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和赵云如果决斗谁能胜出?

清山雅舍,畅谈历史。

前言

我个人的观点是赵云胜出。

由于《三国志》惜墨如金,讲武将武力的篇幅太少,所以讨论武力的话题也必须参考《三国演义》。尽管这样显得有些不严谨,但是正史细节太少,这个话题就没太多讨论的空间了。

一、业内声望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在三国武将界,武将群体对二人的态度。你会发现很多敌对武将在面对关羽时都是处于不服气、想要挑衅过招的状态,比如许褚、徐晃、庞德、黄忠等名将,都曾扬言拿下关羽,且事实是凭单挑关羽确实拿不下他们。

不过还有一些没名气的武将也敢对关羽大放厥词,比如蔡阳、秦琪,这就有点儿过份了。这也变相说明关羽在武将界单打能力并没有高不可攀。

但是对上赵云很多武将往往就沉默了,逼不得已也是硬着头皮上的。为什么?好理解,赵云从出山就战绩显赫,单挑能力有目共睹,最让人服气的就是赵云曾多次被群殴,却能够保持不败,这很难得。所以他人都觉得赵云功夫太稳了,攻守兼备没有破绽,想赢他很难。这从关羽屡屡中箭而赵云总能挡箭也能看出,赵云的身手很完美,关羽有他的缺陷在。

二、兵器和套路

关羽使刀,赵云用枪,这两种兵器自然是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套路。

从历史战绩来看,关羽斩杀对手,往往都在前三回合的重斩上。包括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斩文丑等等,都是又快又猛。一旦对手挡住了二爷的前几记重斩,二爷的战胜率便直线下降。这其实合乎大刀的使用套路,大刀往往需要借助马的速度形成强大的斩击力,是不是忽然能够想象颜良其实死得有点冤?一旦进入缠斗的回合,失去了马速,威力顿减。

而且使大刀很消耗气力不耐久战,因而关羽在正面跟夏侯惇打平,跟徐晃打平,跟黄忠打平,跟庞德打平。为啥啊?因为后劲不足,前面被对手顶住了,后面就会麻烦。

反观赵云的战绩,刚出山年纪轻轻就正面硬刚文丑五六十合而不败。之后更是无人能挡:不数合一枪刺死鞠义,一枪刺翻高览,三十合战平许褚,三十合败张郃,十几合败李典等等,堪称蜀汉单挑王。我们通过观察能发现,赵云的枪法既犀利又耐久。早年便能够和一流的成名武将打平,而且枪法扎实犀利,越战越勇。

结语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如果是关羽和赵云单挑,还是赵云更胜一筹。

关羽和赵云如果决斗谁能胜出?

这种比较,我直接从正史入手了。之所以不在三国演义里比,是因为问题是:赵云和关羽到底谁厉害,而不是:罗贯中到底把哪个写得更厉害。分两个层面比:1.个人战力;2.将才帅才。

关羽个人战力

关将军在历史上的个人战斗能力,只说一个就够了:万军斩颜良。

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诸位看了不知作何感想。有没有觉得"不又是一个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么,早习惯了?"别急,如果告诉您:整个三国正史里,真正做到万军中取上将首的,这是一个孤例,不知您又会作何感想。

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注意,这是现实,不是小说:颜良几万精兵,一列列严整有序,站那里呢,固若金汤的站着。颜良自己站在军队后面的主将麾盖下。关羽呢?一人,一马,一刀,径直朝颜良几万人马冲去,冲开了一条路,还冲到了颜良跟前,还只用了一刀,把颜良刺于马下,几万人围着关羽,他就这么下马,把颜良首级割掉,拴在马上,再上马,提刀,原路返回。

文学创作和历史事实的差别不消说了。古往今来无数文学作品里的两阵相杀,无非是:两将单挑,一位被斩,活着的那位挥军掩杀,大破敌军。

事实上,古代两军交战,武将单挑的例子是极少的,也根本不需要。那都是写出来让读者看着过瘾的。尤其是三国演义这种历史演义小说。动辄就是两位将军几十几百回合的单挑,根本没有的事儿。

而关将军杀颜良,可不是什么文学创作了,这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儿。现实里,都知道,再勇猛能打不怕死的人,十个人一起上,他能怎样?不敢一起上?没关系啊,使绊子呗。一个独立的个体再强,如果不知道团结人,在众人面前,那是根本不值一提的。充其量让人觉着这人蛮厉害罢了。想到这儿,不知您有没有点儿毛骨悚然?

