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为什么敢与印度打仗?
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货经常打架,今天我打你几枪,明天你轰我几炮。眼看着打死的人越来越多,全世界都揪着心,怕他们大打起来。
但他们呢?淡定的一逼,也不用人劝和,总能在节骨眼上停下来,然后各自宣布自己胜利了。
大家都以为巴基斯坦实力弱,看起来就是个受气包,所以巴基斯坦不敢和印度打仗。
实际上,巴基斯坦不但敢,而且从来不会惯着印度;倒是印度,还真的不敢把事情搞大;不过找茬先动手的是印度,后来摸摸鼻子贱不拉几要停火的也是印度。
这里面有几层很现实、又与历史扯不清的原因。
一、穆斯林在印度曾经很强悍
印度的本土宗教是印度教,里面有很多分支,当总体差不多,都是要大家各安天命;穷人要好好地过穷日子,别反抗,这样下辈子可以过得好点,如果不听话,下辈子可能过得更差。
印度人就信这个,所以大家都在拼命表现,“安贫乐道”,总有“迷之自信”,因为他们打心眼里认为:下辈子老子就厉害了。
印度离着阿拉伯地区很近,以前经常受阿拉伯人欺负。我们现在看阿拉伯人战斗力很渣,其实都是有钱闹的,实际在没有发现石油的时候,阿拉伯人日子虽然苦点,但打仗那是天下闻名,圆月弯刀把欧洲看得哭爹喊娘地。印度人哪里是阿拉伯人的对手,伊斯兰教自然就到了印度。
很早以前,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一家,连在一起的。外面打印度,第一站都是巴基斯坦:不管从哪里来,经过兴都库什尔山脉的开博尔山口,就是一马平川的巴基斯坦、印度,好打得很。
很多历史学家都说:以前印度人为什么不在开博尔山口设个关隘呀。
所以外来宗教在巴基斯坦部分影响就要大些,因为那里外来的人更多、成分更杂,不像印度本地,全是印度教徒。
早期,伊斯兰教在印度有一定影响,1206年的德里王朝还奉伊斯兰教为国教。真正强大起来应该是1526年巴布尔建立的莫卧儿帝国,这是一个强大的穆斯林国家。
二、印度教有点欺负人,但伊斯兰教也不是好惹的
伊斯兰教进入印度以后,不可避免地就与印度教发生冲突。经过莫卧儿帝国的征服,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是遍地开花,但规模总是比不上印度教。
在两家谁都不能灭了谁的情况下,他们只好相互共存,但一直以来总是龃龉不断、冲突不断。搞得不好就互相烧清真寺、庙宇,直到现在还是这样。
印度教的核心教义就是“种姓制”,它把人分成好几等,让低种姓人好好地过苦日子,别反抗,把希望寄托在来世;同时告诉大家,如果不是虔诚地躺平放到,哪怕心里有一点不满,神仙都知道,那样你下辈子也不好改运。就这样,印度教把印度人培养成善于吃苦、乐于吃苦、没有暴力、不会抵抗的样子。
伊斯兰教不这样,他们的教义把入教的人看着是一样的,互相是平等的兄弟,都是先知的门生。这样的教义当然在低种姓人种有吸引力,所以传播很快、发展很快。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就这样产生了。
印度教徒为了恶心伊斯兰教,就干扰、破坏伊斯兰教的传统;伊斯兰教也不含糊,他们不吃猪肉吃牛肉,正好让把牛视为神的印度教徒抓狂。
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矛盾越来越深,几乎无解,英国人殖民印度以后,正好利用这种矛盾,分而治之。印度教的人不听话,他们就对伊斯兰教好;伊斯兰教的人不听话,他们就偏向印度教。
如果两个都不听话,他们就对锡克人好,反正印度这样的矛盾很多。比如1857年印度雇佣兵起义时间后,英国就限制他们进入军队,转而更多吸收包头巾的锡克人当兵。
三、印巴分家,英国人留下个“克什米尔”小尾巴
说了半天,既然印巴是一家,怎么又成了两个国家,还打来打去,关键还能刹住车,不把战争打得不可收拾?这就要说到有独特气质的“搅屎棍”大英帝国了。
伊斯兰教徒和印度教徒总闹矛盾,英国殖民政府按照信教人数比例,把北部巴基斯坦定为穆斯林治理区域、南部印度次大陆定为印度教治理区域,但是还是一个国家都要归英国殖民政府管。二战结束后,英国要结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这两个谁代表全印度就是个没法解决的问题。
