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太后杀姐姐和武则天杀姐姐,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萧太后的2个姐姐,1个勾结敌国,1个暗中下毒;武则天的姐姐,带着女儿,一起爬上了李治的床。这2件事说明: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要想江山稳固,必须心狠手辣。

萧太后:一杯毒酒,送走2个姐姐

萧太后,本名萧绰,小名燕燕。

她有2个姐姐,大姐叫萧胡辇,二姐叫萧夷懒。

姐妹仨都是贵族出身。

她们的母亲,是辽太宗长女、燕国大长公主;父亲萧思温,是四朝重臣。

只是,国家动荡,辽国皇位的更迭,更是非常迅速,短短30年,就换了3位皇帝。

彼时,在位的皇帝辽穆宗,不近女色,也没有子嗣。

谁也不知道未来的皇位,会落到谁的头上了。

为了家族荣耀,父亲萧思温,秉承着“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为3个女儿,安排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 大女儿萧胡辇,被嫁给了辽太宗嫡子、辽穆宗胞兄——耶律罨撒葛;
  • 二女儿萧夷懒,被嫁给了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孙子,章肃皇帝耶律李胡的长子——耶律喜隐;

萧思温挑的这2人,都有机会染指帝王之位。

他们手握重兵,胜算颇大,尤其是大女儿的丈夫耶律罨撒葛,几乎被视为内定的皇帝候选人。

只是,谁也没想到,辽穆宗直接把皇位传给了养子耶律贤(辽景宗)。

就这样,萧思温的国丈梦破碎了。

不过,他还有个小女儿。

就这样,萧燕燕被父亲强行送入皇宫,当了贵妃。

姐妹三人的不同婚姻,几乎注定了日后的反目。

  • 大姐萧胡辇,在丈夫死后,把持兵马,镇守西北。后来,她企图投靠他国,被三妹夺了兵权;再后来,萧胡辇来到宋辽边界,想继续搞事情,还是没成功。这一次,她被三妹幽禁,1年后被赐死。
  • 二姐萧夷懒,自己没搞事,可她的丈夫想要谋反,事情败露后被囚。儿子为了救父亲,起兵谋反,兵败后被诛杀。接连丧夫丧子的萧夷懒,悲痛之余,准备毒杀三妹,事情败露后,被三妹赐了毒酒一杯。

整体来看,萧太后(三妹)杀姐姐,似乎情有可原。

谋反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大罪。

她的姐姐想要杀她,她若心慈手软,不叫顾念轻易,而是愚蠢至极。

武则天:计杀姐姐、外甥女

武则天杀姐姐,和萧燕燕杀姐姐,并不相同。

当时,武则天已经是李治的皇后了,深受宠爱。

她有个姐姐,名叫武顺。

姐妹俩关系很好,武顺也常常进宫看望妹妹。

一来二去,武顺就和李治看对眼了。

很快,李治就封武顺为韩国夫人。

《新唐书·则天顺圣皇后武氏传》:韩国出入禁中,一女国姝,帝皆宠之。

其实,武顺并非少女,她早就嫁过人,还生了一儿一女。

儿子贺兰敏之,是唐朝有名的“妖孽”,据说生得特别好看。

女儿贺兰氏,同样长得很好看。

后来,武顺的女儿贺兰氏,被封为了魏国夫人。

看着姐姐和外甥女得宠,武则天心里很不是滋味。

此时,她在后宫已经可以一手遮天,主要精力放在政治上。

但她还是不能容忍这件事。

很快,她就毒死了姐姐武顺,后来还杀死了外甥女贺兰氏,并赐死了外甥贺兰敏之。

萧太后与武则天的区别

都是杀亲姐姐,萧太后和武则天面临的情形、使用的手段完全不同,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其一,目的不同。

在目的上,萧太后杀姐姐,杀的是政敌、是谋反者,而武则天杀的是情敌。

萧太后的大姐萧胡辇,手握重兵,为辽国所用,是最强大的助力。

可这份助力,一旦与皇权反目,就是最可怕的威胁。

萧燕燕刚掌权时,和大姐关系非常不错。她很信任大姐,而她的大姐,也一直是她的坚实助力。

公元994年,萧胡辇为辽国讨伐阻卜诸部,连连大捷,稳定了辽国的边境。她还及时向三妹萧太后建议,在漠北设置镇、防、维三州,以加强管理。

然而,姐妹俩却因为一个奴隶,闹翻了。

当时,守寡多年的萧胡辇,看上了奴隶挞览阿钵。

两人私通的消息,传到了萧燕燕耳中。她勃然大怒,认为大姐作为皇太妃,和奴隶不清不楚,有失体统,便下令逮捕挞览阿钵,并把他裹在沙袋里打了四百鞭。

萧太后此举,有两个目的:

  • 一方面,贵族和奴隶有感情,实在有失体统,此举是为了规劝;
  • 另一方面,大姐功高盖主,需要敲打。

只是,萧太后的这种做法,直接让姐妹俩产生了嫌隙。

也不能怪萧胡辇不满,毕竟,萧太后自己,也和重臣韩德让不清不楚。

只是,君臣之别大于天。

萧胡辇不敢硬来,只能去跪求三妹萧太后下旨,让挞览阿钵成为自己名正言顺的丈夫。

虽然,最终萧胡辇和挞览阿钵在一起了,可这份耻辱,让她铭记终生。

最后,萧胡辇萌生了叛国夺权的意图,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如果说大姐萧胡辇的谋反叛国,有情感因素,也有权力因素,那么二姐萧夷懒的谋反,纯属是婚姻导致的。

