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说没有美国反法西斯战争就不能胜利?

真是够了,现在还有“没有美国,反法西斯战争就不能胜利”这种荒谬的说法。

如果真的是这样,美国为什么每次都不是一开始就参战呢?

所谓“反法西斯”,其实是西方塑造的一种语境;

在这个前提的引领下,美国和西方把他们所有自私的意图隐藏了起来,进而美化自己的一切战争行为。

战争就是“政治的延续”,就是“利益的争夺”,没有那些高大尚的东西。比如一战和二战:

一战后的德国差点被法国弄死,这让美国不满,所以才有一战后美国大举帮助德国。

二战,从根本上说,是德国快速变强,破坏了美国对欧洲的大陆均衡政策,让美国受不了。

一、什么是“法西斯”,“法西斯”和“纳粹”有什么区别

“法西斯”是拉丁语“fasces”的音译,意思是“被绑在一起的木棍上的斧头”,在古罗马时期,这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象征着“万众团结一致,服从一个意志,一个权力”。

“法西斯”成为一个主义,是一战以后的事。世界大战打完,客观上各国都是一片焦土,这样的状况最容易使人产生某种排外的集体意识;

另一方面,经济大萧条的出现,加剧了政治危机、社会动荡,大部分民众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用集权的手段快速处理危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国家出现了法西斯组织,比如意大利在1919年出现的“战斗法西斯”,日本同时期出现的“犹存社”。

他们共同的特征是:独裁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反自由资本主义、反共产主义。

“法西斯”和“纳粹”是有区别的,纳粹强调:国家的目的是要“工程化”其种族理论,强调可以牺牲其它所有种族来达到自己一个种族的繁荣。“X国优先”就是这个调调。

法西斯则主张:国家不是为某些特定的种族服务的,政府有责任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让国家取得高于一切的地位。

二、美国为什么在一战快结束才参战

美国从建国开始,一直受英国的欺压,没办法,那时是“日不落帝国”时期;美国独立时,欧洲战火不断,很多对欧洲有点想法的人觉得是不是可以掺和一下,捞点好处。

但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一锤定音地说:美国卷入欧洲战争是不明智的

美国不但不介入欧洲战争,即使拿破仑在欧洲打得到处是火,美国也不理会,而是适时提出自己的“门罗主义”: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意思就是:我们不干涉欧洲,欧洲也不要干涉我们。其实当时的美国就是在安心做一个地区性大国,有点韬光养晦的意思。

正是在这种不问世事的态度和勤勤恳恳的山寨欧洲工业的基础上,美国科技不断突破,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经济也取得巨大成功,1860年,美国工业产值还只有英国的42%,1894年就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的工业产值等于英、法、德、日四国的总和。这时候的美国人淡定得一逼,他们已经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当时美国驻英大使佩奇说:差不多所有欧洲国家都快要破产了,整个世界的前途就将会落在我们手中,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时任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政治顾问爱德华·豪斯对总统的建议是:美国不参合欧洲的一战,让他们实力消耗,美国的霸权之路就实现了。

英国、法国在一战进行中消耗得一塌糊涂,他们急切地想把美国拖进来;德国也不傻,他们花钱让美国的反战团体游行,不让美国参战。

美国政府则宣布自己“保持中立”,愉快地在欧洲做生意,爽得不得了。

但是,打到1917年,美国突然发现大事不好,因为他们和英国、法国做生意,都是在赊账,英国和法国已经欠美国巨额账务:仅现金贷款就是100亿,还不包括物资的款项。

那可是1917年的美元啊,如果英法等国输了,美国将血本无归。而美国和德国的贸易额小得不值一提。

战场形势也是这样,英法和德国在僵持,甚至德国在一些战场还有优势。而沙俄又爆发了革命,退出一战,德国东线兵力可以调到西线,英法更加难受。

美国期待的两败俱伤的局面已经出现,国内资本天天吵着要加入战团,不然,借出去的钱、赊出去的东西都要打水漂。

就在美国纠结是不是参战时,一封英国人截获的德国外交电报坚定了美国参战的决心。这封电报是德国发给墨西哥总统的,大致内容是:

德国将竭力使美国保持中立;如果美国不中立,德国提议和墨西哥结盟,给墨西哥财政援助,并支持墨西哥收复被美国侵占的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亚利桑那州等原墨西哥领土。

在电报的刺激和参战后巨大利益的诱惑下,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这是美国建国以来第一次介入欧洲的战争。

