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康熙弥留之际,为什么不主动放出圈禁的老十三帮助四阿哥稳住局势?
其实放不放老十三,对雍正登基都没有太大影响。这是康熙为什么没有提前放出老十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他早就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只等着雍正登基。那么康熙这么安排的用意到底是什么呢?江湖小晓生带大家仔细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况。
第一,如果雍正不冒雪进宫,那么天子之位就不是雍正的,而是八爷的了。这个晚上的紫禁城其实非常不平静,下了一场大雪以后,康熙的生命也快走到了尽头。他那九个儿子都盯着那个龙椅,就等着康熙咽下最后一口气。无情最是帝王家,这是有道理的。这个时候的雍正正在家中徘徊,因为宫里已经传召让雍正进去了。这是对雍正最后的一次考验,如果雍正没有胆量进宫,那么皇位肯定就是老八的了。所以在这个关键时刻,没有人能够代替雍正,只有他自己才能化解这次的为难,这也是康熙最后一次考验雍正,希望他能够力挽狂澜,勇敢面对风险。
第二,康熙宣布雍正为继承人的时候,八爷党依旧推翻不认。未来的路康熙已经指出来了,雍正成为继承人似乎是铁板上钉钉的事情。可是这个时候八爷党却一拥而上,说没有听清楚这件事,希望康熙重新说一遍。当时的康熙已经进入弥留之际,根本说不了话。八爷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不甘心,希望通过最后一搏,把雍正拉下马。甚至不惜放弃了八爷登基的打算,而是推举老十四上台,这对雍正来说无疑是最致命的一击。就连在场的张廷玉都无法判断,下一步到底该怎么走才行。其实康熙早就有了安排,隆科多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了。
第三,隆科多在十三爷到来以后,才宣布遗诏,这是康熙刻意为之。张廷玉无奈之下,只好按照康熙的嘱咐,让隆科多去请遗诏前来。这是康熙留给雍正最重要的后盾。首先是遗诏的作用,是康熙亲笔所写,所以不会有错。其次就是隆科多的作用,他手里掌握着九门所有的兵马,是紫禁城军权最大的一个人,得到他的支持,雍正才能彻底坐稳大位。那么为什么隆科多等了那么久才来读遗诏呢?有人说隆科多见风使舵,在等十三爷是否夺取了丰台大营的军权。其实这是非常错的谬论,早先康熙就已经提点过隆科多,对他恩威并用,再加上佟国维告诉隆科多,只有按照康熙的指示来做,才不会错。
所以隆科多绝对是忠心于康熙的,只要是康熙的安排,他肯定服从。这个时候的隆科多确实在等十三爷,但绝不是看他的结果,而是康熙的安排。丰台大营的兵马,我想康熙早就已经做好了妥当的安排,否则不可能安心传位给雍正,所以老十三去不去都无所谓。但是老十三将来是辅佐雍正最重要的那个人,康熙需要磨练他。让他成为雍正登基的首功,让他真正成长起来。
第四,康熙没有让他感恩戴德,只希望老十三能够理解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康熙帝之所以没有提前放出老十三,绝对不是为了让雍正放出他来,好让老十三对雍正感恩戴德。他圈禁了老十三十年,是为了磨练他的性子,现在也是一样。他必须要让老十三明白一件事,伴君如伴虎。老十三是康熙留给雍正最宝贵的财富,比皇位还要宝贵。他希望雍正做了皇帝以后,仍然拥有亲情,仍然有值得相信的人,这样他对自己的兄弟也就不会痛下杀手了。事实也是如此,老十三的去世,直接让雍正失去了理智,将八爷党一网打尽。
《雍正王朝》中康熙弥留之际,为什么不主动放出圈禁的老十三帮助四阿哥稳住局势?
康熙畅春园传位的这一段剧情,电视剧对原著小说的改动比较大。在原著小说中,十三阿哥是康熙放出来的。准确的说,是康熙在弥留之际,口谕雍正,让雍正带着金牌令箭亲自去十三贝勒府放出来的。
我截一张小说的相关内容——
按照原著的情节,畅春园传位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
一、康熙提前召见雍正,口谕传位给他。并让雍正从侧门先走,去把老十三放了。(顺便把大阿哥和废太子也放了。)
二、康熙将八爷党扣留在畅春园,给雍正争取时刻。
三、雍正带着康熙给他的金牌令箭,赶到十三贝勒府释放胤祥。
四、二人分头行动,雍正赶去畅春园听传位诏书,老十三去丰台大营夺兵权。
五、老十三和十七阿哥分别带丰台大营和西山大营的兵赶到,雍正顺利登基。
原著中有一个情节设计的非常有心机,康熙宣雍正去畅春园时,雍正本打算叫上十七阿哥也一起去。此时邬思道哈哈一笑,四爷你一个人去就可以了。叫上十七爷,是打算被人家一锅烩了吗?
