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霍元甲是怎样一个人?
1983年,电视剧《大侠霍元甲》在中国大陆播出后,万人空巷。在此之后,霍元甲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大侠。
在各大影视作品中,霍元甲的形象都是出身名门,少年狂放,中年顿悟成一代宗师,更是力挫外国大力士为中国扬眉吐气。但真实的霍元甲其实大半辈子活得十分平淡,离世后他的故事却逐渐丰富起来,而他的死因也成为了至今争议不断的谜题。
生在习武世家,但大半生却为生计而奔波1868年,霍元甲出生在天津静海县,祖籍河北沧州,家中时代习武。从霍元甲的祖父开始,便来到天津以给镖局保镖为生,而霍元甲的父亲继承了祖上传下的“迷踪拳”,继续从事保镖工作,并且生下了十个儿子,霍元甲排行老四。
比起“霍大侠”这一名号,霍元甲一生可能更多被人们称呼为霍老四,因为在他27岁之前,基本都是在家里以打柴为生,偶尔会挑几担柴去城里卖,可以说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家汉子。根本不可能像影视作品里那样谈恋爱、收徒弟、到处闹事踢馆。
与普通庄稼汉不同的是,霍元甲也继承了祖上传下来的迷踪拳,十里八村还算有些名声。有许多记载称霍元甲年幼时体弱多病,父亲不让他习武,是其偷学才能有如此成就。但事实上,一个人不管天赋再高,只靠偷学也不可能学到什么精髓,所以我认为霍元甲的父亲一定是同意霍元甲习武并且亲自教授过他的。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霍元甲在他的练功路上肯定出了些什么岔子,这也间接地导致了他后来的英年早逝。
据精武体育会创办人之一陈公哲记录:霍先生得病之由,谓少年之时,曾练气功,吞气横阙,遂伤肺部,时常咯血,面色蜡黄。霍元甲也因此得了一个外号,叫“黄面虎”。
28岁时,霍元甲来到天津码头成为了一名装卸工人,这时候霍元甲练武的功效就显现出来了,他能一次比别人多扛100多斤的货物,并且脚步平稳,气息如常。霍元甲靠着一身力气很快成为了码头里的名人,大家都称他为“霍大力士”。
直到此时,霍元甲依然只能算得上一名莽夫,到30岁这年,霍元甲才碰见了他人生中真正的导师,农劲荪。也就是说,他们俩直到中年才成知己,而不是电影里所说那样是发小。
农劲荪是一个官二代,受到幼年私塾老师的影响,他一直崇尚岳飞精忠报国的思想,赴日本留学时,更是结实了像孙中山这样寻求救国之路的革命志士。回国后,农劲荪开了一家药材铺,同时广交英雄豪杰,而霍元甲就是他最欣赏的一个。
在农劲荪的推荐下,霍元甲来到了他的药铺当帮工,后来升任了掌柜。两人时常促膝长谈,而霍元甲受到农劲荪的影响,心中也逐渐产生了爱国情怀,准备通过弘扬中华武术精神,来唤醒沉睡中的中国人民的斗志。
1909年,41岁的霍元甲随农劲荪来到了上海,加入了陈公哲、陈铁生等人组建的“精武体操会”,负责教习武术。此时,霍元甲才正式开始了他短暂的擂台生涯。
短暂的擂台生涯,却让他成为一代大侠农劲荪、陈公哲等人皆是中国同盟会的创始人,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为了扩大中国同盟会的影响,提高他们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农劲荪等同盟会成员选择了弘扬中华武术这种方法,树立一个“中国英雄”,而霍元甲就是他们的形象代言人,在同盟会的资助下,霍元甲开始四处摆擂。
关于霍元甲摆擂比赛的记录,几乎没有,不过从他迅速成名的结果来看,虽然其中有“炒作”的成分,但更多的还是说明霍元甲是有真功夫的。
为数不多的被详细记录的一战,就是霍元甲与美国大力士奥皮音的擂台赛,这一桥段也被众多影视作品加工引用。但事实上,这一战双方并没有打起来。
