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发明违背了初衷,反而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福利?

16世纪初,西班牙设计师为了造福男性,发明了丝袜来展现男人的健美身材。让设计师做梦想不到的是,数百年后的今天,丝袜仍然是男人的福利,不过造福的方式却跟他的初衷大不一样了。

2011年,法国奥塞纳拍卖行上展现了一个特殊的压轴之宝:一条丝袜。这条丝袜质地粗糙,上面也没有镶金镶钻,却以1.5万欧元(约10.9万元)的价格起拍,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条丝袜开拍后,价格一路飙升,直至以3.12万欧元(约22.7万元)的价格成交。

这条丝袜能卖这么贵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它曾是拿破仑穿过的丝袜,这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贵的“原味”丝袜了。

拿破仑的事迹不用多说,他曾在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以7万人马的弱势兵力,击败了沙皇俄国与神圣罗马帝国的联军,从此叱咤欧洲。

此后又颁布著名的《拿破仑法典》,多次镇压各地的叛乱。虽然最后兵败滑铁卢,但至今他的一生仍能被人们称为传奇。

可就这么一个能征善战的纯爷们,在有关拿破仑的画作里,他却经常穿着丝袜。以现在的审美来看,这样的穿着实在有些“娘娘腔”,但在当时的欧洲,所有的王公贵族却都是如此穿着。

甚至稍早些的路易十四,不仅穿丝袜,还改良了高跟鞋,让自己的双腿显得更加修长。

为什么他们这么热衷于丝袜呢?

丝袜的发展历史

我们都知道,古希腊时期的奥林匹克,就是通过男人们赤身裸体的搏斗,来展现肌肉的健美。

欧洲人尊崇力量,自古以来力量就是权利与地位的象征。但由于地形与环境的因素,欧洲人天生体毛旺盛,随着文明的进步,王公贵族们意识到自己如果整日露着腿毛商议国家大事,未免太过不雅,这与那山野村夫有何差别?

16世纪初,聪明的设计师把裤子改短,袜子延长至大腿,这样既保暖,还遮挡腿毛,并且能紧贴大腿,展现出腿部的肌肉线条。

后来手工针织机被发明,丝袜的样式更加花里胡哨,于是丝袜正式被王公贵族追捧,纷纷定制属于自己的私人丝袜,因为那时候的丝袜是纯丝,所以造价十分昂贵,这正好可以衬托出贵族们的身份。

16世纪末,贵妇公主们也忍不住想要尝试穿丝袜,这一穿,给男人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这丝袜还是女人穿了更好看。不过这样一来那些君王贵族也不好意思再跟女人一样打扮了,渐渐丝袜成了女人的专利。

后来丝袜的发展完全朝着更诱人的方向发展,不过它的造价依然昂贵,丝袜只能是有钱人的福利。那时候,只有贵妇和舞台剧演员会穿丝袜,那些有钱的绅士们会定期去观看剧院观看。

一场舞蹈下来,观众们各个呼吸加促,下身冲动,直呼这谁把持得住。就连著名诗人、戏剧家和评论家萨缪尔·约翰逊也跟朋友坦言,自己再也不去后台看演员了:“她们的丝袜和雪白的酥胸唤起我的爱欲”。

20世纪初期,欧美穿着的潮流进一步发展,女性开始穿露出小腿的裙子,但直接露出皮肤依然被视为有伤风化。

1935年,美国杜邦公司化学师卡罗瑟斯偶然发现煤焦油、空气与水的混合物在高温融化后能拉出一种坚硬、耐磨、纤细并灵活的细丝,也就是尼龙纤维。

改变时代的尼龙丝袜自此诞生,一直延续到现在。

女人为了丝袜能有多么疯狂?

