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几十年不上朝,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的区别在哪里,二人谁的能力更强?

明朝嘉靖皇帝,在位45年,25年不上朝。他的孙子万历皇帝更厉害,在位48年,28年不上朝。这两人都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两个皇帝,却也属于“懒”的代表人物。

嘉靖皇帝还有一个被耻笑数年的精力。

事件退回到嘉靖二十一年。

35岁的嘉靖皇帝睡得正香,十几个宫女,悄悄拿着绳子往他脖子上一套,猛地一拽,差点把他勒死。后来,皇后匆匆赶到,救下了嘉靖,自此以后,嘉靖就再也没有上过朝。

皇帝不上朝,放在其他朝代,早就亡了国。

但好在,这两个皇帝都有个好祖宗。

当年,朱元璋和朱棣为了集中皇权,搞出来了内阁制度和司礼监制度,一个负责朝廷的上传下达,一个负责帮着皇帝写“批红”。

后来,这2个制度慢慢演变,就成了解放皇帝双手的好工具。

明朝中后期,不上朝的皇帝很多,只是嘉靖和万历过分了点,一个25年不上朝,一个28年不上朝。

长达二十多年不上朝,他们的皇权居然还没有被架空,不得不说,老祖宗的智慧真不赖。

当然了,从后世的角度来看,这爷孙俩虽然都长时间不上朝,但本质上却完全不同。01两位皇帝不上朝的理由不同,嘉靖很奇葩,万历很无奈嘉靖皇帝不上朝,是因为沉迷女色和炼丹。

嘉靖皇帝的上一任帝王,是他的堂哥明武宗朱厚照。

36岁那年,朱厚照因豹房去世,没有留下后嗣,皇位就落到了他的堂弟朱厚熜的身上,即我们常说的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是个很特殊的人,或者说,他有那么一点精分。

《中华历史五千年》中如此评价前期的嘉靖皇帝:

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出现了“嘉靖新政”。

由此来看,嘉靖皇帝也曾经英明过一段时间。

不过,很快,他就开始陷入了道教迷信的漩涡,朝政也开始腐败,浪费民力大兴土木。

都说出家之人非常良善,但信道的嘉靖皇帝却刚刚相反。

他多疑暴戾,经常喜怒无常,责罚宫人。

据说,有时候因为心情不好,他就会随意杖毙几十、几百宫人。有时候,他也会拿干净宫女的血,用来炼丹炼药。

《李朝中宗实录》:“若有微过,(世宗)辄加箠楚,因此殒命者多至二百人。”

嘉靖二十一年,宫女们忍无可忍,准备在嘉靖熟睡后干一番大事。

这天,嘉靖熟睡后,宫内的十几个宫女一拥而上,用黄陵布勒住嘉靖的脖子,用力扯住。

眼看就要成功时,却因为黄陵布打了死结,扯不动了,嘉靖也开始起来奋力挣扎。

随后,宫女们又开始掏出簪子、钗子向嘉靖刺过去。

只可惜,男人和女人的力量终归悬殊,一群没有武艺的宫女又怎么可能轻易弄死嘉靖。

就在双方周旋的时候,皇后带人赶到,救下了嘉靖皇帝。

所有涉事的宫女,全部被凌迟处死,另外还参与了这件事情的端妃、宁嫔,也一并被斩首了。

这次事件之后,嘉靖原来偶尔的朝政拖延,直接变成了“不上朝”,一心把自己藏进西苑,研究长生不老的道教之术。

相比嘉靖,孙子万历皇帝的不上朝,更多的是一种失望和无奈。

万历皇帝十岁登基,登基之初朝政都由内阁首辅张居正做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张居正既是他的臣子,又是他的师傅。

在张居正的辅佐下,万历的前十年也非常勤政。

单纯的万历皇帝,放心地把所有权力都放给了张居正,而张居正又和当时的司礼监掌印冯保关系很好,两人联手基本控制了朝政。

政治面貌焕然一新,一条鞭法大力推行,经济也大为改善。

可与此同时,张居正的呼声也越来越响亮,盖过了万历皇帝的风头。

不过,万历皇帝还没来得及处置,张居正就在万历十年去世了。

张居正去世后,万历亲政,一上台他就开始清算张居正,他以为只要清算了张居正,话语权和名誉就会重新回到自己手中。

然而,事与愿违。

清算张居正的名头,正好给了其他文臣机会培植自己的势力,打压张居正党人。

几年下来,万历皇帝根本不是这场事件中的最大受益者,而且还因此养大了一堆政党,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

这些人,在立储的事情上,整齐划一地和万历皇帝唱起了反调。

皇后无子,万历皇帝就想册立宠妃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为太子,但群臣认为按照祖制应当立长子朱常洛。

万历皇帝见自己拗不过这帮臣子,就索性就把自己关在了宫门里,不上朝,不接见臣子,只见自己喜欢的儿子朱常洵。

既然你们不让我做主,那我就不做主了!

