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上的遇难者遗体为何难以处理?

2009年,在珠穆朗玛峰海拔8000米的死亡地带上,仍然有超过150具遗体和45吨的垃圾难以清理。

在尼泊尔,有这么一群“珠峰清道夫”,他们每年都会前往珠穆朗玛峰处理这些遗体和垃圾,看完他们的经历后,你就知道处理这些遗体究竟有多么困难。

高达8000米的死亡地带,只是攀爬便已困难重重

40岁的纳姆加尔是尼泊尔有名的一位登山爱好者,年纪轻轻的他已经6次登上了珠峰,但纳姆加尔却并不喜欢别人评价他“征服”了珠峰,在他的心里,珠峰只是大地母亲的一部分,他登上珠穆朗玛峰,只是为大地母亲服务。

至2009年,珠穆朗玛峰的“死亡地带”已经有超过150具尸体与45吨的垃圾遗留在上面,也就是在这一年,纳姆加尔开始在各大网站平台呼吁人们重视此事,并且组建了一支32人的“清道夫”队伍,这支队伍由20人的攀登队和12人的后勤队组成,他们全都是夏尔巴人

攀登珠峰一般有两条线路,一是从中国西藏出发,从北坡登顶。但这条线路难度很大,而且负责经营的西藏圣山探险公司对登山者的要求十分高,而且登山一次所需花费也大,大概能到50万美金。

而第二条线路尼泊尔,则只需要8万美金和1万多的保证金即可登山,当地政府为了捞金,对登山者的要求也不是太苛刻。所以大量的登山者会选择从尼泊尔攀登珠峰。

当然,这也就意味着出现死亡事故的概率直线上升,许多攀登者在登山之前,都会给自己买一份巨额保险,其中有一条就是,如果意外死亡,可以保证将自己的尸体运送下山。

而纳姆加尔这支队伍,除了上山清理垃圾,还会接受这些委托,来把不幸遇难的登山者尽量带下山,运送一具尸体大概有70000美元的报酬,相对于他们的付出,这些报酬真的算不上太多。

出发前,纳姆加尔回到了家里,他的妻子亲手为他披上了哈达,而纳姆加尔则戴上了一串佛珠,这些都寓意着平安归来。妻子深情地对纳姆加尔说:

“你正在做着荣耀的事情,我为你感到骄傲”。

纳姆加尔率领队伍,先是来到了庞波切的一个寺庙,在这里接受了喇嘛的祝福,随后来到木齐巴扎村,这里是珠峰的脚下,也是登山者们进行物资准备的地方。准备充足后,队伍这才出发,正式前往珠峰的第一站,大本营。

在大本营,有超过1000名攀登者在这里驻扎,他们有的准备登上珠峰证明自己,有的则负责清理4000米以下的垃圾,能攀上死亡地带清理垃圾搬运遗体的,却只有纳姆加尔这一支队伍。

大本营虽然位于珠穆朗玛峰的山脚,但这里的氧气含量也仅有海平面的一半,纳姆加尔和他的队伍必须在这里休整几天,制定详细的计划以及等待政府对他们运送尸体的批准。

原本的计划是,队伍先在海拔5380米的二号营地驻扎29天,在海拔6250米处寻找一名叫吉亚尼的瑞士攀登者的遗体,随后前往海拔8500米的洛子峰清理上面的垃圾。

但负责联络的人却告诉纳姆加尔一个坏消息:政府本来会派一个联络员来帮助他们运送遗体,但可惜临时发生了别的事故,政府不会派任何人前来了。

此时纳姆加尔又接到一个新的请求,也是在海拔6200米左右,有一个俄罗斯的登山者也不幸遇难,需要将尸体运回。纳姆加尔思索再三,还是接下了这个任务。

由于没有哪个摄像师能跟随纳姆加尔的拍摄,所以有个组织捐给了纳姆加尔一个小型摄像机,希望他能把全程记录下来。在后勤人员为20名攀登者准备了3个月的口粮后,纳姆加尔决定,就在当晚凌晨两点,出发登峰。

为什么要选择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去攀登危险的珠峰?