随着美军的加入,德国马上就陷入了劣势,最终失败。这和任何“主义”没有关系,全部是“生意”。

三、战后美国为什么又极力扶持德国,而英国也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

一战打完,德国成为案板上的鱼肉,苏联退出战争,所以战后的“巴黎和会”就是英、法、美主导的。

美国这时候觉得自己已经很厉害了,经济强大、实力超群,可以在世界上立规矩,所以,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提出重建世界的“十四点原则”。

这是美国构想的一个战后秩序,主要内容是:大家都把领土划分清楚,然后和平相处,保持世界开放,共同对付刚成立的苏联。

结果,英国、法国根本就不鸟美国,英法还有很多海外殖民地,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你美国刚成立不到百年,算老几。

最后,“巴黎和会”以法国的“凡尔赛条约”为主,压根不理会美国的“十四点原则”,把美国气得要死,他们国会也不批准“凡尔赛条约”。

“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太苛刻,让德国的赔款多得根本没法还;但英法欠美国的钱要从这个战争赔款里来,如果德国还不起,美国财团资本也得不到好处。

好在德国的经济基础都在,美国出台了一个“道威斯计划”,指导德国如何开工,做好还款事宜;甚至包括减免一些赔款。

1929年,席卷世界的经济大萧条爆发,德国立刻摆烂:我们财政崩溃,还不起了,你们看着办。

这时候最着急的是美国那些借钱的大财团,包括摩根、洛克菲勒、福特等,他们相中了“能干有冲劲”的希特勒,把他扶持上台,然后弄了个“杨格计划”,让德国快速发展。

德国人知道美国的想法,所以,他们放心大胆地借钱还债、搞工业,当时的德国外长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说:

我们只需要拥有足够多的债务,多到我们的债权人发现如果他的债务人倒下了,他自己就会陷入危机之中……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建立政治理解以及未来政治支持的桥梁。

德国人借钱也是很猛的,反正“虱子多了不痒,债务多了不愁”,他们从华尔街不断借钱,发展工业、组建军队、支付赔款。

1929年底,德国欠外国银行的单向债务相当于当时德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如果算上当年要还的战争赔款,则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86%。

这时的美国管不了这么多,他们指望希特勒好好干,他们的出发点就两个:经济和政治。经济上要把一战红利全部落袋为安;政治上扶持德国一把,不让法国在欧洲称王称霸。

英国这时对德国实行的是“绥靖”政策,主要原因是:

1、英国虽然被美国在经济上超越,但在欧洲还是最强的,他不希望欧洲大陆的法国一家独大,所以,德国强起来不是坏事;

2、英国想让德国和苏联干起来,为了“祸水东引”,可以牺牲欧洲小国;

3、英国实力已经不比从前,处于衰退期,不想在消耗;也是防着美国乘机夺得霸主地位。

四、美国参战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二战打响后,英国傻眼了,他们一直呼叫美国,让他们快点参战。美国心想:你不是“绥靖”吗?不是防着我吗?我就不管,按照一战模式处理:等。

其实这时候美国已经做好了接替英国当世界老大的准备。一战后的世界,没有按照美国人的意愿,美国已经很生气;这一次,他们看到胜利。

英国人的“绥靖”破产,承受着德国进攻的压力,他们在亚洲不停收缩,除了印度外,其他的地方都让给日本了。

其实英国在塑造一种让美国人怕的形势:亚洲,日本做大,在太平洋威胁美国;欧洲,德国做大,从大西洋威胁美国;苏联在与不在都是威胁。

形势真的如英国所料。在亚洲,日本几乎打了一遍,他们所说的“大东亚共荣圈”快实现了,唯一还在抵抗的中国连中部的武汉都丢掉了,只剩下西部山区;

德国打下欧洲,英国在岛上,凭着海军和空军,暂时苦苦支撑,没让德国登陆,并且时不时告诉美国:我快顶不住了。

如果德国和日本合力解决了苏联,想想这个世界吧:亚洲是日本的,欧洲是德国的,非洲是意大利的。

这样,美国所有的想法都会落空,即使当了世界老大,也只能在美洲折腾,还要提心吊胆地防止日本和德国从两大洋的威胁。

美国人观察着形势,卖着军火赚着钱,终于忍不住了:不能再等。如果德国打下苏联,日本压垮大陆,一切就来不及了;

美国先在国内进行动员,做好参战的准备,大街上到处是宣传入伍的广告;