刚发明出尼龙丝袜的杜邦公司害怕自己的新产品卖不出去,于是公司下令女员工必须穿尼龙丝袜上下班,给自家的产品做广告。

结果证明是他们多虑了,尼龙丝袜刚一上市,全美女性就像癫狂了一般,首批4000双丝袜不到3小时就被抢购一空,很快就到了一袜难求的地步。

而杜邦公司的员工则成为了所有人羡慕的目标:男的羡慕他们每天可以每天欣赏到丝袜美女,女的则梦想着能天天穿丝袜上下班。

1940年,杜邦尼龙丝袜正式上市,短短四天内就卖出了400万双丝袜,总销售额达到了900万美元。

“像蛛丝一样细,像钢丝一样强,像绢丝一样美”。这是女性在穿上尼龙丝袜后的感叹。

时尚之母香奈儿也给女性定下铁律:“不要不穿丝袜就出门,不要不戴帽子就出门。”

这简直是免费而又最强力的广告,仅仅一年,杜邦就卖出了价值2500万美元的丝袜,占全国女性针织市场的30%。

好景不长,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正式卷入二战。因为当时降落伞的绳索主要由丝绸制作,而美国90%的丝绸依赖从日本进口。

所以战争爆发后,杜邦公司主动提议用尼龙来替代丝绸,把丝袜生产线改为生产军用物资。

尼龙的作用比丝绸好得多,这极大地帮助了美军的作战。但美国国内的女性可遭了殃。本就一袜难求的她们彻底断了货,她们夜思梦想,几乎入了魔一样。

很多女人把自己的双腿全部涂黑,以此来安慰自己,很多美容店也抓住了商机,推出双腿画丝袜的业务,生意居然异常火爆。

战争期间,美国国内曾对女性做过一项调查,问她们最想要什么。

结果只有1/3的女性选择想要男人,剩下的2/3则选择想要一双丝袜。

因为丝袜,还引发了许多犯罪活动。

现在的劫匪头戴丝袜,为的是抢钱。

可那个时候的劫匪可舍不得戴,他们也不抢钱,专门抢劫丝袜。因为在战争期间,一双丝袜的价格居然达到了3000-4000美元。

战争结束后,杜邦公司随即宣布恢复尼龙丝袜的生产,并打广告称“要让美国女性在圣诞节前都穿上丝袜”。

没想到这一举动却弄巧成拙。全美女性涌上街头,想要抢购一双丝袜,但杜邦公司一时间根本生产不了这么多丝袜。于是买不到的人从热情变为了愤怒,她们怒斥杜邦公司故意饥饿营销,很快愤怒的女人们引发了一场“尼龙暴动”,各大商场被打砸的一片狼藉。

杜邦公司有口难辩,1951年,杜邦不得不同意放弃对尼龙的独家专利权和生产权,与其它公司共享尼龙许可证。

自此,丝袜终于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了全球女性时尚的象征。

经常穿丝袜的好处

1,修饰双腿

可以很好地修饰双腿上的瑕疵,让腿部显得更加光滑白嫩,掩盖腿部缺陷。

2,防晒

毒辣的太阳不仅容易晒黑,还容易晒伤皮肤,一双轻薄的丝袜可以很好地保护双腿。

3,防止水肿

长久站立的工作,很容易引起腿部的水肿,比如空姐、服务员等服务类行业。丝袜可以从外部给腿部增加压力,预防腿部水肿。

4,保暖

丝袜发明的初衷,就是用来保暖,直到现在,除了美观丝袜依然有保暖的效果,尤其是夏季长期在空调房内,丝袜可以有效的保护关节部位。

写在最后

丝袜从发明到今日,早已违背了初衷,但它从当初仅为贵族男性服务,到现在成为全球男女的福利,不得不说丝袜的“技能点”点歪的太妙。

女人们为了追求时尚,展现自己修长的身材,而穿上丝袜。

而男人们则大饱眼福,比起自己穿,显然看美女穿丝袜更受用。

同时,不同款式的丝袜给夫妻之间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情趣,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和谐。

当然,最近也悄悄出现了许多“女装大佬”,要么明目张胆,要么偷偷在家穿起丝袜,可见还是有人没有忘记丝袜发明的初衷的。

这世界上大概是不存在能抵挡住丝袜诱惑的人,你认为呢?

历史上有哪些发明违背了初衷,反而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福利?

