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机起飞后为什么那么急于大速度上升,一段时间后却缓慢爬升?

客机起飞后斜坡快速上升,有三大因素避免发生意外。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减少发生空难事件的几率!看完心里踏实了!

坐过飞机的人体验过,飞机刚刚起飞的时候,斜坡快速上升,穿越几个云层,这个过程中,空姐提醒乘客,系好安全带,不要打开手机信号,注意安全,有时候飞机倾斜上升时,出现颠簸的现象,心里有点紧张,一直到达万米高空,一眼望去,飞机下面是云海,这个时候,飞机才开始平稳地飞行,大家才放松心情!

为什么飞机必须飞那么高呢?

1、大气层有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顾名思义就是空气发生对流,气流不稳定。

对流层分为上层、中层、下层,空气运动主要在下层和中层,从6千米的高度一直对流层的顶部,气温常年是0度以下,水汽含量小,这种云层基本上含有冰晶和冷水雾组成。

而且这一层的风速比较大,通常在30米/秒的强风流,异常天气经常发生在这一层,比如飓风、雷电、暴雨等等。

由于异常天气,对于飞机是危险的,而且飞行的助力比较大,需要消耗的燃料更多,非常不安全的,因此飞机要快速穿过对流层,远离这个危险区域。

2、低空飞行的时候,鸟类比较多,不要小看一只鸟,如果飞机撞到小鸟,小鸟肯定是被撞死的,但是飞机速度极快,飞机的外壳也会被小鸟撞个洞,飞机是密闭空间,一旦出现小洞后果不堪设想。

看新闻,小鸟引起的飞行事故几乎每年都有发生。

(1)、如果小鸟进入发动机里面,就会造成故障,严重的会引起发动机爆炸。

(2)、小鸟撞到飞机上,损坏飞机配件,严重的就会导致飞机失事。

根据专家做的实验来看。

(1)、使用一个9两的小鸟撞在时速为80公里的飞机上,就会产生153公斤的冲击力。

(2)、使用一个7公斤的大鸟撞在时速为960公里的飞机上,它的冲击力将达144吨!多么的可怕啊!

1912年,美国北部。一个小鸟撞到飞机上引起飞机发生失事,这种事情一旦发生,很容易造成空难!

3、飞机上升到平流层,平流层也就是气流匀速,稳定,异常少,相比对流层,更加安全。

因此在平流层飞行,飞机有以下好处。

(1)、高空的平流层遇到的气流稳定,飞机平稳飞行,减少异常出现,安全系数高。

(2)、空气稀薄,飞机高速飞行,摩擦力小,空气阻力就小,节省燃料。

(3)、高空的平流层,视野好,没有极端天气,避免出现意外。

因为平流层的悬浮固体颗粒、水汽、杂质等含量特别少,也是一个力学、放射性和化学过程都有较充分的反应区域,因此该区域天气晴朗,光线充足,能见度高,方便飞行员飞行。

(4)、飞机高速飞行,如果出现异常,在高空飞行,可以自救,保证充足的自救时间,避免直接跌落到地面。

比如发动机出现异常导致自动关机,有充足的时间重新启动发动机。

(5)、温度在零下50度左右,对于空调,润滑油,液压油的降温有好处,也对飞机高速飞行,机舱和空气摩擦引起的高温起到降温作用。

(6)、平流层,鸟类极少,减少飞机撞击鸟的几率。

(7)、平流层的空气密度小,适合燃料充分燃烧,节约燃料,而且还不会因为燃料没有充分燃烧排出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8)、噪声污染是轻微的,平流层距离地面很高,客机在这个高空中飞行,噪音是传导不到地面的。

飞机飞得越高越好吗?

答案不是这样的,飞机飞行徐亚空气提供推力,而且还需要空气提供发动机充分运转。

如果飞行高度太高的话,空气更加稀薄,发动机运转受到影响导致性能下降,严重的会引起发动机停止运转,就会出现飞机失事。

因此,客机的飞行高度也不能太高了。

万米高空中,飞机就如同一个密封罐,氧气是怎么产生供应给机舱人员呢?

坐过飞机的人都知道,飞机在高空飞行,看到下面是漂亮的云海,而我们坐的飞机是全部密封的,没有空气对流,氧气从哪里来的呢?

