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人当初扩张领土,为什么不往南方扩张,而一直往北方严寒地区扩张呢?
俄国人当时扩张领土,是按照他既定的方针进行的,既有向北的侵略,更有向南的进攻。
向东侵略,是俄国为了当时王朝的稳固,不断派远征军进行的,后来越打越大,越来越远,军队远征搞得像探险;
向南是俄国的既定原则,一方面是他们对出海口的渴望;另一方面是他们对欧洲的意图。
一、一直在“挨打”和“打人”的“留里克王朝”是扩张的根源俄罗斯历史上有三个王朝:留里克王朝、卡西姆王朝、罗曼诺夫王朝。实际上,卡西姆王朝很短,也就并入留里克王朝计算了。
留里克王朝到伊凡四世为止,经历了七百多年。由于伊凡四世把自己的儿子打死了,搞得绝了后,1613年,王位传给了米哈伊尔·罗曼诺夫,后面就成为罗曼诺夫王朝。
留里克王朝从公元九世纪开始,就一直挨打。他们被北欧人打、被鞑靼人打、被立陶宛打、被波兰打,特别是1240年被蒙古军队打到灭国,被蒙古人统治了240多年。
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第一次打败了蒙古人的金帐汗国军队,开启了建立了统一的俄罗斯的道路。1502年,英雄一生的伊凡三世被儿子瓦西里夺权,抑郁死去。
瓦西里当上了莫斯科大公,为瓦西里三世。瓦西里三世也是个狠人,他在位期间,努力完成他父亲的遗志——统一俄罗斯,于1510年吞并普斯科夫公国;1514年打败立陶宛公国,收复斯摩棱斯克;1521年吞并梁赞公国,俄罗斯基本统一。
1533年12月4日,瓦西里三世在莫斯科病逝,他三岁的幼子伊凡即位,史称伊凡四世,即后来的伊凡雷帝。伊凡四世于1547年加冕称帝,建克里姆林宫。他是个非常残暴的人,即使他的独子和他顶嘴,他也毫不留情地活活打死。
俄罗斯对外的扩张是从伊凡四世开始的。他把以前亲近蒙古人的各个小国全部吞并了,哪个国家不服,就大开杀戒,直到彻底征服。比如他命令军队血洗诺夫哥罗德,砍掉上万人的脑袋;吞并喀山汗国时几乎杀光了喀山人。
当时的伊凡四世实际控制地区就是乌拉尔山脉西部的平原,这个山脉以东就是西伯利亚平原;再往东就是西伯利亚高原;再往东是东西伯利亚山地,也就是远东了。
从1558年开始,伊凡四世就向西发起进攻,向波罗的海一带扩张,这场战争打了25年,周边的波兰、立陶宛、丹麦、瑞典等小国被打得乱七八糟、焦头烂额。
同时,伊凡四世在1572年向南发起来对克里木汗国的战争,解除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奥斯曼帝国对整个东南欧地区的威胁。
1579年,一个要被砍头的土匪头子叶尔马克写信给伊凡四世,说乌拉尔山脉东边有个广阔的地方叫西伯利亚汗国,他对这里很熟,想把这里献给沙皇。他想借此换回一条命。
伊凡四世同意了,从1581年到1598年,沙俄军队在土匪头子叶尔马克的向导下,差不多用了二十年时间,征服了整个西伯利亚汗国。
沙俄军队扩张有个规律,他们打下一个地方以后,遇到河流就建堡垒,然后沿着河流找出海口。就这样,到十七世纪四十年代,俄国在西伯利亚广袤的地区大规模扩张,军事力量越过叶尼塞河、勒拿河,一直到达楚科奇半岛和鄂霍次克海。
1584年,伊凡四世死了,只留下一个智力有缺陷的儿子,俄国进入了一个短暂的混乱阶段。这时的俄罗斯对西边和南边的扩张态势已经建立,对东边的扩张也已经初步达成。
二、罗曼诺夫王朝进一步向东边扩张,也开始向西边争夺出海口1613年,伊凡四世的亲戚、16岁的米哈伊尔·罗曼诺夫被推举为新的沙皇,罗曼诺夫王朝由此开始;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灭门,罗曼诺夫王朝覆灭。