印度教徒在印度最多,他们认定了要自己来组建政府,谁说也不行,油盐不进。巴基斯坦的穆斯林一看这情况,也不争了,自己独立吧。1947年6月,印巴根据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的《蒙巴顿方案》实行分治,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告独立。这时的巴基斯坦还包括“西巴”(现在的孟加拉国)。
“蒙巴顿方案”有一个尾巴,就是克什米尔:克什米尔地区穆斯林占77%,应该是巴基斯坦的;但是克什米尔的土邦王又是印度教徒,他既不愿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
实际上这个家伙就想自己做个国王。而英国人的“蒙巴顿方案”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规定:由土邦王公自己决定是加入印度、加入巴基斯坦、还是独立。
就这样,巴基斯坦和印度都说克什米尔是自己的,并且两个国家刚独立不久,就在1947年10月为克什米尔大打出手,爆发了第一次“印巴战争”;1949年7月,两货也不打了,划定了停火线,把克什米尔分为“印控克什米尔”和“巴控克什米尔”。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大约2/3的土地与3/4的人口,应该说,印度占了很大便宜,因为这些本来就是巴基斯坦的。
四、历史上打过好几次,印度总想占点便宜
随后,两国为这个地方打了N次仗,巴基斯坦窝着火,印度憋着坏。1971年12月,在印度的鼓捣下,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两国打了一场很大的第三次印巴战争
。巴基斯坦的实力还是弱了,印度又占了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部分土地。印度就是像这样,切香肠一样把克什米尔弄回来。
为了解决克什米尔的问题,两国也开会,但肯定解决不了,所以,没事了,两国就打,从不间断。也不敢打大了,两个家伙都有核武器。
打着打着,巴基斯坦出现了两种打印度的力量:国家正规军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极端势力,他们一个在战场,一个在地下。这下把印度折腾得够呛。
印度实际很赖皮的,他们经常冷不丁地瞄着巴基斯坦哨所打一炮,然后说巴基斯坦越界了。巴基斯坦还击,印度就满世界嚷嚷说巴基斯坦破坏停火协议。每次小冲突,印度都要多死几个人,他们也不在乎,反正人多。
2014年,莫迪上台,他是个很强硬的印度教徒,极端反穆斯林。他当州长时,曾经发生过对穆斯林的大屠杀。所以,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印巴冲突在2013年以后又火了起来,两国军队在实际控制线附近不断交火,互有伤亡。
2019年,莫迪再次当选,印巴冲突依旧,并且死伤更加多,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极端势力在印度搞起袭击。这是印度头痛的。
五、国内不团结,那就打一下巴基斯坦吧
总结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战争,有这么几个特点:
1、印度在切香肠,想一点点吞掉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实力有限,每打一次就少一点地盘。巴基斯坦有个老大哥实在看不过去了,也因为产业发展需要,在克什米尔修了一条铁路,就是告诉印度:别太过分了。把印度气得够呛。
2、印度每次换领导,印巴都要打一场,这是军方在显示存在,要这个领导别忘了军队,多拨点钱。巴基斯坦也知道印度军方的小心思,每次也狠狠地配合打一下。这样的冲突,印军队输赢无所谓:赢了可以吹一阵子;输了,正好说钱不够,买不到好武器。
3、最近,莫迪一直被国内骂,这个不好、那个不好。那么,打巴基斯坦一顿是个好选择,可以激发国内团结,转移民众视线。这一招屡试不爽。
4、遇到这样的事,巴基斯坦打得更狠,因为印度也不敢把事闹大。如果把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极端势力招来了,印度国内将十分难受,所以他们总是拿捏着火候。
5、巴基斯坦政府军每次都毫不犹豫地勇敢还击,一方面知道印度不敢把事闹大;另一方面也是要在国内显示政府的控制力,不能让老百姓觉得自己还没有极端势力勇敢。
总之,印巴之间就这么点事。
巴基斯坦为什么敢与印度打仗?