对于去过青藏高原的人都知道,许多人在青藏高原上因为氧气稀薄出现头晕现象,而且烧开水要加压,不然自来水烧开而达不到100度。

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平均在4000米左右,一般是3000米到5000米之间,这样的高度空气稀薄,氧气供应不足,而民用飞机的高度大约在7000米到12000米之间,空气更加稀薄,氧气更加少,海拔高度和空气稀薄有一定的比例,海拔越高,空气约稀薄,大气压越低。

根据以上图表,万米高空虽然空气稀薄,但是还是有氧气的,只是氧气含量少了许多,而且高空气温特别低,飞机这么大的空间,这么多人,使用氧气罐是不现实的,只能通过设备自动供应氧气,并且让机舱的空气和外部的空气产生交流,才能保持机舱空气新鲜。

比如机舱有人吃东西,如果不交流空气,机舱的味道多么大啊。

飞机机舱的氧气是怎么产生的呢?空气怎么进行交流的呢?

飞机设计人员已经考虑这些问题的,已经设计出飞机专业的航空发动机。

飞机的发动机里面有加压设备的,稀薄的空气通过加压,气压就会升高,氧气自然就会增多,相同体积的氧气含量就会增加,而且增加的含量适合人体的需要。

由于机舱的外部温度是零下50度左右,这么低的温度,不适合人体吸入,因此当外部的空气进入发动机加压的同时,专门增加加温的设备,对这些低温空气进行加热,加热的温度是正常的室温20多度,适合人体吸入。

这些加热和加压的空气,氧气含量适合人体吸入,通过管道输入到机舱里面,供应机舱人员的正常吸入。

发动机加工处理的空气,不能直接排入机舱里面的,还要经过空气专门的处理系统才能排入机舱的。

发动机一直往机舱里面输入空气,如果机舱里面的空气没有排出,里面的产生的气味比较大,空气不新鲜,影响舒适度。

飞机设定机舱有往外排出空气的阀门,一般是10分钟左右排出一次空气,这样可以保证机舱的空气是新鲜的。

以上是飞机正常的情况供应氧气的,如果出现意外,怎么保证机舱的人员有氧气供应呢?

飞机设计人员已经考虑这个问题了,为了保证特殊情况下人类的生命安全,飞机安装了一个独立的应急供应氧气的系统,就是为了应对飞机出现意外,发动机无法输入氧气,这个应急氧气系统可以临时供应,保证乘客的安全。

但是这个应急供应氧气系统只是应急使用的,因为只能维持机舱人员吸入氧气大约在12-20分钟的时间,不能长时间的供应氧气,因此当飞机出现意外的情况下,飞机驾驶人员会及时降落的。

这个应急氧气在机舱的顶部,遇到危险的时候,空姐和机长会及时处理,氧气面罩就会自动脱落下来,乘客及时戴上氧气面罩,保证生命的安全。

以上是民用飞机的介绍,军用战斗机的氧气是怎么来的呢?

战斗机里面的人员比较少,安装了制氧机,为飞行员供应氧气,制氧机的氧气来源也是外部的空气,在发动机有压缩机,使用分子筛或者膜分离技术,从压缩空气中处理获得氧气,然后通过专业的氧气机舱加压,输入到管道里面,管道氧气供应给氧气罩,飞行员戴上氧气罩正常呼吸。

如果飞机发生事故的话,乘客可以跳伞自救吗?

2022年3月21号,东方航空公司的一架飞机在广西藤县坠毁了,但是没有一个乘客跳伞自救的,航空公司宁可赔款,也不让乘客选择跳伞措施,原因如下:

1、跳伞是专业的一项技能,不是一般的人可以跳伞的。

跳伞和穿戴的技术,普通人没有这样的技术,在飞机出事的时候,人心惶惶,飞机上的人多,无法对每一位临时培训跳伞技术。

(1)、跳伞技术没有掌握,一旦打不开降落伞,人从高空,经过重力的加速度,速度特别快,假如直接冲击到地面,人被摔成肉泥了。目前还没有自动打开降落伞的这项技术。

(2)、人在空中是180度的旋转,没有经验的人,早就被转晕了,哪还有清醒的头脑去打开降落伞啊。

(3)、在自由落体的情况下,身体的平衡协调是需要很好的技术,普通人没有这样的技术,在空中无法协调身体,根本无法打开降落伞。

(4)、安全着陆也是一项技术,假如没有控制好安全落地,而是身体的其他部位落地,会严重受伤的,甚至撞击的地面的石头,很容易白撞死的。

2、飞机出事一般是几分钟的事情,飞机里面几百人,时间也是来不及的安排的,按照跳伞顺序。

假如每一位跳伞需要30秒,按照200人计算,需要6000秒,6000/3600=1.7小时,这么长的时间,无法满足的,因为飞机坠落也就是10分钟左右的时间。

比如3月21号东航MU5735事件,飞机在高空出现故障,也就是几分钟垂直坠落了,根本没有时间去准备跳伞。

3、民用飞机大门打不开。

现代化的商务民用飞机为了舒适性,客舱是有保压措施的,商务民用飞机基本上采用的是密封增压客舱的,当飞机在高空飞行的时候,客舱和外界的空气是完全隔绝的,客舱里面的大气压力远远大于飞机在高空中周围的空气压力。

