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军舰为什么不取消舰炮?
不知道以后舰炮会不会取消,但在能预见的未来肯定不会。
舰炮对于军舰,有着别的武器取代不了的优点,就像手中有枪的人腰里别把匕首。
一、舰炮的种类及分布
炮一般口径在20mm以上,20mm以下的是枪。我国最小的舰炮是双管20炮,最大的是130mm舰炮。现在主力是100mm单管舰炮,更大的逐渐不用了。
驱护舰舰炮在舰上分主炮和副炮,主炮以前在前后甲板都有,口径100或130,副炮一般在二层甲板或后甲板,口径多为76mm或57mm;现在随着小口径多管系统的出现,以前中等口径的副炮在驱护舰上越来越少了。
今天小口径不讲了,主要以前甲板的主炮为例。
二、舰炮的作用和发展
舰炮可以对海、对岸射击,也可以对空射击,效费比特别高,这个是导弹办不到的。比如敌机来了,舰炮射击可以干扰他的攻击行动,迫使敌机远离;对岸上目标射击更是舰炮的强项,又准又猛,作用很大。舰炮的主业是对海射击,可以射击受伤敌舰,扩大战果;可以射击小目标;可以消灭浮雷;可以打敌浮标和半潜状态的潜艇;太多了。大家也许觉得有导弹可以不要火炮,是不对的。
火炮是不断进步发展的,最先的火炮是滑膛炮,后来到线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弟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巨舰大炮盛行,争相比谁的舰大、谁的炮粗。我知道最大口径的是日本的460mm舰炮最大,其次是美国的406mm舰炮。但二战中,航空兵的作用非常突出,纳粹的五万多吨的俾斯麦号战列舰就被英国的鱼雷攻击机击沉,舰上近五十门各类炮和无数炮弹一起沉入海底。从此,海战进入了航空兵时代。
三、舰炮不会离开军舰的
俾斯麦号被击沉使各国思考舰炮的配置和海战时的作用,美国采取了均衡的做法,保留巡洋舰上的巨型火炮,但更着力于航空母舰的训练和使用。而另一个海军强国日本采取了保守一些的做法,发展航母与舰炮并重,这就有点分散实力。二战后期的大和号和武藏号都装了460巨炮,但直到沉没时也没起多大作用。当然日本也看重航空兵鱼雷战术,那个指挥了偷袭珍珠港和中途岛战役的南云忠一就是航空兵鱼雷战专家。
日本之所以不放弃巨炮,是受他们海军鼻祖东乡平八郎的影响,东乡平八郎在对马海战中一战封神。他就推崇巨舰大炮,特别要求打得准。他的名言就是:“我宁要一门百发百中的大炮,也不要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在日本没人敢怀疑他,他的经验对日本海军在二战中的海战是有影响的。有理论认为日本二战中除了偷袭珍珠港外,海军航空兵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战后,各国反省舰炮的作用,认为有航空兵了,大炮没啥用,这样舍弃了巨炮而采用130mm以下舰炮。后来导弹出现了,舰炮的存在更引起讨论。但科技是进步的,舰炮也变得先进,射速、准度、威力都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尤其在有限的几次海战中,舰炮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渐渐地,保留100mm舰炮是大家的共识。
将来舰炮仍会留在舰上,它会变得更先进,使用范围更广。比如现在有电磁炮;舰炮可以打出干扰弹等,都显示了舰炮的发展会使它成为军舰不可或缺的装备之一。
现在军舰为什么不取消舰炮?
为什么现在的军舰不取消舰炮?