万历皇帝这番做法,很有耍赖的味道,只是他这赖一耍,就是二十几年。

而且,这期间,他还是无奈地下旨让长子朱常洛当了太子。

02两位皇帝的懒惰程度完全不同,嘉靖还有过三次上朝的记载,而万历基本上没有,典型的“六不”选手。

嘉靖皇帝的不上朝,并不是完完全全不上朝。

根据历史记载,在嘉靖二十一年的事变后,嘉靖皇帝还是有三次接见过群臣的,事件分别是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正月、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正月、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八月。

而除此之外,嘉靖皇帝也并非不问朝政,而是通过密疏制度,一直在把控朝政。

对于明朝皇帝来说,上朝只是皇帝处理朝政的方式之一。

而且,从明英宗朱祁镇开始,皇帝的早朝就只处理八件事情,基本上只能算是朝政的很小一部分。

《寓圃杂记》:“英宗以幼冲即位,三杨虑圣体易倦,因创权制,每日早朝,止许言事八件。”

更多的朝政大事,都是通过内阁的奏疏,或者特定的密疏。

奏疏,是大臣们通过内阁交给皇帝的建议,必须由皇帝做出朱批、盖印后才能执行。

密疏,则是不经内阁,直接交由皇帝,更具秘密性。

嘉靖虽然不上朝,却一直密切地关注着奏疏,通过奏疏,他依然能够很好地掌控全局。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完完全全地“在家办公”。

“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谁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以故大张弛,大封拜,大诛赏,皆出独断,至不可测度。辅臣欲有所与,亦从臾之,或揣摩裨阂之耳。”(取自《国榷》)

而孙子万历皇帝,就完全不一样了,他是实打实懒得彻底。

他就是典型的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的“六不”选手,即不郊祭天地,不祭祀宗庙、太庙,不上朝,不主持朝廷会议,不接见大臣,不批示大臣的奏章,不参加经筵讲席。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不少朝臣几十年都没办法见到皇帝,很多官员缺位之后也没办法及时补上。

《明史·神宗本纪》:台省空虚,诸务废堕,上深居二十余年,未尝一接见大臣,天下将有陆沉之忧。

基本上,也就只有日军攻打朝鲜、关系国本之争的梃击案,才能够让万历皇帝出来稍微主持、发表意见。

03暴虐程度不同,嘉靖皇帝是出了名的暴虐,而万历皇帝毫无暴虐的传闻。

嘉靖皇帝,在明朝皇帝中是出了名的暴虐。

论狠心,朱元璋和朱棣都算是心狠手辣之人,但他们每次杀人、处置人大都具有一定的政治利益。

为了稳住朝政,朱元璋可以晚年杀半个朝堂,为了天子权威,朱棣可以凌迟宫女。

但是,嘉靖皇帝完全不同,他是个多疑的人,他的嗜杀和暴虐完全是看心情的。

只要心情不好,对待宫女太监们,嘉靖都会不由分说死罪处理,或杖毙,或凌迟。

如果不是他足够暴虐,也不至于让十几个宫女不要性命地合谋杀他。

在宫女事变后,太医为嘉靖皇帝诊脉,担心用药不当,不敢随便开药。

一个堂堂太医院院使,居然活生生吓死了。

足以可见,这嘉靖皇帝平时对待臣子和太监宫女的态度,到底有多可怕。

《国朝献征录·卷之七十八》:曰:“余必不复起。曩西苑用药惊忧所致,至今神魂不宁,百药不效。余即死,主上□寿死,无憾矣。”竟以此病卒。

而相比之下的万历皇帝,虽然都说他懒政,好财、好色,却没有任何关于他暴虐的记载。

甚至,万历皇帝还非常喜欢读书,也是明朝诸帝中最擅长书法的皇帝之一。

从这个角度来看,饱受诟病的万历皇帝,应当也是个和缓的人。

否则文人史官们,很难放过他。

04两位皇帝不上朝造就的结果也完全不同。一个是严嵩专权,社会腐败,一个虽然社会混乱,但也滋养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嘉靖在位后期,沉迷道教不上朝,但他通过奏疏管理朝政。