当飞机在正常飞行中,客舱的大门是打不开的,也就无法通过开启大门进行跳伞自救的。

军用飞机在遇到特殊情况下,使用爆炸螺栓或者爆破绳索,把机舱盖脱离机体或者炸毁的,专业的飞行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跳伞自救的。

4、民用飞机的飞行高度是海拔7000-12000米,而跳伞的最低安全开伞高度是500米,跳伞的高度通常在700米到3000米的高度空间,海拔7000-12000米的环境是恶劣的。

(1)、飞机外的温度是零下50度左右,普通人处于极寒的温度下,加上飞机的高速气流,更加寒冷,普通人没有特殊的衣服,会被冻僵的,也就是会失去知觉的。

(2)、按照海平面的高度气压来计算,一个立方米的空气重量,就是一个气压,大约1千克重,到了海拔3000米的高度,大气压降低30%左右,到了5500米高度,大气压降低到50%左右。

比如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3米,山顶的气压只有34%了,也就是每一立方米的空气不足450克,到了10000米的海拔高空,大约也就是30%。

这么稀薄的空气,里面的氧气严重不足,人在这个环境下就会出现缺氧,出现头晕,眼花,四肢无力,恶心,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意识模糊,危机生命。

(3)、专业的跳伞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么高的地方,每秒几十米的速度下降,身体也是承受不了的,几乎没有生还的几率,何况是普通人呢?

5、如果瞬间强行打开客舱,进行跳伞,飞机的高速飞行,没有专业的飞行技巧,飞机的两翼一旦碰撞到人体,直接撞死的。

6、如果瞬间强行打开客舱,进行跳伞,由于没有提前泄压而强制打开客舱门,由于内压差,人会被瞬间吸出到客舱外部,普通人无法反应过来,没有生还的几率。

7、飞机在高空中高速飞行,靠的是航空发动机的推力。

发动机前面的吸力特别大,可以把人员吸进去,高速运转的发动机前面是很危险的。

发动机的体积和重量特别大,体积相当于一个轿车这么大,因此发动机的进口出,也就是进气道可以容纳一个成人半站立的状态。

发动机的推力是很大的,通常的发动机单发推力是18000磅到22000磅,大约8吨左右的推力。

这个推力打个比方,可以在一秒钟把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屋抽成真空的状态。

普通人跳伞没有经验,一旦被发动机吸到里面,直接成了肉泥了。

8、飞机出事,地点无法确认,假如可以跳伞下去,下面是什么地方不知道,比如降临到大海,也会被淹死;降落到沙漠,没有食物,走不出沙漠,也是会死掉的;降落的深林里面,遇到野兽,也是没有生存的几率。

9、还有一个条件,民用飞机没有配备这么多的降落伞设备,一套降落伞设备需要几万元,按照200多人的数量计算,也是需要几百的成本,航空公司不会购买的。

10、假如航空公司购买,但是一套降落伞设备的重量是19千克左右,200多套的重量超过4吨了。

这4吨假如在地面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飞机上,这样的重量在天上飞行,燃油成本也是承受不了的。

11、降落伞的空间也是比较大的,200多套的降落伞设备放到飞机上,增加许多空间,增加了航空公司的成本,为了容纳更多的人员,需要设计更大的飞机,燃油成本也是更高的。

这样航空公司就会把增加的成本计算到乘客身上,飞机票价更高。

12、高空跳伞对身体要求特别严格,有基础性的疾病是不可以跳伞的,比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心脏病,癫痫病的人不可以跳伞。

了解以上12个方面不让跳伞的主要原因,因此跳伞自救是不成立的。

根据飞机的出事概率,全球计算出的出事率是百万分之一,也就是说,飞行百万次,预计才有可能会出现事故一次。

飞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虽然发生事故的概率特别低,但是也是有一定的吉利会出现的。

根据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处在极其严重的飞机事故时,只要采取正确的措施,大约有77%的乘客可以保命存活下来的,因此在事故发生之前,学习紧急逃生知识,在危机时刻可以自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遇到飞机发生事故时,学会以下这8件事可以保命。

