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液体不会向下掉落,女性宇航员来例假怎么办?

2022年4月16日星期六,已经在外天空行驶183天的神舟十三号终于返航。神舟十三号的三位驾驶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创造了我国航空的新纪录,也被誉为史上“最强出差”。

载人航天起步初期,女性不能进入太空,专家担心她们的生理期

人类对太空的向往源自于原始的探索欲望,在浩瀚的宇宙中,至少在目前已知的世界,人类是唯一的,因而显得非常孤独。

为了弄清楚太空的神奇与奥秘,了解人类生命的起源,1961年4月12日,27岁的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成为了全世界第一个进入到太空的人类。

时隔8年,1969年7月20日,美国有一个叫阿姆斯特朗的宇航员把脚印留在了月球的地表上,他成为了第一个登陆月球的人类。

到目前为止,美国一共6次登陆月球,除此之外,暂时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实现载人登月。

在航天起步的最初阶段,不管是苏联还是美国,他们的宇航员几乎都是以男性为主,女性很少,甚至是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女性有特殊的生理期,在太空的环境跟在地球的完全不一样,那里充满了各种辐射,并且还存在着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专家是在担心她们的安全问题。

众所周知,太空是处于高真空失重的状态,在零重力的环境下,东西都会漂浮起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在太空是不能正常洗澡的,因为在太空中,水不仅会变得粘稠,而且没有浮力。

人类驻留太空,毕竟是一件充满危险的事情,很多环节都存在风险, 尤其是对于女性。如果在太空长期驻留, 专家们主要担心的是,要是碰上了生理期,由于没有重力的作用,血液会无法自然排出,而是逆着方向进入人体的盆腔和腹腔,从而引发腹膜炎等危及生命的症状。

这种情况可能会对女性造成危险,因此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都不敢轻易选用女性宇航员。

后来女性为什么又可以上太空了?

因为这个问题,所以在载人航天的初期,专家们在选拔航天员时都会刻意去选择男性。

1963年6月16日,随着苏联宇航员捷列什科娃所乘坐的“东方6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升空,她便成为了人类历史上进入太空的第一位女性!

为什么女性也能实现飞天梦想了呢?除了女性有着冷静、细心等特别的优势以外,再一个就是生理期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

随着深入的研究专家们发现,女性在生理周期时,月经的排出并不是依靠重力,主要是靠内部肌肉的收缩和粘膜蠕动将血液排出体外,这跟失重不失重完全无关。

举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睡梦中,一个平躺着的女性依然会自主排出月经,这个问题根本不受重力的影响,之前是专家们误解了。

为了验证这个说法,俄罗斯和美国还做了进一步的试验,结果表明,这个理论是正确的,失重环境对于大姨妈几乎完全没有影响。

时至今日,全世界已经有550名宇航员进入过太空,其中男性宇航员493人,女性57人。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这57名女性中,我国就有两位非常出色的女航天员,他们分别是刘洋和王亚平。

目前所有进入过太空的宇航员中,美国和俄罗斯占了大半,其它国家有一小部分,绝大多数国家还没有宇航员。

我国从1992年才开始启动载人航天工程,2018年是中国航天的发射之最,那一年我国总共发射的数量为39次,位居中美俄之首位。

30年间,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我们这一代的人们亲眼见证了伟大祖国航天事业的崛起。

从2003年的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到2022年的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我国共有13名宇航员飞上了太空。

那么在太空中遇到生理期该如何处理呢?答案很直接,地球上怎么办,太空就怎么办!

