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亲王级别会享受什么待遇?
谢谢邀请回答!
醇亲王载沣,清末帝宣统皇帝溥仪之父,担任监国摄政王。
清朝的亲王,为大清帝国皇室爵位最高的一等爵位,当然在清朝,待遇也是最高的,但是较历朝历代的亲王,待遇并不算高。
一、古时,封建社会,王、亲王、郡王,都是爵位,是高于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多是皇亲国戚,或者是在帝王创立国家之初的开国功臣,得封王爵。
汉高祖刘邦,开国时曾封异姓功臣为王,如楚王韩信、九江王黥布、梁王彭越等,在政权稳定后,先后削夺王爵,公开宣布:“非刘氏不得为王”。
二、清朝的亲王,为皇室爵位最高等级。
清朝的亲王,较历朝的王爵,待遇并不算高,前朝的王爵,都有封地,可以收取税赋自用,自己委派官吏管理封国,豢养军队,俨然独立王国;
清朝的亲王,木有封地,木有封地就木有税赋收入,也就木有封国官吏及军队,清朝对王爵管理很严,圈养在京,甚至明令,诸王爵、包括亲王在内,无皇帝准许,不得擅自离京外出。
但是,清朝的亲王,在有清一朝,待遇还是最高的,亲王年薪白银万两,年禄米万斛。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清朝亲王级别会享受什么待遇?
清朝“亲王”指的就是宗室爵位中的第一等爵位“和硕亲王”。
清朝位列“和硕亲王”的宗室其实并不多,大概只有37位。这其中包括10位可以世袭罔替的亲王,即礼亲王代善一脉、郑亲王济尔哈朗一脉、睿亲王多尔衮一脉、豫亲王多铎一脉、肃亲王豪格一脉、庄亲王博国铎一脉、怡亲王允祥一脉、恭亲王奕訢一脉、醇亲王奕譞一脉和庆亲王永璘一脉。
剩下的27位亲王都是需要世代递降的,当然也有曾为亲王,后来坐上皇帝的。这之中包括敬谨亲王尼堪、成亲王岳托、安亲王岳乐、端重亲王博洛、英亲王阿济格、襄亲王博穆博果尔、裕亲王福全、恭亲王常宁、纯亲王隆禧、理亲王允礽、诚亲王允祉、雍亲王胤禛、恒亲王允祺、淳亲王允佑、廉亲王允禩、履亲王允祹、果亲王允礼、諴亲王允秘、宝亲王弘历、和亲王弘昼、荣亲王永琪、质亲王永瑢、哲亲王永宗、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瑆、嘉亲王永琰、庆亲王永璘、定亲王绵德、智亲王绵宁、敦亲王绵恺、瑞亲王绵忻、惠亲王绵愉、敦亲王奕谆。
当然我们今天不是说清朝的亲王爵都有哪些,而是来说说清朝亲王级别会享受到什么待遇?
首先据《钦定大清会典则例.户部.俸饷》载:“顺治七年议準亲王岁给俸银万两禄米万二千斛”,也就是说亲王最基础的待遇就是每年能得到1万两俸银,1万2000斛禄米。
之后在舆服上,据《清史稿.舆服志》载,亲王主要能享受到以下几个待遇:
一、“明轿一,木质,洒金,不施幰。盖、辕、杆皆髤朱饰金。”。可以配一顶敞轿,敞轿为木质,可用金片装饰,但不能安放帷幔,此外敞轿的伞盖、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驾车的把手可以涂上红漆,用金片装饰。
二、“暖轿一,银顶,金黄盖幨,红帏,缎、毡各惟其时。”。可以配一顶带有帷幕遮蔽的轿子,轿子可以用银顶,用金黄色的车帷子,用红色的幔幕。