随着全球变暖日益加剧,位于较低海拔的冰层已经没有那么结实,在白天太阳的照射下,下方的冰层很容易融化并且形成一道冰裂缝,如果不慎掉下去,那将必死无疑。

登山队伍只能摸黑靠着一条安全绳索向上攀爬,由于视线模糊,被安全绳索绊倒导致腿骨折的登山者不在少数,一旦倒在一旁,除非碰到像纳姆加尔这样的救援队,否则基本是死路一条,其他大部分攀登者都会无情的从伤者的身旁经过。

这并不能怪其他人冷漠,在这种环境下,人人自保都很困难,更不可能为了一个陌生人而放弃自己的目标。而作为登山者,在踏上珠峰的那一刻,也必须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

第二天清早,山下大本营的人们就惊恐地目睹了一场可怕的雪崩,而纳姆加尔的队伍也就此失联。当天传出消息,有三名攀登者不幸在雪崩中遇难,这让位于大本营的后勤队员更加紧张。

幸好在几天后纳姆加尔联系到了大本营,他们成功地躲过了这场灾难,并且到达了一号营地,在这里休息并且打了一会牌后,他们继续向着二号营地进发。

这一路更加艰险,仅穿过昆布冰瀑,他们就花了6个小时,两块悬立在高空的冰瀑布之间,只有一个简易的梯子搭在上面,稍有不慎,下面便是万丈深渊。

不过队伍还是顺利到达了位于海拔5380米的二号营地,但此时队员们的状态已经完全不同,有的人严重失眠,而更多的人则头晕脑胀,而且这里所谓的大本营,不过是几个破帐篷,夜晚一场风暴,让队员们倍加煎熬。

并不是所有的遗体都可以搬运下山,处理遗体的过程也异常艰难

第二天,队员们开始勘察附近,他们在不远处发现了一个遗弃的背包,紧接着便发现了这个背包的主人,他已经遇难很多天了。队员们只是简单地对遗体做了一份祈祷,便转身离开了。

为什么不将这名遇难者也带下山呢?

这当然不是钱的问题。纳姆加尔和他的队员敬畏每一条生命,他们并不忍心看到这些遗体暴露在外,以他们的信仰,应该将这些遗体运下山去火葬,让他们彻底归天,但他却并不能这样做。

首先前面说过,运送尸体,必须要通过政府批准,法律允许才可以进行。而且这些遇难者的家属,很可能在好几年之后才会请求救援组织将这些遇难者的遗体运下山,如果他们提前将这些遗体处理掉,大概率会惹上一身官司。

纳姆加尔给队员们布置了任务,他带领三名队员去寻找那名俄罗斯攀登者的遗体。剩下16人则负责将瑞典攀登者的遗体运回。这两名攀登者都是由于挑战无氧气瓶攀登珠峰,在途中体力不支而亡的。

纳姆加尔的这条路线异常艰难,虽然在春季,却是大雪不断。仅到一半,一名队员就因为体力不支而导致重病,而另一人也畏惧危险退出了队伍,纳姆加尔与仅剩的一名队员找到俄罗斯攀登者的遗体时,这名队员却因为害怕尸体而选择了退出,此时仅剩下了纳姆加尔一人。

即便如此,纳姆加尔还是没有退缩,他拿起冰镐,先把遗体从冰堆里敲出来。遗体经过暴雪与冰冻已经变得异常坚硬,纳姆加尔整整敲了几个小时,才勉强将遗体拉动。经过冰冻,此时的遗体大概有180公斤重量,可纳姆加尔还是咬紧牙关,一步步地将他向营地拉去。

在拖拽了整整500米后,拉姆加尔双眼一黑,终于透支过度昏死过去。

幸好有另一支登山队及时发现了纳姆加尔,此时遗体已经被赶来的队员运送回了二号营地,而醒来的纳姆加尔竟然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这是对大自然畏惧的眼泪。

救他的人问道,你为什么不放弃遗体独自下来?纳姆加尔坚决回答道:“这500米内,都没有适合放置遗体的安全地方,我必须带着他保证他能安全运下山。”

