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邬思道为什么出面帮助田文镜彻查天下第一巡抚诺敏?

诺敏被雍正封为天下第一巡抚,主要是因为这个人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作为一省领袖却甘守清贫,第二件事就是在半年之内还清了山西欠国库的三百多万两银子。这两件事都是难能可贵的事情,所以雍正给他颁发了这个牌匾。但是后来邬思道却跟田文镜联手,将诺敏给赶下了台杀掉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第一,邬思道从雍正府上离开后,便一直在李卫处做文职。

邬思道是雍正登基最重要的帮手,在他的规划之下,雍正才能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所以邬思道这脑子是非常可怕的,在雍正登基的当天晚上,他便要回来杀掉邬思道,以绝后患。这是可以理解的,这么可怕的人,如果将来对付起自己来了,那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而当天晚上邬思道用三不可用的说法感动了雍正,雍正最终只杀掉了其他参与夺嫡的帮手,唯独放走了邬思道。但是他却没有真正放走邬思道,邬思道自己也明白,所以他刻意来到了李卫的江苏,他在李卫这边帮助李卫打理衙门上的事情,也算是给雍正一个交代。

第二,从雍正给李卫的命令中,邬思道知道雍正被蒙蔽了。

在雍正给李卫的书信当中,邬思道嗅出了一些事情。首先就是雍正已经被诺敏给蒙蔽了,李卫本人也是清楚的,要想在半年之内还清三百多万两白银,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李卫这个人也非常精明,他早就看出了事情的端倪,所以跟邬思道一起取道山西,想要查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邬思道知道,一定是诺敏为了功劳,所以强行想办法凑齐了这三百多万两白银,而他们准备做这件事的时候,田文镜恰好以钦差的身份来查这件事。不过田文镜属于比较耿直的人,他始终查不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第三,田文镜做事刚直不阿,却不会动脑筋,需要邬思道的帮忙。

在田文镜看来,藩库里的确是有三百多万两白银,他根本想不出问题出在什么地方。邬思道来了以后,询问田文镜,这藩库里的白银是京锭还是台州锭。田文镜这才想起来,这三百万两白银里面,只有三十万两是金锭。而京锭是上交国库的,其他杂银则是放在各地藩库之中的。所以说诺敏只有三十万两白银是藩库中的,其他的两百七十万两白银都是借来的。这下子可给田文镜解决了一个天大的难题。这时候邬思道故意说,只要有他这么一个参谋在,就可以保证田文镜可以成为凌烟阁功臣,不过他需要八千两白银的工资。这话其实是想通过李卫的嘴巴,传到雍正那边去。后来雍正果然也知道了这件事,认为田文镜身边应该要有这么一个人。

第四,在田文镜这里,一来可以帮助他实行新政,二来可以让雍正知道自己在哪里。

帮助田文镜查清楚诺敏的案子,其实有两个目的。第一件事就是从李卫这边离开,李卫这个人实在是太精明了。表面上是尊重邬思道,其实是在监视邬思道。他自然是过不惯这样的日子,而且也不想李卫为难,所以邬思道只有离开。而田文镜跟李卫比起来则显得耿直的多了,所以邬思道果断地选择了田文镜这边。第二件事就是为了帮助雍正查清楚吏治的弊端,贪财的官员该杀,这贪名的官员也该杀。诺敏为了自己的名声,宁可借钱充斥国库,以后再慢慢从老百姓身上榨取,其实就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实在是太可怕了。

办成了这件事以后,邬思道依旧留在了田文镜身边,一来是为了帮助田文镜实行新政,二来是为了让雍正知道自己在哪里。江湖小晓生认为,邬思道实在是用心良苦,能够在雍正的眼皮子底下活着,实在是不容易,只不过我想问的是,离开田文镜后,邬思道怎么了?是不是被雍正给找到了暗杀了呢?欢迎大家给我一个答案。

《雍正王朝》邬思道为什么出面帮助田文镜彻查天下第一巡抚诺敏?

