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韩信不帮刘邦,刘邦能统一天下吗?

其实这个问题是有分歧的,因为要从不同的阶段来解读。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韩信的出现无疑是汉军的一大惊喜,因为刘邦发现了一位军事天才,堪称汉军中最能打仗的帅才。但是我们要记住一点,一个天才的出现,不能够阻挡其他人才晋升之路。因为汉军中不只有韩信这一个会打仗的人,虽然他们的能力跟韩信比起来可能会差一点,但是他们数量不在少数,而且对刘邦死忠。江湖小晓生认为,分不同的时段,如果韩信不帮刘邦,会有以下四种可能。

第一,在韩信投靠刘邦之前,韩信就打定主意不帮刘邦。

当时天下已经安定,刘邦消灭了秦朝,打下了咸阳城,功劳却被项羽给抢走了。项羽还十分不高兴地把刘邦分派到了四川去。当年的四川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之一,有灭秦之功的刘邦居然被分到了这里,无异于发配流放。可是刘邦本人不气馁啊,他认为自己还是有机会的,所以欣然前往四川。而这个时候天下格局基本已经定了,韩信一直都在项羽的军营中效力,跟项羽学了不少东西,这是肯定的。他对项羽的了解,超过很多人,因为他也是一位杰出的兵法家。所以如果他从项羽大营中跑出来以后,不是投靠刘邦的话,那刘邦要对付项羽其实是比较艰难的,因为没有人了解项羽的作战方式。他依靠手下人的努力,或许依旧可以一统天下,但是过程一定非常艰辛,而且最大可能是跟项羽平分天下。

第二,如果韩信在打下齐国以后,不帮刘邦。

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了,因为当时刘邦已经重用韩信,把自己的大军都交给韩信来只会。自己这边带领诸侯联军对付项羽,被打的一塌糊涂。本来希望韩信前来相助,可是没想到韩信这家伙居然要搞独立。当然历史上韩信还是帮助了刘邦,如果这个时候韩信不出手的话,那么项羽的大军一定会将刘邦彻底消灭。因为刘邦这个时候已经被项羽彻底打垮了,唯一的依靠就是留给韩信的大军。不得不说刘邦还是聪明的,他联合诸侯的时候,把自己的力量分化出去,这么一来即使失败了,他至少还保存了实力。可是现在不同了,刘邦被击败以后,韩信自己做大了,那会出现项羽跟韩信争夺天下的可能。

第三,项羽知道韩信的重要性后,这个时候韩信不帮刘邦会怎样。

韩信被刘邦册封为齐王以后,那打起仗来叫一个卖力啊。连战连克,手里掌握几十万大军,横扫天下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就连项羽手下的大将龙且都被韩信斩杀。这个时候项羽彻底明白了天下的局势,刘邦虽然厉害,但不足以在短时间内强大,最关键的就是韩信。只要韩信倒向自己,哪怕不倒向自己,至少不帮刘邦的话,那项羽就有绝对的把握战胜刘邦。此刻项羽给韩信送去了密信,其目的就是希望韩信反叛刘邦。而且韩信手下的谋士蒯通也告诫韩信,一定要反叛刘邦才能生存。如果这个时候韩信真的按兵不动的话,那项羽跟刘邦大战,结果一定是项羽获胜了。且不论双方统帅能力怎样,光看刘邦几十万大军都在韩信手里,就已经注定了刘邦会失败。

第四,韩信在大汉建国以后,不帮刘邦。

这个时候的大汉王朝已经建立了起来,天下诸侯都被刘邦安排到了各地,到处都是异姓王。虽然看似是一个统一的王朝,可是却危机四伏。这个时候韩信如果主动起义的话,结局会怎样呢?我认为这个时候韩信已经不具备东山再起的可能性了。他最好的机会就是楚汉相争的时候,因为当时人还知道为了将来的生活而拼搏。而现在大汉王朝已经建立,老百姓都过上了相对太平的日子,谁还愿意打仗呢?就算韩信愿意打,他手下的那些人也不愿意大。再说了,刘邦可不是吃素的,他征战十多年,什么样的场面没看到过,诸侯造反的事情多了去了,全都被他一一摆平。所以就算韩信这个时候不帮刘邦,主动起义的话,依旧翻不起什么巨浪来。最终韩信还是会被刘邦消灭,因为大一统是趋势。

如果韩信不帮刘邦,刘邦能统一天下吗?

刘邦没有韩信,不也是从秦末数百支反秦义军中脱颖而出,成为天下第二大仅次于项羽的势力吗?

刘邦没有韩信,不也是击败了秦国名将王离的长城军团,和秦国大将赵贲的中央近卫军团等多支实力强劲的秦军,一路西进畅通无阻吗?

