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天鲲号是亚洲最大的绞吸式挖泥船,不仅是国之重器,更是我国的骄傲,但天鲲号和盾构机一样,背后都有一段坎坷往事。

天鲲号去排黄河的淤泥行不行?

答案肯定是行的,但此方案绝对是“中下策”,其中一个表现就像你打算砍一棵树,结果开了一辆坦克过来,用炮弹直接将树轰成渣,虽然达到了目的,但因果之间未免显得有些奇怪。

天鲲号的坎坷与辉煌

岛屿对一个国家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如果我国有一艘大型挖泥船,就能更好的填海造岛。

但大型挖泥船并非普通船只,这种造岛神器早已被西方垄断,而且就算愿意花高价购买,也不是轻而易举能买到的,毕竟西方国家早已将先进挖泥船列入禁止出口的名单中。

1966年,我国与荷兰多次洽谈,最终以200万英镑的大价钱,买到了一台二手绞吸式挖泥船,并且每次检修都需要高价请荷兰工程师过来,背后就是西方不让我国学到挖泥船相关技术,这跟西方国家早期垄断盾构机如出一辙,西方国家来现场检修时,还禁止中国工程师在场。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国人民心中不是滋味,所以我们必须要拥有一艘独立自主研发的大型绞吸式挖泥船,这样才不会受制于人!

2007年,我国第一台大型挖泥船“天狮号”降世,全程都是我国独立自主研发,虽然天狮号在南海造岛问题上稍有不足,但也说明我国具备独立制造大型机械作业船的能力!

经过10年的努力,我国终于建成了亚洲最大的绞吸式挖泥船“天鲲号”,2017年11月3日天鲲号的降世,足以证明我国的大型挖泥船技术已经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

“天鲲号”长140米,宽27.8米,满载排水量17000吨,最大挖掘深度35米,绞刀功率6600千瓦,平均每小时的挖泥量高达6000立方米,相当于每小时能挖出1.5个足球场大、半米深的坑洞。

天鲲号航行至相关水域,船尾用椎柱固定,船头伸出1100吨的钢梁,钢梁头部为3.15米直径的绞刀。

绞刀在高速转动后,能轻松绞碎海底岩石,就算硬度比肩混凝土都没用,接着大量碎石和泥沙就会在离心泵的作用下,转移到目标区域,输送速度可达6000m³/小时。

天鲲号除了强大的挖泥沙功能外,还能加宽航道、港口,加快施工进程,适用于绝大多数河道海域。

2017年天鲲号一经面世,我国就将天鲲号列入禁止出口的名单中,在专家工程师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终于突破了西方技术封锁,盾构机也是如此,从高价憋屈的向西方国家进口,到如今相关技术屹立全球尖端水准,背后都是坎坷。

为什么天鲲号不适合用来清空黄河淤泥?

黄河西起青藏高原,东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自古就有人类居住在两岸,在北宋前,历代王朝还会在黄河流域建立都城,而黄河水患一直困扰着历代君王。

河底淤泥越堆越多,河床也在慢慢升高,古代解决淤泥的办法是修建堤坝、调控改道,但效果不理想。

而如今在我国拥有国之重器天鲲号的背景下,黄河淤泥问题是否可以彻底解决呢?我认为还是不恰当,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天鲲号的定位设计并不符合黄河

虽然从天鲲号的工作原理来看,天鲲号排空黄河淤泥难度不大,但天鲲号的作用远不止于此。

天鲲号除了能挖掘淤泥外,大面积绞刀还能绞碎粘土、密实砂质土、砾石、强风化岩以及单侧抗压强度45MPa的中弱风化岩,相比于天鲸号,天鲲号的输送距离高达15公里。

除了挖掘淤泥外,天鲲号还具备拓宽航道、港口、运河宽度,在修建码头、港口过程中加快基坑建设。

可以说,天鲲号的设计定位适用于大型人造港口的修建、海上航道的清理、重点海域的吹填造地等等。

相对于黄河下游淤泥较多,平均水深只有1~2米的水域,天鲲号深9米、设计吃水6.5米,从数据来看,天鲲号在黄河施工并不能展现出它的全部实力,反而会变得大材小用或束手束脚。