1909年12月3日,《申报》刊登了一则广告,大概意思就是“中国大力士”霍元甲,将在上海静安寺路张园出品协会大会场音乐厅内摆设擂台,与各路高手较量拳力,获胜者将有厚礼相送,为期三日,有愿者可以前来报名。
第二天,《时报》上刊登了这样一篇新闻:
又闻大力士霍元甲前日已登场试演,拳力精勇绝伦,无敢与之较量者。昨日有美国大力士奥皮音与霍君订立生死书,循例报明捕房,备英洋一千元以为彩物,准今日下午二点钟在音乐厂歌舞台上各以死力相拼,届时必有一场狠斗,是诚我中国从来未有之创举也。
也就是说,这场比武其实是霍元甲先设下的擂台,随后美国大力士奥皮音才前来与霍元甲签下生死状准备打擂的。至于这个奥皮音到底有没有四处嘲讽中国人“东亚病夫”,让中国人对他十分痛恨,这并没有明确的记录。不过我认为真实的奥皮音肯定不是电影里演的那样不可一世,这一点从两人的较量结果就可以看出。
电影里的奥皮音能“单手推翻火车,一拳打穿长城”,是一个十足的大恶人。但事实上我他却是十分怂的。
在签下生死状以后,奥皮音听说中国武术里点穴和腿上功夫十分了得后,他赶忙跑到霍元甲那里,跟霍元甲商量说,二人比武只比拳法,霍元甲不能用脚踹和用指头戳他。
但霍元甲认为:中国拳术自有心传,不能舍所长而用短,果断拒绝了奥比音的要求。这时候奥皮音就怂了,他也害怕霍元甲下手没轻没重把自己打死,所以最终两个人以“双方证人未齐,手续未办理好”等原因,将这场比赛推迟,最后不了了之。
霍元甲虽然不战而胜,但他的名声却是更响了,此后摆擂的三日,虽然有千金厚礼准备,但是没有一人敢上台挑擂,霍元甲就只能每日在台上独自展示几套拳法,博得许多喝彩。最终以0战却有1胜的战绩收场。
1910年4月,霍元甲再次来到上海张园演武两日,期间曾与病僧、英国大力士、李德海、童有朋、军界大力士“东海赵”等人进行友谊切磋。
自此霍元甲相关的比武记录就没有了,因为仅在5个月后,霍元甲便暴病身亡,年仅42岁。
离奇的死因,至今仍然争议不断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霍元甲在与日本人比武获胜后,遭到了日本人的嫉恨,于是日本医生秋野使用“慢性烂肺药”,骗本就患有肺疾的霍元甲服下,最终导致他毒发身亡。
但这种说法的起源,却是出自向恺然(笔名平江不肖生)的两本小说《拳术》和《近代侠义英雄传》。故事情节的真伪,已经无法去判别。
1989年,霍家曾给霍元甲和他的妻子迁坟,家人发现其尸骨上果然有黑斑状,经天津市公安局实验室检验,该黑色斑点为砷化物(砒霜)。
这虽然可以证明霍元甲死前确实中毒,但也无法证明是日本人将其谋害,因为霍元甲一直患有肺疾,他平日里所服的中药里,也含有部分砷化物,究竟他是中毒身亡,还是单纯的病重离世,这只能留给后世无尽猜测了。
霍元甲光彩且传奇的形象,大多数是在他去世后由精武会慢慢为他丰满起来的。
霍元甲41岁方才名扬天下,42岁便匆匆离世,如此短暂的时间他不可能留下太多精彩的故事。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人们需要一个像霍元甲这样的英雄,来唤起他们久违的斗志。
虽然国外大力士四处挑衅的故事是假的,但“东亚病夫”这个称号却是真实存在的,精武会后来把这些故事都加到霍元甲的身上,就是想借助霍元甲的名声给人们贯彻“尚武精神”的思想,告诉人们勇于反抗,自强才能救国。
这种“霍元甲”精神的宣扬,起了一定的作用。在霍元甲离世的第二年,武昌起义打响,辛亥革命让清政府彻底走向了灭亡,之后霍元甲之子霍东阁与“精武三杰”共同将精武会壮大,将这种精神延续了下去。
虽然再强的武功也敌不过枪口大炮,但这种“尚武精神”却可以代代流传,无坚不摧。
所以,我们不能用武功的高低来评价霍元甲究竟如何,霍元甲更多的是代表着一种不屈的民族精神,是一代人的精神领袖,值得我们去赞扬。
历史上真实的霍元甲是怎样一个人?