上文已经提到,失重环境对女性航天员的生理期没有影响,来例假的时间跟在地球上基本也是一致的,处理起来也差不多,在地球上怎样在太空中也是如此。

在飞船上,每个宇航员都有自己的私人物品储存专柜,里面放的都是私人的卫生用品,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卫生巾,既然有了准备,就算任务周期再长也不会有问题。

当需要长时间待在空间站上执行任务时,因为空间站上的空间比较大,而且私密性也好,如果女性宇航员碰到月事,就可以跟在地球上一样使用卫生巾或者卫生棉条吸收,只要做到勤更换就好。

除此之外,科学家们还推荐了一个国际上通用的应对办法,那就是准备上太空执行任务之前,口服避孕药来推迟月经周期。

不过这个办法只适合执行短期太空任务的宇航员,如果滞留的时间较长那就不合适了,因为长期服避孕药会带来副作用,还会一定程度损伤身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导致内分泌紊乱失调,这不可取。

在太空,最难受的不是抵抗失重感,而是解决人的生理问题——如厕!

在早期,人们进入太空只能是穿着纸尿布来解决自己的如厕问题。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人员们已经在空间站上设计建立了厕所。

虽然太空上的失重环境会给宇航员带来不小的挑战,但是跟失重比起来,解决人的日常如厕问题才是最大的困难。

美国有位著名的女性宇航员叫佩吉·惠特森,她在太空中停留的时间是有史以来最长的,总共达到了665天,仅次于杰夫·威廉斯此前创造的纪录534天。也就是说,惠特森在太空中待了将近2年的时间。

惠特森于2016年11月19日抵达国际空间站,2017年9月3日才返回到地球上。

由于在太空中停留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为了她的身体健康着想,在惠特森返回地球后,她便被告知不能再上太空了。

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听到这个消息惠特森还为此伤心落泪了。虽然她很想再次上太空执行任务,但惠特森同时也表示,自己不怕危险,能克服困难,唯独对在太空上如厕这个问题比较排斥,这是为什么呢?

在一次专访中惠特森就曾指出,她对空间站上厕所的设计和使用方式并不适应。

在空间站上生活,条件是很艰苦的,为了不污染不浪费,所有的生活垃圾都是要回收的,包括粪便和尿液。

空间站上厕所的装置和地球上的完全不一样,都是经过特殊设计的。比如美国曾经就花费了1.5亿元研发了一款最新型的太空马桶,这款马桶重45公斤,高71厘米,集成了很多先进的技术。

为了方便女航天员,研究人员还设计出了特殊的接口,小便时会有一个专门的真空漏斗装置,它的作用是可以保证尿液不会漂浮起来。为了保证资源不浪费,回收的尿液会经过特殊过滤,最后就变成可以食用的水。

小便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麻烦,到了上大号时过程就会变得复杂了。经过设备,宇航员产生的粪便会被密封在袋子中,完事后需要自己动手把它取下来,然后保存好。

惠特森表示,如果机器正常运行的话还好,要是碰到机器出现故障,这时就得自己动手把粪便抓进袋子中密封起来,这曾给她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写在最后

载人航天一直都是国际社会所面对的一个共同难题,这和把卫星送上去的难度是完全不一样的,目前世界上也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这3个国家有独立自主的能力登上太空。

能够通过选拔的宇航员,他们一定是出类拔萃的。尽管是女性,她们同样也要经过非常严格的选拔和训练,不仅身体素质要好过关,心理素质也要强,能入选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至于女性宇航员在太空来例假怎么办,这个是完全没有影响的,太地球上怎么处理,在太空上同样也是如此。

太空液体不会向下掉落,女性宇航员来例假怎么办?

太空血液不会向下滴落,女性宇航员来例假可难倒专家了,更遭罪的是她们还不能上厕所,在国际空间站呆上一年半载可如何是好!载人航天起步初期,不让女性进入太空,专家担心她们的生理期

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苏争霸时期,苏联跟美国先后把人类送入了太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是苏联的加加林,第一个登陆月球的是美国人阿姆斯特朗,截止目前,美国一共登陆了6次月球,时至今日再也没有哪个国家把人类送上过月球

但是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在航天事业起步初期,美国跟苏联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宇航局更愿意选拔男性宇航员,这有什么讲究呢?

