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百万军户为何打不过10万八旗?
明朝百万军户,不是打不过10万满洲八旗,而是已被“闯王”李自成打得人力、财力、军力,消耗殆尽,满清趁大明帝国与李自成“鹬蚌相争”,李自成杀进北京,推翻大明帝国,而坐收“渔人之利”,捡了一个天下!
努尔哈赤的后金,虽然兵力不多,但是,战争不是兵多既可获胜,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并不少,战争是双方高智商的搏弈,打胜战争需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很重要,清军击败明帝国,就占了“闯王”李自成把明帝国已打得奄奄一息的天时,加之清军首领努尔哈赤及继承者正确的战略战斗术!
一、清朝军事总兵力,八旗兵力不过20万人,其中尚包括蒙古八旗、汉军八旗,面对几亿汉人,能够入主中原,建立一统王朝,主要还是“以夷治夷”,以收降的汉军为主要力量转身攻打、征服汉人,采用“以汉制汉”战略,满清八旗军队,主要以主人身份起监军作用,坐收胜利果实。
二、清太祖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女真各部后,先将女真族人统一编为,以旗帜颜色划分黄、蓝、红、白四旗,后又增加镶黄、镶蓝、镶红、镶白四旗,旗帜镶边以故得名。
八旗,为军政合一组织体系,战时为兵,全民皆兵,出征作战,平时游牧生产,农耕生活统治管理,军民合一的女真族特色军、政、民结合的组织单位。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女真政权,继承其祖上与宋朝时并存的金国称号,仍称大金国,称汗为帝。
三、清太宗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为避免历史上金国屠宋,汉人仇金心理,将大金国号改为大清国,并将女真族改为满洲,因而军队称为满洲八旗。
但是,满清欲进军关内,入主中原帝国,仅靠10余万满族人,对抗攻击几亿汉族人,显然力量不足,无异于“以卵击石”。
怎么办?首先,将利用“大棒+胡萝卜”战略战术,战争征服、又打又拉的、世代联姻的、且同为强悍“马背民族”的可靠盟友——蒙古族,编为蒙古八旗,增加军事力量,进攻明帝国,并卫护北疆,免除后顾之忧。
但是,面对数量庞大的汉族人,力量还是不足,又将收降的汉人军队,编为汉军八旗。
于是,清军主要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另外有畜牧战马为主的打牲八旗,为显军力号打胜八旗。
但是,实际上,清军为扩充军事力量,再将收降的其他汉军编为绿营兵,扩大军事实力,是满清军事力量中最为庞大的主要作战军事力量。
四、历史实践证明,清军南下征服李自成、明朝残余势力及南明政权,主要是以汉军降将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孔有德的汉军冲锋陷阵为主力的,所以,上述等汉军降将得受清王朝异姓王爵封赏。
五、清军入主中原,建立大清帝国后,在全国各地省会及要地设立满洲八旗14个驻防将军,兵员最多的盛京将军统率满洲八旗兵力1.7万人,最少的成都将军统率满洲八旗兵力不足2千人,在统治全国各地军事力量主要是汉军绿营兵。
仅供参考。
明朝百万军户为何打不过10万八旗?
你看看八旗子弟到了清末是什么状态?还能打仗么?
即便如此,八旗的待遇也比明朝军户强多了,明朝的军户,到了中后期,简直就是乞丐和流民的结合体。戚继光时代,军户就已经不行了,只能依靠重新募兵;明朝末年有点战斗力的,只有军队将军的家丁。什么百万大军,根本就不起作用。
明朝百万军户为何打不过10万八旗?
悟空问答,寅哥解惑!我们都知道明末军队的战斗力低下,别说对上满八旗,就是投降过去的明军组成的汉八旗都能打的明军丢盔卸甲!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军户制是朱元璋创立的军事制度,当年朱元璋就是靠着军户制形成的军队打败了陈友谅和张士诚,后来又赶走了元朝。军户制可以说是朱元璋内心里最得意的“创意”!老朱曾经多次炫耀过:我有百万雄兵,却不用耗费国家一分钱粮!可以说军户制是明朝前期和中期国家兵制的主要组成部分!
但老朱不知道的是,任何制度都有落后,甚至衰亡的时候!军户制的核心就是土地!前期土地归军士所有,军队有战斗力,慢慢的将领开始侵吞土地,军户成了将领的佃户!军士的积极性严重下降!随之而来的就是军户吃不饱,日常的操练也就荒废了!军队的战斗力直线下降!再后来出现了军户的大量逃亡,很多军队都不满编,吃空饷现象严重!军户制已经名存实亡了!
军户制还有一个弊端:父死子继!代代相传!永远不能更改!从生到死都不能脱离这个行业!很多人就这样浑浑噩噩的混一辈子!这样没有灵魂,没有激情,没有信仰,没有追求,没有目标的军队能有战斗力吧?
相反的清八旗军队正是一个上升期的军队!严格的等级制度,严酷的训练,丰厚的奖赏都使得这支军队是17世纪东亚战斗力和凝聚力最强的军队!加上一干出色的将领和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领导指挥,清八旗能够横扫东北,继而定鼎中原就捋顺了!
我是寅哥解惑!感谢您的阅读!如果对我的回答感到满意,请多多点赞评论!真心希望大家多多互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