目前我国要动用天鲲号的都是重大项目,例如广西钦州湾东航道的扩建工程、江苏盐城滨海液化天然气项目等等。

2.黄河泥沙太多,即便动用天鲲号短时间内也难以清理干净

据悉,黄河每年泥沙输送量为16亿吨,如果以1万年计算,黄河中的淤泥重量要高达16万亿吨,考虑到早先黄河含沙量低,就假设如今有8万亿吨淤泥。

以逗留在河道内的比例为25%计算,8万亿吨淤泥中有2万亿吨还在河道中,假设1艘挖泥船每天挖1万吨,就算1000艘挖泥船24小时工作,也要很久才能全部清空淤泥。

历史堆积的淤泥清空还没完,别忘了黄河每年还有16亿吨的泥沙,其中4亿吨逗留在河道,这些还得挖泥船不断的挖。

一旦全面清空黄河淤泥,就需要海量挖泥船,其中很多挖泥船会胡乱开挖,大量含油废水排入黄河,可能造成的后果有河床被破坏、两岸滩地沉降坍塌、自然环境被破坏等等,后续修复治理工程十分麻烦。

其次,海量泥沙从河床上挖出来,它们该如何处理?

黄河的泥沙非常细,凝聚力不够,绝大多数并不符合建筑用沙的标准,所以这些沙的处理也十分头疼,当然也不能直接扔海里,不管运到哪里,这些沙子都要消耗昂贵的运输费。

3.天鲲号等挖泥船,并不能根治黄河泥沙多的问题

黄河全长5464公里,自西向东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大量泥沙堆积在河床,使得黄河水位逐渐上涨,在元前602年至1938年,黄河决口次数高达1590次。

有人说,只要把黄河淤泥清空,黄河水患就能迎刃而解,但清空淤泥治标不治本,因为黄河上游的水十分清澈,在流经黄土高原后,河水才逐渐变黄。

主要因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少,所以大量泥沙混在河水中一起被冲到了中下游。

下游近海口如果短时间内清空淤泥,可能会引起海水倒灌,两岸土地就会变得盐碱化,所以即便动用天鲲号,也不能根治黄河淤泥问题。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着手治理黄河淤泥,早在十几年前,有关部门就在黄土高原积极开展植树造林项目,经过这么多年努力,大量光秃秃的地方开始长出绿植,泥土也被绿植给牢牢“锁”住。

此外,我国小浪底大型水库还具备拦沙排沙功能,可以通过人为蓄水的方式,冲击之前的泥沙,所以黄河淤泥问题,动用天鲲号不合适。

——END——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天马行空,但又不是不可行性,关键有了国之重器天鲲号。

天鲲号

前些年在天津港服务的亚洲第一高科技,亚洲最牛挖泥船的“天鲸号”的能力就已经让人叹为观止了。

天鲸号可以每小时将4500立方米的海沙、海水的混合物排放到最远6千米外的地方,妥妥的一个“造岛神器”。

而现在天鲸号在天鲲号面前就相当于一个小蝌蚪不值一提。

首先天鲲号的科技技术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放眼世界也只有天鲲号了,另外天鲲号非常庞大,而天鲲号的挖掘深度也明显更深,达到了35米的挖深,甚至一些海底坚硬的岩石,它都可以轻而易举搞碎挖走。

和天鲸号一个明显的对比就是,天鲲号的污泥是可以达到每小时6000立方米海沙等混合物排放到15km以外的。

天鲲号几乎集合了世界制造业最先进的科技,以及全自动化挖泥的智能大脑。所以天鲲号不愧为“世界第一”的称号。

黄河目前的悬河到底有多严重呢?