1、训练迅速解开安全带,在90秒内逃生的速度。

经过调查,飞机出现事故导致乘客死亡的原因,不是直接撞击死亡的,而是在撞击以后出现飞机失火引起的。

因此在事故发生的90秒钟是逃生的黄金时间,在飞机事故发生的时候,许多人处于极度恐慌的情况,这个时候,很容易忘记简单的自救常识。

这个紧急情况下,乘客就会下意识地按照解开汽车安全带的方式,打开飞机安全带。

如果没有及时解开安全带,错过了90秒钟的黄金逃生时间,那么生还的几率是很渺茫的。

2、和亲朋好友坐在一起。

有一部分的乘客是和亲朋好友一起外出旅游的,当飞机发生事故的时候,人的正常反应是先找亲朋好友一起逃生。

如果在购买飞机票的时候,没有坐在一起,比如左边和右边分开的,这样就会浪费逃生的时间去找亲朋好友。

因此假如购买飞机票没有在一起,等上了飞机,可以找相关人员协调把大家安排在同一排座位。

3、在上飞机的时候,看好飞机机舱的内部构造,想好逃生线路。

在购买机票的时候,选择座位,尽量选择距离紧急出口五排座位以内的位置。

通常在紧急出口的位置是最安全的黄金位置,一旦飞机出现事故,乘客可以在第一时间逃生。

在紧急情况下,每一秒钟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当我们在上飞机的时候,想好逃生线路,在牢记距离自己比较近的紧急出口的同时,还有记住其他紧急出口的位置来备用。

提醒:在逃生的时候,在飞机里面要给救生衣服充好气,不要卡在飞机舱里面的走道里面,因此在将要离开飞机的时候才可以给救生衣服充气。

4、学会逃生滑梯的使用。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有恐高的,当遇到紧急情况下,面对高空,不要犹豫不决,尽快滑下逃生滑梯离开。

在逃生滑梯的时候,要听从服务人员的安排,一个接一个地滑下逃生梯,严禁推挤,出现安全事故。

安全逃生的时候,不要穿高跟鞋,避免高跟鞋刺破滑梯或者自己扭伤脚,影响逃生速度。

5、在飞机上,要听从服务人员的安全培训,并且阅读安全指引。

在飞机上,许多乘客没有听从服务人员的安全培训和逃生培训,认为自己有经验,或者认为飞机出事的几率比较低,这样是很危险的。

事实上,不同的飞机类型,有不同的安全培训。

假如我们坐在紧急出口的地方,要认真阅读安全知识,并且研究飞机的舱门,因为假如遇到特殊情况,比如服务员受伤或者伤亡,紧急出口是要靠自己打开的。

在学习安全知识,对自救也是有好处的,比如学习防止冲击的知识,在关键时刻可以保命的,因为这些重要的知识可以避免我们被撞晕的风险。

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小腿要尽量向后收回,并且超过膝盖的垂直线以内,头部向前倾斜,保持头部贴近膝盖。

6、佩戴好氧气罩。

当飞机发生事故的时候,立即把飞机上的氧气罩佩戴好,因为飞机压力失去平衡的时候,我们在紧急的情况下可以呼吸几秒钟,佩戴好氧气罩,避免气压失衡引起的身体不舒服,影响逃生速度。

7、当飞机坠落了,迅速远离飞机的残骸。

通常情况下,飞机在降落的时候,机头是低下的,也就是说飞机的前部分是最容易被撞坏的,因此坐在飞机的机尾的座位是相对安全的。

只要我们坐的位置没有发生撞击或者爆炸,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迅速远离飞机的残骸,提高生还的能力。

8、保持安全带处于正常的状态。

假如飞机在高空飞行的时候,要时刻系好安全带,因为飞机出现事故也就是瞬间的事情。

无论坐在任何位置,时刻系好安全带,一旦飞机出现事故,飞机会在空中翻滚,乘客假如没有系好安全带,就会在飞机里面到处撞击,会因此而伤命的。

以上是8件事必须学习的,因为在关键时刻可以保命的。

写到最后:

1、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预防发生空难事件

2、飞机的供氧系统是专业设计安装的,保证乘客的舒适性,而且还有应急供氧系统,关键时刻可以救命。

3、飞机出事的概率虽然极其小,但是不代表不会发生,对于飞机的故障事故,大家都是不希望遇到的,祝福每一次飞行都是平平安安的落到。飞机发生事故时,选择乘客跳伞措施,成功的几率几乎是零,跳伞自救是需要各种技能和科学知识。

4、了解以上12个方面不让跳伞的主要原因,因此跳伞自救是不成立的。

5、学会以上8件事关键时刻可以保命。

以上是我的分享,感谢阅读,感谢关注。

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

图片来自网络。

客机起飞后为什么那么急于大速度上升,一段时间后却缓慢爬升?