而在内阁里,他几乎只信任严嵩一人。

而严嵩,又是个实打实的大奸臣,结党营私、贪赃枉法,对忠臣良将大加迫害。后来,他自己年纪大了,也依然不肯放弃内阁权力,很多事情转交由儿子严世藩处置。

前些年的《怪侠一枝梅》,就非常形象地演绎出了这对奸臣父子。

因为他们,朝政、吏治非常腐败,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

而同样是不上朝,万历皇帝造就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

他没有像嘉靖皇帝一样,格外宠幸某个人,对朝臣们一视同仁地不理不睬。

也正是因此,才会导致朝中党派林立,谁也不能真正一家独大,奇妙地起到了一种相互制衡的作用。

当然,这样的弊端就是,真正有能力的人会对朝政失望,纷纷辞官归去。

而官员空缺这样的小事情,万历皇帝又继续不理不睬,导致很多朝廷机构人手奇缺。

到万历四十五年时,部、寺大官十缺六、七,风宪重地空署几年,六科只剩下四个人,十三道只剩下五人……

这样一比较,似乎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的不上朝,都给社会带来了灾难。

但是,如果要从两个人的能力来比较,我认为万历皇帝的能力还是要强很多。其一,嘉靖用奏疏控制朝政,万历皇帝控制朝堂的办法明显高明了许多。

万历皇帝不需要通过奏疏,只需要一视同仁,就能够轻松制衡朝堂上的各方势力。

万历在位时,没有出现后宫干政、宦官干政,更没有出现什么大奸大恶的臣子,虽说朝堂处在了缺人、懒怠的状态,但百姓们的生活也还算凑合。

甚至,有时候因为县令的缺位,百姓们迁徙和做生意的热情也高了一些。

本就不足的官吏没工夫管他们,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也出现了萌芽。

其二,在对外战事上,嘉靖一朝基本没有拿得出手的战事,和蒙古的俺答开干还经常输。但万历年间,万历三大战就平定了西北、西南和朝鲜边境。

当然了,如果可以选择,这样懒政的嘉靖和万历,都比不上夹在他们中间的明穆宗,也就是嘉靖的儿子,万历的父亲。

嘉靖几十年不上朝,留下一堆烂摊子,明穆宗上位后好好休整,干出了隆庆开海和俺答封贡两件大事,国家稍微有点起色。

只可惜,明穆宗有个很大的不足,就是自己很短命。

好不容易开创出有点起色的事业,自己就去世了。

好在,他给儿子留下了一大帮贤臣。

万历皇帝上位后,任用的一批重臣,基本上是父亲明穆宗提拔上来的官员。

只可惜,万历皇帝也比较懒,他只是兢兢业业了10年,此后彻底躺平,一夜回到解放前。

但非要拿万历皇帝和嘉靖皇帝相比,我觉得还是万历皇帝能力强一点,毕竟,他可没有逼得十几个宫女冒死也要勒死自己。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关注我,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

同样是几十年不上朝,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的区别在哪里,二人谁的能力更强?

千年历史爷孙瞧,二三十载不上朝。

而今相媲功论看,上下分明一目了。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元启清历经276年的一个朝代,从朱元璋称帝到朱由检亡国,共传十六帝分别为: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明惠帝朱允炆(建文)、明成祖朱棣(永乐)、明仁宗朱高炽(洪熙)、明宣宗朱瞻基(宣德)、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天顺)、明代宗朱祁钰(景泰)明宪宗朱见深(成化)、明孝宗朱佑樘(弘治)、明武宗朱厚照(正德)、明世宗朱厚熜(嘉靖)、明穆宗朱载垕(隆庆)、明神宗朱翊钧(万历)、明光宗朱常洛(泰昌)、明熹宗朱由校(天启)、明思宗朱由检(崇祯)。

而这16位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是朱厚熜嘉靖和他的孙子朱翊钧万历皇帝,在位时间分别为45年和48年,他们二人不上朝的时间分别达到25年和28年。成为明朝乃至历史上的一个热议。同样是常年不上朝,他们之间存在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爷孙俩究竟谁的能力更强一些?我们可以通过几方面内容来为他们做个比较:

一、成熟程度不同

嘉靖从小经历过波折,对社会和人性看得更早、更深也更清,上位时已近15岁。对古代的男子而言,15岁的年龄无论是从身体,还是心理都已经开始走向成熟,对朝廷多少有了一定把控能力。

万历从小生活在宫中,大概在9岁上位。而这个年龄还只是个孩童,只能靠太后和辅政大臣来帮忙决定朝廷大事。时间长了后养成了依赖别人的习惯,因而他缺乏像嘉靖那样果断办事的风格。

二、体态形貌不同

说相由心生,从嘉靖和万历的相貌上也可以看出他们的人生不同点。嘉靖脸型清瘦,一副寡恩无情的面容,这把他能独自处理朝廷大事,对待人事残暴的特征显示出来。而万历脸型清圆一些,没有嘉靖的残暴,但肌肉不够舒展,这是和他在处理朝廷大事受到大臣们的掌控有关的,也难怪他不想上朝。此外万历皇帝还有足病,走路不俊,总体形态不及嘉靖。

