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该怎么办?

谢邀,湿气重怎么办,首先带大家了解下湿气是如何产生的,人体湿气过盛身体会出现哪些症状?如何祛除体内的湿气?

中医方面:湿气是一种以沉重、粘腻感为特征的疾病。

湿气作为一种致病因素,在导致人体产生疾病时,容易出现以下特质:

1、沉重感,如“首如裹”、“腰中如贯五千钱”等头部、腰部发沉的感觉;

2、粘腻感,如大便粘腻,出汗粘腻,而且病情易反复,迁延难愈。

这是由于湿属中医阴邪范畴,常损伤人体正气,并阻碍气血正常运行从而使人出现乏力、倦怠感

“湿气”还分为2种

1、外湿:

这种多是因为外界环境引起的,比如说气候潮湿、居处潮湿、水中作业等。

可能会出现头胀胸闷、身重而痛、发热乏力、关节酸楚沉重、活动不利等症状。

2、内湿:

这种多是饮食不节引起的,比如吃了太多高糖高脂肪肉类或生冷蔬果,或本来身体就脾胃不足,运化不利,导致湿气内生。

不是什么湿都叫“大湿”,看看自己处于啥等级

一、初级大湿

1、头 :早晨起床,蒙蒙的不清爽。

2、四肢:平时酸懒乏力。

二、中级大湿

头 :像裹了一条湿毛巾,沉沉的或蒙蒙的。

四肢:上下楼或走路会觉沉重,腿如灌铅。

嘴巴:粘腻不清爽。

汗液:粘味重。

三、高级大湿

腹 :容易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长期腹泻,大便不成形。

肠道:便秘,排便不爽,特费厕纸,大便粘腻粘马桶。

四、殿堂级大湿

面部:浮肿;每当早起脸面或者眼皮都会变得丰满性感。

腿脚:浮肿;每到晚上都觉靴子变小腿胀、或脚踝总有很深的袜印;手脚冒汗;脚气。

皮肤:皮肤瘙痒;湿疹。

口舌:舌苔黄腻;睡觉流口水,说话唾沫星子漫天飞。  

四肢:身体常沉重酸痛,关节炎。

身体就有祛湿开关

身体四大祛湿开关,拍一拍、按一按、灸一灸,都能祛湿。

1、丰隆穴

位置:足阳明胃经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功效:通调脾胃气机、祛湿化痰。

2、足三里

位置:足阳明胃经合穴,乃保健要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功效:足三里除具有调理脾胃、疏风化湿功能,还能补中益气、扶正祛邪,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3、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

功效: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适用于湿滞、胃脘饱胀、嗳气者。

4、曲池穴

位置: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完全屈肘时,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处。

功效:可泄大肠湿热,用于肛门灼热、大便黄烂、排不尽者,亦可治疗湿疹等皮肤病症。

除了身体四大祛湿开关外,想要根除湿气,试试老中医的食疗方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湿气重的人,本身脾胃受困,无法吸收药物,应该用更温和的食补法,才好吸收。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根除湿气,关键在脾脏。所以湿气侵体,需以健胃养胃、利水渗湿为主。脾胃好了,人体自身的排湿能力自然就变强了!

《本草纲目》记载的祛湿名方:

1)赤小豆:脾虚天敌,祛湿双雄之一;

2)橘皮:清热解毒,利胆,健胃;

3)薏仁:利湿健脾;舒筋除痹,增强免疫力;

4)芡实:水中人参,去湿气最厉害的竟然长在水里;

5)茯苓:一克茯苓金不换,消水肿的利器,改善湿胖;

6)大麦: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以上多种食材再配上蒲公英、栀子、红豆总共9种食材,科学配伍,相互作用,每天热水冲泡一包,湿气不跟随,一身都清爽。

湿气重该怎么办?

祛湿的“冠军”是它,老中医:白开水加它,彻底排除湿气!

