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是来自西凉的势力,那他和当时的西凉太守马腾是什么关系?

同是凉州系出身,董卓和马腾自然是有些交集的,但谈不上有多熟。二人的成名时间、人生经历和社会地位也大不一样:董卓才是老资历的西凉扛把子,马腾只能算是后起之秀。

△董卓

概括来说,董卓是先做高官后做国贼,

而相反地,马腾是先做国贼后做高官。

而二人的交集,也正是在他们都做国贼的时候。

一、董卓的“咖位”不是马腾能比

1、董卓

董卓出身西凉大族,成年后便有资格在陇西郡府为官,主要负责维护地方治安。

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他从羽林郎做到了军司马,隶属于护匈奴中郎将张奂麾下。

等到汉灵帝熹平年间(172—178年),董卓一路做到了并州刺史、河东太守,是名副其实的高官。

△东汉十三州之并州

原本官运亨通,但是在184年的黄巾起义中,他作为中郎将平叛不利,被罢官去职。

同年冬,凉州发生北宫伯玉、韩遂、边章等人的叛乱,进犯三辅地区。中平二年(185年),董卓被复起,作为中郎将先后辅助皇甫嵩、张温平叛。这其中董卓大破叛军,立下军功。

等到叛军撤回凉州,张温又派六路大军围攻叛军,结果一败涂地,只有董卓用计率军安全返回。董卓因功被封为斄乡侯。

中平五年(188年),凉州叛军再度进犯三辅,围攻陈仓。朝廷任命皇甫嵩为左将军,董卓为前将军,前往平叛。

中平六年(189年),凉州叛军围陈仓久攻不下,疲惫不堪,开始撤军。皇甫嵩出兵追击大获全胜,斩首万余级,叛军首领王国逃走后不久病死,坚持“穷寇勿追”的董卓则负责殿后。

2、马腾

而马腾据传是伏波将军马援之后,但是传到他这一辈已经沦为了贫民。马腾的父亲娶羌女为妻,所以马腾其实还是汉羌混血。

为了谋生,马腾年少时以砍柴再卖到城中为业,原本他的一生可能就止步于此了。

然而时势造英雄,中平四年(187年),由于凉州刺史耿鄙任用奸吏,凉州百姓苦不堪言,于是汉阳人王国以及氐、羌等民族发动叛乱。

△凉州是东汉末羌人叛乱的高发区

为了镇压叛乱,州郡征募勇士作战,马腾便在那时应征,被任命为军从事。之后他率领军队立下了不少功劳,被提升为军司马。

但是马腾这小官儿做了没多久,凉州刺史耿鄙便被其下属杀死。于是马腾便加入了王国、韩遂一伙儿,成为了叛军。他们推举王国为统帅,率领部众,进犯三辅地区。这时的马腾是叛军首领之一,董卓则是平叛的朝廷大将。

