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老八胤禩逼宫前拉拢老十四参与政变,为何被拒绝?

老十四怎么想的?

成功了你当周公,弘时做傀儡皇帝,那我干什么吃去?老十四的想法跟过去是完全不同的,他现在似乎把一切都看透了,也看透了老八的心思。那么老十四到底有哪些原因拒绝老八呢?跟随江湖小晓生的脚步,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一,老十四态度明确,不想再折腾下去了。

康熙还活着的时候,老十四还是想折腾的一下的。之前是潜伏在八爷党当中,成为其中的一员,表面上扶持老八,其实暗地里是在捣鬼。后来拥有了一定权力以后,他的野心也就浮出了水面,这个时候他选择自己来争夺这个储君的位置。拿到了大将军王以后,他更加认为自己就是接班人了,可是现实给了他沉痛一击。雍正居然登基做了皇帝,他事先当然觉得不爽,认为雍正篡夺了他的帝位。后来看到雍正的所作所为,他确实是心服口服了,这个皇帝还真的只有雍正来做,才能对的起死去的康熙皇帝

第二,雍正毕竟是自己的亲哥哥,这回的事情是要直接灭了他。

雍正做了皇帝是铁定的事实,这个时候的老十四已经不想折腾了。而且雍正是他的亲哥哥,血浓于水的感情逐渐已经渗透到了他的内心。这些年圈禁的日子,虽然无聊,却也让老十四懂得了很多道理。所以老十四绝对不会帮助老八老坑害自己的亲哥哥。这次老八如果成功了,那么雍正将身不如死,最终被老八给活活害死,这不是老十四想看到的结局。他俩的母亲在临终前,就是希望他们兄弟二人能够和睦相处,虽然现在的近况有些尴尬,但是他相信总有一天他们能够和解。

第三,雍正对自己还是不错的,闹得如此不像话,还能够原谅他。

说实话,雍正对老十四还是非常不错的。当他回来大闹灵堂的时候,雍正没有治罪。见到雍正从来没有行礼,雍正也没有治罪。在太后跟前说雍正坏话,希望让自己重新掌权,雍正知道以后,依旧没有治罪。一直等到太后被他们兄弟俩给气死了,雍正才彻底怒了,不过也是惩罚他去守皇陵,并没有什么严重的处罚。所以老十四这么多年下来,觉得雍正对自己还是很不错的,他不想再跟自己的亲哥哥闹下去了。再怎么说,雍正都是自己的亲哥哥,而老八这家伙根本就不怀好心。

第四,老八不是个好东西,成与不成老十四都没有好果子吃。

这么多年的政治斗争经验,告诉老十四一个道理,老八不是个好东西。早在九龙夺嫡的时候,老八的阴险就已经表现了出来,后来被雍正给平定了以后,八爷党这些人依旧兴风作浪,完全没有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这些人都是满清的蛀虫。所以老十四根本不想再跟老八他们混在一起了。就算是他们的计划成功了,老八做了周公,弘时成了皇帝,那么老十四该去做什么呢?可能结局还没有现在好。我怀疑老十四将老八的所有计划都告诉了雍正,这才让雍正应付自如,轻松平定了这一场宫廷政变,毕竟血浓于水。

《雍正王朝》中,老八胤禩逼宫前拉拢老十四参与政变,为何被拒绝?

此时的十四阿哥胤禵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是他与八阿哥胤禩之间的隔阂已经是非常之深了。

十四阿哥胤禵原本是八爷党的成员,也是八阿哥的重要支持者,但是这一切从十四阿哥被康熙册封为大将军开始,就发生了改变。

八阿哥派人跟随在十四阿哥身边,严密的监视十四阿哥,同时干预和掣肘十四阿哥的行动,更让十四阿哥气愤的是,八阿哥竟然擅自将十四阿哥送给康熙的礼物进行的调换,将贺寿的陨石换做了诅咒的死鹰,这件事情使得十四阿哥和八阿哥之间已经产生了永远无法消除的隔阂。

