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操为什么要选择曹丕接替自己呢?

曹丕为了继承大业,用毒蛇害死自己的弟弟曹冲。但是曹操为什么还要选择曹丕来继承自己大业呢?

前言

首先说明曹丕暗害曹冲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剧情,并没有史料实证,纯属演绎推测。

历来都说曹丕之才不及曹操十一,那为何曹操不选一个更给力的继承人呢?🤔

答案就是,优秀的继承人谁不想要?可那也得有条件啊。下面我们就来扒一扒老曹家的继承者们,尝试着帮老曹出出主意。

男丁众多的老曹家

曹操为人好色,姬妾众多,生育能力也强,足足有25个儿子,在历史名人中位列前茅。

一、一枝独秀——长子曹昂

曹昂是曹操的长子,生年不详,不过不难推测是曹操很年轻时生的。因而曹昂最早跟在曹操身边南征北战,直到让马救父战死在了宛城。

他的地位很特殊。虽说是曹操的妾室刘氏所生,但是刘氏早亡,将儿子托付给了正妻丁氏。

丁氏无子,于是视曹昂如己出,这也是为何曹昂因曹操好色战死,丁氏会与曹操气极决裂。

△曹昂

如果曹昂不死,丁氏也不会离开曹操,卞氏也上不了位,继承人也轮不到曹丕。可惜,历史不能重来,一个不错的继承人消失了。

二、卞氏天团——四大天王

曹操的二子到五子,都是卞氏生的,分别是曹丕、曹彰、曹植、曹熊。

特别说明,曹熊自幼体弱多病,早逝,其实没什么可称道之处,说是“四天王”之一,算是沾了三个兄长的光。

卞氏是歌姬出身,早年被曹操看中,收入府中,是曹操的第二任妻子,后来的武宣皇后。

她不但会来事,懂体贴,最关键的是生的儿子又多又好。

曹丕虽然才能不及曹操,但那是因为曹操的标准太高。论起来,曹丕也算是一个文武双全之才——既是“建安三曹”之一,又能使得一手好剑。

若说不足,我认为曹丕守成有余,开拓不足,且心胸过于狭隘,容易导致施政方针被情绪左右,目光流于短浅。

△曹丕

曹彰是军事型人才,曹操曾经问过他的志向,这位“黄须儿”大声表明了自己向往领兵打仗,作将军。

事实证明,曹彰颇有将才,在北疆与游牧民族作战颇立了些功劳。但是将才只能做将,毫无谋略和政治才能的他绝不是继承人的人选。

曹植可谓是那个时代颇负盛名的才子,他也确实适合当一个文豪。虽然曹操用他和曹丕打擂台,想磨砺继承人,甚至一度还倾向于曹植,但是曹植的性格其实不适合做君主,因为他的思维太飘逸、太随性,根本不是一个政治家该有的样子。这一点,曹丕就完胜曹植了。

三、仁心神童——曹冲

曹冲是老曹妾室环夫人所生,自幼聪慧,心性仁爱,深受曹操喜爱。可惜他在十三岁时,病逝了。曹操为此十分悲痛,还指着曹丕说这是你的幸运,是自己的不幸。

假设曹冲不死,老曹去世时他应该26岁了,年纪足够,也是继承人的较优人选,只不过由于是庶出,老曹运作起来阻力会很大。

△曹冲

四、难有机会的其他诸子

老曹剩余的诸子因为年龄、才能、地位的问题,能成为继承人的可能性不大,除非前面讲的几个人都死光了。

下面分详略讲解:

刘夫人:曹铄(曹昂也出自此系)

环夫人:曹据、曹宇(曹冲也出自此系)

杜夫人:曹林、曹衮

秦夫人:曹玹、曹峻

尹夫人:曹矩

王昭仪:曹干

孙姬:曹上、曹彪、曹勤

李姬:曹乘、曹整、曹京

周姬:曹均

刘姬:曹棘

宋姬:曹徽

赵姬:曹茂

*标红的名字代表着早亡,寿命还没有曹操长

以上曹家诸子,也就曹宇和曹衮还是比较像样的:

曹宇与魏明帝曹睿关系极好,原本曹睿死前大将军的位置是要给曹宇的。可惜后来曹宇自认为担当不了,婉拒了,曹睿这时也有了新的想法,所以大将军就给了曹爽。而曹魏开始被司马氏渗透,恰恰是从曹爽的作死开始。