邬思道此举用意深刻,为一箭双雕之谋。

邬思道本来半隐至李卫处,半年不曾出过书房一步。只帮助李卫看看书信,给给建议。他现在的身份其实决定了自己,雍正不主动咨询自己,自己是最好不要过问政事,方得保全的。

(李卫是个精明人)

但是,从李卫收到的邸报,他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雍正过于心急了,在诺敏清还藩银这个事情受了蒙蔽;

第二,李卫又要升官了。

(邬思道既要谋国也要谋身)

面对这样的一个局面,邬思道必须考虑要“”谋国谋身了”。

第一,不能让诺敏这帮封疆官僚蒙蔽雍正。最后一直欺瞒下去,积重难返,不利改革;

第二,李卫处不能久留了。李卫精明过人,对自己多半只是出于尊重,而非依靠(李卫不识字,奏折却从来不用邬思道代笔),更多的他只是在替雍正“看管”自己。随着他官越升越大,自己的情形就越被动。所以得考虑进一步脱身之计。

于是他思来想去,相中了一个人,那人便是田文镜。所有的计划都将在此人身上实现。

(这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天下第一巡抚”)

田文镜老面孔了,雍正还是贝勒的时候,在江南募赈的时候,便相中了此人;后来跟随雍正追比户部欠款,逼死魏东亭;此人过于耿直,做事不太会转弯。虽得雍正赏识,但是能力说实在的有限。田文镜此刻正由京官下放河南巡抚任,以推行改革。田文镜取道山西,这说明雍正对诺敏的事情虽然嘉奖了,但是冷静下来之后,还是觉得过于顺利了,要派个贴心人去看看究竟。

而李卫毕竟是在地方上做事之人,所以一看到诺敏半年就清还藩银三百多万两是不可能实现的,立刻就反应出怕是主子被人骗了。所以邬思道一方面不让李卫插手,一面又捣鼓着准备进京的李卫路过山西看个究竟。

于是在山西境内,李卫和邬思道得以会面田文镜。果然田文镜也在怀疑此时,并且已经以钦差身份查了藩库,但是田文镜毕竟缺乏督抚之职的历练,一时眼拙,竟然发现不了问题所在。

(三人在山西碰面)

而邬思道自然知道猫腻何在?于是就问了一个问题就彻底点醒了田文镜。

银子都是官银么?要么京锭(解送朝廷的),要么台州锭(道台、州府上缴的),否则那银子来源就可疑了。一语惊醒梦中人。不但如此,邬思道还指出如何处理这个案子不至于被动,就是封了他的藩库。前后思虑精细缜密,田文镜对邬思道的佩服犹如滔滔江水啊!

(田文镜有缺陷,但非常忠心)

可是邬思道立刻以开玩笑的方式,说要8000两幕酬,要助田文镜成为凌烟阁名臣。这话既是说给田文镜听的,又是说给李卫听的,更是希望通过李卫的口说给雍正听的。

果然诺敏造假案告破。李卫进京后,雍正主动提起邬思道,说了邬思道想去田文镜处。李卫吓出一身冷汗,自己还没开口,而雍正都已知此时,而当时说这话的时候,不过四人在场而已。但雍正却很爽快地说,田文镜处的确是需要这样的一个人。

于是老狐狸邬思道即帮助雍正捅破了“诺敏造假案”,令其早早识破封疆大吏们的弯弯绕绕,拨乱反正,不至于深陷泥潭;又让自己得以”转会”成功,金蝉脱壳又近一步。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雍正王朝》邬思道为什么出面帮助田文镜彻查天下第一巡抚诺敏?

邬思道帮助田文镜彻查诺敏,实际上是在帮雍正。

我们先看看诺敏一案的来龙去脉。

在经过了惊心动魄的“九子夺嫡”之后,最终,四皇子雍亲王胤禛在夺嫡之战中胜出,成为了继承大统的雍正皇帝。

但是,摆在雍正面前的这个江山社稷却是一个国库空虚,吏治腐败的烂摊子,康熙也知道由于自己晚年倦于朝政,又在吏治上过于宽松,大清的这个江山到了需要铁腕整治的的时候了,这也是康熙最终在众皇子中选择了一个“严苛的”接班人。

雍正登基之后,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当初当皇子贝勒的时候未能完成的一件大事,也是当务之急的大事,那就是“追缴国库欠款”。

实际上,大清国库空虚是上至朝廷,下至各省,州,府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多年积累的一直未能有效解决的的问题。康熙四十六年,当时还是四贝勒的胤禛领命负责追讨国库欠银,在太子和八爷党的阻挠和破坏下,未能取得理想的成效,雍正对此一直是耿耿于怀。