如果说考虑到黄河动态变化,泥沙的不断涌入的话,那么单单是黄河进入的沙量就需要同时开动5台天鲲号参与挖沙,并且甚至是不分昼夜的同时工作。

而目前我国尚仅有一台天鲲号,而长期即便能够做到拥有了五台天鲲号,依照天鲲号的体量以及黄河的水位深度,当前的天鲲号很有可能被陷入黄河而无法出来。

以中国最高的悬河开封段为例,黄河长年的河沙淤积在这里,形成了一个甚至河底都比开封市高出7米,最高的达到10米的超级大悬河,而它的河面宽8公里,大堤高约15米,并且每年还在不断加高。单单从开封段的悬河就可以体会到黄河下游两岸的悬河到底有多牛。

其实国家对于黄河的治理已经颇有成效,以前黄河年年都要防汛,现在基本没人在意了。生活在黄河沿岸的老百姓都已经放松警惕了,即便是现在的汛期水位照着二十年前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小时候一到夏天就忙着收拾东西,随时准备撤离,现在一说放水了,都去黄河边上玩,看看水到哪里了。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的天鲲号绝对是国之重器,是我国成为海洋强国以及制造业强国的标志,甚至天鲲号上还配备了智能大脑。而这种水平,目前还没有其他国家能够超越。天鲲号有着“造岛神器”和“清淤神器”的称号,足见他的能力可能超乎想象。

但黄河的带沙量恐怕更加可怕,古代黄河泛滥,“大禹治水”都知道宜疏不宜堵的道理,历史已经向我们证明,人类只有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过得更好,反其道而行之,只有一条死胡同。而通过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可以通航”这样的想法,我只能说理想很饱满,现实很残酷。

(1)先说说天鲲号。

前些年在天津港服务的亚洲第一高科技,亚洲最牛挖泥船的“天鲸号”的能力就已经让人叹为观止了,天鲸号可以每小时将4500立方米的海沙、海水的混合物排放到最远6千米外的地方,妥妥的一个“造岛神器”。而现在天鲸号在天鲲号面前就相当于一个小蝌蚪不值一提。

首先天鲲号的科技技术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放眼世界也只有天鲲号了,另外天鲲号非常庞大,而天鲲号的挖掘深度也明显更深,达到了35米的挖深,甚至一些海底坚硬的岩石,它都可以轻而易举搞碎挖走。和天鲸号一个明显的对比就是,天鲲号的污泥是可以达到每小时6000立方米海沙等混合物排放到15km以外的。

天鲲号几乎集合了世界制造业最先进的科技,以及全自动化挖泥的智能大脑。所以天鲲号不愧为“世界第一”的称号。

从天鲲号的能力上来看,似乎派它来挖掘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是个不二的选择,但你又知道黄河的带沙能力有多强吗?

(2)说说黄河的淤泥。

黄河目前的悬河到底有多严重呢?以中国最高的悬河开封段为例,黄河长年的河沙淤积在这里,形成了一个甚至河底都比开封市高出7米,最高的达到10米的超级大悬河,而它的河面宽8公里,大堤高约15米,并且每年还在不断加高。单单从开封段的悬河就可以体会到黄河下游两岸的悬河到底有多牛。

而且从桃花峪到入海口,按照流程768千米来算,每年就有近4亿吨泥沙淤积在黄河下游河道内,试想一下,本身就悬河淤积的泥沙无限巨大,无限多,而现在每年还有4亿吨新泥沙淤积在黄河河道内。在这种情况下,你让天鲲号日夜不间断的排淤泥,并且派上成百上千台不断排,几乎是很难实现的。

(3)天鲲号将黄河两岸淤泥排到两岸,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即便可以实现,光天鲲号的使用制造的花销都是一笔天文数字,况且天鲲号这样的庞然大物能不能进入黄河悬河之内都是个巨大的问题,资金上的压力也不允许这么做。

而黄河悬河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历史性的问题,也是一个自然性的问题,靠排淤泥到两岸的想法很大胆,也很不靠谱。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生活在大自然中,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够永生,否则后果真的很难想象。

(文/阿冰)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讲句实在话,黄河的16亿吨泥沙,不是一艘天鲲号就能全部排到两岸的,而且,若是真的下黄河,大概率还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为什么这么说呢?