人体湿气重的时候,有些人会选择拔罐祛湿。首先,拔罐只能祛外湿(环境潮湿以及吹空调太多等因素),另外,如果拔罐技术不好容易伤皮肤,而且拔完罐后身上留下的紫色印也很难看。

【不妨按照4个信号自检一下】

1、照镜子的时候发现自己舌苔非常的厚或者发现自己的舌体胖大,并且舌头边缘还伴有非常明显的齿痕的话,那就证明您体内的湿气太重。

2、每天都是满面油光的,而且毛孔粗大,爱长痘。

3、湿气重的人,真是喝水都会胖,而且很难减掉,体内的水分和脂肪结合,让你看起来更胖更胖。想瘦身得先祛湿才行了。

4、最后这个方法最简单,很容易就能判断自己是否湿重。每次上厕所的时候,总是出现大便黏腻的现象,马桶总冲不干净。

中医讲的“湿气”,是百病之源,体内湿气重的人,一定要给自己的身体好好排排毒,祛祛湿。

80岁的中医介绍了祛湿“冠军”——栀子

如果想要更好发挥栀子的作用,还可以这样搭配:赤!豆!无!湿!茶!

取适量栀子、薏苡仁,大麦,橘皮,红豆,赤小豆,苦荞,芡实,甘草这9种祛湿的食材配制成茶包,冲泡饮用,坚持喝,可以很好的帮助身体祛湿气,健脾利湿,每天喝一杯,还能清心、利尿、祛烦躁,解渴消暑,减少湿气对身体的损伤,身体一天天变健康!

湿气重该怎么办?

湿气,是一种中医理论概念,也是生活中很多人常患上的一种状态。特别是在春夏的阴雨时节,由于持续时间长,环境湿度大,人很容易就会受湿气侵犯而使得湿邪入体。

当然,除了气候环境因素外,个人饮食生活习惯也很容易沾染湿气,而人一旦沾染湿气,就会陷入精神不振的亚健康状态。

体内有湿的表现

湿气入体不像感冒一样,可以从明显的头痛头晕、咳嗽流涕的病理状态的改变中发现。而是主要体现在生活状态的一些异常:

1、精神不振:体内有湿者多早起时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忌食睡够8小时依然状态不佳,白天容易犯困。

2、恶心感:主要为刷牙是感觉恶心,有呕吐感,平日嗓子里总有不干不净的感觉,有时候也会吐痰。

3、便溏:湿气比较重的人,往往会出血大便不成形的情况,且时溏时泻,成形的很容易粘在马桶上冲不干净。

4、食欲不振:湿气主要影响脾胃,故有湿气的人群往往会有胸闷腹胀,食欲不振的情况。

怎么去除体内的湿气?

既然湿气是因为环境起居和饮食所引起,自然也可以通过饮食和起居进行调整。这里,小康就两方面提出建议。

起居方面

1、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2、阴雨天气注意室内环境的干燥,适当通风。

3、避免冒雨涉水,不长时间呆在潮湿地带,不睡凉地板。

4、适当加强锻炼,以促进新陈代谢,帮助祛除湿气,改善体质。

5、保持衣物的干爽

饮食方面

1、多吃具有健脾作用的食物,如薏苡仁、白扁豆、绿豆、茯苓、芡实、莲子等。

2、少吃肥甘厚腻、甜食。

3、少饮酒,如果可以,应禁酒。

4、不吃生冷食物。

附:薏米芡实茶

原料:炒薏米、炒芡实,选择加入绿茶,有咳嗽者可添加淡竹叶、马齿苋等。加水煮茶饮用,可有健脾祛湿,化痰、减肥的作用。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口腔溃疡、皮肤病、肾虚等等,怎么调理最有效?

想了解更多,请点击 文章最上方的 红色「关注」按钮 关注我们!

康爱多每天为您推送各种专业、趣味的健康知识,帮您识破健康谣言,走出用药误区!

湿气重该怎么办?