罗曼诺夫王朝一开始挺乱的,沙皇换来换去,也没多少心思向外扩张,向东部的势力打到贝加尔湖就停住了。这里距离莫斯科已经太远了,那时候沙皇的军队要到这里,最少要在路上走三年的时间。所以,他们把这里的布里亚特蒙古人赶跑,并在这里建立城堡,就不再向东了。
到1696年,伊凡五世去世,沙俄的彼得一世成为真正的沙皇,号称“彼得大帝”。这是个非常愿意学习的人,他知道沙俄与欧洲的差距,加紧了沙俄的改革,极大提升了俄国的实力。
他还是个野心非常大的人,不但组建俄国海军,要改变俄国是个内陆国的局面,还加紧了对东方的扩张。
彼得一世对出海口有无限的向往,他发动了长达21年之久的“北方战争”,战胜瑞典,占领芬兰,夺取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建立了城市“彼得堡”;接着,打败伊朗,抢到里海沿岸地区;打败奥斯曼帝国,夺取黑海出海口。
1712年,彼得一世迁都彼得堡,命令自己建立的海军:找出一条经北冰洋到中国和印度的航线。这是他向东扩张的开始,当时的中国是清朝康熙年间。
1724年冬,彼得一世死去,他的第二任皇后叶卡捷琳娜继承皇位,成为俄罗斯第一位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随后的俄罗斯进入一段女皇辈出的年代,没有大的作为,直到1762年,一个“女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出现。
叶卡捷琳娜二世有德国血统,在西欧有很高的威望;在她当政的34年里,俄国发动了六次大规模的战争,两次打败宿敌土耳其,三次瓜分波兰,夺得克里米亚半岛控制权和南方出海口;俄国成为一个跨欧亚、领土面积世界第一位的超级帝国。
实际上早在17世纪,俄国就已经与中国清朝发生冲突,打过几场仗,一方面清朝把北方的威胁没太当回事;另一方面沙俄的力量也受地理限制。双方在1689年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又在1727年签订了《恰克图条约》,边界基本确定。
可恨的是晚清时期,俄国乘英法联军侵略中国之际,大肆鲸吞我国领土,用武力逼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署了丧权辱国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俄国势力扩张到西太平洋。这时的俄国野心巨大。
三、凡事“过犹不及”,俄罗斯早晚会被撑死俄罗斯的领土这么大,其实已经超过了他的控制能力。这么大的土地,当然有无数的财富,但是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现在俄罗斯的困境与他们当年的扩张有关系。
也许有人问:为什么我们当时不太关注北方呢?这就要从当时清朝的闭关锁国来说。封建王朝在乎的是自己江山的稳固,没有进取之心,更没有扩张的念头。对比于征服四方,无能的清政府更愿意陶醉在虚假的“繁荣”里。
另外,清朝是个典型的封建农业大国,他们要肥沃的“可耕地”;北边风雪四季、苦寒千里,还要花钱去守,他们不愿意。他们哪里有超前的眼光和走出去的雄心壮志啊,秦皇汉武不是每个朝代都有的。
俄国为什么喜欢扩张呢?因为他们对出海口有极度的渴望,要不顾一切地向外走;彼得大帝就是这样把内陆国家俄国变成海洋大国的。他们还要在世界几大洋都“领有不冻港”。海洋国家的侵略性就在这里。
总之,俄国人当初扩张领土,是向四面八方出击的;
他们现在领土最大,这不一定是好事,凡事“过犹不及”。
俄国人当初扩张领土,为什么不往南方扩张,而一直往北方严寒地区扩张呢?
