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鉴真东渡日本,带走了什么?
谈及对日本的深远影响,除了徐福之外,还有鉴真。
鉴真被日本人奉为医药始祖、日本律宗初祖,此外,鉴真还传授了日本人大量关于饮食、酿造等方面的技艺,对日本的影响极其深远,就算当下,日本人的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充斥着“鉴真”的身影,下面一起来看看,鉴真东渡日本,到底从我国带去了什么?
鉴真从小沙弥成长到佛教著名僧人公元688年,扬州佛教盛行,寺庙有30多座,是各地僧人交流佛学的主要城市,而鉴真就出生于扬州。
正因为佛学气息浓厚,鉴真在父亲及周边环境的影响下,他从小就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公元701年,此时年仅14岁的鉴真,就已经决定在大云寺剃度出家,师傅赐其法号为鉴真。
公元705年,著名弘法传戒僧人道岸来到扬州,在大云寺交流过程中,注意到了跟随智满禅师修行的小沙弥鉴真。
没过多久,鉴真便去光州大苏山拜访道岸,道岸愈发觉得鉴真身具慧根,于是给他授戒。
公元707年,道岸受朝廷相邀,需前去长安弘扬佛法,于是鉴真也跟着道岸一同前去。
公元708年,鉴真在佛教鼎盛的洛阳,真正开始学习佛法,后来到了长安之后,鉴真在道岸的引荐下,更是有幸拜入弘景门下。
佛教派别众多,有天台、法相、华严、密、禅等等,而弘景和道岸都是德高望重的律宗传人,这一脉讲究“内心巩固、止恶兴善”。
鉴真在长安期间,不仅佛学方面的造诣不断提高,他还遍访名僧、博览群书,以至于鉴真还懂得很多医学、建筑、雕塑、绘画等各门类知识。
公元713年,鉴真在学习数年后便回到了扬州,并且开始真正从事宗教社会活动,后来又融合相部宗、东塔宗两派知识,短短几年光景,他就成了江淮一带的有名僧人。
鉴真的日常活动包括宣佛教戒律、建立寺舍、造佛塑像、缝纳袈裟、救济贫病、抄写经卷、度人授戒等,在此过程中,鉴真广收门徒,很快,鉴真在江淮一代的佛学地位越来越高。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日本的佛教起源大概在6世纪中期,在接受佛学熏陶后,日本对佛学尤为推崇,奈良时期,日本更是以佛学为基础,制定了一系列政治体系,但在众多佛学派系中,律宗显得十分薄弱,不仅律学戒师没几个人,就连受戒制度都很混乱,所以日本佛教决定派僧人前去大唐,希望有律宗名僧前来日本。
公元742年,日本僧人荣叡和普照来到扬州大明寺,他们表达了来意,诚恳希望鉴真能去日本讲律授戒。
鉴真在思考一番后,决定同意前去日本,并且还有21名弟子一同前往,就这样,鉴真开始了坎坷的六次东渡。
第一次东渡
由于当时江浙一带海盗猖獗,朝廷禁止民间私自造船渡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鉴真只能秘密准备东渡事宜。
公元743年,本来一众弟子准备好了船只和食物,马上就要出发东渡了,结果如海被道航质疑佛学造诣不够,不让他去日本弘扬佛法,如海一气之下,将秘密东渡的计划上报给了衙门,并且还说鉴真等人勾结海盗,最后导致船只被官府没收,道航、荣叡、普照等人也被拘禁,第一次东渡计划以失败告终。
第二次东渡
等到官府查清此事后,原先被拘禁的僧人被放了出来,后来经过约4个月的秘密准备,此时已是隆冬,鉴真等人在扬州登船,可惜当船只航行到长江口时,突遭巨浪袭击,船只被毁,各种随行物品散落四处,众人上岸后只能放弃第二次东渡。
第三次东渡
众人花了一个月修船,修理完之后,再次东渡起航,可结果这次遇到了大风,船只停靠在港口,经过一个月的等待,风力逐渐变小,众人扬帆起航,可结果还没几天,船只又触礁了。
不仅各种佛学经卷被海浪卷走,还有很多人因此失去了生命,其余活着的人只能游向附近的荒岛,幸亏被附近渔民所救,否则就只能全军覆没了。
