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的覆亡,谁才是千古罪人?

大清帝国花费重金打造的亚洲第一舰队,为什么会被日本人全数歼灭?谁应该为北洋水师的覆亡负责?

再粗壮的大树,如果根烂了,它一定会死掉,只是时间问题。等它死了,一个小小的外力就能把它推倒,这还是个不可逆的过程。所以,乾隆皇帝要对北洋水师的失败负责,因为他是皇帝,帝国的掌舵人。方向错了,大船撞冰山就不可避免,一样的道理。实际上清朝的衰败正是从乾隆开始的,只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到北洋水师的光绪年,已经是濒死状态。可能有人不同意,没关系,个人看法。

北洋水师成立于1888年,共有大小作战军舰25艘,其他兵力若干。刚成立时,在亚洲妥妥的第一,在世界也不差,那可是清朝把家底子都豁上了,连买带造建立的。1891年5月,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六舰到访日本马关、横滨,那时的日本海军刚刚起步,他们深受刺激。从此,日本励精图治,不多的时间,就建立了更先进的海军。1894年~1895年,清朝在黄海海战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他们为什么输得这么彻底这么惨?以下原因。

1、没有建立自己的工业,或者说没有进入工业化;而日本则搭上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末班车;

2、国力虚弱,没法购买、建造更先进的军舰、武器;

3、清王朝沉醉在虚无的中央大国的梦里,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但北洋水师覆灭,清朝自己也很快就覆灭了。

这一切就是开始于乾隆朝的。乾隆继承了一个强盛的王朝,外忧内患基本可控,国家财政充盈。但乾隆不思进取、沉浸在天朝大国的虚荣里,耗光了国家的财富,伤及发展根本;奢侈糜烂,养成了贵族糜烂的生活习惯,整个国家没有一点尚武精神;自吹自擂,拍马屁的人说他是英明大帝,他自己也说自己是十全老人,以致后来的主政者不敢改革;利益既得者也反对改革。乾隆时期,特别是后期,清朝已病入膏肓,后来只是在苟延残喘罢了。

清朝从1644年开始算的话,乾隆朝是中间阶段。在他父亲雍正时期严酷的统治下,康熙后期的国力凋零、官员腐败都改变了许多,西部边疆也稳定不少,只剩下一些比较弱的分裂力量等着乾隆去建功立业。一开始,年轻的乾隆也的确有所作为,在雍正朝的基础上干了不少实际的事。

乾隆中期以后,变得好大喜功、生活奢华,他要展现天朝上国的光辉。在他的带领下,全国奢侈风气大涨,各地大兴土木,官员又开始贪污腐败。反观同时期的沙俄的彼得一世,却在励精图治,有远大的眼光。虽然沙俄的土地比清朝多得多,但彼得一世还是心向大海,摸索发展工业。这与天天沉醉在制造繁盛巨典的乾隆简直不在一个层次。如果这时的乾隆可以像初期那样有所作为,清朝也不至于到后期那样可怜。

从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到雍正,这些皇帝还真没有忘本,八旗军队还是很能打仗的。但到了乾隆时期,也许是天下太平,清朝的军队逐渐成了摆设。王公贵族们天天提笼架鸟、眠花宿柳,他们祖先的尚武精神在就随着老一辈的离去,也远远的不见了。后来八国联军,清朝的八旗军没有一个能打的,倒是蒙古的莽撞王爷僧格林沁还有点拼死的血性;太平天国,一个简单的农民起义,偌大的清朝八旗军居然望风而逃。一个没有骨头的王朝,从乾隆朝开始。

到了乾隆晚期,他专宠权臣和珅,国家腐败不堪,“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从此而来”(“州县有千金通融,则胥役得乘而牟万金之利;督抚有万金之通融,州县得乘而牟十万之利” ),国家的根本也是从此坏了,财富枯竭,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在吃老本,而这个老本还不是很雄厚。吏治腐败、国力空虚,农民活不下去,国内矛盾空前激化,但国家却关着大门,得过且过。这是乾隆晚期的特点。而同时期的世界,美国已经打了独立战争,产生了“宪法”,英国已经发明了蒸汽机,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

要命的是乾隆还非常看不起外国这些东西,谓之“奇技淫巧”。实际上,如果他是个睿智的人,一定能看清这个世界大势。但是他不是,他津津乐道于自己执政时间最长,还虚里冒套地提前退位,当起了太上皇。他还封自己是“十全老人”,这就是给后代立了一个样板,任何和他那个落后思想冲突的东西都是不对的,搞得他的子孙不知道怎么办好,再加上他的几个后代也不很争气,国家就这样,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说什么“康乾盛世”,实际是“衰道之始”。一般的人不会影响国家的命运的,问题是皇帝。正是乾隆时期国家系统性的“闭关自守、不思进取、奢侈糜烂、尚武尽失”,清朝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即使又来有什么“洋务运动”,也只是回光返照,没法改变根本,更没法改变农业文明打不过工业文明的现实。

没必要神话某个历史人物,乾隆晚期如果有年轻时一半的作为,后期的北洋水师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北洋水师的覆亡,谁才是千古罪人?

制度决定一切。

北洋水师的覆亡,谁才是千古罪人?

李鸿章。

北洋水师的覆亡,谁才是千古罪人?

无能的满清王朝对内残酷镇压,无底线盘剥老百姓,遏制国内民众发展科学技术,他们当然是北洋水师覆亡的千古罪人!

北洋水师的覆亡,谁才是千古罪人?