其实专家就是担心女性有着特殊的生理周期,根据理论认为,因为太空失重的原因,液体是不会向下坠落的,而是到处飘散,这从宇航员喝水的时候也能够看的出来,他们需要飘过去把水一滴一滴的吞到嘴里,所以专家担心,要是女性到了太空来例假就麻烦了,因为没有重力的作用,怕导致血液回流,给她们带来生命危险

虽然如今已经有50多位女性宇航员被送上过太空,但是起初没有先例,谁都不敢贸然选用,一定要确保她们的安全,太空的环境跟地球截然不同,在那里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中国第二位进入太空的女性宇航员王亚平)

还有一点太空环境下,也能让人的血压升高,专家估计要是女性宇航员来例假的话,很可能造成大出血,或者血液无法顺利排出造成回流,这些种种都有可能危及她们的生命安全,所以无论苏联还是美国,都不敢轻易尝试!

后来为何选择了女性?

不过后来也有女性飞往了太空,到目前为止,也有50多位女性宇航员,实现了太空梦,中国首次进入太空的女性是刘洋,王亚平紧随其后,为什么女性也能实现飞天梦想了呢?其实生理周期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

(人类首次进入太空的女性瓦莲京娜)

后来经过研究发现,月经并不会受到微重力的影响,跟地球上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且女性也有很多优点,比如身体小重量轻,能够减少发射的难度,毕竟在那个年代,科技不能跟如今相提并论,重量轻了就能减少经费

在1963年6月16日,人类的第一位女性进入了太空,她就是来自苏联的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她搭载“东风六号”宇宙飞船,成功的到达了太空,并安全返回,从此,人类又开启了新的篇章,选拔宇航员再也不受制于性别

女性的优点:

表面上看,女性好像没有男性的身体强壮,其实她们还是有很多男性不具备的优势,首先一点就是刚才提到的体积小、重量轻,能够节约发射经费,毕竟当时的火箭动力没有如今大

女性心思缜密,做事认真负责,遇事还能沉着冷静,心理素质好,能够承受太空的孤独感,不骄不躁,而且女性宇航员的加入,对于整个机组人员都是有利的,还能活跃气氛,让封闭枯燥的太空生活充满了欢乐与活力,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嘛!

太空对于女性生理周期没有太大影响!

之所以能把女性送入太空,是因为经过研究,微重力并不会对月经带来多大的影响,所以自瓦莲京娜之后,陆陆续续有许多女性宇航员到过太空,不过瓦莲京娜也说过样著名的一句话:“太空对于女性既不多情,也不宽厚”由此可见对她们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来例假是不能使用太空马桶的,至于为何等下具体分析

在太空来例假的时间跟地球上基本是一致的,也不像之前专家估计的无法排出,所以并不会受到失重状态的影响,因此才有了苏联的瓦莲金娜首次抵达了太空

对于女性的选拔也是十分严苛的,就像瓦莲京娜说的那样,她们需要接受跟男性完全一样的训练,并不会因为你是女性就会特殊,如果不经过精挑细选,怎么能够上太空呢?毕竟这可是高难度的职业,所有宇航员都是万里挑一的

女性宇航员在空间站来月经是不能使用太空马桶的

虽然她们在生理期不会受到微重力的影响,但这期间也十分遭罪!不能使用太空马桶上厕所,原因也很简单,这又涉及到了宇航员,在太空怎么上厕所

起初,男性是用一根管子直接将尿液排到飞船外面,但久而久之,会让这些尿液附着在电池板上形成了冰晶,因为太空中的温度是很低的,长期下去,就会让电池板的发电功能遭到损害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得到了提升,前几年送往国际空间站的两款太空马桶,就花费了数千万美元去打造,如此高昂的价格,都可以在大都市买很多套房子了,但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这套太空马桶可不简单

通用废物管理系统

在国际空间站,一切资源都是很稀缺的,尤其是水资源,如果老是靠地面补给,那样会造成巨大的发射成本,而且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太空马桶的诞生,就是能够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比如能将人体的尿液、汗液等进行回收,经过一系列的复杂工艺处理后,这些液体就能够形成可直接饮用的水资源了

但是女性来月经时不能使用太空马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无论这一套通用废物管理系统多么先进,它都不能回收血液

那么女性宇航员来例假如何处理呢?

