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手开枪后,假如没有捡走地上的弹壳,后果会有多严重?

这都2021年了,还有人在说狙击手捡弹壳是为了复装弹、隐藏自己的位置、保护子弹生产商,甚至还有人说是为了“环保”!

下面一个个都来辟谣,跟大家聊聊,为什么真实的狙击手非但不捡弹壳,而且还要打完就跑?

狙击手捡弹壳,真的是为了制成更加精准的复装弹吗?

为了让各型号的枪械都能使用同等口径的弹药,生厂商会在弹药方面做出妥协,也就是说,同样的7.62mm子弹,虽然用这种口径弹药的枪械都能发射,但枪械却存在差异,所以很多通用子弹并不能跟所有此口径的枪械完美契合。

特别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狙击子弹,如果狙击手无法对敌军重要人物做到一击必杀,甚至会影响战局。

而黄铜弹壳在发射那一瞬间,高温会让弹壳产生变形,也就是弹壳会变得跟狙击枪更加契合,如果捡回去重新制成狙击子弹,整体精准度就会高一些。

那要是这样,是不是会出现以下对话。

A:李哥,有没有多的狙击弹壳?

B:陆兄,我也缺啊!

下次狙击手无法精准狙杀目标,是不是可以把“锅”推到弹壳身上了,因为没有弹壳,所以没法用复装弹,所以瞄不准,接着任务就失败了,最后造成了我方多少伤亡这个锅,都由“弹壳”来背。

如果复装弹真的有用,那弹药生产厂商为什么不直接卖复装弹呢?或者我方部队直接把子弹先打一遍,最后统一制成复装弹呢?

然而事实是,普通步枪子弹并不能跟狙击子弹相提并论,狙击步枪用的都是专用弹,稳定性都远超普通步枪弹药,反而用复装弹还会加重枪膛磨损,甚至会发生延迟发射的现象。

而且我记得有个当过兵的朋友跟我讲,现在绝大多数弹壳都是钢制的,其延展性比黄铜差,根本没必要用来做复装弹。

所以狙击手在射击后捡弹壳,是为了加工成复装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狙击手捡弹壳,是为了隐藏我方狙击位置,从而提高安全性?

有人说,在遇袭后,敌军马上就会对周边有可能存在狙击手的位置进行搜索,如果狙击手在射击后留下弹壳,对自己的安全不利。

其实这种观点漏洞百出,狙击手能在“千里之外”,取敌将首级不假,但经过一战二战后,别说是军事组织,就连普通老百姓都知道狙击手的重要性。

所以基本上所有军事组织在设立基地之前,都会对附近的狙击点进行汇总,就像咱们玩游戏,打架之前还得看看地形,人家搞真枪实弹的怎么可能不检查?

而且拿走弹壳就能隐藏我方狙击手行踪?

这也太不严谨了,狙击枪的后坐力能在地面产生很明显的痕迹,狙击手的隐藏点也能看出端倪,比如说一个180CM、75kg的成年人,趴在密林间,你觉得有没有可能不留下任何痕迹?

此外,敌军也不太可能去搜查狙击手的位置,万一是陷阱呢?

最重要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狙击手,基本上打一枪就差不多了,可能还没射击就被找到了,至于电视剧里那种一个狙击手横扫一大片的,实在有些虚假,下面来仔细看看什么叫做声波狙击手探测仪

如果敌军搞了一台声波狙击手探测仪,狙击手可就难上加难了。

一般这种仪器安装在装甲车的后部,它会从多角度搜集狙击枪在开火时产生的声波,不会受到直升机、迫击炮等武器的影响,这是一种极其专业的反狙击设备。

而且红外线狙击手探测仪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是通过狙击枪射击瞬间产生的闪光来收集数据,接着由电脑系统探测出狙击手的位置。

这种设备可以搭载在装甲车、直升机、无人机上面,有这些设备在,运气好的狙击手能开一枪,运气不好,一枪都开不了。

而这个探测的时间段大概只需要短短10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你确定狙击手还要去找弹壳吗?

这个弹壳落在什么地方,可是有随机性的,狙击手全神贯注的射击,怎么可能注意到弹壳的落地点?

如果照人家说的这样“捡弹壳为了增加隐蔽性”,你觉得狙击手能逃得掉吗?

