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为什么要火化?

在殡仪馆做火化师的朋友告诉我:人死后火化其实也是逼不得已,尸体火化时会发生2件恐怖的现象让家属难以接受,甚至情绪崩溃,为此殡仪馆做出了一个无奈的选择。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每个人无论生前是富贵还是贫穷,走的时候也不过是一堆黄土罢了,谁也逃不掉这个宿命的安排。

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机能逐渐地下滑,60岁之后,人进入老年之后大多疾病缠身,毫无生活质量而言,所以99%的人活不过100岁这个节点。

而人死之后肯定要入土为安,目前我们国家除了少数地区之外均实行火葬,将遗体放入火化炉焚烧之后将骨灰埋入墓地,那么为什么要实行火葬?延续以前的土葬习俗不好吗?这其实也是国家逼不得已的选择。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火葬流程到底是怎么回事?

人死之后,如果没有及时将遗体送到殡仪馆冷藏保存,短短几小时遗体内脏就会被微生物分解腐蚀,散发出刺鼻的气味,接着七窍流血、尸斑、甚至出现恐怖的巨人症。

所以,人死之后家属一定要第一时间联系殡仪馆,但殡仪接受死者需要有死者的死亡证明,所以家属联系过殡仪馆后紧接着就赶紧为死者办理死亡证明。

如果死者在医院死亡,那么由所在医院办理死亡证明,如果在家死亡,则由所在地的社区办理。

死亡证明办理之后,殡仪馆才会接受死者,首先有专门的入殓师为死者整理仪容,入殓师会仔细为死者擦拭全身,用沾满酒精的棉花堵住肛门、口鼻。

为死者整理指甲、梳好头发、面部化妆等等,最后呈现的效果就是死者看起来就像睡着了一样,从而让死者体面地走完最后一程。

如果是车祸等原因造成死者肢体残缺不全,入殓师也会尽量将肢体缝合,实在缝合不了地方也会使用填充材料,总之尽量让死者完完整整的离开,从而在亲朋好友面前可以维持最后的体面。

完成遗容修复之后,殡仪馆会将死者装殓进棺材,在四周摆放鲜花,随后让家属以及亲朋好友看死者最后一面,算是对死者最后的告别,之后合棺推入火化间,开始火化。

在火化前,火化工通常还会使用钢锭等工具划破死者腹部和胸部,这是为了防止遗体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引起爆炸。

这一举动虽然是好心,但却万万不能让家属看到的,毕竟没有人可以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人死后还要被开肠破肚,情绪激动之下难免发生一些意外和纠纷。

完成以上准备步骤之后,尸体就会随着棺材被推入火化炉,为了加快燃烧速度,火化炉的喷嘴会喷射出5-6斤的柴油在遗体上,随后喷射出火焰开始火化。

随着炉内温度的不断升高,10分钟之后,遗体的毛发、衣服会燃光,肌肉和脂肪开始碳化,身体开始滴油。

40分钟左右,肌肉和脂肪烧光,内脏逐渐碳化,全身的骨头开始被烧穿,整个人看起来就像一块黑炭一样,如果有人看过火宅现场被烧死的人,应该就知道是什么意思,相当的恐怖。

60分钟左右,除了骨头之外的所有人体组织都被烧光;

80分钟左右,除了一些坚硬的头骨、胫骨之外,其他所有的人体组织已经燃烧成为一堆骨灰,火化基本结束。

在整个火化过程中,为了加快速度,火化工会不时地使用钩子等工具对尸体进行翻面,让尸体受热均匀从而可以更充分地燃烧。

90分钟之后火化结束,除了少部分头骨、腿骨之外,剩下的遗体全部燃烧成骨渣,火化工会使用锤子等工具将头骨小心翼翼地敲碎,将所有的骨灰收集起来碾碎后放入骨灰盒中交给家属,至此整个火火过程结束。

一个90公斤的成年人火化后只剩下3公斤左右的骨灰,每次家属接受骨灰盒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地流泪,部分感性的女性甚至会突然崩溃大哭,毕竟谁能接受亲人离去的残酷打击呢?

既然火化这么残酷,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实行火化呢?

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实行的都是土葬政策,但最近几十年却突然改变方向,除了少数偏远地区之外均执行火葬,那么我们国家为什么一定要推行火葬呢?火葬相比土葬到底有什么优势呢?