所以,登基之后,他便迫不及待的要办这件大事。

雍正选择了欠款较多的山西开刀,寄希望山西能做一个典型和榜样,来推动全国的库银追缴。

在雍正登基上立了大功的上书房内阁大臣隆科多,向雍正推荐了诺敏出任山西巡抚,而诺敏也在雍正面前夸下海口,半年之内缴清山西所欠三百万两库银。雍正尽管心里不信,但还是很高兴诺敏有这个魄力。

哪知这个诺敏还真的没吹牛,上任半年就追缴清了三百万国库银两。看到诺敏的折子,雍正心里着实高兴,不但下旨表彰诺敏,而且要求全国的各级官员向诺敏学习。

为了树立诺敏这个榜样,雍正亲赐诺敏一幅“天下第一巡抚”牌匾以示褒奖。

其实,诺敏如此迅速的追缴还清国库亏空,数额如此巨大,在朝廷里并非无人怀疑,张廷玉对此事持怀疑态度,为此婉转提醒雍正赐匾是否过于大张旗鼓。而精明的八王爷廉亲王也看出一定有问题,但是作为总理王大臣的他不但不提醒雍正,而且在大张旗鼓表彰诺敏的事情上推波助澜——他是在等着看雍正的笑话。

果然,诺敏的“政绩”遭到了质疑。

在雍正还是勤王的时候就跟着办差,得到雍正赏识的田文镜,被雍正提拔出任河南巡抚,推行雍正的“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新政。

田文镜上任路过山西境内,他看到了一个怪现象,就是山西境内的过路过桥费收的非常严重,他经过查访,得知疯狂收费征税的原因,是要填补山西藩库的亏空。

但田文镜知道,山西藩库的亏空已经追缴清楚,而且诺敏已经得到了“天下第一巡抚”的嘉奖。为什么山西还要如此“横征暴敛”?

田文镜严重怀疑诺敏上报朝廷山西藩库的亏空已经追缴清楚的“政绩”是假的,于是,他上奏折密报雍正,告诺敏欺君,雍正还是挺信任田文镜的,他就手委派田文镜为钦差大臣,彻查诺敏。

但他找到诺敏提出自己的质疑的时候,诺敏矢口否认,并且指责田文镜是在“嫉妒”他的政绩。

争吵没有结果,田文镜要求清查山西藩库,诺敏答应了田文镜的要求,但是在田文镜仔细的清查了山西藩库之后,却发现藩库里的的确确有三百万两白花花的银子。

这回轮到诺敏不依不饶,他上奏折弹劾田文镜诬陷自己,阻碍新政。

田文镜坐蜡了,尽管他坚信诺敏肯定是欺骗了朝廷,欺骗了皇上,但是他却查不出证据。

看样子只是有忠心真的不够。

与此同时,田文镜和诺敏的奏折都到了朝廷,雍正也开始含糊了:到底谁说的对啊?

雍正觉得需要派人下去看看,于是他派侍卫图里深作为钦差到山西解决田文镜和诺敏的争执。

眼看形势对田文镜十分不利,他自己对此也一筹莫展,但就在这个时候,李卫和邬思道来到了山西——他们是来给田文镜帮忙的。

李卫给田文镜介绍邬思道邬先生水平很高,田文镜的困境邬先生可以帮他解脱。田文镜真的是喜出望外啊!

但是,这位邬先生却卖起了关子:帮你田文镜可以,但是有条件。

田文镜此时的心态是,只要有人能帮我拜托困境,参倒诺敏,就是要坐金山也不会含糊——尽管他没有金山。于是,田文镜满口答应:什么条件都行。

邬思道的条件是,让田文镜聘请他当师爷,年奉八千两。

田文镜想都没想,就一口答应了。邬思道说:李卫作证你不许反悔。邬思道哈哈大笑:看我的!

果然,邬思道名不虚传。

他问田文镜:山西的藩库查过了?

田文镜说:仔细清查过。

邬思道又问:是不是没查出什么问题啊?

田文镜说:是啊!三百万两银子一两不少。

邬思道再问:那银子是“京锭”还是“台州锭”啊?

田文镜说:大约有三十万两京锭,其他都是杂银。

邬思道说:这就对了!