所以了,关将军的个人战力是怎样的存在?答:就是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第一流的历史级存在。

将才帅才

这方面,他的代表作是北伐。先铺垫背景。刘备去打益州,让关羽督荆州事。荆州北边是曹仁镇守。曹仁在历史上:

......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馀人,周旅淮、泗之间。

青年时代:结交同龄人,达到上千人。所以曹仁在青年时代就是豪侠性格。

太祖器其勇略。

将才:勇敢,有谋略。

(太祖)以仁行征南将军,镇荆州。

也有一定帅才:负责守魏国南方门户,独当一方的大将。基本可以说,曹仁是当时曹操手下综合实力排名第一的武将。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北伐,在樊城攻打曹仁。关羽做到了这几件事:

把曹仁围在樊城打时汉水暴溢......仁人马数千人守城......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

把曹操五子将里位置最高的于禁逼降

曹公遣于禁助仁,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

把庞德斩了

羽又斩将军庞德。

接着:

梁、郏(音:jiá)、陆浑群盗或遥授羽印号,为之党羽。

梁、郏、陆浑是当时三个县,这些县的反叛势力中有的远远地接受关羽所授的官印和官号,支持关羽。这个说三个县很可能只是一种代表,代表当时关羽影响力已经传播很远了。

真正拉开他和同时代武将差距的,当然也是拉开他和张辽差距的,是接下来五个字:

羽威震华夏。

能当得起威震华夏四个字,说明关羽的影响力,已远非一位当世虎将那么有限了。这是首脑级的影响力。也就是曹操、刘备这一级别了。以至于逼得太祖人生头回动了迁都之念。至少在明面儿上,这是已经威胁到魏国的根基了。

所以,威震华夏,逼得曹操动了迁都之念

之后的大反转也从反面证明了关羽当时锋芒太甚,接踵而至的几件事儿:

1.孙权私通曹操:背后给关羽一刀,于是,

2.曹军南下,同时,

3.徐晃集中兵力进攻关羽,同时,

4.曹仁也进攻关羽,而且,

5.后院起火:关将军自家的糜芳和士仁之前出了点差池,关羽告诉他们:“还当治之”——秋后算账。故,这两位又私通了孙权,作为内应。

缕一下:

上联:关羽北伐,围了曹仁,捉了于禁,斩了庞德,威震华夏,逼得太祖要迁都

下联:魏吴私通,曹军南下,吴军偷袭,后院起火,糜芳倒戈,逼得关公走麦城

横批:大起大落

所以了,关羽是有过首脑级别的影响力的:一己之力,牵动半个魏国资源,又牵动背后整个吴国资源,后院还有自己人开门放狗。

这就不是将领所为和所能为的了。而是诸侯级别的存在了。

赵云个人战力云遂随从(刘备),为先主主骑。

“主骑”,是一个武将职务,负责管理骑兵。公孙瓒派刘备助田楷御袁绍时,赵云负责管理骑兵。长坂坡七进七出,当然只是文学作品,历史上: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保护了后主刘禅和其母甘夫人的人身安全,没有说更多细节了。但曹军南下时的情况,还有一些信息:

九月,公(曹操)到新野,琮(刘琮)遂降,备(刘备)走夏口。十二年,先主(刘备)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琮(刘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

刘备到宛城前,根本不知道曹操已经南下了。刚到宛城才得知。因此,我猜当时可能是这样:刘备得知消息后,匆忙慌乱,没时间准备,就带着自己人,和刘琮左右,以及大部分荆州人(主要是老百姓),逃亡了。日行十余里,这是刘备的速度。曹操:日行三百余里。在当阳的长坂,撵上了刘备。注意:这时曹操身边并没有大部队,他带的是五千精锐骑兵。刘备便和赵云等数十骑先加速前进,其余人暂时顾不得了,这些人还是以日行十余里的速度走着。再往下看。

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破,获庶母。

诸葛亮和徐庶在一起,而诸葛亮肯定是一直紧随刘备的。曹军破刘军后,抓住了徐庶母亲,而徐庶和其母,必然不会离得很远,这样才能随时照顾。但曹军杀来,徐庶只能暂放其母,加速赶路。曹军五千精骑,虽然追上了刘备人马,但刘备有十万人跟着,刘备又和主要随从走在最前面,说明当时的情况很混乱。很可能是:曹操一边率军追,一边找刘备和他的主将们(曹操肯定知道刘备在最前面),而刘备“弃妻子”,情况和徐庶母亲类似,曹操能识别出刘备的儿子刘禅和甘夫人的可能性很小。继续。