1、节省国家土地资源

土葬需要花费不菲的代价购买棺材不说,更重要的是需要在优渥的良田上建造坟墓,一个坟墓至少占地6平方左右,而且坟墓随着时间的流逝,坟墓并不会主动消失,毕竟谁敢挖别人家的祖坟呢?

而良田是恒定的,坟墓占据的良田面积却在逐年上涨,侵占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这看似是对传统习俗的延续,但却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我们国家的耕地面积太紧张了,为了保持18亿亩的耕地红线,我们放弃了太多工业发展的机会,所以为了保护耕地,国家在《土地管理法》中明确禁止土葬。

而火葬则不同,因为火葬是将尸体火化之后放在骨灰盒中安葬在墓地,一个单人墓的面积大约在1平方左右,只有土葬坟墓的1/6甚至更少,这一举动无疑可以为国家节省大量的土地资源。

2、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很多遗体都携带一定的细菌盒病毒,如果土葬话,随着尸体的腐烂,尸液会慢慢地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而且土葬由于墓地在自家田地,逢年过节后辈往往会上坟祭奠先辈,而在放炮仗、烟花和烧纸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物体,对环境的污染可想而知。

而火葬由于将所有人体组织焚烧,自然不存在病毒污染的说法,而且由于墓地在陵园,管理相对规范,即使上坟一般也多以鲜花为主,没有污染,相对更环保节省

3、减轻葬礼的成本

如果我说火葬相比土葬成本更低,很多人会嗤之以鼻,所以让我们来简单地算一笔账。

前段时间,我们村王叔去世,由于自己的土地已经全部征迁,所以两个儿子为他买了镇里的一个墓地,价格是18000元,棺材又是12000元,这两笔费用是不是就是30000元?

而如果火葬呢?费用一般包括殡仪车、火化炉、服务费等等,综合来算只有4000元,还不到土葬一个棺材的价格。

所以我说火化的成本更低是不是更有道理呢?当然火葬费用其实是没有上限的,如果非要反驳说火葬成本更高,我也无可辩驳。

火葬虽然相比土葬有一定的优势,但也不是毫无缺点,比如火化需要燃烧燃料,而且尸体火化或腐蚀中会释放出一定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所以,这些年来又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安葬方式。

1、水葬

水葬大家可能很少听说,一般是人死之后,将尸体放在水中,任由尸体随着河流漂流直到沉入河底被鱼虾所食。

当然如果直接将尸体放在水里显然不太雅观,所以现在的水葬一般都是将尸体放置在特制的木筏上,尸体的周围用鲜花覆盖防止被人看到。

这种水葬方式显得雅致又浪漫,我们常常可以在电影中看到这样的镜头,男猪脚将自己心爱的女人放置在竹筏上,四周铺上鲜花随着河水漂流而去,画面显得唯美漂亮。

2、树葬

在有些少数民族一种特殊的安葬方式就是树葬,就是人死之后,将尸体用布包裹然而悬挂在树上自然风化。

这种安葬方式简单又环保,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树葬又发展出新的形式,很多人将会骨灰洒在树边或者埋在树下,环保又卫生,也是国家大力提倡的新的安葬方式。

3、零葬

所谓零葬指的就是人死后不要葬礼,不要墓地,讲究的是极简主义,当然这种安葬方式一般多是经济条件不好的人无奈地选择。

除以以上之外,在日本甚至出现了气球葬、太空葬、钻石葬等非主流方式,当然目前全世界主流的安葬方式还是火葬,如果是你会选择哪种方式呢?

延伸阅读:火化过程中会出现哪些恐怖的现象?