回到营地,那三名抛下纳姆加尔的队员面带愧疚,但纳姆加尔却没有丝毫责备之意,在珠峰之上,生与死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决定,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规则。

另一路,16名队员也克服困难,将那名瑞士登山者的遗体运送了回来,当他们得知纳姆加尔仅靠一人之力把俄罗斯登山者的遗体拖拽了500米时,都惊讶不已,因为他们知道其中到底有多么的艰险。

在处理完两具遗体后,队员们前往最终的目标,海拔8500米的洛子峰。

这里有着大量的酒瓶、速食包装、氧气瓶等垃圾,而这些垃圾,有75%以上是由夏尔巴人清理掉的。纳姆加尔抱怨道:

“这些为了个人荣耀而攀登珠峰的人,却肆意把这些垃圾丢在珠峰之上,他们理所应当的认为清理垃圾是我们的工作,他们每个人只需要付出几十美元,就能雇我们前来给他们清理垃圾,而我们每一次都要陷入极大的困境之中。”

纳姆加尔的队伍这一次共收集了1.8吨的垃圾,但每个人每次却只能运送20-45公斤的垃圾,就这样,每个人必须来回4趟才能将这些垃圾运送完毕,每一次都承受着巨大的困难。

任务终于圆满成功,纳姆加尔与队员们共切蛋糕表示庆祝,随后回到家中,终于与妻子团聚。

他表示自己将继续为珠峰做“清道夫”,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登山者能意识到环境的问题,保护这珍贵的水源地。

纳姆加尔曾说:每一次登顶珠峰,都是非常幸运的,所以他每一次都很开心。然而幸运却没能一直伴随着他......

直升机运送遗体往往也是行不通的,不仅费用高昂,还要承担巨大的风险

在海拔6000米以上,氧气含量大概只有海平面的1/3左右,不仅仅是人类呼吸,直升机发动机的燃烧也需要充足的氧气,在这个海拔下,直升机的功率仅有平时的40%左右,操作难度大大增加。

纳姆加尔的队伍将两具遗体送往二号营地以后,终于呼叫了一架直升机前来接送遗体,队员们好不容易找到一块空地,让驾驶员萨宾将直升机停了下来,这个简单的过程就因为冰面打滑险些出现危急。

得知遗体有两具后,萨宾坚决拒绝一次载两具遗体,因为直升机根本无法负担,而且直升机的运输需要非常苛刻的条件,必须天气晴朗没有风暴才可以。

萨宾先是将俄罗斯的遗体运走,并表示不一定有机会回来。队员们忐忑地等待了几个小时后,终于看到萨宾直升机的身影,全场一阵欢呼。

纳姆加尔更是兴奋的说道:“这是我第一次在6000米海拔上看到直升机的身影,这简直是奇迹!”

然而遗憾的是,这是纳姆加尔唯一也是最后一次见到这一场景了。

2013年5月,纳姆加尔在一次成功登峰后,下山时不幸发生意外遇难。

而直升机驾驶员萨宾,也在之后的一次营救行动中不幸坠机身亡。

为了纪念纳姆加尔,纪录片《珠峰清道夫》在2018年上映,真实记录了纳姆加尔此次行动的全部过程,本文内容皆来自此纪录片。

攀登上珠峰并不代表征服了珠峰,人类永远不可能征服大自然,因为人类始终是大地母亲的孩子。这是纳姆加尔自始至终的信仰。

可以看得出来,纳姆加尔对于那些为了炫耀自己的人生而攀登珠峰的登山者是十分排斥的,正是因为他们,珠峰上才留下了如此多难以清理的垃圾与排泄物,让无数人的水源遭到了污染。

但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他还是希望这些不幸遇难的登山者能魂归故里,并且尽量去向那些遇到困难的登山者伸出援手。

也许人们应当记住那句古老的谚语:

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拿,除了时间什么都不要偷,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

珠穆朗玛峰上的遇难者遗体为何难以处理?