由此不难看出,董卓出身豪强,成名很早,一路有惊无险地做到了封疆大吏、朝廷高官。而马腾出身贫苦,短暂地加入军伍后,便转做了叛军首领。

二、官与贼,皆在一念间

王国战败病死后,马腾、韩遂又劫持名士阎忠为帅。阎忠不久抑郁病亡,马韩二人互相争权内斗,从而导致二人的势力转衰。

另一边,灵帝病重,担心董卓骄横坐大,下诏拜他为并州牧,同时要他交出兵权。

精明如董卓自然不肯,拒不奉诏,结果被皇甫嵩上奏参劾。最后董卓只带着五千兵马去并州就任。

但他实际上走到河东郡就驻扎了下来,等着汉灵帝去世,以图在乱局中谋取自身利益。

董卓的政治嗅觉还是很敏锐的:灵帝不久去世,大将军何进与宦官集团斗得不可开交,以致于招董卓带兵进京清除宦官集团。

此后,何进被杀,宫廷火并,董卓趁机挟持天子,掌控朝政,成为了东汉末一等一的国贼。

初平二年(191年),董卓为避关东联军锋芒,迁都长安。

董卓为了增强实力,邀请马腾、韩遂来长安商讨对抗关东诸将的事宜。

只不过,等马腾、韩遂来长安时,董卓已经被吕布杀了。

这里就是前面所说的,二人的交集正是二人皆做国贼之时。

三、天道昭昭,因果循环

后来马腾接受了曹操的招安,归附朝廷,被封为卫尉,可谓是高官厚禄。但后来因为长子马超起兵反曹,马腾在京的一家都被处死。

△马超

董卓由高官做到国贼,祸乱天下,荼毒百姓,终落的个凄惨下场。

而马腾由国贼变成了高官,看似洗白上岸,然而下场也没比董卓更好。

二者不正是应了一句古话:

上苍可欺乎?

董卓是来自西凉的势力,那他和当时的西凉太守马腾是什么关系?

要说起董卓和马腾的关系,就得从汉灵帝刘宏还在位时说起。

汉朝将全国分成十三个州,其中一个叫凉州,管辖现在的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区。

(董卓)

东汉那个时期的凉州人民,由于地处汉、羌边界,打架是家常便饭,加上自然条件恶劣,所以民风剽悍,悍不畏死,当兵的特别多。

当时的凉州骑兵战斗力很强,史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

汉灵帝中平元年十一月,凉州发生以北宫伯玉为首的叛乱,马腾的好基友韩遂也加入了叛军。

几任凉州刺史都是草包,被叛军打得找不着北,一个接一个的被撤职。

中平四年,灵帝又派耿鄙接任凉州刺史。耿鄙上任后,四处招兵买马球讨伐叛军,就是在这个时候马腾投军,成为西凉铁骑的一员。

由于马腾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慢慢的就升到司马这个职位,也算是进入了凉州势力的中层领导行列。

(马腾)

也算是耿鄙运气比较好,这时凉州叛军发生内讧,韩遂杀死北宫伯玉,成为叛军的领导,带着十多万叛军进犯陇西。

政府军被打得大败,耿鄙也被杀死,马腾这时候看到叛军势大,便投降了韩遂,从此与韩遂交集了一辈子。

韩遂得到马腾后,如虎添翼,先后打败了朝廷来讨伐的左将军皇甫嵩等将领,势力越来越大。

马腾也凭着自己的实力,逐渐成长为叛军领袖之一。

(平叛战)

势力大了,利益多了,叛军内部就产生了矛盾。

叛军首领阎忠、韩遂、马腾之间相互不信任,后来发展成自相残杀,有时为了利益又勾结在一起,总之是一个“相爱相杀”的状态。

董卓这个人呢,原来就是凉州的黑社会老大,勇猛强悍,手下有一大票小弟。

要是放在今天,绝对是要首先铲除的黑恶势力。

用当时的话说,董卓是个“游侠”, 不管是白道还是黑道,董卓都吃得开。

黑老大当久了,也想当官过过瘾。

所以在当地官员的推荐下,董卓摇身一变,成为政府的公务员。

由于他打仗有一手,加上名气大,凉州附近的少数民族叛乱都被他轻而易举的镇压下去。

就是面对韩遂的叛军,也是互有胜负。

(董卓)

为了利用董卓打叛军,汉灵帝封董卓为台乡侯、前将军,他利用叛军内部矛盾,击败韩遂等人,收降了不少叛乱的军队,自己的实力越加膨胀,整个陇西都是他的势力范围,他身兼地方军阀和朝廷重臣双重身份,是名副其实的“西北王”。

董卓也有眼光,他认为韩遂和马腾也是英雄,便私下与他们接触,互相勾结,相约相机成就大事。

(董卓与貂蝉)

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主政,何进在与宦官们的斗争中落了下风,便接受了袁绍的鬼主意,宣董卓进京诛杀宦官。