(剧照,黄元申饰演)
提起霍元甲,很多年龄较大的人印象会非常深刻。1983版香港拍电视连续剧《霍元甲》让整个中国为之着迷,说“万人空巷”绝不过分。
那一曲《万里长城永不倒》更是成为了一代人永久的回忆。那么,历史当中的霍元甲与电视上到底有何不同?这里,给你还原一个真实的霍元甲。
迷踪拳不是霍元甲独创(剧照)
从电视上来看,霍元甲偷师学艺,通过观摩父亲及众多兄弟们的练武,最终创造了迷踪拳。
实际上,霍元甲偷学是真,而迷踪拳绝非霍元甲所创。
因为身体弱,父亲霍恩第不让学武,只让学文。没想到,通过偷学的霍元甲,竟然学会了一手好武功,而且比兄弟们还要强。
霍元甲等人学的就是迷踪拳,算下来是迷踪拳的第六代传人。虽说霍元甲兄弟有3人,但靠偷学入道的霍元甲却将迷踪拳最终发扬光大。
霍元甲具有爱国情操(剧照,李连杰饰演)
霍元甲在1895年左右去了天津卫谋生,在一次面对一群小混混的挑衅和欺凌时,霍元甲手持一根扁担,将那些小混混打得四处逃窜,就此进入了冯老板的眼里。
冯老板是谁?此人在天津有些生意,其中之一就是“脚行”(从事搬运工作的机构)。看到霍元甲的身手后,冯老板便邀请霍元甲做了脚行负责人,26岁的霍元甲答应了下来,真是“艺高人胆大”。
管理了几年脚行,反馈不错,关键是结识了不少人,其中,有一个人叫农劲荪,此人来历不简单,去过日本留过学,开了一个药店,谈吐不俗,其言语每每让霍元甲热血沸腾。实际上,农劲荪是革命党人,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打着开药店的名头,结交各路革命义士,霍元甲当然算是农劲荪愿意结识的那一类人。
后来,霍元甲直接当了农劲荪的药房掌柜,两人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
在农劲荪地影响下,霍元甲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爱国的种子,心怀黎明百姓,关系祖国前程。
霍元甲与外国大力士并没有打起来(剧照)
1909年春,英国大力士奥皮音来到了中国上海公开设擂,向中国武术发起了挑战,并且充满着不屑和嘲讽,中国上下一片哗然,特别是设擂的上海,更是群情激昂,但无人接受挑战。
农劲荪看到报纸后,与霍元甲,以及元甲徒弟刘振生一起来到了上海。上海的媒体开始大力宣传挑战者霍元甲,但非常可惜的是,英国人一看各种报道,知道这是个练家子,竟然桃之夭夭,实在是让大家错过了一场好戏。
大力士跑了,霍元甲名声更大了,结果有几个外国人不服气,他们来自日本。日本人向霍元甲发起了挑战,结果霍元甲派刘振生上前一会,结果连挫五人。日本浪人的头领不开心,直接对战霍元甲,结果发现,自己和霍元甲差距还是很大,于是低头认输。
不久,在上海督军陈其美的支持下,霍元甲创办了“精武体操会”(后改名精武体育会),希望通过鼓励全民练武,增强国人体魄,去掉“东亚病夫”的帽子。
孙中山对霍元甲的行动大为赞赏:“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并亲笔写下了“尚武精神”,并赠予了“精武体育会”。
通过举办“精武体育会”,霍元甲等人影响了不少人。
霍元甲被日本人毒死(剧照)
对中国图谋良久的日本人,对中国的能人志士充满着敌意。
前面日本人比武失败,但是却也发现了霍元甲的咳嗽声音,于是经过各种渠道介绍了日本所谓的名医给予医治,但是越治越重,最后肺病严重至极,咳嗽时大量出血,最后咳血而亡。
刘振生等人对药起了疑心,一番化验后,竟然发现是慢性毒药,回头再找日本医生时,早已没有了踪影。
一代英雄就这样走完了42岁的人生,留下了无数的遗憾。
霍元甲一生只有一个老婆,没有情人,没有所谓的“寻花问柳”的爱好,徒弟里最出众的就是刘振生。
斯人已去,而精神长在,霍元甲死后的十来年里,在徒弟刘振生、儿子霍东阁等人的努力下,精武体育会海内外有了43分会了,会员达四十万之众,也许这是对霍元甲最大的安慰了。
历史上真实的霍元甲是怎样一个人?
