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奇书《鲁班书》为何被禁?难道学了它真的会孤独终老?
学习《鲁班书》,就要承担鳏、寡、孤、独、残其中之一,分别对应年老无妻/丧妻(男子)、年老无夫/丧夫(女子)、年幼丧父(孩子)、年老无子(老人)、身体残缺,简而言之,谁要是想学《鲁班书》,他/她的人生就会对应“五弊”中的一个,有点类似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葵花宝典”的意思,所以《鲁班书》又被称为《缺一门》。
传闻《鲁班书》分上下两册,记载内容大不相同,上册记载内容为木匠手艺,包括制作技巧与心得体会,上册一点问题都没有,《鲁班书》诡异的地方就在于下册,下册记载的内容,跟土木工程等毫无关系,记载内容竟然是道法、诅咒等一类法术,例如“隐身术”、“飞天术”、“遁地术”、“诅咒术”、“通灵术”、“蛊术”等等,不禁让人胆颤,要是木匠学会这些法术,那还得了?
据传,要学习这些术法,就要承担承担五弊之一的后果,基本都是家破人亡的结局,可谓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那么《鲁班书》为何被列为禁书?难道下册记载的各类术法是真的?上册一点用都没?
简单了解下《鲁班书》的相关知识鲁班的真名叫“公输班”,出生于春秋时期的一户工匠家庭,从小就掌握了各种土木建筑技巧,在这方面可谓天赋异禀,随着年龄的长大,鲁班很快成为了威名远播的一代名匠。
后来,楚国准备攻打宋国,楚国便邀请鲁班给他们制造一些攻城的利器,鲁班在一番琢磨后,制造出了“云梯”,墨子听闻后坐不住了,于是跑到楚国,劝说楚国不要攻打宋国,大家和睦相处。
在墨子的和平主张下,鲁班深受其影响,于是不再制造关于战争的发明,转而发明一些生活类的工具,例如锯子,钻,刨子,铲子和墨斗等等。
随着这些工具的普及与盛行,鲁班在工匠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很快就成了“祖师爷”、“鼻祖”。
据传,鲁班将所有知识都写在《鲁班书》中,起初只有上册,并没有下册,后来之所以有“五弊”的说法,在野史中有相关记载。
鲁班跟云氏结婚不久,便被朝廷征召去千里之外修建凉州塔,刚刚新婚的鲁班自然不想去,但又不能违背朝廷,只能无奈的去修塔。
时间匆匆一晃两年过去了,跟鲁班分隔两地的云氏,竟然有了身孕,鲁班的父母发现后十分惊讶,于是婆婆就逼问云氏,这腹中孩儿到底是谁家的。
云氏本不想说,但此事关于清白,于是就将真相告诉了公公婆婆,原来鲁班制造了一只木鸟,人坐在上面只要发动咒语,便能如仙人一般遨游于天空之上,鲁班虽然远在外地,但经常乘坐木鸟回家跟妻子相聚,这就是云氏怀孕的真相。
为了验证云氏的说法,鲁班的父母好几天一直躲在院内,没过几天,他们果然发现一只木鸟从天而降,落在了他们家的院子里,定睛一看,木鸟上的人真的是鲁班。
木鸟勾起了鲁班父亲的好奇,在没有请教鲁班的情况下,鲁父偷偷乘坐木鸟,并且有模有样的敲了几下,结果木鸟真的起飞了,但鲁父并不知道咒语,所以一番误操作之下,鲁父因此丢掉了性命。
鲁班悲痛不已,为了防止悲剧再次发生,他将木鸟的操作方法和咒语都教给母亲和妻子。
几天后,云氏同样按奈不住好奇心,忍不住坐上木鸟,在念动咒语后,木鸟果真飞了起来,可就在云氏刚飞上天时,羊水竟然破了,木鸟在接触到腹中鲜血后竟然失灵了,于是木鸟和云氏就这样从高空中摔了下来,云氏不幸死亡,鲁班知道后再次备受打击。
为了“保护”母亲,鲁班亲手毁掉了木鸟,重新做了一只木马,并将操作办法都告诉了母亲,让她想念自己时,就可以乘坐木马来找他,没过多久,鲁母便乘坐木鸟去找鲁班,可从此却杳无音讯。
家人短时间内相继离世,让鲁班开始怀疑自己,不知是为了防止他人学习,还是其他原因,鲁班就立下了“五弊”的诅咒,凡学习《鲁班书》者,五弊需承担其一。
之后很多故事也侧面反应了《鲁班书》的诡异,以前有个张财主,他叫来一个木匠重新装修下后花园,为了感谢木匠,张财主每天给木匠送鱼吃,但每次都给鱼头。