董卓正想插手朝廷事务,得到进京的圣旨,立即引军进京,并与韩遂、马腾约定,等董卓在长安站住脚后,以韩遂和马腾为援,掌控权力。

董卓还没到洛阳,便看到城中一片火海,又打听到官宦们杀了何进作乱,汉少帝逃出了洛阳,董卓急忙率兵寻找到少帝和后来的献帝刘协,过了不久便借机废了少帝,立刘协为帝,开始挟天子令诸侯,干预中央政权。

(挟天子)

董卓进京后的第二年,被王允设计杀死。

董卓的部将李傕专权,为了拉拢,封韩遂为镇西将军,封马腾为征西将军。

但马腾、韩遂基于董卓太不得人心,为了个人目的,两人联合反李。

但被李傕打败,马腾、韩遂逃回凉州割据。

后来曹操掌权时,不断挑拨马腾、韩遂的关系,两人由兄弟变成仇敌,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

曹操乘机要求马腾进京,马腾迫于压力,只好来到曹操身边。

(马腾被杀)

建安十七年,马超起兵反曹,在曹操身边当人质的马腾全家被杀。

马超后来投奔了刘备,成为蜀汉的重要将领。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发现董卓和马腾的关系比较复杂,他们出身差不多,都是陇右大族士家;性格也相像,勇猛善战。

按所处的位置来说,董卓是官兵,马腾是贼。但他们既有矛盾,又有联合。

在利益的驱使下,董卓和马腾把“官兵捉贼”这出戏演得很逼真,董卓需要马腾,马腾也想利用董卓。

说到底,这两个人都是汉末的军阀,为了各自的利益,有分有合,他们眼里只有利益,没有道德,更没有老百姓的生死。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作者:冯生

董卓是来自西凉的势力,那他和当时的西凉太守马腾是什么关系?

历史上的董卓与马腾几乎没有什么关系,二人的交集很少,既没有很深的合作也没有过多的缠斗。仅有的一次对战,马腾被董卓打败;唯一的一次合作,却没有步调一致。

01

马腾出道

马腾(?-212年),字寿成。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汉末年割据凉州一带的军阀。

马腾据传是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其父曾经做过天水兰干尉,后来丢失了官职,就留在了陇西定居(今甘肃定西),娶了当地羌女为妻,生下了马腾。

年轻时的马腾,家境贫困,没有产业,依靠砍木卖柴为生。但马腾身高八尺,相貌雄异,性格贤厚,很受人尊敬。

中平四年(187年),凉州刺史耿鄙信任奸吏,导致了狄道人王国以及氐、羌等民族造反,州郡招募勇士讨伐。马腾应征,被州郡官员看重,任命为军从事,统领部队,因为征讨有功,提升为军司马,迁偏将军。

不久后,刺史耿鄙被手下杀死,马腾则联合韩遂等人与王国合兵,自号“合众将军”,共同推举王国为主帅,汉王朝称其为“三辅作乱。”

中平六年(189年),王国被朝廷派来的军队击败,马腾、韩遂等人就废掉了王国,劫持凉州名士、前任信都县令阎忠为主帅。不久,阎忠病死,马腾、韩遂等人为了争权夺利,开始了相互攻伐,势力有所削弱,但依然是西凉最具势力的军阀之一。

02

董卓发迹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凉州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

董卓出生于定西地区的临洮(甘肃定西岷县),家境殷富是当地的豪强家族。自幼养尊处优,形成了放纵任性、粗野凶狠的性格。董卓不仅体魄健壮、气力过人,而且通晓武艺,善于骑射,当地人畏惧三分,周边彪悍的羌人也不敢怠慢。