现在的殡仪馆一般都禁止家属靠近火化炉,主要是因为遗体火化过程中会出现2个可怕的现象,为了防止家属情绪崩溃,殡仪馆不得不出此下策。

1、尸体发出“啊啊“的惨叫声

尸体在火化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啊啊"的惨叫声,看起来就像是人的惨叫声一样,不知情的人甚至会落荒而逃,但其实这只是尸体的正常反应罢了。

因为人死之后,肺部还残留有部分气体,同时体内微生物分解内脏也会产生一定的气体,这些气体在火化时,受高温高压挤压会逐渐从口鼻排出。

在通过声带的时候会牵引声带,从而发出啊的声音,这并不代表尸体复活,而是一种正常的物理反应,但不知情的人却会感到害怕不已。

2、尸体发生抖动,甚至突然坐起来

在火化过程中,尸体有时候还会发生抖动,甚至突然坐起来的惊悚现象,如果家属看到的话肯定会怀疑是不是死者复活了,要求终止火化。

但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尸体死亡的时间比较短,肌肉和神经细胞还存在一定的活性,遇到高温就会发生痉挛的应急反应,从而导致尸体抖动。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的事情,比如在煎鱼的时候,有时候鱼会发生抖动,就是同样的原理,大家不必大惊小怪。

话虽如此,但家属看到自己的亲人在火化炉中发出惨叫声甚至抖动,很可能会认为亲人并没有死,正在火化炉中苦苦煎熬,情绪崩溃之下难免和火化工发生冲突,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殡仪馆只好禁止家属靠近火化间,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写在最后

人总归有一死,至于是火化还是土葬其实并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毕竟人死不能复生,国家提倡火化替代土葬也是从大局出发,所以我们应该积极支持。

但我想与其纠结到底是土葬还是火化,倒不如趁着亲人去世的时候,常回家看看,陪伴他们让他们享受到亲情的温暖,这样即使将来他们离去,我想也是了无遗憾。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将来老去的时候你是愿意火化还是土葬呢?

人死后为什么要火化?

人死后为什么要化?答案很简单,火化是国家多年的,既定方针,从中央首长,到地方省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公务人员,

都必须死后火化,第一是为了节约土地,第二不破坏耕地,环保卫生,第三破除封建迷信,人死入地为安的谎言,

人吃土一世,土吃人一口,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有风俗习惯,有的实行天葬,有的是水葬,包括大汉族,讲究土葬,

为了今天好种地经营,土葬影响整体机械化操作,加上农村实行水利化灌溉,土葬容易被水淹没,𣎴利于生产,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每年光消耗粮食听而夺闻,所以火葬是利国利民的,唯一选择,人死如灯灭,一切消失在大气层中,烟宵云散,周游地球,水平有限,回答不妥之处,批评指正,谢谢各位友人。

人死后为什么要火化?

一具上百斤的遗体火化完之后,剩下不到三公斤的骨灰,这一小撮骨灰下葬的话,要省很多殡葬用地,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好处!

火葬在我国可以说是历史悠久,不过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火葬只是一种民族性、区域性的葬俗。

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和影响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火葬在特定时期也一度流行。不过当时的火葬主要在一些寺庙中的化身窟实行,是一种宗教行为,跟现代的火葬意义完全不同。

最早的火葬场出现在晚清时期的租界中,严格来说,火葬场是舶来品,是受西方国家影响的产物。

抗战胜利之后,一些大城市开始讨论火葬的迫切性。这主要因为战争时期死亡人数太多,将遗体运回乡下土葬的传统方式,已经造成城市棺柩积压问题。

大量的遗体无法被及时运出,在城市中腐烂发臭,造成严重的交通问题和卫生安全隐患。一些大城市开始对积压已久的遗体进行集中火化安葬,火葬场和公共墓地开始大量出现。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6年4月27日,151名高级官员以个人名义倡导火葬,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号召保护耕地、节约土地资源。

到了1985年2月8日,国务院出了台了《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首次规定在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便利的地区推行火葬,这是殡葬改革迈出的重大一步。

时至今日,除了少数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的地区还在实行土葬,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实行火葬,人们也接受了将遗体火化的殡葬方式。

那么为什么我国要改变几千年的土葬葬俗,转而实行火化?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推行火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保护土地资源,节约殡葬用地

保护土地资源,节约殡葬用地是推行殡葬改革最主要的目的。但是很多人并不理解,因为他们并不觉得火葬可以节约土地。

在大部分农村地区,人们已经接受了人去世要火化的事实,人死之后都能够主动联系殡仪馆对遗体进行火化。

但火化完了之后还是按照土葬的方式进行安葬。将骨灰盒置于棺材之中,挖深坑、堆坟堆,跟以前土葬唯一的区别就是棺材里的遗体变成了骨灰盒,而且还增加了一项火化费用。

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很多火葬,不仅没有节约土地资源,反而更加浪费,增加了火化之处,火化的废气还污染空气!

