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老九胤禟明明能替老十还债,为何故意不帮忙让他当众变卖家产?

老九胤禟有财神爷任伯安替其敛财,明明能替老十还债,为何故意不帮忙?

雍正王朝堪称职场教科书,能够读通这本书的人,在职场之中,一定可以风生水起。康熙的九个成年的儿子,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放在任何一个其他的历史时期,都可以成为一国之君,偏偏扎堆似的都挤到了一起。户部追缴欠款的事情,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显示出了夺底之路上各位皇子们的神通,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们的手段。

第一,九阿哥胤禟十分有钱,偏偏就是不给十阿哥胤俄还钱。

康熙吩咐四阿哥胤禛来处理国库欠款的事情,这个时候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各位兄弟们先还钱,只要阿哥们都把钱给还了,那他就有理由跟那些大臣们追缴欠款了。但是刚出马就遇到了十阿哥胤俄不肯还钱的事情。这件事非常蹊跷,因为九爷胤禟是非常有钱的人,他手下的刘八女就是他的钱袋子,每年不知道给他孝敬多少银两。所以他是绝对不缺钱的,当然了这部分钱是八阿哥胤禩真正掌管的,所以作为八爷党中的重要成员,胤俄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他们为什么不去帮忙呢?

胤禟有自己的考虑,他认为如果追缴欠款的事情是八阿哥接了,自然是要带头还债的,必须要支持八阿哥的工作嘛!但是现在问题是胤禛接管了这项工作,这就完全变了味道了。如果他给胤俄还了钱,那不就是等于告诉大家,八爷党是支持还款的。这么一来胤禛的工作岂不是好开展的多了?八阿哥自然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他故意说要老九为老十还钱,其实就是为了卖个面子给老十,表现自己大仁大义的一面而已。你以为八爷党内部没有斗争吗?老九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雍正跟百官们斗,得罪了所有人最好。

第二,胤俄当街贩卖家产,殴打田文镜。

胤俄最初并没有打算找八爷党借钱还债,他有自己的打算。康熙的寿辰就要来了,他打算为康熙建造一座戏楼。而建筑戏楼的工程款,他可以虚报一大笔数目,从中省下来的钱,就可以自己拿来还债用了。而且建造戏楼跟国库借钱,这说出去也是一个好借口,那是为康熙皇帝办事,难道为皇帝办事借点钱不行吗?当然不行,在雍正看来,不管是什么原因借钱,那都是借钱,所以老十的工程让胤禛给停了。老十实在是没办法,才去找八爷党借钱。但是八爷党这边的态度也很明确,那就是不借,而且还要老十去闹。

老十心里清楚的很,他知道八爷党是想拿他出来当挡箭牌,只要他去跟雍正闹,即使被处罚了也是老十自己的事情,跟八爷没什么关系。但是闹的结果会让雍正的工作开展不下去。但是他发现田文镜是个狠角色,不管什么人的账,他都严查。这个时候老十也不傻,他当街变卖自己的家产,目的就是为了让老八他们丢人,也是直接让康熙丢人。皇子出门变卖家产,这不丢人才怪。不仅如此,他还当众殴打了田文镜,其目的就是为了逼着老八老九出面,否则大家都要丢人。

第三,八阿哥胤禩终于出手,将矛盾转到了太子和大阿哥那边。

这就比较有意思了,重头戏还在后面,老八发现场面上的事情收拾不了了,眼看着就要丢人现眼的时候,他查到了太子的门人在国库也欠了一大笔债,但是这笔债现在没有被公开,显然就是雍正把这件事暂时按住了。可是老八绝对不会让这件事白白没有作用,他自己不出手,而是通过手下人将这个消息传达给了大阿哥胤褆。作为太子的老对手,胤褆一直都憋屈的很,他是长子却不能成为太子,他自然是不甘心的。他得到了这个消息以后,本打算立刻出手,可是又仔细问了一遍这消息的来源。

原来是八阿哥那边的人传来的,大阿哥这边这才明白了过来,他知道这是八阿哥使出的鹬蚌相争之计。但是他能不出手吗?这么好的一次机会,他当然不会放弃。但是他没有明着指出太子的门人欠了钱,而是指出了太子卖官的事实,而卖官的钱,是用来还债的。这么一来康熙什么都明白了。

第四,雍正手段最高明,八爷为何知道太子欠款?老十三为何没有被牵扯进来?