首先可以使用卫生棉条,这是专家曾经就讲过的,简单实用方便快捷,这还涉及到人体力学,生物学,医学,空间物理学等等多个领域的学科

除此之外,美国人还发明了纸尿裤,不但能帮助女性宇航员,男性宇航员在舱外作业时,也可以应急使用,因为这是高分子吸水材料制成的,吸收液体的效果特别明显

执行短期任务的话,还可以根据医生的指导,开出相关的药物延迟心理周期,这样就能避免这个麻烦了

月经是子宫内膜定期出现了粘膜的脱落,于是有血液流出,但到了太空也不要担心,因为也不会造成大出血

这些方面,研究人员早就考虑到了,还会在飞船上给她们配备私人储存柜,里面就有很多卫生用品,即便是在国际空间上待上一年半载,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尽管是女性宇航员,也是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训练,无论是学历还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都要过关,甚至有一点鼻炎都不行,基本上都是从空军飞行员里面选出最优良的,也不能有任何的传染病以及慢性病,她们都是训练有素的航天英雄,此致敬礼!

太空液体不会向下掉落,女性宇航员来例假怎么办?

迄今为止,载人航天历史上65位执行过太空任务的女性航天员,无一例外的都是采用服用避孕药的方式,来解决太空生活期间的生理期的问题!

2021年10月7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组合体,已经转运至发射区,神十三发射在即。

此次载人飞船任务最大的看点,就是将有一位女性航天员出现在首飞乘组名单中,她将与其他两位航天员一同执行为期六个月的太空任务,届时中国空间站将迎来首位女性航天员。在此之前的天舟三号,已经将一个装有女性护肤用品的包裹,提前运送至空间站内。

至于是哪位女性航天员执行本次任务,网络上已经有了铺天盖地的推测消息。尽管认为王亚平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刘洋同样具备执行本次任务的条件,在官方公布消息之前,两位女英雄都有可能进入中国空间站。

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表示,女性航天员的出现对整个乘组的相容性、生活照料以及相关工作管理都是非常有益的,而且载人航天工程缺少女性是不完整的。所以此次执行神十三任务的女性航天员,肩负着太空生活经验积累以及女性长期在轨身体变化实验等任务。

与此同时,女性航天员的出现对空间站生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隐私问题如何保障、女性生理期问题如何解决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些问题。

航天员在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下,还会不会来生理期?

相信看过神舟十二号返回直播的朋友,对三位航天员出舱的画面还有印象,最起码应该会记得他们出舱后都是采取坐立位,而且在返回北京的一路上都是被抬着走的。

这样做主要是因为三位航天员在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下生活了三个月,身体的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比如肌肉萎缩、骨骼流失、体液减少等,如果贸然站立,很可能会发生骨折、晕厥等危险。

那么女性航天员长期在轨,会不会影响正常的生理期到来呢?我们知道,女性生理期期间会因为子宫内膜脱落而产生间歇性出血,在地面上这些血块会因为重力而自然下落排出体外,此时可以使用卫生用品来处理这些问题。

但在空间站微重力的环境之下,生理期产生的血块会不会停留在子宫内而无法排出呢?或者仅仅依靠子宫的节律性蠕动会不会引起其他问题呢?比如会不会发生月经逆行的情况?

科学家们曾经为此头痛不已,直到后来才发现,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女性航天员在执行长期太空任务时,生理期竟然不受影响,照样按时到来。

那么国际上女性宇航员是如何处理太空生理期问题的呢?