施郁(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

珠穆朗玛峰上的尸体确实不清理,因为清理工作不但要花费很大财力物力,还将参与清理工作的人置于巨大的危险之下。

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有一位美国女登山者Francys Arsentiev, 1998年5月22日,她与她的丈夫Sergei在八千米处逗留几天后登上珠峰,成为第一个不借助氧气瓶成功登顶珠峰的美国女子。但是登顶时很晚,所以又在8000米以上度过一晚。他们走散了,丈夫第二天早晨到达营地时,发现她没回来,所以回去找。 23日早上,有乌兹别克登山队见到她,当时她半清醒,缺氧、冻伤。他们给她输氧,并尽力移动了一段距离。但是因为疲劳,只好放弃。后来他们还碰到来找位Francys的Sergei。24日早晨,英国人Ian Woodall和他后来的妻子、南非的Cathy O"Dowd路过Francys,还看到Sergei的工具。他们是Francys的朋友。他们帮助了她一小时,最后放弃。据说她最后说:“不要丢下我。”第二年,Jake Norton发现了他的丈夫的遗体,看样子是救她时摔下山了。

这些情况反映了珠峰上救人的困难。

Francys的遗体就在登山路上,后来成了一个路标,在那里躺了9年,被称作睡美人。O"Dowd曾说过,“你到了Francys那里,然后左转。”

2007年,Woodal专门回珠峰处理Francys和另一个叫做“绿靴子”的遗体。这次行动被称作“珠峰之道”。在一个简短的仪式后,Francys的遗体被扔下北山坡。“绿靴子”想必也是作了类似处理,但是2017年人们又看到他。

这说明将遗体扔下山坡就算是很稀罕的清理工作了。这当然也不是真正的清理,将来还可能再看到扔下去的遗体。这就从一个罕见事例回答了标题中的问题。

1996年,Rob Hall领导的登山队在珠峰发生过一次悲惨事件,8人死亡,经历此事的登山队成员、记者John Krakauer写了本书 Into Thin Air。书中责备当时也在珠峰的Ian Woodall不愿与其他登山队协调,不让别人借用他的无线电来呼叫救援。

补充:请见我对“人类首次克隆出猴子,而且还是由中国科学家完成的,这事有啥重大意义?”的回答。

珠穆朗玛峰上的遇难者遗体为何难以处理?

一句话,可以处理,但是代价极高。

从1922年到2019年,攀登珠峰的人一共超过了2700人,其中遇难的登山者为310人左右,当地夏尔巴人向导遇难70人左右。

●著名的登山者遗体,印度登山者扎旺.帕尔约尔,被称为绿靴子。

攀登珠峰的登山者,几乎年年都有人遇难,唯一个没有登山者死亡的年份是1977年,因为这一年只有两人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山顶。

》为了避开恶劣的天气,珠穆朗玛峰的攀登时间有一个窗口。

决定这个时间窗口的气象条件,是天气晴朗,且没有风。

11月到第2年的2月,喜马拉雅山处于风季,狂风肆虐,最高的风速可以达到90米每秒,而且会有零下50度的低温。6月份到9月份,喜马拉雅山处于雨季。

所以这个窗口期,只可能会出现在这两个季节的过渡段,也就是3月初到5月末,或者9月初到10月末。

真正留给登山者的晴朗天气,最多只有10来天。所以,即使是要营救被困在山上的人,或者是搬运登山者的遗体,都只有卡在这个时间段。

》攀登珠穆朗玛峰绝大部分人都是从南坡上去的,也就是尼泊尔方向的那个坡,因为南坡最好爬。

南坡有两个营地,一个被称为大本营,一个被称为前进营地。从前进营地往上走才是真正的登山。大本营的海拔是5300米,前进营地的海拔是6500米。

正常情况下,商业直升飞机能够抵达的位置就是5300米的大本营。有一些登山者不愿意走到大本营,就是花钱乘直升机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直接飞到南坡大本营。

