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为什么不服黄忠被封五虎将?
清山雅舍,畅谈历史。
前言当我们从历史的高空俯瞰关羽的一生时,我们会发现关二爷的一生不但体现了一个“义”字,还体现了一个“傲”字。如此独特的性格,使得关二爷在三国历史上成为一个耀眼夺目的将星。他在听说黄忠也同为五虎将时所表达的不满,就是一次很典型的表现。
△关羽网络形象
关羽不满黄忠为五虎将,关键在哪里?那么,同为五虎将关羽不满黄忠与其并列的关键在哪里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当时关羽说的话。
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三国志·费诗传》
关羽认为黄忠就是一个老兵,与他一起列于同等地位,是让他很没面子的事。
这件事诸葛亮的话可以印证。
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三国志·黄忠传》
我们看到诸葛亮很有先见之明,在刘备封将之初就向刘备提出了这种担忧。他认为黄忠的名望比起关羽和马超差得太远。如果要让他们同列的话,那么马超和张飞都是可以说得通的。但是黄忠的话,关羽一定会很不满的。
△关羽网络形象
那么通过对正史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关羽对于黄忠与他同列,不满的地方就在于名望和地位上。
从名望上来看关羽、马超、张飞等人都是在东汉末期一点一点打出来的名声,而黄忠在被刘备发掘之前,只是刘表麾下的一个裨将而已,并没有什么战绩和声望。
而从地位上来看,关羽当时已经是汉寿亭侯,荡寇将军,襄阳太守,乃是封疆大吏。马超也曾是西凉军的一任首领,是主公级别降下来的人物。而黄忠在蜀军中,顶多算是刘备手下的一个先锋将军。突然把黄忠提拔到和自己同样的位置,关羽自然会极为不爽。
△黄忠网络形象
结语搞明白了关羽为什么会不服黄忠同列五虎将之位。我们不妨再关注一下关羽的傲气究竟从何而来,自然有一部分是性格方面的原因,但是@清山雅舍 认为关羽的“傲”有一部分是来源于他的“武”和“义”。
“武”就是指他过人的武艺,有底气叫板天下英豪:而“义”是指他读春秋所领悟的“忠义”之道。他的一生都秉持着“忠义”之道,而这也是他所引以为傲的东西之一。
正是这样一个武艺过人、秉持忠义却性格傲慢的关羽,方会对名声不显的黄忠与其同列而感到极不服气。
关羽为什么不服黄忠被封五虎将?
曹操免费赠送“汉寿亭侯”爵位,结果让关羽膨胀了半辈子,谁都瞧不上。一个刚加入团队的糟老头子,居然和“汉寿亭侯”一起在前排就坐,从来不拿正眼看人的关二爷当然不爽,曹操安的这个侯爵害死了关羽。
关羽性格本来就孤傲,在他投降曹操时,曹操想留住他,在汉南帝面前给他申请了一个汉寿亭侯的爵位,关羽嘴上没说,但心里特别得意,因为这是朝廷给的响当当的封号,大哥刘备也没有这个荣誉,从此更是飘上了天,从来不正眼瞧身边的文臣武将,“汉寿亭侯”害了他后半辈子。
“汉寿亭侯”助长了关羽“不服人”毛病。孙权继承了他哥的吴侯,但关羽把他当成狗,孙权想让儿子娶他姑娘时,关羽霸气地说:“虎女岂能嫁犬子!”
刘封是刘备的养子,但关羽觉得他不正宗,刘备问关羽刘封和刘禅立谁为太子?关羽不屑地说:“刘封算儿子吗?”