第四次东渡
众人得知鉴真在阿育王寺修养后,便慕名而来,同时,鉴真打算第四次东渡的消息也传了出去,考虑到前三次的危险,众多虔诚的信徒,害怕鉴真不幸遇难,所以他们联合起来向官府申诉,后来官府出面软禁了鉴真。
第五次东渡
鉴真被软禁监视了整整3年,3年后,官府认为鉴真已经放弃了东渡计划,所以很多管控也逐渐松懈。
但鉴真东渡的恒心没有任何动摇,这次他们的船只航行到了海南岛,由于物资匮乏,他们下岛休整,结果荣叡和祥彦因劳累过度接连圆寂,这两人的离世,对鉴真来说是一次非常巨大的打击,再加上鉴真长期饱受暑热,身患眼疾的他,最终不幸双目失明,第五次东渡计划只能暂时搁置。
第六次东渡
鉴真双目失明的11年后,他依然没有放弃东渡日本的想法,这次他选择乘坐日本遣唐使的船只东渡,结果途中不幸遭遇暴风,鉴真所乘坐的第二艘船只,幸运的漂到了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至此,鉴真历经无数坎坷后,终于抵达了日本。
鉴真东渡,给日本带去了什么?实际上,鉴真东渡并非鉴真一人,而是一整个僧侣团队,例如其中有擅长烹饪、书法等人,整个团队给日本带去的是唐朝各种先进的文化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宝贵的中医药技术
鉴真从大唐带去了很多中草药,例如麻黄、细辛、芍药、附子、远志、黄芪、甘草等等,日本对于中草药的认识较为浅薄,当地基本没什么中药医师,所以失明的鉴真,亲自用手摸、用鼻嗅、用嘴尝等方式,来辨别草药的真伪与质量。
鉴真不仅将这些中医药技术全部传授给日本人,还将净制、切制、炮制、水飞、制霜等炮制学,中药制剂膏、丸、散等的炮制方法也一并传授给他们。
后来鉴真团队将所有关于中医药的知识,都写进《鉴上人秘方》中,鉴真也一举奠定了他在日本医药界的崇高地位,因为鉴真被称为汉方医药始祖,日本之神农。
2.豆腐
僧人长期不吃荤,身体很容易缺乏蛋白质,到了日本的鉴真发现,日本人别说是僧人,就连普通老百姓都缺乏蛋白质,因为当时的日本生产水平落后,老百姓基本都吃些素食,吃肉基本看不见。
于是鉴真用日本黄豆制作出了豆腐,让日本不管老百姓还是僧人,都经常吃些豆腐,以此给身体补充些蛋白质。
时至今日,豆腐依旧是日本人的主要食物,除了豆腐之外,日本现在非常流行的味增(调味料),也是鉴真从大唐带过去的。
3.茶叶
当鉴真抵达日本后,仍然保留着每日饮茶的习惯,再加上日本皇室不断来拜访鉴真,导致这股饮茶的风气,很快由日本皇室,传遍了整个日本上下。
即便如今,日本人还保留着高度重视茶道的习惯。
4.佛学经书
鉴真带过去的佛学物品包括雕白旃檀千手观音像、药师像等大量佛、菩萨雕像绣像;《华严经》、《大佛名经》、《大品般若经》、《法华玄义》等各类佛经;《四分律》六十卷等各类戒律及注疏以及各类珍贵文物和工艺品。
如今鉴真备受争议的是,很多人认为,鉴真把王羲之真迹《丧乱帖》带去了日本,导致如此重要的文物流落海外。
目前王羲之的《丧乱帖》被收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关于《丧乱帖》如何流入日本,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日本在公元630~894年,经常派遣使者到大唐来学习各种文化技能,总人数超过5000人,可能是日本的遣唐使将《丧乱帖》带去日本的。
第二种说法是鉴真在第六次东渡时,将《丧乱帖》给带了过去,不过目前这种说法,暂没有确凿证据,所以也不能肯定说是鉴真带过去的。
不管怎样,鉴真团队将先进的文化技术带到了日本,确实促进了日本的发展,对日本的后世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END——
历史上鉴真东渡日本,带走了什么?