邬思道告诉田文镜:藩库的银子只能是京锭或台州锭,京锭是上缴朝廷的,台州锭是各州府去上缴藩库的,所以,基本上可以断定,诺敏藩库的银子,只有大约三十万两是库银,其他两百七十万两都是“借来的”。

田文镜恍然大悟。对邬思道佩服的五体投地。

邬思道给田文镜出了两个主意:

第一,以钦差大臣的身份,查封山西藩库。

第二,张榜告知所有商户钱庄,凡是借给官府的银两,限期出具相关凭据,过期不认,银两充公。

这两招着实厉害,诺敏假造“政绩”,欺瞒朝廷的事实很快就大白于天下。

这个案子,虽然给雍正添了堵,并且“天下第一巡抚”也的确是打了雍正的脸,但是能够及时发现并制止个州府形成的欺上瞒下之风,雍正输的还不算难看。

那么邬思道为什么一定要出手帮田文镜呢?

邬先生此人,眼光敏锐,心思缜密,实际上在他在李卫处看到表彰诺敏的朝廷邸报时,就基本断定,诺敏的“政绩”是假的。作为曾经的雍正的师爷,如果对此事不闻不问,将来一旦闹出更大的虚报政绩的丑闻,以雍正的性格,肯定是要迁怒于邬思道,这一点,邬思道非常清晰。

同样,有做地方官经验的李卫对邬思道的判断也很赞同,谁都知道半年清缴三百万藩库亏空,几乎是不可能的。

两个人都是对雍正忠心耿耿,同时他们知道田文镜也是雍正赏识的忠心耿耿的“能员干吏”,不可能眼睁睁的让诺敏参倒了。

于是,邬思道拉着李卫以路过的名义来到山西,他们对田文镜的帮助,是私下的,“圈子内”的帮忙和支持。

邬思道心里清楚,帮助田文镜,就是帮助雍正,就是为新政出力。

邬思道还有另外一个私人的想法,就是找好自己的“安身立命”的地方。

当初,雍正登基之夜,邬思道算是九死一生,凭着自己的智慧保住了一条命,他给雍正的保证是“半隐”。

所谓半隐,就是你不找我,我就隐身,你要找我随时可以找到,为此他主动去了李卫那里,因为他知道,自己在李卫那里,雍正放心,他自己也放心。

但是他从李卫收到朝廷抵报的事上看出,李卫要升官了!因为朝廷发给各巡抚的邸报,李卫作为道台也收到了,说明李卫马上就会升巡抚。

如果李卫升巡抚的话,那么李卫对他的依靠会越来越多,邬思道就会逐渐的介入朝政,其实这既不是邬思道愿意的,也不是雍正愿意的。

田文镜的事,给了邬思道一个机会,他决定离开李卫,投奔田文镜。

田文镜也是雍正的宠臣,邬思道给田文镜做幕僚,雍正也很放心,同时,田文镜尽管不是进士出身,但是他比文盲李卫强很多,在地方政务上也不会完全依赖邬思道,这样邬思道卷入朝政的风险要小的多。

更重要的一点,是田文镜并不知道这个“邬先生”的来头,所以也不会对邬思道“言听计从”,邬思道找这个机会去田文镜处,就相当于养老。关键时候,他还会出马帮助田文镜。

他的这个心思,雍正很清楚,也很赞同。事实上,在年羹尧在西北犹豫不决,试图“养匪自重”的时候,还是邬思道以押解军粮的名义,到西北大营帮助年羹尧找到叛军主力,并逼迫年羹尧出击合围,取得全胜的。

邬思道在《雍正王朝》电视剧里,的确是被塑造成“神”一般的人物。

《雍正王朝》邬思道为什么出面帮助田文镜彻查天下第一巡抚诺敏?

在电视剧里,邬思道出面帮助田文镜清理山西藩库造假案之前,他们两人素昧平生,相互不认识。邬思道之所以帮忙,完全因为他想找个理由离开李卫。

或者简单点说,邬思道帮田文镜,只是为了离雍正远一点而已。

先大致介绍一下故事背景。雍正继位当晚连夜赶回潜邸,本想杀掉邬思道,但最终被邬思道的嘴炮所感动,把他派到了李卫那里。当时李卫担任陕西布政使,级别不高,无旨意不能擅自进京面圣。陕西离京城隔了几千里,邬思道在李卫那里过的很低调,用李卫的话说,邬先生基本上都待在院子里,哪里也不去。

但是邬思道这种低调、惬意的生活,在山西宣布藩库欠款全部还清后,被打破了。雍正封山西巡抚诺敏为天下第一巡抚,同时昭告全国各省的巡抚,以诺敏为榜样。这份昭告也同时抄发给了陕西布政使李卫。

这表明,李卫可能要升官了,而且极大可能性就是升巡抚。同事也表明,李卫升官就要到北京述职,同时也会接受雍正的接见。而邬思道自然也要跟着去北京……

刚刚离开狼窝,好日子还没过到半年。现在又要回北京,邬思道怎么可能愿意呢?