巴基斯坦为什么敢和印度作战?因为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军事实力都很一般,与平原不同的高原环境限制了双方的正常军事发挥,与其说是双方交战,不如说是双方在玩小孩子过家家的游戏。细数双方战争历史,印巴双方其实一直是半斤半两,谁也奈何不了谁。
印度自从建国之后就一直试图成为亚洲的霸主,在一战二战时期都没受太多损失,并且一直跟随英军作战的印度自视甚高,它一直看不起千疮百孔的我国,对巴基斯坦更是视为盘中餐口中肉。大家都知道六二年我国的自卫反击战,可少有人知的是,自卫反击战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而是在印度对我国十几年擅自侵略、之后更是大举入侵的基础之上。印度对我国尚且是如此,更不要说是比我国还要弱一些、小一些的巴基斯坦了。
上个世纪(双方都拥有核武器之前),印度和巴基斯坦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冲突,但高原地区的环境让军事科技并不发达的两国陷入了小孩对打的境遇中。上个世纪时,印度自身并没有什么军事科技能力,武器都是从英美等国家买的,可这些国家都是平原地区的国家,它们研发的射表只适用于平原,高原地区需要新的射表和参数。当时一个很有趣的军事现象是,印巴互相炮击,可是谁也无法击中谁,取得战果只能依靠军事对冲,双方派军队过去抢占山头。
印度的军事实力是强,可高原限制了双方的正常发挥,主动攻击的一方需要从山下冲击对方阵地,印度空军又指望不上,打起来非常的吃亏。正因如此,印度和巴基斯塔为克里米尔地区打了很多次,可印度最多也只是占领了克什米尔三分之二的地区,对巴基斯坦手中三分之一的土地无可奈何。客观来说,双方僵局主要是由于高原的情况复杂。
上个世纪末,印巴双方分别拥有了核武器,虽然双方的导弹能力不是很强,但印巴两国的距离实在是太近了,双方对彼此之间的核威慑能力都很强,两国的军事僵持自然是顺理成章了。
除此之外,印度的常规作战能力非常差,印度去年曾经派出了一个完整的飞行部队空袭巴基斯坦边境内的某些组织,但这个空袭简直就是一个笑话。印度飞机进入巴方领空之后,就遇到了巴军阻拦,之后就慌慌忙忙的向小树林中扔下了炸弹,什么军事目标就没有完成。更加有趣的是,印度飞机坠落之后,印度空军派直升飞机过去救人,却被印度陆军打了下来,军种间的配合基本没有。
印度和巴吉斯坦互相都有决定性的核威慑力,印度常规军事实力又不强,印巴的军事抗衡自然是情理之中。
:被印度陆军打下来的印度直升飞机
巴基斯坦为什么敢与印度打仗?
印度都打进巴基斯坦的家门口了,侵略了巴基斯坦的领土,难道巴基斯坦还不该还手吗?