三、“朝冠,冬用薰貂、青狐惟其时。上缀朱纬。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十,衔红宝石。夏织玉草或藤竹丝为之。石青片金缘二层,里用红片金或红纱。上缀朱纬。前缀舍林,饰东珠五。后缀金花,饰东珠四。”。亲王上朝所用的帽子,冬朝冠冠体为圆顶呈斜坡状,用薰貂制作,十一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则用青狐皮制作。冠体上缀“朱纬”,冠顶金龙二层,用十颗东珠装饰,接衔红宝石。
夏朝冠冠形为圆锥形,下檐外敞呈双层喇叭状,用玉草或藤竹丝制作,在两层喇叭口上镶石青色织金边饰,以红纱或红织金为里。冠体上缀“朱纬”,前缀“舍林”,用五颗东珠装饰,后缀“金花”,用四颗东珠装饰。
四、“吉服冠,冬用海龙、薰貂、紫貂惟其时。夏织玉草或藤竹丝为之。红纱绸里。石青片金缘。上缀朱纬。顶用红宝石。”。吉服冠就是平常戴的帽子。亲王冬吉服冠根据时间分别用海龙、薰貂、紫貂制作而成,夏吉服冠也根据时间用玉草或藤竹丝制作而成。红纱绸裱里,石青色织金边饰缘边。上缀朱纬,顶满花金座上嵌红宝石一颗。
五、“端罩,青狐为之,月白缎里。”。端罩就是满族在冬季替代衮服、补褂套穿在朝袍、吉服袍等袍服外的一种圆领、对襟、平袖、长及膝、左右垂带的翻毛外褂。亲王穿的端罩可用青狐皮制作而成。
六、“补服用石青色,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亲王的补服可用石亲色,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
七、“朝服、蟒袍蓝及石青随所用,若曾赐金黄色者,亦得用之。馀与皇子同。”。亲王的朝服、蟒袍,蓝色或石青色随便用,其余的与皇子一样。而皇子的朝服有两种,一种是在十一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所穿,披领和裳部具表紫貂,马蹄袖端薰貂,绣纹两肩及前胸后背正龙各一条,襞积行龙六条,间以五色云纹。
另一种则是其余时间所穿,披领和袖均石青色,织金缎镶边,冬天再镶一层海龙皮边;绣纹两肩、前胸后背正龙各一,腰帷行龙四,裳行龙八,披领行龙二,马蹄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平水。
蟒袍原皇子是金黄色,但亲王只能是蓝色或石青色,领袖石青色织金缎镶边,绣九条蟒,前后左右开裾。
八、“朝珠不得用东珠,馀随所用,绦皆金黄色。”。亲王的朝珠除了不能用东珠外,其他的随便用,而贯朝珠的线条可用金黄色。
九、“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四,中衔猫睛石一,左右佩绦如带色。吉服带亦色用金黄,版饰惟宜,佩绦如带色。”。“朝带”就是穿朝服时所用的腰带,颜色用金黄色,上嵌金衔玉方版4块,每版饰东珠4颗,中间饰猫晴石一颗,左右的佩绦也用金黄色。穿吉服用的腰带也为金黄色,其余与朝带相差无二。
十、“雨冠、雨衣、雨裳,均用红色,毡、羽纱、油绸,各惟其时。”。亲王用的雨冠、雨衣、雨裳均为红色,同时根据不同的季节,可用毡、羽纱、油绸制作。
十一、“金宝,龟纽,平台,方三寸六分,厚一寸。”。亲王用的金印,印钮为龟形,长方三寸六分,宽一寸。
十三、“吾仗四,立瓜四,卧瓜四,骨朵四。红罗绣五龙曲柄盖一。红罗绣四季花伞二,红罗销金瑞草伞二,红罗绣四季花扇二,青罗绣孔雀扇二。旗枪十,大纛二,条纛二。豹尾枪四,仪刀四。马六。遇大典礼,则陈於府第,出使用以导从。常日在京,用曲柄盖一。红罗伞扇各二。吾仗、立瓜、卧瓜、骨朵全。马四。前引十人,后从六人。因事入景运门,带从官三人。原定有红罗绣花曲柄伞一,豹尾枪二,大刀二。兹改为五龙曲柄盖一,豹尾枪四,仪刀四。馀同。崇德初年,定亲王销金红伞二,纛二,旗十,立瓜、骨朵各二,吾仗四。”。