董卓就是活脱脱的地方一霸,是典型的黑社会老大的角色。

当地羌族首领豪帅一方面威服董卓的凶悍,另方面又佩服董卓的豪爽,也都愿意归附他,听候他的调遣。

同时,董卓还收罗大批失意、落魄的无赖之徒,为其所用。西凉州政府为了维持地方的稳定,就采取以毒攻毒的策略,任命董卓出任州兵马掾一职,负责带兵巡守边塞,维护地方治安。

这样,董卓通过控制羌人,逐步扩展自己的势力,成为闻名陇西的风云人物。董卓黑白通吃,无论在官府还是在民间,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永康元年(167年),董卓担任羽林郎,统管元郡(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羽林军,不久升任军司马,跟从中郎将张奂征讨并州反叛的羌人。

董卓因功升迁为郎中,后又凭借军功升迁为广武(今山西代县)令、郡守北部都尉、一直升至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在董卓平步青云,混得水生风起的时候,马腾还是默默无闻。这段时期,马腾还在伐木卖柴为生。

03

韩遂作乱

韩遂(?-215年),字文约。凉州金城郡人。

中平元年(184年),北地郡的先零羌族和枹旱县的群贼反叛,拥立羌族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死护羌校尉冷征,劫持金城汉人边章、韩遂一起作乱。边章、韩遂的势力迅猛增强,杀死了金城太守陈懿。

中平二年(185年),边章、韩遂率领大军,以讨伐宦官为名,“入寇三辅,侵逼园陵”。东汉政权面临被推翻的危险,汉灵帝被迫启用已经被贬职的董卓重新出任中郎将,拜破虏将军,与司空张温等人率领步骑十余万屯兵美阳,护卫圆陵。

经过艰苦交战,董卓击败边章、韩遂,不久因功被封为台乡侯,食邑千户。

边章、韩遂败走后,羌胡内部发生了兵变,韩遂趁机格杀边章、北宫伯玉、李文侯等,然后聚合了三人的部队,拥有十余万人。

随后,韩遂攻占陕西各地,太守李相如叛离朝廷,归附韩遂。凉州刺史左昌、宋枭、杨雍等人平叛不利,先后被免职。

中平四年(187年),耿鄙接任,开始征调凉州六郡兵马征讨叛军,马腾应征入伍,被任命为军从事,后因功升为军司马。

耿鄙非常宠信治中从事程球,而程球为人奸诈贪财,凉州士族非常怨恨他。不久,耿鄙被部下杀死。韩遂联合马腾、王国等人,一起进攻三辅,声势浩大,势不可挡。

04

马腾、董卓面对面

中平五年(188年),韩遂、马腾已经进攻到陈仓(今陕西宝鸡),危机长安和洛阳。

汉灵帝急忙拜董卓为前将军,与左将军皇甫嵩一同解救陈仓之围,大败韩遂、马腾。

这是马腾、董卓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面对面,马腾被董卓击败。

董卓自从领兵征讨羌胡、镇压黄巾军以来,因战功显赫,受到朝廷重用,不断升迁。特别是击败韩遂、马腾之后,势力日趋壮大。野心日益膨胀,开始设计问鼎中央政权。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少帝刘辩继位。由于刘辩年幼,何太后垂帘听政,大将军何进主持朝政。

