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宋朝的“联金灭辽”和“联蒙灭金”战术?
北宋“联金灭辽”、南宋“联蒙灭金”,是同样错误的战略决策!是把自己送上灭国之灾的最大的、致命的错误战略!
一、中国古代历史上,北宋,文化与文明建设,以及经济发达水平,堪称世界一流;当然,军事武器装备都是世界最顶级的,火器、床子弩、铁臂弓强弓劲弩等,打不过辽、金,缘于错误的治国方略,“重文抑武”,“文官治军”,“军无常帅”,以及“联金灭辽”的战略错误,自己的战略决策把自己送上死亡之路!
二、北宋,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时代, 文艺复兴,应该是文化、文明建设的高峰期,确实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个文学高峰,中国文学史上“唐宋八大家”,六位在宋朝。
代表每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峰的文学体裁。
上古神话;先秦诸子百家散文;
汉赋;
唐诗;
宋词,宋词的出现,文学又呈现了一个文学高峰,空前绝后,领先世界。
三、北宋,无可比拟的经济革命,据经济学家测算,北宋时期,GDP占世界30%左右;甚至有说达到80%,不太靠谱。
但中国的经济水平为发达国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北宋时期二年的铸币量,相当了明朝二百年的铸币量,发行货币是要有物质基础保障的。
从输送岁币给辽、金换和平,皇帝感觉岁币微不足道,可以看出大宋经济实力雄厚!
四、那为什么?作为一个文化、经济发达的大国,而经受不住北方文化、经济并不发达的辽、金部族的攻打呢?
主要原因在于, 北宋重文抑武的治国方略,分权制、“军无常帅”的军事体制,自认为正确,而实际误国、误民的问题。
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以掌握军事实力的军事将领,趁后周国主年幼,发动“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登上帝位,因而惧怕历史重演,“杯酒释兵权”。
因而,抑制武将,重文轻武,军事上,以不懂军事的“文官治军“,且统兵之军事将领,“军无常帅”,定期轮换调转,造成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的确达到了赵匡胤所忌的武将拥兵自重、造反夺皇位的目的,然而,极大的削弱了古代亲兵亲将传统的军队的战斗力。
大家熟知《水浒》中,大文豪苏轼家僮出身、毫无军事才能的高俅,身居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之职——掌控禁军的太尉,虽然《水浒》小说中丑化了的,历史上是实有其人其事的!
而且将军队分为禁军——中央军,为军事主力,主要护卫京城,分散兵力驻各地,监视地方;遇有战事,领兵将军临时选调,并不了解掌握部队情况,且有统兵文官、宦官监军,决策折腾来折腾去,战机稍纵即逝,怎容时间,虽然禁军兵力最高曾达120万之巨,但是,形不成强大有力作战能力,使战斗力大打折扣,犹如一盘散沙,不堪一击!
地方军厢军及州府兵、县丁,皆农夫、市镇游民,毫无战斗力可言。
因而,北宋,已进入封建社会先进的文化、经济实力大国,当时位居世界一流,而军事实力,却是与文化、经济大国不相符,兵员虽多,为不战之兵,将军亦广,而无能战之将,一句话,将熊兵弱。
对文化、经济落后的,处于落后北宋封建社会一个社会形态的奴隶社会的游牧民族,辽、金本身弱小的民族,反而变成了强悍的“马背民族”,在错误的治国方略、军事体制下,不堪一击,唯有以先进的生产力产生的发达经济财富,源源不断的输送财富以求和苟且。五、“联金灭辽”,导致北宋灭亡的最大战略错误,辽国存在,是金国攻宋的缓冲区,金辽战争,大宋,坐山观虎斗,两败俱伤,一举出击,杀无力还击之败军,最大赢家是大宋帝国,何乐不为!“联金灭辽”,把辽国缓冲区丧失,为金国“为虎添翼”,自己把“最大赢家”拱手送给金国,自取灭亡,呜乎!
”联蒙灭金“,不吸取教训,再犯同样的战略错误!
面对强敌,不思进取,改革治国方略、军事体制,甚而采用“联金灭辽”、“联蒙灭金”的错误战略,乃至丧权辱国,民族气节尽失,卑躬屈膝,自称“侄皇帝”、“儿皇帝”苟且偷生,以至最终造成徽钦二帝北虏五国城,落井观天,强大的北宋帝国消亡,留下先进发达国家不敌弱小落后民族的历史笑话!呜乎,呜乎唉哉!