在国际上,则果断对欧洲大力援助,尤其是让苏联顶住德国。对亚洲,美国则封锁日本,不让日本真的完全掌控,希望出现均势。

作死的日本在被美国封锁得失去耐心的时候,炸了美国珍珠港,美国借坡下驴,果断参战。

这里面都是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和“打击法西斯”没有半毛钱关系。

五、丘吉尔的小心思都在“铁幕演说”里了,连地点都是

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实至名归的世界老大,英国已经衰败,再也不能制定世界规则,所以,一切都是按照美国的设想,搞了个“波茨坦公告”。

英国不但没有意见,他还怕美国对他进行搜刮,毕竟是刚倒下的世界霸主,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是有点油水的。

基于此,丘吉尔在战争刚结束的1946年3月5日,跑到美国的富尔顿城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铁幕演说”。

中心意思只有一个:美国做老大我们没意见,但你要带我们对抗苏联。还是“祸水东引”的意思,不过,“祸水”好像是美国;连演讲的地点都选得那么“英国”,可见英国真的急了。

美国也不遑多让,打仗时还在和苏联紧密合作呢,战争一结束,为了拉住欧洲,立刻搞起了和苏联对抗的“冷战”;

在亚洲,他们放日本一马,条件是在日本脖子上套上锁链。日本没有办法,只能接受。美国用“对抗苏联”,换取了对欧洲的控制;用控制日本,得到对亚洲的控制。

唯一失算的是在东方大国方面,1949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让美国人瞠目结舌。他们只能紧紧护着海上小岛上的残余政权,想以此来牵制大国,小岛可以说是美国在亚洲政策上打的一个小补丁吧。

为资本服务的政权都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东西,即使你往脸上贴金也不行,假的就是假的。

美国,从来就不是为了“反法西斯”而打仗;

相反,在这个世界上,美国实行的就是“世界法西斯主义”,拉帮结派、美国优先。

为什么有的人说没有美国反法西斯战争就不能胜利?

因为这是事实。

大家知道说过“没有美国,反法西斯战争不会胜利”地位最高的人是谁吗?

斯大林、朱可夫、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里谈到他和斯大林在战时“自由讨论”的时候,斯大林几次直言不讳的告诉赫鲁晓夫,如果美国携手旁观,那么苏联肯定赢不了;如果苏联不得不一对一的与纳粹德国作战,我们是顶不住德国的压力的,(苏联)会输掉这场战争的。

赫鲁晓夫最后在回忆录里表示,他在当时就同意斯大林的观点(“没有美国援助,苏联会输掉战争”),现在(20世纪60年代撰写回忆录时)他就更是认同这一观点。

顺便说一句,《赫鲁晓夫回忆录》已经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受中国社会科学院直接领导的出版机构;《赫鲁晓夫回忆录》能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说明该回忆录的真实性毋庸置疑。

1963年朱可夫元帅在接受苏联著名记者兼作家康·西蒙诺夫采访时就说“虽然当时已经不怎么宣传美国在二战时对苏联的援助,甚至当时苏联已经有声音说美国并没有真正帮助过苏联;但是,听我说,没有美国把物资运到苏联,我们就没办法武装我们的后备部队,也就没有办法将战争继续下去。”

康·西蒙诺夫的许多作品国内都已经出版过,关于康·西蒙诺夫采访朱可夫元帅的内容,大家可以从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的《朱可夫外传》找到。

我想论谈及二战,没有人比斯大林、朱可夫以及赫鲁晓夫还要专业了,他们都认为没有美国的援助,苏联肯定会战败的。

而要是德国征服了苏联,美国作壁上观,那么二战的结果可能就和历史上发生过的完全不同了。

为什么有的人说没有美国反法西斯战争就不能胜利?

[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是因为利益链,全因日本鬼子倭寇侵犯了美帝国主义核心价值观。[灵光一闪]

战后现在的美国就是现实的法西斯![打脸]

为什么有的人说没有美国反法西斯战争就不能胜利?

没有美国,日本根本打不了十四年,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几乎所有的战略物资都是美国提供的,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才向日本宣战。如果美国再不参战,二战以后这世界就没美国什么事了。

为什么有的人说没有美国反法西斯战争就不能胜利?

如果日本没有袭击珍珠港,美国还在与日本做战争物资的交易,向战争双方提供物资,发战争财。只有苏联,一直在援助中国蒋介石政府,包括经济和军事上的支援。如果没有苏联的无私援助,蒋介石政府败的更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才向轴心国宣战。苏联在法西斯德国摧毁其国力的情况下,率先攻占法西斯德国的首都柏林,宣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的失败。

为什么有的人说没有美国反法西斯战争就不能胜利?

我们从不否认美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决定作用,相反是西方在刻意忽略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大作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