一位有20年飞行经验的老机长告诉我,民航客机起飞后,需要大仰角快速爬升,要是不这么做的话,后面发生的事很难预料。

相信坐过飞机的朋友有过这种体验,飞机刚离地没多久,身体上明显感觉到一种强烈的推背感,同时还会有一种失重感,给人的感觉极为不舒服。

以上这种情况说明飞机正在快速爬升。起初我对此还有些不理解,民航客机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对乘客的舒适感也非常重视,这种大仰角快速爬升明显给乘客带来不舒服的感觉;而且,这种加大动力快速爬升的方式,要比客机缓慢爬升消耗更多的燃料。

为何客机起飞后这么着急大速度的上升?过一段时间后又缓慢上升呢?

后来还是一位飞行经验丰富的老机长解开了我心中的迷惑。

民航客机起飞后快速爬升,是为了尽快远离地面建筑物

有个尝试相信大家都知道,为了安全的需要,在机场周围是不允许出现高大建筑物的。

简单来说,机场10公里范围内建筑物高度不得超过30米;20公里范围内建筑物不得超过150米。对于20公里以外的建筑,就没有具体的要求。

20公里的距离,看起来挺远,就算开车也得需要四五十分钟的时间,但这种距离对客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民航客机的起飞速度是每小时200—300公里,客机在离地之后速度会逐渐增加到每小时400公里。

速度距离的双重影响下,客机为了能够尽快远离地面建筑物,必须要快速爬升。一是为了让客机产生的噪音远离人群;二是一旦客机出现故障,飞行员有充足的时间来应对突发情况。

民航客机起飞后快速爬升,是为了给其它客机腾出航线

机场每天都要起飞和降落上千架次的航班,就拿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来说,平均每分钟都有客机在这里起飞或降落。

为了防止飞行冲突,保障飞行安全,客机必须有序的起飞或降落,毕竟机场的跑道就那么几条,一架客机正在滑行起飞的时候,后面不知道有多少客机排队等着起飞

客机离地起飞后,必须加大动力快速爬升,给后面等待起飞或者准备降落的客机腾出航线。如果起飞的客机晃晃悠悠不着急的缓慢爬升,不仅会耽误后续的航班,对其它客机还会造成一定的飞行隐患。

客机起飞后快速爬升,是为了尽快达到安全的高度

大家不要忘了,在天上飞的不只有飞机,还有各种鸟类,天空中的鸟类是客机最大的安全隐患

在机场的周围一般都会放置有专门驱赶鸟类的“空气炮”,保证在机场一定的范围内没有鸟类的存在,可毕竟有一定的范围限制,超出这个范围,“空气炮”的作用也就不那么明显。

客机起飞后快速爬升,就是为了尽量避开天空中的鸟类,到达一个相对安全的高度,防止有小鸟圈进发动机里或撞到挡风玻璃上。

除此之外,低空中的气流相对不稳定。客机长时间逗留在低空中,一旦遇到紊乱的气流,机身会产生颠簸或震动,危害到飞行安全。

客机起飞后快速爬升,是为了节省燃料

看到这话相信很多人会感到疑惑,客机加大动力快速爬升,怎么还是为了节省燃料呢?

客机在快速爬升中会消耗一部分燃油,但是到了一定的高度,客机就开始变得省油了。

这是因为高空空气稀薄,客机受到的空气阻力会减少。假设两架飞机分别在高空和低空飞行,高空飞行的客机,发动机输出更低的功率,就能维持和低空飞机相同的飞行速度,一样的速度,更低的能耗,当然更省油了。

虽然看起来客机快速爬升消耗了很多的燃料,但对于整个飞行航程来说,快速进入阻力小的高空区域,才能节省更多的燃料。

为什么客机快速上升后,过段时间又缓慢爬升?