据霍元甲的大女儿霍冰茹回忆:当时的霍家在村子里,算是中等经济水平,所住房屋都是土坯泥墙,并不是影视作品中的豪华宅第;其祖父霍恩弟也并没有开镖局,只是人家镖局中的一名镖师。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在有些影视作品中,霍元甲出身大户人家,少年得志,好勇斗狠,因比武与人结怨,以至于他的父母都死于仇家的报复之中。
甚至,有些影视作品中,霍元甲在有元配的情况下,还与别的女人搞婚外恋,比如,1981版《大侠霍元甲》中的“赵倩男”,自幼与元甲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让很多人对他们的爱情信以为真。
再如,2006年,在电影版《霍元甲》中,李连杰饰演的霍元甲流亡乡下,被一位婆婆和一位盲女所救。
可是,历史上的霍元甲并不是这个样子,他只是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里,只不过这个家庭七代习武。
1. 霍元甲的家并不“豪”1869年1月19日,霍元甲在天津静海小南河村出生了。
这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小村庄,就像当地民谣所传:有女不嫁老东乡,喝苦水,吃菜康,卖儿卖女饿死娘。
正如霍元甲的大女儿霍冰茹所忆,霍家并不富裕,只能算得上中等经济水平,她的祖父,也就是霍元甲的父亲霍恩弟在中晚年时,从他人的镖局中回家务农,闲暇之时,教子侄辈习武强身。
除此之外,霍家也不是大药材商,只是霍元甲在农劲荪的药栈里帮忙,说白了,他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名普通打工仔。
有的时候,为了贴补家用,20多岁的霍元甲挑着四五百斤重的高粱秸秆到20里外的天津卫换些零花钱。
与一般人只能挑200斤相比,霍元甲的力量很大。
2. 霍元甲并没有爱情绯闻历史上的霍元甲并没有搞婚外恋,他身边既没有“赵倩男”式的漂亮姑娘,也没有救命之恩的小盲女。
他只有一位妻子,那就是隔壁程村的王氏。
这是霍元甲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到的女人。
论年龄,她比霍元甲小1岁;论长相,她个头偏高,身材苗条,从她留下的一张珍贵照片中,可以看出年轻时的她长相很漂亮。
只不过她也有三寸小金莲。
王氏一生勤劳俭朴,从没有享受过仆人的伺候,她亲自烧火做饭,缝缝补补,喂猪割草更是不在话下,这与电视剧中的那些主仆场面完全不同。
当然,她与霍元甲成亲时,婚房也是老一辈为其准备的土坯房,影视剧中的红砖绿瓦、阔气门楼,与她毫无关系。
相反,她与霍元甲相依为命,种地为生,勉强度日。
她为霍元甲生下两男三女,长子东章、次子东阁,长女冰茹,次女早夭,三女东琴是一个遗腹子,在她出生时,其父霍元甲已经去世了。
霍元甲去世时,年仅42岁。
从此,王氏开始独自一人抚养孩子,想想就知道,当年的王氏吃了不少苦,毕竟要养活四个孩子。
还好王氏能吃苦,很坚强,硬生生地将4个孩子抚养成人。
孩子们长大后,各自有了各自的生计。
长子霍东章一直没有离开母亲,在家务农。
次子东阁,武艺高强,继承父志,毅然决然地奔赴上海发展精武会,后来,又去了广州和印度尼西亚创办精武会。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
自从东阁离家赴沪后,其母王氏就一直挂念他,担心他,毕竟,她的丈夫霍元甲就是在这条“道”上遭遇了不测。
1956年,霍东阁在印度尼西亚去世,王氏白发人送黑发人,大哭一场,非常伤心。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王氏再也不用为千里之外的儿子担忧了,这或许也是一种释然吧。
让王氏揪心的是另外一个孩子,她就是长女霍冰茹。
冰茹是个苦命的女人。
少时丧父,19岁时嫁到了天津卫李家,两年后,她的丈夫因被招华工,一去没了音信。
冰茹只能与儿子相依为命,她靠给别人做针线活儿勉强度日。
好不容易将儿子养活成人,谁知,儿子赢弱的身体禁不住病痛的折磨,一口鲜血吐出,一命呜呼了。
为此,冰茹几乎哭瞎了双眼;她的母亲王氏也甚为伤心。
试想,如果她的父亲霍元甲在世,霍家的几名子女又怎能落到如此地步?