而在康熙去世后,传来的又是雍正登基的消息,远在西北的十四阿哥在感到痛心和失落的时候,对于八阿哥等人也是极度的失望,甚至怨恨他们为什么不在北京去帮助自己进行争取。

一系列事情的发生让十四阿哥明白,八阿哥自己长久以来对于皇位和权力的眷恋从来没有消退,当初说支持自己也仅仅是权宜之计,十四阿哥自己也只不过是他利用的工具而已。所以,在八阿哥和十四阿哥之间,隔阂和矛盾早已经产生,已经到了再也无法消除的地步,此时的十四阿哥断然不会再去支持八阿哥也成为了必然。

如果八阿哥要帮着十四阿哥夺下皇位,十四阿哥的态度有可能发生变化,但是八阿哥并不是要保十四阿哥。

在十四阿哥的心中,那句“谁当上了大将军王,谁就是康熙的接班人”,已经困扰了十四阿哥一生,也正是因为这句话,让十四阿哥始终不愿意面对自己没有坐上皇位的现实,也始终对于雍正充满了怨恨。

如今,八阿哥胤禩对于权力的执念依然疯狂,还要继续把局面翻转过来,但是这次八阿哥保举的人并不是十四阿哥,而是另有他人,这一点固然是让十四阿哥非常的不能接受。

首先,当年说出这句话的,恰恰就是八阿哥胤禩,可是最终成为十四阿哥掣肘的还是八阿哥胤禩,此时的八阿哥非但不想着补救,反而选择支持他人,这一点让十四阿哥感觉非常的不爽。

其次,十四阿哥尽管自己已经放弃了对于皇位的打算,但是他也不会选择支持他人,至少依照现在的局势他可以安稳自保,至于其他的情况他也不想在面对了。

再次,十四阿哥本意上不希望看到朝局出现任何的动荡,他是有着这份责任心的,从这一点来说,他的觉悟确实比八阿哥高出许多。

当然,也不得不说的是,此时的十四阿哥已经是被雍正整的是心灰意冷,斗志全无了。

自己还是大将军王的时候,就被年羹尧掐住了粮草军需的补给,进而自己也被雍正非常轻松的调回了京城,夺下了兵权。就在他自己以为雍正无人可用不得不由自己重新掌管西北大军的时候,年羹尧又在西北平叛去了成功。

而在朝堂之上,本想着借灵堂哭丧找个公道,却被雍正用一手册封皇太后给治住;自己还想着有所施展,被雍正死死的按在了皇陵里;就连自己喜欢的乔引娣,非但不能给她一个名分,就连人都被雍正带走了。

历经这么多事情,十四阿哥是处处输给雍正,一直为雍正所压制,而他早已心灰意冷,只想着安安稳稳的过下去,至少可以盼着乔引娣回来,至于其他的权力斗争,十四阿哥已然是斗志全无了。

《雍正王朝》中,老八胤禩逼宫前拉拢老十四参与政变,为何被拒绝?

观看《雍正王朝》电视剧一定要和历史分开,因为编剧为了处理九子夺嫡之战的延续,将八爷党的“寿命”也延续了将近十年。事实上,老八胤禩于雍正四年就被雍正打击至死,也就意味着八爷党的覆灭,九子夺嫡宣告最终结束。

在《雍正王朝》里,老八胤禩最后一次到景陵拉拢老十四胤禵参与政变,但是胤禵断然拒绝了,依着康熙刚刚驾崩,老十四胤禵回京奔丧时候的劲头,老十四定会一搏。但是这会儿却安心了,这是为何?

首先,我们看看老八胤禩的目的。

老十四虽然还是大将军王,但是雍正即位之后,肯定是解除了老十四手里的兵权,老十四手无任何权力和兵马,有的可能仅仅只是当初在西北平叛时候的影响力以及作为康熙皇帝皇子的身份。满清政权的基础是贵族势力,皇子的影响力有着非比寻常的作用。这可能是老八看中老十四的第一个因素。