其实并不是不想取消,而是不能取消。
谁都知道,如今的海战已经是导弹的天下,根本不用指望舰炮能起多大作用。
导弹能在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千米外解决战斗,舰炮不行。
苏式的AK130舰炮只能堪堪打个30千米,西方喜欢的“传家宝”奥托梅拉76mm差不多也是这个数,也就美帝MK45 127mm的5英寸舰炮能打到39千米。
舰炮射击起来,还要考虑仰角、气象、速度、波涛等等很多因素,其实非常麻烦,有计算机辅助也一样。
现代舰炮的威力也不行,口径太小,装药远不如反舰导弹的战斗部,很难对军舰予以重创。
它们还有巨大的弹药库和供弹系统,占据了船上相当大的空间,降低了生存率。
所以,今天军舰上的舰炮有时候确实很尴尬,就像二战时期潜艇的甲板炮一样,说没用又有用,说有用又真没啥大用。
不取消舰炮,最主要的原因是便宜,关键时刻能顶事儿。
导弹是好,但导弹奇贵无比,不可能凡事都用导弹解决。
打二三十亿的军舰当然用导弹,可碰上海盗的小舢板或武装分子的快艇呢?还不如速射舰炮好使对不对?
而且,一艘军舰的导弹数量有限,总得有个备份武器。
拿美国的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煮栗子,它装备的MK-41垂发单元为前32后64坑,早期有三个单元还装了装弹吊机。
这些单元坑里装填的弹种非常丰富,有“战斧”巡航导弹,“标准”-2对空导弹,“鱼叉”反舰导弹,“阿斯洛克”制导鱼雷,“标准-3”反导弹,甚至“海麻雀”的多联装发射箱,
所以别看发射单元的窟窿多,可涉及到驱逐舰执行各种任务的各种弹种,这点载弹也就刚好够用。
不然为什么以前老美的军舰会空1-3窟窿放装填机呢?还不是因为冷战时期成天担忧打世界大战。
今天的世界比过去太平多了,军舰是发射单元装多少算多少,根本懒得在舰上换弹了。
有门主炮还是很关键的,不可能凡事都用导弹,总还得有些干粗活的。
还有,万一遭遇到意料之外的情况,比如导弹系统失灵失控,遭遇到敌方的电子对抗呢?
这时候,能顶上去的就只有舰炮了。
假如战时发射单元被重创击毁呢?
同样,也只能靠舰炮顶上去,否则连逃跑都会心惊肉跳,对方一艘鱼雷艇贴过来你都束手无策。
再就是一些杂活情况。
比如说吓人啦,还有攻击非武装船舶、轰炸陆地,甚至防空、反鱼雷,主炮都可以劳动一下。
为什么说“吓人”呢?因为舰炮确实能传达威慑力。
各国海军在索马里巡航的时候,有些海盗就因为导弹驱逐舰上有炮,一般不敢动之。
但那些没有炮的军舰,比如补给舰、油料补给舰,都有黑蜀黍打主意。
比如2009年3月30日的德军补给舰“FGS Spessart”遇袭事件,索马里海盗们在凌晨袭击了这艘军舰,后来靠自家巴登·符腾堡级护卫舰“莱茵兰-普法尔茨”拿舰炮解围。
同年10月7日,法国海军18000吨的油料补给舰也遭遇了索马里海盗,在进行加油作业时被海盗拿RPG和突击步枪袭击,直到其它法国军舰赶来。
吉布提的海盗甚至胆敢袭击美军的LSD 48 阿什兰号(Ashland),这艘庞大的惠德贝岛级船坞登陆舰虽然蹲满了美国大兵,却没有可怖的炮管子,让海盗们误认为运输船。
当然,阿什兰号并不是真的没炮,美军很快就把海盗的快艇给炸飞了。
如果吓都吓不住,那当然是直接拿炮送海盗们上西天,这时候速射主炮是最好的办事工具。
最后总结一下现代军舰保留舰炮的理由:
1.打击海盗:用昂贵的导弹去炸一艘小破船是没有意义的,但各种口径的舰炮却相当适合干这事儿。
2.对岸轰炸:舰炮可以在合适的时候参与对岸打击,如两栖登陆时,军舰的炮火支援相当于在海上假设了榴弹炮的阵地。
3.警告威胁:舰炮的外表比埋藏在发射管内的导弹更具威慑力,而且舰炮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进行鸣炮示威,如前段时间俄海军赶走越线的英海军那样。
4.防空作战:实际上今天军舰的主炮都可以拿来防空,在火控计算机和雷达的辅助下,它们能取得惊人的效果,比担当最后防线的近防炮更远更狠。
5.海上作战:如果一艘军舰希望拼杀到最后一刻,那么舰炮可能就是陪伴它到最后的武器。如果军舰对付的是无武装船舶,使用舰炮比使用导弹更经济。
就是这样。
现在军舰为什么不取消舰炮?