大部分人认为,客机起飞后会一直爬升到平流层的高速再转为平飞巡航,其实这是错误的。

事实上,客机刚刚离地起飞,并不是保持固定的角度和姿态,然后一口气爬升到巡航高度,而是一个阶梯上升的过程。

具体来说,客机起飞的最初阶段,根据前文中提到的那几点来考虑,客机要保持较大的上升速率,尽快地爬升到一定的高度。当飞机上升400米左右高度的时候,发动机减小推力,并收起襟翼,发动机推力状态由起飞推力变为爬升推力,此时我们就会感觉到飞机处于一个缓慢爬升的状态。

缓慢爬升到一定高度后,客机开始进行平飞,和塔台联系,询问是否可以继续爬升,得到塔台的“爬升”指令后,客机再开始缓慢爬升。

整个过程就是:客机离地——快速爬升——缓慢爬升——平飞——缓慢爬升——到达平流层巡航高度平飞。

这么做的目的同样是为了安全考虑。

第一、客机一直保持快速爬升的姿态,机身就会出现金属疲劳,从而导致机身出现开裂、破损。

第二、客机一直保持快速爬升,机舱内的乘客会出现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的情况。

第三、客机飞行都是有飞行航线的,客机相互之间的垂直间隔都是有要求的,如果一直爬升会占用很大的空域,影响其它客机经过这片空域。

说在最后

在客机起飞爬升过程中遇到“失重”的情况,不用担心,这说明飞机在快速爬升,为了就是保证乘客的安全。

毕竟在相对较低的空域,环境复杂、气候复杂、情况多变,尽快脱离低空区域,到达相对安全的高空区域,才能保证飞机的安全。

而且,飞机在平流层巡航飞行的时候,也不是一直保持高度不变,在遇到扰动气流区的时候,为了避免颠簸,会改变飞行高度。

客机起飞后为什么那么急于大速度上升,一段时间后却缓慢爬升?

坐过飞机的人都知道,客机起飞前的几分钟是最惊心动魄的,因为要火力全开快速拉起机头,获得离地的升力,然后再进入加速爬升阶段。

此时你会感受到飞机的头抬了起来,整个人也往后仰,乘务员会提示你做好扶稳,你的手心可能也会不知觉地出汗。

在飞机离地之后,你也可以明显地感受到飞机并没有减速,而是在加速地进行爬升,当爬到一定的高度后速度开始放缓,那你知道为什么有这样一个过程吗?

想了解答案的人,必须先知道飞机从起飞到降落会经历哪些阶段。

01:关于飞机航行的3个阶段

普通的民航客机一趟飞行下来会经历3个阶段,也就是起飞爬升——高空巡航——着陆降落。其中起飞和降落的时间,占航行时长不到1/5,其余时间更多是在巡航阶段。

起飞爬升

飞机在地面的时候,动力装置会加速,机翼会赋予飞机一个抬升力,在配合机翼迎角的升力效应,飞机就飞起来了!此后飞机不断加速,进行一个快速的爬升阶段,一直到高度较高时才会减速。

高空巡航

随后飞机会穿过颠簸来到平流层,飞机开始以一个巡航状态进行飞行,通常的客机巡航都会在7000到10000米的高空飞行,这是能耗最小的姿态,同时也相对安全。

准备降落

当快临近目的地时,飞机会按既定的节奏去调整高度和速度,然后对准机场航道进行精准降落,直到平稳落地,飞机的一趟流程就走完了。

02:为什么飞机起飞后要快速爬升?

看到有人说:飞机起飞时快速爬升是摆脱地心引力,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好好学物理的同学都知道,飞机的这点加速对摆脱地心引力起不到任何作用。

之所以飞机起飞后要加速爬升,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获得升力,尽快爬升进入安全的气流层内

大气层由内到外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5层,和客机有关系的就是对流层和平流层。

顾名思义,对流层这里的空气流向不稳定,而且包含了很多水分,例如云层就在对流层之中。除此之外,对流层的天气也是多变的,飞机进入对流层,会发生颠簸,影响飞行安全。这里也是雷电、大风、暴雨、浓云大雾的高发区,长待会让飞机陷入危险领地。

平流层在对流层上方,距离地面10~50公里左右,这里的空气流速相对稳定,大气不对流,且能见度更高,水汽、悬浮固体颗粒、杂质等极少。所以平流层一般天气晴朗,光线很好,更便于飞行员操纵驾驶。

无论是短途还是长途飞行,飞机都不能在对流层飞行太久时间,这里是相对危险区,所以才要快速爬升,提高飞行仰角,进入安全区(平流层)。

2、低空飞行不利于突发情况的处置

另一方面,飞机起飞后快速爬升也是为了安全着想。低空领域除了其他飞机还有飞鸟群,这同样也是它们的领地,一旦停留太久撞上就可能让飞机破裂、失衡。

其次,在低空滞留太久,对突发情况没有益处,因为高度越低,给到飞行员处理的时间就越少,失事率就更高。如果在万米航行,飞机还能利用高度滑翔、缓冲,但如果还在低空飞行,那给乘务组的应急时间太少,这不符合科学要求。