第二个因素,老十四曾是八爷党的成员,但是老十四“身在曹营心在汉”。八爷党中,老八老九老十是铁杆儿,老十四并非真铁杆儿,从八大山庄伪造太子信件,鼓动老八构陷太子胤礽开始,老八对老十四就有所忌惮了,后面鄂伦岱被老十四策反,向康熙带去天石寿礼,老八胤禩以死鹰换之以构陷老十四,他们之间的“梁子”其实在暗地里就已经结下了。只是老八胤禩绵里藏针,故意不表露出来罢了,老十四也是装聋作哑,依着自己的脾气秉性,以为在老八面前过了关。

如此情况下,双拳难敌四手,老八看似一党独大,实际上有来自两方面的压力,一是雍正方面明摆着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老十四暗地里的压力。说实在话,对于老八胤禩来说,还真是不好应付,都是实打实的硬茬。

如果,老十四能够参与到八爷党的继续斗争中来,老八也许头更疼,因为这样的话,就会面临腹背受敌的境地,这并不是老八想看到的结果。要是老十四不参与进来,老八就可以安安心心的专心对付雍正,没有后顾之忧,反而会轻松很多,这可能是老八胤禩真正的目的之一。

既然,老八胤禩不希望老十四参与进来,他又何必亲自跑到景陵来劝服老十四呢?这就是老八高明的地方,因为他想知道老十四的立场,不仅如此,他还需要老十四站在中间,不偏不倚,且不要去帮助雍正。既然不能为我所用,起码也不能去帮助雍正,这可能是老八此行的真正目的之二。

所以,老八胤禩到景陵,并非拉拢老十四,而是试探老十四胤禵的立场,给老十四打预防针,不要“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坏了八爷党的“好事”。

再来看看老十四胤禵为什么要拒绝老八胤禩。

老十四拒绝老八是一定的,不管老八有多少胜算。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是老十四对老八太过了解,他们之间缺乏信任。老八的为人老十四一清二楚,死鹰事件不会就这么销声匿迹,虽然康熙没有彻查,断了老八和老十四的念想,但是老十四心里是清楚的,一定是老八搞的鬼,以此来诬陷他。试问,老十四有这么蠢,还会与老八诚心合作?明面上双方都还是兄弟,好像还很和睦,实际上因为这些事早就撕破脸了,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而已。所以,他们之间是缺乏信任基础的,合作的可能性不大。老十四清楚,老八也清楚,老十四没有必要再趟浑水,将自己搅和进去。

二是八爷党的真实目的于老十四不利。老八胤禩到景陵摆明的条件,是推弘时上位,把控朝政,挣回一口气。这样的目的对老十四而言没有半点好处,如果成功了,他顶多也就是个铁帽子王,却还要背负背叛亲兄弟雍正的骂名,如果失败了,一无所有,骂名依旧。目前的老十四还只是为康熙守陵,雍正并没进一步迫害于他,他与雍正之间的矛盾也就是因为对谁才是真正的继承人产生疑虑而已,无关背叛与争夺,无论如何,他和雍正还是一母所生的亲兄弟,雍正不会把他怎么样。老十四是知道权衡利弊的人,他何必去趟这趟浑水。

三是雍正的位子已经坐稳牢固,且有所作为。康熙在世的时候,八爷党都没有争赢雍正,更何况是雍正已经坐稳了江山之后?雍正上台后的种种作为,我想作为老十四,并非没有耳闻,当初既然心有不满,他就一定会时刻关注,要知道,那么多人都在评议毁谤雍正皇帝的改革和新政,老十四并未对此有所评议,这是不是可以说老十四实际上是对雍正的作为进行了默认?

另外,老十四千里奔丧回来的时候,对康熙传位的问题,问过图里琛。后来,老十三到景陵邀请老十四出山的时候,又再问过老十三胤祥,为什么他问这两个人而没有问其他人(当然也可能问过其他人),比如老八老九老十?就因为这两个人很特殊,图里琛是康熙皇帝最信任的贴身侍卫,办事滴水不漏,忠心不二,他不会撒谎,老十三胤祥的为人在兄弟们当中更不用说,孝道也是数一数二,得到过康熙皇帝的嘉奖,一定也不会做出有违康熙圣命的事儿,否则,依照老十三侠义的性格,一定不会罢休。

出于这样的考虑,老十四嘴上虽然不服气,但是心里其实早就信了,只是有些事情他觉得雍正做得太缜密小心,有点接受不了,自个儿又没有台阶下,所以只好嘴硬着。

故,老十四对老八说他不想折腾了,这是心里话。

末了,老十四撂下一句话:当你们落下风的时候,我不会袖手旁观。不知道他会怎样不袖手旁观?老八上台,他老十四的日子会好过?我看未必,所以,这句话可能就是就是老十四揶揄老八的而已。

换做是谁,也会拒绝的,何况聪明的老十四胤禵。

《雍正王朝》中,老八胤禩逼宫前拉拢老十四参与政变,为何被拒绝?