自皇太极之后,一般情况亲王出行可用2根立瓜(《元史·舆服志二》载:“立瓜,制形如瓜,涂以黄金,立置,朱漆棒首。”),4根卧瓜(《元史·舆服志二》载:“卧瓜,制形如瓜,涂以黄金,卧置,朱漆棒首。”),2根骨朵(是一长棒,顶端缀一蒜形或蒺藜形的头,以铁或坚木制成),1把红罗绣五龙曲柄盖,2把红罗绣四季花伞,2把红罗销金瑞草伞,,6把红罗绣四季花扇,2把青罗绣孔雀扇,10根旗与枪,2根大旗,4根豹尾枪,4把刀,6匹马开道。
当然若是亲王长年在京的,出行则只能用1把曲柄盖,4把红罗伞扇,4根立瓜,4根卧瓜,2根骨朵,4匹马,前面10人,后面6人开道。此外,若是被皇帝召见,亦或有事晋见要入景运门的,就只能带3个仆人,1把五龙曲柄盖,4根豹尾枪,4把刀。
以上就是清朝给予亲王的舆服待遇。同时在府邸上,清朝也给予了亲王相应的特殊待遇。
首先在清朝,只有亲王和郡王能够居住在北京城内的王府中,如果被废除王爵,或丢掉了王爵,则就要搬出王府。
同时在王府的建造上,清朝也有着严格的规定,据《大清会典》规定:“亲王府制为正门5间,正殿7间,前夕护以石栏,殿内设屏风和宝座。两侧翼楼各9间,神殿7间,后楼7间,凡正门殿秦均覆盖绿琉璃瓦。正殿脊安吻兽、压脊7种。门钉9纵7横63枚。其余楼房旁庑均用筒瓦。”。
此外,清朝的亲王还能享受到其他的一些特别待遇。如在祭天时,亲王是站在第二排,仅次于皇子,《清史稿.礼志》载:“各六行,行各六重,皇子列第一重,次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各按行序”;在内外札萨克会盟时,亲王的坐位要高于贝勒以下爵位的位置,《清史稿.礼志》载:“内外札萨克会盟,三年一举....坐次视内亲王、贝勒、贝子、公降一等,宴赉有差。”。
清朝亲王级别会享受什么待遇?
在清朝亲王也就是指的清朝宗室爵位中最高级的爵位和硕亲王。清朝的爵位制度是非常森严,每个爵位享受什么待遇是有严格要求的。
其实要看亲王的待遇光说是没有太大感觉,要是对比其他爵位来看就明白亲王待遇有多高了。
在清朝一般皇子和对国家有战功的皇室宗亲都有机会被封为和硕亲王,清朝除了和硕亲王还有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和不入八分镇国公、奉恩辅国公和不入八分辅国公、一二三等镇国将军、一二三等辅国将军、一二三等奉国将军以及奉恩将军共十二等十九个级别的宗室爵位。
和硕亲王是所有宗室爵位中待遇最高的,先以收入来说,和硕亲王每年的俸银是1万两白银,禄米是1万斛,除此之外朝廷还允许每位和硕亲王报请一个亲王世子,也就是在亲王的儿子中选一个儿子将来做继承人,亲王世子每年俸银是6000两,禄米是6000斛。
再看低亲王一个级别的郡王,每年俸银是5000两,禄米5000斛,郡王也被朝廷特许一位儿子出来食俸禄,也称作郡王长子,而郡王长子每年俸银是3000两,禄米3000斛。
再低一级就是多罗贝勒,每年俸银是2500两,禄米是2500斛,从贝勒这里开始他们的儿子就没有资格食朝廷俸禄了,因此子嗣也就没有待遇。固山贝子每年的俸银是1300两,禄米是1300斛。
贝子之下的爵位待遇就不挨个细说了,从这里就能看出和硕亲王的收入比它低级爵位的收入真的是要高太多了。