13世纪末,欧洲东部诞生了一个国家:莫斯科大公国。当时在欧洲它还是个不起眼的国家,领土还没有北京市大。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国日后那么疯狂成为叫全世界恐惧的国家。
这个小的叫人忽略的国家,就像一个修行了千年的魔怪,得道后法力无边,力大无比,到处杀伐征讨,所向披靡。短短几百年间,它不仅把名字改成了俄罗斯,领土也扩张了1万多倍。
到了19世纪末的时候,它的领土达到2288万平方公里,欧亚两个大陆一半土地都是俄罗斯的。全世界的领土它占了六分之一。
人们都嫉妒俄罗斯家大业大,可每一寸土地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也不是捡来的,那都是人家靠着拳头一路打来的,那些土地一点一滴可都是血染的。
俄罗斯扩张没有什么章法,得到哪里就是哪里。开始是向北方极地扩张,当北冰洋后来,成为自家后院,就改向南扩张。俄罗斯就像草原上的饿狼,牛羊不嫌大,黄鼠狼、老鼠统统都要把它吞下。
起初,俄罗斯很多取得的领土很大一部分来自北欧。北欧虽然不是什么好惹的主,但沙俄也不是吃素的,至少在17世纪和18世纪的时候,俄罗斯的国力还是非常厉害的。16世纪的时候,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国落入俄罗斯囊中,控制了伏尔加河流域,打通了南下黑海的道路。 17世纪中叶,它剑指乌克兰。到了18世纪初,俄罗斯又打败瑞典,夺取了芬兰湾、卡累利阿、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得到了波罗的海出海口。
沙皇俄国并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不到百年的时间,波兰、芬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先后成为它的盘中餐。到了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欧洲的工业革命让英、法、西班牙和葡萄牙迅速崛起,而俄罗斯被远远地抛在时代后面。
19世纪中叶,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被英法等列强群殴,被揍得半死不活。从此再也不敢向欧洲列强叫板,开始把贪婪的目光转南方,寻找软柿子捏。
到17世纪30年代末,沙俄侵略军扩展到清政府管辖的领土边缘。于17世纪中叶,沙俄侵略军以勒拿河流域的雅库茨克为据点,先后派出以哈巴罗夫和波雅科夫为首的侵略队伍,侵入黑龙江下游达斡尔人居住地区,那时候大清的脾气不好,武功也非常了得,派兵狠揍俄罗斯,把他们赶了出去。
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规定了两国边界东段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和外兴安岭为界,东部的库页岛属于中国的管辖范围。1856和1860年,毛子趁火打劫,趁着 列强入侵中国,大清无暇北顾,胁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瑗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强行割去了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1864年,尝到甜头的俄罗斯欲壑难填,又如法炮制,挥舞大棒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把中国西境三大湖(巴尔喀什湖、斋桑泊和伊塞克湖)和周围地区共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强行划走。
1900年7月,中国爆发了“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对国内局势失控。沙皇俄国一看机会又来了,立刻出动大军挥师南下,一阵猛砍猛杀后,江东64屯如愿成为俄罗斯领土,直接杀入中国东北地区。
沙俄一共占领多少中国领土,看起来是一笔糊涂账,因为起始时间不同,答案也不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满清入关,但溥仪退位,被沙俄强占的领土达一百五十九万平方公里之多,可能这个数字抽象;如果换个直观的说法,15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5个江苏省、或者4.8万个澳门的面积。
俄罗斯和欧洲列强的最大区别就是,欧洲列强对占领区采取的是殖民统治,向当地移民的同时,不遗余力在当地投资建设。而俄罗斯对殖民这一套不感兴趣,他们每到一地,都先要进行大屠杀,然后把幸存者驱逐出去,不从者斩草除根,不留一个活口。
让我们看看俄罗斯人侵中国战争中两个著名的血案。1900年7月中旬,俄军入侵中国东北海兰泡,俄军下令禁止中国人渡江,并扣留所有的渡船。俄兵将所有被押的中国人赶进黑龙江,人群象雪崩一样被压落入黑龙江的浊流中去。
试图反抗和逃跑的人不是被俄罗斯士兵枪杀,就是被他们活活砍死,连襁褓中的婴儿都被他们撕扯成碎片。
中国官员幸存者描述:中国人"伤重者毙岸,伤轻者死江,未受伤者皆投水溺亡,骸骨漂溢,蔽满江洋"。 这就是当时让美英法列强也出面指责的"海兰泡惨案"。
在这场血案中,不完全统计就有5000多中国人被清洗。
于此同时,俄罗斯军队在江东六十四屯对中国居民的屠杀也在进行着。俄兵"驱各屯居民聚于一大屋中"举火焚烧,大部分被活活烧死"。 俄兵又挨家挨户点燃民房,像打猎一样围捕居民。最后俄军将还有一口气的居民无差别赶到江中,直到沉溺的尸体一度堵塞河道,惨案过去半月了,江面上依旧漂浮着腐臭的尸体,惨不忍睹。
这次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又有2000多名中国居民被夺去生命。
由此可见,整个沙俄帝国的扩张史,就是一部弱肉强食的历史。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国耻,明白落后就要挨打,为民族复兴而奋斗。
需要指出的是,苏联苏维埃成立后,宣布不承认沙俄和大清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并表示逐步归还沙俄侵占中国的所有领土。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在中俄历史遗留的领土问题上一贯采取、积极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俄国人当初扩张领土,为什么不往南方扩张,而一直往北方严寒地区扩张呢?