这一举动引起了木匠的不满,于是木匠就借助《鲁班书》中的秘术,在装修后花园时做了些手脚,没过多久,张财主不仅生了场大病,生意更是一落千丈,濒临破产的张财主,只能低价卖掉宅子后回老家。
回到老家的张财主发现老屋子破烂不堪,于是找来一木匠重新装修,结果找的木匠,正是上次替他装修后花园的木匠,木匠看到张财主落魄的样子很是满意,后来在一次聊天中,木匠才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木匠以为张财主对他不满,所以每天只给他吃鱼头,而张财主这边认为木匠是最尊敬的人,按照他们老家的习俗,需要给贵客吃鱼头,木匠明白后才恍然大悟,后来又略施法术,让张财主的生意逐渐兴旺起来。
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很多,至于真实性,咱们就当小说看看即可,因为关于《鲁班书》的很多诡异故事,都出自《太平广记》、《酉阳杂俎》等等,这些都属于神仙志怪一类的书籍,也就是古人的小说故事集罢了,没有真实性可言。
为什么《鲁班书》会被列为禁书?《鲁班书》之所以被禁,很多人觉得是书籍里面的内容太过诡异,毕竟涉及到一些术法等等,其实下册的术法都是假的,而且极大可能是其他木匠强行编撰进去的,而不是鲁班编写的。
我们都知道,商人在古代的社会地位很低,但在农业社会,工匠的地位比商人更低,在统治者眼中,工匠的价值就跟奴隶差不多,所以古代也就有了“自古百工,匠人最低”的说法。
在古代落后的封建思想影响下,上到帝皇,下到农户,打心眼里都瞧不上工匠,例如工匠修建完皇陵后被迫陪葬,或者工匠给财主干活,最后拿不到工钱等等,这些都是古代工匠被歧视的真实写照。
《鲁班书》的编写背景,正是在匠人地位极度低下时所创,为了壮大工匠的“凶威”,所以很多工匠特意编写了大量阴狠歹毒的术法进去,这既是自我安慰,又可以让其他阶级对工匠产生惧怕,从而改变对他们的态度以及不敢拖欠他们工钱,否则工匠有很多“办法”来报复,大家可以理解为这些内容是工匠们安身立命的“依仗”和反抗不公的“底气”。
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那就是《鲁班书》的上册中记载了大量关于国家战争的器械道具,例如攻城车、修建城池等方法,历代统治者自然不希望其他人学去,所以统治者完全有可能刻意渲染了《鲁班书》的恶,以此来巩固自己王朝的稳定兴盛。
简而言之,《鲁班书》中上册关于“制造”的内容很多都是真的,但下册早已失传,如今说下册关于“术法”的都是虚构编撰的,切勿当真。
——END——
天下奇书《鲁班书》为何被禁?难道学了它真的会孤独终老?
《鲁班书》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工匠公输班的学术专著,是古代一本有关土木建筑类的奇书,书分上、下两册。上册讲一些道术,下册是咒语和解法。
公输班是一个能工巧匠,出生于鲁国,所以又称鲁班,他制造的“云梯”很高很坚固,是攻城掠寨必备之工具。
民间小调唱道:“赵州桥来鲁班爷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压了一道沟……”鲁班在民间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鲁班在土木工程系被后世行业工匠们奉为祖师爷,据说他最早发明了“锯”,发明锯的灵感来源于被一种齿状的草叶子划破了手。
《鲁班书》就是他多年从业经验之谈,然而,这部专著后人却轻易不敢学,是本禁书。为什么是禁书呢?
原来谁学这本书之前必须在“孤、寡、鳏、残、绝”里面选一项,换言之,你必须承受人生的一项缺憾,所以《鲁班书》又称“缺一门”。
真有这么灵验吗?为了了解这本神奇的禁书,我先给亲们讲一个故事。在我老家土改的时候,有几户农民分了当地一户地主家的房子,农民很高兴住了进去。
然而没多久,住在地主家的这几户人家不是断子绝孙,就是疯的疯,死的死。人们很奇怪,但不知为何?