除了收入,再说王府的建筑待遇,清朝的皇室宗亲居住府邸其实全部都是由内务府统一管理分配,清朝的爵位是降级承袭爵位制度,也就是说后代想继承爵位是要每承袭一次降爵一次,除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之外,其他王爵都是要降爵承袭。因此清朝的亲王后代如果失去了亲王或郡王爵位是要把王府交还给内务府,而王府的建筑规模也是有明确要求。
首先就是建筑外观,清朝有明确规定,屋顶的金黄色琉璃瓦只有紫禁城和皇帝的行宫可以使用,而亲王和郡王这两个爵位是比较特殊,可以使用碧青色琉璃瓦,其他爵位和朝臣以及普通百姓都只能使用灰色瓦片。
其次房屋数量也有着不同,在清朝九五之数代表着九五之尊,所以九五只能皇帝使用,任何人的房屋数量都不能达到九五之数,亲王的王府房屋是仅次于皇帝,亲王的王府通常是正殿七间,后殿五间的七五之数,仅次于皇帝的九五,这已经是远高于其他爵位的待遇了。
除了房屋数量之外,还有就是大门的门钉,紫禁城也就是皇帝居住的地方门钉通常是九九八十一颗,而亲王府的门钉则比紫禁城九九之数少了一些,亲王府的门钉是九纵七横六十三颗门钉,而亲王之下的郡王则又比亲王少了一些,以此类推,爵位越低也就越不一样了。
除了这些,亲王在护卫、仪仗、衣冠等各个方面待遇也都与其他爵位不同,彰显了亲王仅次于皇帝的特殊待遇。因此来说清朝的亲王待遇要比其他爵位待遇高得多,而且区分很明显。
但这说的只是普通亲王的待遇,其实亲王还有很多待遇都不是固定的,清朝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特殊的亲王,他们的待遇要远比一般亲王高得多,当然,这些获得特殊待遇的亲王大都是非常受皇帝喜爱,所以与皇帝的关系远近也是决定一个亲王能享受多高待遇。
比如雍正十分喜爱和信任自己的十三弟怡亲王胤祥,他经常没事找理由赏赐胤祥金银财宝,每回赏赐胤祥都至少五万两银子起步,这种经济待遇使得胤祥远比一般亲王要富有得多。
雍正除了没事赏赐胤祥金银财宝,还特意命胤祥食双王俸禄,这代表着胤祥一个人拿两份亲王的收入,最关键的是雍正还下旨让内务府承包了胤祥的怡亲王府六年开销用度,要知道内务府是属于皇帝私人账户,通常都是皇帝的儿子才会享受到内务府包开销的待遇,而皇帝的兄弟很少有能享受到如此待遇,其实这相当于是雍正拿自己的钱养弟弟胤祥全家,而且一养还是六年。
雍正还下旨命胤祥除了一个儿子有亲王世子的待遇,胤祥还可以再选出一个儿子来承袭郡王爵位,也就是胤祥本人食双王俸禄,他的一个儿子可以享受到亲王世子的俸禄,他还可以再有一个儿子享受郡王的俸禄,这可是一般亲王没有的待遇。
后来胤祥去世,雍正下旨让胤祥的怡亲王爵位变成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后世不用降级承袭,而且更为破格的待遇是胤祥的另外一个继承宁郡王爵位的儿子也享受到了世袭罔替的郡王爵位待遇,这相当于胤祥一个人为子孙后世博得了两个铁帽子王爵位。
除了这些,雍正还特意增加了胤祥的亲王护卫17人,旌旗仪仗也增加了很多,可以说胤祥在当时的旌旗仪仗基本是仅次于皇帝,远比一般亲王更加壮阔。胤祥这个亲王的待遇和权力在清朝历史上是仅次于摄政王多尔衮的了。
还有乾隆初期,雍正临终前给将乾隆托孤给自己的两位弟弟十六弟庄亲王胤禄和十七弟果亲王胤礼,乾隆继位后胤禄和胤礼都享受到了双王俸禄的待遇,而且还特许御前免跪赐座。