俄罗斯是目前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领土面积多大1707万平方千米。俄罗斯帝国鼎盛时期的领土面积达到了2280多万平方千米,曾经横跨欧洲、亚洲和美洲。虽然俄罗斯的领土面积达到了1707万平方千米,远远高于美国的937万平方千米,但是俄罗斯的有效国土并没有美国多。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非常寒冷,许多地区甚至是常年无人居住的无人区,不少地方冬天气温在零下五十度。翻开世界地图,我们会发现俄罗斯整体纬度偏高,气候非常寒冷。
如果熟悉历史的话,我们会知道当年的俄罗斯只是一个城市公国——莫斯科公国。由莫斯科公国这个弹丸之地,发展成为今天的俄罗斯。翻阅历史,我们会发现俄国人扩张的主要方向是向北、向东为主,向南、向西扩张的相对较少。
西方和南方的的纬度较低,地理地形也相对较好,自然条件也相对优越。东方和北方的纬度偏高,地理地形条件也相对较差,自然环境也相对较差。按道理说,俄国人应该向西、向南扩张更好。为什么俄国人没有选择主攻向南、向西扩张,而是选择主攻向北、向东扩张呢?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向西、向南扩张的难度更高,向东、向北扩张的难度更低。其实如果说俄国人不向南方和西方扩张也不对,俄罗斯人也曾经疯狂地向南、向西扩张。只不过,最终俄罗斯向北、向东扩张的成果要远远大于向南、向西。
俄国人对于领土的欲望,犹如鲨鱼嗜血的感觉。俄罗斯的历代沙皇都以开疆拓土为己任。彼得一世曾经将“俄国需要的是水域”,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叶卡捷琳娜二世更是毫不掩饰地说:“假如我能活到200岁,欧洲全部就会落到俄罗斯的统治之下。”从16世纪到20世纪,俄罗斯的领土扩大了8倍多。从一个弹丸之地,扩张为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总得来说,俄罗斯向北和向东扩张的成果更加丰硕,向南、向西扩张的领土则相对有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因为俄国人所面对的阻力不一样。
西伯利亚地区、远东地区纬度偏高,气候条件非常恶劣。尤其是当冬天来临之后,更是不适合人类生存。所以这里的人口一直都非常稀少,甚至大片土地根本没有人居住。当年匈奴居住的地方,气候环境已经足够恶劣,苏武牧羊的地方算是匈奴环境最恶劣的地方之一。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环境比苏武牧羊的地方还要恶劣很多。当年匈奴人、鲜卑人、蒙古人都不愿占领这些地区。
这些地区人口极少、经济也非常落后,也没有多少人惦记这些地方。当年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政权,不少地区几乎没有人,或者依然处于原始部落。当俄国人向这里扩张的时候,所遇到的阻力自然更少,甚至根本就没有任何阻力。有时候,俄国人只需要把他们的旗子插上去即可。当年的俄国人便一直向东越过了乌拉山,来到了西伯利亚,甚至越过了白令海峡,占领了阿拉斯加地区。俄罗斯整个东扩过程,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俄国人向北一直来到北冰洋沿岸,占领了整个西伯利亚地区。