后来其中一户没儿女的年轻夫妇搬出去住了,结果第二年就生了个胖小子。
到了九十年代,由于没人敢住地主家的房子而多年荒弃了,当地政府派人拆了地主家的房子,结果在客厅柱子里拆出了一把剃头刀和一撮人的头发。
很明显是盖房之初木匠事先放进去的,估计这地主为富不仁,有可能不想给工钱或者少给,所以得罪了木匠。
这件事就是“鲁班书”里讲的咒语“剃人毛”。这本书里有许多这样的咒语,里面的法力很可怕,没有老师教根本就学不会,而学这门知识必须付出代价,那就是选择“十不全”。
自己选择“缺一门”是件痛苦的事,老师会想法让你选择的。
学习鲁班书基本就靠“口封”,也就是口口相传。比如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会突然问弟子:“后面有人吗”?弟子会回头看看说,没有人,那好,你就算领了前面讲的“无后代”这一条了,即“绝”。
《鲁班书》为何有这样奇葩的规定呢?原来当年鲁班祖师爷对这本书下了诅咒,鲁班为何要下诅咒呢?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当年鲁班新婚不久就被征去国都造云梯,这一去就是半年多。亲们想想看,鲁班刚结婚就和漂亮的新娘子天各一方,搁谁也想念。怎么办呢?
国都离老家千里之遥,过去又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突然鲁班灵光一闪,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制造了一只木鸢(鸢是一种凶猛的鸟),说白了就是一只机械大鸟,鲁班骑上大鸟念动咒语,木鸢真的飞了起来。
千里之遥眨眼就到家了,鲁班终于和妻子相聚了。两天后,鲁班骑上木鸢又回到了工作的地方,如此反复了几次。
到后来他的妻子很好奇,就留心记下了鲁班的咒语。
有一次,鲁班骑着木鸢回到家后太累睡着了。妻子骑上木鸢,像老公那样念动咒语,木鸢一下子飞了起来。
这是妻子第一次飞上天,面对青山绿水好不惬意,一颗心狂跳不已,她有一种要赋诗一首的感觉,“啊,蓝天白云,我要拥抱你……”
就在妻子得意时候,突然感到小肚子一阵剧烈的疼痛。原来鲁班的妻子流产了,鲁妻怀孕四个月了,这次飞天有点兴奋,可能动了胎气。糟糕的是,鲁妻不知道如何降落,她只留心启动咒语,却忽略了降落的咒语。
污血淋漓而下,木鸢被污染,神力瞬间消失,木鸢一下子从高空跌了下来,鲁妻被摔死香消玉殒。
鲁班找到妻子后痛不欲生,发誓以后谁也不许学《鲁班书》中的法术,谁学就让谁“缺一门”。这就是为什么鲁班书轻易不让人学被禁的原因。
我认为凡是学《鲁班书》的人就会“缺一门”没有科学依据,这不过是古人制造一种神秘的噱头而已。
古代的工匠害怕东家不给或者少给工钱,就用这种神秘的办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你不给或者少给我就诅咒你,这样就使东家不敢任意而为,也是工匠们的无奈之举。文/秉烛读春秋
图/来自网络侵权删
天下奇书《鲁班书》为何被禁?难道学了它真的会孤独终老?