鉴真,唐朝和尚,俗姓淳于,江苏扬州人。因为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而名流青史。迄今为止,主流意识上,大众认为鉴真是伟大的文化传播者。而非主流小众者却对其起了诽谤,原因如下。
一,鉴真疯狂东渡的动机鉴真东渡,可以用疯狂来形容。历经6次,历时12年,并死了无数弟子,终于在第六次时成功登录日本。
正史记载,鉴真55岁时,是应日本在唐留学僧人荣叡、普照的邀请,前往日本弘法传道的。
(鉴真像)
742年,鉴真第一次刚准备渡海时,被高丽僧人如海向告密,说鉴真一行人勾结海盗,准备出海。因此,这次出海未成,被官府收缴所有物资而夭折。
743年12月,第二次准备好干粮、佛经、佛像、经疏、香料、药品,当时还带了玉匠、画师、雕佛、刻镂、铸写、绣师、修文、镌碑等工匠共85人。却没想到,船队刚出长江口,就遇到飓风,船被大风刮烂了,要休整。
(鉴真东渡油画)
744年第三次,修好船准备出发,又在舟山海面触礁,只得又回去休整,在休整期间,有佛教徒向官府告密,说有人诱使鉴真出国渡海,官府因此抓了日本留学僧荣叡。又失败了。
744年第四次,鉴真一行30多人瞒着官府,想秘密从福州出发。谁知道鉴真的弟子灵佑,向官府采访使告密,鉴真他们被追回后,遣返扬州。
748年6月27日,被释放的荣叡、普照两人又怂恿鉴真第五次出海。这一次出海,他们瞒过了官府,在海上漂泊了三个月,又遇到飓风。在飓风中,他们的船队被吹了14天,漂到了海南岛的崖县(今三亚市)。
这次的损失巨大,留学僧荣叡被飓风卷走,同时卷走的还有鉴真喜爱的弟子翔彦,鉴真本人也双目失明。
753年,66岁的鉴真被在唐朝当官的日本人阿倍仲麻吕说动,于10月19日,第六次东渡日本。12月20日,鉴真终于如愿以偿的踏上了日本国土鹿儿岛秋目浦。
鉴真如此疯狂不顾生死的六渡东海,他为的什么阿?传法吗?鬼才会相信是传法这个动机。但是除了传法,中国人找不出鉴真必去日本的原因,因为他去日本带去的是大唐文化之精华,直接促进日本快速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迈进。
但是各位注意了,鉴真东渡,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毫无好处,毫无意义。渡海活动,只是对日本人有天大的好处。
甚至他的弟子祥彦还深有怨言:“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人身难得,中国难生,进修未备,道果未到,是故众僧咸默无对而已。”——《大和上东征传》这一段是鉴真问他的弟子们,谁愿意跟他去日本阿,他的弟子们全部默然不答,只有他喜爱的弟子祥彦用上文回答。(鉴真和弟子们剧照)
祥彦回答的简单翻译是:日本那么远,海上命运难测,大家都怕死,要去师傅你自己去吧。说的好听一点就是传播中华文化,其实别人根本不需要你鉴真去传播,因为华夏文化的先进性,导致华夏文化圈内的小国家,如高丽、日本等,早就派出一波波的留学生,贪婪地吸取华夏文化。
二,间谍说与逃亡说横空出世其实,鉴真渡海动机,不单是咱们中国人费解,就连日本人也困惑无比,因为鉴真这6次渡海太疯狂了,疯狂得不正常,生死不顾,还死了无数个弟子,甚至都双目失明了。
为了研究鉴真东渡的原因,日本学界还特意提出了5种假说。
1,被日本留学僧邀请说
鉴真如正史上记载的,被日本留学僧荣叡、普照邀请去日本讲学。
2,被日本圣德太子的敬佛崇佛心打动
这个圣德太子,想把日本打造成政教合一的国家,所以想邀请大唐佛学专家鉴真过去帮忙设计设计。理由是,在《大唐和上征东传》里荣叡和鉴真有过关于圣德太子的对话:“二百年后,圣教兴于日本。”
(剧照)
3,弘法说
日本是佛教律宗的空白之地,继承律宗学说的鉴真,急需传播律宗学说。于是,他不顾生死的6渡东海。
4,逃亡说