俄罗斯向东和向北扩张非常顺利,向西和向南扩张就没有那么顺利。当俄国人来到远东地区的时候企图南下,结果遇到了大清王朝。康熙皇帝在雅克萨两次击败俄国人,成功地狙击了俄国人南下的势头。俄罗斯和清政府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两国确定了东段边界。在俄国人看来《尼布楚条约》阻止了自己的扩张道路,对这个条约颇为不满。当时俄罗斯的综合国力比不上清王朝,被阻挡也在情理之中。
俄罗斯的西征之路非常困难,俄罗斯向西首先要面对当时的东欧、北欧强国,比如波兰、瑞典等国家,尤其是瑞典。当时的瑞典是一个强国,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军队战斗力非常强悍。瑞典是横在俄罗斯面前最大的障碍,最终俄罗斯通过北方战争艰难地打败了瑞典,获得了出海口。彼得一世一辈子都想获得出海口和领土,实际上彼得一世获得的领土非常有限,最大的成绩是获得了出海口。
俄罗斯获得出海口之后,又有许多西欧强国挡在俄罗斯前面。西欧各国一个比一个更强,俄罗斯瓜分了波兰,合并了乌克兰之后,又遇到了实力更加强劲的奥地利和普鲁士。由于普鲁士、奥地利等强国的阻挠,俄罗斯始终不能再一次向西扩张。德国崛起之后,俄罗斯向西扩张的部分更是被进一步遏制。一战中,俄罗斯不仅没有进一步扩张,反而损失了不少领土。
俄罗斯西扩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归根结底是西方各国的实力强大。西欧、东欧各国综合国力相对强大,东欧、西欧以平原为主,气候条件相对较好,所以这一地区人口也相对较多,经济相对较为发达,西欧更是强国林立。俄罗斯向西扩张自然困难重重,所以向西扩张的道路也更加艰难。虽然俄罗斯向西扩张的领土,远远比不上向东扩张的领土,但是获得的利益却远远超过向东扩张。
俄罗斯当年也曾经向南扩张,俄罗斯向南扩张也遇到了极大阻力,尤其是遇到了土耳其的狙击。俄罗斯向南扩展首先就遇到了土耳其的阻击。当年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是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强大帝国。土耳其即使衰落,也有一定实力,俄罗斯扩张时依然遭到了极大阻挠。俄罗斯和土耳其在两百多年间,进行了十二次战争。最终俄罗斯艰难地击败了土耳其,也抢得了土耳其一部分土地。
俄罗斯虽然占领了土耳其一部分土地,但是始终无法突破黑海,始终被锁在黑海之中。俄罗斯虽然击败了土耳其,却没有能力吞并土耳其,也没有办法大面积占领土耳其的土地。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俄罗斯被英法联军击败,南下的势头被阻断。
俄罗斯在西亚和欧洲的扩张势头被遏制,在中亚地区的扩张却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俄罗斯消灭了中亚地区不少小国,俄罗斯的势力达到了中亚一带,占领了中亚不少领土。
俄罗斯在南下和西进的时候,都遭到了较大的阻力,扩张的难度更大。俄罗斯经过几百年,打了不知道多少仗,扩张的领土还是没有向东获得的领土多。虽然向西、向南获得的领土较少,但是这些领土的可利用价值更高,更加有利于增强俄罗斯的综合国力。
俄国人当初扩张领土,为什么不往南方扩张,而一直往北方严寒地区扩张呢?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我来回答,欢迎关注!