胤禄和胤礼的御前免跪赐座待遇也是一般亲王享受不到的待遇,这主要在于他们俩深得雍正喜爱,被雍正临终委任为顾命亲王,所以乾隆继位后赐予了他们俩远高于一般亲王的待遇。
还有乾隆的弟弟和亲王弘昼,乾隆对这位五弟弘昼比较喜爱,主要在于弘昼荒唐不得人心,对乾隆皇位没有太大威胁,所以乾隆给予弘昼的待遇也很高。
弘昼为人狂傲无礼,他曾经当着乾隆和众朝臣的面殴打了一等公、领班军机大臣兼大学士讷亲,清朝不设宰相,领班军机大臣兼大学士权力地位几乎等于宰相,而且还是一等公爵位,讷亲的身份地位在当时可谓是位极人臣。
但弘昼与讷亲一言不合,他竟不顾亲王身份当场殴打讷亲,而更为让人诧异的是乾隆居然在一旁微笑观看弟弟殴打宰相,毫无制止的意思,事后乾隆也并未追究弘昼责任,因此众朝臣此后对弘昼是敬而远之,弘昼由此不得人心。
当然,弘昼如此很可能是演戏给乾隆看,是为了打消乾隆对他的疑虑,所以这件事之后乾隆对弘昼的待遇提的很高,乾隆把雍正的行宫雍和宫也就是雍正当皇子时期的雍亲王府交给弘昼管理,并且特意把其中的金银财宝全部赐给了弘昼,这相当于老爹的家产乾隆都没要,全都给了弟弟,弘昼算上自己的和亲王府由此拥有了两份王府财产,这也不是一般亲王能有的待遇。
后来弘昼还经常上演活出丧的荒唐事情,弘昼曾经说过:“人没有一百年还不死的,还有什么好避讳的?”
弘昼的一大爱好就是办葬礼,他经常亲自指挥丧仪,坐在庭院的中间,让府里的家人祭奠哀泣,自己在一旁岸然笑饮以为乐趣。
弘昼每次这么荒唐的活出丧之后,乾隆就会赏赐他很多,因此弘昼也是乾隆时期享受待遇最高的亲王。
所以说在清朝一般亲王的待遇就已经远比其他皇室爵位高得多,算是仅次于皇帝的待遇了,而想获得比一般亲王更高的待遇还要看这位亲王和皇帝的关系亲密度如何了,这么看来和皇帝搞好关系也是能让这个亲王的待遇更往上提一格。
因此清朝的亲王究竟最后能享受什么待遇还得看他和皇帝的关系如何了。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清朝亲王级别会享受什么待遇?
清朝的宗室亲王爵位可分为三大类,前期的两字亲王和之后的和硕亲王,以及世袭罔替的铁帽子亲王,具体待遇不同。
如清朝刚刚入关之后的一段时期内,对西征和南伐的立有战功的皇族宗室的直系子弟加封亲王,但这类亲王绝非和硕亲王。比如朝廷封硕塞的承泽亲王(庄亲王),封敬谨亲王的尼堪,端重亲王的博洛等。
这种亲王爵位十分尴尬,原因第一是因为清朝立国之初对爵位还没有完全系统明确化有关,第二是和朝中的“贵宠”有所区分,个人认为,就像现在我国委员和常委的区别。虽为亲王爵位但低于贵胄和硕亲王,不在议政王范围之内,但又高于郡王之列,有点类似“名誉亲王”,既得亲王之名,又低于和硕(一方)王权。
从多尔衮给硕塞授封的诏书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端倪:“谕曰:“博洛、尼堪、硕塞皆不当在贵宠之列。兹以太祖孙故,加锡王爵。其班次、俸禄不得与和硕亲王等”。与睿,肃,礼,郑,豫,英,颖等当时的和硕亲王在俸禄和地位上不可同语,即使后来塞硕被追封为和硕庄亲王并世袭罔替,也不能像其他人功封铁帽子王一样配享太庙,入盛京贤王祠(前身就是雍正专门为胤祥修的怡亲王祠)。
第二类就是普通的和硕亲王,也分为两种,一种是皇子长到十五岁,由宗人府具奏请恩封爵位。如果皇子的出身高贵,比如是嫡子,或是皇贵妃及宠妃的儿子,就可能被封为亲王爵位,亦或者在之后不断累计功绩,最后加封为和硕亲王,清朝雍正,乾隆,嘉庆,道光都是以亲王之位登基为帝。
