故国之情日长,却只能付之于诗文琴音。
12年后,文姬有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这时中原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主持朝政的曹操与蔡邕原是好友,于是打听到文姬的下落,派出使节带了大量珍宝礼品向匈奴单于请求放回文姬。匈奴王不好得罪曹操,只好找来左贤王,命他将文姬交汉使带回。
“我本来是不愿意让你走的,可是曹操丞相说请你回去整理你父亲的遗著,编写史书,单于也同意了,所以我只好答应。”左贤王无奈地说。文姬听说这个消息,惊喜异常,可是孩子怎么办?天下母亲谁能忍离亲生骨肉,文姬苦苦哀求,希望哪怕给她一个孩子也行。
“不行,我说不行就不行。要带孩子,连你也不准走!”左贤王咆哮着,头也不回地走出房门。
临别那天,孩子哭着、喊着,拉着她的衣服要跟她走。左贤王怒气冲冲地叫士兵把她们拉开。眼前这一幕撕裂着母亲的心,可是为了继承父亲的事业,为自己的国家尽一份力,文姬终于痛下决心,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一对心爱的儿女回到了中原。
蔡文姬为何能舍弃自己的孩子归汉,是被逼无奈吗?
相信大家之所以知道蔡文姬这个历史人物,大多都是因为王者荣耀吧,不过应该没有多少人知道她的来历和身世吧,今天就说一下她的人生经历。
蔡文姬名蔡琰,字文姬,别字昭姬,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人,东汉时期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蔡文姬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无奈,她为人博学多才而又精通音律,早期嫁给河东卫仲道,可卫仲道早亡,二人又没有子嗣,于是她就回到了自己家里。兴平二年(195年),中原先后有董卓、李傕等作乱关中,匈奴又趁机劫掠,蔡文姬被匈奴左贤王掳走。之后蔡文姬在北方与左贤王生活了有十二年之久,并为他生下了两个孩子。后来曹操逐渐统一了北方,因与蔡文姬之父蔡邕是旧交,在得知其遭遇后,便派使者前往匈奴那里要花重金赎回蔡文姬。
蔡文姬在得知使者到来后,既有喜又有忧,她虽然生在中原,思念家乡,但那时其父蔡邕早已去世,家乡已无亲人,她的儿女亲人如今全都在匈奴。因此,当她见到使者的时候,虽然有些惊喜,却也十分纠结,因为此时如果归汉,就意味着再次与至亲分离,而她身为一个母亲,又如何割舍的掉。
可后来因曹操与匈奴达成协议,她也只能舍下儿女私情跟随使者归汉,后被曹操嫁给董祀。她的一生非常坎坷,总共嫁给了三个男人,早年被迫远离家乡,后虽回到家乡,可还要忍受至亲分离之苦,身世也算是悲惨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