俄罗斯的边界没有尽头。——普京
俄国做梦都想往南扩张,要不然十次俄土战争是干嘛的?在远东搞的“黄俄罗斯”是干嘛的?16世纪末,西伯利亚汗国被俄国灭掉之后,一路向东,基本没有遇到丝毫抵抗。因为西伯利亚地广人稀,根本就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力量。当初打西伯利亚汗国的时候,就用了几百个哥萨克骑兵。
1654年,俄罗斯和乌克兰合并,1676年奥斯曼帝国入侵乌克兰,引发第一次俄土战争。在此后的200年间,俄土两国进行了10次大规模战争,就是为了争夺克里米亚、亚速海、巴尔干、高加索这些地方,双方各有胜负。
在远东这边遇到的是大清,俄罗斯的胃口大得很,黄河以北它都有觊觎。在东北,不仅有肥沃的土地,还有太平洋方向的出海口,俄罗斯是打算直接占领这个地方的,连名字都起好了,叫“黄俄罗斯”。而对于新疆、蒙古的大部分地区,俄罗斯并不打算直接占领,因为即使它把这些土地全部吃掉,也没有办法有效统治那个地方,它摆不平原本的中亚、蒙古势力的影响,况且还有英国、日本的干预。所以俄罗斯在这边要做的,是尽可能地使其独立出来。
海兰泡惨案
张之洞曾给朝廷建议,要让东北遍地开放,目的就是让列强之间相互制衡,这样才能保住东北。从甲午战争后三国干涉还辽,到日本在英国的支持下打败了俄国,各国势力聚集在东北,这在保住东北的同时也让东北大大开放,成为了中国近代工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俄罗斯对土地的贪婪不是基于经济利益,而是宗教情感。信仰东正教的俄罗斯以“第三罗马”自居,认为自己是一个通过承担苦难来救赎人类的弥赛亚帝国。俄罗斯地理上的一马平川带来的不安全感就是与生俱来的苦难,它想承担更多的苦难,就会去侵吞更多的土地。在俄罗斯看来,这个过程同时也是在救赎被征服地区的人民。这就是俄罗斯一路扩张的底层逻辑。
俄国人当初扩张领土,为什么不往南方扩张,而一直往北方严寒地区扩张呢?
俄罗斯真的只向北打吗?
在我们的印象中,俄罗斯的国土面积一直是非常大的,但在俄罗斯还被称为俄国的时候,它的国土面积实际上还要更大。
如今的俄罗斯国土面积还算是缩小了之后的,要知道曾经的俄国国土面积一度达到了全球陆地面积的1/6。
但是它这样的国土面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得来的,而是经过不断的侵略扩张吞并其他国家的土地得到的。
不过关于它的“扩张”方向却一度让人非常疑惑,因为在大多数人的感官里俄罗斯的领土都是向北方等地区扩张,而不是向南方扩张。
其实这种感官是错误的,俄罗斯并不只是往北方严寒的地区进行扩张,除了不能扩张的海洋以外,它也往东、西、南边进行过全方位扩张,只不过如今这些地方很多都已经不在俄罗斯的控制之下,让我们后人感觉他们没往这些地方扩张过。
可以在短短时间内就崛起的大国俄国,它不可能真的只往北方严寒地区扩张,任何他认为自己有可能吞并成为自己国家的领土,都在他的目标范围之内。
而最为直接证明它往西南扩张的一个就是:曾经的俄国土地只是在亚洲而已,但后来却成为横跨亚欧两大洲的大国,而且曾在历史上多次侵扰蒙古和东北。
我们再来详细看看俄罗斯的扩张史俄罗斯扩张大致遵循先易后难的模式
一、最开始向北(因为最容易,直接打到最北)
俄罗斯是由最初的莫斯科公国发展而来的,所以最初为了快速的扩大自己的势力,俄罗斯选择了向北方地区进行扩张。
因为北方严寒地区基本上都属于一片荒漠,人烟稀少,或许只需派遣几百人甚至几十人的军队,就可以把那个地方划归自己所有。
因此,俄国只用了近100年时间,就彻底的把整个西伯利亚地区划分到了自己的手中。
二、接着向西(西没有扩张到底,遇到大阻碍后停止转换目标)
而当时俄国的西边则是欧洲的核心部分,已经向北扩张到自己满意的程度之后,他们开始向西打起了主意。
而且西边的土地相对于本国土地来说是非常适合生存的,所以当时俄国想要把相对温暖的高加索周边的一大片地区划为自己的国家。
所以17世纪中期的时候,在俄国与当时的乌克兰合并之后,就发动了与奥斯曼帝国发生了战争,在此后的200多年里,双方总共进行了十次规模相对比较大的战争。
最终俄国付出了比较长的时间和代价,夺得了高加索和黑海等地区,相比于西伯利亚唾手可得的土地来说,这次俄国付出的代价显然大很多。