不久,在河东郡伺机而动的董卓接到何进的密令,带兵进京。

董卓拉拢马腾、韩遂,邀请他们一起出兵进京。但马腾、韩遂动作迟缓,没有及时行动。

初平二年(191年),董卓在关东诸侯的征讨下,挟持献帝西迁长安。

初平三年(192年),马腾、韩遂到达长安。此时,董卓已被司徒王允与吕布杀死,李傕、郭祀等人又诛杀了王允、赶走吕布,控制了朝廷。

朝廷拜韩遂为镇西将军,遣还金城,拜马腾为征西将军,屯于郿。

由此看来,董卓与马腾虽然都是西凉军阀势力,但由于董卓出道较早,二人并没有交往的机会。仅有的一次打交道,还是董卓带领大军征讨韩遂、马腾。

除此之外,董卓、马腾再没朝面。尽管董卓后期想跟马腾、韩遂一起带兵进入京师洛阳,但马腾、韩遂犹豫不决,未能成行。

在董卓挟持献帝到达长安之后,马腾、韩遂才决定进入长安,但董卓已经被杀,马腾与董卓再也没有关系了。

尽管马腾、韩遂等人一再反复对抗朝廷,但毕竟没有成为董卓的直接帮凶,也算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但他们反复无常的本性,也为自己及整个家族带来了灾难,马腾因为其子马超反叛曹操被灭族、韩遂最终被曹操消灭,都是出于反复无常这个原因。

董卓是来自西凉的势力,那他和当时的西凉太守马腾是什么关系?

董卓和马腾的共同点,是自小都居住在陇西,也就是现在的甘肃省,在东汉时属于凉州的地界。但不同的是,马腾是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他们马氏家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属于传说中的地方豪强;董卓的父亲只是一个当地的基层官吏,属于寒门子弟。

因为家族背景的不同,两人的起点也直接拉开很大差距,马腾在成年后,就被当地郡守委以重任,负责统领当地的军队和治安。董卓却只能从小兵开始磨练,依靠军功慢慢往上爬。再后来,马腾成为凉州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而董卓则被推荐到中央政府去任职。

从这层意义上说,因为马腾和他的家族是凉州地区的地头蛇,所以他们更倾向于经营自己的地盘,好当地方上的土皇帝。但董卓因为没有强大的家族背景,所以只能紧抱中央政府的大腿,成为一名帝国政府的中高级官员。

按照正常的轨迹发展,如果董卓也调到凉州任职,那马腾和董卓的关系,就类似于地方豪强与中央政府官员之间的关系。但可惜的是,因为黄巾起义的爆发,彻底改变了两人的命运。

在黄巾起义后,马腾凭借着强大的家族背景,再加上天高皇帝远,他们便以镇压黄巾起义为名,不断发展自己的势力,同时将中央政府在当地的势力都给驱除出去,于是马腾、韩遂等人,很快就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当然,他们也是东汉末年最早的军阀。

此时的董卓,因为是中央政府官员中的一员,则被政府委派到凉州地区平定黄巾之乱,在这个过程中,董卓的个人势力也开始不断发展起来,同时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快速平定叛乱,董卓肯定希望获得越来越多的权力,而皇帝也会有意放弃一部分对军队的控制。

在这种背景下,因为天时、地利、人和都占据,董卓也自然会变得有些军阀化,于是原本属于中央政府的军队,就这样被董卓占为己有,等到最后,朝廷已经无法在有效的指挥和调令董卓的军队。

但总的来说,董卓虽然有军阀属性,但名义上还属于是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而马腾,早已经变成地方上的割据军阀,是货真价实的军阀。两人虽然都在凉州,但所谋求的却不一样,董卓谋求的是到中央政府号令天下,马腾谋求的是地方自治。

当然,董卓的整体实力虽然强于马腾,但却也奈何不了马腾,因为人家是地头蛇,董卓则是后进来的“强龙”而已。从这层意义上说,当时的凉州,相当于是被三大势力控制,一股是马腾,一股是董卓,另一股则是韩遂。

董卓是来自西凉的势力,那他和当时的西凉太守马腾是什么关系?

马腾有“西凉太守”这个称号应该是《三国演义》中对他曾经割据凉州一方而来的。

正史中没有记载。

东汉并没有西凉这个行政区划,当然也就没有“西凉太守”这个官职,只有十三州之一的凉州。

(影视剧中的马腾,打扮很有羌人特色)

当时的凉州刺史是耿鄙。

马腾是汉、羌混血,素有勇力,很得周遭人的敬重。

耿鄙在凉州横征暴敛,胡作非为,很快就导致了一场汉、氐、羌各族的联合叛乱。

为了镇压反叛,州郡募集各族男子组建了一支讨伐军,马腾加入其中,一来他本身就名气,二来汉末实行的还是察举制,再加上很快就立了战功,马腾就被任命为了军从事,统领这只部队,后又升为了军司马,偏将军。