黄河泥沙是出了名得多,专家计算过,平均每年都有16亿吨左右的泥沙流经黄河中下游,不过,由于黄河水最终要注入渤海水系,所以,这些泥沙中的大部分(12亿吨左右)还是汇入大海了,剩下大约4亿吨的样子会在黄河下游沉积下来,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的黄河下游有那么大面积的冲积平原。

天鲲号,它是全亚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绞吸船,仅仅是一个小时就可以挖泥6000立方米,最大挖深可以做到35米,绞刀额定功率和总装机功率,分别达到了6600千瓦与25843千瓦的水平,曾经的造岛神器“天鲸号”也没有它更先进。

但是,由于一立方米泥沙的含水量和粗细,都会造成吨数大小的不同,如果以1立方米黄河淤泥等于1.8吨淤泥来进行计算的话,天鲲号处理4亿吨泥沙就需要四年多的时间,处理16亿吨泥沙更需要花上接近17年。

虽然黄河泥沙大部分都汇入大海了,但每年沉积下来的也有四亿吨左右,而且这个沉积数据是每年叠加,如果只是一艘天鲲号来排泥沙,每次上一年的泥沙还没排赶紧,便又有了下一年留到下游的泥沙需要清理,这个工作量肯定不是一艘天鲲号可以完成的。

天鲲号的世界是大海,而不是地上悬河,想通过天鲲号排沙,从而使得地上悬河实现通航,只会得不偿失!

天鲲号,俨然是个庞然大物,总的船长达到140米,宽度也有27.8米,它的首航是从江苏连云港开始。从2016年年初开始建造,到2017年11月3日第一次下水,然后是 2019年3月12日完成通关手续,期间用了3年的时间,终于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发和建造疏浚重器伟大成果。

没错,天鲲号很厉害,这一点可以从多个数据体现,但它的世界是大海,而非黄河流域的那些地上悬河。型深9米、设计吃水6.5米,垂直间长115.02米,12kn的设计航速。要知道黄河的泥沙主要是在下游,但黄河的平均水深又很浅,一米多、两米多都是很常见的情况,只要看看这些数字,就知道真实的黄河并不适合天鲲号下河去作业,“水土不服”会是必然发生的情况。

并且,直接从黄河里挖出来的泥沙,在短时间内也起不到肥沃两岸的作用,这一点可以从黄河泥沙的构成体现。况且,地上悬河无法实现通航,除了泥沙量大以外,还与自身的水资源体量不够大有关,虽然黄河的长度在我国仅次于长江,黄河的水量却只有长江水量的20分之一。

应该不少人都知道天鲸号吧,因为,当年通过南沙吹填完成建设的人工岛,很大一部分都是它的功劳,尤其是在2013年到2014年间,天鲸号就曾多次在永暑礁、东门礁、南薰礁、赤瓜礁和华阳礁之间往返作业,平均每小时可完成4500立方米的吹填海沙工作量,成为了当年所有工程船中的佼佼者,而今天说到的天鲲号在各项数据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很期待它在未来有更出色的表现。

“晋陕峡谷”黄河段,11万平方公里左右的流域面积,仅占据黄河的15%,但黄河56%的泥沙都来自于这里。近年来,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明显提升,黄河泥沙的含量已经有所减少,相信黄河治理会让黄河在未来变得更加清澈。

生活在晋陕峡谷的一些当地人,会把这里叫做“黑三角”,它地处陕西、山西和内蒙的交界处,面积约11.16万平方公里,黄河在该河段的河床宽度有200到400米,有607米的落差,在这里看到的黄河景观会十分壮观。

不过,由于晋陕大峡谷自身的地质特点,河水会携带大量泥沙,从而导致从这个区域流失的泥沙,实际上占到了黄河总泥沙的56%左右,这里便是成就黄河“黄”的主要地点。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黄河流域有如此多的泥沙,与其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有关,但近几十年来,黄土高原已经通过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等措施,在森林覆盖率上取得了很大提升。