三、性情暴弱不同

在性情上嘉靖要比万历更加阴狠暴虐。嘉靖为求长生不老,一直在设法炼制大力丸。而制丸的药引来自于宫女身体血物,宫女们若有小许错误就会遭受责打甚至被虐待致死。为此嘉靖曾遭到手无缚鸡之力的宫女行刺,行刺失败后所有涉嫌参与的宫女被全部处死。另外嘉靖还重用大奸臣严嵩,严嵩父子仗着皇帝宠信,在朝堂之上胡作非为,打击异己、陷害忠良,这跟嘉靖的不作为是有直接关系的。此外嘉靖为了给父亲个名号,由于大臣和他意见不一,爆发了大礼仪之争,导致了左顺门惨案。嘉靖将一百多名官员押入诏狱严刑拷打,直接打死大臣十六位。

而万历皇帝就没有嘉靖残暴了。万历想立三子朱常洵为太子但大臣们不同意,折腾了十五年无果后,无奈的万历皇帝只好选择罢工。虽然罢工不上朝荒唐,但他并没有为此杀人,在暴虐上远逊于嘉靖。

四、不上朝原因不同:

嘉靖不上朝原因: 嘉靖刚上位时很有明君姿态。比如打击权臣和世勋势力,制裁二十四衙门权力,重用贤臣,彻查皇庄和世勋庄园,仿制西方火炮以增强大明国防力量等。但在大礼仪之后,逐渐对文官集团失去信任,开始沉迷炼丹修仙不再上朝。

万历不上朝原因:万历继位初期靠千古一相张居正改革变法,但是改革维持了十年后就因张居正病逝不了了之,万历亲政后也废除了新政。随后为立太子发生了国本之争,万历帝想立三子朱常洵为太子,却被大臣集体以祖制为由反对,最终立太子失败,万历帝在心灰意冷后开始了二十多年的不上朝之路。

五、当政懒散程度不同

嘉靖皇帝是极其聪慧且有政治抱负的。虽然他因有个修道炼丹的喜好影响了上朝被人议论,但他为了掌控朝政大权,并没有脱离朝堂,基本上大多数的奏折还是由他亲自批阅。因为他的权力欲很强,就算不上朝,也坚持在批阅奏折,在家“选筹帷幄”搞定一切。 当然不上朝也耽误了很多正事,造成很多负面影响,所以后来遭到海瑞臭骂。

相比而言,万历在对朝廷的执管上就不及嘉靖了。由于国本之争造成他和群臣的对立,干脆选择了不上朝以示对抗。但不上朝后万历对奏章的批复就懒了,而且也不愿意授权大臣或宦官批复,于是朝廷的政治处理能力就差了不少。

六、政绩不同:

嘉靖帝时代,东南沿海倭寇之患愈演愈烈,几十个倭寇大闹南京城,北方的蒙古不断侵边,在嘉靖29年时蒙兵兵临北京城下,成为自土木堡之变后的又一次都城被围,在这种情况下嘉靖帝重用了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等名将,通过一系列南征北战将南北威胁打压到最低,保持了国家政治的稳固统治。

万历帝虽二十多年不上朝,但功绩也不错。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就是维护国家疆域统一的三次大战,其中一征就是著名的抗倭援朝之役,以晚明对战强盛的日本,前后只投入数万兵马就将日本死压在朝鲜,维护了国家统一,稳固了中国东亚的地位,使日本老实了二三百年。(但万历末年的关键战争萨尔浒之战却因用人不当而失败,从此金、清开始一发不可收拾。)

七、爷孙的唯一相同点:

两位皇帝虽然有各自不同,但是相同的是他们都没有大权旁落,虽然都不上朝,但二人始终一直是国土的真正决策者。

同样是几十年不上朝,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的区别在哪里,二人谁的能力更强?

嘉靖皇帝、万历皇帝是明代乃至历朝历代最懒的皇帝之一,嘉靖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而万历皇帝近三十年不上朝。皇帝作为九五至尊,除了享受权力,也需要履行义务,如果只知道享受,而不知道治理国政,那么必定无法成为贤君。

要说嘉靖、万历的头脑运转得都很快,尤其嘉靖皇帝更是聪明绝顶,那么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的区别在哪里,两人谁的能力更强?

