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被查出有作弊抄袭行为,会受到什么处罚?

古代科举考试发现作弊抄袭行为,处罚严励到杀头的!

科举制度为读书人叩开出仕为官的大门,应试士子求取功名心切,如何防止冒名顶替等考试作弊?

历朝历代对科举考试公开选拔人才,相当重视,力求公开、公平、公正,弄虚作假,询私舞弊者,严惩重罚。

严厉惩处科举考试舞弊,严励到什么程度?

举个例子,清朝曾有官阶最高一品大员,任职军机大臣、文渊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柏葰,宰相级的高官耶!

柏葰被皇帝任命为科举考试主考官,竞因为科举考试舞弊案丢了性命,其他考官被斩杀20多人,你看,惩处科举考试舞弊严励不严励、狠不狠哪!

大家熟知的大文豪鲁迅,其祖父既因科举考试舞弊案入狱,虽然保住了性命,却也因此倾家荡产,家道中落,从此一蹶不振,走了下坡路,以至于鲁迅自己在文章中说,小小年纪经常出入当铺!

古代科举考试制度,逐渐形成行严格、行之有效的防作弊制度,及具体操作办法。

一、报名也是要进行严格的资格条件审查,虽然没有照片,也要查清祖宗三代,且须有街坊四邻及在社会有地位身份的人士具保,验明正身,防止冒名顶替的枪手,如果有问题,是要连坐的,处理起来很严厉,甚至杀头的。

二、进考场时,要搜身检查,严查夾带,任何与考试有关的书籍纸条,衣服暗写字迹等,均在检查之列。

三、入考场后,单人一个考掤,杜绝与外界接触,不得出外,吃喝拉撒在其内,考试结束,方可外出。

四、考卷上收后弥封,就是现在的封卷头,无人知晓卷纸何人作答。

五、弥封后的卷纸,专人依次誊写抄录,以防判卷者认识考生字体,或考生在卷纸上留暗记。

六、判卷后,要有复核,依次登分,复审,再拆开弥封,核对考生姓名对号入座,成绩张榜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七、始终是,考生与判卷者、考官互无接触,杜绝一切可能产生舞弊的环节,严防作弊,保证考试公平、公正。

上述这些防作弊的方法,现代高考多仍在使用,防作弊手段,古人已经应用,可以说是向古人学习传承的而已!

所不同的是,现代高考作弊手段更加高科技,使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电子设备,防作弊应之以电子技术反作弊而已。

仅供参考。

古代科举考试被查出有作弊抄袭行为,会受到什么处罚?

科举考试开始于隋朝,结束于清朝,期间经历了1300年的历史,相比之前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对于普通人入仕可以说是相对公平的。科举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今天的公务员考试,不同的是科举会试考中后,甚至只要乡试考中了举人就能直接做官,而今天的公务员考中还是要从基层干起。

为了强调考试的公平性,不论是哪个年代的考试,考的是科举,或者是高考,都是要尽量杜绝作弊行为的,在重要的考试中,作弊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同样是对科举考试作弊的行为严惩不贷的,至于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则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处罚各不相同。

在今天如高考这一类考试,基本上每年还是会查出一两起作弊案件,有些人甚至购买了一些“高科技”装备,在古代当然是没有这么先进的装备,要在科举的时候作弊,主要还是依靠小抄,古代科举主要考墨义,策论,诗赋等,在很多时候大概是可以猜一下出题方向的,这样就能提前准备一些答题的内容抄在衣服上,鞋子上,身上,这些都是很低级的招数。有的人衣服上还带夹层,毛笔中空,砚台刻字来作弊,虽然大多数考中进士的人也就三,四十岁,但是还有跟多人考了一辈子,所以在科举时,冒一些风险也是值得的。

当然不只是考生们有应付科举的作弊对策,考官们也有防止考生作弊的措施,就比如考前沐浴,进入考场脱去所有衣物,逐件检查衣物鞋帽,考试用具等等,还鼓励考生之间互相举报,提供一定检举奖金等,为了防止有阅卷考官偏袒熟人或者门生,考生答题的卷子上也是有类似今天密封条的东西,保证科举的公平,在一些年代,甚至会由官方统一发放衣物,考试的笔墨,来防止考生作弊。

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杜绝了科举作弊的行为,但是任然有人会铤而走险,在乾隆年间,就会在科举考试时,随机抽查考生,检查考生携带的物品,如果发现作弊,先关押三个月,在发配往边疆或者充军,同时取消之前在科举考试中已经取得的所有权利,像秀才,举人的称号,不在享受朝廷补助,不在减免税赋,情节严重者会被判处死刑;主考官协助考生作弊,轻则革职查办,发配边疆,情节严重直接处死,咸丰年间的文渊阁大学士柏俊就因为科举受贿被斩首。

在明朝时期,如果一旦被抓到科举作弊,那么在之后的三次科举考试都会被列入黑名单,除此之外还将被发配往边疆地区服劳役,再次回来考试时,按照三年一次的科举,也已经是十二年之后的事了,作弊的考生由于年龄限制基本上也不可能考中科举了。这样相比之下,可以说今天对待考试作弊真的是非常的宽容了,即便有人作弊被抓,也就是被记录到诚信档案,最严重判3-7年刑,也不至于像明清时期发配边疆,或是惹上杀身之祸。

古代科举考试被查出有作弊抄袭行为,会受到什么处罚?

古代科举监考是很严的,甚至比现在高考还严,这么严的监考中,古代这些“聪明”的才子是怎么作弊的?被抓到后又会遭到什么处罚?今天就这个话题,我们来聊聊。

作弊最简单的方法是“带小抄”,这种方法也是最容易被识破的,因为在考前,监考官会搜身,衣服、鞋子甚至是文房四宝,都要检查。

后来这种方法就废了,因为在考试前,考生要沐浴更衣,先脱了自己的衣服,再换上统一的,用小抄作弊自然就不现实。

古人的小抄可我们想象中要“厉害”很多,比如跟麻将一样大的:再比如抄在内衣上:

小抄不行,那找人替考?

这在宋朝之前倒有一定可能性,不过宋之后,统治者在召集考生考试的时候,要收集考生的体貌特征,进入考场则要验明身份,算是准考证的雏形。

还有一种是贿赂主考官,成功与否,取决于你的后台有多硬,或者是主考官有多廉洁。

那么作弊被抓到后会面临什么处罚?主要有这么几种:

1.连坐

典型的是宋朝,先把考场分成几个区域,只要一个区域内有人作弊,那么该区域内的其他考生会受到牵连,取消当年的考试资格。

2.发配边疆

在明朝,对作弊处理的很严,只要被发现了,不管是作弊的还是参与作弊,都会被发配边疆,而且要在边疆呆上九年,即便从边疆回来,也不能继续参与科举。

还有罚钱、戴枷锁、打屁股,甚至是直接处死等处罚方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