而且中欧地区的一些国家战斗力是非常强的,奥斯曼帝国等,这些国家都形成了一道非常严密的防线,如果想要再向西扩张显然是不可能的了,所以这个时候他们只能把目标移向其他方向。
三、向东扩张
可是北边根本无法再进行扩张了,因为再往北就进入北极圈了,在当时的条件下,那里根本无法生存,扩张到那里没有任何意义。
于是这个时候的俄国选择向东进行扩张,不过向东扩张的话,虽然比较简单,但是距离太过遥远,加上是西伯利亚地区,依旧是严寒地区,导致其花费的时间比较漫长。
不过他们还是一直打到了美洲,占领了阿拉斯加地区,毕竟当时也依旧是没人争的地区。
四、南方的扩张(主要是对我国)
而这时他们的南方地区显然更符合他们的心意,当时他们从东西伯利亚向南扩张。
这里他们遇到的是当时的清朝军队,虽然在武器装备上他们比清朝先并没有落后太多,但是由于他们的补给点太过遥远,军队的补给出现了暂时的短缺,而且他们的人数太少,当时清朝的军队是他们的十倍之多。
所以在种种劣势情况之下,他们被迫放弃了向清朝进行扩张的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此打消了向南扩张的念头。
在清朝末期的时候,我国的国力逐渐衰弱,开始落后于世界主流国家,在北方虎视眈眈的俄国抓住了这个机会。
它在我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处境之下,选择向我国实加压力,并在《瑷珲条约》中夺得了我国北方的大片土地。其实在俄罗斯的原本计划之中,我国长江以北的地区都是他们的目标,只不过后来也知道不可能立马实现,选择了步步蚕食的方式。
而新疆以及蒙古这一大片地区的,他们也是非常中意的,只不过对于新疆以及蒙古的这一片地区,他们没有办法有效地控制住,加上土地利用率不足东北的原因,他们最终在权衡利弊之下先选择了东北地区。
不过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看中我国东北地区的不仅仅只有俄罗斯一个国家而已,日本也有这方面的意愿,而清政府又无力相争,所以后来东北又由日俄控制。
一山不容二虎,日俄两国和平相处是不可能的,于是为了在华利益,两国爆发了一场战争。但当时的俄罗斯虽然看似实力强大,但实际上在战争方面的优势真的非常有限,它在制度、武器配置等方面已经全面落后于日本。所以在日俄战争中它战败了。
处于劣势的俄罗斯被迫停止了向南扩张的步伐,并且由于二次世界大战,加上受制于本国革命运动,他们始终无法再扩张,原本的一些土地也失去了,但是主体还是保住了,从而成就了现在这个俄罗斯。
总结总而言之,俄罗斯曾经的扩张之路并不仅仅是面向北方严寒地区的,在它的计划中,四面八方的各个相邻的土地都是可以扩张的对象。
只不过它是先挑容易的下手,而且一举成功了的也只是北方地区而已,如果他们没有像西边进行扩张的话,那么他们根本不可能成为横跨亚欧大陆的一个超级大国。
而它也确实向其他方向扩张过,只是实力逐渐衰弱,出现扩张乏力现象——扩张再向西边进行扩张的时候,遇到了欧洲等列强的阻碍,同样在南方地区又遭到过清廷以及日本的抗衡,而向东由于是阿拉斯加,后来知道留不住,转手卖给了美国。
俄国人当初扩张领土,为什么不往南方扩张,而一直往北方严寒地区扩张呢?
俄国为了向南方发展,付出了数百年的努力。
在俄国扩张史上,除了早年为争夺北方出海口而与瑞典大打出手外,俄国始终把主要精力用于向南发展。
不过,俄国向南的扩张,则虽然花费力气不小,但得到的土地就少一些了。而且,很多地方只能“曾经拥有”。
相比之下,俄国在北方的扩张,没有花费多大力气,就高效、稳定地建立了统治。
俄国的扩张:侧重南方,全面扩张在独立之初,俄国仍然受到蒙古人的严重威胁。
1571年时,鞑靼人还烧毁了莫斯科。
所以,俄罗斯早期的主要任务,是应付鞑靼人的威胁。
16世纪中期,俄国征服了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汗国及乌拉尔山脉的古楚汗国。
其后的一个世纪,俄国的扩张“兵分两路”。
俄国的主力,用于对欧洲的扩张,哥萨克为主的探险家,发起对东方的征服。
俄国的主力力量,投入在乌克兰。他们与克里米亚汗国、波兰、土耳其争夺乌克兰。
这是一场漫长的群雄演义,土波战争、俄土战争、俄国与克里米亚的战争,打来打去,直到200年后的1792年才彻底分出胜负!