仅供参考。
如何评价宋朝的“联金灭辽”和“联蒙灭金”战术?
在这个问题上,两宋王朝都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那就是在战略布局上是对的,但在战术运用上是错误的。也就是说,把战局胜负希望寄托别人身上,不去加强自身的力量,最终倒霉的还是自己。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自己实力不够的情况下,与新兴的强国结盟。无疑是可怕的,一旦盟友知道你的底细,下一个被吃掉的就是你。结盟,说白了,就是彼此长处的联合去谋取一个共同的利益。并达成利益再分配。但当一方自己可以吞并掉全部利益,他不仅不会和你结盟,而且会去吞噬你的东西。两宋结盟的后果就是自己最终亡国灭种。换言之,打铁还需自身硬。实际上所谓的联金灭辽也好,联蒙灭金也罢。在战略上不过是都是范雎的远交近攻翻版。但这种策略的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自身能力的强大和对方也有实际需求。上赶着不是买卖。
北宋的联金灭辽收复幽云十六州这个决策可以说非常正确。但北宋在大辽腹背受敌的情况下,认为大辽好欺负,自己可以占便宜。真是乌鸦落在猪身上——只看见别人黑,没看见自己黑,北宋以举国之力伐辽,却打不过辽国残兵败将,而大金一战即克。屡战屡胜。再好的战略,执行者的能力也必须过硬才行。不行那就是扯了。而且北宋的底牌和弱点彻底让大金看清。北宋的无能腐败,昏聩无知完全暴露在大金面前,犹如一个待宰的羔羊,大金灭掉北宋的意图就此决定。
回头再说南宋的联元灭金。应该说,由于北宋的原因,南宋在这一点上还是比较谨慎的,当南宋发现大金和蒙古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南宋原本想坐山观虎斗当然南宋也借机停止给大金岁币。在南宋内部有两派,一派主帮金灭蒙,一派是帮蒙灭金,以雪当年之耻。但此时,大金出现重大战略失误。由于打不过蒙古,自动放弃黄河以以北的领土。在再就是缺德的‘取偿于宋’的策略。就说是,蒙古入侵大金多少土地,大金就强行从南宋那里补偿多少土地,这是什么样的猪脑子才想出的馊主。
现在对大金来说,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付蒙古,如此一来大金是又树立了一个敌国,可以说,南宋和蒙古的联盟有些被迫。是大金的战略失误把宋蒙联合到了一起。实事求是地说,两宋的军事能力是很低,联金灭辽,联蒙灭金,都是在对方不清楚两宋的实力而做出的联盟决策,实际上没有大宋,结果也是一样。
两宋都是在不应该结盟的时候与强国结盟,从而导致自己的实际情况暴露,而导致亡国。但在当时的实际情况下,两宋也是别无选择。就知道是毒酒那也得喝。也就是各取所需。是当时在别无选择等的情况下之下的最合理的措施优解了,无所谓对错,更无法也不会考虑以后。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如何评价宋朝的“联金灭辽”和“联蒙灭金”战术?
联金灭辽,根本就没有什么错误。很多人指责这事,那只不过是开了上帝之眼的马后炮。在当时的环境,只能这样选择。
当时辽国占据着燕云十六州,长城防线就不完整了。没有了长城防线,北宋就要一马平川地面对辽国游牧骑兵铁骑的冲击。每年北宋都要耗费大量的军费,维持对辽国的防御。并且,还得给他们上供“岁币”,以求和平。
与此同时,辽国还扶持了个西夏,占据了北宋的养马之地。北宋想在西夏用兵,就有辽国呼应;想攻打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就有西夏呼应;你说闹心不闹心。
就像现在的美国,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各方面打压中国,还跟中国打贸易战,企图让中国的企业都破产,大量人口失业,大量妇女为找工作沦为他国妓女 。比现在美国更甚的是,辽国还占据着燕云十六州,这就相当于美国把东北也占了,威胁中国的腹心。
这时有个小国兴起了,要给美国闹腾、添堵,支持下这个小国,减轻下中国的压力,怎么也是正确的选择吧。
所以,当时北宋跟刚兴起的小国金国结成海上之盟,远交近攻,一起对付辽国,这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
但是,谁也没想到,辽国这个庞然大物这么不经打,一打就轰然崩塌,只剩个燕云十六州了。
这就像中国给古巴点援助,让他扯下美国的后腿。可谁知道三下五除二,没两年古巴就把美国打的只剩阿拉斯加了。让谁看了不傻眼?