邬思道的这个想法是很对的,因为只要十三阿哥或者十七阿哥有一个人在外面,起码就能保证雍正的人身自由不受限制。
反观八爷党,就没有邬思道这种谋士替他们想到这一层,结果导致全部被扣在畅春园内,被雍正一锅烩了,毫无还手能力……
后来老九开窍了,打算闯出去,结果被雍正命令侍卫直接给他挡了回来,为时已晚。
电视剧在改编时,把这一段戏份精简,尤其是关键人物十七阿哥略去。我个人感觉,目的可能是为了制造戏剧冲突,突出雍正在畅春园继位的困难。
毕竟,如果按照小说的剧本,那八阿哥一伙人也太弱鸡了,全程被康熙算计。康熙死后,又被雍正全程压着打,这就凸显不出雍正继位的困难了。
所以,我觉得电视剧里面康熙弥留之际,仍然没有主动放出老十三,其实还是为了让剧情紧凑,好看。
当然了,如果只看电视剧,康熙不放老十三貌似也说得通。因为康熙把后事安排在畅春园里面,身边的侍卫都是自己的人。并且事先已经敲打过隆科多了,有侍卫和隆科多的保护,雍正顺利继位,问题不大。(至少康熙认为他安排是万无一失的)
只不过康熙对隆科多还是看走眼了。这厮在继位之夜其实卵用没有。
我曾经在另外一篇文章里面计算过,隆科多去乾清宫取传位诏书的路程,撑死了四十公里左右。
而雍正派张五哥去释放老十三,老十三再去丰台调兵,然后再带丰台的兵去畅春园勤王的路程,比隆科多要远的多。
(1)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从畅春园赶到雍和宫交给邬思道。(15公里左右)
(2)张五哥再从雍和宫赶到孚王府,将老十三放出来。(4公里左右)
(3)老十三从自己家赶到丰台大营,杀了成文运,夺兵权。(22公里左右)
(4)老十三再从丰台杀到畅春园。(大约21公里)
这完全就是饶了北京城一大圈啊!路程最起码也有六十公里!隆科多比张五哥出发更早,路程比张五哥、胤祥少了几乎一半。老十三在丰台大营还经历了对峙杀人,调兵遣将等一系列的事。而隆科多只是轻轻松松去取个圣旨,竟然还在十三爷之后才赶到……
可见这厮就是故意在路上磨蹭,估计就是偷偷的躲在哪个角落里,看到老十三带丰台大营的兵来保驾了,觉得老八一伙人肯定没戏了,才装模作样的赶到,宣读圣旨。
所幸老十三顺利赶到,才挽回了局面。隆科多这个人靠不住,后面将他圈禁,前面的铺垫很足,一点都不冤枉。
另外,我认为多电视剧里面至少还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促使了康熙没有释放老十三。
其一、康熙对雍正说,老十三这个人的性格不成熟。他不仅喜欢冲动,还经常顶撞人。连我都敢顶撞,日后必然也敢跟你顶。
所以就需要康熙扮黑脸,关胤祥十年;雍正扮白脸,继位后再放出来。老十三就欠雍正一个人情了,日后见面矮三分,不会像以前一样跟雍正抬杠。
并且老十三两次圈禁,都跟雍正有关系。第一次被圈禁,太子明明是来找雍正的,是老十三出去替雍正挡了枪;第二次被圈禁,下令屠杀江夏镇的明明是年羹尧,结果还是老十三替雍正背了锅。雍正欠老十三大人情,这个人情需要雍正自己来还。
其二、康熙想一个人静静的走。提前放出老十三,让老八知道了,必然又是不得安宁。
这一点在电视剧中有很多线索,康熙用稳麻痹了老八,以为防住了老四,就大功告成了。殊不知真正的boss,是他的父皇。
康熙先是让张五哥去接雍正,接着又把金牌令箭放到如此显眼的地方。明摆的就是给机会给雍正,让他实行自己的计划。
纵观全局,老八一伙人才是最可怜的,同时也是想最多的。既想算计老十四,又想防止老四一伙人。结果没想到被康熙给算计了。
《雍正王朝》中康熙弥留之际,为什么不主动放出圈禁的老十三帮助四阿哥稳住局势?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帝一直到死的那一刻,也没有释放被他圈禁的十三阿哥胤祥,难道到死也不原谅这个儿子?难道想把十三子圈禁到死?还是隐藏着什么深意?
