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有十个儿子,谁最优秀,谁最像雍正?

雍正帝共有十子,依次是:

长子弘晖①、皇子弘昐②(fēn)、

二子弘昀③、三子弘时④、

四子弘历⑤、五子弘昼⑥、

皇子福宜⑦、皇子福惠⑧、

皇子福沛⑨、六子弘曕(yàn)⑩。

(十子中有4位未序齿就夭折了,所以只称为皇子)

雍正帝上位是经历了残酷的“九子夺嫡”,从此雍正创立了秘密立储制,继位诏书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等皇帝驾崩后再行公布,以减轻争夺皇储的内斗。

△雍正帝

我们知道雍正帝之后是乾隆帝弘历,那么弘历是十子中最优秀的吗?

下面我们就来品评一番雍正的这十位皇子。

天不假年,十去其六

十位皇子看似挺多,其实有六位没能成年,他们分别是:

长子弘晖①:(1697—1704年),年仅8岁,生母皇后乌拉那拉氏;

皇子弘昐②(fēn):(1697—1699年),年仅3岁,生母齐妃李氏;

二子弘昀③:(1700—1710年),年仅11岁,生母齐妃李氏;

皇子福宜⑦:(1720—1721年),年仅2岁,生母皇贵妃年氏;

皇子福惠⑧:(1721—1728年),年仅8岁,生母皇贵妃年氏;

皇子福沛⑨:(1723年),康熙大丧受累,导致早产,出生夭折,生母皇贵妃年氏;

弘晖①是雍正帝正牌皇后所生,以他嫡长子的身份,若不是因为夭折,以后继承皇位的可能性很大。

弘昐②、弘昀③都是齐妃李氏所生,她为雍正生了三个儿子,可惜前两个夭折了,只有弘时④活到了成年,但后来也出事了,这个后面再说。

福宜⑦、福惠⑧、福沛⑨这三位皇子很有特点,他们都是皇贵妃年氏所生,而且都没按“弘”字取名,而是按“福”字。这里难道有什么讲究吗?

这个皇贵妃年氏,正是年羹尧的妹妹,是康熙在世时亲自为雍亲王指婚的侧福晋。

△年氏影视剧改编形象

《甄嬛传》中的年妃,其原型正是这位皇贵妃年氏,不过与电视剧中傲娇跋扈的形象不同,历史上的年氏温柔知礼、身体柔弱,极得雍正宠爱。

从1720年到1723年,接连为雍正产子,中间其他嫔妃皆无所出,就可以想见雍正对她的独宠。

可惜,年氏身体素来病弱,她的三个孩子都没能成年,应该也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雍正给这三个孩子都用“福”字取名,也是祝福年氏的孩子能够顺利成人,不再夭折。

其中的福惠⑧活得最久,深得雍正喜爱,竟破例允许生母亲自抚养,而且经常带在身边,赏赐也是远超其他皇子。

后来福惠病逝,雍正十分悲痛,按照亲王的高规格礼葬了自己的爱子,要知道当时弘历、弘昼都已经十七八岁了,还只是光头阿哥,这一对比,荣宠可见一斑。

可以推测,如果福惠不死,未来的储君可不一定能落到弘历的头上。

总的来说,弘晖①、福惠⑧都可能是储君之位的有力竞争者,可惜他们都太短寿了。

实际长子,离奇被废

由于前面三个兄长都早夭了,三子弘时④其实就是实际上的长子。

按理说,处在他这个位置,对于储君之位也是有一争之力的。

不过,雍正四年(1726年),他因年少放纵,行事不谨慎,被过继给了雍正的政敌允禩sì (九子夺嫡中的八爷胤禩)。

△胤禩

雍正五年(1727年)与允禩一齐被削除宗籍。

遭受如此严厉的打击,弘时彻底陷入绝望,于同年抑郁而终,享年24岁。

齐妃唯一一个成年的儿子,就这样被废掉了,真是为她心疼一波。

关于弘时的记载史料多有缺漏,比如他的封爵记录就找不到,显然对于15岁便可以封爵开府的满清皇子而言,未封爵的可能性极小,何况还是雍亲王的实际长子。

那么就不难推测,弘时的一些记录应该是被雪藏封杀了,这里很可能涉及到了政治斗争。

从雍正对他的严厉惩罚来看,我推测应该和他替允禩等人鸣不平有关,所以雍正干脆把他划入“八爷党”,一同处置。

政治立场都不会站,可不就是“年少放纵,行事不谨慎”吗。

天命所归——宝亲王

弘历⑤出生后,前三位兄长早已夭折,他就只见过弘时④。17岁时,弘时又被废身死,弘历就成了实际上的长子。

康熙在世时,就对自幼聪颖的弘历青睐有加,召入宫中读书,并经常带在身边。

雍正当时夺嫡得十分辛苦,对于弘历为自己加分添彩,那是相当的赞赏和器重。

再加上,康熙1722年去世,雍正即位后,膝下成年的皇子只有弘时、弘历、弘昼,弘时已废,弘昼又不如弘历,因而从那时起,雍正就把弘历当作继承人培养。

△弘历

弘历也十分勤勉努力,逐渐在一次次政务中展现自己的才能,锤炼自己的能力。

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封弘历为和硕宝亲王,让他参与处理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平定贵州苗民起义等重要政治军务,为后面继位进一步铺路。接受过全面严格教育的弘历,不负父亲重望,出色完成各项任务,赢得了雍正帝的信任和朝野上下的广泛认可。