当年刘备请来诸葛亮时,关羽也不服气,觉得打仗得靠像他这样武艺高强的人。但是火烧博望坡一战,诸葛亮神机妙算,用兵如神,关羽才彻底服气了。因此想让关羽服气,必须有真本事。
其实黄忠本事不错,62岁了,和年富力强,47岁的关羽打了100多个回合,马累趴下了,关羽才胜了黄忠。第二天黄忠箭射关羽的帽缨,抢了关羽的彩头。后来黄忠投降,两个人没分出胜负,一直是关羽的心病,从心底里不服气。
当刘备入蜀封将时,关羽看到自己是前将军,黄忠居然是很牛叉的后将军,压在心头的怒气终于暴发了:
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三国志·费诗传》
黄忠排在他后面,为何关羽还要发怒呢,《三国演义》中写出了关羽的想法:
张飞吾弟也,马超世代名家;赵云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他们三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关羽性格孤傲,张飞、赵云是自家兄弟,可以不计较;马超虽然是新人,但家里是名门望族,也不埋汰自己的身份。黄忠在刘表手下混了多年,连个主将也没混上,年纪一大把,进步太慢了。关羽乃朝廷御赐“汉寿亭侯”,是有爵位之人,和这么一个没背景、没职称、没贡献、没交情的糟老头子坐一起,掉价!在关羽眼里,黄忠降低了五虎上将的含金量,因此拒绝接受。
关羽“傲慢”迷了眼,只能看到别人的缺点,却忽略了自己的弱点。
与黄忠战长沙时,关羽总觉得自己还有发挥的余地,拖刀计使出来肯定能斩了黄忠,但他却忘记了两人之间年龄相差一轮多,打100回合没分胜负已经算输了,他应该佩服黄忠。
关羽只记住了没有杀马失前蹄的黄忠,但却忽略了黄忠同样没有射杀自己,两个人本应该是义气相投的人,但关羽却拒绝和黄忠套近乎。
关羽一直以汉朝皇帝给他封的侯位为荣,但那是曹操的面子,属于走后门得来的,水份很大。如果没有这个爵位,关羽和黄忠一样,也只是刘备手下的大将而已。
关羽看到黄忠是个降将就鄙视他,却忘记了当年自己也投降过曹操。
关羽这个孤傲的性格,让周围的人无法与之亲近,最终害死了他,在他失利时 ,他附近的蜀将投降的投降,看戏的看戏,拆台的拆台,可怜父子二人双双殒命。
关羽为什么不服黄忠被封五虎将?
关羽是刘备手下能力最强的武将,他的能力出众,英勇善战,而且熟读《左传》,足智多谋。当时,其他的国家评价说,“蜀小国,名将唯羽”。最难得的是,关羽对刘备忠心耿耿,在白马之战中,他斩颜良诛文丑,为的是报答曹操的恩义,好回归刘备。面对曹操的百般拉拢,他毫不动心,挂印封金后,千里走单骑,回到刘备的手下。
刘备对关羽也是信任有加。他对关羽恩同兄弟,在蜀汉阵营中,关羽的地位不可动摇,一直是武将之首。由于关羽文武全才,所以刘备一直把他当做独当一面的将领使用。而关羽也没有辜负刘备的信托,他独自依然镇守荆州,在北有曹操,东有孙权的情况下,守住了荆州。在当时,孙权对于镇守长江上游的关羽如同芒刺在背,生怕他兴兵东下,威胁自己,可也无可奈何。
但是,关羽也不是个完美的人。关羽有一个最大的毛病,那就是刚而自矜,史书上说,关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关羽因为这个毛病,得罪了不少手下。他在荆州的时候,和同僚的关系都处得不好。当东吴偷袭荆州的时候,他的手下士仁和糜芳都是刘备的老部下,可是立刻都投降了东吴。
这使得关羽失去了后方的基地,陷入进退失据的境地。正是因为丢失了将士家眷的住所江陵,使得关羽将士离心,纷纷离散。最终,关羽势穷,被迫走保麦城,在突围入川的路途中被东吴擒杀。
正是士仁和糜芳投降,献出了军事重镇公安和江陵,才使得关羽落得如此下场。而这两个人平时就不受关羽看重,并且因为工作失误被关羽斥责,说要回师后对他们治罪。所以在东吴偷袭的时候,两人干脆投降了东吴。而剩下的人也对关羽怀有或多或少的不满,因此也随着投靠了东吴。
就如同孟达所说,荆州官吏失节投靠东吴,百无一还。当刘备攻打荆州的时候,还想自己对荆州人士不薄,会有人来投靠他。刘备专门停留军队,可是最后只有一个装死逃回的廖化,再也没有他人。这时,关羽日常的所作所为的恶果,暴露无遗。
因此,在《三国演义》中专门有一段描写,是说关羽在接待前来封赏他的费诗时,大发雷霆的情节。在当时,刘备进位汉中王,封赏手下群臣。他在封武将的时候,封关羽、马超、张飞、黄忠、赵云为五虎上将,专门封关羽为五虎上将之首,派费诗前往向关羽宣诏。
可是,关羽听说五虎上将中有黄忠,就十分的不高兴。他说,张飞是我的兄弟,马超是世代名家,赵云早早就跟随我的兄长,也跟我兄弟一般,可是黄忠是何等人,凭什么和我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因此关羽拒不接受刘备的封赏。后来,在费诗的婉言相劝下,关羽才接了将印。
我们看罗贯中的这一段描写,可以感受到关羽的傲气。他一直自重身份,对五虎上将中的黄忠感到不满。因为黄忠加入刘备阵营时间短,在入川后虽然屡立战功,可是,关羽依然认为从他的身份、资历、能力和功劳上都不能和自己相提并论。在他的眼里,黄忠就是个老兵,怎么能够成为五虎上将之一呢?