这部戏的重头戏在最后雍正这里,他刚接手追查欠款的事情以后,便得到了太子的嘱咐,让他先不要追查户部几个人的欠款问题。那雍正立刻就明白了过来,这几个人欠款其实都是太子在欠款。所以雍正明面上没有捅破这个秘密,实际上却将这个秘密告诉了八爷党那边的人,而八爷不是傻瓜,又将这个秘密告诉了大阿哥,大阿哥也不傻但是必须要去对付太子,所以就换了一种形式把这件事捅了出来。

而田文镜被老十殴打,其实就是雍正刻意导演的一场苦肉计。他想借着老十殴打田文镜的事情,把这件事捅到康熙那里去。可是十三阿哥却看不下去了,把田文镜接到了自己府上。雍正也就顺水推舟,利用田文镜的嘴巴,把这件事的目的隐晦地说了出来,他是不想让十三爷掺和进来。十三爷府上到处都是眼线,这件事自然是传到了八阿哥耳朵里,那就更加坚定了他们不为老十还钱的事情,这么一来雍正的目的就达到了。

第五,回头来看看雍正为什么接这个差事。

这是一个烫手山芋,最聪明的八阿哥都不愿意去接这个差事,雍正却主动去接了。他是有自己的考虑的。首先他这个时候已经有了夺嫡的想法,承接这个任务,是为了在康熙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其次,他可以利用这次的机会,将所有阿哥盘根错节的关系都暴露给康熙看看,而且是明面上的暴露。再则,这次的任务很明显是不能成功的,他之所以敢接,主要目的就是想看看自己改革的能力有多强,改革的决心有多大。这为他后来的政治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是江湖小晓生,你觉得雍正为什么要接这个任务呢?

《雍正王朝》老九胤禟明明能替老十还债,为何故意不帮忙让他当众变卖家产?

在《雍正王朝》中,老四胤禛一步步通过自己的努力登上了皇位,可以说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帮他离皇位近了一步。但是在追缴户部欠款一事上,他却栽了跟头,这里面有没有隐情呢?

一、

处处陷阱(一):

《雍正王朝》中开篇就是高潮,康熙帝面对南方灾民,国库竟然拿不出钱来赈灾,这让他非常苦恼。虽然后面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赈灾有效,成功的缓解了压力,但是国库的钱还是缺,而缺的一个重要原因,竟然是很多官员欠款。

面对这个问题,康熙帝下了血本,阿哥中谁能追缴户部欠款,谁就可以加封亲王爵位。

都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可惜,康熙帝这次失望了,众位皇子都不肯接这个得罪人的差事,一个个都等着还在赈灾的老四胤禛等人回来,并认为这个差事非他莫属!

老四胤禛也不是傻子,他早在赴南方赈灾之前,就已经知道追缴户部欠款一事已经迫在眉睫,别忘了他一开始就是去户部查账去了,当然知道国库的钱去哪了。

在他回来的路上就已经跟老十三胤祥说了:

“这不还没回来,不顺心的差使在等着了!”

因为自己被加封了雍郡王,难免一些皇子心有嫉妒,所以老四胤禛这次回京做好了心理准备,才会在后面的多个陷阱这里,没有陷进去:

第一个陷阱就是迎接的乐曲、龙旗、宫灯竟是皇帝才有的礼制,还好老四胤禛及时发现,马上制止了这种行为,这是众臣给他下的第一个陷阱。

二、

处处陷阱(二):

第二个陷阱马上就来了,众人摆了酒席给他接风,碍于情面,老四胤禛入席了,但入席第一杯酒就祝贺他升郡王。还好老四胤禛处处小心:

“胤禛晋升郡王,乃皇上恩典,今尚未谢恩,岂敢受贺?”