《鲁班书》是中国古代关于土木建筑类的一本“上古典籍”,相传是中国建筑、木匠鼻祖鲁班所著。《鲁班书》分上下两册,上册记载了鲁班曾经发明的一些物件,比如墨斗、锯子、曲尺、云梯、钩强、石磨、伞等一些土木建筑、日常生活、古代兵器、农业机具类的机关设计。
下册却匪夷所思,则记录了各种虚无缥缈的法术及生活中的运用,比如人如何与阴间交流的方法及大量咒语、巫术。
而这些巫术、咒语大多具有神秘色彩,随着时间推移,《鲁班书》也被赋予了神性,这也使得《鲁班书》既能满足大众的好奇心里,又让《鲁班书》在民众心中保持了神圣的位置,由此敬而远之。
相传当年鲁班因服劳役,远离新婚妻子,心中甚是想念,于是做了一只木鸢,骑上飞回千里之外与妻子相聚。鲁班的妻子对此很是好奇,于是趁鲁班不在之时,偷偷骑上木鸢飞上天空。
这木鸢本是鲁班使用法术所制,一旦受到玷污,法术将会立即消失。岂料,此时身怀有孕的妻子突然分娩,以至污血流出,木鸢从半空掉下,妻子及腹中胎儿一并摔死。
鲁班追悔莫及,呕血于书上,并对《鲁班书》立下诅咒:凡有学此书者,必须要付出代价,要在“鳏”“寡”“孤”“独”“残”五项中选一项来承担,所有鲁班书也被后人称其为“缺一门”。
《鲁班书》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以传说和故事来流传。古时候,有个石匠,看过鲁班书后,学会了其中的咒语,于是用一根草绳拴住石头,然后念动咒语,牵着草绳将石头拉走。
有个大户人家修建房屋之时,一个乞丐上门讨饭,主人吝啬,不给乞丐。乞丐上得山坡,用树枝编了一个房屋的模型,然后让模型哪边倒,大户人家的房屋便从哪边倒。
诸如此类的故事不胜枚举,这些故事听起来,看似荒诞不经,却也蕴含着普通百姓朴素的生活观与生活逻辑,表达出普通民众乞求超自然的能力服务现实生活的良好愿望。
《鲁班书》在传播过程中,这些故事除了表达对真善美的尊敬外,也有整人的故事与传说。
有个县令在职时残害百姓,贪赃枉法,当他母亲去世下葬之时,有个看过《鲁班书》的人为了报复,念动咒语,这个前任县令上肢被烧成残疾,头部也烧的伤痕累累。
古代工匠们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安全事故,加上认知水平低下,难以解释一些奇异事件,古人也是相当忌讳,《鲁班书》正好可以解释或者祛灾祈福,使得《鲁班书》可以在民间广为流传。
在流传的过程中,人们更加期盼有神或超自然的能力来干预和庇护,如耕田者开耕时举行仪式,打渔者人海时要遵从禁忌,盖房时施工祭祀。
普通民众从《鲁班书》的传播过程中,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获得了某种情绪上的满足,形成了信仰和习俗,加上不断的神话及有些人利用鲁班书来为非作歹、坑蒙拐骗、愚弄乡民,以至慢慢有了迷信与宗教色彩。
当《鲁班书》成为了一种神的启示录后,人们认为自然界和人世间的生活,是按照神的旨意和天命来操纵和支配,当自己的诉求无法得到满足时,便希望借助《鲁班书》来实现自己世俗的愿望,这也导致了历朝历代的反感,开始将《鲁班书》列为禁书。
《鲁班书》上册关于工匠技艺方面和营造法则与形成的信仰习俗,和中华文化的吉祥文化的情结密切相关,但下册这种带给人虚构和幻想的空间,已经完全超出了工匠技艺的范畴,其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认知得越来越高,人们对《鲁班书》中的精华认同感越来越强,也需要一个像鲁班这样同时具备技术和智慧的人物,也需要有他这样一个能工巧匠,以此来激励人们建造出更多巧夺天工的物件与建筑,由此而设立“鲁班奖”。
但是对《鲁班书》中虚妄的部分,我们应该区别对待,分开来看,这样才能科学、客观地看待《鲁班书》及其传说!
天下奇书《鲁班书》为何被禁?难道学了它真的会孤独终老?