一发狙击子弹在几十到几百元不等,一个狙击手值多少钱?二者完全没法比,也不可能去比。

所以,狙击手捡弹壳,是为了隐藏我方狙击位置,从而提高安全性,这种理论也是错误的。

狙击手捡弹壳,是为了保护弹药生产商的隐私?

很多人说,弹壳上有制造商的信息,敌人在搜集到我方狙击手留下的弹壳后,能追踪到弹药厂商,甚至有些极端分子会以武力消灭生产武器弹药的厂商。

我只想说,如果真以这种情况来讲,全球早就乱套了,某大国每年都要出售这么多武器装备,也没见有人找到某大国去复仇。

虽然有些弹药确实是进口的,但进口的又不止一家,军火商也不是任人揉捏的软柿子,而且要是真怕追本溯源,也可以抹去在弹壳上抹去信息。

这就好比A向B卖了一批军火,结果B用这批军火去揍C,你说C反击的是A还是B?

再举个例子,某极端分子用菜刀砍伤了李四,李四是不是也要向菜刀厂家去报仇?

很显然,狙击手捡弹壳,是为了保护弹药生产商的隐私,这种逻辑完全不成立。

弹壳捡起来是为了环保?

很多人都说,弹壳的黄铜会污染环境,确实是这么个理,但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后就开始了对枪炮弹药药筒钢壳化的研究。

到了80年代,我国绝大部分弹药基本都是钢壳化。

目前,我军使用的弹药,基本都是钢制刷漆弹壳,成本低,延展差,对枪膛有磨损,同样污染小。

之所以有“捡弹壳”的说法,估计是军队会对实弹训练场地的弹壳进行统一回收,但想要把所有弹壳都清理干净,显然是极其不现实的。

所以很多士兵在退役时,也会带一些弹壳回家,留作纪念品。

最后再来简单说说1993年白宝山的事,很多人都认为白宝山是捡了弹壳自己加工的,对于这种看法,我建议大家再去仔细看看相关资料,在此就不多提了。

结语

综上所述,狙击手即便在战时,也不会去捡任何狙击弹壳,因为制作“复装弹”的可能性压根就不存在。

而且战场局势瞬息万变,捡弹壳的时间都够再射击一次了,所以狙击手以完成任务、保障自身安全为前提,如果情况允许,可以多射击几次,如果战局严峻,一枪不开选择撤退都没事

所以狙击手在开枪后,没有捡走地上的弹壳,一点事都没有,不捡才是最正确的。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狙击手开枪后,假如没有捡走地上的弹壳,后果会有多严重?

本人曾在南疆某军区陆军步兵部队服役五年,我‬来说说关于‬网传‬的狙击手捡弹壳的那些‬‬误区‬‬‬。

很多人对狙击手的了解仅仅‬源于影视剧,但是狙击手捡弹壳的事情‬并非如是大众从影视剧里了解的那些破事‬。

1⃣️狙击手捡弹壳并非用来加工复装弹,那样只会严重磨损枪膛和影响精度。

狙击步枪使用的子弹都采用比赛级弹药,结构比普通步枪子弹更加科学,飞行更加稳定。

而所有的复装弹都只会增加不良率,最常见的是臭弹,或者延迟击发,也就是扣动扳机后会延迟几秒才会响,且精度会受到严重影响。而且弹壳在回收的过程中也会磕碰及变形,会对枪膛产生严重磨损,所以一般不重复使用。

况且,狙击手只是优秀的射手,不是制造枪弹的专家,枪打得好跟枪弹制造有本质区别。

在近代出现使用复装弹只有抗战时期,因为子弹缺乏,我军兵工厂采用过黄铜弹壳制作复装弹。

而现在使用的枪弹,基本上都是钢制刷漆弹壳,成本比黄铜弹壳降低N倍。但钢弹壳相对比较容易生锈,且物理延展性比铜差,也特别硬,稍微的磕碰变形就会严重磨损枪膛和影响狙击精度。

因为,狙击步枪使用的子弹除了需要保证弹头的优秀,还有弹壳同轴率,复装弹做不到这一点。所以,每一把狙击枪使用的子弹通常都是使用同批号的,这样才能保证每一枪的感觉都一样。这也是狙击步枪枪子弹为什么非常贵的原因!