其实这是人们从内心深处,还没有接受火葬的殡葬方式,只是迫于规定,不得不对遗体进行火化,这也说明我国的殡葬改革任重道远。

但如果是城市地区,火葬的优势就突显出来了。因为在城市地区,火化完之后的骨灰,并不能像在农村地区一样在自家墓地安葬。

城市地区的骨灰盒一般有两个去处,一种是存放在殡仪馆的骨灰架上集中保管,另一种也是安葬在规定的公共墓地。

(骨灰架)

(公共墓地)

看看上面这两张图片就明白了,一个骨灰架可以存放上百个骨灰盒,而一间屋子又不知道可以存放多少骨灰架,如果不火化是不可能做到。

公共墓地虽然也占用了大片土地,但是占用的都是难以开发的土地,并且墓与墓之间的距离很近,这对节约耕地的意义是重大的。

所以说,实行火化是推行殡葬改革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节约大量的殡葬用地,对保护国家的耕地资源意义非凡。

2、火化可以变厚葬为薄葬,有利于摒除传统殡葬恶习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葬礼都是大办特办,葬礼越隆重表示后人越有孝心,殡葬规模的大小,甚至成为家族实力的比拼。

一般的葬礼,最少需要停尸三天,有些则停尸五天或者七天。在逝者遗体供亲朋吊唁期间,逝者家属需要大摆筵席,有些会请乐队整日敲锣打鼓,下葬当天更是出动大量人力物力。

这种殡葬风俗虽说是对逝者的尊重,但是大办特办过于铺张,这显然不符合现代社会节约的时代精神。

火葬则完全不同,殡葬流程要简单多了,不需要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挖坑,也不需要十几个大汉抬棺材,而且整个葬礼流程花费的时间要短的多。

所以说,火化可以变厚葬为薄葬,有利于减少铺张浪费,是摒除葬俗恶习要求。

3、火化可以防止病毒传播,有利于防止瘟疫发生

我们知道人死之后会有一系列的尸体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尸体会被微生物和腐败细菌分解,并产生难为的尸臭。

一般情况下,土葬后的遗体,会在棺材里逐渐腐败,最终归于尘土。但有些因病而亡的逝者,身上本身携带病毒,土葬以后病毒很可能不会消亡,这始终是个隐患。比如因新冠肺炎而亡的逝者,是不允许土葬的,也是出于防止病毒传播的考虑。

而火葬则没有这个顾虑,遗体在高达900℃的火化炉内焚烧,火化完之后只剩下不足三公斤的骨灰,遗体所有的有机物都被焚烧殆尽,不可能再有细菌或者病毒存活。

所以火化有利于可以讲病毒杀死,有利于防止瘟疫的传播,也不会造成土地污染。

4、火化可以减少负面社会效应

人们对死亡以及跟死亡有关的事物都是比较恐惧的,比如在农村地区,晚上外出都会避开坟地。

土葬的坟地大多都是分散的,长此以往会发现,路边、田地、山上等到处都是坟堆,这会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一些负面效应。

而火化之后,将骨灰集中存放或者安葬在公共墓地,人们就不会担心偶遇墓地,这有利于减少社会负面效应。

5、结语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读者已经按捺不住,开始骂我胡扯了!因为我们现在的殡葬现状,火葬并没有我前面描述的那么好,而且乱象丛生。

其实在文中我已经多次提及,殡葬改革在很多地区任然困难重重,人们虽然接受了火化,但是依旧按照土葬的方式进行安葬。

而且关于火葬场的一些传闻,也让人们对火化感到反感。比如过去的火化过程,需要对遗体进行“破坏”处理才能焚烧透彻,火化师还会在焚烧过程中翻动遗体等。

其实这些传闻只存在于过去,是因为落后的火化机造成的。今天的高档火化机基本是全自动的,根本不需要人工干预,而且火化过程中也是明令禁止翻动遗体的。

至于说火化场排出的废气污染大气,也是对火葬场存在误解。火化产生的废气一般都是经过处理的,只有达到排放标准才会排向空气之中。

总而言之,火化是我国殡葬改革的重要环节,从长远来看是有利于节约殡葬用地、保护土地资源的。

如果是你,是选择土葬还是火化呢?请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

人死后为什么要火化?