万历比嘉靖怠政得更彻底

嘉靖皇帝聪慧异常,且有野心有抱负,只不过他把太多的精力用到了权力斗争,加之嘉靖帝喜好修道炼丹,所以经常被后人诟病。嘉靖皇帝不上朝是真,修道炼丹吃重金属也是真的,但他为了掌控朝政大权,并没有脱离朝堂,基本上大多数的奏折还是由嘉靖亲自批阅的。

因为嘉靖很清楚,如果他将权力下放,不理政务,那么他这个皇帝就可能会被架空。而嘉靖的权力欲极强,他是绝对不会允许这种状况出现的,所以就算他不上朝,还是坚持在批阅奏折。当然了,嘉靖的怠政也耽误了很多正事,毕竟连朝都不上,必定会有很多负面影响,况且嘉靖还还宠信过众多奸佞,以至于被海瑞臭骂。

对比嘉靖帝,万历在怠政的方方面面都高于嘉靖,由于国本之争,由于群臣和皇帝的对立,万历皇帝干脆选择不上朝,以示对抗。

史料记载:

“夏四月丙寅,南京各道御史言:‘台省空虚,诸务废堕,上深居二十余年,未尝一接见大臣,天下将有陆沈之忧。’不报。”

嘉靖皇帝虽然不上朝,但是还是处理政务的,而万历皇帝除了大事,几乎是什么都不管。很多奏折就一直压着,既不审批,也不驳回,就就这么耗着。很多人员任免就此搁置,到了万历三十年,中央缺少尚书三人、侍郎十人、地方巡抚三人。

皇帝不批复奏折,下属就只能等着,以至于官员越来越少,如果官员太少,那么谁来干活,国家机器将处于瘫痪状态。除此之外,万历还身处内宫不见外人,就连内阁首辅见皇帝一面都是难上加难,甚至一度还出现内阁无人的窘境。

万历皇帝或许足部有某种疾病,但也不至于一直不上朝,可见在怠政这件事上,万历真是“不亦乐乎”。

嘉靖皇帝比万历更为暴虐

万历的确要比嘉靖懒一些,但要比谁更阴狠、暴虐,嘉靖帝首屈一指。皇帝被行刺这种事情,在历朝历代都会有,而嘉靖帝却是被手无缚鸡之力的宫女行刺。

为了求长生,为了成为神仙,嘉靖帝一直在想方设法炼制“大力丸”,以至于要用女子经血做药引子。除此之外,宫女们稍有错误就可能遭受责打,以至于被虐待致死,因此而死得超过两百人。

史料记载:

“若有微过,辄加箠楚,因此殒命者多至二百人。”

宫女们无法忍受嘉靖的喜怒无常,于是十几名宫女决定刺杀嘉靖。嘉靖二十一年的一天,嘉靖帝在端妃处就寝,到了夜深人静之时,十几名宫女偷偷来到嘉靖床前,想要将其勒死。由于宫女们缺乏刺杀经验,最终没有得逞,所有涉案者全部处死。

在嘉靖年间,还出了一个惊世憾俗的大奸臣,这位就是严嵩,严嵩父子仗着皇帝宠信,在朝堂之上胡作非为,打击异己、陷害忠良,比如沈炼、杨继盛等人就是被严党诬陷致死。之所以这些忠臣被冤杀,跟嘉靖的不作为脱不了干系。

嘉靖为了给父亲个名号,还爆发了大礼仪之争,皇帝和大臣争得不可开交,之后导致了左顺们惨案。嘉靖将一百多名官员押入诏狱严刑拷打,而在左顺门直接被打死的大臣就有十六位。

在郑贵妃的影响下,万历皇帝想立三子朱常洵为太子,大臣们就是不同意,为此前后折腾了十五年,被逼无奈万历皇帝干脆选择罢工。虽说万历皇帝有些荒唐,但他并没有将事情做得太绝,在暴虐指数上,他不如嘉靖帝。

万历的能力应更强 或许在智商上、权术方面,嘉靖帝比万历高一些,而在治国理政方面,万历应比嘉靖高出一筹,因为那次令整个大明王朝蒙羞的事就发生在嘉靖朝。

明朝以不纳贡、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的形象示人,在人们的印象中,明朝面对外敌从来没有屈服过,而嘉靖帝曾经屈服过,而且是用一种最屈辱方式。

嘉靖二十九年,鞑靼俺答汗率大军入侵明朝边境,由于明军守备不利,导致俺答大军攻到了京畿地区,直接威胁皇城的安全。

当时主政的是大奸臣严嵩,嘉靖帝命令兵部尚书丁汝夔御敌,而丁汝夔却找到严嵩商量,严嵩给他出了主意,让其按兵不动,只要俺答兵抢饱了,自然就会退兵。

史料记载:

“兵部尚书丁汝夔受嵩指,不敢趣诸将战。寇退,帝欲杀汝夔。嵩惧其引己,谓汝夔曰:‘我在,毋虑也。’汝夔临死始知为嵩绐。”

严嵩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俺答兵在京城周围大肆屠杀抢掠,而明军没有放一枪一炮,眼睁睁看着老百姓饱受凌虐。之后嘉靖帝追究责任,严嵩却把丁汝夔推出来顶缸,是要多无耻有多无耻。无论怎么说,嘉靖要为这次事件负责,在重要关头他不命令出兵抵抗,反而在事后发出责难,这明显是在推卸责任。