小口径‬高精度‬狙击‬步枪‬的专用‬子弹‬一颗‬要‬几十块钱‬,像‬巴雷特‬这样‬的重‬狙子弹‬一个颗‬得‬200元左右。

2⃣️狙击手捡弹壳也并非怕暴露信息,敌方能弹壳查到射手的信息那简直是天方夜潭。更不会引起所谓的国际纷争,因为枪弹是有进出口的,没有人会把自己国家的优秀射手所用的枪弹信息报备给全世界。

而且,在实战中狙击手根本不会去捡弹壳,因为一旦开枪射击后就有可能暴露位置,可能会‬遭到火力覆盖或者对方狙击手的狙击手锁定,冒险去捡弹壳等于送人头。对方狙击手也不会来捡你的弹壳,等下被人设计伏击等于自投罗网。

因此,狙击手捡子弹壳这种事情通常只是出现在训练中。

训练中为什么要捡弹壳呢?

1⃣️枪弹管理制度

在很多国家的军队里,射击训练结束后都有收集弹壳的规定。一是防止未击发子弹外流,二是防止他人捡弹壳去制作成复装弹,这都是为了减少安全隐患。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人家捡了一个狙击手配发的专用子弹或者拿弹壳去加工成复装弹犯案,首先查到的就是这个狙击手。

其实,不止是狙击手,在部队打靶训练完后都需要收集自己击发后的弹壳,还要搜身检查,就是防止私藏有未击发的子弹。而且还会不定时检查士兵的个人物品,主要也是防止有人私藏弹药类。

例如,震惊全国的白宝山案件中,政府当时为了让牧民保护自己和牲畜,对付狼群,就发给了牧民武器弹药。但是牧民并没有严格规定,上交使用后的弹壳,这成了白宝山子弹来源的关键。

白宝山圈住牧民走失的羊,他就让牧民拿子弹来交换,成功弄到了一百多发子弹。还在靶场捡了一百多发步枪和手枪子弹。这些为白宝山犯下惊天大案买下了伏笔!

后来,白宝山做案袭击警察和哨兵,就是使用的这些子弹。

2⃣️防止污染节约资源

弹壳中会有残留火药,同时弹壳中还掺有少量铅,具有一定的污染性。钢化金属弹壳虽然不如铜贵重,但也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鉴于以上各种情况,总装通保部在2008年的《通用弹药业务管理规定》要求有95%回收率。这一点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如此。

事实刚击发的弹壳是温度很高的,非常烫手,如果要捡刚击发后的弹壳得戴很厚的手套才行。

还有一点,高精度狙击枪的子弹火药成份也是相对保密的,弹壳里会有其火药成分,所以在训练中也不随便外流。

在此‬也‬敬告‬各位‬,真喜欢摸枪,那就入伍当兵报效祖国,尤其是陆军步兵部队可以打枪打到手发麻。切记不要‬私藏‬枪支‬弹药,那是‬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哪怕‬是‬弹壳‬最好‬也不要‬藏‬,那东西‬放着‬除了‬给你‬带来‬麻烦‬外‬,其实‬没啥‬用‬!

狙击手开枪后,假如没有捡走地上的弹壳,后果会有多严重?

在狙击日本侵略者的时候,一位八路军的狙击手由于没有顺手捡走地上的弹壳,导致射击位置暴露,敌人加大了周边布控力度,使得他寸步难行。这是电视剧《枪王》中的一个片段,剧中的狙击手因为地上的弹壳暴露了射击点,以至于方圆几里都有敌人防守,任务差点失败。

狙击手一直都是战场中至关重要的角色,很多部队为了培养一名优秀的狙击手,不惜动用一切资源,投入巨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这是因为,一名卓越的狙击手甚至可以起到扭转战局的作用,在战场上他们潜伏不动与环境融为一体,等到目标出现,快准稳的扣动扳机,将重要的敌人击毙并且迅速撤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敌军将领谈“狙击手”色变的原因。

像前面提到的影视情节,一些影视作品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现实。在真实的战场上,狙击手完成击杀任务之后,一定会留下痕迹,例如伪装的道具、射击后留下来的弹壳等,那么狙击手开枪后,假如他们没有带走地上弹壳,后果会有多严重?