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

断后的是张飞,而且只率二十员骑兵。所以张飞不可能走在十余万百姓最后,很可能是走在刘备后面,但与刘备不远。断后,是断刘备之后。

备虽深愧异瑜,而心未许之能必破北军也,故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肯系瑜。

这是长坂之后的事情,孙吴联合抗曹,刘备出兵出力。但他不敢赌上全部兵力,于是给了关羽和张飞两千人的部队。关羽张飞是当时刘备手下的最高将领,他们只统帅两千军马,说明刘备手上兵力充其量不到一万人。

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论天下事势。

刘备还有时间在长坂和鲁肃坐下来,交谈天下大事。说明并不是一刻不停地走,还能有相对足够的休整。

综上,当时的整体情况可能是这样:刘备军队驻扎樊城。接着,刘备前往樊城东北方的宛城,这个过程中,曹操已经南下了,但刘备不知道。等刘备到了宛城,才知道曹操南下的事,立刻掉头向南。等刘备路过襄阳,曹军估计已经在宛城去襄阳的路上了。等曹军到了襄阳,才知道刘备已经过了襄阳,于是带着五千精兵狂追刘备,一直追到当阳的长坂,才追上。当时的情景:十余万人,数千两辎重,绵延数十里。刘备和主将及主力部队,在最南边带路,后面跟着十多万老百姓,以及极少数保护老百姓的部队。后面这些人,每天走十多里路。这里面,就有刘备等将领的家眷,包括他的儿子和甘夫人,以及徐庶母亲。接着,曹操带着五千精锐骑兵追上老百姓后,刘备和诸葛亮、张飞、赵云快马先行,暂时放下甘夫人和儿子,并且令张飞断后。

好了,历史情境还原差不多了,回到主题,那么赵云:

身抱弱子,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

为什么正史里说刘备抛弃甘夫人和儿子,又说刘备与诸葛亮、赵云等数十人先走,赵云既然和刘备走了,刘备又把甘夫人和儿子抛弃了,那赵云怎么保护刘备儿子和甘夫人呢?

我猜是这样:刘备当时可能嘱咐过赵云,让他照顾自己家眷。接着,曹军追来,刘备、诸葛亮、张飞和赵云几个加快走的时候,并不是一起走的,而是刘备自己,或者刘备和诸葛亮等几个文官,走得最快。赵云虽然也加快了速度,但他是跟在刘备后面的,抱着刘备儿子,有可能骑马载着甘夫人。而最后面,是张飞,带着二十个骑兵断后。

所以了,历史上的长坂坡一战,可以肯定的有:赵云抱着孩子,带着甘夫人,在曹操五千精骑的追杀下,成功撤走了。这里面肯定少不了与曹军交手,但绝不会像演义描述的那么夸张。

故而,历史上,对赵云的个人战力,没有正面描写。但鉴于三国志把他和关张马黄并列,说明他的个人勇武是不会差的。我认为他在五虎将里的个人战力要排最后。理由:关羽有个万军斩颜良镇着,稳坐第一;张飞亚于关羽,这是陈寿说的;马超和关张没有直接比较,除了诸葛亮给关羽说马超不如他,但这更多的是给关羽面子。三国志把他排在张飞后面,黄忠前面,我认为他在个人武勇上,要次于张飞,比黄忠强,况且马超也比黄忠年轻多了;至于黄忠,史书上明白写了他的武勇“冠绝三军”,赵云又排在黄忠后面。所以,结论,历史上的赵云,在个人武力上,也是冠绝三军的存在,但比关张马黄要稍逊一筹。

当然了,你可以说,如果张飞也有机会万军斩颜良,如果赵云也有机会威镇定军山,排名也可能发生改变的呀,没错。但历史没有如果,他们就是没有做到这些。所以只能从现实出发去比较。

将才帅才

有关赵云统兵打仗,正史记载也不多,最详细的一段:

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

诸葛亮北伐,派赵云和邓芝对抗曹真。曹真兵力比赵云强大,赵云打了败仗,但他聚拢了所有能用到的力量,守住了阵地,不至于大败。兵力不如对手,没有被对手打得大败,这是怎样的统军能力?我认为是中上乘的能力。

