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状元放到现代是什么学历,科举考试和高考相比到底哪个更难?

古代的状元放到现代是什么学历待遇,科举考试和高考相比到底哪个更难呢
一、状元的学历

博士后!

状元,是中国古代时科举最高层次考试——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考中“进士”,三甲中的一甲第一名。

状元的学历,应该相当于现在最高的学历博士后,大家可以从以下叙述中,相信这个论点是毫无疑义的!

状元并且授正六品官,相当于现在全国公开招考领导干部,录用为副厅局级(副市地级)领导干部。

中国古代科举不要说考上状元,就是考中进士,相比现在高考难得多的多了,不知要难上多少倍,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李白诗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以化用“科举进士难,状元难,难于上青天!”

二、科举考试

“学会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古代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的济世报国梦,就是要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的。

科举考上进士中状元,需经多年多次、至少5级考试,一路上拚命厮杀,过五关斩六将,甚属艰难不易,可能是幸运上榜及弟;但多数人也可能终生不弟,耄耋抱恨科举路上止步于童生白衣。

(一)童生试

中国古代的读书人,自隋朝实行科举制以来,要取得功名出仕为官,首先必须经童生试,录取者称为“童生”,取得参加科举考试资格;相当于现在的高中毕业生,取得参加高考的资格。

童生,俗称白衣,考不上生员以上功名,既使白发苍苍老翁,仍称童生。

国人皆知的《水浒传》,其中梁山第一任寨主王伦,绰号“白衣秀士”,就是一个没有考取功名读书人。

(二)县府院试

童生参加,考中录取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第一名称“案首”,始获得科举功名,入县府州学校学习,取得参加向上层次乡试资格,相当于现在大学生。

生员又分为:“廪生”,可获得政府膳食供给,相当于现在大学公费生;附加录取的“附生”,增加录取的“增生”,则没有政府膳食供给,相当于现在大学自费生;

“贡生”,生员中的优秀者,选拔入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相当于现在的大学生保研。

生员享有免除徭役、状子直呈、见官不拜等特权。

(三)乡试

生员参加,省级三年开考一次,录取者称为“举人”,习称老爷,第一名称“解元”;除取得参加向上层次全国会试资格,并可以出仕为官;学历应当相当于现在硕士研究生,以及省级地方公开招考领导干部考试,录用为领导干部或后备干部。

举人享有全家免除赋税徭役等特权,土豪财主会给予好处,将土地人口依附其家,以逃避赋税瑶役,所以,既使原本贫困的家庭,一但考中举人,也可以骤然生活无忧。

教课书节选《儒林外史》范进中举一节,一向不待见的丈人顿时恭维,有乡绅举人联系感情,有送房、赠银;更有甚者,范进闻听中举,竟然高兴的疯巅了!

(四)会试

举人参加,于省级乡试次年举行,中央政府礼部主持,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取得参加殿试资格;学历应当相当于现在博士研究生。

(五)殿试

贡士参加,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录取者称为“进士”。

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弟;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

进士学历应当相当于现在博士后,全部授官出仕,状元授正六品官,相当于现在副厅局级(副市地级)领导干部;其他授正七品官,相当于现在正县处级领导干部。

进士是四年一次考试机会,录取不过十几、几十人。历史上科举录取进士,曾有录取几人之少,如隋朝时期的三十多年,4~5次考试,仅录取十余人,每次考试录取不过几人而已。至明清时录取量开始增大,约在300人左右。

高考每年招考录取现在达800多万人,怎么可以和科举相比。而考上大学,也就是相当于科举初级考试,考上生员而已,是不能出仕为官的,而生员还享有特权待遇般咧!

而考上举人既可以出仕为官了,考上进士,全部授予七品官,相当于现在的县处级领导干部;比现在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还要强得多了吧?根本没有可比性,不可“同日而语”!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古代的状元放到现代是什么学历,科举考试和高考相比到底哪个更难?