美国人以前还真的这么干过
在“导弹万能论”的年代里,美国下水的第一艘核动力水面舰艇“长滩”号巡洋舰就取消了舰炮,试图依靠自身携带的120枚中程防空导弹和46枚远程防空导弹担负起航母编队的防空作战任务。
不过,在后来的实践中发现,“长滩”号在中近距离的防空上存在着明显的火力空白,必须依靠编队协同作战,缺乏独立作战能力。另外,长滩号还缺乏中近距离的打击手段,无法应对复杂的战场环境。
于是在后服役不久,美国人就给长滩号加装了2门从退役驱逐舰上拆下来的二手127毫米舰炮,到后期又加装了2座20毫米密集阵近防炮提高其近距防空能力。
长滩号在设计初期并未留有舰炮的安装位置,因此只能把舰炮安装在舰体中后部。
现代舰炮的作用
虽然在射程和精度上不能和导弹相提并论,但在火力持续、反应速度和爆发射速上,舰炮有着天生的优势,可以和舰载导弹形成优势互补。
现代舰炮大致分为中大口径主炮和小口径速射炮两类。
中大口径主炮
得益于科技的高速发展,舰炮的技术水平和技战术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作为主炮使用的现代舰炮,其拥有一套全自动的供弹系统和炮管冷却系统,射速比同口径的陆炮要高得多,再加上先进的火控和稳定系统,精度和射程也比二战时期的舰炮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中大口径的舰炮在现代舰艇上担负着多种任务。
- 辅助防空
舰用主炮的射程一般都有十几千米,在执行防空任务时高射速的舰炮配合空炸引信,可以打出密集的弹幕杀伤来袭目标,补充了防空作战时中近距杀伤区的火力密度。意大利奥托梅莱拉研制的76毫米舰炮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其以紧凑的体型、超快的射速享誉世界。在执行防空作战任务时,该炮能以120发/分的速度将近炸预制破片弹投射到9千米以外,消灭漏网之鱼。
奥托76毫米舰炮
- 近距反舰
反舰导弹在打击远距离目标时的效能很好,但在近距离的武装对峙/冲突中却很难发挥,甚至还可能因距离过短不能及时抓住目标导致脱靶。在这种情况下,反应快、火力猛的舰炮反而更加实用,特别是面对目视距离内的中小型舰艇时,舰炮的杀伤能力反而超过了反舰导弹。前苏联研制的AK-130双联装舰炮在这点上表现尤为突出,其高达90发/分的射速可将27公斤重的炮弹打出30公里的射程,执行反舰任务时对中小型舰艇具有毁灭性的杀伤力。
AK-130双联装舰炮和国产130舰炮有着很深的渊源
- 对陆打击
现代舰炮的另一个主要任务时用于对陆火力支援。因为现代舰炮有着全自动的供弹装置,因此一门舰炮的火力就相当于一个炮兵营的弹药投送量。再加上持续的火力打击能力,其在进行对地打击时,可以轻松压制地面炮兵,为己方部队提供有效的掩护。另外和导弹相比,舰炮不仅可长时间压制目标,而且更加廉价和经济,性价比远远超过了昂贵的导弹。
美国在研制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时就秉承了这种思想,安装了两门155毫米口径的舰炮。该炮的持续射速达到12发/分,射程高达100海里,还装备有先进的制导炮弹,曾是美国海军格外看中的对陆打击利器。
朱姆沃尔特级上的AGS先进舰炮系统
小口径速射炮
小口径速射炮承担的任务相对简单,主要执行近距防空/反舰和反导任务。
- 近距防空/反舰
小口径速射炮没有太大的射程射高,因此只能作为近距离补充防空和反舰使用。不过,在一些非正式场合,小口径舰炮的作用不小,比如在执行护航任务时射击威胁军舰/货船的飞行器、快艇,或是在低烈度武装冲突中使用速射炮打击具备威胁的武装船只等。
- 拦截反舰导弹