《三国志》里,最后陈寿对赵云的评价是:

赵云强挚壮猛,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挚”字:

《礼记·曲礼上》:前有挚兽。《史记·货殖列传》: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

也就是凶猛的意思。

“爪牙”在古义里是褒义词:

《汉书·李广传》:将军者,国之爪牙也。《汉书·陈汤传》:战克之将,国之爪牙,不可不重。

是一个国家,或一方诸侯中,非常重要的,在打仗时克敌制胜的武将。接着又说,赵云是灌、滕之类的人物。灌是灌婴,滕是夏侯婴。

灌婴追随刘邦打天下,在刘邦军中以骁勇著称。被选为骑兵将领(和赵云一样)。率骑兵破魏;出击楚军侧后绝其粮道;随韩信攻占齐地;深入楚地迭克城邑;参加垓下决战穷追楚军,攻取江淮数郡,等等。

所以灌婴是:在战场上做主力先锋的大将,但主要是打仗,是干具体的事儿的。夏侯婴和他是一类人。赵云也是这类将领。

写到这儿,关羽和赵云孰强孰弱,诸位心里该有底了。历史上,论个人勇武,关羽胜过赵云,但他们是一个级别的,不是天壤之别那种;论将才帅才,他们不是一个级别,关羽有诸侯级别的影响力,赵云则是大国一流先锋的那种将军。

关羽和赵云如果决斗谁能胜出?

三国话题层出不穷,自小说《三国演义》问世以来,热度经久不衰。当然人们喜欢的是演义里面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人物丰满生动,有血有肉,故事新颖曲折,引人入胜。自然要对顶级的英雄人物来个一论短长,尤其是关羽、赵云,总要分出个先后。由于二人同属刘备麾下,没有交过手,还真不好论定。但罗贯中老先生已给了一个答案,可作为关、赵综合能力的标准。这个答案就是读过《三国演义》后你最喜欢谁?我个人认为可能喜欢赵云的多一点。因罗老先生没写赵云的缺点,战场上常胜将军,没打过败仗。任你夲事再大,也有败绩,但赵云几乎没有,无论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勇往直前,挺枪跃马,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忠君爱国,常以天下苍生为念,曾劝阻刘备不搞土地封赏,还田于民,使之安居乐业。又劝阻刘备伐吴,是个即懂政治又识大体的精细之人。而关羽虽有辉煌的战绩,但也常打败仗。有时不识大体,尽显匹夫之勇。下邳城下被曹军骂了几句就愤然出城作战,明知是计,就不能破解。结果万般无奈暂降曹,挡案里留下历史污点。三足鼎立这个战略大局的根本点就是联吴抗曹,不联吴就没有三分天下,这是多大的事啊?可人家关二爷不管,由着性子来,恶了孙权,落得两面对敌,落得个兵败失地被杀,毁了大哥一片富庶河山。关羽是个有致命缺陷的人,与赵云相比多有不好,所以赵云更胜一筹。

关羽和赵云如果决斗谁能胜出?