萧夷懒的丈夫、儿子谋反,均被辽景宗赐死。

中年女人丧夫丧子,萧夷懒的悲痛,可想而知。

她不问缘由,只知道辽景宗和三妹萧太后赐死了她的丈夫和儿子,便决心报仇。

不过,二姐和大姐不同,她手里没有军队。

因此,萧夷懒能想到的,就是投毒。

可惜,她的投毒没有成功,反被揭发。

最后,萧太后用一杯毒酒,忍痛结束了二姐的生命。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五:己酉,契丹供奉官李信来归。信言其国中事云:……次适赵王,王死,赵妃因会饮寘毒萧氏,为婢所发,萧氏酖杀之。

整体来看,萧太后赐死2个姐姐,都有一个前提:她们谋反在先

而武则天下手,则属于未雨绸缪。

姐姐入宫时,武则天已经开始处理朝政,手握前朝后宫大权。

她的姐姐,对武则天几乎没有威胁:

  • 一方面,武顺没有强大的政治后盾,不会威胁武则天的权力;
  • 另一方面,武顺没有生下孩子,也不可能影响武则天儿子的太子位。

她唯一能分走的,就是李治的一点点宠爱。

但武则天并不允许任何人分走李治的宠爱。

其实,从李治后宫的人数,也能看出武则天的善妒。

据史料记载,除去武则天,李治的后宫,只有8个女人,其中有名分的有5个,她们的死,几乎都和武则天有关。

  • 王皇后、萧淑妃因武则天被废;
  • 韩国夫人武顺、魏国夫人贺兰氏被武则天杀害;
  • 剩下一个徐婕妤记载很少,也早早去世了。

(徐婕妤,也就是《至尊红颜》中徐盈盈的原型)

这样干干净净的后宫,自然是有意为之。

武则天不希望李治有太多女人,她想把他牢牢抓在手中。

或许,对于武则天而言,亲姐姐入宫,已经不是争宠,而是背叛了。

其二,手段不同。

萧太后杀姐姐,光明正大、义正言辞;武则天杀姐姐,偷偷摸摸、蹑手蹑脚,根本不敢让李治知道。

萧太后的2个姐姐,都是犯了谋反罪,是辽国律法明文规定的重罪。

萧太后赐她们毒酒,名正言顺,不会受到任何诟病。

事实上,史学家们,也没有对这件事做出任何负面评价。

不仅如此,《辽史》中还提到,萧太后仁慈,不肯杀姐姐,只是将她们各自幽禁起来。

《辽史 卷十四 本纪第十四》:夏五月壬寅朔,幸炭山清暑。幽皇太妃胡辇于怀州,囚夫人夷懒于南京,馀党皆生瘗之。

无论是赐死,还是幽禁,萧太后对姐姐的处置,都是光明正大地下旨,让举国臣民见证。

但武则天不是这样。

武则天杀姐姐,采取的手段,是偷偷摸摸、蹑手蹑脚、笑里藏刀的方式。

按照后宫制度,唐高宗宠幸别的女人,武则天身为皇后,不仅不能反对,还要大度接受,笑脸相迎,好好安顿。

这个人,如果和皇后有着血缘关系,那么皇后还要表现得“满脸荣幸”。

而后宫嫔妃的死因,也会被清晰记载。

在正史中,韩国夫人武顺的死因,却并不明确。

她去世的时间,是按照女儿魏国夫人贺兰氏被册封的时间来推算的。

韩国卒,女封魏国夫人……(《新唐书则天顺圣皇后武氏传》)

在正史中,魏国夫人贺兰氏的死,被清晰记载为是武则天的杰作。

韩国卒,女封魏国夫人,欲以备嫔职,难於后,未决。后内忌甚,会封泰山,惟良、怀运以岳牧来集,从还京师,后毒杀魏国,归罪惟良等,尽杀之,氏曰“蝮”,以韩国子敏之奉士彟祀。《新唐书则天顺圣皇后武氏传》

据《新唐书》记载,韩国夫人死后不久,她的女儿贺兰氏,不仅被李治收入后宫,还被册封了更高位份。

武则天很不乐意,便趁着武家人准备家宴的机会,毒死了外甥女贺兰氏,并把此事,嫁祸给了武惟良、武怀运。

自始自终,在唐高宗面前,武则天都维系着无辜的形象,仿佛姐姐和外甥女的死,都与她无关。

当然,手段和目的不同,并不能代表,两人杀姐姐的本质不同。

萧太后和武则天,杀掉姐姐,都是为了助力自己的政治权力

在这一点上,两人的表现,如出一辙。

只有心狠手辣,才能叱咤风云。

如果萧太后不杀姐,大姐萧胡辇完全有机会卷土重来,二姐也将是谋反大潮中的助力。

当时的萧太后,身体欠佳,已经步入风烛残。如果不处置好两个姐姐,儿子辽圣宗很有可能平不了乱,自己倒下的那一刻,或许就是国家大乱之际。

如果武则天不杀姐,不杀外甥女,按照当时唐高宗的喜好,他腻了强势的武则天,陷入了韩国夫人和魏国夫人的温柔乡,未来会不会有“女主武氏”,也将是个疑问。

武则天以女子之身,登上皇帝之位,还能让国家继续兴旺。

但凭这一点,她就非常了不起。

她的身上,藏着成熟政治家的谋略和野心。

从这个层面而言,武则天杀姐姐,绝不是单纯的善妒,一定和萧太后一样,是为了扫清障碍,争夺权力。

她们不一样之处,或许只在于:萧太后是为了儿子的皇位,武则天是为了自己的皇位。

你怎么看?如果是你,你能下这个狠手吗?欢迎留言。

萧太后杀姐姐和武则天杀姐姐,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唐朝的武则天有一个姐姐,让她给毒死了;辽国的萧太后有两个姐姐,也都让她给杀死了,从目的上来看,萧太后和武则天杀死自己的姐姐,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手中的权力,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其实在本质上却有着很大区别。