万历皇帝不上朝不代表什么都不管,万历三大征,宁夏之役、朝鲜战争、播州之役,都是在万历的授意下完成的。换言之,在军国大事上,万历还是会管的,不论敌人多么强大,明军都会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哪怕打不过也绝不会退缩。在这一点上,万历要比嘉靖帝强不少。

皇帝的能力强弱有时候并不重用,而在于他们有没有安邦治国的理想,哪怕皇帝再聪明,如果他只知道享乐和杀人,也不可能成为明君。

老朱浴血奋战多年打下的大明江山,就这样在这几位皇帝的带领下,走向灭亡。在大明被灭国上面,除了崇祯皇帝,嘉靖帝和万历帝也同样难辞其咎!

同样是几十年不上朝,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的区别在哪里,二人谁的能力更强?

这爷孙两有意思,都是几十年不上朝,如果祖先朱元璋在世,肯定气个半死。虽说都是几十年不上朝,但这两人还是很有区别,能力也是有高有低。

嘉靖和万历的年龄和经历不同,造就了执政能力的不同

嘉靖是藩王上位,上位时年龄15岁左右;万历从小生活在宫中,上位时10岁左右。从年龄可以看得出来,嘉靖上位时,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要稍微成熟一些;从经历来看,嘉靖从小并不是养尊处优,而是经历了在外地的一些波折,对于社会和人性,看得更深,看得更清。

十五岁的少年,可以勉强控制得住朝廷。而10岁左右的孩童,只能有太后或辅政大臣来帮忙做决定。时间长了后,习惯就养成了,嘉靖更加果断,万历更加依赖他人。因此,嘉靖上任后,“大议礼”成功了,而万历“争国本”最终还是失败了。

嘉靖和万历的不上朝原因不同

如果说朝堂解决问题,算是在办公室解决问题,那么嘉靖和万历就是“在家办公”。

可不同的是,嘉靖“选筹帷幄”,去不去都一样,因为在家就能搞定一切。

而万历,执政早期,去朝堂和不去朝堂,结果都差不多,因为他太小,没有话语权;中期,开始亲政,去了几年,也组织了“万历三大征”,挣得了一些好名声。可惜,面对文官集团的强势,万历力有不逮,只好不朝了。

不上朝堂也就罢了,可是万历对于奏章的批复不怎么勤了,而且也不太愿意授权大臣或宦官批复,于是朝廷的运转效率差了很多。

虽然看似都不上朝,但嘉靖对朝堂的控制游刃有余,而万历对朝堂的控制稍显被动。

在对外征战中,万历更坚决,不过也有嘉靖少许的功劳

嘉靖控制臣下相当有一套,让不同的大臣之间进行抗争,起到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作用,而且度的把握还不错。但有些时候对不同臣子的支持上,错误出了不少,比如重用严嵩。

虽然严嵩的忠诚度很高,可是能力确实太过欠缺,致使俺答汗率鞑靼攻到了北京城下,这给嘉靖的执政生涯画上了极其“难堪”的一笔;东南沿海的倭寇也是异常横行,给大明的沿海居民和城市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这也使得人们对嘉靖的对外战略有所质疑。

所以嘉靖后期,嘉靖开始重用胡宗宪、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局面开始发生了变化。

万历中期,对外非常强硬,特别是‘万历三大征’打出了明朝的气势,维护了疆土的统一,宣告了大明的决心。

但万历后期,由于长期不上朝,朝廷系统运转不是很好了。虽然经济总量上到了一个很大的规模,可是对于外敌的抵御,稍微弱了一些。特别是对女真族的崛起,没有很好的控制住。

萨尔浒战役损失几十万大军,损失钱粮无数。万历通过增加赋税来凑军饷,老百姓苦不堪言,最终开启了明朝走向末路的大门。

仔细分析,你会发现,万历三大征的成功基础,是和嘉靖后期的用人策略和边防政策是分不开的,当然和张居正更是有着巨大的关系。

后期不上朝的万历,对于国家和大臣的控制,实在不算成功,党争成为了一种现象,让大明的国运大受影响。

嘉靖善于权谋,在家就把国家和臣子们严格控制住了,这点很强;对外战略上,嘉靖早期比较弱,而万历这点稍强一些,关键是爷爷的基础打的好。

综合来看,嘉靖的能力比万历强一些。

同样是几十年不上朝,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的区别在哪里,二人谁的能力更强?

作为明朝的最强爷孙二人组,放在今天也是天秀的存在

在那个皇帝要勤政、皇帝要带头的时代,用于打破规矩重新上路的这对爷孙,算是比较成功的开拓者,毕竟他俩还是干活的,并不是两手一摊啥事儿不管(比如朱见深);也没有专注于副业而放弃了主业(比如朱由校)

所以,上阵打擂台吧——朱厚熜、朱翊钧,准备好了吗?