皇子到一定年龄被封爵位后,就要离开禁城分府居住。按清朝朝廷惯例,亲王爵位的皇子除了赏赐王府之外,还要由内帑支付一笔高达二十三万两白银的“分家费”,并赐予大量田土庄园,佃户奴仆。而且在分府之日的六年内由宫中给予王府的器物和用度,作为皇子独立生活的过渡,还要在所封旗籍之内分拨十二个佐领作为旗份。
另一种情况是,和硕亲王为朝廷立下赫赫功绩,或和当朝帝王关系亲近,深受宠信,那亲王之子(王世子)就可以被恩准承袭亲王爵位不必递降为郡王,比如康熙五子恒亲王胤祺,雍正恩赐其子弘晊承袭亲王爵位,雍正之子和亲王弘昼,乾隆准其子永璧承袭亲王之位而不降爵,甚至在乾隆朝一直保持爱弟子孙的王爵,等等类似这种例还不少。
最后就是铁帽子亲王爵位,除了清初因战功功封的八大铁帽子王外,还有清中晚期恩封的四位铁帽子王,其中礼,睿,肃豫,郑,庄,怡,恭,醇,庆,这十家为和硕亲王。他们各自代表八旗地位和宗室支属,以及清初太祖太宗各派系传承关系,被前世帝王赐为或追封为世袭罔替,后世子孙不得轻易改动,比如雍正帝恩封十三弟和硕怡亲王胤祥之子弘晓为世袭罔替王的诏书上所说:“吾弟之子弘晓,著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永远弗替。凡朕加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得任意稍减。(世袭罔替)”。这种属于“祖训”的旨意在以孝治天下的后世帝王眼中是万万不可改动的,所以世袭罔替亲王成为清朝皇帝之下最高的爵位阶层,只可废杀其人,不可断嗣王爵,在朝廷站班排位,宗室中的地位,以及田土奴仆都是不可轻易撼动的,稍微夸张的说,铁帽子亲王是与皇帝“共天下”的爵位(恩封的差点儿)。
最后就是俸禄待遇,亲王的俸禄上是每年一万两(工资),禄米一万斛;,但是除了纯无差可当的冷门王爷外,大部分亲王都不指望这个钱活着,尤其是铁帽子王,他们每年的得到的“孝敬”和田土庄园的赋税,以及包衣奴仆的供奉是俸禄数倍之多。
官员拜见亲王要行一跪三叩礼,满称奴汉称臣(见太子行两跪六叩首礼),可着五爪正龙补服。亲王府门为五间,可开启中央的三间,银安殿面阔七间(极少,谁也不敢顶格修建),可用单檐歇山顶,檐角上的垂脊兽为七个(皇帝九个)屋顶上可覆绿色琉璃瓦,屋脊可安吻兽,正殿中设座,高八尺,广十有一尺,修九尺,基高尺有五寸,朱裸彩绘五色云龙,座后屏三开,上绘金云龙,均五爪。大门上的门钉用九行、七列共六十三个,和玺彩绘可用龙草和玺,这种在吃喝用度上的等级待遇太多了,无法一一列举。
亲王出行或者在朝会大典上的卤薄(仪仗)也不像电视上演的那么随意。亲王的仪仗及其奢华威严,有吾仗四,立瓜四,卧瓜四,骨朵四。红罗绣五龙曲柄盖一。红罗绣四季花伞二,红罗销金瑞草伞二,红罗绣四季花扇二,青罗绣孔雀扇二。旗枪十,大纛二,条纛二。豹尾枪四,仪刀四。马六。遇大典礼,则陈于府第,出使用以导从。常日在京,用曲柄盖一。红罗伞扇各二。吾仗、立瓜、卧瓜、骨朵全。马四。前引十人,后从六人。因事入景运门,带从官三人。原定有红罗绣花曲柄伞一,豹尾枪二,大刀二。兹改为五龙曲柄盖一,豹尾枪四,仪刀四。馀同。崇德初年,定亲王销金红伞二,纛二,旗十,立瓜、骨朵各二。
所以在清朝能不能被封为和硕亲王,除了投胎技术之外,还有个人的努力拼搏以及政治投机。清朝功封恩封考封追封一共七十多位亲王,他们的命运和待遇都不尽相同,但已经都是位极人臣的最高爵位了,另外蒙古爵位的亲王低于满洲宗室亲王,就是另一种待遇了。
最近正在写清朝铁帽子王系列,欢迎大家关注雅阅。
清朝亲王级别会享受什么待遇?