萧太后杀两个姐姐时,双方是明确的敌对关系,虽然有违伦理常情,但也算杀得光明正大;但武则天杀自己姐姐时,她们至少在表面上还是在一个阵营的人,武则天这是背后捅刀子,很不地道。

武则天毒死姐姐武顺

武则天本是唐太宗李世民后宫的才人,李世民死后,武则天被迫到长安感业寺为尼,但实际上早与继任的唐高宗李治有了暧昧之情,只是李治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召武则天入宫。

说来也巧,在李治的后宫中,王皇后与萧淑妃斗得不可开交,王皇后不敌,屡次被萧淑妃欺负,于是想出了一个以毒攻毒的计策,让李治纳武则天入宫,对付萧淑妃。此举正中李治下怀,当即下令让武则天还俗入宫,拜为昭仪。

但是,武则天的野心和手腕,超出了王皇后的想象,萧淑妃是被斗倒了,但她自己也被武则天陷害,两人都被废为庶人,囚于别院,她们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岭南。而武则天则成为了唐朝新的皇后。

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武家的人自然也跟着沾光,其中武则天的姐姐武顺就经常出入宫中,陪武则天聊天。哪料到,一来二去,武顺竟被李治看中,两人眉来眼去,没几天就搞到了一起。

要知道,当时武顺并不是个姑娘,而是个有老公的少妇,她已经嫁给了一个叫贺兰越石的人,并且生有一子一女,儿子叫贺兰敏之,女儿为贺兰氏。更奇葩的是,武顺的女儿贺兰氏也被李治看中,于是母女共侍一夫,母亲被封为韩国夫人,女儿被封为魏国夫人。

这对母女日益受到李治的宠爱,身为皇后的武则天虽然此时已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政治上,着力于抢班夺权,但仍然害怕失去李治的宠爱,于是设计毒死了姐姐武顺。不久之后,武则天有设计毒死了姐姐的女儿贺兰氏。又过了几年,武则天将外甥贺兰敏之流放,随后赐死。

应该说,武则天杀姐姐武顺一家人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维护自己的权力,但她在下手时,他们还是一家人的关系,并非明面上的敌人,武则天笑里藏刀,背后连捅三刀,可谓阴险狠毒。

萧太后杀了两个姐姐

辽国的萧太后,原名萧绰,小名燕燕,喜欢听《杨家将》的朋友,想必对萧燕燕这个名字耳熟能详。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的时候,据说非常仰慕汉高祖刘邦,是一个小迷弟,于是他尊刘邦为祖先,将自己改为刘姓,而且因为汉代典制大部分出自萧何,所以也把自己身边的重臣和后族都改成萧姓。

他自己家的改姓的事因为太多人反对而改回了耶律氏,但是耶律阿保机却规定,契丹八部中的三部姓耶律,其余五部全部改姓萧。所以辽国契丹族的人就俩姓,姓耶律和姓萧。辽朝皇后都选自萧姓,萧氏贵族世任宰相之选,在辽朝的地位仅次于皇族耶律氏。

耶律阿保机的皇后叫述律平,生有三个儿子,长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三子耶律李胡。这太子位本来是长子耶律倍的,但述律平喜欢次子耶律德光,这就有些麻烦了。

耶律阿保机死后,述律平临朝称制,为了铲除异己,她把朝中反对她的武将们召集到一起,问他们道,“你们想念先帝不?”众人回答,“岂能不想?”述律平就说:“真想的话,就到地下去见他吧!”于是,杀了大将百余人。从此之后,谁要是显露出不服的意思,述律平就说,“帮我给先帝捎句话。”然后杀掉了事。

述律平如此大开杀戒,倒不是自己有多大的权力瘾,而是为了二儿子耶律德光铺路。在她称制一年半后,她对群臣说,“两个儿子我都喜欢,你们拥护哪个,就去牵他们的马辔吧。”此时一众大臣早已被述律平驯得服服帖帖,哪还有人敢选耶律倍,于是争执德光的辔头。述律平假意说道,“众心所欲,我怎敢违背?”于是,耶律倍不得不主动让位,耶律德光被立为帝,此即辽太宗。

耶律倍被迫让位后,非常恼怒,于是投奔了后唐。后来后唐李从珂杀李从厚自立,耶律倍密函辽太宗:“从珂弑君,可来征讨。”两年后,李从珂灭亡在即,杀了耶律倍。耶律德光赶到时,只救回来了耶律倍的长子耶律阮,封其为永康王。

耶律德光死后,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子继位,但他的母亲述律平却希望自己的小儿子耶律李胡继位。军中将领想起上次辽太祖死时述律后大杀武将的事情,不由得心中害怕,竟然趁在外带兵之际,拥立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继位。后来双方进行了谈判,最终耶律阮即位成为了辽世宗。

但是辽世宗的皇位并不稳固,在位五年就被杀了,耶律德光的儿子耶律璟继位,是为辽穆宗。辽穆宗无子,继位的耶律贤是辽世宗的次子,即辽景宗。辽景宗死后他的长子耶律隆绪继位,年仅十二岁,此即辽圣宗。

而萧燕燕就是辽景宗的皇后,参决军国大事。圣宗即位后,萧燕燕以皇太后身份摄政,《契丹国志·景宗孝成皇帝》说:“燕燕皇后以女主临朝,国事一决于其手。大诛罚,大征讨,蕃汉诸臣集众共议,皇后裁决,报之帝知而已”。

据说,萧燕燕少时曾许配给韩德让,未及成礼而被选入宫。有这层关系,萧燕燕私下对韩德让说:“我曾许嫁给你,愿谐旧好。现在幼主当国,也就是你的儿子。”而后,萧太后秘密派人鸩杀了韩德让的妻子,韩德让从此毫无避忌地出入太后的幕帐,共同处理政务,食同案,卧共帐,成为事实上的夫妻关系。