北洋水师的覆亡,相当多的人应该担负责任。主要责任人应该是慈禧太后,其次是李鸿章。

慈禧太后认为既然已经有了铁甲舰,而且吨位战力皆是亚洲第一水准,那么后续的海军建设就没有继续努力的必要了。因此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和其他消费。

这是慈禧的认知错误,毕竟是封建思想不开放和对新生事物认知度不够造成的。一个被封建思想教育下的老太太,并不能期望她有多高的理解和参透。维护皇权和自身地位的巩固这才是她所考虑的事,但她是决策者,应负有领导责任。

李鸿章虽然是一代名臣,创立北洋舰队也是他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对北洋的后续建设没有给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这是他失职的地方。这也包括了诸如军火的添置和遴选,对敌人实力的发展和评估,及对应办法等等。这些责任是推卸不掉的。

丁汝昌作为主管领导,对敌人动机和意图做出错误判断,这也是重要的失败原因。在高升号出航前就应该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出相应预案。指挥协同上也没有做出相应的安排,因此导致甲午海战北洋的仓促上阵。无论他后来如何壮烈,但是他的责任并不能忽略。

战端一开,各方面,各兵种的协调也不到位。有迟到的还是鱼雷艇临阵脱逃的,这些和平时部队的训练和思想教育都不到位。北洋之败是各种因素掺杂的失败,无论刘步蟾邓世昌这些名将有多么能打,但是结局却早已确定。

装备落后是怪慈禧,北洋多艘主力舰围攻吉野号都没有打沉,可见那个时候的北洋舰队已经落后了。北洋用的是重炮,日本人是速射炮,这样的情况在海战中几乎等于武器的代差。打不赢不奇怪。

中国人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现代海军,费尽心血培养出来的诸多名将,在这次海战中几乎一战尽殁。也正是因为这场海战,打的中国人近百年都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这些人不是责任人,是民族罪人。

北洋水师的覆亡,谁才是千古罪人?

北洋水师始建于1888年,是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舰队,排名世界第九,亚洲第一,然而这样的一只舰队却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1894年日本出兵朝鲜,朝鲜清朝附属国,清朝派出援军支援朝鲜作战,然而因为指挥上的失误,清军在朝鲜战场上失利,日军占领朝鲜全境,向鸭绿江进发。

北洋舰队主力舰12艘由威海出发,赴鸭绿江的大东沟,护送陆军刘盛休部12营6000余人登陆。

而日军联合舰队和第一游击队也开赴鸭绿江,意图和北洋舰队主力交战,将北洋舰队全部消灭夺取海上控制权。

在北洋舰队返回途中和日军联合舰队相遇,双方在黄海海域大东沟交战,战役持续5个多小时,最终以日军的撤退而结束。

此战役北洋舰队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被击沉,来远受重伤,死伤官兵800余人,日军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诚、西京丸受重伤,死伤239人。

此战北洋舰队虽然损失比较大,但是主力舰定远、镇远还在,仍有一战之力,而日军虽各舰只是重伤,但是旗舰松岛完全丧失战斗力,吉野被打的只剩下一个躯壳,西京丸几乎完全被击沉。损失也不不小。

而尚有一战之力的北洋舰队,李鸿章为了保留舰队的实力,让北洋舰队藏在威海卫不允许出海作战,北洋舰队的隐藏海上被日军舰队完全控制,在日军舰队的掩护下清军被打的节节败退,而北洋舰队也遭受重大打击,被日军舰队全部击沉。

1895年2月3日,清军在陆战中因为失去海上支援,被日军陆军及海军联合攻击,被打的节节败退,加上军官贪生怕死,北洋舰队驻扎的刘松岛失守。

而北洋舰队被日军陆军海军合围,在日军的猛攻下主力舰定远受重伤,不久后沉没,来远、威远、宝筏等相继被击沉,北洋舰队主力丧失,随后投降,至此北洋舰队全部覆没。

战后与日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并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办厂,甲午战争的失败,加深了半殖民化的程度,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并有了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甲午战争的失败,北洋舰队的覆灭谁该为这个件事负责?

负责的有三个人,慈禧、李鸿章以及制度。

慈禧,一开始慈禧掌权的时候,跟皇上的伙食都一样,但是后来慈禧的权利越来越大,超过皇权以后,慈禧开始铺张浪费,伙食远远超过皇上,慈禧为了制作一件奢华的衣服,挪用当时用来购买武器装备的军费,但是后来的北洋舰队连炮都买不起,士兵的武器更是相当的落后。

更是花费大量的白银建造颐和园,用来颐养天年。

甲午战争爆发的时候,正赶上慈禧过六十大寿,而慈禧对战争根本不关心,她只求战争无论谁赢快点结束,不能影响自己过寿,甚至还说出来了:只要3天打不到北京,就行。而三天的意思就是自己能过六十大寿就行。

李鸿章

李鸿章从战争一开始的时候,就主张讲和,不积极备战,甚至希望通过其他国家来从中调和中日关系,而议和最终是错过了很多的战机,让清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甚至很多地方日军兵不血刃,增加了日本的野心。

李鸿章将北洋舰队藏于威海卫的做法,更是让清军在整场战争中处于劣势的位置,让北洋舰队直接覆灭。

制度

清朝后期国家上下腐败,军队更是制度混乱,装备落后,战斗力低下,毫无战斗意志,导致战争上清军一人败退,全部闻风败退,战场一再失利。

而陆上军官的不作为,让北洋舰队陷入被日军陆军和海军的包围之中。

到底谁是千古罪人呢?

毫无疑问是慈禧,虽然慈禧没有直接参与战争中,但是她的一些做法间接导致了甲午战争的失败和北洋舰队的覆灭。

慈禧将大量军费用于贪图享乐,而面对列强的入侵,慈禧的做法就是想办法花钱议和,而不是积极备战,导致战争节节败退。

而慈禧私心太大,只要自己过得好,管他国家不国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