另一种小口径速射炮则主要用于拦截反舰导弹,常被称作近防炮。近防炮具备高度的自动化和先进的综合探测系统,其射速极高,每分钟能打出数千发炮弹,形成密集的弹幕以摧毁反舰导弹。因此,常用于当作舰艇防空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用于补充防空导弹的近距拦截能力差的问题。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均各国发展了多种不同型号的近防炮,中国也在21世纪后研制了被称做“730”和“1130”的两种近防炮。
不过随着新一代近距拦截弹的出现,近防炮有被逐渐取消的趋势。美国人正在用“海拉姆”导弹取代原有的密集阵近防炮,中国则在舰艇上将“1130”近防炮和海红旗-10近距拦截弹结合使用。
密集阵近防炮
总的来说,虽然近防炮出现被导弹取代的趋势,但现代舰艇上的主炮在中近距离火力以及经济性上仍表现有很大的优势,除非导弹能从根本上弥补性能和成本的问题,否则舰炮永远不会消失。
现在军舰为什么不取消舰炮?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说实话过去的军舰,舰炮是最为有破坏作用的武器。尤其是战舰上还立着风帆的时代,装备的舰炮,少了有十几门,多了都有上百门,普普通通都在几十门。
到二战的时候,战舰上的舰炮,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也维持着一定的数量。毕竟这个时期的舰炮威力提升了不少,而且使用的口径还一个比一个大。
那么在二战时期,舰炮的发展算是达到了巅峰,因为随后诞生了一件恐怖的大杀器——导弹。
所以导弹出现之后,舰炮就已经不能够作为主要武器出现在军舰上了。
毕竟随着导弹和雷达的发展,反舰导弹的攻击力不仅犀利,而且攻击距离也在不断的拉长,这还不算精度还在不断的提升,所以现代化的海战真要爆发,都是超视距作战。
就火炮这点攻击距离真心不够用的,就算是使用增程弹,要说方便还是比不上导弹。
这不仅仅是导弹的精度,还有导弹的威力,毕竟一发导弹就足够将一艘军舰击沉,而舰炮少说也得三发才可以做到。
再加上,军舰的火力,防护和机动能力,这是军舰的三大要素。
而舰炮和防护是一对相生相克的难兄难弟,舰炮的威力变大了,防护装甲的厚度必然会加厚。
但导弹就不一样了,再厚实的装甲都不够导弹一炸的。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的军舰都变薄的原因,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各种舰炮的作用就发挥不出它的威力了,毕竟它的活都被导弹给抢了。
那么面对这种局面,不仅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军迷,还有很多的军工人员,都在质疑舰炮在军舰上存在的价值。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这种质疑舰炮的存在,达到了顶峰。
还真就有国家身体力行,将舰炮从军舰上剔除掉了。
比如美国,他们在二战结束之后,开始建造美国第一艘核动力巡洋舰——长滩号巡洋舰。
作为历史上第一艘核动力水面舰艇,美军采用全新的作战理念,认为导弹将主导一切,这种武器不仅可以用来防空,反舰的能力也不错。
所以长滩号竣工之后,上边装备了多种导弹,就是没有舰炮的位置,不过美国人的固执,也仅仅维持了一段时间而已,在长滩号以后服役的日子里,美国人不仅给它装备上了鱼雷发射管,还有一门五英寸(一百二十七毫米)的舰炮,而且密集阵近程防御系统也被装了上去。