因而,小角度爬升太久,会让一切都是未知数,山海、建筑这些障碍物都是安全隐患,所以飞机要快速爬升,进行下一阶段。

3、燃料的能耗问题

爬升阶段能耗很大,所以不能长时间这么飞。出于耗能的考虑,飞机快速爬升进入平流层,以巡航的速度飞行,受到阻力很小,速度也很快,减少飞行的时间可以达到省油效果。

如果是长途的国际航行,爬升到巡航状态,是最细水长流的方法,这样燃油才能坚持更久,才能安全抵达目的地。这本质是出于经济的考虑,但这种说法有待商榷,毕竟出燃油费的也不是乘务员本身。

4、避免噪声污染

飞机距离地面越近,轰隆隆的声音就越大,因为飞机起飞时的巨大噪音,会让人听力受损、失眠焦虑。

机场虽然多建在城市郊区,但周围免不了会经过居民区,尽快爬升也是为了保护环境,减少噪音带来的污染。

5、快速进入既定航线

客机要按固定的航线行驶,什么时候拉机头起飞,何时进入爬升,何时进入航线,这些都是有既定的节奏的,机长也会和塔台保持紧密的联系。进入了航线才能避免干扰因素安全行驶,所以快速爬升在所难免。

03:爬升后为何还会放缓速度?

快速爬升过了对流层、颠簸区,接下来就是缓慢爬升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平飞阶段,在这种状态下,飞机不需要再像起飞阶段那么“卖命”,它可以放缓脚步,以稳定的节奏飞行。特别是对长途航线来说,这种缓慢飞行省油又安全,非常重要。

写在最后

把飞机当做开车来看,其实也挺贴切的,爬升就是在快速爬坡,必须要囤足马力,尽快上坡。如果在上坡过程中滞留太久,那么随时可能遇到危险,只有到了平路,对机长和乘客来说,才是完成了小目标。

总之,飞机快速爬升的根本原因,都是为了——安全考虑,现代客机都装有防撞系统(TCAS),客机互相撞上的几率不大,都在可控范围内。但飞机碰上鸟类、遇上坏天气、强波动的气流等,这些都是不确定因素,所以尽快驶离风险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截止2022年2月19日,中国民航的安全飞行时间已经达到了1亿小时,这是多少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先来,飞机失事率是交通工具最小的,接近1/20万,可一旦失事,生还的几率几乎也是0。

只能祈祷每一次飞行,都能平安落地,安全飞行是我们所有人要努力达成的终极目标!

客机起飞后为什么那么急于大速度上升,一段时间后却缓慢爬升?

题主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飞机在刚飞离地面的时候,机头抬的很高,机舱的倾斜角度很高,飞机在快速的上升,乘客在座位上感觉到明显向后倾斜。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飞机的上升速度就越来越缓慢,直到达到巡航高度,飞机改为平飞。飞机采用这种方式起飞是有很多种考虑的,主要是满足飞机起飞、飞机起飞的安全性以及能量消耗、机械磨损。

首先是考虑到安全问题,飞机在达到巡航高度正常飞行的时候是采用固定的高度,分层飞行的,所以飞机与附近的其他飞机之间相遇的可能性很小,可以有效的避免撞机事故。而飞机起飞或者是降落的时候,飞机是无法固定高度的,必须不断的变化高度,同时飞向四面八方的飞机和来自于各个地方的飞机都要汇聚在机场附近,所以在机场附近的空域内,飞机的密度是最大的(这个可以找一些能够实时显示机场周围飞机状态的软件查看一下机场周围飞机的分布状况,能够一目了然),飞机的飞行高度和状态也是最复杂的,这样就极大地增加了安全隐患,所以飞机在起飞区域应该保持最大的爬升角度,这样可以减少在同一高度内的飞机数量,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尽快的离开这个危险区域。

机场附近的周围区域为了保障安全是不允许建设高层建筑的,但是,这个范围是有限度的,离开机场不远就会有高楼甚至有高山,飞机起飞和降落时速度都非常快,如果不能及早的爬升到一定高度就很容易和周围的高层建筑物或者高山有相撞可能,所以从这个方面考虑,飞机在起飞以后必须以最大的爬升角度,最快的速度离开起飞区域。