任何有血性的军队都敢对一切有损自身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行为做斗争,这不是以实力或后果为考量标准的。
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乌克兰。2014年在乌克兰怀抱生活了60年的克里米亚半岛纳入了俄罗斯版图,乌克兰尽管把军队开赴俄乌边境,也不敢为了争夺克里米亚半岛跟俄罗斯开战。
乌克兰一副磨刀霍霍向猪羊的架势,最终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领土投进了别人的怀抱。乌克兰之所以不敢打,主要考虑到乌军跟俄军的军事实力相差悬殊,根本打不过俄罗斯,到时候只能落得个领土要不回来,还损兵折将的下场。
2008年的格鲁吉亚被俄军暴揍就是典型的例子,乌克兰不会不知趣。
巴基斯坦虽然也比印度实力落后很多,但印度毕竟不是俄罗斯。俄罗斯军队确实是有顽强战斗力的部队,而印军的战斗力就是打肿脸充胖子,战斗力属于虚胖型,不至于让巴基斯坦害怕到望而却步的地步。
自从印巴分治以来,双方围绕克什米尔地区已经打了三次大规模战争,基本都打成了平局。
巴基斯坦深知印度军队的水平。
再说了,印巴两国的军事较量主要就在克什米尔地区,基本不会牵涉到各自的本土,那巴基斯坦就更不怕印度的挑衅了,主要有两方面因素:
从地形上看:克什米尔地区基本都是高原和山地,大部分地区的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克什米尔北沿喀喇昆仑山,平均海拔6000米;中部是喜马拉雅山西段,同样是6000米海拔;只有克什米尔南部地区才是低海拔的查谟丘陵,才1200米左右。
而克什米尔地区一分为二,北部属于巴基斯坦的领土,南部才是印度的领土。
这样一来,印度想攻入高海拔的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就非常难了,巴军高高在上,阻击印军更容易,能给印度带来巨大杀伤力。印度的坦克、装甲车等重装根本无法发挥出有效的战斗力,巴军来一个俯冲就能击退印军。
由此可以看出,在地形方面,印度就处于弱势地位,这也是印巴两国长期冲突中,印军始终处于被揍的一方的原因。
从核武上看: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全球九大拥核国之一,巴基斯坦所拥有的核弹头就比印度数量多,巴基斯坦拥有160枚核弹头,而印度仅有150枚。
印度的核武器唯一比巴基斯坦有优势的就是射程方面。印度的烈火-5导弹可携带5到10枚核弹头,最远射程超过了5000公里,可以对巴基斯坦实施全覆盖打击。
巴基斯坦的核导弹也不弱,他现在已经拥有了沙欣-3”弹道导弹,射程超过了2750公里,虽然不足以打击印度全境,但至少能覆盖打击印度首都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等三分之二以上的领土。
印度虽喜欢军事冒险,但他不敢拿核战开玩笑。毕竟印度首都距离巴基斯坦边境才350公里左右,距离巴基斯坦首都也仅仅不到700公里,一旦军事打击失控,印度首都将会首当其冲,成为巴基斯坦第一打击目标。
最为关键的是,巴基斯坦背后还站着一个巨人,还有沙特、阿联酋这样的中东土豪支持,印度有什么?没人会给他站台。这就是巴基斯坦敢与印度打仗的底气。
巴基斯坦为什么敢与印度打仗?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为什么敢?这压根就不是敢于不敢的问题,而是不得不的问题。
其实这事和当年咱的情况有那么点类似,当年咱刚刚建立新中国,摆脱一百多年的压榨,想要直起腰板子过人一样的生活,最起码吃口饭不至于还得看别人的脸色,好歹能把自己个喂饱了吧,这不过分吧!
但就是有人不想让你过日子,就是有人眼馋你能吃饱饭,就是想从你嘴巴里头把那点吃的东西口出来,所以时不时的撩拨你,不断的激怒你,想要他自以为粗壮的胳膊勒死你。
结果咱发狠了砸锅卖铁也要和这帮家伙干一家伙,在朝鲜战场上,什么世界老大,老二,老三的一锅全给他烩了。
其实就算是这样,他们还是在寻找你的底线,咱周围时不时的冒出个世界第三出来,结果暴打世界第三成了咱的日常活动,越南自卫反击战就是个例子。
搁现在咱可以放开嗓子吼一声:“还有谁?”
“还有谁是世界第三?”好,全哑巴了!
所以到现在全怂了,这才有了咱和平的天下。
老话说的好打的一拳开,省的百拳来,就是这么回事,太平那都是打出来的,他怕你,这才没有战争,剩下的就只有嘴炮了。
嘴炮谁怕谁呀,一条不烂之舌还能舌战群儒呢?这都多少年了?老祖宗都玩剩下的,咱只不过拾掇起来,重新润润舌头。
回头您瞅瞅巴基斯坦他是拿印度没辙这才时不时的被印度撩拨一下,这一撩拨可不就要打起来了吗?