看到这种变化,就知道美国人后悔了,他们明白了,军舰上是不能没有舰炮的存在。
美军作为一个经常对外发动战争的国家,这种变化必然经历了实战的检验,所以舰炮这种武器,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是不可能从军舰上取消的,就如同飞机上不能取消机炮一样。
接下来就解释一下,为什么舰炮不能从军舰上剔除出去?首先舰炮的地位是下降了,这是不容置疑的,从主武器变成了配属的副武器,而且数量也被砍成了一门,口径也不再追求大而是向着小口径的方向发展,尤其是专注三十毫米口径的速射近防炮。
究其原因,很多人仅仅是注意到了,导弹的超视距作战的能力,没有注意到导弹也有最小发射距离的限制。
在这个最小发射距离之内,导弹就算是看到了来袭击的武器,它也只能是干瞪眼,而无所作为。
这个时候,就需要舰炮来弥补末端防御的这个缺口了。
这也是为什么,舰炮的口径下降,但却强调起了它的速射能力,原因就是利用舰炮的高射速,做好防御的最后一个环节。
当然舰炮如果再拦不住的话,基本上这艘军舰的编号就该从战斗序列中被抹平了。
所以目前的舰炮,它的作用已经不是反舰作战,也不是和对手的舰炮进行对轰了,这都是二战以前老掉牙的战术了。
如今的舰炮其实主要功能是对岸攻击,以及防空作战。
对岸攻击很多人都能够理解,毕竟在看反应二战的电影电视剧的时候,总能看到登陆部队呼叫火力支援的时候,舰炮就会轰击出一发发的炮弹。
那么用舰炮进行防空作战,有关这一点很多人就会不理解了。他们会下意识地认为,防空作战的时候不是有导弹吗?论精度,论射程,论威力都比舰炮好用,这怎么就有了舰炮的事情了呢?
怎么说呢?对手的飞机在攻击己方的时候,会有高高的飞在天上对军舰攻击的时候,但同样也有偷偷靠近,使用低空飞行,躲避雷达监控,进行突防的时候。
那么低空突防,雷达没有发现,等到看到飞机了,使用导弹可就晚了,这个时候,就只能使用舰炮来应对,依靠舰炮的反应能力和速射的特点,组成一道弹幕将对手给拦截下来。
说件事情就明白了。
1982年发生了马岛海战。
五月四号的时候,英国海军四十二型导弹驱逐舰——谢菲尔德号,在马岛外海执行防空警戒任务。
谢菲尔德号的武器装备相当不错,不仅有当时性能十分突出的防空雷达,还有射程高达七十公里的海标枪舰载防空导弹。
再加上,阿根廷军队的飞机,单靠油箱里的那些油料飞到这里,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谢菲尔德号对于这样的任务,简直是不要太轻松了。
结果就在这一天的早上,阿根廷的海王星侦察机发现了英军的军舰,情报很快就被传了回去。
既然有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能放弃了,所以当时阿根廷军队就派出了两架飞机,因为路程比较长,中间他们还使用了KC—130加油机,在空中给这两架飞机加了油,这才让这两架飞机有能力飞到指定目标。
这两架飞机在靠近英国军舰的时候,可以说是贴着海面在飞行,就是怕英国军舰发现了自己。
最终阿根廷的飞行员,通过机载雷达锁定了谢菲尔德号的位置,在靠近这艘军舰的时候,按下了导弹发射按钮。
导弹冒着火星直接奔着谢菲尔德号就来了,而阿根廷的飞机放完导弹直接就回去了。
而谢菲尔德号发现导弹,是通过一个瞭望员发现的,警报打出去之后,所有的防御措施已经来不及了。
导弹命中谢菲尔德号,不用想了,军舰像巧克力一样的化掉了。
两亿美元的军舰,被一发售价二十万美元的导弹给击沉了。
那么这个时候,如果有一门反应够快的舰炮再的话,不管有用没用至少可以进行拦击。
可谢菲尔德号上的舰炮不够快,并没有展开防御。
