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视剧琅琊榜中的梁帝?
怎样评价,一个连亲儿子亲妹妹都能干掉的人,说是心狠手辣也不为过。说到《琅琊榜》这部电视剧,就绕不开一个人,那就是梁帝。作为皇帝,其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一手终结了祁王时代的大梁鼎盛时期,使得大梁朝局混乱,不复当年。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能够舍得对亲生儿子和亲妹妹下手?
猜疑心和权欲心极重,是可以为了皇位不顾一切的人剧中的梁帝,在年轻时期,曾经也是很有理想抱负的一位皇子,要不然正直的林燮也不可能会辅佐他。毕竟从梁帝还是皇子时期,到一直登上皇位期之时,林燮多次救其于危难之间。如果不是林燮的鼎力支持,梁帝根本不可能有机会登上宝座,也不可能坐得稳这个位置。
然而就是林燮这样一位忠心耿耿的功臣兼发小,因为手握重兵而受到了梁帝的猜忌。最后借助谢玉和夏江的诬陷,成功的铲除了林燮和赤焰军。要知道林燮的妻子可是梁帝的亲妹妹,然而梁帝说除掉就除掉,一点余地都没有。
除此之外,还有祁王这个风华绝代的亲儿子,在当时看来,祁王公正廉明,仁厚爱民,其执政手段和为人都得到了文臣武将一边倒的支持。在其一力促使下,大梁风气清明,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可以说只要顺着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祁王的皇位是板上钉钉,大梁未来的国力也将蒸蒸日上。
然而可惜的是,这一切,都被梁帝终结了。表面上看,梁帝之所以清除赤焰军和祁王是因为所谓的“谋反”。但实质上,则是因为梁帝对于权力的欲望的渴望。毕竟在当时,梁帝正年富力强,还可以当皇帝很长一段时间。
但亲儿子祁王地过于优秀,极有可能会促使梁帝过早退位让贤。毕竟当时祁王几乎获得了朝堂上下文臣武将一边倒的支持,甚至朝臣上书的奏本中都直白地写到:“依祁王之意。”意思就是,我们都跟祁王商量了事情,大家都听祁王的。
这就意味着,梁帝实质上已经是被自己的亲儿子架空,如果梁帝什么都不做,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在一众文臣武将的委婉请求下退位让贤。即使祁王没有这么做,其手中拥有的权力,也几乎可以说谋反就谋反,梁帝根本对抗不了祁王。
不过好在祁王并没有这么做,给了梁帝时间,在谢玉和夏江恰到好处的提供证据证明赤焰军和祁王谋反,那么清除祁王和赤焰军也就顺理成章,梁帝也就可以高枕无忧。可以说在这起冤案中,梁帝是知道祁王和赤焰军是清白的,然而为了手中的权力,所谓亲情也并非不可扔,这样的人往往心狠手辣不顾一切。
执政迂腐,心胸狭窄,并非开拓进取的雄主记得剧中有多个片段,誉王和太子多次贪腐甚至犯了命案,然而即使是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梁帝依旧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的君主,也难怪当年盛极一时的大梁,会在其如今的手中衰败。
这样心胸狭窄的人,连亲儿子和忠心耿耿的发小都容不下,说除掉就除掉,丝毫没有任何轻易可言。与祁王的心胸和执政手段完全没法比,如若祁王还在,那么此时的大梁,又该是何等的盛世。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如何评价电视剧琅琊榜中的梁帝?