第三招紧接着就来了,各位兄弟们轮番敬酒,但老四胤禛就是不吃,最后气得老十胤誐掀了桌子……

等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终于逃过了众臣摆的酒席,进宫前往养心殿面圣的时候,大太监李德全及时拉住了他们。

老四胤禛疑惑的问李德全,李公公,这不是通往养心殿的路啊?

李德全回:

“对啊!二位爷不是还没吃饭嘛,皇上褒奖,特地赐了一席御膳!”

这一句话一出,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惊出了一身冷汗,真的是好险好险啊!

以上的三个陷阱,但凡老四胤禛走错一步,那就是大错,不要以为仅仅那些大臣们给他下套,其实康熙帝也在暗中看着呢,用李德全的话讲就是:

“什么事能瞒得住咱皇上?”

三、

老四胤禛布局(一):

老四胤禛心中明白,这个差事非他莫属,尤其是听了康熙帝关于“孤臣”的一番说辞。

但是接这个差事需要心理准备的,这个心理准备,其实邬思道已经暗中透露给老四胤禛了。毕竟邬思道要想实现自己的抱负,那就必须把老四胤禛从太子胤礽手下脱离出来,成为一股单独的势力,同时具备竞争皇位的能力。

而接了追缴欠款的差事,就等于把太子一党、老八一党、老大和老三一党等等势力全部得罪了,要想全身而退,确实很难,就必须施展点手段了。

他巧妙地利用了其他皇子们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借力打力,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布的局?

刚一接差事,太子胤礽就找他让他手下留情,他表面上答应,其实随后就把信息巧妙地传递给老八胤禩了。老八胤禩获得这个信息,自然不会心甘情愿让自己的人先还钱。

这样就造成了老十胤誐当街卖家当,虽然事后老八胤禩批评老九胤禟,说他早就说替老十还钱了,其实这是老八胤禩推卸责任的手段。他作为八爷党的领袖,当然知道老九胤禟心里打的什么主意。他之所以这样说,等于是既卖给老十人情,还不用负不还钱的责任。因为对于老八胤禩一伙来讲,如果他们带头还了钱,等于表明他们是支持还钱的,这对于给老四胤禛制造麻烦不利。

老八胤禩也很聪明,他随后把信息传递给老大和魏东亭,这样就让他俩跟太子胤礽一党先斗起来。老大一派、太子一派、老三一派随后接连还清了欠款,而剩下的老臣一派死的死,闹的闹,最后闹到康熙帝那里。

这正是老四胤禛希望看到的,众臣们到康熙帝那里闹得越凶,老四胤禛目的越能达到。

再回过头来说老十胤誐,他肯定还不起钱,他还不起钱,带动一大批不还钱的官员,这就等于给老四胤禛制造更多麻烦。这是其他大臣和老八胤禩希望看到的,也正是老四胤禛希望看到的。

四、

老四胤禛布局(二):

其实老十胤誐也是一个聪明人,虽然在剧中表现的比较鲁莽,其实他也是粗中有细,他当然知道老八老九能帮他还钱,之所以不帮,就是把他当枪使。

他想到的第一个方法就是搭戏台,老三能给康熙帝修书,我为什么不能替康熙帝搭戏台,这玩意水分大,谁知道花了多少钱?可惜这个计策被老四胤禛给打断了,直接让他停了工。

第二个计策就是反咬老三等人,并且联合其他官员抵制,看老四胤禛怎么办?结果老三还了欠款,其他官员也被田文镜逼得死死的。

于是老十只能拉老八老九下水了,于是真的听从老九的意见去摆摊卖家当,一看老八老九仍不为所动,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鞭打田文镜。大家都知道老十胤誐是跟随老八和老九的,他这样一闹,康熙帝不得不怀疑是受人指使,到时候老八老九都脱离不了干系。果然,老八胤禩听说老十鞭打了田文镜,急匆匆赶过来制止了他。