△十三阿哥胤祥(《雍正王朝》)
在康熙帝晚年的“九王夺嫡”中,十三爷胤祥,算是康熙帝诸皇子之中,最本真的一个。十三阿哥,性格直爽,行侠仗义,有情有义,被称为“侠王”,四阿哥胤禛(雍正帝)口中的“拼命十三郎”。清宫奴才下人们,也喜欢这个性格爽朗、待下人好、热心肠的王爷。
正如康熙帝评价这个这个“侠王”儿子一样:胆子太大,容易闯祸。其实老爹康熙帝,打心眼里是很喜欢这个儿子的,十三阿哥重情义,轻名利,没有那么多阴谋诡计,时而还有几分童真,活得快意恩仇、潇洒本真。
但喜欢归喜欢,像十三阿哥这种性格的人,老道成熟的康熙帝自然明白,并不是皇位人选。
△四爷胤禛、十三爷胤祥(《雍正王朝》)
康熙帝之所以圈禁十三阿哥,不仅仅是因为十三阿哥顶撞忤逆君父,而是因为康熙帝不想让十三阿哥卷入争斗漩涡,被人利用,实际上就是以圈禁为名“变相保护”,不乏有一片父爱之心在里面。
康熙帝深知这个儿子的脾气秉性,知子莫若父,他也是害怕十三阿哥这样性格的人,太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势力利用,难免会闯出大祸。
康熙帝将十三爷圈禁起来,与外界隔离,让他远离是非漩涡,也是怕他打乱了自己计划,影响到四阿哥。以十三爷的性格,一旦被某些势力利用,加上又脾气耿直,容易冲动,胆子又大,就怕好心办坏事……生怕十三阿哥酿成了大祸,到那个时候不仅十三阿哥难以保全,还会对四阿哥胤禛造成不利影响。
△四爷胤禛、十三爷胤祥(《雍正王朝》)
康熙帝圈禁十三阿哥,也是为了磨磨儿子冲动的性子,磨炼沉稳。从十三爷的种种表现来看,康熙帝的担心和考虑是对的。
康熙帝深知打小十三阿哥和四阿哥胤禛交好,圈禁十三阿哥,也是为了隐藏保护心中继位人四阿哥的需要。打压十三阿哥,其实就是打压四阿哥势力,康熙帝这样做,就是为了让人产生四阿哥非继位人选的错觉,从而保护了四阿哥的安全。
另外,十三阿哥被圈禁也是代四阿哥受过,被圈禁十年不是个小数啊。如此一来,康熙帝就等于让四阿哥欠了十三阿哥一份大恩情,以后必定好好对待十三弟。同时,康熙帝又把释放十三阿哥的机会,留给了四阿哥胤禛,那么十三阿哥出来后,必会对四阿哥感恩戴德,而死心塌地辅佐。
△雍正帝(四爷胤禛)(《雍正王朝》)
康熙帝知道,依打小交情之深,四阿哥上位,必然会放出十三阿哥,这是毫无疑问的。同时,四阿哥也需要这样一个会带兵的兄弟帮他。
四阿哥和十三阿哥,虽然打小交好,但二人性格相差太大,一个严厉苛刻、心思阴沉,被称为“冷面王爷”;一个直爽仗义、容易冲动,被称为“侠王”。所以,康熙帝也担心日后这“俩兄弟搭档”主政,会出现分歧争执,因为四阿哥一旦坐上皇位,位置一变心态也会跟着转变。
△雍正危局:八王议政(《雍正王朝》)
历史上昔日的好兄弟,日后反目成仇的例子太多。所以,康熙帝让二人彼此都欠对方一份恩情,也是为了让他们兄弟同心同德、同舟共济,携手共保大清江山社稷。
这是康熙帝的帝王权术,也是作为父亲的最后一点期盼吧。
事实也证明,被十年圈禁磨厉性子的十三阿哥,一生尽心尽力辅佐四哥雍正帝,每每挽救雍正帝于危局。而雍正帝也极其倚重十三弟,还封了十三弟铁帽子王,兄弟搭档,合作还很成功的。
【原创:峰子哥;点关注 趣史随时获得!】
《雍正王朝》中康熙弥留之际,为什么不主动放出圈禁的老十三帮助四阿哥稳住局势?