印度不怕你,你还拿他没辙,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只能是水来土掩,兵来将挡。
别的不说,上个世纪三次印巴战争,都是印度耍嘴皮子引起的,这也没辙不是。
咋说呢?有时候咱一直笑话印度,一辆摩托车咋样咋样的,其实人家一直认为自己很高的。
您别说巴基斯坦了,有时候连咱都不放到眼珠子里头,结果62年那一次,被咱打消停了。
所以连个战略纵深都没有的巴基斯坦,印度压根就不放到眼里头,别的不说印控克什米尔离巴基斯坦的首都也就是一百多公里,在现代化的机动下,这就不是个距离。
当然巴基斯坦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毕竟这么多年都能撑下来,他们的军队素质还是蛮可以的。
对于和印度的局部冲突,他们还是应付的得心应手,而且克什米尔是一个高原地区,防守或者进攻,多少都会削弱武器的价值属性。
再加上印度作战老是出问题,自己的高炮还能打自己的飞机。
而且双方现在都有核武器,这就让战争能够保持在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范围,不至于死乞白脸的把脸皮给撕破了。
所以巴基斯坦对于印度的挑衅,还是能够做回应的。
当然如果是全面战争,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巴基斯坦的体量还是太小了。
至于核武器,印度的地盘足够的大,撑的起,但那就没有意义了。
至于双方坐下来把事都谈妥了,这几乎就不可能了,因为克什米尔压根就是双方的死局,要怪就怪英国人狡猾大大的,留这么个炸弹就是为了让印度不安静。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巴基斯坦为什么敢与印度打仗?
因为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在著名影视剧《亮剑》中,曾有这样一段话:
“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这段话对于巴基斯坦而言也无比适用,这个南亚国家从建国的那一刻开始,各方面都难以和印度抗衡,是真正的敌强我弱,敌众我寡。但是,当印度的枪炮架到巴基斯坦的家门口时,巴基斯坦已经没有选择。如果不想当场去世,就必须拿起武器奋起抗争,用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决心和勇气,让不可一世的印度侵略者望而却步、知难而退。
而今天的巴基斯坦,也是通过一次次血与火的拼杀才顽强坚持下来的。虽然在历史上和印度不分彼此,近代更是打包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但1947年的印巴分治彻底改写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发展轨迹。虽然英国侵略者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而且还附赠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建国指标,但却也留下了一地鸡毛的矛盾,埋下了一串随时可能爆炸的惊雷。
因为英国殖民者按照宗教信仰将英属印度分为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所以两国从建国的那一刻开始,就是不共戴天的宿敌。从1947年建国至今,印巴两国前后进行了三次战争,小规模的冲突更是不计其数,双方的仇恨值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弭,反而愈久弥坚,盘根错节。
尤其是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双方的剑拔弩张态势从未松懈,巴基斯坦为了克什米尔更是将首都从沿海的卡拉奇迁到了靠近克什米尔的伊斯兰堡,颇有“天子守国门”的悲壮意味。
而地球人都知道,巴基斯坦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人口都无法与印度相提并论,再加上印度作为国际社会的香饽饽,总是能轻易买到各国的先进武器,这就更让巴基斯坦相形见绌了。
然而巴基斯坦敢于和印度一战的决心从未改变,这种情况除了“不战即死”的危险处境,更在于当前的巴基斯坦并非一无是处,而且印度虽然是南亚次大陆上的最强国家,却也没有彻底击败巴基斯坦的能力。
尽管印度独立后时刻以英属印度继承者自居,对同被英国殖民者蹂躏的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野蛮侵略、恃强凌弱,而且也取得了诸如肢解巴基斯坦、控制不丹等一系列所谓成就。但印度用70多年的发展轨迹也深刻地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
体味大不等于能力大,嗓门高不等于水平高,野心强不等于国力强。