其实这就是老四胤禛跟田文镜设下的苦肉计:

在老四胤禛回京的时候,老十就掀了桌子,因为他是暴脾气,所以最容易激怒,也最好突破,其实后来很多时候也是老十的暴脾气坏了事。

只要老十敢打田文镜,那么老四胤禛就可以以此为理由奏报康熙帝,皇子带头拒交欠款,还鞭打朝廷命官,这是大罪。以康熙帝的精明,不会把这个问题当作孤立事件,自然会联想到老十身后的那一串人,到时候老八老九都跑不掉。

这件事也是瞒着老十三胤祥的,所以他来救田文镜,反而坏了老四胤禛的计划,这也是田文镜说老十三胤祥的原因:

“他是不想让你也卷进来啊!”

老十胤誐鞭打田文镜之后,老八胤禩本来在怪罪老九胤禟不帮老十胤誐还钱,但是后来还是没有帮他还。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觉得这可能是老四胤禛的计谋。

当然,老十胤誐都已经打人了,即使现在再给了,还管个屁用,这时候给了,反而更坏事。

你想啊,康熙帝会怎么想?让你还钱的时候你不还,现在犯错了,马上把钱还上了,原来你是有钱不还啊,这反而成了欺君之罪。

事已至此,老八胤禩只能静观其变了,如果不是愚蠢的太子胤礽误会了康熙帝的意思,取消了还钱,老四胤禛可以大获全胜的。

当然最后的结局也是老四胤禛小胜,虽然追缴户部欠款失败,康熙帝表面上也批评了他,但是通过这件事,把老大、老三、老八、老九、老十、太子等人的问题暴露的一览无遗。在康熙帝的心中,老四胤禛的形象,瞬间就光明了很多,也为后来他的即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雍正王朝》老九胤禟明明能替老十还债,为何故意不帮忙让他当众变卖家产?

纵观整部《雍正王朝》要论到心机腹黑老九排第一,绝对没有人敢排第二。老八虽然腹黑,但是他也能够懂得均衡利益,其实很多时候老八也十分挺为朝廷着想的。只不过是他最终被权力蒙了心,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甚至要气死自己的父亲康熙,造成天下大乱,自己趁机夺位。老九就不一样了,他纯粹是借机捣乱,什么事情能给太子,老四添堵,他就干什么事情。

故意给人找不痛快

追缴国库欠款,老九可以说是阿哥里面最有钱的。不光自己没欠款,跟他借钱的人肯定不在少数。但是老九基本都没有帮着还,他就是要在重臣还不上,怨声载道的时候给四爷胤禛下个绊子,所以九爷是真小人。他这种人就得拉到年羹尧的大营里面治一治,吓一吓就规矩了。老实的鲁莽脾气,老八老,九是最清楚的,逼急了指不定能整出什么幺蛾子。闹大了,他就是要给自己的皇阿玛看看,追缴国库欠款这件事,四爷胤禛是做的,有多么的不近人情。所以最后捅刀子,说田文镜当朝辱骂老状元 ,逼死魏东亭的就是他。

九爷出馊主意,不帮魏东亭还债,并且还打马虎眼,遛鸟遛的666,鸟笼说的那么讲究,还要说自己没钱,甩锅给老十三。他知道老十三,侠肝义胆,肯定会出手援助,老四冷面耿直,也不会答应。这样造成老四和老十三的嫌隙。不帮老十,逼着老十领着官员到街上叫卖,当街殴打田文镜,丢光朝廷的最后宗人府囚禁半年。