这期间,为了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俄国与瑞典大打出手。(这21年的战争,也是俄国扩张史上为数不多的向北“扩张”)
其后,除了1809年从瑞典手中夺取芬兰,以及1812年夺取摩尔多瓦外,俄国在北方的战争已经很少。
其后,俄国的主力用于对西、南的扩张。
他们3次瓜分波兰,占领了波兰大部分领土;并在连续的俄土战争中,夺取了黑海北岸的大片领土。
再后来,是俄国与法国、普鲁士等欧洲大国角逐,在1815年打败拿破仑后,其一度确立了欧洲霸权。
俄国在西面的扩张虽然卓有成效,但是,相比于向东扩张,小巫见大巫了。
在哥萨克主导下,东进效率极高。
短短的50年里,俄国人一路扩张到了太平洋沿岸。
其后,他们开始南进,企图进入大清统治下的黑龙江。
《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俄国人在远东南下的步伐才告一段落。
但是,东进仍在继续,他们渡过白令海峡,一度占据了北美的阿拉斯加,并于19世纪征服了中亚大部分地区。
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俄国将重心转向远东。
他们趁火打劫,从我国一共掠夺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扩张结果经过持续的扩张,俄国一度膨胀成一个拥有250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庞然大物。
无论是东南西北,他的扩张都令人震惊。
可是,从长远来看,其扩张成果很不平衡。
他花费巨大力气征服的中亚、乌克兰、波罗的海等处,在俄国衰落后,纷纷独立。
反倒是他“没有花多大力气”就快速征服的西伯利亚,其统治十分稳固。
所以,如果看今天的地图,我们似乎感觉:俄国几乎盘踞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分“北方”。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地理、气候条件亚欧大陆,有一道由山脉、沙漠、内海组成的隔离区。
从高加索山脉,向东,里海-乌斯秋尔特沙弥-咸海-克孜勒库姆沙漠-兴都库什山脉-帕米尔高原-天山山脉-戈壁沙漠-大兴安岭-太平洋。
这条隔离带,既是俄国在北方扩张的“保护线”,也是俄国扩张的一道坎。
该线以北,气候寒冷,生产皮毛而缺少粮食,适合狩猎、农耕的地方很少。
因此,很长时间内,西伯利亚地区人口少、力量分散,很难形成强大的文明。
同时,由于地形阻隔,南方的古代国家(如明清帝国)在这些地方很难建立稳固统治。
而对俄国来说,这条阻隔以北纵横东西的土地,除了平均高度不高的乌拉尔山脉外,地形、气候高度一致。
因此,俄国水陆并进,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扩张,并以不太高的成本建立其稳固统治。
同样,这条隔离带,也使俄国向南扩张变得困难。
即使是征服半沙漠地形的中亚,俄国也极为吃力,直到19世纪才完成征服。
而在清帝国等古老帝国强大时,俄国很难向南觊觎。
古老帝国衰落后,英法日等国又在这里地方形成了利益,极力阻击俄国。
所以,俄国向南的扩张非常吃力。(当然,遇到晚清这样的对手,俄国得利不少)
同时,在俄国衰落后,这条隔离线以南的中亚各国,纷纷独立。
而在欧洲部分,由于没有这条隔离带,俄国的扩张往往要与几个帝国反复角逐,进展缓慢。(其实,也不算慢,只是相对于亚洲部分进展缓慢)
而这一带地区,独立性强,且与欧洲各国交通顺畅、联系紧密,所以,在俄国衰落后,也纷纷独立。
从地缘上说,在亚欧大陆东段的高寒地带形成一个统一大国,并非偶然。
不过,这个统一大国由当初小小莫斯科公国的俄罗斯人完成,则得益于俄罗斯人对领土的疯狂追求。
今天,拥有1700多万平方公里的俄罗斯尚且宣称:俄国虽大,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
我们,更应该坚决守护好自己的每一寸土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