萧燕燕的二姐嫁给了耶律李胡的儿子赵王喜隐为妃。耶律李胡自从在与辽世宗争夺皇位失败后,一直不甘心失败,其子耶律喜隐多次谋反,致使其父耶律李胡受连而死,自己也锒铛入狱。辽景宗即位后,赦免了耶律喜隐,并将萧燕燕的二姐嫁给了耶律喜隐,恢复其爵位,改封宋王。

然而不久,耶律喜隐再次谋反,当然也就再次被囚禁。981年,北宋降卒叛乱,想劫持扶立耶律喜隐,但没有成功,于是拥立其子耶律留礼寿。不久辽景宗诛杀耶律留礼寿,并将耶律喜隐赐死。

萧燕燕的二姐因此嫉恨萧燕燕,借着以姐妹之情举行家宴之时,打算将萧燕燕毒死。不料计划失败,萧燕燕终于下令处死了二姐。

萧燕燕的大姐萧胡辇嫁给了太宗之子、穆宗之弟太平王罨撒葛。辽景宗即位后,封其为皇太叔。罨撒葛死后,萧胡辇以皇太妃的身份率三万兵马镇守西北。但萧胡辇是一个很有野心的女人,不久她便谋反,想要自立为一国,但很快被妹妹萧燕燕镇压,萧胡辇不久被赐死。

综上所述,萧太后杀两个姐姐,都是因为她们谋反,属于被动防御,自卫反击;而武则天杀死姐姐武顺,则是主动出击,而且是笑里藏刀,背后捅刀子,本质上有所不同。

萧太后杀姐姐和武则天杀姐姐,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新锐历史】为你深度解析:

萧太后杀姐姐和武则天杀姐姐这两件事都是中国古代,女人掌握权力之后做出的争权夺利的事,这是二者本质上的相同点。

那要是说他们的区别在哪里,那就是目的上的不同:

1、萧太后杀姐姐这个是为了扫除权力路上的异己而已,不论是她的二姐帮助丈夫赵王喜隐谋反,还是大姐协助情人谋反,都是为了争夺辽国大权,这个是千百年来所有掌权者扫除异己时所做的一样。

2、武则天杀姐姐这件事,本质上是因为,作为女人铲除一个情敌而已,恰好这个情敌正是自己的姐姐,显的奇特而已。

所以,萧太后杀姐姐和武则天杀姐姐,在本质上,一个是为权,一个是为情。

一、萧太后杀姐姐。

萧太后一生事事称心如意,与丈夫辽景宗耶律贤恩爱有加,相互信任;与旧情人韩德让感情深厚,共同打造大辽基业,政绩显赫;其子辽圣宗耶律隆绪也很配合她的执政,未曾与她作对夺权。

但是这个世界上,总没有令人百分之百满意的事。这完美中的遗憾,就来自萧太后的两个姐姐,嫁给了赵王喜隐的二姐和嫁给齐王罨撒葛的大姐萧胡辇,二者最终都被萧太后所诛杀。这是为什么呢?

1、这个悲剧,早在她的父亲萧思温当年把三姐妹嫁给辽国三支亲王时,就已经埋下了。

萧太后,本名萧绰,小名燕燕,萧绰的父亲萧思温,是耶律阿保机的妻子述律平的族侄,属于辽国后族,辽国的皇帝和王族,将来的妻子都得从后族中挑选。

因此萧家有三姐妹,从小被当成后妃的候选人培养,三姐妹从小就学会了如何管理一个后宫,如何参与政治、驾驭臣下,如何行军布阵、带兵打仗等等对于中原女子来说是不可能的学习内容。

而其中又以幼女萧绰天资聪颖,为人处事沉着大方,重要关头能够不感情用事,而最得父亲的看重。

耶律阿保机有三个儿子,长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第三子耶律李胡:

“耶律德光死后,先是耶律李胡欲继位,后被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打败;耶律阮继位是为世宗,世宗被人杀死,由耶律德光的儿子耶律璟继承皇位,即当时在位的穆宗。这三支后人分别各据三派势力,此消彼长,都有继承皇位的可能。”

在这种局势不明的情况下,老于政治的萧思温对女儿们的婚事各有安排:

“长女萧胡辇嫁给耶律德光一系的太平王罨撒葛,次女嫁给李胡一系的赵王喜隐,两个女儿出嫁之后,又将第三个女儿萧绰许配给耶律倍一系的世宗之子耶律贤。”

萧思温的如意算盘打得叮当响,这样的话,不管是哪一系的人马做了皇帝,他都会有一个女儿能坐上皇后宝座,他都是逃不掉的国丈大人。

2、这样一来,萧思温的政治婚姻总有一样会押中宝,但也让三姐妹跟着各自的丈夫,成了政治上的死敌。

萧家二姐先嫁给李胡之子赵王喜隐为妃,而喜隐早在景宗时数次谋逆,第一次萧绰看在姐妹份上放过了,只是小惩一番;第二次又造反,于是将其囚禁了;第三次再造反,当时正值景宗末年,危机四伏之际,萧绰不能再留祸患,终将喜隐处死。