相传《鲁班书》是由工匠先祖鲁班历经多年才将此书制作完成。鲁班大师的初衷是想让此书流传后世供世人观看,书中有各种道术、解法、医疗法术、以及复杂木匠工具制作过程。
由于一次意外,鲁班大师的妻子想要乘坐自己做出的木鹤,不幸的是木鹤失灵,导致其从空中摔下,直接摔死。
为了怀念自己的妻子,鲁班大师在自己创造的这套奇书上下了一条恶毒的咒语,因此想要学习鲁班书,必须要做出一个一生中都不能后悔的决定。那就是在鳏、寡、孤、独、残中选择一个,所以鲁班书也被称之为“缺一门”。
《鲁班书》法术的残忍之处,从其中一个残忍的法术中就可以知道。打生桩是一个非常残忍的法术,是由鲁班所创造,当人在一处建桥修路时就会破坏当地的风水,由此引来各种冤魂骚扰从而破坏工程的进度。
很有可能好长时间桥、路都不能建成,所以鲁班大师利用道学以及自己木匠工艺创造出了用活人祭祀这些鬼魂。
打生桩在古代历史长河中并不少见,据野史记载南方著名大桥修建过程中,大桥施工眼看就要结束,就在最后一个桥墩出了怪事,究竟是什么样的怪事呢?刚刚修好的桥墩第二天就看不到了,古人没办法选择了请玄学大师,也就是风水师,风水师到了地方之后,大叫:这是一处大凶之地,在此处建桥必须要祭桥才可以。
古代人都很迷信,所以选择相信这位玄学大师的话,索性杀了几头耕地的牛,但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这位风水大师暴跳如雷的冲着桥下喊:“你们这些脏东西,再不走,就别怪我用鲁班禁术来对付你们”。
众人听到这句话眼中非常恐惧,但是的《鲁班书》早已被禁用百年。众人看这位大师,发现他是一个瘸子,俨然印证了自己是学过禁书的。
“残”是五个毒咒中排名第三的,不过这些江下之鬼像是没有听到一样,第二天桥墩依旧消失不见。
施工方乖乖的去做了,果然这座大桥兴建完成,而这位大师的老婆不知何原因自杀。大师在妻子的坟前痛苦的说道:“并非我愿意这样,为了两江百姓,我只能动用鲁班禁术。”
由此可以看出鲁班书是何等的残酷,鲁班大师当初的诅咒在一个一个实现,不过可以看出的是,鲁班书并非学的时候需要选择一样残酷的咒语,甚至在使用禁术的时候随机还会出现一个强迫加在使用者身上。
从风水师说的话中,可以得知他是提前知道此事的,但为了两江的百姓还是选择这样做,这样的人不应该承受这样的后果,而鲁班书如此的残忍各代帝王也都禁用,不过还有不少人为了财富选择学习鲁班书。
鲁班大师的人品我们现在已然不得而知,不过从鲜活的例子来看,使用过鲁班书的人的确会独孤终老,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原因留言互动。
天下奇书《鲁班书》为何被禁?难道学了它真的会孤独终老?
“欲修此术,必缺一门”,学成之后,可在“富贵官”三项中任选一项。这样的术法你愿意学吗?
《鲁班书》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禁书,明明看起来是一本工匠技能培训书,却被世人称之为现实中的“葵花宝典”。据说书的作者呢,就是智商爆表的鲁班大师。
鲁班大家都知道,他心思敏捷,天赋异禀,精通奇门遁甲,更擅长机关之术,在那个时代,他就是神人,传说就是他把这些高超的手段总结成了《鲁班书》。但是,想学鲁班书,必须得满足一个非常诡异的条件——缺一门。换句话说,想学《鲁班书》,必须在鳏寡孤独残中选一项,否则就没法真正修行,就算学会了,也会遭报应,变成了天煞孤星,终身残疾,所以称之为缺一门儿。
为啥这么狠呢?学门手艺而已,至于的吗?因为这本书教的不只是怎么当木泥瓦匠。《鲁班书》分为上、中、下三策,上策写的是木匠基础知识和风水堪舆,中下两册写的却是黑白巫术和符咒,有保护他人的医术,也有害人性命的巫术咒语。
有“缺一门”的说法,是因为鲁班大师亲身经历过,而且是家破人亡。鲁班不仅在土木机关术上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对“奇门遁甲”也有研究。
据说他在帮国家造攻城器具的时候,因为想老婆了,于是削木为鹊念了句咒语,这木鹊救活过来了,然后他就坐着木鹊回家看老婆去了。如果这是真事儿,那鲁班才是历史上最早成功实现载人飞天。
天天能看见老公,他老婆当然高兴,但是他老婆一直就对这个木鹊很感兴趣,因为她也是木匠,传说伞就是鲁班的老婆因为天天看老公顶着太阳冒着雨干活,心疼鲁班才发明的,这样人好奇心都比较重,他就想自己试试。有一天鲁班睡得早,他老婆呢,早就记住了咒语,于是他就瞒着鲁班偷摸启动了木鹊,这木鹊啊,还真就带着她飞上天了,但是万万没想到啊,鲁班他老婆这时候怀着孕呢,鸟飞得太高,他一激动,早产了,这木鹊是靠着奇门遁甲的法术飞起来的,最怕精血,结果木鹊失灵,鲁班他老婆和儿子都摔死了。