刘邦没有韩信,不也是第一个打进关中,拿下咸阳,接收了秦王子婴的投降,成为第一个成功灭亡秦朝中央政府的反秦义军,这个时候有韩信吗?没有。

历史的发展永远是一股趋势,而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刘邦能够夺取天下,除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外,与刘邦本人身上独特的能力,是密不可分的,不管有没有韩信,刘邦都能统一天下。

但不可否认的是,韩信的存在,加速了刘邦统一天下的时间和进度,但必须明确的是,刘邦的天下是自已打下来的,而不是依靠韩信打下来的。

刘邦在遇到韩信之前,从起兵反秦到被封为汉中王,刘邦从一介亭长到逃犯,再从逃犯到造反军,最后从造反军到汉中王,刘邦只用了三年,就从一个小小的沛县亭成长为横跨巴、蜀及汉中三地,拥兵十万的天下第二大势力的诸侯,刘邦完全靠的是自已的能力,没有韩信一毛钱关系。

自从萧何月下追韩信并推荐给刘邦后,刘邦就开始了对韩信的“重用”,但是重用韩信是分阶段的,刘邦对韩信的任用被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考察期;二是独立带兵作战期;三是猜忌期。

一、考察期

萧何说韩信是国士无双的人才,刘邦不敢说不信,也不敢说全信,如果仅是文职高官,倒也罢了,韩信可是拜了大将军,要带领军队打仗,胜了,没有话说,确实是人才,败了,一支军队就完了,韩信说得再天花乱坠,没有实际经验,任何领导也不敢给他独自领军,否则赵括就是前车之鉴。

所以在起初,刘邦虽然拜了韩信为大将军,但更多是考察期,在还定三秦和彭城之战中,韩信的作用充其量就是刘邦身边的首席军事参谋,韩信参与了还定三秦和彭城之战, 但在其中也只是给刘邦提提建议,没有带兵打仗的机会,而由刘邦做决策。

还定三秦的战役是韩信策划,刘邦直接领导的,先是声东击西,然后大军直扑章邯驻守的陈仓,由赵衍向刘邦提供了一条可以绕到陈仓背后的小路,刘邦另派出一支少数民族武装绕到章邯背后,最终攻破陈仓,打进关中。

此战韩信所起的作用就是提供建议,即使没有韩信,也有其他的谋士提供,比如韩王信也提供了同样的策略。

彭城之战则是刘邦率领56万诸侯联军被项羽三万大兵打得全军溃散,死伤无数,而且是一溃千里,从彭城(今江苏徐州)一直退到荥阳(今河南郑州东)才站稳脚跟,此战史书未记载韩信提过什么建议,总之汉军大败。

有时候常常想,历史是有许多巧合和机缘的,如果刘邦在彭城之战中打赢了,历史上可能就没有这个兵仙韩信存在了,因为彭城之战如果刘邦赢了项羽,基本上天下就初定了,天下定了,就用不着大将军韩信了,可是刘邦败了,才有韩信在京、索一带收拢溃兵,以及后来的独立带兵作战开僻北方第二战线。

二、独立带兵作战期

彭城大败之后,刘邦痛定思痛,采纳了张良的建议,重用了三个人,一是派随何说服英布加入刘邦;二是联络彭越在后方打游击牵制项羽;三就是重用韩信,让韩信独自带兵打仗,开僻北方第二战线。

韩信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逐渐发挥了军事天才,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先后消灭魏国、代国、赵国、齐国,逼降燕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战役。

但是看待韩信的胜利,要从整个楚汉战争的全局来看,刘邦领导的荥阳一线才是楚汉战争的主战场,韩信开僻的北方战线充其量只是第二战场或者副战场,若不是刘邦在正面战场顶住强大项羽的攻击,韩信能在北方旗开得胜吗?恐怕真没有那么容易。

或者把刘邦与韩信的位置对调一下,让韩信在正面战场与项羽死磕,刘邦去北方开僻第二战绩,韩信能取得主力战场的胜利吗?恐怕答案是不确定的。

三、猜忌期

韩信在拿下齐国后,公然向刘邦要假齐王的封号,假齐王就是代理齐王的意思,一旦被封王,韩信就从刘邦的下属成为一股独立的诸侯,性质就变了,刘邦给韩信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能力的平台,结果韩信成功后,就成为一股独立的力量,这事放在到今天来说,恐怕也说不过去吧!