所以舰炮同样是可以防空的,而且是防空的最后一种手段了。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的舰炮都在向着口径小型化发展了,毕竟口径越小反应才会越快,越大的口径反应就会越慢。
而且小口径的舰炮,才能保证超高速的速射。
那么还有什么原因让舰炮留在了军舰上呢?舰炮足够的廉价,它是航行在公海舰队使用的一种示威武器,或者骚扰武器。
这么说好像舰炮做的事不怎么好听,所以得解释一下。
比如军舰想要示威,这就得需要火力展示一下,那么这个时候,无论是使用巡航导弹,还是防空导弹,甚至是密集阵,这都不合适。
首先是价格问题,这些东西少了十几万美元,多了几十万美元,甚至是上百万美元。
那么仅仅用来示威,这价格也太贵了,一般的国家就承受不起,其实就算是富裕的国家,一次两次可以,次数多了也受不了。
再有一个,能够执行任务出海的军舰,船上装的导弹武器,这属于战略威慑的东西,打一发少一发,打多了就要回去进行补给,毕竟有些导弹在军舰上的储备其实就不多。
那么军舰回去补给去了,这后续的任务留给谁呢?
往大了说,一个国家的战略储备就那么多,今天这艘军舰示威的时候打了一发,明天哪艘军舰示威又打了一发。
那么可以想象得到,等到真正用到这些导弹开始作战的时候,国家的战略储备会减少很多的,到时候怎么办?再生产吗?可生产也要有一个周期啊!
所以动用导弹进行示威,这不仅仅是浪费金钱,还是在浪费宝贵的战略储备,这是不可原谅的。
如果有舰炮,转动舰炮就表面了态度,必要的时候放几发炮弹就可以了。
说道这里,估计会有反对意见的,说示威也用不着发射,用这雷达,哪雷达对对方实施锁定,对方就知道自己的意思了,会知难而退。
怎么说呢?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万一啊!你拿雷达锁定,对方就不接这事,继续该干嘛干嘛。这个时候就剩下三个字——怎么办?这就有了进一步的示威。
除了这种极端情况,其实还会有其他的情况出现。
叫羞辱性地抵近观察,对方就是不怀好意地开着小破船靠近,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驱离!如何驱离?使用导弹吗?显然不合适,如果使用舰炮那么就可以做到恰到好处了。
毕竟炮弹吗?有很多的,而且价格低廉,多来几发炮弹都不用多考虑的。
再有就是在真实战场上,遇到的情况。现如今的军舰都是薄皮大馅的,不用几发导弹,一发导弹就足够将军舰给炸沉了,文章之前提到的谢菲尔德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发二十万美元的导弹打中之后,什么也没了。
那么军舰为了防御被导弹一击命中,这就有了很多防护盾,所以一开打双方必然都会把自己的防护盾给支起来。
而这个时候想要拿下对手的军舰,就要考虑对手的防护盾,所以一发导弹一发导弹对对方进行射击,显然是行不通的。
毕竟这就成了添油战术了,大概率是会被对方的防护盾给拦截下来,所以遇到这种情况,要攻击对手,绝对是一场饱和性打击,一举破掉对方的防护盾的同时,给予对手致命打击。
显然双方都是这样想的,那么消耗对手的导弹,就成了一种必然。
如果这个时候,几艘小型的舰艇过来对对方实施骚扰。
对方必然还击,用导弹吗?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导弹将这几艘小型舰艇给收拾了,导弹就少了,那么还有可能发动饱和打击吗?
而且在使用导弹攻击小型舰艇的时候,对方必然会露出破绽,那么抓住这个机会实施一次饱和打击,对手根本就撑不住的。
但换成另一种武器呢?当小型舰艇出现的时候,导弹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舰炮开始忙起来,这就可以做到一心两用。
所以舰炮有用吗?大用啊!