飞机快速的起飞,也是他自身摆脱地面变成飞行状态的需要。飞机在地面上的时候,重力是由地面支撑的,但要离开地面,必须克服地球的吸引力,也就是升力大于重力。这时飞机必须以最大的加速度获得飞机的升力,以此摆脱地球的吸引力而飞离地面,所以飞机在起飞状态的时候,耗费的能源是最大的,我们在飞机上感受到的噪声也是最大。但地球的引力与离地球的距离是成反比的,所以越离开地面,飞行高度越高需要克服的地球引力就逐渐减小,为了能够节省能源和减少飞机的机械磨损,所以飞机也必须尽快的爬升高度。

第三个也是从节约能源考虑。飞机在起飞过程中,除了要克服地球的引力以外,还要克服空气的阻力,空气的阻力对于速度非常慢的物体来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比如我们人的行走不太需要考虑空气阻力,除非迎着台风走。但是对于高速运动的物体来说,空气阻力是需要非常重视的一个因素,飞机作为一个高速运动的物体,它所受到的空气阻力是非常大的,而我们的大气层中的空气密度是越往下密度越大,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空气密度越大,那么空气阻力也越大,所以飞机在低空的时候所受到的阻力非常大,为了减少承受的阻力,飞机也应该尽快的飞离低空区域进入更高的区域,减少空气阻力,减少动力消耗。

随着飞机高度的增加,飞机所受到的地心引力,和空气阻力都在减小,消耗的能量也会逐渐减小,与高炉高山相撞的风险消失,与其他飞机相撞的机会也逐渐减小,就没有必要再开足马力快速的上升,而可以以更经济的油耗进行飞行,所以往越上飞机的爬升高度就越平缓。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客机起飞后为什么那么急于大速度上升,一段时间后却缓慢爬升?

兔哥哨位谈谈个人观点:飞机能够起飞主要是利用升力,虽然发动机可以产生推力,而这个推力主要是赋予飞机机翼产生升力效应。飞机的机翼下翼面近似一个平面,上翼面是弧形的,也就是机翼曲率。发动机推动飞机滑跑时,空气经过机翼产生上下两股气流,下气流由于机翼下翼面是平的,因此气流流速慢,压强大,而上翼面由于有曲率,气流会发散,流速快,压强小。力都是作用力反作用力平衡存在的,因此,机翼下面的力会向上转移,这就是升力效应。。

客机通常发动机的推重比小,也就是发动机的推力低于飞机的重量,为什么能飞起来,就是靠机翼产生升力效应。客机在起飞段需要在跑道上滑行,速度越快机翼产生的升力越大,当升力大于飞机的重力时,飞机就起飞了。此时,受地球吸引力的作用客机需要开足马力才能摆脱地球吸引力。地球吸引力越是接近地面吸引作用越大,飞机需要大马力爬升,这个阶段是飞机最耗油的阶段,也是发动机磨损最严重的阶段。飞机只所以起飞段都是大马力爬升就是为了摆脱地球吸引力。

客机最佳的飞行高度是万米以上点,这个高度处于对流层的顶端。对流层是接近地面的这个空气层,根据地形、纬度不同高度距地面约8~18公里,对流层空气气流扰动严重,飞机飞行容易受气流干扰,能耗高。平流层气流稳定,民航客气通常飞行在平流层面内,这个高度从8公里左右以上至50公里左右。民航客机需要保持氧气由外面供应。因此民航客机通常飞高度都处于对流层和平流层交界处,大型客机会爬升到更高的高度,但基本都处于一万多米的高度。

民航客机起飞时的动力开到最大,随着爬升高度越来越高,并不需要始终大油门爬升,会减小油门继续爬升,主要是飞行平稳性以及油耗和动力磨损的要求,大油门既费油又费发动机。另外进入巡航高度也要有一个逐渐改平的过程,民航客机不像战斗那样机动灵活,也不像战斗机那样活泼,舵效好,客机上是有乘客的,舒适性也是民航客机追求的目标。爬升到一定的高度会改出,减小油门,保持高度进入巡航飞行阶段。这个时候民航客机飞行平稳,油耗小,发动机也处于最佳动力状态。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探讨评论,欢迎关注兔哥哨位,图片来源网络。

客机起飞后为什么那么急于大速度上升,一段时间后却缓慢爬升?

一是为了尽快离开起降频繁的机场上方的低空区域;二是为了尽快避开机场周边的高大建筑物和山峰;三是尽量缩短在低层大气稠密区的飞行时间和距离,以节省燃油。飞到一定高度后,由于空气密度减少,再保持大仰角向上飞行,在经济上是不划算的。另外,在越过自己巡航应在高度层下方的最后一个高度层后,相对安全了许多,所以可以以较小仰角飞到应在的高度层。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