古代的状元放到现在的话,可以说是比现在我们所知道的所有学历比如说高考状元,硕士,博士乃至博士后都要高出一截,原因也很简单,从科举开始到科举结束,一共产生的状元就只有599个人,可想而知这状元的含金量之高。

从隋唐之后,一直到清朝结束,我国古代就是一直都在使用的科举制。古代的这个科举制也是类似于现在的高考,就是全部一起来考试嘛。但是不同的就是古代的科举制是为了选拔官员而设立的,基本上只要高中,不说能不能成为状元,就算是中举也能走上仕途。

而科举制还是比较的公平,完全靠自己的实力,不存在什么关系户之类的,并且历朝历代对科举的舞弊也是相当的严格,所以想要成为状元那都是万中无一之人。而一旦成为了状元就能直接入仕,并且起点还非常的高。历史上很多有名的丞相之前都是状元出身。

而正是因为科举制能够直接入仕,也就导致了想要考中非常的困难,很多到了五六十岁都还在科举上奋斗。就比如说《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年纪一大把因为中举直接疯掉了,可想而知科举制度之难。而很多人不知道的就是这个中举的范进最后成为了朝廷的四品官员,可想而知那身为第一的状元。

而我们现在的状元每一年,各个省份都是有状元的,所以现在的高考状元肯定比不了古代的状元。而状元之后的大学生,硕士乃至之后的博士,博士后也不必了当时的状元,当然这里肯定不是指的学识,而是指的在当时的一种地位。这也很好比较,现在的博士,博士后虽然不多,但是也不是很稀少,而古代的状元一共也就是599个。

古代的状元放到现代是什么学历,科举考试和高考相比到底哪个更难?

大家好,我是头条创作者左担道,很高兴能够回答您的提问,在答题方面,我有着丰富的经验 ,以下是我的观点分享给大家,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古代的状元,是地位的象征,是一步登天的节奏。现在的什么学历也赶不上。像我们现在平常的学历都得自己找工作。除非你非常优秀,会被一些好的单位招聘。但是这也需要经验积累的,也就是说,以后的前途还是要靠自己在单位里打拼,凭着自己的能力。但状元就不同了,如果当了状元,就😂等于当官了。

当年陈世美如果没有当上状元。他就不可能当上驸马,成为皇亲国戚。说不定到现在还在地里刨石头呢!

古代都相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那个时候,作为一个普通人,只有学习读书,走科举之路,才有出头之日。

可与制度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环节。乡试,每三年才能考一次,只有3%的人才能考中成为举人。所以当时如果哪个村庄有一个举人的话,就相当荣耀门庭的一件事了。

当上举人之后,还要到京城参加会试,会试的录取率也非常低,不会超过三成。这个时候如果考中,那就被称为贡士。

如果当上贡士,才有机会参加殿试,第一名者才是状元。由此可见,原来的科举考试是多么的艰难。如果第一次考不过去就得再等三年。

在唐代有一个人叫尹枢的人,在他中状元的时候,年龄都已经71岁了。如果这个年龄在我们现在,如果你够努力,几个博士后也应该能考到了。

以上就是属于左担道个人的观点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开开心心的做头条,头条作品能更进一步,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回答。谢谢大家!

古代的状元放到现代是什么学历,科举考试和高考相比到底哪个更难?

各地秀才同今各地头名学霸,更别说举人、及甲、三甲了

古代的状元放到现代是什么学历,科举考试和高考相比到底哪个更难?

我是麻辣语文刘老师,专注中国文字,解读文学魅力。

古代状元是科举制度的产物,是科举制度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第一名,与现代的教育制度也有可以比拟的地方,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博士生全国联考第一名吧。它的难度与现代教育的难度相比,更难。

我们科普一下科举制度,以便人们对科举制度有更清晰的了解。

古代科举制度从大的方面讲,分三级(见下图第三四五级),但如果更详细些讲,分五级:

从上图中,我们知道,院试也就相当于我们的高考,第一名秀才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省高考状元;没有经过院试的考试,是没有资格参加后面的科举考试的。也就是说,在参加科举考试前,你就必须经历府试(相当于现在初中毕业,考过称童生)和院试(高中毕业,考过称秀才)两个关口。这是取得科举考试的资格证明。

考中童生和秀才的,都有一些国家待遇给你,比如童生可以参加国家在各地首府开办的学校里免费学习,有学习津贴的。秀才去参加乡试的时候,有路费和学习津贴。而且他们在学习期间免除徭役,安心学习。秀才见了长官可以称“学生”,对方一听就明白了,这是读书人,是要给予尊重的;秀才可以从事教育行业。

