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公单位的工龄有30年,能提前退吗?

问题是:

参公单位有30年工龄,可以退休吗?作为一个人力资源工作者,十分高兴为你解答相关问题。

答案是: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习称参公人员,工龄满30年,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关于提前退休及其他相关规定,可以提前退休。

一、国家规定退休年龄:

1.普通工作人员

男60岁;

女干部55岁;

女工人50岁;

女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女员工按照女干部退休年龄执行。

2.省部级人员,65岁。

3.国家级人员,70岁。

4.2015年,国家出台新规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女员工、副处级以上女干部,延迟至60岁退休;

本人自愿申请,仍然可以55岁退休。

二、国家公务员满30年工龄可以退休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关于国家公务员退休相关规定。

国家公务员下列情形可以退休:

(一)工作年限满30年的;

(二)距国家规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

本人申请,有管理权限的任免部门批准,可以退休。

(三)同时必须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以上。

三、参公人员适用上列规定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为事业单位的一个特殊类型,虽然使用事业编制,仍然具有行政职能,工作人员执行国家公务。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完全按照国家公务员人事制度管理,适用上述相关规定。

四、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前退休,另外一个条件,必须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以上。

五、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前退休:

本人自愿申请;

用人单位初审同意呈报;

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复核审查同意;

经有管理权限的部门审查批准;

社会养老保险机构核准承办。

仅供参考。

参公单位的工龄有30年,能提前退吗?

参公单位在编在职人员工龄满30年符合提前退休条件

参公单位顾名思义就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其在编在职人员的职务任免、交流培训、考核奖励、辞职退休等都参照公务员管理。换而言之,只要公务员满足的条件,参公人员都可以参照执行。而关于提前退休,公务员法第把十八条规定:公务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本人自愿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一)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二)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三)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的。

国家规定公务员的法定退休年龄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按照上述政策,参公单位的在职在编人员只要本人提出,经任免机关批准,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即可退休。同时,工作年限满30年的,也可以退休。对于这一点,目前正在全国征求意见拟明年开始实施的新公务员法修订草案在第九十三条再次予以了明确。今后,无论是行政单位或者参公单位在职在编人员,只要符合条件,经本人提出,没有特殊原因,单位及主管部门都应批准其提前退休。

我是小公,专注公务员考试、任用、提拔等体制类问答,感兴趣或有疑问咨询的,可以关注私信我,我将提供全方位的权威解答

参公单位的工龄有30年,能提前退吗?

新《公务员法》修订草案明确规定,公务员工作满30年可以申请提前退休。参公人员和公务员一样,都执行的是《公务员法》,参照管理,因此,参公人员也可以申请提前退休。

《公务员法》规定男满60岁、女工人满50岁、女干部和自由职业满55岁就可以正常退休。如果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也可以退休。另外,公务员经任免机关同意,即按照管理权限,一般干部和工人由人事局批准,领导人员由组织部批准,工作满30年的可以提前申请退休,工作满20年、退离退休年龄不到5年的,也可以申请提前退休。特殊职业者,根据相关规定,工作满8年、10年以上的也可以退休。

机构改革方案中,对于行政、事业工作人员,同样规定了离退休年限不足5年的,可以申请退休,提前交由社保部门保障。这项政策,不限制个人身份,即不管是公务员、参公人员,还是普通事业人员、临时合同工。同时也不限制工作年限,只要个人年龄距退休年龄不足5年,工龄多长都可以申请提前退休。

新《公务员法》修订草案的意见征询期是2018年11月1日至12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之后,事业人员也可以参照执行,公务员、参公人员、非公务员身份的事业人员,都可以申请提前退休,这是法律赋予个人的权力。

参公单位的工龄有30年,能提前退吗?

我想,对任何事都给个好与坏的标千,不难,请不要问別人,得先问自己的标准。

参公单位的工龄有30年,能提前退吗?

知道吗?归属感特别在此年纪非常重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工作充实更是精神寄托。除非你有更有意义的作为。

参公单位的工龄有30年,能提前退吗?

能退休很好,在边远小城生活的一定很幸福,另外年龄不太大选择的机会很多,可以出去转转或者找个比较轻松快乐的事情做,何乐而不为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