纵观王氏一生,艰辛劳苦,不仅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百般痛楚,也经历了生活带来的无奈酸楚。
1960年,王氏去世,享年91岁,算是长寿之人。
在她去世的这一年,已经是霍元甲去世的第50个年头了。
3. 霍元甲的三次比武,有两次没有上场第一次,1901年,俄国的一名大力士在天津戏园设擂表演,口出狂言,号称打遍中国无敌手。
霍元甲得知后,勃然大怒,他邀请农劲荪做翻译,前往戏园比武。
不知是因为霍元甲的强硬气势,还是因为农劲荪的巧舌如簧,见霍元甲来打擂,大力士竟撤擂收场,窜往日本了。
就这样,霍元甲不战而胜,并威震津门,获得了“津门大侠”的称号。
第二次,1910年,英国大力士奥皮音在上海刊登广告,侮辱我们是“东亚病夫”。
面对奥皮音的公然挑衅,上海武林界十分愤慨,然而,愤慨之后,他们没有人愿意出来打擂。
还好,在上海做事的同盟会会员陈其美想到了霍元甲,他一封飞信邀请霍元甲从天津赶往上海打擂。
霍元甲接信后,与农劲荪匆忙赶到了上海,设下擂台,并用英汉两文写下:专收外国大力士,虽钢筋铁骨,无所懦焉!
敌我双方,剑拔弩张,互有吞灭对方之意。
谁知,这次比武戏剧性的一幕又出现了。
比武当日,奥皮音未敢交手就破胆而逃。
就这样,霍元甲再一次胜利了,同时,他还让上海的民众为之一振。
第三次比武,对手是日本柔道高手。
日本柔道会馆听说了霍元甲战胜奥皮音的事情,他们从日本国内挑选了10名柔道高手赶往上海,与霍元甲“约架”。
霍元甲的徒弟刘振声首先出场,连败5名柔道高手。
日本柔道首领见状,恼羞至极,趁元甲不注意,直扑而来。
出于本能,霍元甲乘势跌日人与台阶之下,断其右臂。
就这样,霍元甲打败了日本柔道高手。
4. 霍元甲的徒弟中没有叫“陈真”的人霍元甲三次比武之后,名声大噪,登门求艺者更是络绎不绝。
尤其是,在上海先后战胜奥皮音和日本柔道高手后,上海的同仁志士百般挽留霍元甲在沪传师授业,并在闸北黄家宅筹办一所精武体操学校。
当时,精武体操学校地方很狭窄,资金亦很缺乏,困难重重,纵然这样,前来学习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这让霍元甲感动不已,遂打破霍家迷踪拳只限家传的旧规,收外姓弟子为徒。
其实,在这之前,他已经收了山东人刘振声为徒。
刘振声因胳臂粗壮有力,人称“铁胳膊刘”,是霍元甲最得意的门徒,继承了霍元甲迷踪拳的技艺。
刘振声在各种《霍元甲》影视版本里都出现过,他就是资质、相貌、个性都平平的“大师兄”。
论武功,没有陈真的强悍;论个性,没有陈真的霸气;论资质,没有陈真的天赋。
殊不知,在历史上,霍元甲的众徒弟中并没有陈真,他的原型就是“大师兄”刘振声。
当年,刘振声带艺拜霍元甲为师,之后,随师父各地闯荡,名震四海。
霍元甲被害后,刘振声暂时接管精武门。
之后,他流落到东北,在沈阳开设了“三光门武术馆”。
张作霖听说了刘振声的为人,邀请他做了张学良的武术教师。
后来,张学良对日本人的妥协态度逐渐引起了刘振声的不满,两者不欢而散。
之后,有人说他落发为僧,改名为刘庆顺,不再以刘振声为称,从此,刘振声在江湖上就神秘地消失了。
还有人说,他与自己寡居的弟媳结合,两人生下一女,名叫彩霞。
1960年,在贫病交加中,刘振声撒手人寰,终年77岁。
5. 霍元甲的死因成谜关于霍元甲的死因,出处不同,版本不同。
即便是影视剧,也出现了不同的版本。
有说他是练内功走火入魔而死的,有说他积劳成疾患肺病而死的,有说他是被徒弟出卖,服毒而死的。
对此,霍元甲的曾孙霍自正先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认为霍元甲是被日本人害死的。
