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通讯工具的古代,军队是如何传播信息的?
古代木有现代通讯信息的技术手段,如何传递军事信息的?
古代限于科学技术水平,通讯技术当然不如现代发达,但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通讯系统。
一.峰火台,大家知道,西周时周幽王为博妃子褒姒一笑,“峰火戏诸侯的”的典故,古代在军情需要的连线建筑的峰火台,遇有警情,沿途点燃峰火,传递情报,当然,根据燃火数量、烟火浓度而情报意义不同,峰火台,就是朝廷上下传达军情的通讯方式之一。
二.同理,亦有用连线设旗帜摇动、锣鼓声音传递情报,在战场上“击鼓进军”、“鸣金收兵”等;旗帜传递情报信号直至现代仍在应用,如上几个世纪广泛应用、弃用不久的陆、海军等的旗语。
三.驿站,类似于现代的邮政局兼招待所,但不受理民间业务。
古时,在中央政府联系地方政府、军事单位间的交通沿线,设置驿站,由官员驿丞管理,配备马匹、车辆、舟船和驿卒,朝廷公文、军事信息由驿卒驰递,遇有加急公文,限定送达时限,昼夜急驰,不得有误,误者当斩。
大家熟知的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闯王”李自成,原是驿卒,可笑吗?大明帝国竞然毁于一个小小驿卒之手,相当于今日之邮政局邮递员!
四.驿站,还有另外一个功能,就是政府招待所,接待公务出行人员,明代著有《徐霞客游记》的旅行家徐霞客,就曾有军队朋友送给通行凭证而公费旅行。
大家看地图,黑龙江省境内现有一站、二站……直至二十几站的数条连线地名,就是古驿站留下的印迹。
现在,各地有不少古驿站地名及建筑留存,河北省怀来县鸡鸣驿乡鸡鸣驿村尚有保存较好的鸡鸣驿站。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曾为合江省会,满语为“驿丞屯”、“站官村”,说明佳木斯市由驿站发展而成为省会城市。
有250多年省会历史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原名为卜奎的驿站,成为清朝黑龙江将军府,清朝~中华民国~新中国成立初的黑龙江省会。
仅供参考。
没有通讯工具的古代,军队是如何传播信息的?
崤山小虎第222条回答。
通信对于军队传递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古代传递信息不像现在这样方便、快捷,但也有其独特的办法。
一、烽火。“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这里边的烽火台,就是古人传递预警情报、紧急军情的重要手段。
边境发现敌情、有敌军入侵征召等情况,白天燃烧干草,参杂牛粪、湿植等用来发出浓烟;夜晚则直接燃烧明火;以此后方便知道前方有敌情,自然会出兵救援。同时烽火台还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
二、旗语。旗语不仅是古代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现代作战中依然有其独特的作用。可以说旗语是一种既古老且实用的通信方式。
不仅从影视剧《亮剑》中能看到旗语的影子,就是目前世界各国海军依然由通用的旗语。当然旗语的内涵相当丰富了,我们今天就不讨论了。
三、金、鼓。“鸣金收兵”和“一鼓作气”这两个成语大家都听过吧,“金”和“鼓”是古代传达军事号令的普遍方法。
鸣“金”就是鸣“钲”,意思为撤退。击鼓就是“鼓”声,意思为进攻。故《荀子 汉兵》有:“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
四、传令兵和斥候。传令兵主要就是把信息在将领和军队前线之间进行传递。
而斥候也就是侦察兵、探马等,把前线或阵地收集的情报像将领进行汇报,也起到了传递信息、通信的作用。
五、驿站。驿站不仅适用于军队的军令,也适应于官府的政令。是中央集权后的产物,用于地方将军情、政情汇报于中央。
我们常说的“八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都是驿站的驿卒传递信息的加急程度。
总得来说,古人传递信息自然有其独特的门道,但主用、常用的就这几种。当然还会有信鸽、信灯(灯火)等。可能还有一些小虎也想不到的奇思妙想,大家都说自古评论出大神,小虎期待大神的指点。
题外话:大家好,麻烦关注下,顺便点个赞。小虎作为一个老兵自媒体也需要您的支持。多谢了。
没有通讯工具的古代,军队是如何传播信息的?
快马加鞭,如果是急件要交给皇帝的话。累死几匹马是常有的事。
没有通讯工具的古代,军队是如何传播信息的?
快马驿站,飞鸽传书,烽火狼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