在《雍正王朝》第二十五集中,老八胤禩对老十四胤禵说:“我现在手中有一张扳倒雍正的王牌,你可愿意出山助我一臂之力”?老十四听完之后,果断地拒绝了:

老十四:八哥你呀,什么时候都有理,今天来不是给我说琴理的吧?

老 八:我看你这般有福气,真不想跟你说这些烦恼的事。

老十四:那就别说,八哥,我现在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你就让我做一个桃花源中人吧!

老八来拉拢老十四

老 八:这不像你的为人,你这样做自以为是与世无争,可是别人觉得你可怜,后世人会觉得你可笑,老十四啊,事情并没有到真正不可为的那种地步。如果真的到了这一步,我也不会这样做。想解脱,两眼一闭,把这身臭皮囊一扔,那才叫真正的解脱呢。

老十四:那你说怎么办?莫不成,还能同人家去争这个皇上。

老 八:什么叫皇上?皇上是说一句话就是圣旨,天下人都得照着去办,如果说的话别人都不听,或者能兑现,即便就是皇上,不过是个空名而已。那么反过来,咱们所想的,天下人都能照着去做,就是不当皇上又有何妨呢!我来就是要告诉你,现在有一个绝好的机会,老四登基以后,干的两件大事全都砸了,朝野上下都在看着他,看他如何收场,他封诺敏是天下第一巡抚,这是他的第一个大笑话,可我们要竭力保住诺敏,让他把这个笑话永远摆在那儿,这样一来,他想整顿各省藩库的亏空,也就令不能行,到时候我们再给他来收拾残局。要让天下人都看看,究竟是谁说了算。

老十四拒绝不想参与政变

老十四:老四不是那么容易让你把握的。

老 八:还有下一代,告诉你,科场舞弊案的主谋是弘时,这件事只有我知道,有了这个把柄,我们就可以制约弘时,然后把他往太子的位子上推,在老四的手里咱们不能获胜,到了弘时,咱们一定能把他扳回来。

老十四:八哥,我以前就佩服你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的劲儿,现在我就更佩服你了,可现在,我实在没这门心思了,这样吧,你干你的,等你们落下风的时候,我也不会袖手旁观,可现在我实在是不想再折腾了。

老八想利用老十四

这就是老八在八王议政逼宫之前来拉拢老十四的一段对话,老八怀揣着用意和目的而来,老十四心知肚明,在老八未口开之前,他就用一句“就让我做一个桃花源中人”的话将老八已经冒到嘴唇的话给堵了回去。

可老八并不甘心,他对老十四用起了激将法,并向他亮出了手中的王牌,想把老十四给引诱出山,奈何老八用的这两招对老十四已经失去了效力,无论怎样苦口婆心,

无论手中拿捏着多少可制衡雍正的王牌,对于眼前的老十四而言已经不具吸引的魅力了,他的心思转而投上了一个女人,那就引娣。

乔引娣

所以他毫无情面地拒绝了老八,老十四与老八在“九子夺嫡”大战中,曾隶属一个夺嫡大战集团,因此他与老八的关系,也直接超越了与他一母同胞的老四。

在夺嫡大战上老十四与老八可以说是共同进退,相互扶持,不分你我,此乃真兄弟也!只是在夺嫡大战中,老八与老十四都没有坐上皇位,反倒让一直不大起眼的老四捷足先登了。

但自从老四坐上皇位之后,老八依然野心勃勃,小动作不断。他还想抓住雍正的各种把柄,甚至还想利用雍正的儿子弘时来翻盘。

而老十四经此一事之后,却只想过平静的生活,然而曾经目标一致的两兄弟为何走到今天却是一种分道扬镳的场面呢?老十四为何拒绝了老八的拉拢?他们曾经不都是同一艘船上的人吗?