既然女性宇航员在太空之中,能够正常来生理期,那么科学家们关注的重点就是如何处理的问题了。空间站里跟在地面不同,航天员生理期更换卫生用品非常不方便,在微重力环境下每天更换一次卫生棉条或者卫生巾是很麻烦的。

而且还有一个更麻烦的问题,就是她们在生理期不能正常使用马桶,这是为何?我们知道空间站的水资源和空气都是非常宝贵的,空间站有一套完整的生命保障系统,专门来净化处理宇航员生活产生的废水和废气,包括他们上厕所产生尿液。

但是这套处理系统无法处理血液,也就是说女性宇航员排出的经血不能经马桶进入到水循环系统当中,这样她们就不能使用厕所了。

当然了,前面所说的这些问题都是建立在女性宇航员来生理期的前提下,而事实上她们采用的方法是服用避孕药,以此达到不来月经的目的,这样就省去了很多麻烦。

所以迄今为止,人类航天史上65位执行过太空任务的女性宇航员,无一例外的都是采用服用避孕药的方法来解决生理期问题,包括美国宇航员克里斯蒂娜•科赫,她在空间站连续生活了328天,创造了女性单次在轨时长的世界纪录。

其实对于女性航天员生理期的问题,就算是美国NASA的医学飞行专家,或者是伦敦国王学院的妇科医生和研究员Varsha Jain,都没有更好的办法。科学家们的研究方向也是如何让口服避孕药更加有效,因为未来进行火星移民需要大量的避孕药,科学家们建议女性宇航员使用长期可逆的避孕剂,以防止她们忘记吃药。

所以目前国际上的做法就是依靠长期服用避孕药,来解决女性宇航员在轨生活生理期的问题。

那么我国神舟十三号的女性航天员,又会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生理期问题呢?

说实话,目前在空间站解决女性生理期问题的方法只有两个,一个是让生理期正常到来,女性航天员使用卫生用品来解决,不过这个方法很麻烦,而且生理期期间无法正常使用厕所。

另一个方法就是按照国际上的惯例采用服用避孕药的方式不让生理期到来。但是我们知道,女性长期服用普通的避孕药对身体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所以神舟十三号女性航天员,在轨生活六个月,正常情况下至少会来六次生理期。届时会使用哪种方法还不知道,或许我国有创新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也未可知。

空间站生活的隐私问题如何保障?

我国空间站目前只有天和核心舱一个舱室在轨,未来还会有两个实验舱发射对接。但在此之前,航天员只能在这个50立方米的空间内生活,相比地面房间而言,确实有些狭小了。

此次神舟十三号有女性航天员进入空间站,隐私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事实上,从神舟十二号三位航天员员的生活日常就能知道,我国空间站在航天员隐私问题的处理方面,做的是非常好的。

比如三位航天员都有自己独立的卧室,虽然只有火车卧铺那么大,但有个帘子与其他空间隔开,航天员在“卧室”的隐私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空间站内洗澡是个大问题,因为水资源的珍贵以及微重力的环境,航天员不能像在地面上那样淋浴,他们只能用湿毛巾擦拭身体。但是航天员洗澡时,会有一个独立的空间或者“包裹式淋浴间”,隐私问题不用担心。

太空马桶也与地面不同,由于没有重力,航天员的排泄物不会主动下落,需要马桶的负压装置辅助他们上厕所,但这都是比较成熟的技术了。

所以我国空间站在建造之初,就已经把航天员的隐私问题全面考虑了,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航天员,在空间站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私密空间。

结语

神舟十三号与长征2F遥十三组合体,已经在发射区待命,相信过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再次见证中国载人航天的伟大时刻。

神舟十三号三位航天员,将在空间站在轨生活183天,他们的主要任务依旧是进行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相关的技术验证工作。女性航天员还肩负着太空医学实验以及太空生活经验积累的任务。

关于这个话题,读者朋友还有哪些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出来!

太空液体不会向下掉落,女性宇航员来例假怎么办?

太空失重,血液会飘散、倒流,女性宇航员来例假该怎么办呢?