霍自正先生说,他家中有一本《精武本纪》,文章的作者是精武会的第一批学员,也是当时的亲历者。
书中描述的原因是,日本人比武失败后,提出要为霍元甲治疗咳嗽。
疏于防范的霍元甲服用了日本人提供的药后,就暴病身亡了,年仅42岁。
之后,他的弟子把他日常所服之药送到公立医院化验,被证实,夺取霍元甲生命的,正是日本医生所开的慢性烂肺药。
斯人已去,霍元甲死得非常悲壮。
霍元甲去世后,被安葬在上海北郊,墓碑上刻着8个大字:大力士霍元甲之墓。
一年后,他的胞弟霍元卿、次子霍东阁、徒弟刘振声将他的灵柩送回天津静海小南河,葬入了霍家祖坟。
写在最后:霍元甲被称为“精武始祖”,他创建的精武会对提高国民素质和振奋民族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精武会倡导“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武精神,发展日益壮大,以至于享誉海内外,霍元甲的画像也被世界各地精武会悬挂至今。
历史上真实的霍元甲是怎样一个人?
说起这霍元甲,大狮我真的有资格说上几句。因为霍元甲的家乡小南河离我家不远,开车几十分钟的路程,我老姨就嫁到他们村,所以我没少去他们村。
霍元甲给人的印象基本上都是来自影视剧,自从徐小明导演了一部《霍元甲》之后,这个名字算是打响了,黄元申饰演的霍元甲形象外形俊朗,温文尔雅,但是却有着不俗的武艺和家国情怀。自此后,关于霍元甲的作品不断被拍摄出来,就连功夫皇帝李连杰也演了一把霍元甲。如今霍元甲与黄飞鸿、叶问成为武打片中最被人熟知的人物。这些作品中的霍元甲又是恋爱,又是仇杀,又是打日本人,又是吸鸦片,还收了徒弟陈真,甚至李连杰版本的霍元甲还被人灭门。那么真实的霍元甲是不是这样的人,并且有这么多故事呢?要是你信影视剧,那就是太嫩了。
我有个开出租车的朋友,他家原先住在天津西站附近,他住的那套小屋,就是当年霍元甲留下的。这位朋友的太爷爷跟霍元甲是莫逆,两人曾经在天津大光明码头吃过码头饭。到了天津卫,有几个“大耍”(高级别的混混儿)不得不提,例如李金鳌、刘金波、袁文会,各位也许不知道,这位霍元甲也是其中一位。当年在大光明码头和老龙头火车站,打架斗狠,这几位是出了名的。霍元甲自幼练习摔跤,身大力不亏,十足有把子力气。没吃码头饭之前,他每天早上挑柴从小南河走到天津南市贩卖,几十里的路程全靠两条腿。由此能看出,此人有力气,有功底子。
因为他本身有两下子,而且很会说话,所以天津卫的混混儿跟他也比较熟,没人欺负他。换句话说,霍元甲也是行里人。当时在村里,论摔跤打架,几乎没人是他对手,这样的身手,一般的混混儿也不敢得罪。因为卖柴赚钱少,霍元甲跟天津市区的几个混混儿改行吃了码头饭,也正是因此认识了我那位朋友的太爷爷。
当年在天津卫你想要吃码头饭,必须要好勇斗狠,打架玩命是长有的事儿,甚至动不动就要“抽死签儿”。霍元甲能在码头混下去,没两下子是绝对不行的。后来有了钱,就在天津西站附近合买了一处小院,就是我朋友原先住的地方,这地方现在已经拆迁了,所以早已不存在了。
当时的中国有两个地方最繁华最好玩,因为有租界。这两个地方分别是天津和上海,并且两个地方的青帮红帮是相通的,霍元甲因此跑到上海混,没想到成了名。需要说明一点,霍元甲是在上海成的名,在天津的时候,除了在混混界外,基本没人知道这个人。
霍元甲的成名,源于俄罗斯大力士事件,这事是真实存在的。当时有个马戏团在上海表演,有个大力士登报挑战中华武术,其实就是为了多买票,弄个噱头。没想到霍元甲知道这事后,也登了报纸,扬言要挑战这个俄国大力士。可没等开打,这俄国人给吓跑了,这下热闹了,不战自胜,加之报纸一宣传,霍元甲的名气算是传出来了。