出了这事儿以后啊,鲁班每天都借酒浇愁,而且每次都喝的不省人事,不醉还好一醉又出事儿了,鲁班他老爸也对木鹊也很好奇,有一天趁着儿子喝多了,就把木鹊骑走了,虽然没有像他儿媳妇儿一样摔死,但是因为第一次开飞机控制不当,连人带鸟冲进了闹市区,撞伤了好几个人,人们一看这是哪儿来的妖人,就打他,这个一拳那个一脚,当场就把老头儿打的 驾鹤西游了,鲁班的老妈呢,等到天黑也看不见老伴儿回家,心里着急,鲁班还没醒酒呢,也叫不起来,于是他就开着自己儿子造的木马车想去找人,结果人就丢了,再也没找回来。
鲁班醒了以后都快疯了,一家五口人四个都因为自己的发明和法术死了。她开始恨自己修齐的机关法术,而且明白了自己修行的法术已经被天道妒忌,所有学习了自己法术的人,将来都有可能连累身边的亲人,最后和自己有相同的下场。
于是他就要求自己的徒弟们,凡是修习鲁班术的人,鳏寡孤独残必沾一下,以此来充善,否则一定会给自己和身边的人招来灾祸,不满足条件的都被他从门下除名,并且不许他们从事工匠行业。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就比较黑暗,说鲁班家人都死后,鲁班就把自己毕生所学整理成书,并立下诅咒,今后如果有人像自己一样学了这些法术,结局也会像自己一样悲惨,没有好报。
不过这可挡不住对书中法术好奇并且想用法术换得富贵的人,想学鲁班书中下两侧光自己看没有用,因为上面全是符咒,基本没有 文字描述,必须有师傅教才能学成。
拜师礼仪呢,也很奇怪,师父走在前面,徒弟在后面跟着,师傅会突然回头问你后面有人没有?意思就是家里有没有。回答没有,就代表你是个无后,并且今后也不打算有后的人。再走一阵子,师傅会再次突然回头问你,你前面有人没有,意思就是家里有没有长辈,回答没有,就代表你已经是个孤儿了,满足修行条件。最后还会再问你一句,你的左右有人没有意思,就是你结没结婚,回答没有,就代表你没有结婚,或者已经丧偶,并且今生不再婚配,之后在祖师向前行过跪拜礼就算拜师了,之后,师傅会传授徒弟书中的内容。
这些术法有多邪门呢?据说古代在盖房子的时候,有些东家十分不厚道,欺负一些工匠年老体弱,身体残疾,有时候连一顿饭都不给工人吃,更过分的还会打骂工人,克扣工钱。被欺负的工匠,通常表面不会反抗,但是却会在背地里用鲁班术动手脚,画个符,念个咒,这家的主人就不会好过了,轻则身体不适。 灾病连连,重则断子绝孙。 所以,就像前面说的,学会鲁班书,在“富贵官”中任选一个,还真不是不可能。
好了,传说故事讲完了,该聊聊重头戏了。鲁班书真的那么厉害吗?
首先,《鲁班书》是不是鲁班写的就已经挺让人怀疑的了,如果鲁班真的那么恨自己的技术,那干脆不收徒弟不就好了,干嘛还要写出书来接着往下传呢?就算已经写出来了,烧掉不就好了吗?如果是为了诅咒后人,那干嘛还在开篇先提学的人要缺一门呢?所以可以看出来,这本书是给无亲无故没人养或者是没有能力自保的人写的。
而且鲁班书开篇第一章就是鲁班仙师源流,第一句的前三个字就是“师讳班”,这个“师”有两种解读方式,第一种是仙师,可以理解成神话故事里对有法力的人的尊称,第二种是直译成老师。考虑到这一章的名字叫做“鲁班仙师源流”,就姑且按照第一种解读方式来翻译吧。但不管是哪种翻译方式,如果是鲁班写的,这本书至少会用第一人称来写,会用仙师这个第三人称吗?这么尊敬自己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也就是说,现在市面上流传的《鲁班书》,要么作者是鲁班 弟子,要么是有人假借鲁班之名写出来的书,鲁班还真不一定写过这本书。
接着再考虑一下时代问题,鲁班是春秋时期的人,那时候各国的文字呢,基本沿用的还是商周时期的金文,后来逐渐演变成各国文字,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慢慢发展成了小篆,但是看看这些符咒上写的如此标准的行书,这真的是春秋时期的符咒吗?也不知道这字体变了,威力是会变强啊,还是会变弱。
最后就是关于法术的威力了,我从网上零碎的资料里,发现《鲁班书》里似乎有一种名字非常屌的水,叫做九龙化骨水啊,听起来就像舒筋健腰丸一样的感觉,碰一下这个水,人可能就没了。里面还有一长串,口决,念咒,施法时逼格直接拉满,然后我看了一眼功效,九条龙都拿出来了,你就给我软化鱼刺,卡了鱼刺,我找个郎中看看不香?一定要用那个九龙化骨水?