所以,在随李卫从陕西回北京的路上,路过山西时,邬思道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给自己重新找一个靠山。李卫那里是不能在待了,那去哪里呢?田文镜最合适了!

首先,田文镜这个人办事比较激进。雍正也知道田文镜的这个毛病,邬思道去田文镜那里辅佐他,雍正不会起疑心。

第二,田文镜虽然比不上李卫,但也是雍正的心腹。邬思道辅佐田文镜,雍正不担心找不到邬思道。

第三,田文镜是清官,而且为人很刻薄。以邬思道的智慧,故意找茬让田文镜开除自己,是很简单的事。

第四,田文镜没有在雍正潜邸待过,不知道邬思道和雍正的关系。邬思道在田文镜身边,不会像待在李卫那里一样,整天被监视。(想跑也较为简单)

雍正微服私访河南时,他与田文镜的对话也证明了,田文镜是真不知道邬思道与雍正的私人关系。

所以,邬思道选择帮田文镜,目的只是给自己找一个离开李卫的理由而已。因为田文镜是最合适的落脚点,邬思道才会主动的找他。至于帮田文镜打官司,无非就是向田文镜表明自己的能力而已。否则,一个无用之人,田文镜怎么可能会要他呢?并且每年还给他开出八千两银子的幕酬。

关于邬思道向田文镜索要八千两幕酬银,需要说一下。

雍正元年始创养廉银制度,田文镜身为河南巡抚,一年的正常收入差不多是一万两。邬思道狮子大开口,一口气向他要八千两,实际上就是瞅准了田文镜给不起。他是个清官,不会贪污受贿。而田文镜当时急于扳倒诺敏,也没多想,就答应了。(后来被邬思道以此为借口,拿到钱跑路了。)

总结一下。邬思道躲雍正的套路很简单,就是谁离雍正近,他就得远离谁。李卫本来做陕西布政使,离雍正挺远,他就跟着李卫。李卫升了巡抚,离雍正越来越近,他就离开李卫。田文镜虽然也是巡抚,但田文镜不是雍正的潜邸近臣,他与雍正有距离感。邬思道替田文镜打诺敏的官司,就是想借机转投田文镜。

如果田文镜有朝一日也升了京官,邬思道还得继续跳槽。他这么千方百计的躲着雍正,其实也很苦逼。就在诺敏被扳倒后,老十三不假思索的说:“如果邬先生在这里就好了”。

雍正听了胤祥的话,虽然没有吭声。但是眼神真的可以杀人了。说明,他心里还是忌惮邬思道的。有他在,自己这个皇帝当的不安心……

PS:以上都只是电视剧的内容,电视剧和原著小说在这段剧情里面有两处不同。

一个是邬思道从雍正潜邸离开后,他就直接跑到了诺敏那里当幕僚。但是诺敏胆子实在太大了,故意欺君,邬思道怕受牵连,主动找到田文镜,希望投靠他。(所以邬思道才知道诺敏是怎么补齐藩库亏空的,电视剧里面的邬思道太神了。)

第二是邬思道跟田文镜闹掰后,本打算回老家躲起来。但是路过江苏时,看到李卫的日子很难熬,就想主动替他出谋划策。结果却着了雍正的道。原来邬思道离开河南后的动向,雍正一清二楚,老早就让李卫“抓捕”邬思道了。结果没有想到邬思道自投罗网,被李卫把他送回了京城……

《雍正王朝》邬思道为什么出面帮助田文镜彻查天下第一巡抚诺敏?

朝廷上下炸锅了!原因是雍正帝亲自树立的“天下第一巡抚”的山西巡抚诺敏竟然欺骗了雍正帝,欺骗了朝廷,这让雍正帝颜面扫地,此时的雍正帝还不知道帮助田文静献计献策的人竟然是邬思道!

