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老师可以行医吗?

有的可以,有的则不可以。

医学生的教学课程门类较多,医学专业教学主要分为基础课和临床课两大类,还有非医学专业课程等。

一、非医学专业课教学教师

非医学专业课的教学教师,如外语学、思政课等学科教研室的教师,基本上与医学工作不搭边,只具有本专业技术职务(习称职称);一般也不具有医学专业技术职务、执业医师资格,不可以从事医疗工作。

(中国现时的医疗工作行业,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二、医学专业课教学教师

(一)基础课教师

基础课,如生物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等学科教研室的教师,一般只具有教学专业技术职务,没有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也没有执业医师资格,当然就不能从事医疗工作。

(二)临床课教师

临床课,如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肿瘤科学等学科教研室的教师,一般由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或联系医院的临床医生担任,专业技术职务“双轨制”,不仅具有教学专业技术职务,同时具有医学专业技术职务、执业医师资格,当然是可以从事医疗工作的。

如下图,既有教学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又有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主任医师,双料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医学老师可以行医吗?

(耳赵问答200223)医学的课程繁多,大致可以分为基础课和临床课两大类,基础课多是专业教师,比如生物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这些老师掌握的知识仅限于课堂教学,和医院里的医生完全不同,不能行医。而临床课就不一样了,多数是由医院里的临床医生兼职,比如外科学、内科学的授课老师就是外科、内科医生。我们医院的实习学生耳鼻咽喉科学就是由我们科的医生负责教学,我负责耳科学的部分。

医学老师可以行医吗?

我的回答是不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只有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人,才可以有行医的资格。医学老师虽然取得了医学院校教师资格证书。说明他具有教师资格,可以在医学院校讲授医学课程。如果没有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仍不能行医。医学老师只有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才能行医。因此,医学院校的老师尽管他懂得医学。也会看病。如果他要行医看病。也必须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当他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后,才能够看病行医。否则他要行医那就是非法行医,应当受到查处。

我们学校属于医药院校,我们学校的老师有的取得了执业医师资格,所以,他们经常到附属医院和地方医院轮流坐诊。有的老师没有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他就无权去做坐诊行医。

医学院校的老师教书和行医是两码事,只要取得教师资格就可以教书,但不代表具有行医的资格,只有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后,才可以看病行医。

医学老师可以行医吗?

你好,非常高兴为你解答问题,行医首先要具备行医资格,取得了医师资格以后,还需要注册。我国的《执业医师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第十四条规定: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医科大学老师是否具有行医资格,要看其是否取得医师资格且经医师执业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才可以在注册的医院行医。

医学院的老师相比其它学院的老师,更多了一份作为医生的责任。除了日常的教学之外还要兼顾医院的工作——凌晨的值班、必要的查房以及紧急的手术等等。日夜不辍的是对学生和病人的责任,任劳任怨是对职业的敬意。

临床医学的课程粗略可以分为两类:基础和临床,基础课的老师和其他专业差不多,大学老师们最常见的模式无非一手科研一手教学。有一部分老师不是医生,而是科研工作者。

也有一部分老师同时也是医生,尤其是上临床课的老师基本都是既上临床又上课堂的,这部分人老师都取得了医师资格证而且又注册了,所以也是可以在注册的医院行医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医学老师可以行医吗?

医学老师可以行医吗?如果只是问可不可以,答案当然是可以,但并不是所有的医学老师都能行医,因为医学老师有不同的医学老师。医学,很宽泛,有基础医学(比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学学,病理学,人体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分子生物学等等),有临床医学,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口腔科学等,有预防医学(或者流行病学)。。。很显然,这学医学学科的从业人员,都是医学工作者,他们除了完成本身的工作,都同时还有教育医学生的教学工作,那他们就同时是医学老师。

很显然,并不是所有医学老师都能实际为病人诊治疾病,也就是行医。在医学院里教医学生基础科的人医学老师基本上是没有行医资格的,一个生理学医学老师他当然不能给人治病。那是不是在医院里的医学老师都能行医呢?当然也不是。像检验科,影像科的技师,他们也可以身兼医学老师,但他们是不能直接给病人治病的。其实真正能行医的医学老师基本上就是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临床医生,他们既是医生,也是医学老师。

不过,真正判断一个人能不能行医,不是靠上面这种分析,而是要看他是不是有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

医学老师可以行医吗?

医学院的老师分很多种,有公共学科的老师、有基础医学的老师、还有临床医学的老师。这些老师都是医学院的老师,但却不是都可以行医的。

公共学科的老师

何谓公共学科?通俗讲就是各个专业都要学习的基础学科,如英语、高数等等。这些学科准确讲与医学无关,但医学院的学生同样必须学习。公共学科的老师和大学其他专业的老师没有区别,自然是没有行医资格的。在现而今独立医学院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合并入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这类课程很多是由综合性大学相关专业的老师直接开授,医学院甚至已经没有专门的老师了。本人读书时,英语课就是由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老师开授的,而不是医学院专职的英语老师。

基础医学的老师

基础医学的老师,顾名思义就是开授基础医学课程的老师。何谓基础医学?如基础病理学(医院病理科搞的叫临床病理学,从业人员必须拥有临床执业医师证书。基础病理学则侧重理论研究,不需要临床执业医师证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学科,它们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也是医学院学生的必修课。但是,基础医学的老师主要侧重理论、科研和教学,不从事临床工作,因而也是没有行医资格的。

临床医学的老师

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相关课程并没有专职老师,通常情况下都是由附属医院相关科室、拥有教学资格的医生兼职授课。现而今,很多医学院的临床医学院和附属医院实际上是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模式。以本人的母校四川大学为例,临床医学院与华西医院的领导班子实际上是同一套班子,华西医院的院长同时兼任临床医学院的院长,书记、副院长等也是一样。

那么,临床医学的老师都有行医资格吗?也不完全。前面说到了,临床医学的课程通常都是由附属医院的医生兼职授课,既然是附属医院的医生,这些老师自然是拥有行医资格的。但是,并不是附属医院的医生都可以给医学院的学生授课,能够给学生授课的医生必须拥有教学资格和相关职称。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如主任医师,如果他仅仅是主任医师,虽然拥有正高职称,理论上还是不能为医学院学生授课的。想要给学生授课,他就必须取得教授、副教授或讲师职称及相关教学资格。

当然,临床医学课程中有时也会涉及一些前沿科研相关内容,往往会由一些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教授、研究员等为学生授课。如果这些人没有取得临床执业医师资格,搞科研、授课都没有问题,但行医是不可以的。不过,现而今的医院即便是专职搞科研的人员,大多也都会考取临床执业医师资格。换言之,在现而今大学附属医院、甚至包括普通医院里,即便是专门搞科研、教学的一些医生,它们同样也拥有行医资格。

综上所述,并不是医学院的所有老师都可以行医。只有拥有临床执业医师资格的临床医学相关课程的老师才拥有行医资格,这类老师基本都是附属医院的在职医生。但是,附属医院的医生也并不是都可以为医学院的学生授课,通常情况下只有取得教学资格和相关职称的医生才可以为医学院学生授课。说到底,就一句话,必须取得临床执业医生资格才可以合法行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