错误的“强力胶水”

1966年,获得科罗拉多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的斯宾塞·西佛开始找工作,很快他就凭借过硬的理论功底在明尼苏达矿业及制造公司找了一份活儿,中央研究室高级化学师的薪酬让西佛很满意,专心投入进研究工作中。

1968年开始西佛按照公司要求,开始研发新的强力胶水,基本目标是粘合力强又不会留下太重的胶印。这个看起来简单明了的目标让西佛吃足苦头,通常情况下粘合力强的胶水肯定会有胶印,甚至撕扯还可能破坏材料。

西佛用两年的时间把研究目标确定为丙烯酸小球,然后又花掉三年时间开发产品,最终他拿出的“强力胶水”让公司完全斯巴达了。那玩意确实不会留下太重的胶印,但实验证明除了纸它根本无法有效黏任何东西......

公司高层很无语,西佛本人也非常沮丧,五年的时间整出这么个玩意儿,铁打的心脏也会崩溃。1974年公司召开了一次研讨会,希望研究员们发挥想象力,找到把这种“不强力胶水”商业化的思路,好歹挽回点损失。

会上一个叫亚瑟·弗莱的研究员突然想起一件事情,自己在教堂唱诗班合唱时经常需要带歌本,为了快速翻到自己想唱的歌,弗莱经常在歌本里面夹一张纸片做记号,可是翻开那记号纸很容易掉出来。那么这种只能粘住纸的“不强力胶水”是不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弗莱决定试一试。

故事应该不用继续讲了,这世界上从此多了一种叫便利签的东西,明尼苏达矿业及制造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后来这个公司为了适应多元化发展,在2002年改名为3M公司,据说今年又卖掉一大批口罩,简直是在抢钱......

悲剧的美国上校

1865年对乔治亚州国民警卫队骑兵上校约翰·彭博顿来说无疑是悲惨的,在南北战争接近尾声之时他的胸口挨了一刀,更要命的是那个二逼军医为了缓解疼痛给他注射了过量吗啡,这倒霉孩子伤还没痊愈就成了一个瘾君子。

第二年可怜的彭博顿就不得不寻找一种不含吗啡的止痛药,还好这货在参军之前对医学和化学都玩儿得很溜,他可以自己开发需要的东西。他的第一个配方名字实在太长,吐槽机就不写了,总之那玩意儿的主要成分是纽扣灌木叶。

这种叶子在拉斯维加斯很常见,确实不含吗啡又可以止痛,唯一的缺点是有毒,长期服用等于慢性自杀。在小命还是疼痛的哲学思考中徘徊许久后,彭博特选择了继续寻找替代品。

很快彭博特就发现自己是个傻X,古人的智慧就在那,他还非得找条新出路。一斤散白灌下去撞火车都不会疼,为什么自己就视而不见?疯狂的老彭改良了古柯葡萄酒配方,把可乐果和蛇舌草提取物兑进酒里喝,效果很不错。

然而命运的残酷总是让老彭措手不及,灌酒疗法还没用上几个月,坑爹的美国政府就出台了禁酒令,他不得不继续寻找其他替代品!濒临崩溃的彭博特只好在一个药店的帮助下尝试稀释各种提取物的糖浆,然而进展几乎为零。

多次实验之后,偶然有次老彭错误的将糖浆兑进了苏打水,那次实验他失败的极惨,兑出来的玩意根本没有镇痛效果,然而口感却出人意料的爽。于是彭博特决定把这个失败的玩意当饮料卖,赚钱支撑自己以后的研究。

你们猜的没错,那个失败的玩意就是肥宅快乐水,吐槽机要不是轻微脂肪肝一天可以灌三瓶。可惜这东西并不是彭博特想要的,他也没有从中赚到什么钱,在可乐上市后不久他就病倒了。

为了治病老彭试图向商业伙伴出售配方,因为长期的实验与吗啡成瘾让他几乎破产,颇有远见的老彭还试图给儿子留下一部分股份。就在配方价格谈判的时候,彭博特悲惨的撒手人寰,年仅57岁,至死也没能摆脱吗啡的控制。

他的儿子查尔斯在1888年以1750美元的价格出售了配方,即使折合到现在的购买力也不足5万美元,查尔斯如此急迫的出售配方是有原因的,他也是一个瘾君子,与父亲不同的是他玩鸦片。卖出配方六年后,查尔斯悲惨的死去,伟大的发明终归没能带来命运的垂青,扯淡完毕。

历史上有哪些发明违背了初衷,反而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福利?