成名后的霍元甲在上海认识了陈其美、农劲荪等人,在1910年,在陈其美的带动下,几个人成立了“精武体操会”。但没想到,就在同一年,霍元甲不明不白的死了,具体什么死因,现在无从考证。大部分人认识是日本人毒死了他,但是不是因此而死,真的没有证据百分百认定。
另外需要说明一点,孙先生确实为精武体操会提过“尚武精神”四个字不假,很多人认为是给霍元甲提的,其实这是1919年题的,这个时候霍元甲已经死了9年,因此跟霍元甲没有任何关系。
如今你去小南河村,霍元甲的后人依旧在村中居住。他的孙子霍寿金和曾孙霍自正我都认识,并且一起吃过饭。我曾经问过霍自正关于他太爷爷霍元甲的故事,他说哪有影视剧上演的那些故事,还说我们家被灭门,反正都是赞扬我太爷的,愿意编就让他们编去吧,太过分就起诉起诉。(注:李连杰版本的霍元甲就曾经被霍寿金起诉过。)
这就是真实的霍大侠,影视作品很大程度为了故事需求,都加以虚构,所以看看罢了,切莫当真。有些人肯定固执的认为我说的不真实,因为你不是天津人,所以不知道我们天津卫的故事,等你到了天津卫,亲自打听打听,就知道我说的对不对了!
历史上真实的霍元甲是怎样一个人?
作者:民国史学者、专栏作家王凯
第一次接触霍元甲的故事是在1980年代初期,当时我在一家寄宿制中学读书,几周才回一次家。周末晚上休息,我们便汇集在学校实验室前的院子看电视连续剧《霍元甲》,我记得很清楚,这部电视剧每周末播放两集,这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刻。“万里长城永不倒 千里黄河水滔滔 江山秀丽叠彩锋岭 问我国家哪像染病”,伴随着香港歌星罗文粤语演唱的主题曲,电视剧中霍元甲、陈真、刘振声这些人物成为我们这些半大孩子模仿和崇拜的对象。
电视剧中的霍元甲
成年后又看了不少关于霍元甲的电影和书籍,其中也包括李连杰主演的《霍元甲》,对霍元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知道了历史上真实的霍元甲与电影电视中的形象有所不同甚至大相径庭。
在电视剧中,霍元甲出身天津一大名鼎鼎的武术世家,家里奴仆成群,家产万贯,霍元甲是一位标准的公子哥。其实并非如此,据霍元甲后人介绍,霍家说不上贫寒,但也绝对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只是天津近郊一个庄户人家。霍元甲父亲的确会武功,但也不是什么武术大家,而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镖师。因为这个缘故,霍元甲从小便接触武功,有一些功底,这为他后来成为武术大师埋下了伏笔。
历史上真实的霍元甲
霍元甲成年后,到天津一家药店当伙计。这家药店东家叫农劲荪。农劲荪是个革命党人,后来加入了同盟会,他以开药店的名义为革命党做事。农劲荪和霍元甲关系很好,后来他让霍元甲当了这家店铺的掌柜,负责日常经营。此间,霍元甲精心钻研武功,并经常与各路武林高手切磋、探讨,武功大有长进,后来自创了一门独门武功“迷踪拳”。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霍元甲收了一名弟子刘振声,此人即电视剧和电影中陈真的原型。
李连杰版霍元甲
清朝末年,霍元甲声名远播,成为当时京津一带有名的武术大师。当时先后有俄国和英国大力士来华挑战,霍元甲都报名应战,但这两人最后都慑于霍元甲威名,不敢应战,霍元甲不战而赢——所以说,文艺作品中渲染的霍元甲力战西洋大力士的说法都是子虚乌有的事。
至于霍元甲之死,据知情人透露,有遭人下毒和病死两种说法。被日本人下毒致死是文艺作品的说法;而据精武会早期操办者之一陈公哲回忆,霍元甲早年练气功伤了肺,患有咯血症,霍元甲后来便是死于此病。
历史上真实的霍元甲是怎样一个人?