》从理论上说,直升飞机的最高升限可以超过1万米。

1972年,法国单引擎直升机sa315创造了12,442米的绝对高度记录。但是,这个高度对于营救登山队员没有任何价值。

因为营救人员,是在直升飞机悬停状态下进行的。直升飞机模拟救援悬停的最高记录也是由sa315创下的,为6900米。

直升飞机可以前进倒退飞、垂直飞、侧飞、悬停,比固定翼飞机要多出好几个自由度。

》直升飞机驾驶非常的复杂,难度超过固定翼飞机,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很高。

用于高山救援的直升飞机全部都是小飞机,这是因为按照尺度的同倍比放大,小飞机的旋翼表面积/重量比更大。所以小飞机能够飞到更高的高度。

因为飞机的机体限制,对于乘坐人员、油料和载荷的限制都非常的严格。所以我们不可能用大型的直升飞机去进行高山救援。像救援汶川地震的大型直升机米26光环,它的最大起飞重量可以达到56吨,能够运载13吨的有效载荷,这样的飞机是飞不到很高的地方去的。

》直升飞机理论上是可以飞到珠峰南坡的前进营地。

但是在超过5300米的高度飞行非常的麻烦。由于高山环境气象复杂,气压和温度会影响飞机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飞机起飞、悬停、着陆等机动所需要的功率和实际功率之间的差别,完全靠驾驶员的经验摸索。

登山队员的遇险处,还是遇难处,都是环境和气候恶劣的地方。

为了飞行安全,直升飞机甚至都不会飞到珠穆朗玛峰的前进营地,所以基本上不可能参与救援困在山上的人,更不要说是搬运遇难者的遗体。

当然也有极个别的例外,荷兰登山者埃里克.阿诺德和澳大利亚的登山者玛利亚.斯特里多姆,是被直升飞机带走的。这是在天气极其好的情况下才能完成的。

》移除遇难者遗体,主要靠当地的夏尔巴人。

夏尔巴人是一个居住在喜马拉雅山周围的神秘民族,一共有4万多人,以给登山者当向导闻名,在中国境内有1200多人!是中国56个民族以外的未识别民族。

移除一个遇难者的遗体,要根据难度,收取不同的价格,一般会在3万到7万美元之间。

一具遇难者的遗体,连同冻结在身上的冰块以及装备,大约有80多公斤。某些时候还不得不把连在身下面的泥土一起挖出来,这个时候就会超过150公斤。

在整个过程中要抢在一定的时间窗口,同时要克服高山地区的低氧、低温。

夏尔巴人会把遇难者的遗体包裹上一层塑料布,然后绑到一个雪橇上,顺着山坡往下出溜。

把一具遗体带下山,通常需要6~10个夏尔巴人组成的团队,花一天功夫才能完成。

大部分遇难者的遗体,是根据死者生前或者家属的意愿,永久性的留在了他们遇难的地方。

很多著名的高山救援公司拥有自己的直升机,但是,却从来不飞过高的地方。

珠穆朗玛峰上的遇难者遗体为何难以处理?

40岁的女人弗兰西斯,花30万元买来装备,和丈夫登上珠峰。6天后在8200米处遇难。身体僵硬,四肢发黑,20年来遗体从未动过,身边只有一只玩具熊。

攀登珠穆朗玛峰是无数探险者的梦想,这是一项烧钱的运动,没有金钱支撑,很难完成。除了金钱之外,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随时都有可能成为登山爱好者的死亡之峰。能够站在峰顶俯瞰风景,是他们心中的信仰,能顺利完成登顶可以下山的人却寥寥无几。过去10年以来,大约有300人葬身珠峰,连遗体都无法运下山。

弗兰西斯热爱登山运动,步入40岁以后想完成登顶珠峰的梦想,却再也没有走下来过

弗兰西斯出生在美国的夏威夷,在大学当物理老师,她的父亲是一名登山运动员,受父亲影响,弗兰西斯小的时候就热爱登山。工作以后,经常分享自己登山的照片,受到了同学的欢迎。