计算机!

如果你上过信息技术课,那么一定知道人类发明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叫埃尼阿克,英文名称ENIAC。

ENIAC是一个占地面积约170平方米,重达30英吨的庞然巨物,造价更是高达48万美元。48万美元放现在也是一笔巨款,如果考虑物价指数的话,1946年的48万美元已经接近如今的千万美元。

造价如此之高,显然不是普通发明者能承受的。事实上,ENIAC正是由军方巨额支持才发明出来的。

在二战期间,各国的武器准备都很差,为了拉开与敌国的差距,研制新型大炮成为当务之急。为此美国陆军军械部在马里兰州设立了“弹道研究实验室”。

实验室每天要计算成百上千条弹道,而每条弹道都是一组非常复杂的非线性方程组。这些方程是无法计算出精确的结果的,只能求一个近似解。

即使是求近似解,仅靠人力来完成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按当时的效率计算,实验室即使雇用200多名员工加班加点工作也需要两个多月时间才能算完一张射表。而当时军方每天为实验室提供了6张射表以便对大炮的研制进行技术鉴定。

为了赶上军方的研发进度,当时任职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莫希利教授提出了试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初始设想。

美国军方得知这一设想后,马上拨款大力支持,成立了一个以莫希利、埃克特为首的研制小组开始研发电子计算机,前期预算经费为15万美元。

在研发计算机的过程中,数学家冯·诺依曼带着原子弹研制过程中遇到的大量计算问题,也加入了研制小组。这使得研发进展如虎添翼。

1943年6月开始研制的ENIAC,由于研制过程花费了太多时间,并没有来得及在二战中大显身手。战争结束后,军方决定将这个耗资巨大又占据地方的庞然巨物拆除,将零件用到“更有用的地方”。就在军方准备拆掉ENIAC时,冯诺依曼给ENIAC布置了一项新的任务:为氢弹的研制提供计算帮助,这使得ENIAC得以保留了下来。

如今对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谁还存在争议,但ENIAC的发明确实对后来的通用计算机产生了影响。ENIAC虽然没有在二战发挥作用,但在后来的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使得计算机由理论走向了实用。

如果没有ENIAC,就不会有现在的手机、电脑等产品,互联网也将成为空中楼阁,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发明。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卫星、红外感应、热成像等都是先应用在军事领域,后转移到民生领域。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伟大的发明往往需要巨大的付出,普通人难以承受,也只有军方不差钱。

历史上有哪些发明违背了初衷,反而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福利?

我举一个比较冷门但是确实造福不浅的例子吧——枸橼酸西地那非。

医药巨头辉瑞公司一开始在研制枸橼酸西地那非的时候,是打算把它当做一种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主要是降压和治疗心绞痛)的。而当分四次注入40mg剂量的这种药品以后,被试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只下降了7%和10%。作为一种降压药,这样的降压作用毫无疑问是不满意的。

然而,科学家们却意外地发现了它的新功效——尽管这种药物对于人的心肌和血管内平滑肌的作用并不明显,但是它却对人体的另一种物质——高度选择性磷酸二酯酶5(PDE5)有着极强的抑制作用,而PDE5又对人的海绵体的收缩有着极强的抑制作用。换言之——枸橼酸西地那非能促进人海绵体的舒张充血。

因此,这项歪打正着的发明解决了一个世纪性难题——男性某方面的障碍(ED)。它也有了一个比“枸橼酸西地那非”更简洁的名字——“万艾可”。

再后来,人们把它简化成了两个字——WeiGe。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历史上有哪些发明违背了初衷,反而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福利?