日本小野胜年为首的一些学者指出,大唐盛世末期,整个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宗教等将发生剧烈变动——安史之乱。而这种变动提前被鉴真察觉到了,绝望的鉴真才赶赴日本,这个相当于“世外桃源”一样的地方避世。
但是,根据我国学者王勇的研究,《大唐鉴真传》中,处处透露出鉴真独有的盛唐气度。所以,这个因绝望而逃亡的说法太过荒谬了。
“鉴真的盛唐气度语调:“而今大唐国家道俗总大兴隆。”——《大唐鉴真传》5,间谍说
日本学者铃木治,写了一本书《白江村》,此书共15章,全部论述一个观点:大唐想颠覆日本。书中以猜测、杜撰、想象的手法,描述了鉴真是大唐派来日本的间谍。
他猜测,大唐派鉴真到日本,是想控制日本的寺院和僧侣,并源源不断给大唐提供情报,以达到颠覆日本的目的。只不过后来被“安史之乱”打乱了计划而已。
这本书作者荒诞不羁,这是有源头的。
原来,在鉴真东渡到日本后,直接被圣武天皇任命为统管全日本的僧纲。本来是混乱无比的新旧教团利益群体,直接有了领导人。
(日本天皇剧照)
旧教团势力自然不甘心,他们多次诽谤、污蔑抹黑鉴真,导致鉴真在圣武天皇死后,顶不住压力而辞掉僧纲一职。笔者猜测,这铃木治就是利用这些污蔑加以艺术修改,写成的《白江村》一书。
“后真和上(鉴真)移住唐寺,被人诽谤。”——《从高僧沙门释思託传》三,鉴真给日本带去了什么东西第六次,他带的东西清单如下:
人员:鉴真,相随弟子:祥彦、法进、坛静、思託、义静、法载、法成等14人。藤县通善寺尼姑智首等3人,扬州信徒潘仙童、胡国人安如宝、昆仑国人军法力、占婆国人(今越南)善聪等共24人。
物品:一是佛、菩萨雕像绣像,其中有绣阿弥陀佛像、雕白旃檀千手观音像、绣千手观音像、救苦观音像、药师像、弥勒像及功德绣普集变一铺,还有如来肉舍利三千粒等。二是佛经,有唐实叉难陀译《华严经》八十卷、《大佛名经》十六卷、金字《大品般若经》一部、金字《大集经》一部、南本《大涅槃经》四十卷等。三是戒律《四分律》六十卷及其单行僧尼戒本、律论《律二十二明了论》一卷。四是律宗三家的律学注疏,其中最多的是南山律宗道宣的著作。五是天台宗的著作,有隋智顗《摩诃止观》十卷、《法华玄义》十卷、《法华文句》十卷、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十二卷等。六是珍贵文物和工艺品,其中有东晋王羲之的真迹行书一帖,王献之真迹行书三帖及水晶、金银等制的佛具、阿育王塔样金铜塔一区等等。按照以往东渡准备的物品推测,此次也一定带有香料、药物等。(王羲之书法真迹)
其他非主要物品在第六次渡海时不见详述,不过可以参见第二次渡海时的物资详细:
落脂红绿米100石、甜豉(日本纳豆的祖宗)300石、牛苏180斤、小麦50石、干胡饼2车、干蒸饼1车、干薄饼1万只、番捻头(麻球)一半车、漆盒子盘30副、铜瓶20只、花毡24领、袈裟1000领、裙衫1000对、坐具1000副、大铜盂4个、竹叶盂30个、大铜盘20面、小铜盘44面、一尺铜叠80面、少铜叠300面、白籘簟16领、五色籘簟6领、麝香20剂,沉香、甲香、甘松香、龙脑、香胆、唐香、安息香、棧香、零陵香、青木香、薰陆香等共600余斤,毕波、诃子、胡椒、阿魏、石蜜(冰糖)、蔗糖等500余斤,蜂蜜十斛、甘蔗80捆、青钱10000贯、正炉钱10000贯、紫边钱5000贯、罗补头2000枚、麻靴30双、席帽3个。
(鉴真曾住过的日本唐提诏寺)
可以说,鉴真带去的东西,令当时这个日本社会翻天覆地,从奴隶社会跨进了封建社会,令日本在书法、建筑、美术、美食、佛学、医学、雕塑等领域继承了大唐的风格。
鉴真之所以受到后人诟病,是因为他这次东渡,对我国毫无意义,甚至是传播先进文化技术的“资敌”行为。甚至有令国人心痛的王羲之父子真迹。
但是对日本人却有天大的好处,直接咸鱼翻身,但他因为触犯了旧教团的利益,一样被人诽谤。以至于有日本后人写《白江村》一书来讽刺他。
唉,农夫与蛇的故事上演了一遍又一遍,却总有无数国人不长记性。
歪眼小史
文:梁生
历史上鉴真东渡日本,带走了什么?
历史上鉴真东渡日本,到底带走了什么,让后人诟病?