每次学校放假,别人选择和家人去海滩度假,而弗兰西斯就会背起行囊,征服一座座山峰,那时在当地的登山界已小有名气。

到了结婚的年龄,她与有着相同爱好的丈夫组成家庭,婚后两人在闲暇之余,开始到世界各地登山探险。去过的那些山峰,对他们来说只是热身,终极目标还是珠穆朗玛峰。

1998年,弗兰西斯花30万元买来登山装备,这还是比较节省的开销,若是购买氧气罐,请专业的向导,这点钱根本就不够用。

经过精心准备,弗兰西斯和丈夫来到珠峰山脚下,他们自己还年轻,身体各方面的素质不错,决定不带氧气罐登山。一方面减轻重量,轻装上阵避免体力消耗,另一方面也想挑战一下,希望重新创造世界奇迹。

经过几天的辛苦攀爬,他们到达了珠峰7700米的位置,虽然体力有所消耗,但还没到很严重的地步。过了两天,两人攀爬至珠峰8200米的位置,此时离顶峰不远,打算继续攀爬,但两人的体力不及从前,迈出一步都很困难,更别说向上攀爬。

他们打算在原地休整,吃点食物,等体力恢复以后再行动。休整了3天,两人再度往上冲刺。但是在途中,弗兰西斯出现了失温和缺氧的情况,体力不支瘫坐在地上,想站起来都很困难。

弗兰西斯苦苦哀求丈夫,别丢下她一个人在这里,丈夫抱着她,说我们很快就会离开这个鬼地方。

她的丈夫也出现了相同症状,只不过没有那么严重,就开始下山寻求支援,可是过去了一天时间,没有任何消息。

到了第二天,有登山队员发现弗兰西斯时,她的呼吸已经停止,身体僵硬,四肢发黑,怎么叫都没有反应。队员想把遗体挪到山坡的背面,可怎么也搬不动,遗体变得异常沉重,几个人搭手想挪几米都没有完成。最终队员不得不放弃,让她躺在冰天雪地的山峰上。

这个时候,很多人质疑弗兰西斯的丈夫,为何丢下她一个人跑了。后来经过调查,原来她的丈夫救人心切,途中不停向下攀爬,下山比上山难度更大。中途缺氧,出现幻觉,最终跌落悬崖遇难。

自从弗兰西斯遇难以后,她的遗体再也没有动过,20年来保持了一种姿势,后来被人们称为“睡美人”,成为珠峰上的一处路标。

后来有队员经过那里,用一块布将她的遗体盖住,旁边还放了一只玩具泰迪熊陪伴,以此来表达哀思。

珠峰的地势险要,想搬动遇难者的遗体,比登天还难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达8844米,想登顶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虽然也有人挑战珠峰成功,除了登山经验之外,还有一定的运气。由于珠峰的地势过于险要,甚至连专业的登山运动员,走到一半发现山坡陡峭,继续攀爬有很大的风险,为了保命,不得不半途而废。

这里的气候极其恶劣,高海拔地区终年冰封,有的山脉呈45度倾斜,穿上防滑登山鞋攀爬,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落入悬崖。再加上冰川上面有裂缝和雪崩区,即使有充沛的体能,能穿越过去也有很大的难度。

在这种地势险要的地方,一个人完成攀爬是考验人的极限,带了那么多装备,行进速度缓慢。若是想搬动一具遗体,想站起来都不太可能,更别提搬下山。走在平地上,地里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双脚根本就使不上力。遇到陡峭的冰川往下攀越,扛着一具遗体,身体很难保持平衡,极有可能发生坠落。

珠峰的地势险要,积雪下面暗藏着沟壑、深谷、冰川,想将遗体搬下山,都是很难逾越的天堑,甚至比登天还难。

珠峰的气温低,空气稀薄,处理遗体非常人所能及

由于珠峰的海拔较高,上面没有监测温度的设备,只能根据地面温度和高度来预估。海拔越高,温度就越低,珠峰海拔有8844米,登顶以后推算的温度,要比地面温度低53℃。而普通人最多只能承受-79℃的气温,在气温如此低的山峰上,登山者要穿上厚厚的衣服保暖,皮肤也不能裸露。

