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高俅是怎样发迹的,其发迹史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春日之虎:
谢谢邀请回答问题!
高俅发迹,同样也是离不开历史上名将贤相成才的“才能+机遇”的套路。
一、高俅的才能
高俅,原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上古神话、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其中一代文学主流“宋词”的霸主,散文学大家,大文豪苏轼——苏东坡的“小史”,类似现今私人秘书的家童,聪明机警,略有文识,诗词歌赋皆通,字写的好,为苏东坡抄抄写写,能给苏东坡作秘书的,文学上没两把刷子,苏东坡能看得上眼吗?
高俅有一大特长,善蹴鞠,就是当时流行于王公贵族阶层的娱乐健身运动,今日风糜世界的足球运动的前身,高俅若生在今日,国足汗颜,或可跻身国际名脚!
高俅,不仅文学、体育有两下子,而且会使枪棒,是一个多才多艺,文武双全,用今天的话说,杠杠的“少年武术家+文艺青年”!
二、高俅的发迹
高俅,在老主人苏东坡外放地方官时,将其推荐给皇亲小王都太尉王诜作跟班,因而得到在皇亲中走动的机遇,进而结识端王赵佶——后来的徽宗皇帝,深得赵佶赏识。
赵佶即皇帝位后,有意提拔高俅,奈其无科举正途,这是宋朝提拔任用干部的首要条件,皇帝也奈若何,不似民间所说“皇帝金口玉牙,说啥就是啥”,皇帝也不能破坏干部管理制度!
那可怎么办呀?皇帝想要办的事情,还是有办法的!
于是,徽宗赵佶发挥高俅善枪棒的特长,派其到北宋抗金名将、五元帅之一的刘锜父亲刘仲武西北边防军中,以期获取军功予以提携,这是无科举正途的旁门佐道,皇帝赵佶为提拔高俅使用的“曲线救国”之计。
高俅由此发迹,一路飙升,最后上位至武官最高官职——太尉,掌控北宋政府的中央军一一禁军。
三、高俅其人
小说《水浒传》中,作者将高俅列为十恶不赦的大奸臣,极力黑之,大笔墨渲染,口诛笔伐,但也没有什么实质劣迹,估计作者为屡试不爽、仕途无望的文人,高俅非科举正途升迁高位,其心不悦,故而黑之。
其实,高俅并不在“宋末六贼”奸臣之列,只是其善于奉迎徽宗赵佶,取得徽宗赵佶的信任,定位高俅,也就是一个宠臣。
高俅作为非军事科班出身的禁军统帅,训练无术,带兵无方,致使宋太祖赵匡胤赖以起家的彪猛强悍的禁军战斗力下降,在金兵铁蹄踏入中原时不堪一击,乃至徽、钦二帝北俘五国城,北宋灭亡,作为禁军统帅的高俅,是要负责任的,当然,更大的责任是皇帝赵佶任人唯亲,用人不当的恶果。
据史载,高俅为官还是比较谨慎的,不似“宋末六贼”之首的权臣蔡京,专横跋扈,弄权误国,高俅仅在任太尉时,军事训练搞些非实战的花架子,取宠徽宗赵佶而已,所以说,高俅实际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宠臣”而已!
而且,高俅为人,知恩图报,位居高官,手握重权后,对老主人苏东坡贬官外放走下坡路时,不似世俗之世态炎凉,苏家人进京,殷勤礼遇接待,对苏家多有关照;另一个老主人刘仲武之子刘琦,成为手握重兵的高级军事将领,与高俅提携不无关系。
四、高俅结局
高俅,在金军南侵,随徽宗赵佶南逃时,与另一个太尉、“宋末六贼”之一的童贯,因事发生矛盾,托病返回开封,真的因病而亡,也应该是善终的了!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水浒传》中高俅是怎样发迹的,其发迹史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高俅发过迹?如果说发过也不过是仗着老子的权势,横行霸道,欺男霸女,成为一霸而已,这种人旧时代十分广泛,新中国一度鲜见,但由于世界观的变化近些年又逐渐复发,好在扫黑开始后,有所收敛。
《水浒传》中高俅是怎样发迹的,其发迹史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高俅,北宋名人,因名著《水浒传》而被施耐庵污名化,蒙受不白之冤。纵观其一生为人,为足球、相扑乃至体育事业的推广,献出了满腔热血。
凭借细腻的脚法,出神入化的运球能力,和灵光乍现的上帝之手,高俅从卞梁的烂泥胡同里踢出了世界波,驰骋绿茵场,抢断、过人、射门,如入无人之境,展现了大将之风,主管领导端王现场督战,激动得巴掌都拍红了。高俅声名远播扶桑和高丽,被圈内奉为世界之王,其发迹史揭示出铁一般的社会现实:中国人身强体壮,绝不是东亚病夫,能踢好足球!唯一的遗憾,为了帮助端王继承家业,高俅早早退役,也终结了国足的光荣与梦想。从此一群臭脚淹没了绿茵场,国足水准断崖式直坠,跌入漫漫长夜,让人跌足长叹。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再牛逼的球员,也得有群好兄弟啊!
《水浒传》中高俅是怎样发迹的,其发迹史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水浒传中关于高俅的描写根本就是瞎胡闹,与历史相差很多。高俅是有战功的,他所提拔的刘锜是真正的抗金英雄,比岳飞杀的金兵啊知要多多少倍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