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没有诗歌刊物,李白杜甫的诗是谁搜集并流传下来的?

李白、杜甫生活的唐代,已有雕版印刷技术,但发达的活字印刷技术发明于其后的宋朝;唐时出版发行业不发达,确实没有出版社、杂志社出版发行诗歌刊物;而且交通工具限于马匹车船,交通不甚便利,加之通讯技术手段落后,李白、杜甫的诗歌作品如何发表,怎能广为流传于世。李白、杜甫,和同时代的文人一样,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发表诗歌作品,并广为流传于后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坐上中国古代诗歌界的头席,至今无人能够逾越,浪漫主义诗风的李白誉为“诗仙”,现实主义诗风的杜甫誉为“诗圣”、“诗史”!

一、印刷出书

唐代已有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出现,李白、杜甫的诗歌作品印刷成书,使诗歌作品发表和流传,成为更加快捷、传播范围更广的有效手段。

“诗仙”李白,生前将诗稿托付其族叔、时任当涂县(安徽省)的县令李阳冰,在李白逝后,李阳冰不负重托,亲自为其整理结集、出版印刷成书《草堂集》,后人据其成《李太白诗集》,使李白诗作广为流传于当代及后世。

“诗圣”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

二、以诗会友,互相赠诗索文

诗人文友之间,相互赠诗索文,互相交流欣赏,使诗歌作品得以发表,并流传开来。

如千古流传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句,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系以友人索文,得以发表并流传后世。

三、公众场合发表诗歌

公众场所,人来人往,诗人当众赋诗发表作品,更易于传播流散。

唐朝著名诗人崔璟的《题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既题写在“四大名楼”的黄鹤楼墙壁上而发表诗作,以至后来李白游历到此,适逢友人请题诗,李白观崔璟诗作后,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璟题诗在上头”,无奈抱撼拂身而去。

四、专人信使

古代交通不太便利,通讯技术也不发达,遇有重要事件,只有派遣专人信使传送信息;如后世广为传颂称道“六尺巷”故事,因邻居地界之争,遣人专使赴京向时任高官张英求助,信使传回“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化解邻里矛盾,留下一段佳话,诗歌也发表流传开来。

李白、杜甫的诗作,当然也可以如上信使传递,得以发表并流传。

五、宴饮聚会

在盛唐时代,经济社会发达,到处茑歌燕舞,宴饮聚会,这也是诗人发表诗作的一个重要途径。

如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誉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名篇《腾王阁序》,既于酒席宴会上当场写作,参宴人众,易于传播;李白也有不少宴席豪饮的诗作,“李白斗酒诗百篇”可以为证!

六、商人游客旅途传递

商人游客旅途传递,是古代民间通讯的主渠道,也是诗人发表传播诗作一个主要的渠道。

李白曾多次游历祖国名山大川,浪迹天涯,留下“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名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脍炙人口的诗歌!

免责申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唐朝没有诗歌刊物,李白杜甫的诗是谁搜集并流传下来的?

作品能否流传下来与有没有诗歌刊物关系不大。

如今诗歌刊物满天飞,又有几首诗能得到众口传颂呢?就算是拿了大奖,普通人不认同,最终也就是在那些自嗨自得的小圈子里面有些互捧的名声罢了。

而其实这种小圈子里面的人,是最互相看不起的。

当面讲点客气话,背后就把你送的诗集拿去垫桌子了,如果厕所里正好没纸了,大概率就是厕纸的下场。

为什么?因为东西不过硬,正好擦屁股。

唐诗到底如何流传下来的呢?

众口传抄

古诗中能流传下来为都是好诗,都是经过千锤百炼,众人争相追捧的好作品。

当然,众口传读,争相抄送只是这些好诗流传开、并得以保存的一个路子。但是通过这个路子保存下来的作品都是经过反复考验的精品。

在唐以前,诗其实是歌咏产品,也就是说是文艺活动的实质内涵。即使到了中唐,乐府诗的复兴也证明了这一点,诗是用来唱的。民间文艺活动、宴乐表演中的唱曲,其实就是唐诗的另外一种形式,如《凉州词》之类的,这是音乐与文学共同发展的必然形式。

而宴乐、传唱也就成为了诗的重要传播途径。在庙堂之上和江湖之远,好诗作都是欣欣向荣,既得官方支持(科考),又受百姓欢迎(娱乐),而这两种方式都是要做记录的。

我们现在听到好听的歌,写得好的歌词,是不是也想把它抄下来?特别是少年时。

官方有记录,民间有追星。整个社会对诗的重视,让好诗人的好作品总会在不同的渠道被记录、保存、传唱。

文学作品最好的保存方式,绝不是把它锁起来,而是把它扔出去,让它在社会中广为流传,自然长生不灭。

唐诗就是做到了这一点。

自行整理

李白在世时,名声如日中天,所出的诗必有人传诵。不过他还是自行整理了自己的诗集,在去世前交给了叔叔李阳冰。

杜甫在世时名声不显,诗集大都是自行整理,后来孙子将他的诗作交给元稹,委托他写墓志铭,经过元稹、白居易的大力推荐,杜甫才名声日隆,逐渐与李白并肩。

这两人正是诗人生前生后名的代表,但是他们有文人都有的个性,那就是珍惜自己的作品。也得以如此,才为我们保留了远比民间搜集、传抄更完整、更齐全的资料。

这基本上是每一个文人都会做的工作,遑论诗人。

好与不好并不重要,因为每个人眼光不一样。

诗人的作品,就是自己的孩子,值得爱惜、珍藏、炫耀。

当然,也有很多人官当大了之后,就搜集销毁自己以前的作品,那是害怕自己年轻时期的不成熟对自己将来有影响。比如高适和李白相关的作品,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消失在文史之中。