自此,弘历经常奉命代替君父祭陵、祭孔、祭关圣帝君、享太庙、祭地等重大仪式,其中的政治指向已经非常明显了。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去世,内侍取出雍正早已备好的传位诏书,宣布弘历即位,便是我们熟知的乾隆皇帝。

乾隆帝能得到皇位,还真有天命所归的意味,要不是诸兄弟的“谦让”,弘历也不可能这么顺利地作为储君一直成长。

硕果仅存的两位弟弟

雍正十个儿子,其实成年的只有四个,而除去被废的弘时④,就只剩下兄弟三人。

而与弘历⑤相处最久的,正是他的两个弟弟弘昼⑥、弘曕⑩。

1、弘昼⑥

弘昼是另一位贵妃耿氏所生,只比弘历小一岁,算是同龄人。

由于弘时④比弘历⑤、弘昼⑥大七八岁,所以从小就只有弘历、弘昼兄弟俩,学也作伴,玩也作伴,从而使得弘历对弘昼这个弟弟格外的有感情。

这也是为何日后弘昼仗着兄长的势头嚣张跋扈、肆意妄为,顶着朝臣的攻讦,乾隆也只是一笑带过的原因——开什么玩笑,就这么一个从小亲近的弟弟,朕就要宠着!

△弘昼

正如乾隆后来自述“吾两人者,相规以善,交相勉,相得无间,如是者垂二十年,天伦之乐无过于是。”,所以弘昼在乾隆朝一直颇得重用,深受信任。

不过乾隆太长寿了(89岁),弘昼完全活不过兄长,59岁便病逝了。

2、弘曕⑩

弘曕是雍正去世前两年才出生的,生母为谦妃刘氏,因为在圆明园出生,所以乳名叫“圆明园阿哥”。

1735年乾隆继位时,弘曕才3岁,乾隆帝很喜欢自己的幼弟,对他悉心教导,多有栽培。

乾隆三年(1738年),乾隆帝的长辈庄亲王允禄,奏请把弘曕过继给无嗣的允礼,乾隆准奏,并命其承袭果亲王爵位。

在良好的教育下,长大后的弘曕博学多才,令乾隆颇感欣慰,并逐渐委以重任。

不过年轻人身处高位,逐渐就生出了傲慢浮躁之心,承袭了果亲王的弘曕本就十分富有,但他却仍不满足,视钱如命,大肆敛财,达到了银钱堆满府宅的地步。不只如此,仗着自己是皇弟,弘曕还做了很多僭越不法的事情,逐渐令乾隆皇帝很是不满,屡教不改之下,乾隆决定要惩罚一下自己这个幼弟。

△乾隆像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乾隆命弘曕交罚银一万两,销毁亲王金宝一颗,爵位由郡王降为贝勒,罢免所有官职。

原本乾隆只是想扳一扳幼弟的坏毛病,初衷是好的。但没想到弘曕年少得志,顺风顺水,心性没有得到磨炼,结果就因为乾隆的惩罚而一病不起,最后竟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病逝,享年33岁。

乾隆悲痛万分,就剩这么两个弟弟,还不小心折了一个,后悔自己下手重了。

结语

雍正十个儿子,成年四人中,还被废一人,余下三人中,自然是弘历最为优秀。不过要说最像雍正的还真没有,雍正帝的性格是刚正、沉稳、急躁,他的成年儿子中并没有这种类型的人物。

文以载道,史可明鉴,@清山雅舍热衷研读历史文化,分享生活感悟。原创不易,欢迎关注点赞,在此感谢。

雍正有十个儿子,谁最优秀,谁最像雍正?

雍正所生十子如下:

长子:爱新觉罗·弘晖(1697—1704年),生母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未成年便去世了。

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弘昐(1697—1699年),生母齐妃李氏,2岁就去世了。

次子:爱新觉罗·弘昀(1700—1710年),生母齐妃李氏,10岁就去世了。

三子:爱新觉罗·弘时(1704—1727年),生母齐妃李氏,23岁去世。

四子: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即清高宗乾隆帝,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五子:爱新觉罗·弘昼(1711—1770年),生母纯懿皇贵妃耿氏,59岁去世。

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福宜(1720—1721年),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1岁就去世了。

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福惠(1721—1728年),追封怀亲王,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7岁就去世了。

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福沛(1723年),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

六子:爱新觉罗·弘曕(1733—1765年),生母谦妃刘氏,32岁去世。

从上面看,年妃的几个孩子全部没有存活,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什么原因,10个儿子长到20岁以上的就只有弘时、弘历、弘曕、弘昼,这四个人中,综合素质还是弘历最最优秀。

雍正有十个儿子,谁最优秀,谁最像雍正?

雍正皇帝的十个儿子里当属四皇子弘历最为优秀,他也是圣祖康熙皇上最为看重的皇孙,也就是雍正之后继位的乾隆皇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