惹人嫌

从老九经历来看,应了那一句“有钱能使鬼推磨”啊。他的一个门生任伯安,远离京师,一个江南盐道,将朝廷户部(黄河发大水),刑部(换死囚),兵部(剿灭江夏镇),搞的乌烟瘴气,天翻地覆。还好大家都是明白人,老四一番行动下来,孤臣形象做好了,老九为老四做了嫁衣。要不说老九让人嫌,康熙基本没特别关注,却是九子夺嫡上镜率很高的王爷之一。雍正谁也不让去,就把九爷派到了西北。就是老八也防着他,太子卖官,十四爷伪造调兵信的事都没说。当着满朝文武大骂王文昭是满人的狗,这智商也是堪忧。

当然我们纯说《雍正王朝》且放下历史。我是红雨,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文/红雨说历史

《雍正王朝》老九胤禟明明能替老十还债,为何故意不帮忙让他当众变卖家产?

《雍正王朝》中,皇四子胤禛在漂亮的处理了江南募捐赈灾以后,尚未回到京城,就被群臣举荐为国库追缴大臣。在胤禛的举荐下,田文镜这个被胤禛从江南带回的“孤臣”协同办差。由此,胤禛负责王公贝勒、田文镜负责群臣的追缴欠款工作火热展开。

可是,亏欠了那么多年的俄国库欠款,怎么会那么容易被追缴上来,于是就有了皇子当街叫卖家产的戏码。

皇十子胤俄出身高贵,其生母为孝懿仁皇后的妹妹,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其出身仅在皇太子胤礽之下,原本就是一个散养放纵、吊儿郎当的公子哥。他能做出当街变卖家产的举动,一点也不奇怪。但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给皇四子胤禛难堪,就是为了让自己的举动被康熙皇帝知道,由此终止追缴欠款的行动。

皇九子胤禟在康熙皇帝所有的皇子中,是最有经商头脑,手下门人不是富商大贾就是江南险要官职,他的财富可能只比康熙皇帝少点。在胤禩积极准备夺嫡的过程中,胤俄一力承担财务供应!

他是完全有能力帮助皇十子胤俄偿还国库欠款,但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不会让胤禛的追比国库欠款差事顺顺利利的解决,所以他不会出钱,更不会阻拦这个完全可以让胤禛难堪的行为!

《雍正王朝》老九胤禟明明能替老十还债,为何故意不帮忙让他当众变卖家产?

《雍正王朝》中,康熙任命刚刚晋封雍郡王的四阿哥胤禛,也就是日后的雍正,出任追比户部欠款的钦差大臣,全权追缴借欠国库的银两。而雍正的弟弟,也是八爷党成员之一的十阿哥胤䄉也在名单之列,并且欠款高达二十五万两。而作为同为八爷党成员,又是掌握巨额财富的八爷党财神爷——九阿哥胤禟,非但没有帮助十阿哥把欠款的窟窿堵上,反而教唆十阿哥带人去变卖家产,故意与康熙的旨意对着来。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点。

其一,九阿哥就是在故意给雍正制造难题和麻烦,不让雍正完成这项任务。

通过江南筹款赈灾一事,让康熙对于雍正大加赞赏,还将其晋封为雍郡王,此时初太子外,雍正也是即大阿哥和三阿哥之外,第三位晋封为郡王的皇子,势头正盛。并且,康熙在任命追比户部欠款大臣前也说过,谁能完成这项任务,就能被加封为亲王,如果此时雍正真的完成了任务被加封为亲王,对于八阿哥以及整个八爷党来说,威胁和威慑力都太大了,所以作为八爷党成员,九阿哥断然不会让雍正完成这项任务,不能让雍正加冕亲王之位。

并且户部出现如此之大的亏空,首要责任在谁,在当时作为户部主管阿哥的八阿哥胤禩,这件事情八阿哥不可能不知道,甚至可以说,是八阿哥为了收买人心,故意、纵容国库借款的行为发生,也形成了风气,引得康熙极大的不满和愤怒。如果雍正此时能够非常顺利把国库的欠款窟窿补上,这样,八阿哥这么多年苦心经营就会毁于一旦,花费心思收买和积累的人气和人心也会当然无存,更重要的是,八阿哥的威信也会就此扫地,为了维护自己党派首脑的地位和尊严,九阿哥也不能让追款行动顺利进行。