湿气重可以通过几种方法来调理

一、运动方面

通过运动排出汗液,消耗身体内的湿气,促进新陈代谢,这是多贵重的护肤品也代替不了的。

二、饮食方面

1.寒性食物不要吃,比如冰淇淋、冷饮,包括寒性食物。

2.多吃山药、鲫鱼,常喝红豆薏米水。

三、生活方面

1.多泡脚,睡前泡脚有助于排出湿气也有利于睡眠。

2.固定生物钟,作息规律。

当然具体湿气还需要看病人具体症状,可以到医院就诊看看到底问题出在哪儿,结合自身情况分析。

湿气重该怎么办?

你在凌晨3点左右提问,就已经说明了你的生活状况了。

熬夜对五脏六腑的伤害非常大,颠倒的生活,就是对身心的慢性绞杀。

湿气产生的内部机理不多讲了。百度即可。

分享一下实用的祛湿方法,是我自己亲身体会的。并且已经转变体质。我尽量言简意赅。

古人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没有猛力,猛决心,是不可能除去的。

思伤脾,脾的作用自己百度,减少思虑,屏蔽生活中一切不必要的信息。

不吃寒凉食物。保暖。早睡。

实际操作方面,敲胆经,敲胆经很重要,每天坚持,要重敲。作用自己百度。

电吹风机,每天保持体温恒常。

晚上少吃,或者不吃,让身体在深睡眠中充分自我调整。

找到身上的经结,经结是有痛点的,把它揉来。

最好素食。好处自行了解。稀饭少吃。

如果以上你都做到了,那么身体就已经开始进入自我恢复的状态了,此时累了就及时休息,出现任何症状都不要害怕,比如拉肚子,痰多,眼泪鼻涕多,怕冷等等,都是在排寒排湿气。不用担心。

可以吃一些归脾丸,拉肚子的可以吃一些补脾益肠丸。千万不要吃医药,比如抗生素等。

给一点时间,让湿气怎么来的,又让它怎么去。

个人经验分享,欢迎补充,欢迎关注,欢迎私聊。希望能有利于更多的朋友!

湿气重该怎么办?

你好,我是爱琴营养师,从事慢病的营养调理多年,很高兴来回答您的问题。

湿气,是中医概念,现代医学是不讲这个的。在说如何除湿之前,先要明白:

湿气是从哪里来的?

人体湿气,主要是因为长期的居住环境潮湿以及重口味饮食所侵入机体。

湿气,也分为热湿和寒湿两种。热湿主要是由于长期的抽烟、喝酒、熬夜、情绪低落所导致,而寒湿,主要是因为在酷暑季节食用大量的冷食、冷饮等所导致。

身体有湿,有哪些危害?

身体湿气太重,很容易引起皮肤、泌尿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肝胆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比如:面色油腻,痤疮,口臭,脚臭、体臭、大小便异味、女性带下色黄,外阴异味大,瘙痒、腹部肥胖、便秘、糖尿病等。

如何调养,去除体内湿气?

一、饮食方面

(1)少吃甜食,辛辣、油腻的食物,口味清淡,均衡营养。禁烟戒酒。

(2)多食富含水分,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果,特别是具有清热的比如苦瓜、丝瓜、黄瓜等瓜类蔬菜以及叶类蔬菜,比如芹菜、芥兰、竹笋,还有菌藻类比如海带、紫菜以及豆类食品,比如红豆、绿豆以及薏米等。

(3)夏季,少吃冷饮。

二、家居环境

(1)避免潮湿环境中长期工作和居住,体内湿气重的,皮肤易感染,穿衣服最好选择天然纤维、棉麻、丝绸等质地的衣物。内衣不宜紧身。

(2)夏天室内不宜贪凉,空调多调制除湿模式,温度可能太低。

三、食疗调理

(1)代茶饮 适当喝些凉茶,比如车前草茶、淡竹叶茶、木棉花茶等,但不能久喝。

(2)粥类 薏米赤小豆粥 山药茯苓粥

四、经络调养

湿气太重时,也可试试刮痧、拔罐(主要部位:肝腧、胃腧、三阴交)以及穴位针灸。

以上需专业中医师来操作或指导。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