我们现在看来,鉴真东渡不畏艰险、弘扬佛法,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而在当时唐朝政府看来,鉴真东渡是彻彻底底的一次疯狂偷渡行为,且屡教不改,其心可诛。
鉴真东渡到底有多疯狂663年,唐朝与朝鲜作战,日本派出水军凑热闹,中日舰队在白江口爆发大战,3万日军被全歼,400多艘战舰被击沉,血流成河、火光冲天,日本是一个不打不服的民族,这一仗把日本打醒了,于是派出大量遣唐使来学习研究这个对手。
742年秋天,唐朝佛教律宗大师鉴真在扬州大明寺讲授佛法,两个日本大和尚荣睿、普照奉天皇之命,从长安赶到扬州邀请鉴真前往日本传法,不知道这两个日本和尚是如何忽悠的,鉴真铁了心要去,徒弟们劝他“大唐和日本之间隔着茫茫大海,路途又远,实在是太危险了”,鉴真说道“传扬佛法,何必在惜生命!”
55岁的鉴真不顾年事已高,身体有恙,一心要东渡日本传法,次年春天,不顾政府禁令,鉴真带着弟子出发了,在此后的5年间,他遭遇了官府禁止、遇到过大风大浪,一连4次全部失败了,第一次被官方指控为“勾结海盗”,第二、三次遇到飓风触礁,第四次被官府押回原籍,鉴真大和尚百折不挠、愈挫愈勇。
748年,60多岁的鉴真第五次起航,从扬州出发,在舟山群岛遇到风暴,停留两个月后继续出发,第二天再遇飓风,海上漂了14天,粮食吃完了,淡水喝光了,日本和尚荣睿、得意弟子祥彦先后病死了,鉴真眼病发作,遇到一个外国庸医,最终双目失明。
幸运的是遇到了两个超级“铁粉”,振州别驾冯崇债派兵护送,迎入私宅设斋供养,还强行仁鉴真为干母舅,大海盗冯若芳也送来大量礼物,论分供养,鉴真等人住在大云寺过了一年多的幸福时光,积蓄力量,准备再次出发。
753年11月16日,66岁的鉴真等人秘密从张家港出发,次年一月终于到达日本九州岛,历时十年的东渡终于成功了。
鉴真在日本受到热烈欢迎,封他为传灯大法师,把新田部亲王的旧宅送给他,建立寺庙,就是现在的奈良唐招提寺,从天皇到普通民众纷纷接受鉴真的受戒,建立了日本出家和受戒制度。
763年,鉴真知道自己即将去世,旧宰唐招提寺的僧房里,面西端坐,进入禅定,以76岁高龄圆寂了。
鉴真给日本带去了什么鉴真带到日本四十八部佛家经典,主要有《四分律》一部六十卷、《四分疏》五本各十卷、《菩萨戒疏》五卷等等。
鉴真形式上是一个僧侣团队,实际上是一个规模完整的文化技术顾问团,随着鉴真东渡日本的人员中,有雕刻玉器的、雕塑人像的、镌碑的、铸造的、擅长绘画书法的、精于建筑的、还有懂医术的,可以说,这个团队把当时唐朝最成熟的文明成果全面系统的介绍到了日本,对于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唐招提寺木雕群就是按照鉴真带去的乾漆夹纻像作为参考,在鉴真弟子的指导下完成的。他的弟子还参与设计了唐招提寺建筑和西大寺佛塔的建造。
另外,鉴真还带去了大量的绣像、雕像、画像、金铜像和数贴,为日本的造像和佛画艺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鉴真精通医药,著有《鉴上人秘方》,创制了“奇效丸”、“万病药”、”丰心丹“等秘方,江户时代以前,日本的药商还奉鉴真为始祖。
鉴真还带去了大量的甘蔗和蔗糖,正仓院还收藏过鉴真带过去的蔗糖。日本人吃的豆腐、酱油也和鉴真有关。
鉴真最被国人诟病的应该是他把王羲之的真迹《丧乱贴》带到了日本,王羲之的墨宝在当时已经是稀世珍品、无价之宝,据说《兰亭序集》就深受李世民喜爱,死后带入他的墓葬之中,鉴真带走的《丧乱贴》目前收藏在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
目前,国人高价收购流落海外的国宝捐献给国家,而《丧乱贴》已经成为日本国宝级文物,回归的可行性为零。
对鉴真的诽谤虽然鉴真将大量技术和佛法带到了日本,受到很多日本人的敬仰,但是依旧被一些日本人所诽谤,日本一些学者怀疑鉴真东渡的动机,有一种说法说他是唐朝的间谍,这种说法是铃木治在《白江村》一书中提出来的,该书把唐朝描述为颠覆日本并使之动荡的”幕后黑手“,该书作者说,唐朝为了监视日本情势,本打算派遣大量间谍前来作乱,由于各地节度使不受中央控制,无暇顾及,不得已,只好利用佛教来控制日本的寺院和僧侣,”遂令距遣唐使必经的扬子江河口很近的扬州延光寺的鉴真律师,搭上归国的遣唐船而潜入日本“。
鉴真东渡日本后,被天皇委以受戒传律的大权,动了当地佛教律宗的奶酪,受到诽谤而被免职,离开奈良大寺唐院,自立唐律招提寺居住,境况冷落、惨淡。
鉴真东渡日本你怎么看,评论区一起讨论吧!