这样的解释,在《三国演义》中勉强可以解释的通,但是,总让我们感觉有点突兀。因为,我们知道关羽的毛病是“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黄忠出身行伍,在长沙一战中,关羽和黄忠交手三天,对黄忠的武艺、品行都有所了解,有英雄相惜之感。关羽傲士大夫,他的目标应该是马超,而不应该是黄忠。马超由于有诸葛亮的劝解告一段落,而关羽对黄忠的气愤可谓没有原由。在书中,我们只有以关羽的自傲作为解释了。
这个情节,并不是罗贯中随意编写的。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如果我们在历史中看这件事,就会明白关羽为什么不接受封赏,对黄忠不满了。这是因为,五虎上将只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称谓,而在现实中,并没有五虎上将,有的是四位重号将军和一位杂号将军。这两种将军的地位待遇可谓天壤之隔。
重号将军分别为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杂号将军为翊军将军赵云。陈寿虽然把他们五人立在一个传中,可是,在现实中他们的待遇是不同的。在封赏的时候,诸葛亮就提醒刘备,说我们都知道黄忠的功劳,可是关羽远在荆州,你封黄忠为后将军,关羽肯定不会满意。刘备说,这个事情我来调解。
诸葛亮说这个话,其实是委婉的表达自己对黄忠担任重号将军的反对意见。不过,诸葛亮怕自己的分量不够,专门拉上了关羽。结果,果然在向关羽封赏的时候,关羽十分生气。他的话也是如此,说自己不与黄忠同伍。
至此,我们就能够明白关羽在历史上拒绝封赏的真实原因了。关羽不是对黄忠不满,而是在为赵云打抱不平。在关羽的心目中,担任重号将军的应该是赵云才对。诸葛亮的意见和关羽也是相同的。
在刘备的部下中,诸葛亮和赵云的关系是最好的。他们两人一直在刘备的左右,交往很深。在刘备夺取荆州江南的四郡后,诸葛亮和赵云分别掌管四郡,为刘备实力的壮大立下了功劳。从这方面看,赵云也是刘备阵营中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将领。在刘备去世后,赵云和诸葛亮配合,支撑起蜀汉的江山。
而关羽和赵云也有着共同战斗的友谊。在刘备最艰难的时刻,赵云不离不弃,追随刘备。在长坂坡,多亏赵云的奋战,才救出了后主刘禅,保住了刘备的子嗣。赵云和关羽都是忠义之人,当然意气相投。和黄忠这半路加入的人相比,关羽当然希望赵云能够担任重号将军。并且,在大家的心目中,赵云的战功和黄忠不相上下。在《三国志》中对黄忠和赵云的评价,说“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因此,在封赏的时候,这全在刘备的一念之间。刘备经过全面的考量,为了激励后加入的将士,封了黄忠为后将军。对于诸葛亮和关羽的反对意见,刘备也予以了调解。费诗对关羽所说的一番话,也是刘备让说给关羽听的。所以,关羽听了以后,才接受了封赏。
因此,关羽拒不接受封赏,并不只是对黄忠不满。他实际上是为赵云打抱不平,想让赵云代替黄忠的职位。后在费诗的解劝下,才平息了怒气。这也和赵云的态度有关,正是赵云高风亮节,顾全大局,才使得结局皆大欢喜。所以,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专门为五人立合传,承认赵云的功绩和品行,还他一个公道。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关羽为什么不服黄忠被封五虎将?