然而被爱情冲昏了头的萧家二姐,已经完全站到丈夫这一立场,因此对妹妹怀恨在心,借着以姐妹之情举行家宴之时,打算将萧绰毒死。不料计划失败,萧绰终于下令处死二姐。

大姐萧胡辇跟萧绰倒是并没有出现像二姐那样的政治敌对。在父亲的安排下,萧胡辇嫁给了太宗之子、穆宗之弟太平王罨撒葛。

景宗继位之后,为了稳住局势,封罨撒葛为齐王,又封为皇太叔。但是罨撒葛不久就去世了,新寡的萧胡辇被尊为皇太妃。

辽国的女人,对于守寡的概念并没有像中原人那样悲惨,萧胡辇接手了罨撒葛的旧部,以“皇太妃”的身份率三万兵马镇守西北,替妹妹安定后方。兵马所致处处大捷,周围小国纷纷朝拜,快意得很,她很快就有了远比罨撒葛更年轻更英俊的新欢。

不久之后,一个叫挞览阿钵的奴隶成为她的新宠,但是挞览阿钵本来就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他怂恿萧胡辇谋叛自立一国。

他的逻辑很简单,萧绰的情人韩德让可以做上辽国的太上皇,那他皇太妃的情人好歹也应该做上一国之王。

但他也不想想,韩德让背后是韩家三代身任大辽重臣和韩德让无数军功的资本,又如何是他一个一步登天的马奴能比?

这场叛乱没有意外地被结束了,挞览阿钵先被诛杀,萧胡辇不久也被赐死。

二、武则天杀姐姐。

1、从武则天刚刚入宫开始,是李世民在位时期,那个时候武则天没有什么作为,不过她却认识了李治。

虽然李世民驾崩后,武则天被送到了寺庙为尼,结果李治还是遇到了武则天,终于给了她一个机会,一个让全天下人都想不到的机会。

当时李治就想将她接回宫中,正好皇后又想利用武则天对付萧淑妃,两人争斗多年,一直都没能分出胜负,恐怕二人从来没有想到,武则天的野心比她们要大的多,得宠的武则天甚至被皇后与萧淑妃联手对付。

即使是这样,倒下的还是王皇后,李治为了武则天不顾一切的将她推上了皇后之位,两人也有了孩子,按理上来说对武则天是一件好事,可是因为这件事却让她非常的烦恼,虽然说有了孩子,自己的身份地位更加的稳固坚实了。

2、可是在她怀孕期间,李治经常会去其他那些妃子的寝宫,这样原本非常受宠的武则天很难接受。

深怕有一天自己像王皇后一般,被人所害,为此武则天想了很多办法,直到她想到了自己的姐姐。

虽然说不是自己,但是毕竟和自己也是亲人,更为可靠,武则天的姐姐也非常漂亮,有些地方和她还非常像,在武则天的安排下,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可以对李治进行监视,可是时间久了武则天才发现,不光是李治爱上了她的姐姐,就连姐姐也爱上了李治。

等到武则天发现这个秘密之后,内心非常不甘,但是又担心姐姐危害到自己的地位,所以她还是做出了决定,保护自己的地位,抛弃姐姐。

所以武则天才会对没有任何防备的姐姐下毒,将其害死,保证李治对她的宠爱,最终成为女帝一展宏图。

总结

综上所述,萧太后杀姐是因为她的两个姐姐威胁到了她的政治地位和权力,武则天杀姐是为了清除情敌,巩固自己的地位,这就是二者最大的不同。

-END-

点击上方关注【新锐历史】,多平台认证优质作者,专注于历史领域,有趣有料有深度!

萧太后杀姐姐和武则天杀姐姐,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哈喽,您好,我是爱胡扯的老马,您的问题我来回答。

萧燕燕为辽国发展、儿子顺利继承帝位,忍痛诛杀亲姐

萧太后一般都是指辽国历史上的萧绰,也就是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燕云台》中的萧燕燕,萧燕燕本是辽国宰相萧思温的女儿,萧家共有三女,因为契丹族耶律阿保机的关系,萧家也被称为“后族”,特别交代一下耶律阿保机特别推崇汉高祖刘邦,所以他给自己取汉名刘亿,而自己皇后的家族被他赐姓“萧”,与西汉的萧何同姓。而且各位纵观辽国历朝历代的皇后几乎都姓萧,只有耶律阿保机的皇后是述律平;辽国第三位皇帝耶律阮娶了一位汉人女子是为甄皇后,可惜却不被辽国贵族阶层认可。

剧照

萧思温为了保证家族的荣耀和权威,一直希望自己的女儿中会出现一位皇后,这样就可以巩固萧家的地位,更能够进一步提升萧家在契丹族的影响力。为些萧思温谋划多年,最终成功让自己的小女儿萧燕燕嫁给了辽景宗耶律贤,实现了萧家一女得后位的目标。

剧照

在萧燕燕嫁给辽景宗耶律贤之前,辽国的皇权更迭一直是非常血腥和暴力的,辽世宗、辽穆宗都是死于契丹族内部的暴乱中。而辽国这些暴乱发生的根源就是耶律阿保机三个儿子及其后代的皇权之争。萧燕燕成为辽景宗的皇后自然是值得高兴的,但几家欢喜几家愁,萧燕燕的大姐和二姐都嫁给了耶律阿保机子孙的另外两枝中,三姐妹不可避免的卷入皇权斗争中。不知道这应该算是萧思温和智慧还是愚蠢。

剧照

而萧燕燕在其夫辽景宗耶律贤去世后,成为辽国的实际控制者,为了帝位能够顺利传给自己的儿子,不得不杀了自己的两位姐姐,而杀她们的原因均是谋反。萧太后杀姐姐究其根源是为了皇权,是为了自己的后世子孙,正是因为她见识过太多的皇权争夺、知道其中的血腥和残忍,所以才会忍痛下杀手。