但是很快的,形势就发生了逆转。

耿鄙此时突然被部下杀死,而由他召集的军队却不可能就这么解散,已经掌握了兵权的马腾等人也不可能把权力交出来,最后的结果就是叛军和镇压叛军的政府军同流合污了。史书上把他们这段反叛称之为“三辅作乱”。

此时是中平三年,也即公元186年。

(影视剧中的马腾以及麾下将士)

《后汉书·董卓列传》中是这么记载的:

“(陇西)太守李相如反,与遂连和,共杀凉州刺史耿鄙。而鄙司马扶风马腾,亦拥兵反叛,又汉阳王国,自号“合众将军”,皆与韩遂合。共推王国为主,悉令领其众,寇掠三辅。”

而这时由朝廷派过去镇压他们的就是董卓。

董卓就是凉州陇西人,年轻的时候曾经长期混迹在胡、羌各族中,与各族的头领结交,这也是后来为什么董卓能够得到东汉朝廷重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董卓就靠镇压并州反叛,平定并州局势的功劳当上了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董卓虽然打黄巾军不怎么行,但是在对付胡、羌各族上却很有一套,所以虽然几次被免职、治罪,最后都起复,而且权力还越来越大。

“三辅作乱“势头越大,朝廷顶不住,果然就又派了董卓过去镇压,不过,董卓平定胡、羌作乱一贯都是用尽各种手段的,或拉或打,所以这一次,也是一样。

董卓和“三辅作乱”中的马腾、韩遂都是出身于凉州,汉、羌杂居的环境中,有些人本身就是汉、羌混血,很容易沟通。

而且“三辅”中的韩遂、马腾本来就是正规军,稍微一明说利害关系,很快就表明了立场,杀掉了“三辅”中唯一的叛军头领王国。

(影视剧中的马超)

“三辅作乱”等于是不攻自破,内部就先乱了,接着韩遂等人又争夺起了军队的控制权,自相残杀,很快这只本来就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联军土崩瓦解。

这一段时间的马腾史书上并没有记载。

不过根据史书上有关于董卓的记载,公元189年,董卓受大将军何进所召,领军进京的时候,还曾经邀请马腾、韩遂一起出兵,共谋天下。

《后汉书·董卓列传》:“初,卓之入关,要韩遂、马腾共谋山东。遂、腾见天下方乱,亦欲倚卓起兵。”

从这个记载来看,马腾、韩遂应该已经成为了凉州的一方军阀,且拥有相对独立的地位。

董卓可以和他们商议,却不能直接下命令。

之后董卓倒行逆施,于公元192年被吕布所杀。

附庸在董卓旗下的韩遂、马腾等人直接降了东汉朝廷,韩遂被封了镇西将军,马腾被封了征西将军,屯郿县,之后马腾又兵败返回了凉州,不久后又归于曹操麾下。

公元211年的时候,马腾一家起兵反曹,最终被曹操夷灭了三族,只有一个儿子马超逃了出来,投奔了蜀汉,成为了蜀汉的五虎上将之一。

董卓是来自西凉的势力,那他和当时的西凉太守马腾是什么关系?

董卓和马腾的关系颇为复杂,星火辰首先说明两点,历史上没有西凉太守的说法,此属小说编造,而历史上的马腾不但不是讨董十八路诸侯之一,还曾是董卓的盟友。下面分段评说。

一、董卓和马腾是老乡吗?