01:遗留弹壳会暴露狙击手的射击位置,让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

在遭遇袭击后,有条件的情况下,正常的敌人都会对周边进行反搜索,对袭击的来源进行彻查。如果狙击手开枪后没有捡走地上的弹壳,那么敌人很可能在搜查中发现这些遗留的痕迹。

而很多狙击手再选择射击地点的时候,都有着精心的考虑。就像我们平时在玩游戏的时候,一名优秀的狙击手一定要会选位置,一方面是有利隐藏和撤退,另一方面是视野较为开阔。所以这样的射击点位并不多得,狙击手有可能在完成第一次任务之后,下一次还会选择该地点或者是周围的地方

而敌人可以通过子弹壳轻松推断狙击手的射击半径,那下次狙击手在伏击的时候,很可能就进入了敌人的包围圈,没等开枪之后就会遭到敌人快速的反击。此外,有一些反侦察能力强的敌人,会根据子弹壳先锁定狙击手的位置,再根据周围其他的特征推断出狙击手撤离的位置路线等,因此不带走弹壳会让狙击手深陷于风险之中。

02:弹壳暴露狙击手射击半径后,敌人也许会反击,会加大任务完成难度

其次,当敌人发现了狙击手射击遗留下来的子弹壳,他们一定会对附近某个范围内进行搜索排查和布防,如果狙击手这一次的设计任务没有完成,而因为遗留下来的子弹壳被确定了狙击位置的话,那就麻烦大了。

敌人会加大对附近的布控,加大侦查力度,当狙击手下次想接近射击目标的时候,难度就会更大了。而一般情况下狙击手所接到的任务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执行任务难度加大导致任务失败,这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03:弹壳遗留有武器制造商信息,有经验的敌人可以追溯源头,造成不必要的矛盾和争端

不带走子弹壳,也有一种隐患,虽然大家质疑这种说法,但的确存在这种风险。子弹上会留有武器制造商的信息,如果敌人拿到这些子弹壳,就可以推测狙击手所使用的子弹半径,查清狙击手所用枪支的型号,甚至还有可能追溯到武器制造商那里。

在理想状态下,敌人可以借助一枚子弹壳追溯武器的生产商,再查询订单等,最终锁定强制售卖给的群体。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下,现实可行性有多少无法下结论。

但不管怎么说留下子弹壳,就意味着会给敌人留下可以追溯的线索,一旦他们查出个所以然来,会造成很多解释不清楚的矛盾、殃及无辜,就像在一些战乱的国家,会造成国际争端等,甚至是遭到对手的报复。

04:经过磨合后,开过枪的子弹和狙击枪契合度更高,二次利用后提高射击精度

最后,狙击手之所以捡走子弹壳,也是因为这些子弹壳还有用武之地。狙击枪所用弹药要求都是非常精密的,和批量制造的弹药不一样,因为一点点的误差都会对他们射击的准确精度造成影响。

在真实的战场上,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因而狙击手必须要保持枪械的精准度。捡走这些子弹壳是因为它们还能再次填充弹药,能进行二次利用;相对于新的子弹,旧的子弹由于已经开过枪,经过磨合后能有更高的契合度,让子弹和枪如同已经搭档过的老朋友,这样射击才能百步穿杨。

但同时也有很多说法,认为狙击手开枪后从来不屑于捡走地上的弹壳。因为这些弹壳就算遗留下来,也不会有人发现,更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这些担心都是因为电视、电影的剧情需要而已。但哪种说法都不是绝对的正确,都有一定的不完善。

总的来说:

狙击手开完枪之后,不带走地上的弹壳就会留下可以让敌人追溯的痕迹,这会带来很多隐患,甚至是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争端。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捡走弹壳这么简单的动作花不了多长时间,因而在有条件的状况下,很多狙击手在开完枪、完成任务后,都会用东西把滚烫的弹壳包好带走,然后再迅速撤离射击现场

另外,狙击手开完枪之后不带走地上的蛋壳,就像是吃完东西垃圾随便扔,个人认为:一名出色狙击手,应当会自觉带走现场遗留的东西,不留下任何可以追溯的痕迹,这是卓越的狙击手必备的素养。

狙击手开枪后,假如没有捡走地上的弹壳,后果会有多严重?

后果有多严重?对方找到你的子弹壳,然后顺着痕迹找到了你藏身的地方把你给GG了。呵呵,想太多了吧,谁说狙击手开枪后一定要把子弹壳给捡走的?我看抗日神剧也不是经常出现这个情节吧?