刘邦迫于形势,还是封了韩信齐王,一是形势所迫,还需要韩信为他打项羽,二是刘邦不吃眼前亏,先答应韩信,再秋后算帐,开始猜忌韩信了,这也是韩信给自已将来处境埋下的导火索。

刘邦与韩信合作的最后一仗是垓下之战,刘邦再次拥兵七十万,这个时候就算没有韩信,刘邦本人照样能打败项羽,只是时间长短问题,当时天下的形势对项羽极其不利,天下所有的诸侯基本上都倒向了刘邦,项羽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打天下讲的是能力与实力,即使没有韩信,刘邦也会利用各种手段逐渐打败项羽,刘邦在正面战场死死顶住项羽的时候,就算没有韩信,天下那些墙头草的诸侯也只会看热闹,等着看刘邦与项羽谁赢谁输,然后再投靠赢家就行了。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刘邦的个人能力超强,综合能力不是韩信能比的,如果说刘邦是一个白手起家的老板,那韩信只能算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你说白手起家的老板和职业经理人,谁强谁弱呢?

刘邦是依靠自已能力打出来的天下,而韩信是在刘邦所给平台上发挥军事才能的人,刘邦的一切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拼出来的,而韩信是依靠刘邦所给的一切资源来作战。

刘邦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韩信只需要关注打仗,刘邦会利用天下所有诸侯为自已作战 ,而韩信只能用自已的军事才能打仗,刘邦是天下的所有者,而韩信只是使用者。

然而,最重要的是,韩信的平台是刘邦提供的,没有刘邦提供这个平台给韩信,试问天下会有兵仙的成就吗?刘邦就是韩信的伯乐, 而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啊!

如果韩信不帮刘邦,刘邦能统一天下吗?

韩信对刘邦来说,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咱们往往看见了韩信对刘邦开国的巨大作用,却忽视了他也曾经给刘邦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如果郦食其被刘邦封为齐王,那么指挥郦食其南下攻楚,难道就不能战胜项羽吗?

也许,没有韩信,刘邦还能更早地统一天下呢!

事实上,看看韩信的正反两面的作用,真实的韩信,真的没有咱们想象中的那么伟大和厉害!

事实上,韩信也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为了军功,他可以胡乱杀人,不惜牺牲刘邦文臣集团的利益。

总之,没有韩信,刘邦也照样可以打败项羽,进而一统天下!

其实,历史上的刘邦,他的实际战略能力被后人严重低估了!

韩信也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他曾经为了军功,残忍的置同僚于死地,郦食其被他害苦了,活活被烹杀了,就是韩信干的一件缺德事!

为了和平解决齐国的问题!

想当年,刘邦曾经命令郦食其出使齐国,经过郦食其的努力,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齐王已经答应归顺刘邦了!

本来解决齐国问题,不需要武力,人家齐王已经答应投降刘邦,一起消灭项羽的楚军!

但是,韩信不干了!

假如郦食其这样的文臣,仅仅凭借一张大嘴巴,就能够解决齐国问题,那还要韩信干嘛?

于是,韩信自私自利的本性就开始暴露无遗,他为了抢功劳,为了封侯拜将,不顾郦食其的死活,率领汉军拼命攻打齐国。

齐王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一怒之下就把郦食其给活活煮熟了。

后来,齐国确实被韩信打败了!

但是,郦食其却成为了一个牺牲品,本来他完全可以凯旋而归!

如此,立功受赏的就不是韩信了!

韩信这么一战,表面上看,虽然也战胜了齐国,事实上却让刘邦损失了一个能人!

后来,刘邦的文臣集团被武将们长期压制了。

因为郦食其算是白死了!

后来,刘邦也没有处罚韩信呀!

韩信表面上只是杀了一个郦食其,事实上他因此得罪了所有靠嘴皮子吃饭的文臣和谋士。

从此以后,张良、萧何等人都不喜欢韩信了。

他们觉得韩信这个人,为了打战,为了军功,可以出卖朋友,出卖同僚。

甚至于不顾他们的死活。

武将有武将的用武之地,文臣也应该有文臣的作用,韩信无情打击刘邦的文臣,这就让刘邦的很多战略布局无法实行!

不用一兵一卒就能解决的事情,经过韩信这么一胡闹,就全部需要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试想,郦食其死后,刘邦的文臣,谁还敢用嘴巴去解决问题,结果刘邦就不得不整天依靠武将们来解决所有的问题。

可见,韩信确实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他给刘邦带来胜利的同时,也破坏了刘邦”文治武功”的大格局。

从此,刘邦文臣集团的势力与武将集团的势力严重不均衡。

如果没有韩信这样的人,刘邦的大战略可能会更加有弹性,也有更大的战略活动空间。

没有韩信,也会有人帮助刘邦,有韩信反而让刘邦左右为难!刘邦的大战略就是以多打少,这样的战略,不需要大英雄,而是需要听话的人!