再有就是,周围没有小型舰艇来配合作战,也可以使用舰炮对对方实施骚扰战术,等待它露出破绽的时候。
在有自动装弹机的帮助下,舰炮的射速是相当恐怖的,而且如今舰炮的攻击力是很犀利的,目前军舰上的装甲根本就防不住舰炮的突袭。
再有一种情况,双方的防护盾将对方的导弹全部拦截下来,这个时候,谁有仅剩下的武器,谁就能笑到最后。
显然舰炮很可能就是最后一件武器了。
但在现代化战争中,双方使用舰炮对轰的情况估计是少见了,但真遇到这种情况,这种军舰已经成为了待宰的羔羊了,它连防护力都不会有了。
所以舰炮是不可能从军舰上除名的,哪怕它的地位沦落到老末。
最后就是,军舰遇到不同的情况,就需要使用不同功能的弹种来做事,比如烟雾弹,照明弹等等。
这些弹种没有杀伤力,但必要情况下却可以让战斗力倍增,那么使用导弹去发射这些弹种,显然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赔本买卖,而用舰炮来发射,不仅廉价,想多来几发这样的炮弹都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的话,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现在军舰为什么不取消舰炮?
只要军舰这种武器还存在,舰炮就一定不会取消!由于雷达和导弹等技术的发展,现代海战作战的距离越来越远,传统的舰炮似乎不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了,所以就出现了这样一问题:军舰该不该取消舰炮?
从目前所有的军舰发展情况来看,包括美军目前最先进的“朱姆沃尔特级”导弹驱逐舰,也都没有取消舰炮,这也就意味着舰炮的作用还是不可避免。并且未来的舰炮,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普通舰炮。
舰炮相比较导弹等武器,无论是射程还是精度,都远不如导弹,不过舰炮也有一些优势,所长下面就来举例几个说明一下:
成本优势:对于军舰来说,导弹是非常昂贵,一枚动辄价值几十或者几百万美元,如果对付的是低价值的目标的话,太不划算了。而一枚舰炮的炮弹,可能就几十或者几百美元,差别很大。比如说如果遇到了海上小艇等威胁程度较小的目标,舰炮进行警告射击或者摧毁射击,成本最低;
灵活性优势:其实前面提到的面对海上小艇对军舰威胁程度较小的目标,使用导弹等武器攻击反而不灵活,毕竟这些目标都离军舰非常近,且它们本身移动就非常灵活,导弹对付这样的目标显得非常的笨重;
火力优势:舰炮和导弹比起来,威力肯定是不如的,但是面对几十公里远的目标,舰炮的火力持续性是要高于导弹的,舰炮能在短时间内进行速射,倾泻大量的炮弹覆盖海上目标。
另外现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导致舰炮不会被取消,那就是已经出现一种新型的舰炮:电磁炮。它会逐渐取代传统的舰炮,成为军舰的主力舰炮。电磁炮的射程和威力都比普通的火药发射的舰炮要厉害很多,比如电磁炮的射程也能达到数百公里,这已经和导弹的射程差不多。另外舰炮发射的炮弹,也可以进行制导,弥补了精度的不足。
所以在未来,军舰的舰炮不会取消,新式的舰炮,比如电磁炮会逐渐成为军舰的主战舰炮。
现在军舰为什么不取消舰炮?