咱们日常吃的豆腐就是古代方士炼丹的产物。

在中国古代,丹药之术向来都是人们推崇之物,上至王公大臣,下之黎民百姓,都对炼丹有这一种谜之追求。

古人认为以可好的丹药能够使得延年益寿,强生健体,甚至古代还有不少皇帝妄想练出长生不死之药,当然,这只是当时大多数人们心中的一种妄想,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因为乱吃丹药,把自己吃死的例子还是不少的。

但是今天这里就谈谈古代炼丹失败的产物——豆腐。

豆腐据说早在西汉时期就被发明出来了,相传豆腐是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发明的,这个刘安因为出身皇室,所有的东西几乎都是唾手可得,但是这并不能让他满意,于是他打起来秦始皇的心思,想要炼制丹药求得成仙,长生不死。

有一次,刘安在淮南的一个八公山上准备炼制丹药,偶然间以石膏点豆浆,从而机缘巧合的发明出了豆腐。

到那时此时的豆腐偏软,因此并没有成为人们的主流食物,后来随着古人们的逐渐改进,豆腐迅速成为一种风靡全国的食物,即便是在现代这个时代,人们也大都喜食豆腐。

历史上有哪些发明违背了初衷,反而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福利?

【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我是老泰迪】

导语:

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历史上有太多流传至今的发明,现如今它们似乎早已违背了当初社会以及发明者的使用意愿,其物使用价值也由此转变,今天就由老泰迪来介绍介绍“跑步机”的前世今生!且往下看!

“跑步机”的最初意愿

19世纪初,英国犯罪率逐年上升,监狱人满为患,监狱内犯人不断闹事;此时监狱内如何改造犯人,监狱外如何震慑犯罪团伙成了当务之急。

19世纪10年代,英国一位工程师发明了第一代“跑步机”,很快便被引起了高层的注意,这款“跑步机”也因此被引进了监狱,成为了最为恐怖的一类刑罚。

“跑步机”最初的使用

由图可知,理论上这款“跑步机”可以站接近20人,它就像是我们身边公园的“健身设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过这种公共设施)。

再者,它就如同水车,犯人们手撑着“握杆”,脚步随着节奏一起动;犯人们轮流休息,他们由左至右轮流下场休息;这种刑罚往往只需要几个狱警就能把控住全场犯人,为啥呢?据记录,这种刑罚之所以恐怖,不是因为它的“肉体上的惩罚(疲惫)”,而是它对于犯人精神上的折磨,也就是说当你日复一日踩着脚下的“滚轮”,只要别人不停,只要你不是最右边一个,你就不能停下脚步(永无止境的枯燥,永无止境的重复)。

也因此“跑步机”在监狱中大获成功,犯人之间的挑事越来越少,很多犯人在结束一天的刑罚后,早已疲惫不堪,恨不得倒头大睡;监狱外的犯罪团伙对“跑步机”也是闻风丧胆。

后来这项“刑罚”被引进了美国监狱,牙买加监狱,成为了当时最恐怖的刑罚之一。

19世纪末,由于“人道主义”的盛行,这项刑罚被取消。

“跑步机”的今生

20世纪初期,“跑步机”再次走入了大众的视野,成为了女孩子保持身材的一种锻炼器具。

20世纪中叶,Kenneth Cooper博士提出了“有氧健身运动”论,现代意义上真正的“跑步机”由此登场,而人们也开始热衷于在健身房花钱买罪受了!他们戏称“高层人士的享受”。

由此,监狱神器跻身一跃成为了保持身材的健身神器!而这款发明经久不衰,现在各大健身房都少不了“跑步机”的存在,甚至有些人将放在家里练;而老泰迪也经常和同学趁着休息时间一起跑到学校旁边的的健身房跑步机上“虐一虐”自己!说来惭愧,去年还逃课去健身房,健身虽好,但这种做法实在是不提倡!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时光的流逝,越来越多的发明不再拘泥于原始用法,也越来越多的人在寻找古物今用的最佳途径。像“丝袜”,“可乐”等等一系列发明都是在违背了发明意愿,而造福现代人类的经典案例!

【看历史,长知识,欢迎关注@老泰迪讲历史 】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