虽然印度的体量比其他南亚国家的总和还要大,但因为立国之初没有经历惨烈的革命或战争的洗礼,印度的社会结构未曾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印度和英属印度时期相比,除了没有英国佬的颐指气使根本没什么两样。
因为没有社会秩序的重塑,印度上不能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下不能将统治力下探到底层各个角落,中不能废除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虽然开国总理尼赫鲁依靠个人威信剪除了印度国内的绝大多数土邦,但尼赫鲁之后的国大党盛极而衰,多党制的印度越来越“民主”,印度在各方面的“努力”越来越力不从心。
相比于我们,印度因为“失去的50年代”,没有在建国之初突破英国人留下的桎梏,构建起强大的工业体系,这使得印度虽然在70年代成功肢解巴基斯坦,扭转了被巴基斯坦东西夹击和掐头去尾的尴尬态势,但印度被困在南亚次大陆的基本局面没有改变。
因为没有工业化,难以自力更生,印度不得不高价购买外国武器,但万国牌武器除了种类吓人,真实战斗力则相当感人,不可能帮助与印度一鸣惊人。虽然西方国家将印度军力捧到世界第四,但这种为了兜售武器而做出的排名除了印度,估计鲜有人信。
虽然印度一度想要通过核武器打破僵局,并从1974年开始偷偷进行核武器试验,但巴基斯坦的同步拥核让印度弄巧成拙。因为核武器这种毁天灭地的大杀器,一旦率先使用必然成为众矢之的,届时不用巴基斯坦出手,其他拥核国家就把印度给锤死了。
所以,巴基斯坦之所以敢于和印度硬刚,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印度没有那么刚,再加上巴基斯坦虽然实力远不如印度,但却也有几大优势,这就更注定了巴基斯坦可以和印度缠斗下去。
虽然英国殖民者在卷铺盖滚蛋前抛出的“蒙巴顿方案”,也就是印巴分治方案看起来厚此薄彼,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比如巴基斯坦不仅体量远小于印度,而且还被印度夺走了东旁遮普和西孟加拉。但问题是英国对印度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偏爱,印度的庞大根本原因在于印度教人数的众多,而且在印巴分治时,东西巴基斯坦分别占据了恒河入海口和印度河中下游,对印度形成了东西夹击和掐头去尾的态势。更要命的是,英国故意留下克什米尔问题,这成为印巴双方剑拔弩张的根源所在。
1947年第一次印巴战争,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别夺得了克什米尔的2/5和3/5;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在印度高歌猛进的时刻,我国除支援了巴基斯坦大量现役坦克,更对印度发表了措辞强硬的照会,并向中锡边境大量增兵,直接挽救了巴基斯坦;直到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才利用巴基斯坦内部东巴独立的浪潮顺势肢解了巴基斯坦。
但即便如此,印度也没有能够在印巴对抗中取得完全的优势,尤其是巴控克什米尔的存在,使得印度被牢牢遏制在南亚次大陆,难以通过前出中亚获得所谓的国际影响力。再加上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高屋建瓴的压制,印度终归只能是个地区强国。
而除了克什米尔,巴基斯坦的特殊国情注定了它比印度更能得到他国的支持。
首先,巴基斯坦作为帝国坟场阿富汗的邻国,从一开始就是各大帝国最关心的地方。英属印度时期,正是因为英国从阿富汗划了一条“杜兰线”,夺走了巴基斯坦的俾路支,才使阿富汗彻底成为内陆国。
二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相继向阿富汗渗透。苏联入侵时期,美国通过巴基斯坦支持阿富汗境内的塔利班;美国入侵时期,巴基斯坦是前出阿富汗的跳板和基地。所以尽管1971年以后美国开始和印度打得火热,但巴基斯坦对于美国而言地位始终相当重要;
其次,作为我们前出印度洋和贴近中东的重要据点,巴基斯坦战略价值可谓举足轻重。中巴公路和中巴经济走廊的存在,既稳固了巴基斯坦对克什米尔西北部的控制,又打通了我们的能源通道,所以巴基斯坦是我们绝不能放弃的铁杆。
最后,出于核平衡的考量,在1998年印度宣布核武器后,巴基斯坦也在某些大国的支持下几乎同时拥核。拥核作为印度想要打破僵局的操作,却成为巴基斯坦最终彻底找到平衡的重要契机。
而巴基斯坦作为穆斯林世界唯一的拥核国家,自然是很多穆斯林国家尤其是沙特阿拉伯的座上宾,沙特等中东富国的存在使得巴基斯坦不再为囊中羞涩而焦头烂额。
概括起来,巴基斯坦背水一战的求生意志、克什米尔的地利优势、印度外强中干的综合实力以及国际社会的慷慨支持,是巴基斯坦对印度无所畏惧的重要原因。
事实证明,敢战方能止战,即便敌强我弱,唯有敢于亮剑才能活下来并成为敌人的噩梦。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巴基斯坦为什么敢与印度打仗?