最近闲来在家又看了一遍琅琊榜,梁帝多疑寡恩,性格冷酷,七万赤焰军命丧梅岭,最出色的继承人也因为触碰皇权而毒死在天字号的牢房之中。我简单的来给梁帝洗白一下吧,毕竟梁帝坐上了天子之位,很多事情就身不由己了。
我们拿林家小殊来简单说一下林家当时的威盛
赤焰军少帅,赤羽营主将林殊,整个京城中在当年最耀眼的一个年轻人,父亲赤焰军主帅林燮,母亲晋阳长公主,舅舅更是当朝的皇帝,文从当时文坛领袖黎崇老先生,武从当时大梁最强军队赤焰军。未婚妻是云南穆府的女将穆霓凰。
就这样一个仅仅十几岁的年轻人,就已经身具这么大的能量,梁帝岂能不心惊?如果林殊和穆霓凰真的结婚,成为夫妇,这可是大梁最强两只军队的联合,虽然梁帝是皇帝,但是对于这两只军队而言,并没有太大的震慑力。当年太皇太后的那场赐婚,不知让梁帝多少个晚上没有睡好觉吧。
我们再来说说林燮,林燮当年直接参与了那场叛乱,也是为数不多的知道当年这个皇帝为了谋得皇位借用外族(滑族)的力量来助他登上帝位。我们可以倒着看,在最后金殿对质的时候,第一个站出来要翻案的是正义感爆棚的蔡尚书蔡荃,而第二个呢?竟然是和稀泥十几年的中书令柳橙,这个时候竟然义正言辞的站在了梅长苏这边。大家可以再想一想,还有蒙挚,仅仅在赤焰军一年而已却对赤焰林家念念不忘,难道仅仅只是因为当年的旧情吗?如果是还好,如果不是那就令人不寒而栗了。还有皇帝身边的那个高公公高湛。当然还有言阙言侯爷,这已经是在林家覆灭十三年以后了,竟然还会有这么多人为林家伸冤。当年赤焰惊天一案发生以后,很多人为林家伸冤,都被皇帝冷酷的杀死,流放。还有夏冬,夏冬的丈夫是赤焰军的疾风将军--聂峰,夏冬是什么人?悬镜司高阶掌镜使,而且夏冬的哥哥也是,也就说,皇帝的个人情报机构,三个掌镜使有两个是跟林家交好的。当年林家之威盛,党羽之多可想而知。
而且,当年滑族帮助梁帝登基以后,降而复叛,后来林燮将滑族男子全部斩杀殆尽。当年助他登基的两把刀,他选择了一把去灭掉另一把。滑族必须要灭,因为这关乎到他登基的秘密,关乎到他的皇权的政治合法性。而将滑族灭掉以后,林燮就成了最后知道这个秘密的人了。他不死?谁死?
这只是林家在朝堂的明面势力,我们再来简单说说林家的江湖势力,当年林燮与琅琊阁交好,也就说当年林燮当年能在琅琊阁得到的情报一点都不会比梅长苏要少。还有江左盟,他再是江湖第一帮,也仅仅是个江湖帮派,但是在琅琊榜中江左盟中可以赤焰旧部的大本营了。这就让人胆寒了,一个普通的江湖帮派,谁会犯着株连九族的危险去收留这些人呢?好,就算收留了,又有几个人会支持盟主去为林家伸冤呢?这里我们来猜测一下,当年林燮化名梅石楠游历江湖的时候,遇见琅琊阁的老阁主,又随心创建了一个江左盟,但是多年精力耗费在家国大业上,所以在当时远远没有梅长苏苦心经营的天下第一帮的大势。只有这样,江左盟从一开始就已经姓林了,才能说得通,盟里上上下下众干人等都会支持梅长苏为林家伸冤,走这条九死一生的路。
那好,我们暂且不说梁帝的为人如何,我们就来试想一下,当年如果没有发生赤焰惊天一案,接下来的走势会如何。就算林燮忠心耿耿,赤胆忠心不会谋反。一代贤王祁王萧景禹顺利登上帝位,林燮将手里兵权顺利过渡到林殊手里,别说什么削权,林家赤焰军也是只认林家王旗不认皇家的,再说祁王也不一定会削权。林殊顺利接过赤焰军,娶得云南穆府家的穆霓凰,军方势力也然是无法撼动,再加上林家党羽极多,这时候林家已经算得上是权倾朝野。林家世代忠良,林殊武可马背夺天下,文能搅动京城风云,这样的人物,就算他不反。他的儿子会不会反? 就算他不反,到那个时候会不会发生诸如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这样的事情。不是不可能吧,毕竟林殊太耀眼了,我们也提到过,当年的梁帝登上帝位其实是不和法规的。这很有可能啊,毕竟文武百官很多人都想要从龙之功的。
赤焰一案发生前,林家已然是一个庞然大物,无论谁当皇帝,都会是眼中钉肉中刺的。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就算皇帝相信林燮,但是林殊呢?百年以后这个庞然大物危及子孙呢?而且,在最后梅长苏和梁帝的对话中说到,林燮常常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也就是说林燮其实是不太懂飞鸟尽良弓藏的,他还是对这个皇帝如以前没有登基前一样可以称兄道弟的。这就很让我们这位本来就不是合理合法的皇帝更加忌惮了。
如果,林殊并没有那么聪明,或者说林殊是个傻子,纨绔子弟,那么梁帝真不一定就会对林家下死手。忠臣良将,手持重兵,一代而终,还能落得下一个贤君的名声,何乐而不为?