一直以来人们都对三国武将的实力有些不同的看法,在排名方面也是争得不可开交,各有各的看法。我们知道三国二十四位猛将前三名是吕布、典韦、马超这是没有争议的,但是我们今天要来讲的是赵云和关羽,关于这两个人都是各有千秋,历史上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今天我们就在站在历史的角度,客观的评价一下。 其实为武将的排名我感觉是一直有很不恰当的地方,因为有的人武功盖世但是领兵打仗就差了很多,比如说吕布,孤身一人打的桃园结义的三兄弟不能招架,但是在策略方面就差了不少,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莽夫,一生中有很多被争议的地方,在综合方面就会被拉低。但是像周瑜这样的,在武功方面应该是要差点,但是在谋略上可以说是不输诸葛亮,赤壁一战更是威名远扬,所以我觉得在武将排名方面一直是没有一个公平公正的衡量标准,今天我们就来从武功和谋略方面综合分析一下吧。 先来说说关羽,关羽我们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从古到今对关羽的评价都是很高,一度是将他神化了,作为武圣与孔子齐名,并且被后世评价为演义三绝中的义绝,可以说是一致好评了。但是如果你仔细翻阅了三国志和演义就会发现,历史对关羽的出身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只是说他打死了恶霸然后一直流亡,所以关羽的出身可能其实就是普通的老百姓,但是他天生神力,能举起张飞设的井盖,关羽极其可能只是天生神力,在武功方面的建树并不明确。但是从他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斩杀颜良来看,他的武功在三国也是顶尖的。 然后我们再来看关羽在领兵打仗这方面的表现如何。关羽很早就追随刘备了,早期曾被曹操生擒,在长坂坡一战斩杀颜良,威震天下,与张飞被称为万人敌。一生最辉煌的时候也就是死前绝响了,攻打襄樊斩庞德擒于禁,水淹七军围困曹仁,一度将曹操逼得要迁都以避其锐,但最终还是因为种种原因败走麦城兵败被杀。但从他的战绩来看不能说他不强,实乃一员猛将。 再来看看赵云,赵云师从三国时期武术名家童渊,成为他的关门弟子,尽得亲传,并自创了七探蛇盘枪,可以说武术功底是非常好了。在演义中的第一次出场独骑打败文丑救下公孙瓒,而后在流浪期间偶遇裴元绍想抢赵云的马,更是被一枪毙命,与周仓的交战中更是使周仓被连胜数次,身中三枪,可见赵云的武艺是非常高强的。而真正使赵云一战成名的便是在长坂坡,当时曹操大军追啥刘备,刘备杀出重围却把唯一的儿子刘禅落在了长坂坡,赵云孤身一人面对曹军众将三进三出硬是将刘禅救了出来,在此立下威名,使曹操也对他别有看法。 再来看赵云一生中的战绩,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赵云征战一生鲜有败绩,每次都是勇冠三军令敌人胆寒,其次,赵云还在平定益州后引用霍去病的故事劝诫刘备将田宅归还给百姓,在刘备意气用事举兵伐吴时也出面阻止过,所以后世以此评价赵云为一代有大局观念的儒将。

两人的生平事迹我们也看过了,如果非要比的话,我们可以看看,有个说法说关羽在温酒斩华雄时,何方武将出场单挑,都是先报上名号,就像是自我介绍,然后再打,可说到当时关羽好像是自不做声提刀便去将华雄斩于马下,以此看出关羽似乎都是瞬杀趁其不备一招致命,且天生神力。而赵云则是真正武艺高强,从二人的出场便能看出,关羽在三国其实并没有非常强大的威慑力,在关羽连连有着非凡的战绩时各方将领也并不畏惧与他作战,而赵云每次的出场都是有着强大的气场。诸葛亮哭周瑜时,周瑜的手下都想动手杀他,可见赵云提剑相随便不敢动手,种种迹象表明赵云的武功是要更胜一筹的。

而在谋略方面两人都有着能撼动三国的非同凡响的功绩,可以说是各有千秋,所以二人的实力到底孰高孰低还是要看各位从哪方面入手去考量,我认为他们都是三国的名将,相对蜀国都是不可或缺的人才,本不用过分比较,我们也只需记住他们的雄姿英发,将他们铭记在心中便好。

关羽和赵云如果决斗谁能胜出?

按三国演义,好像有太多人不服关羽,如夏侯惇、许褚、徐晃、庞德、黄忠等都敢叫阵关羽。反观赵云,没人敢说要活捉或杀死赵云的,张郃、徐晃二将见到赵云都不敢应战。可能只有张飞在长坂坡怀疑赵云投降曹操,说要一枪刺死赵云。如果张飞真要和赵云打起来,我认为赵云会胜出。

关羽和赵云如果决斗谁能胜出?

如果能用弓箭的话,赵云一定能赢。《三国演义》中,关羽堪称“中箭专业户”:过五关斩六将时,被洛阳太守韩福一箭射中左臂,战长沙时,黄忠手下留情,射掉了关羽的盔缨;战庞德时,被庞德一箭射中左臂;进攻樊城时,被暗中埋伏的曹仁一箭射中右臂。

赵云的箭法,没轻易使用,第一次,是在火烧赤壁之前,赵云奉命去接诸葛亮,当时,周瑜派去杀孔明的丁奉徐盛乘船追赶,眼看要追上了,赵云一箭射去,将二人船上蓬索射断,要知道,当时双方都是在行驶的船上,能一箭射断了蓬索,赵云的箭法可见一斑。如果这次是侥幸,那么在诸葛亮一出祁山时,赵云与韩氏父子交手时,一箭射中韩琼面门,这箭法,直追黄忠啊。

所以,如果关羽赵云反目,凭借这手箭法,赵云应该略占上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