所以,如今大家也看到不少与黄河水变清的消息,的确,如今的黄河很多河段,都不再像几十年前那样浑浊不清。

尽管,有人担心黄河水变清可能反而对当地生态系统构成影响,甚至影响下游冲积平原的稳定性,但是,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黄河水变清还是带来了更多的利好,而非弊端。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您好,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黄河淤泥挖出来排到两岸,既肥沃两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对此科学兴农只能表示呵呵了,想法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黄河中的泥沙要挖出来,你知道有多少吗?而以母亲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级别的自航自航绞吸式挖泥船天鲲号来说,其挖泥土量有多大你知道吗?如果这些大家能够搞明白的话,就不会提出如此“儿戏”般的问题了。

作为目前世界顶级的挖沙船天鲲号,船长140米,宽27.8米,挖深度可达35米,总装机功率25843千瓦,设计每小时挖泥6000立方米,一天昼夜不停排沙近15万吨,年挖沙量可达5000万吨。

而黄河近些年经过改造之后年入沙量已经大大降低,据可靠消息目前黄河每年依旧会从地表携带大约10厘米厚的沙,总计年入沙量依旧高达2.6亿吨。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如果说考虑到黄河动态变化,泥沙的不断涌入的话,那么单单是黄河进入的沙量就需要同时开动5台天鲲号参与挖沙,并且甚至是不分昼夜的同时工作。而目前我国尚仅有一台天鲲号,而长期即便能够做到拥有了五台天鲲号,依照天鲲号的体量以及黄河的水位深度,当前的天鲲号很有可能被陷入黄河而无法出来。

大家知道目前黄河目前能够同航的位置是非常少的,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黄河淤泥阻塞,黄河水位过低,在夏季从黄河过的时候黄河的部分路段甚至能够看到黄河底部,这样的水位深度要通航天鲲号简直天方夜谭。

对于目前黄河的泥沙,当前也在解决,与其琢磨这么毫无边际的想法,倒不如想一些着实可行的办法,比如说控制黄河泥沙入河量。大家知道黄河泥沙携带朱啊哟来自于黄河上游,因此我们在黄河上游种植植被,减少泥沙入河,以陕西延安段来说,目前水土流失减少了50%,黄河泥沙减少了86%。

同时对于黄河泥沙也可以采取因势利导的方式,上游修建水库,采用“蓄清排浑”的方式,在洪水期泄洪,利用积蓄的水势,在开闸放水之际,利用水势动能冲击下游的泥沙,实现降低淤泥的目的,在平时保证水量正常蓄水位低,基本处于畅泻状态,减少泥沙的淤积。而这也是当前小浪底能够每年清除淤泥的一大原因。

这里是科学兴农,欢迎添加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有无可能用天鲲号将黄河的淤泥排到两岸,这样既肥沃了沿岸,又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危险,甚至有可能实现通航?

这个,我计算了一下,发现真的可行!

首先,这个天鲲号一小时的工作量是多少? 我查了一下,其一小时可以挖6000方泥沙。

然后,黄河一年给下游沉积了4亿吨泥沙。

这个6000方是体积,4亿吨是重量,怎么换算?

我又查了一下泥沙的比重数值,在1.47到2.9之间。那么,我们就取一个好算的数字,2吧。

那么,这6000方的泥沙,重量是6000X2=12000吨。

然后,天鲲号一小时12000吨,1天就能挖12000X24=288000吨泥沙,一年能挖288000X365=

105120000吨泥沙,也就是1亿多吨泥沙。

那么,有4艘天鲲号,就可以把黄河每年沉积的泥沙挖掉。

再多造几艘,就可以逆转黄河河道每年的泥沙沉积。

那么,挖出来的这些泥沙放到哪里合适呢?这么一大坨泥沙,放在那个城市,都是不可承受的的啊。这些都是生土,不能直接种庄稼的。

我的想法是,建造一个远距离泥沙输送运河,把这些泥沙扔到东海之滨,填它个几十年,上百年,会不会填出一个新局面,自驾开车去日月潭玩会?期待大神来计算一下!

就写到这儿吧。

文字原创,配图来自公共网络,侵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