展示风采——爷孙二人的高光时刻!

同时登台的二人,从个人形象上来说差距不大,毕竟是一脉相传的正宗爷孙。但是从个人风采上来说,嘉靖同志要比万历同志更帅一些,虽然是爷爷,但却没有风湿病(拜郭沫若所赐,证实万历同志腿脚不算太利索),走起路来虎虎生风,相较之下万历就显得不是那么灵巧

既然要PK,那就得拿出真本事,政绩自然首当其冲。万历手握三大征,好像很有优势的样子;而深谙御人之道的嘉靖,似乎也不差;问题是,究竟谁能在风采展示中先下一城呢?讲道理,万历还是比较有作为的皇帝,虽然这要拜那个被他打倒打臭的老师张居正所赐,但从他中后期的执政方针来看,他在贯彻了张居正改革的同时,自己也有点想法,所以还是很优秀的

反观他爷爷嘉靖,就似乎没啥拿得出手的政绩了,无论是对外对内,好像都还行但好像也都不行,毕竟宠爱严嵩十余年的时间,对外被俺答汗揍得找不着北,对内则是严党扰乱朝纲,就算一切都尽在他手中掌握,但问题是光把控朝纲却不发展朝政,这就很让人头疼

所以在这一轮的PK中,长相不够帅气,走路不够霸气的万历,成功击败了爷爷嘉靖

放飞自我——秀出你的风采,展示你的个性!

要说这爷孙俩,算是非常有特点的,先说共同点——那就是能睡,或者说太懒

不太喜欢上朝的嘉靖和万历,没事就喜欢窝在后宫,这让当朝大臣很是不满,天天连领导的面儿都见不上,更别提拍拍马屁求升迁了,所以怨声载道是必然的

问题是,这俩伙计躲在后宫,却各有各的爱好,嘉靖好修仙,一天到晚炼丹求神,恨不能晚上睡觉都要在炼丹炉旁边。甚至说为了表现自己的虔诚,皇帝的金冠都不戴了,改戴道士的香叶冠。万历呢就比较简单了,就是不上朝,你管我是赖床睡觉还是睡老婆,反正我就不上朝

既然都不上朝,也就意味着朝中大事儿都交给了内阁六部,我们来看看这俩人的幕后操控能力。嘉靖绝顶聪明,深谙帝王之术,所以无论是严嵩、徐阶、都在他的掌控之下;只是聪明过头,反被奸臣严嵩及其子严世蕃耍的团团转,可谓辜负了他天才之名。万历呢则比较委屈,先是争国本被大臣们欺负了一次,后来又因为三大征未能大获全胜而被骂,党争不断的万历一朝,虽然没有乱成一锅粥,但帝国的根基已经不再稳固了

纵使万历皇帝经常加班加点批阅奏折、拍板国家大事儿,但“明亡之始,始于神宗”的评价,却让他必须背上这口锅;虽然嘉靖也有“实亡于嘉靖”的评价,但在御人方面他还是要强于万历的

第二轮PK,拥有顺位优势的嘉靖,小胜万历(论干活,孙子更强;但论智商能力,姜还是老的辣)

爱之终决选——喜欢就要大声喊出来!

其实,作为明朝历史上知名度极高的爷孙二人组,嘉靖和万历都不能称得上是好皇帝,论作为他们既没有成祖的丰功伟绩,也不像孝宗那样勤政爱民,实际上他们在位期间国家的发展或是退步,基本都和明朝的内阁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嘉靖一朝,严嵩专权时间最长,坏事儿干的最多,也导致了这一时期整个明朝的发展陷入了停滞甚至后退。虽然前期出现了杨廷和、夏言这样的优秀人才,但是为了巩固皇权他逼走了杨廷和,杀掉了夏言。执政后期虽然有徐阶、高拱、张居正努力工作,但却无济于事。喜好求仙问道的嘉靖,虽然聪明绝顶,但却没用到正道上

万历一朝,很有点无为而治的意思。多年不上朝的万历,对于群臣的把控几乎是不管不问,任凭党争四起,他是坚决执行了渣男行为守则中的“不负责、不主动、不拒绝”,无论是人事调动还是工作安排,他从来不管,虽然大事儿上他还是出面拍板的。这也不能怪他,先是在幼年期被张老师欺负,后来又被群臣干预家事(不能立自己喜欢的儿子当太子),自然是心灰意冷,赌气反抗。讲道理,万历中兴不仅仅是张居正一个人的功劳,万历皇帝也是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小事儿不管不代表大事儿不干

执政时间超长且同样消极怠工的爷孙二人组的PK告一段落,最终的结果——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虽然后浪不算浪,前浪也不是什么大浪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统治时间276年,历经十三代十六位皇帝,优秀如太祖、成祖、孝宗,差劲如宪宗、熹宗;剩下的那些呢,谈不上政绩突出,能力卓越,却是各有各的优缺点

比如政治白痴兼沟通能力无敌的英宗朱祁镇;贪玩好色却英勇善战的武宗朱厚照

...

