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拘役的人,会不会被单位开除呢?

问题是:被拘役的人,会不会被单位开除呢?

答案是:要区别不同单位、不同身份人员而定。

一、拘役

拘役是指短期剥夺罪犯人身自由,就近拘禁并强制劳动的刑罚。

拘役,在中国是主刑之一,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1年;拘役刑期短于有期徒刑,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服刑期间,被处拘役者每月可回家1~2天,参加劳动者还可酌量发给报酬;拘役期满后再犯罪,不构成累犯;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指定监管场所执行,也就是俗称的监外执行。

二、国家公务员

党政机关国家公务员、人民团体工作人员,犯罪被判处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以上实体刑罚,也包括有期徒刑宣告缓刑,无论收监执行、监外执行与否,一律予以开除公职行政处分。

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

其中,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有期徒刑,包括有期徒刑宣告缓刑,也就是俗称的监外执行。

(二)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当然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缓刑,俗称监外执行的。

(三)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完全按照国家公务员人事制度管理,依法判处刑罚的,参照国家公务员处理。

四、国有企业工作人员

国有企业工作人员,指的是具有国家公职人员身份、由行政机关任命的工作人员(依法履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工作,管理使用公有财产的的国有[集体]企业工作人员),依法判处刑罚的,参照国家公务员处理。

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被拘役的人,会不会被单位开除呢?

因为本人以前从事过相关工作,我来谈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什么是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我国的刑罚分为主刑附加刑两类。其中,主刑的种类包括以下五种: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包括判处有期徒刑+缓期执行)、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的种类包括以下三种: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附加刑可以与主刑同时适用,也可以单独适用。

从这个规定可以看出:被判处拘役,本人肯定己经构成刑事犯罪,应该且己经被追究了刑事责任。毫无疑问:本人是一个标标准准的犯罪分子,并且被判处了刑法规定的主刑。这是大的前提,必须首先明确。

一般来说,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二、被判处拘役,单位怎样追究党政责任呢?

首先说党纪处分。如果被判处拘役的人,同时又是党员的,就没有身份和职业的限制,一律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处理。其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

党员犯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一)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刑法规定的主刑(含宣告缓刑)的;

(二)被单处或者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三)因过失犯罪,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上(不含三年)有期徒刑的。

因过失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下(含三年)有期徒刑或者被判处管制、拘役的,一般应当开除党籍。

也就是说:被判处拘役的党员,不论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肯定会被同时开除党籍

其次,再说政务处分或者其他惩戒。在我国,一般都将单位大致分为三类,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各种类型的企业。下面分三类予以说明:

1、如果本人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十七条明确规定:

违法违纪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在行政机关对其作出处分决定前,已经依法被判处刑罚、罢免、免职或者已经辞去领导职务,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由行政机关根据其违法违纪事实,给予处分。

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可以肯定:己经被判刑法规定的主刑——拘役——的公务员,毫无疑问,会被开除公职

另外,参照公务员法执行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律按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处理。

2、如果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其中,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这里要明确的是:第一款的适用对象为事业单位普通工作人员;第二款规定的所谓“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指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很明显,对领导和普通工作人员的处理规定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旦被判处刑罚——不论是主刑,还有附加刑,就必须给予降级或者撤职以上的处分。对于普通工作人员被判处拘役,也只能按照违法的具体情节,在降级或撤职以上处分的范围内(即:降级、撤职、开除三种处分),研究决定给予其中的一种恰当的处分。对于领导班子成员,则没有可选择的余地,一律开除

另外,对于实行全员骋用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来说,受到开除处分的,解除聘用合同

3、如果是各类企业职工。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单位可以单方面决定,解除劳动合同。实际上,对于在企业工作的职工来说,解除劳动合同和通常所说的开除,只有叫法的不同,结果完全一样——从此失业了。

被拘役的人,会不会被单位开除呢?

被拘役的人员,会不会被单位开除?这个问题小雷从两方面为大家解答。第一、什么是拘役。

拘役是一种短期自由刑,适用于罪行较轻但需要短期关押改造的罪犯,刑期在1个月到6个月间。它属于刑法规定的主刑之一,介于管制和有期徒刑之间。

也就是说,被拘役的人肯定是触犯法律了,但是性质不算恶劣,对社会的危害性也不大。比如犯了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等。

第二、单位什么情况下会开除人员。

我国的单位主要是分为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

对于企业来说,劳动者都是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按照《劳动合同法》,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而怎么算是“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劳部发[1995]309号《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是指:被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的、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的、被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第三十二条免予刑事处分的。劳动者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缓刑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所以说,按照法律的规定,虽然拘役不算很重的刑罚,但是对于被判处拘役的人员,用人单位是可以将其开除的。

至于会不会开除,这个就看单位的具体情况了,如果单位领导器重,觉得单位很需要你,那么不开除也是很正常的!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来说,则是要区分为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按照编制也就是分为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

对于公务员来说,他们是按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进行管理的,其中第十七条明确,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而拘役是属于刑罚的一种,所以对于公务员来说,拘役是会被单位开除的。

对于事业编制人员,他们是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进行管理的,其中第二十二条明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其中,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而拘役是属于有期徒刑以下刑罚,所以对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拘役不一定会被开除。

同时,目前事业单位的在编职工也都是需要签订聘用合同的,根据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范本),其中第七条明确,如果聘用人员存在“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缓刑以及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收监执行,或者被劳动教养的”的情况,那么单位是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那么要不要解除合同这个裁量权也在单位的手上,并没有强制规定。

综上,我们可以知道,对于公务员来说如果被拘役,那么肯定是要开除的,但是对于事业编制人员或者企业人员,被拘役会不会被开除就由单位自己做主了!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用简单的回答让您了解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欢迎关注我,如果有不同意见,请下方评论留言探讨!

被拘役的人,会不会被单位开除呢?

开除。对职工而言,故意犯罪属于解除合同的情形,而过失犯罪则不是。对公务员而言,录用条件尽管没有分故意与过失,但也有例外。

被拘役的人,会不会被单位开除呢?

被拘役的人,会不会被单位开除呢?拘役虽然是刑罚比较轻的,但也属于触犯刑法规定,说白了就是有罪的,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 ,被法院判定有罪的人,劳动合同法自动解除。毫无疑问,依据法律规定,单位会开除你。当然你的单位也可能由于各种原因,也许不会开除你。但是还是应该要遵纪守法。

被拘役的人,会不会被单位开除呢?

因人而异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