历史上鉴真东渡日本,带走了什么?
鉴真历史上六次东渡日本,在中、日两国都拥有很高的声誉,而正是这位算得上德高望重的高僧,却因东渡所携带的“东西”被后人误解,这是怎么回事呢?
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唐朝水军与日本水军于白江口交战,唐军一万精锐在刘仁轨的指挥下全歼四万倭军,日本彻底拜服。战败后的日本频繁派出遣唐使向唐朝学习先进的文化技术。在此期间,日本遣唐使荣瑞、普照二人以东瀛百姓诚心学习佛法为由极力邀请鉴真东渡日本。或因弟子阻拦或因师弟陷害,鉴真前往日本的计划并不顺利,前后五次东渡行动均以失败告终,最终于天宝十二年(753年)东渡成功。鉴真抵达日本后于首都奈良收到日本天皇的隆重礼遇,被任命为大僧都,成为日本南山律宗开创者。
鉴真东渡日本不仅带去了大量佛经、佛像及其制作方法,还携带了法器等佛教用具。鉴真所携佛经为手写本,令人赞叹的是,即使鉴真在东渡途中双目失明,他还是在弟子的帮助下校正了佛经中的错误。当时的日本由于效仿唐朝的政治体制,出现了许多百姓为了逃避征税自行剃度出家的现象,这使得政府无法正常运转。鉴真抵达日本的同年于奈良东大寺设立戒坛,规范了自行剃度的行为,建立了正规的受戒方式。
鉴真东渡不仅向日本宣扬了弘大的佛教文化,还为其带去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如医术、建筑技术、生活用品制作方法等。鉴真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传入日本,并且留下了一本医书《鉴上人秘方》,这本医书后开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鉴真医术精湛高超,据日本史料记载,他仅凭嗅觉即可分辨药草的真假及种类。先进精准的医书和高超的医术使得日本的医疗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救无数百姓于病痛之中。鉴真是一位可敬的医者,也是一位优秀的工匠。由他所筑的唐招提寺的金堂保存至今,其高超的技艺可见一斑。
其实鉴真将佛经、医术以及一些生活用品带去日本并不会引起后人的不满。古往今来,道士,僧侣,乃至传教士一般都会通过医术或其他途径给予当地人好处作为传教的基础,被接纳才能被相信。
鉴真为了发展书法文化带去日本的《丧乱帖》以及其他现在看来的文物,才是让人诟病的关键。《丧乱帖》为东晋王羲之真迹,王羲之的墨宝在当时就已价值连城,到今天它的价值更是难以用金钱衡量,这部中国古代的文化精品现在却被日本宫内厅收藏。
随着今年来不断有文物被高价由国外买回,有关走失文物的原因也不断被大众注意,虽然历史上有一些文物在中外交流的过程中被送到海外,但这属于古代两国之间的正常文化交流。我们也在不断的交流中不断的进步,鉴真东渡的积极意义还是远高于这些文物的价值的。
历史上鉴真东渡日本,带走了什么?