话虽如此,但是有句老话叫“得罪谁也别得罪工匠”,我刚才这段话说不定就得罪人了,但我认为 这老话并不是因为工匠会《鲁班书》里的法术,就算他们不会法术,如果造房子的时候偷工减料,那倒霉的不也是花钱住房子的人。估计说这句话的也是被无良的工匠坑怕了,结果就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起来了。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工匠们为了保护自己编出来的说法,他们也只是希望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而已,毕竟古代工匠们确实总挨欺负来着。
也有一些人辟谣说,因为《鲁班书》记载的内容,太容易吸引人们去学习工匠技术,这样就没有人从事农业了,皇帝贵族就没人养了,所以才把鲁班书列为了禁书。甚至还有人把士农工商这个词儿扯出来了。前面的说法,我完全赞同,毕竟民以食为天,皇帝也得吃饭。但是士农工商这个说法就完全是画蛇添足了,因为是农工商,指的并不是工种排名,这个说法呀,是古籍中提出来的,“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翻译一下就是士农工商这四类人民是国家的基石。这里的士不是指士大夫或者读书人,而是指军人、士兵。 士农工商呢,只是按照当时城市划分的功能区域大概区分出来的工种,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并不是谁在前面谁就重要。我调过来说商工农士,这句话意思也没变。
总之呢,鲁班书是不是真像民间传说的那么神奇,还是有待考证的。希望大家理性对待传说故事,别让人把好腿忽悠瘸了。
最后说一句,对于古代的很多东西,特别是一些文献著作,还是保持着尊重的态度,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吧!
天下奇书《鲁班书》为何被禁?难道学了它真的会孤独终老?
《鲁班书》本来只是一个关于建筑与技术的实用性书籍,名为造屋之书,没有那么多附加的内容。但是,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不断融合了道家思想、周易阴阳、命理术数和风水诅咒等要素,逐步成为一个绝顶奇书。实际上,中国古代很多书都是假托名人所作。《鲁班书》是谁写的已经说不清楚,很多内容都是假托鲁班名字加进去的。分为上下册,上册是道术建造,下册是解法和医疗法术。
确实,很多章节体大思精或仅存目录,阐述过于简略,只传授基本功,无法具体操作中实践,因此才不断被神秘化,成为一门绝学。由于鲁班之术过于复杂,也据说充满了神奇的力量,后世学习者就产生了一个传说,如果要学习鲁班书,或许就要缺一门:鳏、寡、孤、独、残。这可以被解释为鲁班之术上达天机,学会了就得付出很大的代价。
但此说法明显是一个比喻,意味着学徒修习鲁班建筑技艺之难,往往得千锤百炼才能出师,有可能还会有意外,历史上不少建筑学派就自称为鲁班门。众所周知,古代的土木工匠们安全与利益无法保障,在进行作业的时候,有时会发生安全事故,也会碰到一些奇异事件,古人对此比较忌讳。
因此,《鲁班书》中不少道术法门、禳灾祈福、整人方法与预防措施,可以看作原始的自我保护机制。其实,我们可以把《鲁班书》理解为建筑与堪舆领域的集大成之作,精深技艺与思维能力相结合,里面的内容包罗万象,也有一些民俗与迷信的东西。而且,《鲁班书》也初步制定了行业发展规范与互助合作模式,有利于民间匠人的良性发育。
当然,《鲁班书》的价值也有被夸大之处。中国古典的文化与技艺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需要辩证客观来对待。继承其中的优秀部分,而对于落后于时代和迷信内容,则需要去伪存真,不断扬弃,创新性传承与发展。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