最后,我们简单来说一下祁王,祁王,和林家交好已然不用多说。一代贤王萧景禹,是当时诸多皇子中谁都没办法比拟的存在,这让我想起了汉武帝的刘据,是心怀着理想主义力图改革,和他的父皇产生了诸多冲突最终被冤杀的皇子,刘据的舅舅也恰如林帅一般是当时汉朝军方的灵魂人物,为皇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同时被皇帝所忌惮。而且皇上和卫青互相娶了对方的姐姐,和琅琊榜里的情况也比较类似。而赤焰之案的原型则很可能是当时的巫蛊之祸,在这场灾难之中,皇长子刘据,其生母皇后卫子夫均自杀,皇长子的几位子女均遇害,只剩他的一个孙子,当时还是婴儿,并在监狱中生活了一些时间,这个比较类似于庭生,不过后来这个孩子当皇帝了,为汉宣帝。梁帝也算是一代枭雄之主,而且他又是通过非正常手段得到的帝位,他绝对不允许任何人威胁他的权力和利益,任何对他的威胁都不可以,即便是这种威胁是微小潜意识的,即便这个人是他的长子,太子,也不可以。这样的枭雄在历史上很多,比如汉武帝,唐太宗,而祁王还是太年轻了,诶。
如何评价电视剧琅琊榜中的梁帝?
- 《琅琊榜》中的梁帝萧选,也是一位前后变化明显、性格复杂多端的君主。
- 登基之前的萧选,有理想有抱负,否则如何能与贤臣言阙、良将林燮结为好友,使其甘心效力?梁帝在位的前二十多年,也一定是位不错的皇帝。在他的信任下,林燮打造出了大梁最精锐的军队赤焰军;在他的支持下,皇长子祁王萧景禹整肃朝纲、激浊扬清。但是随着祁王威名日盛,林燮又是祁王的衷心拥护者,梁帝感觉受到了威胁,于是借助奸臣构陷之机,灭掉了林氏,葬送了赤焰军,毒杀了祁王,亲手毁了国家的股肱之臣,扼杀了一个政治清明的理想。
- 如果我们进一步比较剧中的梁帝萧选与历史上的梁武帝萧衍,可见他们都是经历丰富、性格极为复杂多变的君王。他们都是依靠军事力量走上帝位的,在位时间都颇长,即位之初都是励精图治、选贤用能,使国家呈现欣欣向荣的繁荣局面。剧中屡屡言及大梁以礼治国,年终尾祭的人选问题引发了名儒论礼,这凸显出大梁对“礼”的重视;历史上的梁武帝齐集各方礼学大儒,亲自主持修订《五礼》,完备了礼乐文化建设。剧中靖王与臣僚商讨选官问题,谈到应该多选一些寒门学子,打破门第限制,唯才是举;梁武帝用人同样重视才能,大量选用寒门庶族治国。但是他们都没有能做到始终如一,及至暮年,倦怠政事,心中已无天下黎民。梁帝后期远离贤臣,重用谢玉、夏江,这有如梁武帝晚年专宠佞臣朱异,致使政风衰颓。庆国公在滨州大肆侵占土地,则明显带有梁朝中后期世族豪强兼并土地之风的影子。剧中梁帝的统治和历史上梁武帝的统治多有吻合之处,两人都将前明后暗、性格多面的君主形象演绎到了极致。
- 在“急于黎庶,缓于权贵”方面,梁帝萧选和梁武帝萧衍更加如出一辙。私炮坊一案,誉王为了斗倒太子,拿几十条百姓的性命铺成其上位的台阶,可谓无法无天之极。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梁武帝末年,王侯子弟在街市白日杀人行凶,却也若无其事。梁帝对于王公贵族的这些违法大恶行径,表面发出雷霆之怒,实则息事宁人,尽力维护皇族子弟,他早已忘记了民为社稷之本的道理。而梁武帝晚年,大臣贺琛针对当时官场腐败和流民日增的危机,上书希望整顿朝纲、轻徭薄赋、息费养民,其言辞甚为恳切,梁武帝阅后竟勃然大怒,逐条予以驳斥,丝毫不加采纳,平民百姓在他心中的地位,已经远远不及皇族宗亲和贵族官僚对他的拥护来得重要。
- 要说剧中梁帝与历史上梁武帝性格方面的不同之处,则尤其表现在祁王案的处置上。可以看出,梁帝萧选多赖杀伐和阴谋以操权柄,梁武帝萧衍则能以一颗宽容忍让之心以求统治的稳定,这也许是他多年事佛的效用吧?