曹衮爱读书,知礼仪,谦逊恭谨,算是老曹家“最懂事”的一个,所以也被历代魏帝视为标杆。

结语

所以说,老曹儿子众多,但是从中扒拉一下你会发现,可造之材就曹昂、曹丕、曹植、曹冲四个,而且曹昂、曹冲去世得早,就只能曹丕和曹植pk了。

△曹植

其实我心里揣测,如果曹昂在,老曹就会选这个长子。如果曹冲在,老曹也会让曹冲加入竞争,曹植或曹冲能胜出都是老曹最想看到的。至于曹丕,能力还是有的,只是在曹操心里没有好印象。

三国时期,曹操为什么要选择曹丕接替自己呢?

曹冲被曹丕所害,这是电视剧新三国中演出来的,历史上的曹冲并非被曹丕所害,而是病死的。曹操想让曹冲继位一说,其实也不能完全肯定。

一、曹操的儿子们

曹操的儿子很多,但传说有继位可能的,是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冲几人。

其中,曹昂不但是曹操的长子,而且被曹操的正室认作儿子。在曹操攻打张绣的战役中,张绣投降后突然反水,偷袭曹操。曹昂为了救父,死于乱军之中。此战,曹操失去了曹昂、侄子曹安民,还有猛将典韦。若是曹昂不死,曹昂才是最有可能继位的人。

曹丕曹植曹彰,都是曹操和卞夫人所生的儿子。卞夫人出身很低,据说,在曹操正室因曹昂之死和曹操闹翻后,逐渐成为曹家女主人。因此,曹丕、曹植、曹彰都有继位的可能。不过呢,曹操更偏向曹丕和曹植。很多电视把曹操描写得特别偏爱曹植,这不是事实。实际上曹操对曹丕和曹植基本是一视同仁的。但曹植的性格确实过于文人化,不适于当一个君主,因此曹操选择了曹丕。

曹冲是环夫人所生,据说从小聪明异常。曹冲病死,曹操对前来安慰的曹丕等人说:此我之不幸,汝之大幸也。据此,有认为曹操有传位曹冲的想法。这倒是有可能的。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例子也不少,即便曹冲还活着,也不能认为之后曹操一定会传位曹冲。

二、毒蛇害死曹冲一说完全出自电视编造,不可信

这个情节出自新三国,其实也不能怪编剧,没有噱头的故事那就不叫故事,电视这样演也无可厚非。曹冲应该是死于病症,但到底是什么病,也不清楚,那个战乱年代,瘟疫随时流行,譬如说建安七子里面就多有死于瘟疫的,这种可能性是比较大的。至于曹冲之死后面有没有什么阴谋,也不能完全否定,因为历史记录本来就有可能失实,而且三国志极为简略。

(本文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三国时期,曹操为什么要选择曹丕接替自己呢?

曹操的长子曹昂本是个很好的接班人选。曹昂死后,曹操最初是看好了曹植,他的文采略高于曹丕。但他头脑简单,不拘小节,光顾着饮酒做诗,常常喝得烂醉如泥。让曹操一次次失望。最后才定下了曹丕。

曹丕能够继位,全靠有个好老师司马懿。司马懿很早就被曹操指派于辅导曹丕。那个时候,魏国人才济济,司马懿还没显山显水,为人十分小心低调,辅导曹丕也算尽心尽力。

曹昂死后,司马懿看见了出头的机会,帮助曹丕积极争取储位。曹丕各方面注意,很好地包装了自己。

首先,他很好克制了自己,再不会百米赛跑,去同老爸抢夺美女,还像大哥那样主动为老爸站岗放哨。赢得了老爸的欢心,处处带着他。

其次,他关心国事,时不时请教老爸。有时备作功课,向老爸提个建议什么的,让老爸刮目相看:孺子可教也!

第三,他做个有心人,随时随地地应对老爸的明察暗访。回答的问题也大多符合老爸的心意。

而曹植的老师们,只会正面输送得多,不会迎候曹操的歪门邪道少。不注重细节,很容易落下整日贪酒、放荡不羁的缺陷,被人经常打小报告。无形之间,就让曹操渐渐失去了希望,从一号候选人的位置下降成了二号候选人。

机会都是给时刻准备的人。曹植缺乏了政治头脑才会输给了曹丕。

而曹丕一上位,就对曹植痛下黑手:七步成诗,否则小命不保。曹植方才警醒:一失足,成千古恨。好在急中生智,吟出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时期,曹操为什么要选择曹丕接替自己呢?