据《雍正王朝》演绎记载;山西巡抚诺敏一案是雍正帝登基以来最丢人现眼的一件事,因为“天下第一巡抚”这个典型是雍正帝自己亲自树立的,又是隆科多推荐的。

上任山西巡抚半年多就把山西亏空三百万两银子还清,这让雍正帝大喜过望,亲自赐匾“天下第一巡抚”进行表彰不说,还大力宣扬诺敏是一位有能力的巡抚。

在《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中,田文静路过山西,发现山西巡抚诺敏还清三百万库银有很大疑点,可是以“钦差”身份清查诺敏的藩库的确有三百万银子,但是疑点重重,就是拿不出证据可以证明诺敏有“欺瞒”行为,无计可施的田文静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的时候,邬思道出现了,而且是李卫带着邬思道来找的田文静。

邬思道此时找田文静干嘛

找差事!而且是李卫的引荐直接说道:

邬先生差事即是解决疑难问题,但是以事情大小论价钱,比如山西巡抚诺敏一案,如果帮助田文静破了此案,一年要“八千两”银子的工钱。 难道邬思道缺钱吗?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作为雍亲王府藩邸出去的,曾经参与九王夺嫡的雍亲王胤禛的高级幕僚不可能缺钱,特别还是李卫带着来的,那么;这里面的疑点就多了,说道更多!

邬思道出现的目的

一、 中隐的邬思道就在李卫的府上养着,为什么在李卫府上,因为所谓的中隐就是雍正帝随时随地可以掌握邬思道的行踪,邬思道也可以观察朝廷的动静。

二、当邬思道看明白山西巡抚诺敏在欺骗雍正帝的时候不能不管,因为任由诺敏如此下去可能造成雍正帝的国策就此塌台。

三、田文静是雍正帝派去担任河南巡抚推行新政的嫡系,如果在山西诺敏的案子上栽了跟头,将来无法向朝廷交代。

邬思道的指点迷津 如此这般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邬思道问了田文静三点:

①库银三百万两是否都是“京银、台州银锭”?如果不是官方银锭,那些杂银必然是民间借贷应付给钦差看的。

②封他诺敏的藩库,藩库一封必然导致民间借贷恐慌,此时的诺敏必然翻船。

③借兵;田文静这位钦差手头没有兵不怕,眼前就有李卫,可以向李卫借兵,他诺敏能借到钱,你田文静难道借不到兵。

看来邬思道是一定要帮田文静解决这个“诺敏”了!

田文静服气了!但是田文静不知道邬思道的目的,那么邬思道为什么要帮助田文静揭开“诺敏”大案,何况还是雍正帝亲自树立的模范巡抚?

雍正帝登基后的国策是推行新政、清理亏空、整顿吏治,那么一旦诺敏的欺上瞒下持续下去必定导致新政的失败,甚至动摇雍正帝的根基,被八爷党所攻击。

此时正好利用田文静这个钦差大臣将诺敏欺骗雍正帝及欺骗朝廷一案大白于天下,不至于给新登基的雍正帝带来更大的难堪。

看来;雍正帝放到一个中隐的邬思道在暗中积极帮助田文静,实则不然,邬思道是在暗中帮助雍正帝匡扶社稷江山。

本文由日尧居k古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雍正王朝》邬思道为什么出面帮助田文镜彻查天下第一巡抚诺敏?

这件事比较复杂啊,要想讲清楚邬思道这件事,就得讲清楚诺敏案的前前后后:

诺敏的历史原型叫诺岷,也曾任山西巡抚,也曾经大肆追缴藩库欠款,且颇有成效,还被雍正帝树为典型。

后来在处理老九胤禟问题上,雍正帝疑心他在徇私,罢了他的官,但并未定他罪,最终也是正常死亡。

等到了《雍正王朝》里面,这个诺敏就变成一个“贪名”的“贪官”了,那么诺敏案的背后又隐藏哪些玄机呢?

邬思道究竟是主动,还是被动去帮田文镜呢?

一、

整个诺敏案的详细经过就不用细谈了,大体讲一下吧:

诺敏为官十分清廉,被隆科多赏识并举荐为山西巡抚,此人赴任那天就是单枪匹马过去的,力图最短的时间做出一番成绩来。

没曾想自己被雍正帝树了典型,鬼使神差之下接受了“天下第一巡抚”称号,并试图掩盖藩库银子并未补齐的漏洞。

最终在田文镜和邬思道,以及钦差大人图里琛的联合调查下,诺敏藩库造假的罪名成立,压赴京城,斩首示众。

当天被斩首示众的并非诺敏一人,还有一个是张廷璐,虽然罪名不同,但都有着其罪名的相似性。相对于张廷璐的沉默不语,诺敏明显是焦躁不安,并在临刑前突然大喊冤枉!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他是不是真的被冤枉了呢?