气温越低,空气越稀薄,当气温达到-60℃,氧气含量只有陆地的四分之一,最大的问题会引起缺氧,出现一系列的高原反应。如果没有携带氧气瓶,常人在这种环境下,坚持不到1个小时就会窒息。

登山者穿着厚厚的衣服,再加上装备,身体臃肿,又在极其寒冷和缺氧的环境下,想挖一个坑将遗体掩埋,根本就没有力气,甚至连铁锹都拿不起来。如果想砸破冰块,将遗体拉出来,会消耗大量氧气,体力不支再加上缺氧,估计施救者撑2~3分钟就会失去意识。

珠峰上的遗体靠人难以处理,用飞机也不太可能

也许有人说,人去珠峰上处理遗体难度大,为何不用直升机,将遇难者的遗体送下山。对于这个想法,大家就要去普及一下飞机相关的知识。飞机可行的话,早就实施了,也不至于珠峰上有几百具遗体至今没有处理。

查一下数据就可以知道,普通的民用直升机,飞行的最高极限只有4200米,而军用直升机只有6450米,与珠峰的海拔相差甚远。

在高海拔的上空,气压比较低,虽然飞机的阻力减小了,但飞动机的氧气含量也不足,燃料得不到充分燃烧,飞机发生故障的几率也要大得多。

而直升机在气候恶劣的珠峰上空飞行,强大的风力会造成气流漩涡,会遮挡山脉,很容易发生撞击。

用飞机进入珠峰救援,只有尼泊尔搜救队有过尝试,飞到6500米的高度就已经是极限,整个救援过程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之后再也没有此类救援的案例。

珠峰处理遗体要花费巨额的成本,普通人难以承受

攀登珠穆朗玛峰之前,身体要经过多方面的检查,而且还要参加培训,购买装备,这是一项烧钱的运动。

若是遇难,处理遗体的花费更高,就以“绿靴子”帕尔乔为例,攀登珠峰时遇难,遗体放置了25年无人处理。期间他的家人也希望将遗体运下山,找到救援人员。

专家对现场勘探分析,至少需要6~8名专业搜救人员,再加上救援设备,算下来完成遗体的搬运,费用最少需要180万美元。

他的家人得知要这么多钱,就算把房子卖掉,不吃不喝也凑不齐,根本就力不从心,只能让他长眠在冰天雪地的珠峰。

写在最后

对于一名狂热登山爱好者来说,选择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就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就算不幸遇难,也是他们最好的归宿,与珠峰融为一体。处理遇难者的遗体困难重重,人们也不会轻易打扰,让他们成为珠峰永久的守护者。

珠穆朗玛峰上的遇难者遗体为何难以处理?

不是不清理,而是难度系数高!珠穆朗玛峰乃是世界之最,能够登上去都非常的困难,谁还会有精力去清理尸体。

珠穆朗玛峰是许多登山者向往挑战的一座山峰,尽管每次去的新探险者遇见了已故探险者的尸体,他们也不会去清理,顶多出于一种尊重对其进行覆盖。

要知道,在珠穆朗玛峰上一个轻意的不小心就会让自己挑战登山失败或者失去生命。而且登上一次珠穆朗玛峰还需要耗费巨资,谁都不愿意轻意浪费这样一个机会。

往往让大多数登山者失去生命的地方也是山上极其危险或致命的地方,处在那个区域能自保已经不错了,谁还有精力去清理尸体。

而且像珠穆朗玛那种雪山之巅,即使这些尸体不被清理也不会对任何事物造成影响,因为那的温度极其低下,更不会因为尸体腐烂而散发出有害物质。留在那里反而更能显现出他们一种勇于挑战自己的牺牲精神……

(逝者安息!💛)

珠穆朗玛峰上的遇难者遗体为何难以处理?