过去的王朝时代,能被冠以亲王封号,都是那些地位显赫的人。当然,不同朝代也有不同。有的亲王加封为地方藩王,掌握实权。有的得到财富、土地,却没有实权。清朝的做法,跟其他朝代有很大不同。亲王们可以掌握实权,镇守地方,却没有直接的封地。
除了那些蒙古亲王可能会回到本地,其余基本都住在北京。而且,清朝的亲王不只是封号,还是爵位。它的全称是和硕亲王。这是满语汉译后的称呼。最早起源于皇太极称帝时期。皇太极在关外称帝后,将宗室定为九等。“和硕亲王”位于第一。
皇太极的做法,极大改变了努尔哈赤时期的惯例。努尔哈赤时期,最高的爵位是贝勒。贝勒极为极高,仅次于大汗。可以左右大汗的决定。这种做法,极大程度提高了皇帝的地位。
在当时,被加封为亲王爵位的,都是立下功劳的宗室。皇太极时期,创建基业基本还是要依靠爱新觉罗氏的力量。加封他们为亲王。可以鼓励他们奋勇向前,敢于在沙场上冲锋陷阵。对于军队战斗力,有极大的提升。
而且,这种爵位还是世袭罔替的。对于宗室内部来说,吸引力极大。把爵位划分为不同等级,也可以方便皇帝定下严格的规矩,让他们听从号令。因为分封爵位的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如果办事不力,就不会得到爵位。通过这种办法,清朝提到了宗室的凝聚力。
清朝亲王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通过这种立下功勋被加封的。他们的范围,也都是局限在宗室内部。有一些,甚至得到了世袭罔替的权力。皇太极定下的这套宗室封爵的制度,其实仍有漏洞。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修改,直到乾隆时,才趋向完整。
也是在那段时期,出现了“八大铁帽子王”的说法。他们的爵位可以世代传袭。而且,拥有极高的俸禄。亲王每年俸禄一万两白银,五千石白米。
这是明面上的收入。暗地里又有不可知的贿赂。晚清时的庆亲王奕劻仅在银行的存款,就有712.5万英镑。其余财产又不知有多少。
在亲王去世后,还会得到谥号。这是过去一种极高的待遇。一般大臣都得不到。谥号会根据亲王一生的评价,各有不同。
当然,这种做法不是没有弊端。如果这种分封爵位的权力落在其他人手中,就极为考验宗室的忠诚度了。这种忠诚度,往往经不起考验。宗室内部为了争夺地位,常常不择手段。
顺治时期,皇帝跟多尔衮争权。多尔衮大权独揽时,王公大臣对皇帝的遭遇,大多默然不语。宗室内部中的尼勘、博洛,甚至投靠多尔衮,换取亲王的地位。
同样的,因为亲王极高的地位和特权,让他们完全无法得到约束。除非是他们愿意顾及自己的名声。否则,即便亲王为非作歹,也不会受到太多惩罚。最多是皇帝的斥责。
比如前面提到的庆亲王,他收受贿赂的事情,已经是朝野公开的秘密。可是,因为慈禧认为“看来看去,还是他贴心”,所以长期稳坐军机大臣的位置。
除了那些因为功劳加封的亲王,还有皇帝的兄弟、儿子、女儿,也都是和硕亲王等级的爵位。而且,因为跟皇帝的关系特殊。所以地位也可能会更高一些。
晚清恭亲王訢,他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咸丰皇帝的兄弟。在咸丰朝崭露头角,到同治、光绪时期掌握大权。这些人同样享有同等的权力。
这些亲王在过去不仅不用纳税,朝廷还要拿出很大一笔钱来养他们。逐渐成为一种巨大的拖累,却难以摆脱。因为皇帝还需要得到他们的支持。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清朝亲王级别会享受什么待遇?