三国志记载,董卓是陇西临洮人(今甘肃省定西市所属),而马腾、马超父子是扶风茂陵人(今陕西省兴平市附近),照这么说,两人不是老乡。

但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因为扶风茂陵只是马腾的祖籍,马腾一生都与古称凉州的甘肃一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献帝传》曰:“腾父平,扶风人。为天水兰干尉,失官,遂留陇西,与羌杂居。家贫无妻,遂取羌女,生腾。”

马腾的母亲不但是陇西人,还是当地的羌女(古羌族),马腾的父母长期生活在陇西,那马腾的幼年乃至青年几乎肯定是在陇西度过的。三国志记载,董卓年轻时和当地的羌族大豪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深得羌人豪强的欣赏。再联系到以后的马超被称为天威将军,羌人为之畏服。

可以说,董卓和马腾不但是真正的老乡,而且有十分接近的人生经历和成长环境。

二、董卓、马腾同属凉州军系统,那他们在凉州军中是否属于统一派别?

东汉末年,军队中强悍能战的,大概有三个系统。一是幽州军、二是并州军、三是凉州军,幽州、并州等地与匈奴、鲜卑、乌桓等强悍民族接壤,妇女都上马能战,凉州更是如此,因为凉州不但有匈奴人、鲜卑人、月氏人,还有极为彪悍的古羌人。且说东汉接近两百年,凉州的羌乱就持续了一百多年,由此形成了当时凉州人极为彪悍的性格。

董卓与马腾同属凉州军系统,这从他们手下的将领大多数是凉州人就可以看得出来,而且他们军队的构成也很接近,不但有凉州的汉人,还掺杂着大量的古羌人、月氏人(湟中义从胡)等等。

然而,从两人的成长经历看,他们应该属于凉州军中的不同派别。

三国志记载董卓的升迁之路为:

汉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卓有才武,旅力少比,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为军司马,从中郎将张奂征并州有功,拜郎中,赐缣九千匹,卓悉以分与吏士。迁广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免。徵拜并州刺史、河东太守,迁中郎将,讨黄巾,军败抵罪。韩遂等起凉州,复为中郎将,西拒遂。

董卓是东汉军界正统的郎官出身,跟随“凉州三明”之一的张奂出征,以正儿八经的军功起家,而后屡屡升迁。董卓的升迁,在历史记载中,还可以看到“凉州三明”另一人段熲的推荐,以及袁绍叔父袁隗的召辟。

也就是说,董卓是被东汉政府所真正重用的凉州人,他在凉州军中得到了其凉州军界前辈的大力扶持,而且得到了掌握东汉政权的关东豪族(当时所谓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认可。事实上,就是东汉末年朝廷倚为军事支柱的凉州军嫡系(和平定黄巾的皇甫嵩同一系,皇甫嵩是“凉州三明”另一人皇甫规之侄)。

而马腾呢?历史记载:

灵帝末,凉州刺史耿鄙任信奸吏,民王国等及氐、羌反叛。州郡募发民中有勇力者,欲讨之,腾在募中。州郡异之,署为军从事,典领部众。

马腾虽然也曾担任东汉官吏,但却是州郡出身,没有正规的晋升阶梯,说到底只是州郡的吏员,在当时算不上官。他虽然掌握兵权,但是只是当地的地方军而已。其军队只能算凉州军的旁系。

三、由于二人的进身之路不同,我们看到了董卓和马腾早年的不同选择

至少在董卓进京之前,他虽然被汉灵帝猜忌过,但至少表面上还是服从朝廷权威的,他的官运也一路亨通,成为了地方大员。而马腾呢,说到底,最后不过凉州刺史手下的军从事、军司马而已。由此,二人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后汉书记载,中平三年(186年,黄巾起义被镇压后两年):

其冬,征温还京师,韩遂乃杀边章及伯玉、文侯,拥兵十余万,进围陇西。太守李相如反,与遂连和,共杀凉州刺史耿鄙。而鄙司马扶风马腾亦拥兵反叛,又汉阳王国,自号“合众将军”,皆与韩遂合。共推王国为主,悉令领其众,寇掠三辅。