接下来北宋该怎么办?无非三个选择:
一,援助辽国,保住燕云十六州。
二,坐山观虎斗,两不相帮。
三,攻打辽国,占领燕云十六州。
现在看来选一才是最正确的,然而辽国那么烂泥扶不上墙,堪比常校长,援助再多的人力物力,也只是添到无底洞里,打了水漂,空耗北宋的资源罢了。
选择二,是不消耗资源,但坐视如狼似虎的金国占领了燕云,北宋更危险。
而选择三,迅速占领燕云十六州,把缓冲区前推,巩固长城防线,对北宋来说无疑是最安全的。
战略、战术上,北宋都没什么错误。
那错在哪呢?一是,辽国太弱了;二是,北宋太弱了。津巴布韦用再正确的战略战术也打不过美国。
北宋太弱,跟那个千古仁君有莫大的关系,本来国库空虚,国弱民贫,吏治腐败。他继位以来不说学雍正铁腕整治吏治,而是学乾隆,对官绅更加宽纵。他是赢得了美誉,可是苦了百姓;也由于他的过度宽纵,北宋基层士兵的饷银甚至抚恤金上面都敢克扣。导致战斗力越来越弱,几十年后,在跟金国接触中,一触即溃。
至于联蒙灭金,当时存在争论的,联金还是联蒙。可是金国主动进攻南宋,让南宋没得选。
如何评价宋朝的“联金灭辽”和“联蒙灭金”战术?
一直以来,很多粗读历史的人总是把宋朝的“联金灭辽”和“联蒙灭金”混为一谈,认为是宋政府愚钝,不长教训,但其实这根本就是两码事。
北宋“联金灭辽”,其实是一种贪心的表现。当时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金国称帝后,辽国的一位汉将马植,意识到辽国迟早要灭亡,故而化名李良嗣来投宋,然后向宋徽宗君臣阐明,现在正是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绝佳时机,因为金国兵峰极盛,一旦金国拿下辽国全境,不但收复燕云十六州成了泡影,没有北方山区做屏障,金国很有可能大举南下,到时候大宋江山也是不保。故而宋徽宗表示这千秋功业我要定了,马上在海上和金国取得联系,准备夹攻辽国。之间的复杂经过就不多说了,总之就是宋军以童贯为总指挥,然后宋军的战斗力已经烂到家了,根本打不过辽军,反而被杀的大败。直接也是让金军大开眼界,从此金军对大宋充满了蔑视。后来实在打不过了,就搬金兵来帮忙,然后花钱买回去。因为不懂地理,所以大多数隘口都被金军占据着。宋军的另一大失误就是用辽人守燕京,本来被宋军攻打,辽人就恨着宋庭,所以当金军南下的时候,辽将想都没想就投降了,直接跟着金军一起踏上了灭宋的步伐。
而南宋情况就不一样了,南宋其实吸取了之前北宋的教训,很清楚蒙古的可怕,故而开始是向金国提议联合抗蒙。但问题是金国不给面啊,不但不跟宋朝联合,反而南下强宋朝的地盘,因此宋朝这时候在要是舔着脸跟金国联合,就太懦弱了,所以宋朝联蒙灭金其实是正确的选择。最后还收复了襄阳作为抵抗鞑子的重要据点,可以说是收获颇多。
其实,南北宋的出发点都没有错,自古以来,与强者联手瓜分天下,就是强国竞争博弈的通行规则,连金国灭亡之后丢下的土地抢都不敢抢的话,那岂不是就等于宣告自己甘当灭亡。北宋的错误不是联金灭辽,而是在治理辽土上用人不当,而且对于燕云地界地理不熟,因此压根就没起到对金国的防御作用(还有就是北宋的军队太垃圾了)。南宋的错误也不是联蒙灭金,而是平端入洛太过仓促,最后被蒙古人截杀了七万淮西精锐,在以后的抗蒙战争上可谓是开头不利。
如何评价宋朝的“联金灭辽”和“联蒙灭金”战术?