毫无疑问,诺敏是一个清廉的官,但清廉的官不等同于清官。清官,清廉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是头脑一定要灵清,也就是事情要看得明白,才能称之为清官。

所以,清官是有两个反义词的,一个是贪官,不管是贪名还是贪财,都是清官的另一面。另一个则是昏官,即使你不贪财,不贪钱,但是办事昏庸,稀里糊涂,也不能称为清官。

所以,如果是我(杨角风)给诺敏定一个名号的话,我觉得他是一个昏官,是一个糊涂官,是一个倒霉蛋。

二、

昏官和糊涂官可以理解,为什么还给他定性为倒霉蛋呢?

这就在于,从一开始他就错了,本来在家好好的当自己的清官,即使当不了大官,也不至于下岗,还能为民办点实事,总比最后丢掉脑袋强。

偏偏隆科多选中了他,硬是把他推到了风口当中,要知道这个风口,既可以让母猪飞上天,也可以让母猪重重地摔下地。

雍正帝刚刚即位就迫不及待地推行这么几件事:

一是完成当初他还是王爷时就未完成的事业,针对国库空虚,追缴藩库欠款;二是为了弥补朝中无人可用的情况,开恩科,选拔人才;三是铸造新钱,新朝新气象,以此来营造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这几件事是决定雍正帝能不能坐稳龙椅的大事,尤其是追缴藩库欠款,这是顽疾,只许成功,不能失败!

诺敏也懂皇上的意思,所以上任当天就给了在场的山西众官员一个下马威,讲明了形势的严峻性:

“皇上在看着我们,全国其他的省份也在看着我们,我也没有带家眷来,因为我随时准备让朝廷革我的职。”

同时明确表明,我要是受了处分,你们一个个谁也别想日子好过!

其实到此为止,诺敏的所作所为都没有任何问题,他也知道这个差事确实难办,确实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气,才能追平欠款。

但他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这个错误很多人都忽略掉了,那就是没有及时跟隆科多沟通。

三、

诺敏既然是隆科多举荐的,不管他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终归会被众人归到隆科多的势力范围内。

由于诺敏特立独行,把任务强行摊派到下属官员头上,而且在八字还没一撇的时候,就把自己的追缴藩库银子的策略,以及保证的一年期限,一封奏折就递给了皇上。

皇上当然巴不得你这样做呢,马上就把这没撇的事,明诏天下,号召各省跟诺敏学习。得知这个消息的隆科多很是苦恼,这诺敏咋不跟自己商量就直接给皇上上奏折呢?

“你们这位诺中丞啊,做事也太性急了点吧?这十几年的亏空,怎么可能在一年之内,便清还得了呢?”

你诺敏是我隆科多举荐的人,你也不跟我商量,就给了皇上一种一年之内就能还清亏空的信心,好歹跟我打声招呼啊?

“这下可好了,皇上把他的奏折,已经明发全国各省了。”

现在把话说的这么满,到时候钱没补齐,不是扫了皇上的脸面嘛?

实际上隆科多分析的很对,雍正帝就是为了把山西树个榜样,尽最大的可能追缴欠款。毕竟是前几任落下的亏空,诺敏是新上来的,到时候完成不了,也不会把他怎样,大不了撤职嘛。

但随后隆科多却给诺敏手下的人出了个馊主意,就是这个馊主意,害死了诺敏。

四、

诺敏一再催促底下的人快点补齐欠款,某天早上,他还在菜园子干活,底下的人就过来汇报工作了,说大家有信心半年补齐。

诺敏都吓了一跳了,问你们两个有把握吗,没把握可不能随便表态?

这两位官员向诺敏保证,到时候你去藩库里看,保证有三百万两银子在里面,诺敏还补上一句:

“我可告诉你们俩,不准从百姓的头上硬派!”