鉴真东渡,一直被誉为中日友好的见证。鉴真之所以被后人诟病,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他携带了3000颗如来舍利,去了日本。要知道,就是唐玄奘西天取经,也不过取回120颗舍利,鉴真一次拿走3000颗,这几乎是我国佛教的“灭顶之灾”。
佛骨舍利是指如来释迦圆寂之后,尸体火葬后残留下的结晶之物。弟子和信徒们称之为舍利,作为释迦牟尼在世之物,而顶礼膜拜。佛舍利与其他鉴赏物不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他不是来自普通的高僧和居士,那是来自如来释迦的舍利,是极为珍贵的。即使是一颗,也是功德无量。更何况鉴真把3000粒携带至日本,这对我国佛教而言,是多么大的损失。
鉴真东渡这一事迹,虽然值得歌颂,但其中也不乏夸张。人们常说,鉴真东渡12年,6次东渡,5次失败。鉴真之所以会失败,一方面是由于当时航海技术的限定,当时的航海技术,并没有远洋的能力。所以,从南方起航,抵达日本是一个相当遥远的路途。再加上海上风云变幻,失败也在常理之中。
此外,当地的僧人和鉴真的徒弟,也不同意鉴真去日本。因为当时鉴真已经60多岁了,一要远离故土,二来要饱受远洋的痛苦。鉴真的徒弟,就在暗中极力阻挠。所说的官府出面,其实都是鉴真的徒弟报的案。他们实在不愿意看到见真的离去,才出此计策。
鉴真为什么非要东渡日本呢?因为在当时的日本,就不具备戒律规定的条件,不能举行正式的度僧授戒仪式。按照戒律规定,皈依佛教佛、法、僧三宝,并受五戒才可成为居士,受十戒才可为沙弥,受具足戒,才可为正式僧尼。要举行授具足戒的仪式,就必须有具备“三师七证”的“十师”才行,也就是需要10位受戒高僧作为引路人。
所谓“三师”是:一是戒和尚,是正授戒律的和尚,需戒腊(受具足戒后的年数)十年以上,戒行清净的高僧;二是羯磨师,读羯磨文(授戒仪式宣告文),主持授戒仪式;三是教授师,向受戒者讲授威仪规则和作法。羯磨师、教授师皆需戒腊五年以上才能担当,“七证”是出席授戒仪式担任证师的七位和尚。
但日本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律学理论和合格的高僧律师。僧尼出家受戒,都是按大乘佛教经典的说法,或是请受过戒的僧人,授大乘三聚净戒;或是在佛、菩萨像前自己发誓收戒。这样完全不符合受戒规定,也难以保证僧尼的质量,导致日本僧尼管理制度相当混乱。
于是,日本僧人就上奏天皇,派人入唐聘请高僧律师,到日本传授戒律。日本就派遣了荣睿和普照两个僧人,入唐留学,并寻访聘请高僧到日本受戒传律。他们在东都洛阳大复兴寺,认识了道璇。道璇在他们的请求下,来到日本大安寺。但是仅有道璇一人,仍然没有具备戒律规定的“十师”,还是不能立坛授具足戒。
真正将律宗传到日本的,就是鉴真和尚。鉴真带着他的徒弟们,千辛万苦来到日本,也就是这些人来到日本传律受戒,改变了日本以往,不能按照佛教戒律规定受戒的局面。
历史上鉴真东渡日本,带走了什么?
鉴真和尚,唐代高僧。他在中日两国的佛教史上都享有崇高的地位,尤其是在日本,直至今日,鉴真都享有着国宝级的待遇,被日本人民誉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同时也被称为日本“文化之父”、“律宗之祖”。
鉴真之所以能得到日本国百姓如此之高的评价,主要是因为他为日本的佛教、文化、医学、建筑等诸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以说他凭借着一己之力将日本的文化、佛学、医学、书法等方面提升到了更高的档次。
那鉴真对日本都具体做出哪些贡献呢?