- 不妨再“八卦”一点萧选与萧衍的不同。剧中的梁帝萧选,由山东籍演员丁勇岱扮演,笔者感觉扮相蛮好;而历史上梁武帝的相貌,据北宋米芾《画史》所记张僧繇画梁武帝像说:“武帝作居士服,反唇露齿”,米芾又有咏梁武帝像诗,其中有句:“神清眸子知寡欲,齿露唇反法定饥。”我们知道,以“画龙点睛”典故而著名的张僧繇,是梁武帝同时人,在朝为官,萧衍思念在外诸王,就派他画貌,有对画如对面之叹,所以张僧繇所画的梁武帝像,一定真实传神,于是我们知道了,萧衍其实是撅起嘴唇、露着牙齿、其貌不扬的面相,至于我们今天见到的萧衍像,丝毫不见反唇露齿的痕迹,那大概是后代画家在图画中美化了梁武帝,正如传统史家在记载上美化了他一样。
如何评价电视剧琅琊榜中的梁帝?
可以说,梁帝绝非昏庸之主,绝对是个枭雄之主,对国家是绝对掌控的。他不惜以动摇国本的代价诛杀太子和林帅,也显示了梁帝的狠毒和丑恶。
当太子时候的梁帝应该是精明强干的,如不然,也不会从几个兄弟中脱颖而出成为太子(从书中描写来看,梁帝绝非长子)品性,才干,能力,文采,军事都应该是相当不错的,从梁帝的弟弟纪王的嘴里得知,梁帝的登基也是历经风雨,绝非一帆风顺,也用了些不干净的手段和血腥暴力。
所以梁帝登基以后,绝对不允许任何人威胁他的权力和利益,任何对他的威胁都不可以,即便是这种威胁是微小潜意识的,即便这个人是他的长子,太子,也不可以。
祁王萧景禹的建议正确与否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提议撤销悬静司不是你太子应该考虑的,他是梁帝的逆鳞。而且与军方大帅关系莫逆,换做任何一个帝王都得警觉,梁帝也并非宽容之君,在皇帝这个座位上,一切皆有可能,孤家寡人就在于此,天家无情,皇家无恩,都是必须的。而且朝臣一半都归心于太子,这样梁帝做合感想,如何为君,如何为帝。
所以梁帝宁可动摇国本,野要诛杀太子满门,等于抄了自己的家,诛杀临帅一家和几万大军,只要自己的帝位稳固,一切都可以从来,如果自己完了,一切再好,也和自己无关。
梁帝的作为事每一位封建帝王的化身,你的是我的,我的也是我的,新的梁帝登基回咋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一样的。只不过,新的皇帝会做的漂亮些,外面会光鲜些。但实际都是一样的。
如何评价电视剧琅琊榜中的梁帝?
这部剧中,梁帝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人物。
家国天下系于他一人之身,他首先是一个君王,其次才是一家之主。作为一个君王,合格与否,其实不好说,毕竟,他的功过都很大,可作为一家之主,他可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亲人了。
首先从小的方面来说,作为一家之主,他既是丈夫,更是父亲,可从他的所作所为中,他失职到了极点。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逼死了自己的侧室,支持自己的儿子相互斗争以便维持一个平衡,更是对于忤逆自己的儿子竭尽所能的去压迫为难。
虽然从对太皇太后的态度来看,他算是孝顺,可他自己的皇位,又是通过兵变而来的,也是踏过了兄弟姐妹的鲜血而来的,更因为如此,对于一心一意扶持自己的结拜兄弟,他下手也是毫不留情,更别说,那个结拜兄弟还是自己的妹夫,更是自己的大舅子,一家亲的人,最后全都死在了他的“手上”,所以,他不是一个合格的亲人。
可如果从君王这个身份看,其实他的所作所为,又是情有可原的。
对于赤焰军和林燮的狠毒,并不能全都算在他一个人身上。自古君王多疑,伴君如伴虎这样的道理,林燮不可能不知道,可林燮的所作所为,无一不是在挑衅梁帝的底线。
梁帝是通过兵变上位的,他自然对于自己的帝位非常的珍惜,更是非常害怕,有一天,也有人兵变逼迫他退位。他尚在壮年,皇位还没坐稳,就指派林燮去灭了滑族,这件事就已经是一个预兆,一个说明梁帝在变化,又或者在露出本性的预兆,可作为执行者的林燮,却没有看到自己去灭了滑族后,隐藏的那些后果。
滑族和玲珑公主作为梁帝的枕边人,甚至生下了誉王,梁帝都能毫不留情的杀了他们,林燮是什么人?是扶持自己上位的功臣,但也仅仅只是普通的亲人,梁帝要动手,根本就不会手软,在灭滑族的时候,他就该想到这些,就该掩藏自己的锋芒的。