宋朝,两宋都是我国的中原王朝,汉民族的主干朝庭。特别是前宋、北宋王朝,自与金、辽、燕云十六州等被辽、金侵占以来,我国的北宋王朝统治的中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广大地区,从来就没有消停过。战争频繁,战事不断。北宋、南宋,还有清朝,是我国历朝历代中,最软弱和最没落、没像的朝庭王朝。北宋时期,内忧外患,奸侫当道。腐败、卖官鬻爵之风盛行,奸臣把持朝政。皇帝昏庸无能,任由奸侫之小人、奸臣,任意摆布。北宋中后期,虽然有王安石推行新政,妄图实行变法图强。新政刚一颁布实施,便遭到了司马光等一大批地主阶级的强力阻挠。半途而废,而夭折。因为它触及到了以地主阶级和统治阶级者们,当权派的切身经济利益。
虽然,北宋中期有李纲当宰相力挽狂澜。呈现出北宋王朝的“北宋中兴”,但是,仅凭李纲一人之力,也是独木难支。独木难支和难撑北宋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苟延残喘,羸卵相轧,大厦将倾”,黑云压城城欲摧的颓势,颓微之势。北方河北、山东的宋江起义,南方长江流域、长期盘踞在安徽、江浙一带的方腊起义,都对北宋王朝当时的朝庭,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当时,处在北宋王朝西北方的西夏,还有当时由契丹崛起的辽,和同时处在我国东北,长城沿线的女真族、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王朝,大肆长驱直入。侵略、侵占北宋时期,北宋王朝的土地。北宋宋徽宗、宋钦宗的被掳,“宋金联盟灭辽”,破坏了宋、金、辽,相互并存和相互制衡、制动与制约的“三足鼎立”之趋势,加速了北宋王朝的迅速灭亡和南宋王朝、朝庭的建立。
唇亡齿寒、唇齿相依,嘴唇、门户都被攻破了,你想牙齿暴露在外,还能苦撑多久。南宋开始以后,偏安江南一隅。过着“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奢华、奢侈和奢靡的生活。真是“好了伤疤,忘好痛”,完全忘记和不顾我国北方,当时虎视耽々、觊踰着南宋江南一带的土地、国土,盘踞在北方的后金朝庭的存在和威胁。当时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有云:“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曛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对当时南宋的时政,给予了无情的鞭挞和讽刺。“宋蒙联盟”,重蹈北宋时期的老路。不汲取和吸取北宋、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南宋王朝、朝庭与蒙古联盟,无疑与虎谋皮、与强盗之邦国“火中取栗,猴嘴里缴枣”,痴心妄想。宋蒙联军,南北攻金。金亡、南宋王朝朝庭,尝到了被蒙古铁骑长驱直入,践踏与蹂躏、直至灭亡、覆亡的恶果。文天祥被俘,英勇就义。陆秀夫身背一个几个月大的小皇帝,宋丙帝在广东崖山、伶仃洋上投江而死。南宋朝庭迅速覆亡,元朝建立。
L:2018年10月4日。
如何评价宋朝的“联金灭辽”和“联蒙灭金”战术?
宋朝的这两次重大决策,建立在不懂唇亡齿寒的战略短视基础上。战术上是成功的,获得了利益。战略上是失败的,完全是引狼入室。前者导致了“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后者导致南宋灭亡,陆秀夫等人蹈海而死。
金国之主完颜阿骨打颇有雄才大略,起兵后多次以少胜多,大败辽军。为彻底灭掉辽国,派人联络宋朝共同灭辽。答应灭辽后,把燕云十六州归还宋朝。
宋朝朝堂上竟然答应了,派童贯等帅大军出战,助金灭辽。灭辽后,宋朝如愿得到了燕云十六州。
但是战争过程中,宋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差劲极了。金国对宋军的战力有了认识后,心中对宋有了入侵之意。辽国灭亡后,宋金接壤。金国南侵,军队长驱直入汴梁,灭掉了北宋。这是中原大地上的一次大劫,无数人或死于非命,或背井离乡,逃亡远方。从此,中国的经济中心由中原,转移到了江南。
可恨的是,南宋竟然丝毫记性都没有,后来又犯了同样的错。蒙古崛起后,蒙军与金国数次大战,夺取大片领土。然而金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依然挺立在蒙古面前。成吉思汗临死时,给后代设下灭金妙策:联宋灭金。
于是,“联宋灭辽”的历史悲剧再次重演。一样的套路,一样的程序。宋朝为了灭掉世仇金国,得到蒙古许诺的领土,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灭金后,南宋得到了一些中原失地。然而,却要面对比金国更彪悍的蒙古。蒙古也和当年的金国一样,发起了灭宋之战,并在崖山之战彻底的打败宋朝。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极为悲壮的宣告了宋朝的灭亡。
北宋和南宋的灭亡,是华夏的浩劫。文明的发展受到很大的打击,百姓在战乱中死伤无数,悲惨极了。宋朝的“联金灭辽”和“联蒙灭金”,无疑是造成这场浩劫的推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