伴随着“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荡气回肠的主题曲,经典武侠剧《大侠霍元甲》在八十年代初期风靡全国,成为七0后挥之不去的记忆。剧中的霍元甲武艺高强,与徒弟陈真、刘振声凛然正气,誓雪“东亚病夫”之耻,不畏外国武者,谱写了一曲曲正气之歌,而大侠霍元甲却最终中毒身亡。那么历史上真实的霍元甲是否也这般传奇?
霍元甲出生于天津静海小南河村的一个武术世家。霍家有套祖传的武艺叫秘宗拳,到霍元甲的父亲霍恩第已是祖传六代了。霍恩第一身武艺,就做了个镖师的行当。
霍家是武术世家,霍家子弟肯定是要习武的。但由于霍元甲体质比较弱,霍恩第看他不是一块学武的好料子,怕他祸害了霍家的声誉,就禁止他习武。可偏偏霍元甲对武术情有独钟,就背着父亲暗里地偷偷学习秘宗拳。
1890年发生的一件事,让父亲霍恩第对霍元甲刮目相看。这天霍家来了位以武会友的武师,霍恩第就让霍元甲的弟弟霍元卿与武师切磋技艺。谁知霍元卿很快败下阵来。这时,霍元甲出面迎战。霍恩第那个气啊,本来他早已知霍元甲在偷学武艺,只不过为了健身强体,他也未阻止。可今天这场面,霍元甲出面应战,这不是以卵击石吗!正想着,霍元甲与武师已交起手来。只见霍元甲稳打稳扎,见招拆招,竟将武师抛出丈余。霍恩第喜出望外,从此对这个儿子也刻意栽培。
成年后的霍元甲以卖柴贴补家用,在卖柴的时候又遭到小混混勒索保护费。霍元甲不吃这一套,对付这些小混混简直是小菜一碟。于是脚行的老板看上了霍元甲的身手,叫霍元甲入伙了脚行。
霍元甲入伙脚行后,取消了许多勒索百姓的保护费,造成脚行收入锐减,又被脚行炒了鱿鱼。失业后的霍元甲又在天津卫北门外的怀庆药栈谋了个差事,这个药栈的老板就是革命志士农劲荪。
霍元甲声名鹊起是在1909年。当时英国大力士奥皮音在上海亚波罗影戏院登台表演,并登报向华人挑战。霍元甲在农劲荪、陈其美等人的鼓动下登报向奥皮音应战。
不过,这场擂台赛并没有打成。奥皮音单方面规定了许多赛中不能使用的招数,但霍元甲并不认同这些限制。在比赛的当日,奥皮音并没有出现在上海静安寺路张园的比赛现场。其实奥皮音的失约只是因为双方比赛规则没有谈拢,并非是因为畏惧霍元甲。但不管怎么说,霍元甲敢于应战,不惧洋人,也是不失国人气节,因此名扬上海。
此后,农劲荪等人在上海成立精武会,霍元甲出任总教师。日本柔道武士听闻霍元甲大名,约定与霍元甲在虹口道场比武。霍元甲与徒弟刘振声大胜日本武士。
但在1910年9月14日的时候,年仅四十二的霍元甲英年早逝。关于霍元甲的死因,有说因为霍元甲早年的肺病复发,咳血而亡。又说重修霍元甲陵园时,化验发现霍元甲体内有砷化物,霍元甲应属中毒而亡。
总而言之,影视剧中的霍元甲与历史上真实的霍元甲还是有所差异的,影视剧中的霍元甲被过度拔高,赋予传奇色彩,而真实的霍元甲就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武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