武则天为保住自己手中的权力,残忍无比

武则天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个BUG,或者说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BUG。如果一定要细数我国历史上真正登基称帝的女性,恐怕只有武则天一人可以担当。早年武则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虽然很受李世民的宠爱,但地位始终没有提高,直到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武则天依然只是一个小小才人。但在后宫生活的这十二年,让武则天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地位尊崇、得到权力,必须要获得皇帝的青睐。因此在李世民卧病在床期间,武则天与太子李治产生了感情,而且不得不佩服武则天的手段。在太宗皇帝去世后,他的妃子大都入寺为尼,只有武则天被李治带回后宫,封为昭仪。

剧照

李治的后宫是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天下,因此武则天虽然很受李治宠爱,但更多是被当成李治的新欢而已。王皇后、萧淑妃明白这个道理,武则天更是深刻理解其中的意味,于是对李治百般柔情,更为了与王皇后争宠,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刚刚出生的女儿,从而嫁祸给王皇后,虽然这件事并没有得到史书的明确记载,但武则天为了争宠从而得到权力的步伐并没有停止。

剧照

自南北朝以来,皇权一直和贵族、元老等诸多势力交织在一起,因此皇权也无法做到一言九鼎。特别是在李治欲“废王立武”为皇后的事件上,显得尤为突出。身为皇帝,李治竟然无法决定自己皇后的人选,当然令他十分恼火,而武则天则抓住这个机会为李治出谋划策,将反对她为皇后的官员全部贬谪,不但帮忙李治树立的权威,也让自己及武家成为之后最大的受益者。

剧照

之后的武则天为了更好地掌控李治,在怀孕期间不得不召自己的姐姐进宫,希望能够稳住李治、在自己怀孕期间保住自己的地位。没想到自己的姐姐却忘记了使命,与李治做起了真正的夫妻。害怕失去后位和手中权力的武则天狠心毒害了自己的姐姐。自此武则天成为了一个真正心狠手辣的妇人,更是在李治去世后,一手建立起周朝,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

其实,综合上述两位女人杀害自己亲姐姐的过程,其本质都是为了权力,但又略有不同。萧燕燕更多的是应该是为了辽国的发展,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够顺利继承帝位。而武则天则不同,她纯粹只是为了自己,为了巩固自己手中的权力,或许在武则天眼中根本没有家国天下的概念,有的只是手中权力的大小……

萧太后杀姐姐和武则天杀姐姐,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萧太后名萧绰,原姓拔里氏,拔里氏被耶律阿保机赐姓萧氏,契丹族,辽朝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在她摄政期间,辽朝进入了最为鼎盛的辉煌时期。

01

萧绰是萧思温的女儿,萧思温是辽太宗的女婿,生有3个女儿,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外戚家族的地位,他把3个女儿分别嫁个3股不同的耶律皇家的势力,不管哪个人做皇帝,他都是国丈大人。家族地位能长盛不衰。

就是因为萧思温这样的安排,注定3个女儿之间的关系是好不了的,大女儿嫁给辽穆宗之弟太平王,老二嫁给辽景宗之弟赵王,辽景宗即位后,凭借拥戴有功,纳其第三女萧绰为贵妃,并册封为皇后。

辽景宗体弱多病,萧绰身为皇后经常帮助丈夫处理国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萧绰处理政务时越来越表现出她的才干,在景宗的默许下,国家的一切日常政务都由萧绰独立裁决。若有什么重要的军国大事,她便召集蕃汉大臣共商,最后综合各方意见再做出决定。

不管是谁,即便是亲兄弟,亲姐妹,有了权利的斗争,亲情就没有那么重要了,二姐嫁的赵王耶律喜隐,自己的父亲本来可以做皇帝的,后来没做到,耶律喜隐多次谋反,牵连自己的父亲耶律李胡下狱而死。

02

辽景宗继位后,并没有对政敌大肆杀戮,还追尊耶律李胡为帝,赦免耶律喜隐改称为宋王。后不断提拔和重用他,无奈耶律喜隐再次谋反,这次景宗下令给耶律喜隐戴上脚镣手铐,修造狱城将他囚禁在祖州,后赐死他。

耶律喜隐的老婆,萧绰的二姐在其中也起了不小的作用,她不但不劝解丈夫,还鼎力支持丈夫谋反,老公死后,二姐为了给老公报仇,宴请二姐,准备在酒中下毒,被萧绰当即识破,逐赐死二姐。

大姐嫁辽穆宗之弟太平王,本来也是有机会做皇帝的,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做上皇帝之位,心里委实郁闷至极,三年之后就早早去世了。

大姐夫去世,大姐就跟一个奴仆好上了,这多有碍皇家的体面,作为太后的萧绰当然是不允许的,不但不允许,还抓了这个人痛打之后流放了,无奈大姐就是要跟这人在一起,萧绰又把他召回给他官做,此时的这位所谓的大姐夫就怂恿大姐造反,兵变失败后,夫妻二人都被萧绰处死。

03

武则天成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以后,武氏家族都得到了封赏,武媚娘长的容颜亮丽,她的姐姐容貌自然也不差,自从媚娘得宠后,她姐姐被封为韩国夫人,经常出入宫廷看望妹妹,这时武媚娘正好有孕在身,不能侍寝高宗李治,这姐姐经常往宫里跑,一来二去在武媚娘的眼皮子底下就跟高宗李治搞到了一起。

姐姐不但自己跟高宗李治搞在一起,还把自己的女儿贺兰也送给李治享用,这一老一少可谓是很得李治的喜欢,看在眼里的武媚娘哪能容的下她们如此肆无忌惮的得宠。自己跟外人斗,牺牲了女儿的性命才有现在,不能你们一来把我的所有成果都坐享其成。

于是当武媚娘看到姐姐韩国夫人从李治房间走出来时的媚样,就已经动了杀心,后来韩国夫人莫名其妙的就死了,李治一度也曾怀疑是武媚娘干的,可是苦于没有证据,武媚娘也没承认,李治拿她没办法,于是就想好好保护韩国夫人的女儿魏国夫人贺兰。