首先向大家说明一点,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刘备封“五虎上将”这回事。是陈寿在撰写《三国志》时,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人合并为一传,在人们的流传以及文学艺术的塑造下才有了“五虎上将”的提法。“五虎上将”这一概念在许多小说中被广泛应用,之所以这样,就是为了吸引人眼球,增加阅读的可读性。
我们单从《三国演义》的叙述中来说明这个问题。关羽在得知黄忠也被封为五虎上将后,很不服气,关二爷是这样说的:
张飞吾弟也,马超世代名家;赵云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他们三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张飞是关羽的义弟,赵云早早就跟随刘备一起出生入死,关羽对这两个人是服气的。就算是关羽之前叫板要单挑的马超,关羽也没什么话说,那他为什么不服黄忠呢?这不是不尊重老人吗?
我认为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 关羽在打长沙时遇到过绊子关羽之前和诸葛亮夸海口,黄忠一个老兵怕他做什么,给我五百校刀手我就能取下长沙,结果却实实在在被打脸了。关羽和黄忠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之后还被射了一箭,迟迟攻不下长沙,最后长沙的夺取也主要是魏延反水的功劳。关羽应当是还不服气黄忠的本事,老想再和黄忠较量较量。
二、 黄忠战功少,但地位高黄忠是比较晚才加入刘备集团的,虽然有定军山斩夏侯渊的功劳,但和其他人相比确实是战功较少。这时候却能和关羽他们同列,关羽打心眼里觉得不公平。而且,赵云出生入死为刘备救回了阿斗,大小战功立了无数,黄忠后来居上却与赵云平齐,关羽也是为赵云打抱不平。
但实际上,五虎上将完全是按照武力评定的,能和关羽大战一百回合的黄忠位居五虎上将,绝对不是浪得虚名。关羽说这些,完全是艺术刻画,让关二爷高傲的形象更丰满而已。我是江暮云,天各一方,让我们遥望远去的历史薄云互寄共识!欢迎大家关注、评论交流!关羽为什么不服黄忠被封五虎将?
关羽他是不服马超被封五虎将好吧,题目都错了
关羽为什么不服黄忠被封五虎将?
关羽的忠孝仁义为世人所知,但在《三国志》当中,评价真实的关羽为“刚而自矜”,足见关羽虽然有足够的能力,但却十分在意自己在蜀汉阵营的地位。而这也是关羽不服黄忠被封为五虎将的重要原因。
刘备进入汉中之后,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为五虎上将。其中,张飞、赵云为刘备旧部,不会引起关羽的不满。而马超和黄忠,都是后归附刘备之人,被封为同自己地位相似的五虎上将之后,成为了关羽地位的威胁。
在史料当中,关羽其实并未表达对黄忠的不满,但在《三国演义》当中,关羽评价“黄忠何能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足以看出关羽对黄忠的敌对。
演义当中,黄忠与魏延一同投降刘备,魏延并未被封为五虎上将,形成不了对关羽的威胁。而黄忠却能成为五虎上将,这是对于关羽地位的直接威胁。
而且,关羽与张飞、赵云等人算是刘备第一批部下,等到刘备占据荆州之后,才有了黄忠、魏延等人算是另一个阵营。
出于刘备帐下不同阵营的利益之争,关羽表达了对黄忠的不满,也是情有可原的。
总体而言,关羽虽然被后世塑造出为忠义典范人物,但真实历史上的关羽甚至是三国演义中的关羽,都是一个有着真实情感,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表达情绪的人物。这也就是关羽表达对黄忠成为五虎上将不满的重要原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