韦庄的代表作《秦妇吟》,选择典型的情节和场面,运用铺叙而有层次的手法,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复杂矛盾,布局谨严,脉络分明,标志着中国诗歌叙事艺术的发展。韦庄因此诗而被称为"秦妇吟秀才",但是他在晚年拜相之后,对此作品大量搜烧,也没有收入自己的《浣花集》,并且严禁子孙提及此作品,以致长期失传。

《秦妇吟》20世纪初始在敦煌石窟发现,这又是得益于我们前面提到的社会传抄,才重见天日。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唐朝没有诗歌刊物,李白杜甫的诗是谁搜集并流传下来的?

文人,这就是文人的功劳,文人即有文化的人,识字的人。文人是历史的歌者与记录者,此话没错。[赞][祈祷][玫瑰][玫瑰]

唐朝没有诗歌刊物,李白杜甫的诗是谁搜集并流传下来的?

唐朝文坛可谓是群星璀璨,这一时期诞生了很多优秀的诗人,这其中最著名的当数李白和杜甫,一位被称为“诗仙”,另一位则是“诗圣”,这一仙一圣,对于唐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世很多的诗人都模仿学习他们两人。

李白和杜甫不仅数量多,质量也是一流,无数经典的名篇佳作,那都是脍炙人口,一些经典的诗句,更是深入人心。即使是到了今天,那些诗句依旧还是历久弥新,我们可以从书本中读到,所以代代相传,从而感动了历代的读者。

那么关于唐朝没有诗歌刊物,为什么李白和杜甫的诗作能够流传下来,其实现在人可能误解了,觉得古代没有出版社,那些作品也就不可能流传下来,有这种想法也正常,毕竟唐朝尽管已经有了纸张,但是价格贵,也就是说成本高,很少会刊印出来。

没有诗歌刊物是不是意味着,那些诗歌就无法流传于呢?那么我个人总结了有这么两点。

一、民间流传

关于这一点也是比较好理解,往往一首好的作品,人们争相传诵,最终慢慢地人们都记住了,久而久之,作品也就有了生命力,从而慢慢地流传了下来。像李白和杜甫都是属于伟大的诗人,自然是有很多的粉丝,当他们写出了优秀的作品,从此人们就记住了他的作品。

二、由别人整理

后世的文人经过收集整理,最终流传下了来,这也是流传途径之一,只要你的作品足够好,也就像古话说的那样“是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光”,别人看到你的作品不错,也就会重新收集,再进行整理刊印,所以作品自然而然就代代相传,也让后人可以读到那些优秀的作品。

这些都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可能有条件的诗人,他们在晚年还会自行整理,交给别人刊印。所以那些经典的诗歌,并不是没有机会出版,只不过在唐朝各种各样的因素,或许在当时没有发行,可是后来随着时代的进步,那些作品都得以保存下来,最终使得历代的读者都有幸读到。

李白和杜甫是大诗人,他们自然有很多的追随者,只要是他们的作品,那都会流传下来,毕竟那些作品是文明的结晶,而后世的读者,对他们也是顶礼膜拜,这也使得作品具备了生命力,从此代代相传,一直流传到了今天,这也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如果还有什么其它的观点,也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唐朝没有诗歌刊物,李白杜甫的诗是谁搜集并流传下来的?

诗集(晏殊等人,写于帛上)、传抄(李杜诗篇万口传) 、个人整理(杜牧)。

唐朝没有诗歌刊物,李白杜甫的诗是谁搜集并流传下来的?

唐朝,在唐初就有着比较成熟的雕版印刷术,但雕版印刷术主要是用来印刷佛经和历书的,不印刷诗歌。那么,作为诗歌的巅峰是唐诗,唐诗的巅峰是李、杜,李白、杜甫的诗是谁搜集并流传下来的呢?

其实,在唐朝,诗歌的传播和流传的途径是很多的。

一是吟诵,口口相传。这在当时称为——徒歌传播。

只要是人们认为好的,而又朗朗上口的诗歌作品,就会被人们广为吟诵。这种吟诵不分场合、不分人员,上至皇帝、嫔妃,下到黎民百姓,文人墨客、武将士兵、男女老幼,都可以吟诵,是诗歌传播的最广泛、最普遍的途径。

二是乐歌,歌伎演唱相传。这在当时称为——乐歌传播。

歌伎们将诗歌谱曲演唱,在各种仪式、宴会、娱乐场所进行表演,既赚钱养活了自己,又传播了诗歌。

三是题壁诗,题写或凿刻相传。这种传播方式称为——固定文本传播。

唐朝诗人狂放不羁,喜欢游历,诗兴大发之际,往往随手就将诗歌题写在墙壁上、山石上、门柱上、木板上、寺壁上,甚至有人会应邀将诗进行凿刻,题壁诗成了唐朝诗坛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使诗歌得到广泛相传。

四是抄写,纸上收集或者刊印相传。这种传播方式称为——流动文本传播。

对于优秀的诗歌,首先是单首抄在纸上传播,后来再结集流传,一般是自己抄写,自己结集后,交给好友或者家人流传。有钱的,还会将其整理的诗集,自己出钱刊印流传。

李白就是自己将收集的诗歌手稿,交给族叔李阳冰。而杜甫就是自己收集整理后,后来的人再整理流传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