毫无疑问,对于女性航天员来说,来例假是一件“麻烦事”!

短期太空旅行尚可通过提前服用避孕药等方式来延迟例假,但对于常驻空间站的女性宇航员来说,每月一次的例假是不可避免的难题。

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

在航天发展早期,宇航员基本为男性,科学家们确实对此问题有过担忧。

因为在地面上,女性生理期因为子宫内膜脱落,会有一个周左右的出血,在重力影响下自然排出。

但在太空的失重环境中,只靠子宫不规律的蠕动能否正常排出子宫内膜要打个问号,而如果子宫内膜滞留,有可能会反向跑到卵巢,造成逆行月经就麻烦了。

事实证明,可以正常应对

事实证明,女性宇航员在太空中,通过子宫收缩,仍然可以正常地将脱落子宫内膜排出体外。

在失重状态下, 液体虽然不会向下滴落,但是月经排出物仍然可以在体内压力的作用下“挤”到体外,液体的吸附性和血液的黏稠性,会很快吸附在卫生巾或者卫生棉条上,这样就不会担心血液飘散的问题。

卫生巾和卫生棉条

存在的问题

虽然最大的问题克服了,但太空中来例假对于宇航员来说仍然是“麻烦”。

1、对于女性宇航员,生理期是不能进行太空行走的,这可能会出现减压病

2、太空飞船的存储空间相当宝贵,卫生用品相对来说比较占用空间,增加额外重量。

3、失重状态下更换卫生用品比较困难,假如出血量过多,还要防止有血液飘散。

太空马桶

4、太空飞船中,水资源非常珍贵,国际空间站补给每公斤水的成本高达2.2万美元,科学家甚至专门开发了尿液回收系统,过滤还原尿液中的水,但这样的系统还无法处理女性宇航员排出的混有血液的体液,所以清洁用水也是个负担。

5、女性宇航员使用后的卫生棉条、卫生巾、纸尿裤在太空中无法处理,只能成为太空垃圾。

此外,为了防止宇宙射线对于女性宇航员生育产生的潜在影响,派往太空的基本都是已婚已育的宇航员。

太空液体不会向下掉落,女性宇航员来例假怎么办?

用卫生棉塞进去吸。厕所也是那种特殊的负压吸入的设计。男式厕所反而比女式厕所设计更复杂。

太空液体不会向下掉落,女性宇航员来例假怎么办?

在空间站上厕所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更别提女宇航员来例假了。神舟十四号的三位宇航员已经成功进驻空间站,他们三个将在空间站生活6个月左右。

我们看到此次进入空间站的三位宇航员中有一位是女性,也就是刘洋,这是刘洋时隔十年之后再次进入太空,和上次在太空中只呆了13天不一样的是,这次刘洋将在空间站中生活6个月。

6个月会来六次例假,那么女性宇航员在太空中来例假了怎么办?

在考虑女性宇航员在太空中来例假了怎么办之前,先来看一下“女性宇航员在太空中到底会不会来例假”?

无论是我国还是其它国家,我们不难发现,去往太空中的男性宇航员比女性宇航员要多很多,这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考虑到男女身体之间有一定的差异,而“女性会来例假”是女性的一个特点。

曾经有航空航天研究人员担心太空失重环境会不会影响女性的例假,以及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如果女性宇航员来例假了,经血流动会不会出现异常,会不会出现“月经逆行”的现象。

事实上,科研人员担心的这些在太空中并不会发生,虽然不知道第一个在太空中来例假的女性宇航员是谁,但是就目前来看,即使是在太空中失重环境下,女性依然可以来例假,并且子宫收缩可以帮助血液顺利排出。

但是女性的月经周期及月经量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及女性自身情绪的影响,所以在太空中这种特殊的环境下,紧张,焦虑,激动等都会影响到女性宇航员的例假。

那么女性宇航员在去太空前要为例假做哪些准备?