可他没掩藏,把赤焰军训练成大梁最强的战队,军中事务,一次次的“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他忘记了,自己不是赤焰军的主人,只是将领,也忘记了,军令之上,是一国之君,拥有他们所有人的生杀大权,他更忘记了去了解自己身边的小姨子的丈夫,谢玉是个什么样的人。所有的祸患,都是很多人为的。夏江和滑族的公主勾搭而导致了自己的发妻远走,这种事,不是什么隐秘的吧,他也没注意到,一心打仗,忽略了太多要注意的事情,死亡,是必然的。
而梁帝还在壮年,他的皇位还没坐稳,可是他的长子太优秀,民心所向就算了,关键是还把持了朝中势力,一次次的违逆梁帝的意思,更是想要彻底裁掉梁帝手中唯一还听命的悬镜司。这种时候,只怕梁帝睡觉都不安稳,只怕他会觉得随时会被替换被废掉吧。
若不是孤注一掷,置之死地而后生,他的帝位不稳,也是迟早的事。
所以,他为自己的君王路扫除祸患这件事,不能说他错,只能说,他做的太狠了些,丝毫不容人情,但从他放过靖王母子,放过穆王府,放过言侯爷这些,也都能看出,其实梁帝还算是明辨是非的,至少,他没有牵连其他的人,赤焰军流的血太多了,他自己也是知道的。
而后,他想出了两子夺嫡这样的维持朝政平衡的方式,牢牢地把握着自己的皇权,同时也在不断的扶持军政的发展,试行土地国政,对于实行国政这些事,又是毫不容情的,这些也能说明,其实他也是一个能做实事的王。
虽然他自私,没有把百姓看的很重,但百姓还是在他的眼里的,不然他不会同意后面靖王的一次次为百姓付出的行为,更不会一次次的顺应民意。
不管功过,梁帝都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他有才能,可他也有一个君王最不该有的毛病,大概每一个君王都是这样复杂的吧。
如何评价电视剧琅琊榜中的梁帝?
权利让他多疑;看似薄情寡义,其实也是无奈被逼!
《琅琊榜》从一起冤案开始,注定这是一个充满爱恨情仇的故事。梁帝听信夏江和谢玉的话,让赤焰军战死梅林,并且还是叛军!
当林殊回到这里,想要为林家洗清冤屈,在金陵城中搅弄风云。最终,成功的让梁帝下旨重审赤焰一案。
梁帝多疑,却也是迫不得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梁帝为了权利,多疑;也看见梁帝的猜忌,为了朝局的平衡不择手段。
所以,在剧中,不管是蒙大统领,霓凰郡主,梅长苏等人的口中,都表明了对梁帝的不满。梁帝绝情,成天担心这个反那个反,也会因为制衡朝局不顾其他人的感受。
可梁帝心苦呀!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一旦坐上那把椅子,看着这天下臣服于自己的所有人,不仅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荣宠,更是天大的责任,也时刻有危险。
想坐王位的人太多了,可真正坐得住江山的太少。作为梁帝,是林燮助他登上王位,而之后多次征战却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梁帝如何不担心?再者,霓凰郡主许配于林殊,这林家的军事力量多强大,如果有一天兵变,梁帝根本就什么都没有。
一个王者,感觉自己对政权、军事已经失去控制的时候,就算没有夏江和谢玉,他也会忌惮的。此所谓:“君王枕畔,岂容他人酣睡”!
过去往事姑且不提,就说梅长苏时隔多年以后,朝局中依然可以让蒙大统领相助他,穆王府也是,琅琊阁、江左盟的江湖势力,这样的人怎么不让人忌惮。
其实,梁帝无奈又可怜。最后,梁帝很可怜。所有的人都要求重审赤焰一案,他是准备好好过生日,宗亲们却谋划着这个事情。
所有人都知道这个聚会不是为了他生日,而是为了赤焰一案,唯独他不知情。
此事准备万全,梁帝调不动一兵一卒。他的儿子、兄弟、妻子等等,至亲血脉,在一个头发已经斑白的老人的生日上,何尝不是没有情分可言?因此说,梁帝可怜。
梁帝,好演技!梁帝演技很好,每一场戏,动作、神情都非常到位。与誉王的最后一次谈话,看见太子饮酒作乐的那一幕,表现出了一个父亲,一个君王面对不争气的孩子,心痛、无奈不忍心,恨铁不成钢哪!
朝堂被逼审案,一层一层的递进,一声叹息,一声怒吼,满脸通红。头发散乱,衣冠不整,落魄得很!代入感太强,演技太好!
自古以来,帝王坐拥天下,却也有他的无奈和悲哀,仔细想想也挺可怜。虽然整部剧里,充斥着梁帝的不好,但并不讨厌这个角色。你觉得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