在清朝,皇太极登基之后,就正式确立了宗室九等爵位制,即: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子、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而亲王也就是指爵位中等级最高的和硕亲王,在宗室成员中,如果能混到和硕亲王这个等级,那也可以算得上是功成名就,亲王的这个等级绝对是可以给自己的身份镀上一层金的,也必定是熠熠生辉,光彩夺目。那么在清朝时,亲王这一身份,可以享受到哪些特殊的待遇呢?
清朝爵位等级划分
一、世袭罔替制(特殊亲王铁帽子王享受的待遇)在清朝共有十二个铁帽子王,其中八个是靠功勋换来的,分别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另外四个铁帽子王属于恩封,分别是: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我们可以看到,在铁帽子王中间有亲王也有郡王,但亲王居多,那么在亲王之上又加戴一顶铁帽子的亲王的待遇和普通的亲王又有什么不同呢?
铁帽子顾名思义,有我们现代铁饭碗的意思,并且只要这个朝代存在,亲王这个爵位可以世代传下去,到了儿子也好,孙子也好,都不降级,永享亲王爵位,以及亲王待遇。在清朝最具有代表性的铁帽子王是雍正的十三弟胤祥。
睿亲王多尔衮
雍正在众多的亲兄弟中间,与十三弟是真正的铁杆兄弟,在他没有上位之前,老十三就是他的鼎力支持者。对雍正成功登顶九五之尊的宝座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雍正对这个弟弟是十分的疼爱呀,他上位之后,就给老十三封了“铁帽子王”。
封了铁帽子王就意味着给了他世袭罔替的特权,在他的后代中,每一代都可以挑选出一个男子来继承亲王的这个爵位,这是何等的荣耀呀,这等特权可保家族永世繁荣昌盛。据说雍正对老十三的疼爱不仅仅是赐铁帽子王,为了十三弟他还打开了自己的小金库,老十三家的开销全由他个人承包了。
铁帽子亲王与普通亲王所享受的待遇不同之处就是铁帽子亲王在爵位上享有世袭罔替制的特权,而普通亲王是没有这个资格的。其他待遇与普通亲王是大同小异,关键看皇帝有多疼爱你,越疼爱你得到的奖赏就越多。
铁帽子王
二、普通亲王享受的待遇1.工资待遇:年薪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折算成人民币大约是现在的500万左右,这放在现在也绝对是超过了中央那些高层领导的工资了呢!
2.住房待遇:赏赐“别墅”一套,也就是府邸,在清朝时被封爵位的宗室成员都有单独的府邸。亲王府可拥正殿为七间、后殿五间,正门五间。在东西两侧翼楼各间,神殿七间、后楼七间、还有东西两侧是五进七进的四合院落。另外还设有独立的花园、池塘、假山等美景,用于观赏,虽然没有皇帝的御花园那么大,但也绝对算得上是超级大豪宅了。
廉亲王
3.固定资产:赐予大量的田土庄圆,另加佃户奴仆等人。在赐爵分府的六年内王府的器物和用度皆由宫中承担。
4.现金赏赐:可达二十三万两白银。
5.尊享礼遇:官员拜见亲王要行一跪三叩礼、
6.一身行头:可着五爪正龙补服。亲王的补子上绣的是五爪金龙四团,前胸后背是两条正龙,两肩各一条行龙。
雍亲王
7.出行标配:可享顶级仪杖。它包括:四根吾杖、四根立瓜、四根卧瓜、四根骨朵、红罗绣五龙曲柄盖一、红罗绣四季花伞二、红罗销金瑞草伞三、红罗四季花扇二、青罗绣孔雀扇二、旗枪十、二根大纛(大纛,就是长五尺、高三尺的三角旗,一般以龙为图案)、二根条纛(条,就是长方形的大旗)、豹尾枪四、仪刀四、马六匹。
果亲王
这样看来,清朝的亲王无论是在经济物质上还是在权力上,享受的待遇都是非常丰厚的,当然能够被皇帝封为亲王的人自然也都不是什么泛泛之辈。特别是那些还能被冠以铁帽子的亲王,基本上个个都功勋卓著,为大清的江山曾立下过汗马功劳。所以在亲王身上所享受的这份待遇,也意味着,待遇越厚实,肩负的责任就越重大。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