如果是短期任务,比如2012年,刘洋第一次去太空,为期13天,如果这13天中正好有她的例假期,那么可以选择通过吃药将例假推迟,这样在太空中就不用考虑“例假”这件事了。

吃药是通过改变女性宇航员身体内的激素来达到闭经的效果,这也是目前在国际上被女性宇航员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优点是可长期服用,而缺点也恰恰正是这一点,需要每天服用药片,不能停药。

还有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在去太空之前,提前使用单纯孕激素进行皮下埋置或者在宫腔内放置曼月乐环。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有效期比较长,效果可以达到3至5年,并且不用每天都吃药,而缺点是在放置时可能会引起航天员身体上的不舒服,并且也有脱落的可能性。

这两种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使女性宇航员在太空中时不来例假,对于需要在太空中执行任务的女性宇航员来说,不来例假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但是“在太空中到底要不要停止例假”这个决定权还是在女性宇航员自己手中,如果想要正常来例假也是可以的。

那么如果女性宇航员在太空中真的来例假了应该怎么办?

在空间站,针对男生和女生,装的有不同的卫生间,两个卫生间内所配备的“排尿器”是不相同的,并且在女生用的卫生间里还配备有专门用来放置女生卫生用品的设施。所以女性航天员在太空中也可以正常使用卫生棉条或者卫生巾。

不过这操作起来肯定不如在地球上方便,毕竟在失重环境下,月经血流出来后,可能会漂浮在舱内,并且空间站中非常有限的水源也会对女性的清洗带来一定的麻烦。

此外,如果女性宇航员在太空中来例假了,那么在她来例假的这段时间,是不会安排她在太空中行走的。

“女性来例假”这件事虽然在太空中比较麻烦,但是这并不会成为女性航天员迈入太空的一个阻碍。毕竟我们的女性航天员在空间站中都能化妆了。

比如神州十三号进入太空时,我国空间站为了迎接首位女性航天员,为王亚平准备了化妆品,还有卫生用品,巧克力、甜点和补血用品等。这次神州十四号,刘洋作为第二位进入空间站的女性,相信空间站也一定为刘洋准备了必须的生活用品。

女性宇航员进入太空,除了例假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很容易能想到的问题,就是太空环境会不会影响女性的生育?

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女性宇航员是苏联的捷列什科娃,她在1963年6月16日乘坐“东方6号”进入太空,在太空中独自一人飞行了70个小时,这一年捷列什科娃才26岁。

捷列什科娃在返回地球5个月之后,就和一名男性宇航员结婚了,第二年两人顺利生了一位可爱健康的女儿。

首个在太空中行走的女性宇航员维特兰娜·萨维茨卡娅,在返回地球一年半之后,也生下了一名健康的男孩儿。

另外,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性航天员刘洋,执行完神舟九号的飞行任务之后,返回地球三年之后也表示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位母亲。十年之后再次进入太空的刘洋已经是两位孩子的妈妈了。

虽然女性宇航员进入太空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但是男性宇航员一样也有他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所有的问题都不能阻碍女性宇航员进入太空中进行探索。

并且有研究发现,在某些方面女性宇航员在太空中的优势会高于男性。

比如女性宇航员在舱外行走时,更容易控制自己的身体,所以更适合执行出舱任务;女性宇航员心思更加细腻,考虑问题比较周全;并且在太空中那种微重力环境下,女性宇航员体内的含铁量低且体内的雌激素和镁的代谢能力更好,这些都使得女性航天员更适合在太空中长期生活。

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载人航天史上共有65位女性航天员执行过太空任务,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航天员进入太空,让世界看到女性航天员的力量。

借用曾经执行过两次航天任务,在国际空间站生活了6个月的女性航天员凯蒂·科尔曼的一句话:当你望向窗外,看到星星,看到地球,数十亿女性也正在和你一起看向窗外。

在此也预祝神州十四号的三位航天员能在空间站中圆满完成任务,地球上的两个孩子还在等着刘洋妈妈的归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