此时武媚娘又想了个办法,族里两位堂兄为了巴结武媚娘,送了好些好吃的家乡特产给武媚娘,武媚娘就命人把外甥女魏国夫人叫来,说是娘家人送的,邀她一起品尝,魏国夫人一听是娘家人送的东西没多想就吃了,这一吃没过多久就倒地而亡。

武媚娘假装好心,马上追查,自然这两位娘家的堂兄脱不了干系,被抓入狱,审都不要审,直接判死刑。由此可见,这都是武媚娘一手操纵的毒害外甥女事件,顺便处死两位跟她没什么瓜葛的堂兄。

综上所述,两个女人都是史上有名的政治家,萧太后处死自己的两位姐姐都是因为自己的政治权利受到威胁,而武则天处死自己的姐姐完全是后宫争宠的结果,虽然只是后宫争宠,保不齐将来可能对她的权力造成威胁也未可知,现在早早的把这份苗头扼杀在摇篮里是最好的办法。

究其本质来说,是没有多大的区别的。

我是【史料未及尔】,欢迎留言,讨论,一起探讨历史人物,事件。

萧太后杀姐姐和武则天杀姐姐,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武则天不仅逼死了亲姐,还毒杀了外甥女,赐死了外甥,灭了姐姐一门。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是个少见的“狠人”。

为了得到皇后之位,武则天亲手杀掉了刚出生不久的女儿;

为了防止情敌王皇后、萧淑妃东山再起,武则天不仅囚禁了她们的儿女,还剁掉她们的手脚、将她们做成人彘,活活将其折磨而死;

为了登上皇帝的宝座,武则天对李唐王室大开杀戒,几乎将功臣宿屠戮殆尽,四个儿子,她杀了2个,废了2个。

从武则天一生的行为方式和处事风格来看,她是一个目的性很强且无所顾忌,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女人,一旦触犯到她的切身利益,武则天一定会给与对方加倍的打击和报复。

哪怕要下手的对象,是她的亲姐姐。

一、武则天为什么要杀姐姐?

武则天在战胜情敌王皇后、萧淑妃后,顺利当上了唐高宗李治的第二任皇后。

武家因为武则天的得宠,也日益飞黄腾达起来,武则天的姐姐武顺和母亲荣国夫人杨氏,也得以时常出入后宫。

杨氏共生了三个女儿,长女武顺,嫁给了府曹贺兰越石,次女就是武则天,她先入宫成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后来又成了唐高宗李治的皇后,三女嫁给了郭孝慎,但不幸早亡。

在武则天努力向后位靠拢时,姐姐武顺没少在背后出谋划策。所以,当武则天如愿登上皇后的宝座时,特意给了寡居的姐姐一道恩旨:允许她带着年幼的女儿贺兰氏,时常进宫,也好陪自己说话解闷。

谁知,武则天的好意却被丈夫李治“钻了空子”。

自从武则天以“非常手段”处置了王皇后和萧淑妃后,唐高宗的后宫顿时清净了许多,先不说妃嫔的数量急剧下降,单说她们对待皇帝的热情,都减了一大半。

毕竟在武则天的眼皮子底下,和受宠相比,保住自己和一家子的小命更重要。

李治对此敢怒不敢言,他不仅在前朝被日益架空,在后宫也找不到一个贴心的人。

空虚寂寞的李治,就在这个时候注意到了武则天的姐姐武顺。

武顺此时已被封为韩国夫人,她有着和武则天相似的美貌,但在性情上,却比妹妹更加温婉柔和,再加上,武顺对皇帝的“仰慕”,一来二去,两人的关系越走越近,直至突破了界限。

武则天对此本不在意,却没想到姐姐和李治的关系越来越亲密,以致外界竟纷纷传言,皇子李贤是韩国夫人所生,就连李贤本人也时常困惑不已。

《旧唐书》载:

又宫人潜议云‘贤是后姊韩国夫人所生’,贤亦自疑惧。

则天尝为贤撰《少阳政范》及《孝子传》以赐之,仍数作书以责让贤,贤逾不自安。”

感觉被“冒犯”的武则天终于忍无可忍,665年的一天,她接到宫人密报,故意趁姐姐韩国夫人入宫和李治亲热时,来向皇帝请安。

韩国夫人被抓个正着,关于这之后发生的事,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只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韩国卒”。

韩国夫人究竟是怎么死的呢?没人能够说得清楚。

有人说,韩国夫人是被武则天毒死的。

因为在这之后,武则天用同样的手段,毒死了韩国夫人的女儿贺兰氏,只因李治对贺兰氏越来越宠爱,甚至要封她为嫔,引起了武则天的忌惮。

也有人说,韩国夫人是自尽身亡的。

因为武则天曾对姐姐说过这样一段话:“若不是看在姐妹一场,恐怕你早就没命了。”

韩国夫人素知妹妹的雷霆手段,一想到王皇后和萧淑妃的结局,她便不寒而栗,与其被折磨而死,还不如自己了结了干净。

不管哪种说法,韩国夫人的死,都与武则天脱不了干系,甚至韩国夫人的一儿一女,也直接死在武则天的手上。

《新唐书》载:“韩国卒,女封魏国夫人,欲以备嫔职,难於后,未决。……初,魏国卒,敏之入吊,帝为恸,敏之哭不对。后曰:"儿疑我!"恶之,俄贬死。 “

但韩国夫人死得并不冤枉,她深知妹妹为人,而且前有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前车之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至于韩国夫人的女儿贺兰氏,更是上赶着找不痛快了。她虽有和武则天相匹敌的美貌,却在政治手腕和政治智慧上,和武则天差得太远。

武则天虽靠李治的宠爱而上位,但让她在前朝和后宫站稳脚跟的,却是她无与伦比的治国才能和用人手段。

韩国夫人和她的女儿贺兰氏看不到这些,误以为只要讨得皇帝欢心,就能得到一切,殊不知,这一切的主宰者,早就不是唐高宗李治,而是武则天了。

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力,武则天毫不犹豫干掉了自己的姐姐和外甥女,在历史上,对自己的至亲痛下杀手的,武则天不是最后一个,也绝不是唯一一个。

二、萧太后为什么要杀掉两位姐姐?