其二,九阿哥这样做就是给雍正的报复性行为。

雍正江南筹款成功受封郡王,谁是最大的受害者,是八阿哥,是九阿哥,八阿哥因为户部亏空丧失了康熙的信任,九阿哥因为门人的上供被劫损失了大量的财富。而此时雍正还是属于与八爷党对立的太子党成员,积极维护太子地位的同时,又狠狠的扇了八爷党一众一个响亮的耳光,所以作为九阿哥,也想通过报复性的行动来把自己心中的这口恶气出出来。

其三,九阿哥知道,只有十阿哥这样做不会受到康熙的重责。

如果是换做别人,故意违抗圣旨,并且煽动百官闹事,做出有违官体,有违国体的事情,早就被康熙重罚了,但是九阿哥知道,这种事情只有让十阿哥出头去做,才不会召来康熙的重责。

一来,十阿哥出身非常高贵,生母是温僖贵妃钮钴禄氏,姑姑是孝昭仁皇后钮钴禄氏,外公更是康熙初年的四大辅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可以说除了太子之外,所有阿哥里面十阿哥的身份是最为高贵的。二来,康熙对于这个十阿哥又是非常的喜欢,甚至到了溺爱的程度,虽然没有被晋封,但是给予他的物质和财富,剧中康熙自己也说道了,又是俸银,又是庄园的,足可见康熙对于这个儿子的喜欢。

也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康熙不会对十阿哥下重手,所以才给十阿哥出了这么个主意,最终的结果也是十阿哥被圈禁半年,相较于整件事情最终的结果,可以说十阿哥用自己的的半年自由,换取了四阿哥追比欠款的失败,为八爷党换取了一场“胜利”。

最终,十阿哥在九阿哥的指示和教唆下,带着大批人等到大街上卖家当,再加上一众老臣、功臣到康熙这里哭诉,随后太子也发布了“两年还清欠款”方案,康熙也只能在无奈之下暂停了追缴,对于其他人都是皆大欢喜的结果,只有康熙和雍正,懂得其中的无奈和苦闷。

《雍正王朝》老九胤禟明明能替老十还债,为何故意不帮忙让他当众变卖家产?

《雍正王朝》追缴国库欠款那一段,有处细节令人十分不解。按情形说,老十是八爷党的骨干,然而老八、老九明知老十欠着国库20多万两银子还不出,紧要关头却没出手拉扯一把,眼巴巴得看着老十把祸事越闯越大,最后落得个到宗人府圈禁半年的惩罚。

可见所谓的八爷党,也并非是铁板一块。事到临头,鬼心眼多着呢!那么话说回来,这次老八、老九究竟又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任由老十越陷越深呢?

是没银子填老十的窟窿?当然不是。老九的门人任伯安挑着江南巡盐道的肥差,周围又牵着一大帮扬州的盐商老爷,每年私下孝敬九爷的银子何止百万。

那是老十不知道八哥、九哥存着这么一大笔银子?显然也说不通。先前老四、老十三到扬州逼任伯安带头认捐,八爷党吐槽损失时,老十在场。后来年羹尧剿灭江夏镇,黑吃黑独吞八爷党的小金库,八爷党商量这件事也没瞒着老十。可见老十知道他的八哥、九哥,有能力帮他补上这笔亏空。那老十干嘛不直接开口求助八哥、九哥呢?哈哈,说到钱,便无缘。社会上交情归交情、数目要分明,亲兄弟还明算账呢!