老十四拒绝老八的拉拢

一、老八是在做垂死的挣扎,老十四不想陪葬

老八与老四在政治上是死敌,在九子夺嫡大战中,随子太子的失势老八与老四的争夺也由幕后搬到了台前,老八一党有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皇十四子胤禵,

老四一党有皇十三子胤祥,这两股势力以老四为首的一党是实干派,以老八为首的一党却都是阴谋家,所以这两党最后的结局当然是以邪压正。

而在康熙帝的心中,也早就用一把称把这两个儿子的重量称好了,只是为了老四能顺利地从他的手中接过接力棒,他选择了默默的为胤禛铺路。康熙用了诛多的障眼法掩示了他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在胤禛没有即位之前,只有一个人看透了康熙的心思,那就是老四府上的邬思道。然而其他的儿子都被他蒙在了鼓中。老八一直天真地妄想着有自己的希望,所以他时时刻刻的都在准备着。

老十四当上了大将军王

西北战事吃紧,传尔丹打了败仗,致使六万兵马全军覆没,这场败仗的原因实则就是老八在背后捣鼓的结果,所以老八为了皇位是无所不用其极,他不惜拿大清的江山安稳去做赌注。

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自己掌握兵权,拿到更多的争储筹码。当然他最后也没有拿到大将军王的头衔,这个头衔好巧不巧的正好落到了老十四的头顶上。

老十四带兵出征,老八安排暗线,老四却挟制住了老十四的要害,把控了粮草。就在老十四带兵征西的过程中,九子夺嫡大战也进行到了万分紧张的关键时刻。

康熙终究敌不过年龄的碾压,他的身体终是扛不住了,加上皇子们为了储位争夺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在他68岁生日宴上的“毙鹰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见到这样的场景,儿子们是把他气得当场晕了过去。

从此日之后,康熙就卧病在床,他也开始着手传位,为保万无一失,他升隆科多为九门提督,安排张廷玉统领全局。

之后便召见所有皇子,当着所有皇子的面,他宣布了将皇位传于四阿哥,说完这句话后,便咽了气。

老八一党急得上窜下跳,在慌乱之下老九老十跳出来说没听清,后面又说哪里说的是四阿哥,分明是十四阿哥。

这样一乱,皇子们差点就大打出手,连在场的老臣张廷玉都被吓得瑟瑟发抖,因为此时在大家的心里都没有底,如果隆科多也生变,那老四就十分的危险了。

老四心怀鬼胎

所以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张廷玉发话了,你们不要争,皇上还留下了圣旨,便命隆科多去取圣旨。隆科多去取半天没取来,这会本在狱中的老十却出现了在大伙的面前。

老十三的出现意味着什么?那就是老四即将迎来彻底的胜利。老十三一出现,隆科多的圣旨也就立刻到了,圣旨一宣,胤禛成为了胜利的王者。

老八看到大势已去,便暂时选择了俯首称臣。可这绝不是他的真心实意,他只是一时隐忍,后面他可还是要搞事的。

老十四打仗还没回来,皇宫却已经变了天,他的兵权也被雍正架空了,派张王哥去接他回京奔丧,虽心有不服,但最后他看在老四扶母亲坐上皇太后之位的时候,他心软了,跪拜在了母亲面前,这也算是他从侧面承认了老四这个皇帝。

老十四不想再卷入政治

自此之后,老十四休兵在家,无心国事。可另一边的老八却从没想过收手,他还想拉老十四出山,与老四一决高下。殊不知,大势已去,一切皆无济于事。

老八拉老十四,被老十四果断地拒绝了,正是因为老十四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四哥是皇子时你老八都搞不赢他,更别说他现在是皇帝了。