刘邦的战略能力被后人严重低估。

事实上,楚汉相争的大战略是刘邦搞定的,起码他是心中有数的!

对项羽的战略包围,韩信仅仅是一个颗棋子而已,只要这颗棋子能够在指定的时间,到达指定的战略位置,就可以了。

韩信对刘邦来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刘邦也不需要特立独行的大将军、大英雄。

因为成为大英雄的人,这样的人往往不愿意服从命令和指挥,为了调动韩信南下一起围攻楚军,刘邦居然要事先封韩信为齐王。

如果没有韩信这样的“军阀”,大家都服从刘邦的命令,说不定早就一统天下了!

事实上,只要大战略是正确的,剩下的就是快速有力的执行就是了!

有张良、萧何等人做参谋,刘邦的大战略肯定不会有什么差错,所以最终还是看将军们是否愿意百分百的服从命令了。

总而言之,还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站在韩信的那边,总觉得统一天下非韩信不可,如果能够站在刘邦的角度看楚汉相争,那么韩信其实就是刘邦的一颗不太听话的棋子!

而且,如果没有韩信,那么刘邦可能更加有战略指挥的力量,因为到最后,刘邦居然怕自己指挥不动韩信这样的人了。

事实上,韩信在楚汉相争的初期,对刘邦来说,他也许还非常厉害,也非常重要。

但是,越往后!

韩信就越来越成为刘邦的一把“双刃剑”了!

他对刘邦是利弊驳杂!

可见,没有韩信!未必就会影响刘邦的大战略的胜算。

如果郦食其是齐王,那么指挥郦食其南下攻楚,难道就不能战胜项羽吗?

也许,没有韩信,刘邦还能够早日统一天下呢!


一起品读大汉人物!欢迎关注我!

如果韩信不帮刘邦,刘邦能统一天下吗?

历史没有如果!但韩信是个帅才却是已被历史证明了的事实。韩信满腹经伦,为刘邦夺取天才立下的功劳可昭日月。但就是这样一个军事天才,最后却死在一个妇人手下,不能不让人感叹!这让我常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历史上许多将帅运筹帷幄,在战场搏杀中千军万马指挥若定,永握胜算,却总是斗不过一个君王或类似君王的妻子。是君王有福,还是妇人太阴!所以我认为回答以上“如果……”问题毫无意义,倒是这个问题值得后人思考,反省。

如果韩信不帮刘邦,刘邦能统一天下吗?

时世造英雄,中华民族人才辈出,韩信是比较特出的一个,这个时代,必定会出现韩信这样的人才,不可否认的。刘邦也必定得天下,不容至疑。

如果韩信不帮刘邦,刘邦能统一天下吗?

昨天回答了题友的一个关于刘邦为何40岁之前一事无成的问题。感觉和韩信是否帮忙刘邦打天下有一定的关系。😂😂😂

首先强调一点,时势造英雄。没有秦朝的暴政,没有天下大乱就没有这些英雄;相反的在这样一个天下大乱的时代即使没有刘邦也会有赵邦,陈邦的出现。至于韩信虽然在这个时代表现突出但却可有可无;他的存在不过只是加速了全国的统一。刘邦之所以能统一全国除了时势造英雄之外还有一个自身的原因,会用人,能用人,用能人,用对人。

刘邦除了用好韩信,还用好萧何、陈平、张良。如果没有韩信在我看来会出现一个王信、李信帮助刘邦打天下。

刘邦在大汉朝这个大企业的创始人,是董事长是灵魂人物;没有了刘邦大汉公司可能会变成其他公司。可是没有了韩信这个高管,只需要再请一个有能力的人来管理,企业就依然可以运转。现代企业中我们都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太把自己当回事”。老板在你的面前总会说一堆你很重要的话,请听听就好不要认真,认真你就输了。

我们总以为公司缺少了我们公司就无法运转了(或者承受巨大损失)。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不少。其实你随时可以走人;即使你和韩信一样为公司立下汗马功劳,在公司还没有做到最大时跳槽了也许会对公司有一定的影响,可绝对不会是致命的;不会因为你的离开而使公司倒闭。

因为老板早就想好你走后如何继续他的事业。 刘邦的出现已经注定了大汉的统一。韩信在这场统一的历史中只是催化剂的作用,他加速了统一的进度仅此而已(好比我们的航天英雄,他们是伟大的却不是不可替代的)。

还有一点我们需要认清楚,韩信确实帮助刘邦更快的统一了全国,同样的如果没有刘邦建立的平台;韩信不过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这就好比我们总是认为自己给公司创造了很多价值却没有想到如果没有平台也许我们啥也不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