因为此时皇上已经把诺敏的奏折明发天下了,所以诺敏也必须完成任务,也就默许了他们暂时使用富商银子的打算,并再次给他们定了期限:

“到时候,你们可得把各自的亏空,如实的,陆续的补满。”

这个到时候,应该就是诺敏最开始要求他们补齐亏空的时间,以及给皇上第一份奏折时提到的时间。

假如一切都随诺敏所想,根本就不会出现后面的问题,但诺敏低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雍正帝!

雍正帝接到了诺敏的第二封奏折,他甚至怀疑都没怀疑,当天晚上就写了“天下第一巡抚”的字,连夜造了一个匾,第二天就明诏天下了。

这一下子可把诺敏架到火上烤了,这一烤,就露馅了……

作为曾经追缴过户部欠款的雍正帝,也知道追缴的难度,他难道真的没有一丝怀疑吗?

五、

他当然怀疑啦,雍正帝赐匾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诺敏的死局!

整个朝廷上下,除了诺敏以外,没有一个人会认为两年之内能补齐亏空,包括山西的那些官员。当初雍正帝要明诏天下,让众人学习诺敏的时候,拟旨的张廷玉和在场的老十三胤祥明显愣了一下。

为什么楞,就是根本就不相信诺敏能这么快追补欠款!

我们再看,雍正帝一边赐匾给诺敏,一边还做了哪些部署?

那就是明诏天下,而明诏天下时,有一个细节透露雍正帝的想法,那就是越规给李卫发了一份,邬思道都说了:

“这明诏朝廷发给各省总督和巡抚的,你才是一个布政使,为什么也发给了你一份?”

为什么发给他?

还用说吗,就因为邬思道在他这里啊,这根本就不是发给李卫的,而是发给邬思道的。以多年来他跟邬思道的默契来看,邬思道必然会出马帮他查清这件事背后的秘密。

于是,田文镜也去了山西,邬思道也去了山西,这还不够,雍正帝又派了一个钦差图里琛也去了,就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务必把诺敏拿下!

就这样,诺敏造假案爆发了,作为罪犯,他被压赴了京城,引起了整个朝廷的震动。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了,诺敏不管怎么说也算是一个清廉的官,雍正帝这么大费周折,究竟为了什么,就是为了砍诺敏吗?

六、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赐诺敏牌匾之前,雍正帝跟老十三胤祥的那段对话中:

雍正帝跟老十三胤祥下棋,最后一摔棋子怒了,并跟老十三说了一段知心话。他就提到当初他们就干的追缴欠款的差事,结果呢,他被撤了差,老十三被圈进,由此道出追缴的难度之大。

随后又提到自己现在就是被架在火上烤:

“现在吏治败坏,无官不贪,官员结党成风,朋比为奸……”

整部《雍正王朝》,从雍正帝即位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能看出来,他其实一直在扫除各种势力,就是上面这句话中所谓的朋党。

在干掉诺敏和张廷璐前,雍正帝就一直在强调,自己要亲自任免官员,当时隆科多可是反对的,说各州府这么多官,你哪见得过来啊?

实际上,就是要架空雍正帝的任免权,干掉诺敏和张廷璐,就等于断了隆科多和老八胤禩的任免权,后来,他们俩基本就不再举荐新官员了。

而诺敏临刑前大喊冤枉,他到底冤不冤?

实际上,诺敏既冤枉,又不冤枉,他冤枉的地方在于底下的官员也坑了他。他明明讲不允许向百姓摊派,可惜官员们都骗了他,不然的话,田文镜过个桥也不会发现问题。

而且,诺敏是一心为朝廷干事的,招谁惹谁啦,就算没有全部追空欠款,但总是追回来一些的。“天下第一巡抚”的牌匾又不是我自己要的,是你皇上硬塞给我的,我冤啊!

说他不冤呢,雍正帝的一句话就能解释:

“诺敏贪的不是财,贪的是名!”

贪名之人,嘴上喊着都是为了天下苍生,喊着仁义道德,实际上是欺上瞒下。皇上要好名声,中丞大人就给皇上脸面,中丞大人也要脸面,底下的官员也给他脸面,可是底下官员的脸面去哪挣?

那就只能冲百姓下手了!

就像孙嘉诚抨击铸钱新政一样,你们铸造新钱是为了便于流通呢,还是为了粉饰太平?

而邬思道出面帮助田文镜,实际上既有自己的打算,也有雍正帝的主意,即使离开了京城,邬思道一段时间内,还是在帮雍正帝擦屁股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