老九不替老十还钱,是想让他跟老四杠一杠。老八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但这个人阴险啊!当着老十的面什么都不表态,跟老九在一起又说要给老十把债还上。你要么直接给老十钱,要么多劝劝老九把钱给老十,真较起劲来老九还能不听你老八的?绕来绕去这么多弯子,心底里还不是放纵老九不给老十钱,还拿漂亮话垫底,搞得是自己劝不住老九似的。

其心可诛!!!康熙说的真是一点没错。老十表面上看起来是一股子粗性,但打小混迹宫廷、官场,看见过猪跑,也吃到过猪肉。既然老八、老九不直接开口表明要帮他还债,那就肯定是八哥、九哥背后另有打算。说白了,无非就是让他这个皇子,跳出来给老四追缴国库欠款的差事搅搅局,让胤禛在皇阿玛面前下不来台。

老四、老十三站着太子的队,到江南筹款赈灾兼修黄河大堤得了手,不仅讨得皇阿玛的欢心,获得了雍郡王的爵位,还耍手段让老九的门人任伯安出了大血,怎能不让八爷党气得牙痒痒?

太子这头,康熙当着满朝大臣的面,夸他让四阿哥去江南是荐人得当,整个过程举措、调度也很适宜。八爷党的奋斗目标就是夺嫡,把太子拉下马,让八阿哥顶上去。如今老四出风头、太子被表扬,八爷党若是再不打些横炮,估计太子安安稳稳的继位就要板上钉钉了。

对于搅黄老四追缴国库欠款一事,八爷党策划得很早。老四回京的那天,在九爷的鼓动下,大批欠款的官员,包括众阿哥等全都跑到城门口。搭起长棚、摆开酒席,单等老四和老十三出现。要说老四,还真不是白混的。俩耳朵一竖,俩眼珠子往这大场面上一瞅,就立马回过神来,有人下套了!

只见御用宫灯、龙旗面数、礼乐等,全都是逾越等级,按照皇帝的标准摆在那里。拆穿了这一关,众大臣和阿哥兄弟们又是轮番上阵,让席的让席,劝酒的劝酒。

四爷既然心底里晓得了这帮人今天这副阵势的用意,还能往你们挖的坑里跳?于是大家闹得不欢而散,气急败坏的老十当场掀翻了桌子。

看来,想到“冷面王”四爷这里说情,这条路是行不通了。接下去,只能想办法纠结着更多的人,拖着国库欠款不还当“老赖”。法不责众嘛!

追缴欠款的差事涉及面广,当中既有身居要职的朝廷官员,也有跟随康熙南征北战的老臣魏东亭、皇帝看重的后备干部隆科多,更难缠的还有老四的亲兄弟老三、老十,甚至太子储君都向国库借了款。

这帮人个个都不是好惹得主,在朝廷内的关系盘根错节,相当得复杂棘手。当初八爷党鼓动朝议,让老四来接这个差事,就是考虑到国库欠款要是追得回来,得罪的人也就差不多了;追不回来,皇阿玛那头又不好交代,办好办砸都是两头为难。

果不其然,老十首先就拿为皇阿玛修戏楼祝寿说事,将了老四一军。见老四不吃这一套,又攀扯上三阿哥的欠款。哪成想老三带了个好头,第二天就拿着银票到户部大堂还上,明确表示对老四差事的支持。

眼看老十这头快顶不住,老八、老九又处心积虑得把太子手下黄体仁、肖国兴欠款的事情给捅了出来,着实惹得太子和老四大吵了一场。但是追缴国库欠款的进度,并未因此就停了下来,直到发生了魏东亭为欠款上吊自杀的事件,四爷和田文镜也依然没有松口说一句软话。老十攀扯来攀扯去,终于想到“攀扯”起老八、老九来了。要想让老八、老九把自己的债还上,还是不能直接找他们开口,最可行的办法,还是要把事情往大了去闹。

于是乎就有了十阿哥带头去前门大街卖家当的一幕。田文镜前来劝阻,老十干脆连田文镜也打了,要的就是逼着八哥、九哥不得不出面干预。

然而,一切都为时已晚,追缴欠款追缴到这个份上,康熙再也不能不吭声了。这场风波的结局,以老十被圈禁,老四和田文镜被罚了结,追缴欠款的行动也不得不暂时搁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