感谢邀请!看到这个题目估计曹丕都得气的从坟墓里爬出来:黑我篡汉也就罢了,我弟曹冲的死也要往我脑门上扣,这就有点过分了吧!

曹冲是怎么死的?

曹冲称象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我们小学课文里都有这篇文章。曹冲算是曹操的幼子,从小机灵可爱,才智过人,是曹操最喜欢的一个儿子,曹操也在儿子曹冲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曹冲有一次碰到一个掌管仓库的官吏,官吏见到曹冲不禁大哭起来,原来他看守的库房中马鞍都被老鼠啃了,怕曹操怪罪,不敢禀报。但又担心早晚会查到自己头上,又不敢隐瞒,所以不知如何是好,这才急得大哭起来。

曹冲扶起库吏,一边劝导,一边脑子一转,他告诉库吏等三天以后再去报告。于是曹冲用剪刀把自己的衣服剪的和老鼠啃过的一样去见曹操,表现出一副很悲伤的样子,曹操看到宝贝儿子因为一件衣服而忧伤,不禁好言抚慰。三天之后等到库吏再来报告的时候,曹操便说道:“连我儿子贴身的衣服都能被老鼠啃过,何况是常年放在仓库之中的马鞍呢”?库吏由此躲过了一劫。

曹冲的死是因为生了重病,而不是被谁所害,因为任何人没有这个胆量,也没有在曹操眼皮下动手的机会。正是因为曹操对曹丕说“冲儿的死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大幸”让人们想入非非,电视剧为了博人眼球强行把锅甩给了曹丕。

曹操为何传位给曹丕?

其实,曹操最开始中意的接班人是长子曹昂,可惜曹昂在征讨张绣时战死了。后来有意培养曹冲,但曹冲福薄命浅,13岁就夭折了。所以曹操只能从曹丕、曹植、曹彰中选择一人。

而曹彰是一名有勇无谋的武夫,带兵打仗可以,玩政治他不是这块料,所以他最先出局。剩下两位公子之中,曹丕又比曹植强在哪里?

一、曹丕此时是长子,在讲究宗法制的古代,出生也许就决定了各自的命运。鉴于袁绍、刘表废长立幼导致灭亡,曹操也不得不考虑这些因素。

二、曹植书生气太重,喜欢饮酒谈诗,经常喝的酩酊大醉,很让曹操失望。曹操虽也是诗人,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曹丕在这一点就很随父亲。

三、圈子决定成败。围绕在曹丕周围的都是司马懿、贾诩这种一等一的谋士,而曹植则摊上个猪队友杨修,喜欢猜曹操的心思,曹操多次训诫曹植不可与杨修之辈过多来往,而他就是充耳不闻,让曹操开始失望。

总结:曹冲被曹丕害死是电视剧的无稽之谈,为了抹黑而抹黑。而曹操选择曹丕虽是丧失爱子的无奈之举,但曹丕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总体而言算是一名不错的守成者。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三国时期,曹操为什么要选择曹丕接替自己呢?

曹操原本是选择曹植作为魏王的继承人,可后来为什么又选择曹丕来接替自己呢?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使曹操改变了主意呢?

这里先说说曹植,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曹植在文学方面绝对是集大成者,但在政治方面落后曹丕至少几条街。

曹丕则文武双全,冲锋陷阵,料敌击先,身经百战,为政则机智多谋,决断力强,朝中许多谋臣和重臣都围绕在曹丕周围,为其出谋划策。另传闻曹丕出生时天有异象,是大富大贵之人,非人臣之像。

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为人非常任性,不注意修饰和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这些都与政治之道相背离,人太感性最容易坏事。而曹丕则老成稳重许多,老谋深算,能够收敛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得到了朝中大臣们的大力支持。

公元219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困,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命令发布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于是曹操后悔大叹:“吾植儿才大气疏,不能任事,非重托之人。”从此不再重用他。以后曹操便改立曹丕为世子。后曹操死后,曹丕继任魏王,不久逼汉帝禅让退位,建立大魏,名魏文帝。

三国时期,曹操为什么要选择曹丕接替自己呢?

操长子昂为张绣射死,接班人只有丕与植。操意立植,唯恐酿成袁熙袁谭父死相残之祸。古人长幼有序,从来都是嫡长子接班名正言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