因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不讲农村人火葬不火葬,就以城市来说,如果不火葬的话,墓地就是个很难的问题,如果火葬的话,只是把骨灰存放在公墓或灵园就可以了,既节省墓地,也减少家人为墓地而发愁的负担;既环保,又省事。

人死后为什么要火化?

专家表示土葬要比火葬更污染!

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为何现在却要火化了呢?看完这篇文章,我竟无力反驳!

自古以来人死后,我们中国人都是讲究落叶归根,入土为安,现在实行殡葬改革,大部分地区包括农村都在实行火化了,这不是跟我们的传统文化背道而驰了吗?很多人不理解,人死后埋在土里,几十年之后就没了,为何一定要火化之后再埋葬呢?其实这是有原因的

刚开始在我们这边推广火葬的时候,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为什么延续下来几千年的土葬习俗要被取消了呢?而且在农村有一套完整的殡葬仪式,人死后,尤其是老人要在正堂停尸三天,家属还要守灵

如果是一些遭遇车祸等其他意外去世的年轻人,则不可以安葬到祖坟上,现在不同了,所有去世的人不管男女老少,火化之后都是统一安葬到公墓,还有专人看管

所以有的农村老人表示,如果是为了节约土地,那火化之后同样需要墓地来安葬啊!公募也是永久持续下去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越来越多,火化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

造成一定的污染,土葬不需要焚烧,自然不会产生气体排放,找个地方立个坟就行还省钱,几百年后被植物吸收,尘归尘土归土,最终又回归不自然,不会造成污染啊!为什么非要火葬呢?耐心看完本文你就懂了

01、建立公墓统一管理,节约土地

火葬是现在比较普遍的殡葬方式,人死之后被运送到火葬场进行火化,然后把骨灰放入骨灰盒,最后带到公墓进行安葬,有的是撒入到了水中,或者是空中

我们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其实有效的耕地面积是很少的,均耕地的大约只有1.4亩,全球有70亿人口,我们要7%的耕地养活了1/5的人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还不到世界水平的一半,如此下来,土葬就会造成耕地的流失,因为土葬是棺材来装遗体的,所以土葬的坟墓基本上都很大,还要有一个很高的坟堆

而且土葬的坟墓也不是集中化管理的,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山间林里,都有坟墓的存在,为了保护土地资源,所以采取了火葬的政策,火化之后棺材就变成了小小的骨灰盒,但是需要收取火化和骨灰盒的费用

最后就安葬到公墓里集中管理,因为骨灰盒比较小,所以安葬的坟地,也要比土葬减少了很多,这种墓地是非常密集的,不像过去的土葬东一座西一座,所有坟墓距离非常近,可以说是密密麻麻的,这就是实行火化后,减少国土资源的浪费

02、保护植被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保护植被遭到大规模的破坏,因为土葬就需要用到棺材,过去街上有很多棺材铺,现在都关门了,六七十岁的老人还会提前给自己备好一口棺材,但是棺材是由木材制成的,因此需要砍伐大量的森林

虽然说骨灰盒同样是木材制成的,而且也没有一个明文规定的尺寸,但是体积都要比棺材小很多,标准骨灰盒的尺寸大约就是31到33,相关专业人士称,一副棺材的木材可以制成好几个骨灰盒,因此火葬可以大大的节约木材,保护了森林,避免乱砍滥伐

03、减少污染

一个人死后腐烂的过程就会产生很多病毒和细菌,长期瘫痪卧床的老人,因为不能活动自由,哪怕活着时肌肉都会慢慢的腐烂,死了之后更加会加速腐烂的过程

世界医学家表示,尸体腐烂后就会滋生出细菌和病毒,这是很可怕的,往轻的说会污染环境,往大的说有可能会使病毒变异引发瘟疫,火葬则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总而言之:实行火葬可以减少占地,降低森林的消耗,尤其是一些人口密集城市,墓地更是非常稀少和昂贵,前段时间看新闻报道说,香港演员吴孟达去世后,因为买不到墓地,才去马来西亚新山安葬的

专家表示,火葬污染环境小,可以减少病毒和细菌的传播,解决空间不足的问题,你是支持土葬,还是火葬呢?

人死后为什么要火化?

1、减少耕地占有面积;2、移风易俗新风新办;3、墓葬集中管理等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