《雍正王朝》中的康熙,是一位父亲,更是一位皇帝。在对待老十三时,康熙为了当一位好皇帝,为继任者雍正铺路,而做了一位坏父亲,把老十三囚禁了十年。
第一,康熙为什么要传位给雍正?
因为康熙后期,吏治腐败,而康熙诸皇子中,只有雍正敢于向官僚们开战。因此康熙只有选择雍正,才能刷新吏治,拯救清朝。这一点,在胤禛追比国库欠款的时候,康熙就已经看到了。
第二,康熙为什么要囚禁十三阿哥胤祥?
其实有两点原因,康熙只说了一点。康熙说,胤祥胆子大,容易闯祸。比如他竟敢救郑春华。康熙担心胤祥闯出大祸,连累了胤禛,才把他囚禁了十年。
但是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康熙没有说。不参透这一点,就不理解康熙为什么弥留之际都不把十三爷放出来。
第三,其实另一点原因老十三自己说过。
剧中,雍正即位后,有次和老十三下围棋。老十三明明棋艺比雍正好,却不敢赢他。
雍正一生气,把棋盘掀了,说:当年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拼命十三郎哪去了?
老十三赶紧跪下,说:皇阿玛把我关了十年,我头发都白了,当年那个拼命十三郎早死了。
雍正刚登基,邬先生要走,十三爷送他。邬先生告诫十三爷说,和帝王共患难易,同富贵难,让十三爷明哲保身。
其实这也是康熙担心的事情。雍正和老十三关系虽好,但是性格相差很大。雍正为人严厉,不近人情;胤祥则为人仗义,人缘好,胆子大。万一他俩因为整顿吏治的事情闹了矛盾,康熙担心这一对兄弟不能全始全终。
所以康熙要关胤祥十年,磨他的性子。
第四,弥留之际不放老十三,也是同样的道理。
如果康熙把老十三放了,老十三立下拥立之功,就有功高震主的可能性。
康熙故意把老十三留给雍正去放,这样雍正就对老十三有恩,老十三夺兵权也就成了在雍正指挥下的一次行动。
所以,康熙为了雍正顺利执政,为了雍正与胤祥能够始终友好,不得已把老十三关了十年,到康熙死都没有放出来。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士常斋”,阅读更多有趣文章。
《雍正王朝》中康熙弥留之际,为什么不主动放出圈禁的老十三帮助四阿哥稳住局势?
本回答不涉及历史和小说,只涉及电视剧《雍正王朝》,特此声明。
说到底,这是康熙的帝王心术。
在传位前,康熙已经做好了周密的部署,主要做了四件事。
第一,在外做大将军王的老十四胤禵送的礼品被调包成一只死鹰,康熙没有发怒,也没有降罪于老十四,造成想传位于老十四的假象。
第二,康熙将张廷玉等重臣降职,目的是留着新君继位再提拔,好收买人心。
第三,康熙恩威并重,收服了首鼠两端的隆科多,避免他为其他势力所用。
第四,康熙弥留之际让诸皇子齐聚畅春园,实际上是变相软禁,以防止有人勾结外兵,阻挠传位。
但康熙也深知,自己闭眼以后,很多不可控的意外状况势必会出现,尤其是兵变,似乎很难避免。于是,他早在十年前便部署好了一颗至关重要的棋子——老十三胤祥。
康熙弥留之际对雍正说,胤祥的心地是光明磊落的,但性格过于刚烈,不懂权变,很容易坏事。所以康熙圈禁了他十年,这样他也不至于连累雍正,又能磨练心性,变得成熟。
那为什么这时康熙不主动放出老十三胤祥,让他协助雍正顺利继位呢?