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如果在闹那只能是死路一条,老十四当然不想为老八陪葬。

老十四不想成为老八的傀儡

二、老十四心里有了对情感的寄托

老十四在回京奔丧的路上,遇到了一个落难的女子,胤禵对她出手相救,之后这女子便跟他一起回到了京师,此女子便是乔引娣。

老十四从此有了乔引娣的陪伴,把对权力的渴望全部转移到了此女子的身上。他发现,能与引娣花前月下,把酒言欢,琴瑟合鸣,这不失为一种幸福。

也可以说在精神上,老十四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所爱,在情感上有了寄托,有了要好好过日子的希望。所以当他在心中用一杆天平在衡量感情和权力的时候,他已经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乔引娣被十四爷所救

当老八去拉拢他参与政变时,此时的他正教良娣在弹奏《凤求凰》。《凤求凰》是汉代司马相如为求爱卓文君所作的名赋。

这不代表此时的老十四恋爱正谈得如火如荼嘛!老八的介入可是打扰了二人的雅兴了。老十四拒绝老八再卷入政治,是因为他在爱情中找到了新的希望。

他正沐浴着爱的阳光,此时的世界才是最美好的,皇权和政治早就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

乔引娣成为了十四爷的最爱

三、因为皇储之争老十四与老八早就心生嫌隙,无法再共谋大事

一个大将军王职位,就搅得皇子们的心中鸡犬不宁,老八想当,老四想当,老十四也想当。大军王这个职位为什么个个都想要,

因为这个职位对于皇子们而言,意味着兵权。自古争夺皇位不都是要靠兵权么,只有手里掌握了兵权,就相当于掌握了说话的权力,毕竟毛爷爷都说过:“枪杆里面出政权吗”。

所以兵权的这一重要性,几位皇子都看到了。老八眼看着大将军王被老十四拿了去,心里就不爽。老十四以前本是他门下的一个小弟,如今却自己跳出来单干了,莫非他对皇位也有了觊觎之心。

老十四变心

老十四带兵出征,老八派人暗暗派人监督,此举之后也被老十四发现,老八让老十四按兵不动,结果老十四出了兵, 不仅出了兵,而且还打了胜仗。

这可把老八气坏了,两人从此离心离德,老十四也有了自己想争储的想法。老十四打了胜仗之后,给康熙进献了一块血石作为生日礼物,结果被老八换成了一只死鹰。

老八这样鬼鬼祟祟地搞老十四,每一笔账他都替老八记在心里呢!他们俩个之前的关系虽然是合伙人,可是到了后面,却都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

老十四也因与老八争夺大将王一事和西北打仗一事,以及进献礼物陷害一事,两人之间早就生出了嫌隙,关系也大不如从前,还怎么共谋大事呢?

毙鹰事件生嫌隙

写在最后

说来老八也实在是脸皮厚,与老十四的关系实际上早就是名存实亡了,老十四也就看透了朝局中的形势,大势已去,只能接受现实,到底坐在皇位上的那个人还是和他一母同胞的亲哥哥。

比起他和老八的关系是更要亲近一层的。在老四上台之后,老八一直在捣乱,老四一直是在认认真真地搞国家大事业。把江山社稷的安稳和黎民百姓的生计放在了第一位。

老十四虽然心有不服,但他还是基本认可了这位皇帝,何必再去接受老八的建义去捣乱呢。再者老八拉拢他去参与政变,完全是为了实现他自己的一己之私。

老八想利用弘时

他输得不服,他还想利用弘时来扳倒雍正,之后他们再来制约弘时,挟天子以令诸侯,想得真是太美了,皇帝没做上,他倒想做太上皇叔来过把隐,也实在是异想天开。

只是他的异想天开,不管成与不成,与老十四没有太大的关系,成吧是他自己得利,输吧,如果老十四参与进来,就得背上谋逆这黑锅,于是十四弟对八哥说:“八哥别在闹了,放弟弟一条生路,这次逼宫弟弟就不奉陪了,别老只想着利用弟弟,弟弟现在只想陪着自己心爱的人过平静的生活。”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雍正王朝》中,老八胤禩逼宫前拉拢老十四参与政变,为何被拒绝?