定律仪,规日本僧侣行为,为日本“传戒律之始祖”。鉴真未东渡前,日本的僧侣私生活是很混乱的,是僧不像僧,民不像民,多数僧侣即使皈依,其行径也与普通人无二,该吃肉就吃肉,该娶妻就娶妻,没有丝毫僧侣该有的样子,直到鉴真的到来,日本佛教才有了佛教该有的样子。在鉴真强有力的推动下,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等律仪被日本佛教所接受并采纳,“从此以来,日本律仪,渐渐严整,师师相传,遍于寰宇”。
传医道,撰《鉴上人秘方》,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在鉴真东渡前,日本虽有了中医(日本称为汉方医),可对于中药的药材和理解方面日本却是处于最为基础的阶段,且因人才稀少,只能是为皇室和贵族服务。但是随着鉴真的到来,这一切都随之改变,因鉴真乃是当世的中医大家,据说当时双目失明的他,以口尝、鼻嗅、手摸就能鉴别药物真伪,由此可见他的医术定然不差。
鉴真这么一位熟知中医的到来,让日本的中医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的日本不但得到了当时最为先进的中药鉴别、炮制、配方、收藏、应用等技术,还学习到了当时最为高超的中医理论。更为重要的是,因鉴真秉持着有教无类的态度,他毫无保留的将自己所知道的中医知识传给想要学习中医的日本百姓,因此中医开始在日本广为流传,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中医。
除此,鉴真为日本中医届做出的最为卓越的贡献,无疑是为日本带去了很多日本此前所没有的中药,及中医药方。首先,据日本汉方野崎药局主席野崎康弘介绍,现如今日本至少有36种草药是鉴真从东土带往日本并推动使用的,包括麻黄、细辛、芍药、附子、远志、黄芪、甘草、苦参、当归、柴胡、川芎、玄参、地黄、紫苏、丹参、黄芩、桔梗、旋覆花、苍术、知母、半夏、芜花、栀子、五味子、黄柏、杏仁、厚朴、和厚朴、肉桂、杜仲、唐木瓜、大枣、蜀椒、花椒、吴茱萸等等。
其次,鉴真还为日本留下了《鉴上人秘方》,此书为日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之前日本所没有的医方。而也正是因为这份功绩,让鉴真在日本医药界是享有着非常崇高的威望,被称为汉方医药始祖,日本之神农。正如日本医史学家富士川游在《日本医学史》所说:“日本古代名医虽多,得祀像者,仅鉴真与田代三喜二人而已”(田代三喜,明朝时期来我国学习医术的和尚)。
促书道,呈王献之真迹三幅,《请经书》为日本国宝。在书道方面,鉴真为日本也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所写的《请经书》为日本国宝,同时六次东渡,他又先后为日本带去了王羲之的真迹丧乱帖、王献之的行书真迹三幅,以及其他各种书法50卷。正因鉴真所带去的这些珍贵的书法真迹,及鉴真的悉心教导下,日本的书道得以大步迈进。
设计盛唐风格寺院,建成举世闻名的唐招提寺。鉴真东渡日本时,跟随他去的弟子和随从中有不少是精通建筑技术的大家,熟知自唐前所流传的多数建造技术。因此,随着鉴真的到来,日本自然也就开始接触到了中国当时最为先进的建筑技术,比如被誉为“天平时代最大最美建筑物”的唐招提寺就是鉴真设计及领导建造的。
教导弟子雕塑佛像,推广唐朝的先进手法技艺。 作为僧人访问团,鉴真所带去的僧众和随从,自然有人懂得如何去雕塑佛像,而作为来自于佛教最昌盛的唐代的僧众,在佛像雕塑上,他们自然就掌握着当时最为先进的佛像雕塑技术,由此随着他们的到来,日本自然也就开始掌握彼时最为先进的佛像雕塑技术,即夹纻法。
夹纻法在我国东晋时就已经出现,至唐代,这技术已是被人们运用的登峰造极,达到很高的水平,比如武则天时期,工匠就用夹纻法塑造出高达九百尺的大佛。鉴真东渡后,夹纻法就被日本工匠所掌握。
综上所述,鉴真东渡,对日本来说是受益匪浅。鉴真的到来,让日本得以学习到当时中国最为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包括佛学、医学、书法、建筑等等。毫不夸张的说,日本因鉴真的到来,国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其文化、建筑、书法的多方面技术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正是因为鉴真为日本做出了如此卓越的贡献,在日本鉴真是为国宝级的人物,被多数日本百姓所尊敬。
但是,在今时今日的中国民间,对于鉴真的评价却似乎是贬大于褒,而究其原因就在于近代的日本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日本在中国所犯下的罪行是罄竹难书,自甲午战争始,多少华夏儿女命丧日寇之手,多少瑰宝被日寇为掠夺,为了将日寇赶出中国,我们华夏儿女付出了多么惨痛的代价,这等血债中国人注定不会忘记。
由此,正是基于这等仇恨,为日本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鉴真,他自然就顺带着被中国百姓所诟病。在多数中国百姓看来,鉴真本是华夏儿女,可却千方百计的数次东渡,要将中国的先进文化和技术传给日寇,让日寇的国力得到提升,这等行径实在让人痛恨。因此,自然而然现如今的民间都对鉴真有了一些异样的负面情绪。
当然,从根本上来说,鉴真的做法并没有错,将华夏文明传播到异族,继而汉化他们,将他们变成华夏文明的附庸文明,这并没有错。只是,谁也想不到曾经的附庸,会在日后对中国造成巨大的伤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