到乡试的阶段,相当于全国各省直辖市最优秀的考试一起到京城参加的选优比赛,对照现代的本科学历吧。考中的叫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举人就有了免除税赋的待遇。而且有候补基层官吏的资格。地位不到举人的,见面要称你为“举人老爷”,或者简称“老爷”。由于你家的土地不交税,所以你家的土地会越来越多,你会越来越富有,一般的大地主老爷,就是从这里来的。当然那些被皇帝赐给很多土地的豪族不在这个范围内。范进中举的那个范进为什么中举后会高兴地发疯?因为他从此脱离了“劳动人民”的基层,正式进入了“士族”阶层,不仅仅可以当地主富家翁,还有机会当官了。

第四级会试,就是从举人里面选拔能进入官场的人选,选拔出来的称“贡生”,只要当了贡生,就正式进入官场,当然首先要接受“太学”等专业的官员培训机构的培养,再分派到各个岗位上去。如果没有取得“贡生”的资格怎么办呢?第一,你还是举人老爷啊,该得的待遇一点不少;二你可以继续参加考试啊。这个资格永远有效。这个级别相当于现在的研究生选拔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唐伯虎也称唐解元,就是在会试的过程中被诬告抄袭,被剥夺了一切功名待遇;

第五级殿试,参加殿试,其实就是皇帝亲自看看这一届都有哪些人才,并且给这些人才进行分级。其实分级的事情,大臣们都能干好,但为了显示皇帝对人才的重视,要皇帝亲自选拔出最优秀的三个人来,这就是“状元”、“榜眼”、“探花”。前三名是一个级别,称一甲,叫赐进士及第;剩下的贡生们,会被分为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这个级别,可以与现代的博士生相比了。

古代的科举考试与现代的考试相比,难度更大。为什么这样说呢?

古代学习基本靠自己,和家庭,国家没有义务教育制度,所以,寒门出贵子的现象非常少,真正有资格有条件学习的,还是“豪门贵族”子弟,和那些富家子弟。所以,知识属于被垄断的,进而政治也是被垄断的,轻易不会给“寒门世子”机会,除非你特别优秀,或者你有特别的机遇,这都是很少出现的。

现在的教育制度决定了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这个体系中来,并且有相对平等的机会靠自己的学习出头,找到自己的路。

古代的状元放到现代是什么学历,科举考试和高考相比到底哪个更难?

考进士的难度就像买彩票

不说状元,考取进士的难度,可以用一句话描述:难于上青天。中国近1400年科举考试历史中,平均每375万个读书人才能考中一个进士。状元呢?进士的头名叫状元,应该是皇冠上的明珠,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打一个比方,在古代有时候一个省才考几个进士,甚至剃光头。举一个例子:就拿高考大省河南、山东、江苏、四川等所有考生加起来,还录取不了一个人!3750000:1,恐怖吗!高考和科举考试哪个更难?

一个秀才的功名就让绝大多数读书人望而却步

一个县那么多考生,就给5个左右名额,你怎么考?知道范进中举后为什么发了疯吗?南海神童康有为,那是官宦世家,从曾祖就给爱新觉罗氏打工,家庭教育也好,遗传基因,财力支持,康有的条件非常人能比!小时候康有为是有名的神通童,考秀才连续三次败北!考举人,考了20年!康有为都崩溃了。康有为的科考经历很励志啊!再看另外一个科考达人洪秀全,洪秀全都被科举考试给逼疯了,屡试不第的洪秀全最后那次从考场出来回家后,闭门不出,大病一场,胡言乱语,把家人吓得够呛,以为这孩子考傻了!洪秀全说他是上帝的二儿子,耶稣是他哥,因为屡试不第这件事,耶稣直接把孔老夫子叫到天上,天府对老夫子严厉呵斥,天兄耶稣 一个劲埋怨:你看你把我二弟都逼成什么样了!老夫子战战兢兢,不敢说话,居然偷偷逃跑,洪秀全奉命下凡捉拿老夫子,要斩邪留正!这就是太平天国起义的最初源头!倘若大清有先见之明,干脆赏洪秀全一个举人或进士,那就没有以后的太平天国运动了!

现在的高考录取率很高,含金量已经很低了。二者根本没有可比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