第一,胤祥暂时放在宗人府比较安全,如果骤然放出,老八胤禩一定会有所警觉,势必会提前防范胤祥。
第二,这是康熙提前部署好的一个局:待自己闭眼后,先把诸皇子控制在畅春园,令其无法与外界沟通,接着让侍卫张五哥将雍正扶往偏殿,接着用早就放在那里的金牌令箭赦出老十三,再令其前往丰台大营接管兵权,以便勤王护驾。
第三,自己不放,而让新君雍正放出胤祥,是有意让雍正收买人心,树立威信,令胤祥感恩戴德。
这既是帝王心术,也是一位父亲难得的良苦用心。如果不圈禁,以胤祥的性格,恐怕早已惨遭毒手,即便不惨遭毒手,他也没法顺利协助雍正继位,并做好他的帮手。
《雍正王朝》中康熙弥留之际,为什么不主动放出圈禁的老十三帮助四阿哥稳住局势?
上一个回答我们谈了老十四胤禵和老八胤禩的内讧,说到底老十四胤禵才是那个一直在孤军奋战的人,希望凭借康熙帝对自己的喜爱达到夺位的目的,岂不知所有人都知道他被康熙帝骗了,只有他不知道。
最终老四胤禛赢得了夺嫡之战的最后胜利,可是在众多皇子中还有一个侠肝义胆的老十三胤祥,既然康熙帝要传位给老四胤禛,他为什么不提前放出老十三胤祥来控制兵权掌控局势呢?
一、
先简单的讲一下《雍正王朝》中关于这一段的剧情:
因为老十四胤禵进献的寿礼被老八胤禩更换成了死鹰,把康熙帝活活气晕过去。这一晕就把身子骨晕坏了,好久没有再露面,众皇子们去探望,出了宫门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都知道康熙帝要不行了。
在这个节骨眼上,废太子胤礽的师父王掞到了老四胤禛这里力劝他争位,并且帮他除掉了郑春华。随后王掞以身试法,当了出头鸟,举荐老四胤禛当太子,但是被康熙帝免职,同时免职的还有马齐、张廷玉、老四胤禛、老八胤禩等,随后王掞自杀。
老八胤禩这边则统一战线,枪口一致对准老四胤禛,并且提出他们夺嫡策略,一定要掌控京城兵权。
老四胤禛这边也没有闲着,他一边跟邬思道商量夺嫡方案,一边去见老十三胤祥,想通过老十三胤祥的旧部来控制兵权,从而能顺利夺位。当然,不忘提醒年羹尧,密切关注老十四胤禵大军的动向,并且牢牢控制住粮草供应。
康熙帝这边更不闲着,他也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一方面赶紧弄好几份诏书,一方面紧急召见九门提督隆科多。先给隆科多定了个勾结老八胤禩的罪名,这份诏书由张廷玉保管,一旦隆科多违背另一份诏书意愿,则可诛杀,等于是上了一个紧箍儿。
隆科多也不傻,紧急面见自己的六叔佟国维,佟国维告诉他,这很简单,只要照着皇帝的意思做便可。
于是这一天终于到了,老四胤禛面见弥留之际的康熙帝,获得了康熙帝的口头传位。
二、
关键时刻老八胤禩一伙也冲了进来,康熙帝当着众人的面说了传位给老四胤禛,随后去世。
在众人等传位诏书的时间里,老四胤禛让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赶往宗人府放了老十三胤祥,并由他去接管丰台大营,由此老四胤禛锁定胜局!
但是电视剧演到这一段有一个很大的疑问:
按照剧中的情节安排,康熙帝驾崩以后,老四胤禛才拿着金牌令箭去救老十三胤祥,等到老十三胤祥接管了丰台大营后,隆科多才宣读传位诏书。
我们来计算一下从康熙帝驾崩到老十三接管丰台大营并且返回京城,需要多少时间?
张五哥要先从畅春园拿着令牌跑到雍亲王府找到邬思道,随后张五哥要再拿着令牌跑到胤祥府上放出老十三胤祥,老十三胤祥再从胤祥府上跑到丰台大营夺取兵权,随后再从丰台大营带兵跑回到畅春园。
粗略算了一下,这个距离至少也有六十公里,即使老十三一直骑着快马,马不停歇的飞驰跑,至少也要一个小时以后了,还不包括双方对峙,杀军官的时间。
有这个时间,隆科多早就取来传位诏书了,为什么还要等老十三带兵来了他才过来宣读?
