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干部管理岗是什么意思?

事业编干部管理岗?概念模糊错误!

事业单位现在已经木有干部身份了,只能说,管理岗位员工、专业技术岗位员工,相当于过去的干部身份。

一、2009年,事业单位进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推行“全员劳动合同聘用制”,人事管理也完成“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干部身份转为管理岗位员工、技术岗位员工,工人身份转为工勤技能岗位员工。

至此,事业单位干部身份成为历史,不复存在!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称为事业单位员工,具体分为管理岗位员工、专业技术岗位员工、工勤技能岗位员工。

二.如何认定员工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

国家政策:员工的岗位如何确定,国家政策原则上规定,以用人单位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岗位为准。

涉及退休年龄问题,以退休年龄到达时劳动合同期内的岗位为准。

地方政策:各地对员工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认定,有些地方政策性的补充规定,多是设置一些岗位变动须向劳动保障部门申报备案制、岗位变动后需达到规定年限认定限制等,不尽相同。

仅供参考。

事业编干部管理岗是什么意思?

这是过去的称谓,现在准确说是管理岗位人员,或者叫职员,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和四级以上管理岗位人员按照干部权限进行管理。事业单位从2012年开始,在聘用制度的基础上,实施了岗位设置管理,不再以身份管理了,所以再用干部或者工人称呼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已经是过时的称呼了。

事业单位分三类岗位,即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岗位,在岗位有空缺的情况下,三类岗位人员可以互相转岗。例如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可以转岗到工勤岗位工作,并兑现所转工勤岗位待遇;工勤岗位人员也可以转岗到管理岗位或者专业技术岗位工作,转岗到专业技术岗位还必须具备该岗位的专业技术资格,并兑现所转管理或者专业技术岗位的待遇。

转岗不转身份。正是因为不以身份管理了,改为以岗位管理了,所以不存在身份操作和改变身份,只是人员在三类岗位上流动,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效率,激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活力,让岗位决定人员,即岗位选择人,让有能力有水平的工作人员竞聘到更加适合发展工作的岗位上,创造更多的工作价值,彻底结束了过去身份定终生的固定用人模式。

事业单位以聘用制度为基础,以岗位管理为手段,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活力增强,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紧迫性,改革达到了预期效果。

事业编干部管理岗是什么意思?

现在事业单位领导工资太低,事业单位最高领导者是管理岗的一般都挣着单位最低工资,所以很多领导都占用专业技术岗。建议提高单位法人和最高领导的工资,激励职员上进,并保证廉洁自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