最近发生的印巴两国边境冲突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在此期间巴基斯坦空军“枭龙”战机取得首次“双杀”,以及因此成功俘获印度空军飞行员的消息也在网上引起热议,许多网友都不禁赞叹巴基斯坦空军飞行员的强悍战斗素养,甚至还有声音以此认为巴基斯坦航空部队的实力已经处于印度空军之上。而无论这些说法是否合理,从释放被俘飞行员的举措以及近期的外交发声来看,巴基斯坦方面似乎并不打算就此“扩大战果”,反而大有“息事宁人”的势头,而这在相当程度上则要归咎于印度陆军的压倒性优势。
印度军队最富代表性的“摩托阅兵”
说起印度陆军,国内网友大都会想起其在62年战争中的糟糕表现,并以此认定其并不是一支合格的战斗力量,与“强大”二字毫不沾边。除此之外,由于国内普遍对印度军队缺乏了解,加之各种段子的盛行以及印军内部层出不穷的奇葩事故,印度陆军在国人心目中大多是图中这种“杂耍形象”,也因此被直接打上了“武器落后”以及“战力贫弱”之类的负面标签。那么就现实情况而言,印度陆军的表现真如民间传闻中所描述的那般不堪吗?
朗杰瓦拉战役中印军缴获的巴军坦克
从历史上看,吞并锡金,控制不丹和尼泊尔,肢解东巴基斯坦为孟加拉国,印度屡次侵略行为的成功无疑要“归功”于自身强悍的陆军力量。与之相呼应,三次印巴战争也都是以印度方面的胜利告终,甚至于在著名的朗杰瓦拉战役中,印度军队还依靠一个边防连和少量轻型武器击退了巴基斯坦军队的一个坦克团,后者当时装备有多达65台59式坦克和过百台装甲车辆以及近千名士兵。毫不夸张地说,如此战斗结果所折射出来的印军战斗素养与多数国人心目中的“开挂民族”形象实在是有着天壤之别。
印军坦克集群
而从数据上看,印度陆军目前总兵力超过140万,坦克数量则高达3500余台,包括2700台左右的T-72系列,600台T-54/55,850台T-90S/SK以及200台国产的“阿琼”主战坦克,虽然整体质量显得有些层次不齐,但综合实力绝对不容小觑。除此之外,印度陆军还配备有3500台装甲战斗车辆和近万门火炮,因此其无疑是南亚大陆上的最强地面力量。
巴军坦克方阵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陆军坦克数量为2500台左右,包括1200台59式,250台69式,345台M48A5,200台85式,60台T-80UD和500台左右的MBT-2000型等等——从单车实力上看,巴军装备的中国坦克较于同代的印军坦克大多处于优势地位,因此双方坦克部队的实力差距并没有被拉开太大。但在此之余,巴基斯坦陆军装甲战斗车辆总数仅为2000不到,火炮数量则更是仅为4472门,尽管其中包含有375门作战效能远超牵引炮的自行榴弹炮,但这恐怕也不足以弥补总数上的巨大差距。
升旗仪式中的印巴两军士兵
而事实上,造成巴基斯坦陆军与印度差距过大的根本原因并不是装备,而是在于其总兵力仅为56万,仅相当于印度陆军的40%不到——尽管与空军的情况较为类似,但考虑到巴基斯坦航空部队大都接受美式飞行训练,因此巴方飞行员的战斗素养大多远超于印度空军。再反观陆军方面,巴军并没有类似于空军的独特优势,因此在总体规模远不及印度的情况下,巴方不敢贸然开战的表现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