记得死鹰的事吧!就是老十四在外征战,老八算计老十四,还有老八的自己人老八也不放心。后来这人投靠老十四,老十四让他送了一块天石給康熙,但是这人蠢,不见八爷就行了,但他背着石头去见八爷,被换成死鹰了。这人背出来就没觉得轻了吗?真是蠢到家了,还是这部片子的bug?这事估计老十四看透老八这个虚伪的王八蛋了,彻底死心了。但是他早先偏偏和自己亲兄弟老四过不去,不知此时他会不会后悔,但是他只能碍于面子,死扛到底了,哎!所以他断然不会最后跟老十三干,那样,雍正就危险了。

《雍正王朝》中,老八胤禩逼宫前拉拢老十四参与政变,为何被拒绝?

其实题目问的有些问题的,老八胤禩逼宫前并没有再次拉拢老十四胤禵,至少在剧中没有体现,但是即使他去拉拢,也是会被拒绝的!

在《雍正王朝》中老四胤禛最终能登上皇位,可以说是一路踩着亲兄弟们的身体上来的,尤其是夺嫡的关键时刻,更是把自己的同父同母兄弟老十四胤禵防的死死的。

可是后来老八胤禩八王议政逼宫时,有没有想过拉拢老十四胤禵?

一、

老八胤禩八王议政逼宫前:

雍正帝即位之后,通过各种雷厉风行的手段,顺利地解决了康熙帝遗留下来的三大问题:

一是国库空虚问题,主要体现在追缴户部欠款和税收改革一事上,随着诺敏的死和田文镜等人新政执行的成功,也宣告了雍正帝的胜利。

第二件事是各种特权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火耗归公等政策的执行上面。解放了劳动力,打击了权贵。尤其是满人阶层,彻底改变了一直被人养着的状况,开始自力更生。

第三件事是叛乱问题,西北的仗打了一年又一年,国库的银子花了百万又百万,一直没有彻底消除,即使后来年羹尧打了大胜仗,也只是暂时缓解了一下压力而已,但不管怎么说,也是大清朝廷稳定的基础。

当这些问题一一解决了以后,摆在雍正帝面前的只剩下整顿军务一事了。

但是,由于之前的一系列改革,深深的打击了老八胤禩一伙的利益,再加上老八胤禩本身就不服老四胤禛当皇帝,于是打算趁着整顿旗务一事,玩一场八王议政逼宫大戏。

既然要玩逼宫大戏,没有人是万万不能的,首先他的铁杆支持者老九胤禟和老十胤誐自不必多说,又拉上了雍正帝的第三子弘时,再拉上九门提督隆科多,还有进京的四位旗主王爷。

但是,为什么没有拉拢老十四胤禵呢?

二、

老十四胤禵为什么没有参与?(一)

我们先看一下老十四胤禵跟老八胤禩的关系:

他曾经是老八胤禩的铁杆支持者,后来阴差阳错地因为跟老十三胤祥干了一架,结果入了康熙帝的法眼,最后出任了大将军王。

正是这个大将军王的头衔让他忘乎所以,认为皇位已经唾手可得,可惜,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他与皇位也失之交臂。

作为他曾经坚决拥护的八哥胤禩,自己号称“贤王”却对他一直都不“贤”:

在康熙帝还没有定谁当大将军王时,老八胤禩就已经敲打老十四胤禵了,这让他很不爽,但表面上仍然发誓坚决拥护八哥胤禩。

老十四胤禵带兵在外打仗,却处处被老八胤禩遥控指挥,自己本想立功给康熙帝过寿,却没想寿礼被八哥胤禩掉包。虽然日后他们和解,也明白这是八哥胤禩的夺嫡策略,但终归留下了裂痕。

即使到了老四胤禛即位的当天,老八胤禩仍然没有把握机会,这让手握重兵的老十四胤禵非常恼火,回京的路上就大骂八哥胤禩是酒囊饭桶。

而雍正帝即位之后,老八胤禩对他的铁杆支持者,都是口头说说,办事都让他们去办,有好处却都自己包。

不说别的,就说当年康熙帝派老四胤禛追缴户部欠款时,老十胤誐还不上钱都到大街上卖家当了,老八胤禩也是指示老九替他还钱,为什么老八胤禩不能替老十还呢?