当然了,还有今天的爷孙俩——甩手掌柜不好当,可我偏偏当的还行!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同样是几十年不上朝,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的区别在哪里,二人谁的能力更强?

从两朝的政治表现情况来看,还是嘉靖皇帝的手段要更高一些。

说实话,这爷孙俩的人生经历稍微有一点点相似,因为大家都是在刚当皇帝时候,朝中有一个位高权重的首辅把持着大局,而且这两个首辅都试图让皇帝乖乖的听自己的话。不用说也知道,嘉靖朝的是杨廷和,万历朝的是张居正。

嘉靖和杨廷和斗,为的是挣一个皇帝的面子,也是为了争爹,历史上把这个事件称为“大礼仪”。而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清算,纯属就是为了个人发泄,因为自己的老师对自己压抑的太厉害了,所以我要报复他。这么一看,就会觉得嘉靖斗争的理由好歹正当,但是万历纯粹就是为了发泄。

必须说,嘉靖皇帝刚刚上台的时候,还是很有一副明君姿态的。打击权臣和世勋势力,杀江彬和钱宁,制裁二十四衙门的权力,重用夏言和张璁等贤臣,彻查皇庄和世勋庄园来增加赋税,并且下令仿制西方的火炮,来增强大明的国防力量。同样,万历皇帝大搞一通之后,对于政务也是非常积极。

不过嘉靖皇帝在大礼仪之后,逐渐的就对文官集团失去了信任,于是从1538年之后,崇尚道教的嘉靖皇帝开始天天沉迷于炼丹修仙,对于朝政的积极性也是一天不如一天。

不过即使是退居幕后,嘉靖皇帝仍然可以紧紧地盯着群臣,牢牢地把他们握在手中。夏言失去了嘉靖的信任,而严嵩深得嘉靖欢心,于是嘉靖皇帝默许严嵩倒了夏言,换他做内阁首辅。严嵩很聪明,他知道只有讨好皇帝才能继续拥有一切,因为他知道,明世宗的眼睛一直在盯着他。

自从严嵩上台开始,明朝的第一阶段党争便拉开了序幕。无数的忠义之士上书弹劾严嵩及其党羽,但是有明世宗把着门,党争之风一支扩大不起来。

你要说嘉靖皇帝傻子一个不懂得运用贤臣,这也就不对了,大臣昏庸或有才对他来说并不重要,只要国家不垮台,他需要的永远都只是一个听话的首辅。严嵩很听话,所以嘉靖一直很喜欢他。但是再乖的人,也有飘得时候,严嵩就算飘得不厉害,他儿子严世藩也会飘。私吞库银修自家的宅子,贪污枉法,国家的军事低迷,百姓起义不断,嘉靖其实都看在眼里,所以到最后,他厌烦了严嵩,而此时徐阶学会了如何服侍嘉靖,顺理成章的,严党说倒就倒了。

但是再看万历皇帝,水平就很有限了。十五年的争国本,开始了明朝第二阶段的党争,而这次的党争,一开始却是一场皇权和文官集团的博弈。万历想证明自己的权力是最大的,可以为所欲为。文官集团则要证明自己是有尊严的,是有道统的,皇帝也不能坏了规矩。当然,官员里有反对的就有支持的,总有些舔狗想要讨好皇帝,那么正常矛盾在文官集团内部就爆发了。对此,万历皇帝并没有想发挥自己的作用,而是放任官员们互相攻击,自己则多在深宫静静地看着。可能是想像祖父嘉靖皇帝那样居深宫而控朝堂。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不管后来明世宗怎么贬官,党争的势头确实越来越大。

而且明世宗经常会在党争中加一些催化剂,比如征收矿税,催生出了东林党,然后让整个党争的势头变得更加庞大。到万历最后的几年里,朱翊钧自己基本上都放弃再去管文官的事情了,就放任齐楚浙宣昆东林秦晋西江几党互相争斗。而不是像祖父那样牢牢地控制着党争的规模,并且在最后能用一个靠谱的徐阶收个尾。

不过就算嘉靖比万历强,但这两个明朝的长命皇帝还是非常混蛋的。被权欲迷失了理智,天天就知道勾心斗角搞独裁,结果整得国家国运走了下坡路。史界评价,明之衰于嘉靖,而始亡于万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