有一个非常小众的电影《珠峰清道夫》,在这部片子里,讲到了将珠穆朗玛峰上的遇难者遗骸搬下山有多困难,甚至会让珠峰清道夫们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珠穆朗玛峰上的遗骸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珠峰一直都是人类的禁区,但这一切在1953年5月29日之后发生了变化,这一天,攀登者艾德蒙·希拉里和丹增•诺尔两人先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打破了人类有史以来登陆世界最高峰的记录。

艾德蒙·希拉里和丹增•诺尔的成功,鼓舞了很多探险家们,再加上商业攀登珠峰公司的兴起,使得更多攀登者登上珠峰成为了可能,因此最近每年都有7-10万人左右涌向珠穆朗玛峰,共计2000多人成功登顶珠峰。

然而,在这些人之中,有300多人永远停留在了珠峰之上,并由于珠峰天气气温过低,微生物无法正常分解生物遗骸,使得这300多具遗骸至今仍未被分解,而是依旧保留着生前最后的姿势,永远定格在了这里。比如:著名的绿靴子,睡美人,沉思者等。

除了这些遗骸之外,珠峰上还有超过12吨左右的粪便以及超过50吨的垃圾,这些粪便、遗骸、垃圾等随着珠峰冰山的消融,逐渐污染了当地的水源。

之前当地人在山上做向导时,可以直接将冰雪作为水源,然而这些污染的水源已经导致许多当地人患病,威胁着当地人们的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清理珠峰上的遗骸、粪便以及垃圾成为了当地人首要关注的目标,最近几年,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每年都会组织清理珠峰的活动,然而想要将珠峰上的遇难者遗体搬运下山却是难上加难。

搬运珠峰遗骸的难度

纪录片《珠峰清道夫》中,清道夫们准备至少从海拔8000米以上的死亡地带带回一个遗骸。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度之所以被称之为“死亡地带”,是因为这里的冰雪非常大,而且整个地方都是光滑陡峭的岩石,即使是专业的攀登者也很难找到落脚地,而稍有不慎将会坠入万丈深渊。

另外,海拔8000米以上的地方空气非常稀薄,只能借助氧气瓶才能在这里行走,而行走的每一步都要比在平原上耗费的力气更大、更累。因此,在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度,别说是清理垃圾,就连自己的生命都无法保障。

除此之外,遇难者的遗骸非常重,这不仅仅是他们的体重较重,而是他们身上会布满了冰雪,冰雪会加重他的体重,导致清道夫们无法背动他们。

遇难者在死亡之后,冰雪会逐渐将他们淹没,清道夫们需要用冰镐一点点敲碎他们周围的冰雪,而《珠峰清道夫》中,清道夫纳姆伽尔用冰镐凿了两个小时,竭尽全力才将遗骸取出。之后将遗骸搬运了大概500多米,就累晕了过去,如果不是其他小队及时赶到,可能清理珠峰遗骸的纳姆伽尔也会变成珠峰上的一具遗骸。事后,他介绍说他一共登顶珠峰6次,但从未像这次一样危险。尽管如此他还是觉得自己做的很对,因为留在山上的垃圾总要有人清理。

将遗骸运下山也是一项非常严重的挑战,这是因为移动尸体需要耗费许多人的努力,再加上天气变化较大,一旦遇到雪崩,整个清道夫团队都会遭遇生命危险。

另外,在珠峰上使用直升机救援也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这是因为当地空气稀薄,再加上风速较大,使得直升机驾驶和操作都变得异常艰险。

在纪录片《珠峰清道夫》末尾的字幕中写道:清道夫的队长以及驾驶直升机救援的队员,在纪录片拍摄结束之后,都因为意外而去世了。

而像他们这样,死在珠峰意外上的人有很多,可以说将一个珠峰上的遗骸搬下山,需要6-8名清道夫冒着生命危险。再加上搬运尸体需要征得家属的同意,而有些遗骸因为时间太久无法联系到家属,以至于人们无法将其搬运下山。

总而言之,清理珠峰上的遗骸难度非常高,代价也非常大,尽管人们一直想要将珠峰上的遗骸清理下山,但受限于各种原因,始终无法做到,每年能够将其中几具遗骸带下山已经很了不起,然而每年丧生在珠峰上的人们却比人类搬运下山的遗骸更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