只不过区区几十万两银子而已,后来雍正帝抄老八胤禩的家时,不算被抄家的银两,单就他偷偷藏起来的银票就有一千万两!

三、

老十四胤禵为什么没有参与?(二)

我们再看此时老十四胤禵的处境:

老十四胤禵是不安分的,回京路上就一再追问图里琛,康熙帝到底把皇位传给了谁?

正是有着这种想法,他不听圣旨,他大闹灵堂,他顶撞雍正帝,可是结果却是太后乌雅氏被迫向雍正帝妥协。

他对大将军王被撤而耿耿于怀,不停地向太后乌雅氏诉说,逼得太后都违背祖制想干预一下朝政,结果被雍正帝顶了回去,最后母子俩开始对年羹尧看不顺眼,连带年妃也遭了秧。

再到后来他跟雍正帝彻底吵翻,甚至病重的太后乌雅氏看着这哥俩吵架,硬是被活活气死。

这时候,老十四胤禵才知道自己玩大了,太后一死,自己最后的靠山也没有了,本以为雍正帝会严肃处理他。

可是也只是派他去守陵!后来还派老十三胤祥再次邀请他出任大将军,只是那时的他已经变聪明了,再出任大将军,那只有死路一条,不如安安稳稳的守陵。

此时的他要好好权衡一下利弊:

不管怎么说雍正帝是自己的亲哥哥,自己再怎么胡闹,他不至于要自己的命,而老八胤禩那次死鹰事件,是完全可以要他命的;其次,他也想明白了雍正帝为什么派自己去守陵,一方面是磨练性子,另一方面也是不希望他继续跟老八胤禩一伙瞎混。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地方,老十四胤禵其实是赞同雍正帝的新政的,因为他所有跟雍正帝爆发的矛盾点,从来就没有提过新政的半个字!

四、

老十四胤禵为什么没有参与?(三)

老八胤禩早在雍正帝刚即位的时候就找过老十四胤禵,并且把大的方针也透露给他了:

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扶弘时上位,也就是要换皇帝;他们的优势是人多势众,不仅有八爷党的全部力量,还有弘时、隆科多;他们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手中握着的弘时科场舞弊案把柄,控制弘时,从而控制整个朝廷。

等到八王议政逼宫之前,老八胤禩再找老十四胤禵,他会怎么想?

对自己有半毛钱关系吗?好歹现在的雍正帝是自己亲哥,还没有性命之忧,要是老八胤禩控制了朝政,会怎么对待自己呢?

而且,此时的雍正帝早已不是刚刚即位的雍正帝了,哪是想推翻就能推翻的?事情失败了,自己最后连守陵的差事都没有了,性命也不保。

更重要的是,经历了这么多之后,老十四胤禵已然心灰意冷,懒得参与了,用他自己曾经的话讲就是:

“现在我实在没这门心思,这样吧,你干你的,等你们落下风的时候,我也不会袖手旁观。”

是啊,他确实没有袖手旁观,或许这个情报就是他汇报雍正帝的!

在八王议政逼宫之前,雍正帝就跟老十三胤祥有一场对话,雍正帝特意把弘历派往南方,特意点名让弘时陪同老八胤禩,又特意告诉老十三胤祥放心,老八胤禩他们起不了多大的浪,是脓包,早晚得挤了它。

早已经获知情报的雍正帝,怎么可能会让老八胤禩八王议政逼宫成功呢?唯一他没有料到的就是老十三胤祥的突然离开,他担心的绝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老十三胤祥的安危,当看到老十三胤祥并没有落到老八胤禩手上后,他才松了一口气。

即使最后要抄老八胤禩的家时,理由也不是逼宫,而是,老十三胤祥的死,就是老八胤禩逼死的!

反观老十四胤禵,逃离了这场政治漩涡,硬是熬死了雍正帝,熬死了老八胤禩,熬死了老十三胤祥,熬到了乾隆帝即位。

也就是说,八王议政逼宫之时,之所以老十四胤禵没有参与,并不是老八胤禩不去找他,而是老十四胤禵已经不是曾经的八爷铁杆支持者了……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