狙击手执行什么任务才需要捡子弹?

狙击手不管是在和平还是战争时期,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狙杀敌方的高价值目标,打小怪不要叫我,我只打VIP氪金用户!而像这种任务,一般情况就是这样,你开一枪打中了,马上跑。第二种、你开一枪没中,然后补一枪马上跑,最多能再开第三枪不得了了。你开第一枪就已经确定了你的大致方位,各种火力覆盖顷刻而至,等你开到第三枪对面早就知晓你的位置了。这种千钧一发的时刻你还不赶紧跑?还有闲心收集子弹壳?一般捡子弹壳也就是存在于和平时期的城市区域暗杀,建筑物太多,老百姓太多,一时半会儿确定不了你的位置,确定了你的方向也不能随便开火,你打没打中都可以悠哉悠哉的慢慢收拾。

捡子弹壳是因为环保吗?

看到有人说捡子弹壳是为了回收利用资源,我真是醉了,那你咋不把尸体里的弹头也扒出来回收了呢?这样更环保!那收集弹壳是因为什么呢?

第一、便于统计击杀人数,干死一个捡一个弹壳,这样回去就比较好邀功了,也不怕别人谎报诬报。

第二、这是一种荣誉,想想看,你一颗子弹干死一个敌人,这种子弹的弹壳肯定有着非凡的意义,如果能捡回来肯定是要捡回来做纪念的。

第三、在狙杀现场留下子弹壳很容易暴露自己的过多信息,比如子弹的生产厂家、所在国家、生产日期、子弹口径、加工工艺和材质等等,这会让敌方很容易追踪到自己,加大了袭击暴露的危险。

狙击手开枪后,假如没有捡走地上的弹壳,后果会有多严重?

就狙击手的工作性质来看,他没必要开完枪以后还去捡地上的弹壳,虽然说狙击手隐藏身份非常重要,但是一枚小小的弹壳还不足以确定枪手的身份,与其用弹壳鉴定,倒不如用死者体内的弹头确定来的更直接一些,可以根据弹头的重量,形状,还有膛线,火药残留能采集数据信息,狙击手为了隐藏身份,也不能跑到死者身边再把子弹头抠出来吧?所以拣子弹头没意思,除非狙击手有这个习惯癖好。

如果狙击手执行任务是在山地,一般开枪之后弹壳会蹦出来,但是蹦出的弹壳位置并不确定,对狙击手而言,他最需要的是怎么隐藏好自己,不暴露自己的位置,保命是第一位的,所以狙击手开第一枪之后,一般就需要更换位置,如果打不中,最多两枪,第三枪说什么也不能开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哪有功夫去找到弹壳再捡起来呢?

除了狙击手捡弹壳有疑问外,还有狙击手装消音器的事儿,消音器并不像电影中演的那样声音特小,真正的狙击手不需要消音器,因为没什么大用,而且还会影响狙击枪的射击精度,所以捡弹壳不会引起什么国际纠纷啊,身份鉴定之类的,没必要搞这么复杂,杀了人逃之夭夭就可以了。

狙击手开枪后,假如没有捡走地上的弹壳,后果会有多严重?

狙击手捡弹壳是为了回收再利用吗?没听说过狙击手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开了枪,杀了人还要回收弹壳的,有的人说是为了纪念自己所创造的记录,这可能是个别狙击枪的个人癖好,不能代表整个群体。

一般情况下,狙击手要么是在野地,要么是闹市,不论是在哪个位置,一般第一枪打出去,狙击手就不能待在原地不动,需要立刻更换位置,避免暴露自己的位置,特别当对方也是狙击手的时候,哪有空去捡子弹壳儿呀?而且如果是在山地里,子弹抛壳位置又不固定,还有时间低头去捡吗?

有人说,如果不捡到子弹壳,会被人拿着去鉴定,从而找到持枪者的资料,最后暴露自己,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准确,这个资料倒不如受害者身体里的子弹头更可靠,显然,狙击手是不可能再去取回弹头的。

所以这个弹壳基本没什么暴露自己的价值,狙击手也不必冒着危险去捡子弹壳,这种毫无意义的事情,又不是怕城管大队来罚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