萧太后,本名萧绰,小名燕燕,是辽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女政治家,在她的治理下,辽国国力强盛,在宋辽战争中,屡占上风。

在民间故事《杨家将》中,杨家满门忠烈,大多死在她手上,由此可见萧太后的执政手段非同一般。

萧太后在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

蒙古人评价她“明达治道,闻善必从”,而宋朝人则对萧太后没什么好印象,称她“天性忮忍,阴毒嗜杀、好华仪而性无检束”。

而萧太后残忍、嗜杀的证据之一,就是她杀掉了两位亲姐姐。

萧太后出生于名门望族,父亲萧思温堪称是辽国“最会投资”的政治家。

萧思温有三个女儿,他从小对她们寄予厚望,不仅教会她们驾驭臣下、管理后宫的本事,还教给她们排兵布阵、行军打仗的技能。

这三个女儿里,尤以小女儿萧绰最为聪明伶俐。

有一次,萧思温让姐妹三人一同收拾房间,大姐萧胡辇、二姐萧夷懒只是简单收拾了一下了事,唯独萧绰认认真真地执行了父亲的命令,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才去休息。

一直在观察女儿们表现的萧思温,默默赞许道:“此女必成大事”!

从后面发生的事情来看,萧思温对女儿的判断还是非常准确的。

当时,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和三子耶律李胡,三个儿子都在暗暗积蓄势力,也都有即位的可能。

心思活泛的萧思温,将大女儿萧胡辇嫁给了耶律德光的儿子耶律罨撒葛,将二女儿萧夷懒嫁给了耶律李胡的儿子耶律喜隐,而将小女儿萧绰,嫁给了耶律倍的孙子耶律贤。

萧思温这么安排,看似万无一失,不管皇位落到哪个皇子身上,他都是大赢家,但他万万想不到,正是自己的这种“投机”行为,才导致了两个女儿的惨死。

公元969年,萧思温如愿以偿,小女儿萧绰被辽景宗耶律贤立为皇后。

萧绰的上位,注定了两位姐姐和姐夫从此与皇位无缘。

大姐夫耶律罨撒葛曾因谋反罪被发配到西北戍边,辽景宗即位后,萧绰看在大姐萧胡辇的份上,不仅赦免了他的罪名,还在其死后,追封他为“皇太叔”。

然而,壮年守寡的大姐萧胡辇,却因忍不住寂寞,和一位叫“挞览阿钵”的年轻马奴搞在了一起,闹得朝野上下人尽皆知。

堂堂“皇太妃”,竟如此不知收敛!盛怒之下,萧绰将挞览阿钵痛打一顿,流放到了边疆,也算是给大姐一个警告。

谁知大姐萧胡辇竟依仗着手里的几万本部人马,和妹妹萧绰杠上了!

在明争暗斗了一年后,萧胡辇终于得偿所愿,可以名正言顺和挞览阿钵在一起了,然而,这段不愉快的经历,竟让大姐和挞览阿钵萌生了叛逃的想法。

1007年,萧胡辇决定率领本部兵马,投靠西部的骨历札国。

然而,还没等她付诸行动,就被提前得知消息的萧绰软禁了。

不久,挞览阿钵被诛杀,萧胡辇也被赐死。

《辽史》记载:“统和二十四年五月,幽皇太妃胡辇于怀州,囚夫人于懒于南京,馀党皆生瘗之……明年,赐皇太妃胡辇死于幽所”。

再说二姐萧夷懒,她的死,其实很无奈。

萧夷懒的丈夫耶律喜隐和儿子耶律留礼寿,不甘心就这么与皇位失之交臂,屡屡生事造反,不胜其烦的辽景宗,忍无可忍,最终在981年,将二姐萧夷懒的丈夫和儿子全杀掉了。

萧夷懒对此怀恨在心,在一次家宴上,二姐悄悄将毒药放进了萧绰的水杯里。

谁知,萧绰没被毒死,二姐反被身边的侍女出卖了,萧绰一怒之下,将二姐赐死。

《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己酉,契丹供奉官李信来归。信言其国中事云:……次是赵王,王死,赵妃因会饮寘毒萧氏,为婢所发,萧氏酖杀之。”

萧太后和武则天一样,都杀害了自己的亲姐姐,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吗?

表面上来看,武则天除掉姐姐韩国夫人,只是女人之间的争风吃醋,萧太后杀掉两个姐姐,才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政治行为。

可实际上呢?

她们不惜杀掉亲姐、牺牲亲情的背后动机,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保住手中既得的权力。

对武则天来说,姐姐韩国夫人的“多情”,不仅夺走了丈夫对她的宠爱,还夺走了她立足于朝堂上的一项重要的“政治资本”。

而对萧太后来说,大姐萧胡辇、二姐萧夷懒的行为,则是赤裸裸地对皇权的挑衅,我想,她们的做法,不管放到封建社会的任一个朝代,下场都不会好的。

说到底,还是萧思温的如意算盘打得太精,反而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都算计进去了。

自古皇权大于一切,在皇位面前,父子、兄弟可以互相残杀,姐妹、母女也能反目成仇,这样的帝王生活,真不如我们普通百姓过得温馨自在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