舰炮不会取消,将一直是军舰的主要武器之一,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舰炮的地位甚至会回升,再一次成为军舰的主力武器。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精确制导武器上舰,各种导弹使得军舰的作战半径,火力精确性得到巨幅提升。于是,原本作为军舰主力武器的舰炮,偏居一隅,成了现代军舰的辅助性武器。现代几乎所有的驱逐舰,护卫舰,巡洋舰都会装备至少一门主炮。但主炮虽然名字里有一个“主”字,却并不是主力武器,而是辅助导弹作战的武器。舰炮之所以没被导弹彻底取代,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舰炮可以补充反舰导弹的射程盲区。说到这一点,不少小伙伴可能会满腹狐疑。补充反舰导弹的射程盲区?难不成现有的技术能让舰炮的射程超过反舰导弹不成?其实并不是,舰炮补充的反舰导弹射程盲区并不是指舰炮打得远,而是指舰炮可以打得近!反舰导弹的射程其实是一个范围,而这个范围有上限也有下限。上限通常可达数百公里,下限则通常在几公里左右,舰炮补充的盲区,就是这几公里内的目标。在世界和平的大背景下,军舰执行的多的其实是与敌方舰艇对峙,对付恐怖分子的任务,需要与目标近距离接触,美国的驱逐舰曾多次被恐怖分子贴脸爆破,损失惨重。这种时候反舰导弹是肯定用不上的,舰炮才是第一选择。
▼这是意大利奥托·梅莱拉76毫米单管舰炮,以综合性能优秀,重量轻闻名,装备于世界多个国家海军军舰。奥托舰炮的有效射程是9公里,射速85-100发/分,可以充分不足反舰导弹在近距离无法发挥威力的缺点,保障军舰安全。第二,舰炮有着导弹无法比拟的火力持续性和火力灵活性。根据现代军舰的设计主流,保留舰炮主要有两个位置,一个是舰艏主炮,另外一个则是防空系统的近防炮。舰艏主炮的主要职能是打击近距离水面目标和岸上目标,而近防炮则是防空网的最后一层,用于打击突破了防空导弹拦截的敌方战斗机和导弹。
导弹发射是有条件的,需要稳定的电磁环境,需要雷达搜索和跟踪目标,才能正常发射击中目标。如果没有安装舰炮,在战场上遭到敌方电磁压制,导致军舰电子雷达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岂不是成了待宰的羔羊?有一部非常有名的外星人科幻电影,叫《超级战舰》,是以美国阿利·伯克驱逐舰和密苏里号战列舰为主角拍摄的。电影中外星人设置了一个结界,阻断了电磁波的传播,导致结界中的军舰雷达和通讯设施全部瘫痪,继而阿利·伯克级装备的96单元导弹也全部瘫痪。全舰能够和外星人作战的武器只有两个,一个是舰艏主炮,另一个则是密集阵近防炮。这两个武器虽然威力不大,但确实是在遭到敌方电磁压制情况下,军舰唯一可以使用的武器。虽然目前技术无法像外星人一样设置电磁波无法传播的结界,但是进行电磁压制,干扰雷达工作还是很轻松的,所以保留一到两门不依赖雷达工作的舰炮其实很有必要。第三,舰炮的成本优势巨大。一枚导弹的成本动辄几百万美元,而一枚炮弹的成本通常在几千到几万美元上下,一些特种炮弹的成本也仅仅能够达到几十万美元。军舰要打的目标并不是所有时候都是价值连城的,有时候军舰面对的目标仅仅是敌方的快艇,岸上的火箭弹等低价值目标。如果打击这些目标也用价值几百万美元的导弹的话,岂不是赔个底朝天?这个时候如果手头有一门射程和精确度都非常出色的舰炮,不费吹灰之力,花个几万美元就搞定岂不是美滋滋?所以,舰炮便宜,也是它保留至今的主要原因之一。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中美两大巨头都在全速研制电磁轨道炮。电磁轨道炮是以一种以洛伦兹力作为动力源的炮,与使用火焰燃气作为推动炮弹的火炮相比,炮弹发射效率更高,且初速可以更高。这么一来,射程就会得到幅提升,如果再给炮弹加上一定的制导装备,那么电磁轨道炮将可以兼顾炮弹与导弹的所有优点。不过目前这项技术还在开发之中,电磁炮所需要的巨大能源问题还未得到妥善解决。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如果电磁炮成功,那么舰炮将可以重回主战武器的位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