当然,一方面是淋漓尽致的体现隆科多的见风使舵性格,另一方面其实是康熙帝的刻意安排。
三、
其实这一段剧情跟小说中的剧情有所不同:
在原著中康熙帝传位给老四胤禛的同时,还做了好几件事:
首先在弥留之际,先见的是老四胤禛,直接告诉他传位给他,并给他金牌令箭,马上从侧门出去,放了老大胤禔、老二胤礽和老十三胤祥,叫他们过来见康熙帝最后一面。
同时康熙帝让老八胤禩一伙在畅春园听宣,不得离开。
再有虽然小说中没有说,但是我们可以分析出来,就是隆科多去取传位诏书的时候,是在康熙帝安排老四胤禛去放老十三之后,所以他已经明白康熙帝的意思,所以刻意拖延时间,等到局面完全可控,才宣读诏书。
在剧中当晚老四胤禛回到了雍亲王府,随后有一个十七阿哥要见他。这里的剧情非常突兀,怎么突然就蹦出来个十七阿哥呢?
其实十七阿哥在原著小说中也是助老四胤禛上位的得力小弟,老十三控制的是丰台大营,老十七控制的恰恰是西山大营。
本来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还有老十七同时去听宣的,但是邬思道及时提出来,老十七不能去,必须有人在外面,万一在里面被老八胤禩一伙控制,岂不是被一锅烩了?
而老八胤禩一伙亏就亏在全体智囊团都在侯旨,后方没有人镇守啊,犯了一次毛病也就算了,后来“八王议政”逼宫时又犯了同样的错误,真是命中注定啊!
在原著上这一段剧情虽然时间上对得上,但是也存在很大的疑问的,问题就出在,康熙帝到底会不会提前放出老大、老二和老十三?
四、
在剧中,如果说老大老二不提前放出有道理可言,担心他们捣乱,但是为什么康熙帝也不提前放出老十三呢?
很多人理解的是为了给老四胤禛一个机会,由他放出老十三胤祥,那么老十三胤祥自然对他感激戴德,忠心耿耿的辅佐他。
其实这种理解也对,也不对!
老十三胤祥两次被圈禁都是什么原因?
第一次在八大山庄,太子胤礽本来是要见老四胤禛的,是老十三胤祥主动拦下了这个差事,结果惹火上身,被圈禁。第二次因为江夏镇的事被圈禁,他完全是被老四胤禛害的,老四胤禛利用老十三胤祥的刑部身份派出年羹尧,但是年羹尧是听命于老四胤禛的,江夏镇的灭门惨案并不是老十三胤祥下的命令,但是他却被圈禁。
所以,老四胤禛其实一直亏欠老十三胤祥!
再有就是所谓的新君登基大赦天下,人们都感受新皇恩,从而感激涕零,一心尽忠。
其实这也是错误的观念,历史上类似的事情太多了,新皇登基,都要大赦天下,这已经成为传统了。一旦成为了传统,那么人们该感谢的是传统,而不是遵守传统的人!
就像我们的十一小长假,取消了高速通行费,也没有见多少人对交通部门感激涕零的?
所以老四胤禛上位,不管康熙帝放不放老十三胤祥,胤祥都会得到重用的,问题关键根本就不在这里,关键就在于老四胤禛是否能坐稳位置。
而对于老十三胤祥来讲,康熙帝就是为了磨他的心智,一方面是保护他,防止他意气用事再出差错。一方面也不想自己最后放出胤祥,给他错觉,让自己十年的苦心功亏一篑。
这在老四胤禛去见圈禁的老十三胤祥时也印证了康熙帝是正确的,老十三胤祥还问老四胤禛,为什么不劝皇上把自己放出来?如果康熙帝放出了他,那么火候就差这么一点点!
康熙帝对老十三胤祥的十年磨练是成功的,康熙帝最后一年的寿礼老十三胤祥上的可是血书,雍正帝一朝又总是战战兢兢,连下棋都不敢赢雍正帝,这都是康熙帝十年圈禁的后果,也确保了老十三胤祥后半生安稳,如果不是他身子骨确实不好,他会是众皇子中结局最好的皇子。
康熙帝传位给老四胤禛,如果老四胤禛连放出老十三胤祥的眼光都没有,他也不配当这个皇帝了。说不定,隆科多迟迟不肯宣读传位诏书,就是因为康熙帝也准备了两份诏书,如果老十三胤祥赶过来了,则宣布老四胤禛当皇帝,如果老十三胤祥没有赶过来,谁当皇帝,还真就说不好了……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