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会怎么改革?
一、事业单位为政府举办的社会公益性、服务性机构,但不是政府机构,多数会获得财政支持;按照经费来源不同,可以大致分为四个类型:
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财政差额(定额)拨款事业单位;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
另外,还有一个特殊类型,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也是财政全额拨款。
二、201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拉开事业单位改革的序幕。
按照计划时间表,2015年在清理规范的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2020年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事业单位改革,目前已经完成第一阶段的清理规范事业单位分类的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事业单位重新分类定位,进入改革的实质性实施工作阶段。
三、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多为生产经营性的事业单位。
经费自负盈亏,没有财政支持,与企业没有太大的区别,可以执行国家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也可以实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机制及工资福利制度,拥有较为宽泛的工资福利自主权,但必须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因生产经营状况经济效益不同,少数单位工资、福利待遇和退休金可能优于国家政策规定;但大多数的单位工资、福利待遇和不达国家政策规定。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将全部退出事业单位管理序列,成建制的转为企业。
仅供参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