公元186年冬,本为凉州(治所在甘肃武威)军吏的马腾伙同韩遂、王国等人造反了,他反的是东汉王朝。

而一年多后,凉州军嫡系的皇甫嵩、董卓等人奉东汉王朝之命,带兵来平定他们的叛乱。史载:

五年,围陈仓。乃拜卓前将军,与左将军皇甫嵩击破之。韩遂等复共废王国,而劫故信都令汉阳阎忠使督统诸部。忠耻为众所胁,感恚病死。遂等稍争权利,更相杀害,其诸部曲并各分乖。

韩遂、马腾等人在皇甫嵩、董卓的军事压力下,废杀了王国,又逼迫拥立阎忠为主,继续造反。后来,韩遂、马腾等人为了争夺权利,又互相混战起来。

这个阎忠也是个有趣的人物,此处顺道提下:他既看出了毒士贾诩的绝顶聪明,也曾劝皇甫嵩起兵清君侧,可谓凉州人中的代表人物,又由他联系出凉州军中那许多著名人物。

四、后来,董卓与同属凉州嫡系的皇甫嵩闹了巨大矛盾,却和凉州杂牌的马腾、韩遂保持友好

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曾经并肩作战的皇甫嵩、董卓,因为征讨王国时军事观点的不同,彼此产生了很深的隔阂。等何进、袁绍邀请董卓入京时,董卓首先想到的盟友不会是皇甫嵩(毕竟二人理想追求大不相同),而想到的是曾经必欲置对方于死地的马腾、韩遂。

历史记载:

初,卓之入关,要韩遂、马腾共谋山东。遂、腾见天下方乱,亦欲倚卓起兵。

由此,董卓和马腾、韩遂结盟了。等董卓进了洛阳,掌握了东汉政权,废少帝立献帝,与袁绍、张邈、曹操、袁术、孙坚等讨董诸侯为敌时,马腾、韩遂实际成为了他可以依仗的盟友之一。因此,《三国演义》把马腾编入讨董十八诸侯之一,实在有些不分敌友,小说中他那西凉太守的身份也极为不伦不类(要么是凉州刺史、凉州牧,要么是武威太守,何来西凉太守的说法?)。

事实上,此时董卓掌握的朝廷赦免了马腾、韩遂的反叛之罪,给了他们很高的官职。

是岁,韩遂、马腾等降,率众诣长安。以遂为镇西将军,遣还凉州,腾征西将军,屯郿。

很显然,董卓是要倚靠马腾为援兵的,居然让他驻扎在郿。董卓的郿坞,那可是他的老巢。

然而世事多变,就在当年(公元192年)四月,发生了王允、吕布合谋杀董卓的事件,董、马联盟没有发挥实际作用。

这里面有个问题,到底是马腾、韩遂先到的长安,然后董卓才死的,还是董卓死后,马腾、韩遂才到的长安?

星火辰认为,应该是马腾、韩遂先到长安,然后董卓才死的,马腾那征西将军的官,就是董卓给封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王允杀董卓后,刻意不赦免凉州人,这才造成李傕、郭汜的反攻长安。马腾、韩遂做为凉州人,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投降给王允控制的朝廷。

当然,他们也可能是投降给之后控制朝廷李傕、郭汜等人,但即便如此,也足以说明当时董卓系与马腾系联盟的关系了。至于后来马腾反攻李傕等人,历史记载得很清楚,是因为私利的争夺,无关乎国家大计,这与李傕、郭汜二人后来的大交兵是一个道理。

五、《三国演义》给朋友们认识董卓、马腾的关系带来了巨大混乱

因为马腾是马超之父,又因为马腾曾在衣带诏中是刘备的盟友,于是乎三国演义大力美化了马腾的故事,甚至把他列入反董十八路诸侯之一,这给朋友们认知历史带来了巨大的混乱。事实上,董卓和马腾,属于乱世中趋利而动、反复无常的关系,如此而已。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