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投在苏东坡门下、做过贴身仆人的高俅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高俅,并不在弄权误国的“宋末六贼”之列,也不似“宋末六贼”的蔡京、童贯等权臣,也就是一个以自身多才多艺,而深得宋徽宗皇帝赵佶赏识的宠臣而已!

高俅,原为中国文学史占有重要地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苏东坡的“小史”,类似现今私人秘书的家童,聪明机警,略有文识,诗词歌赋皆通,善蹴鞠,既今日足球的前身,会使枪棒,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小青年,用今天的话说,“文艺青年”!

苏东坡外放地方官时,将其推荐给皇亲小王都太尉王诜,因而结识端王——后来的徽宗皇帝赵佶,深得赵佶赏识。

赵佶即皇帝位后,有意提拔高俅,奈其无科举正途,高俅虽然多才多艺,但没有参加科举考试,获得出身功名,这是宋朝提拔任用官员的首要条件,皇帝也奈若何,可见宋朝的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制度的严肃性,皇帝也不可以破坏制度的。

于是,宋徽宗赵佶,发挥其善枪棒的特长,派其到北宋名将五元帅之一刘锜父亲刘仲武军中,以期获取军功予以提携,这是无科举正途的旁门佐道,“曲线救国”,后位至掌控禁军太尉高官。

小说《水浒传》中,将高俅列为奸臣,大笔墨渲染,但也没有什么实质劣迹。

其实,高俅不在“宋末六贼”之列,只是其善于奉迎徽宗,取得信任,非科举正途而升迁,使人不悦。估计,《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作为屡试不弟的书生,愤愤不平,而将其描写成奸臣,也有点泄私愤吧!

据史载,高俅为官还是比较谨慎的,不似蔡京专横跋扈,仅在任太尉时,军事训练搞些非实战的花架子,取宠徽宗而已!

而且,高俅为人,比较人性化,知恩图报,位居高官,手握重权后,对老主人苏东坡、刘仲武家多有关照帮助,刘锜得其提携至掌握重兵的高级将领,成为抗金名将。

高俅,在金人入侵,随徽宗赵佶南逃时,与“宋末六贼”之一童贯,发生矛盾,托病返回开封,真的因病而亡,也是善终的了!

总之,高俅并不是弄权误国的“宋末六贼”,仅是一个有一定才能的、善于把握时机的幸运儿罢了!

仅供参考。

曾投在苏东坡门下、做过贴身仆人的高俅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不谈高俅陷害林冲、王进等作恶的事。

高俅其实是水浒传里结局最好的人,没有之一。

作为一个到哪都不被人待见的人,高俅完成了梁山好汉做梦都没有完成的事情——得到宋徽宗信任。

换句话说,梁山好汉但凡能得到宋徽宗信任,征讨方腊不至于死那么多人。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高俅就是梁山好汉的终极追求。

高俅实现这些的方法也很简单:

找一个靠谱的大哥包养自己,同时坚决不干正经事。

首先高俅的核心技能点,完全围绕给主子当“弄臣”来的。

高太尉有三大技能:刺枪使棒、相扑玩耍、吹弹歌舞。还能踢一脚蹴鞠。

这些技能不能杀敌,不去防身,就是给主子逗闷子玩的。

不干正经事情则保证了不出错,不逆着主子来。

这两点加起来,高俅就成为了“亲信”。亲信亲信,只要够亲,才能得到信任。

然后随着主子升官发财当皇上,给自己抬一手。完美。

所以高俅的逻辑很简单:先入局,然后再说能力的事。毕竟比起宋徽宗的信任来说,当官需要的那些技能,说穿了并不复杂。

当然,我们并不是非要学习高俅,有一技之长还是很重要的。但是,高俅的经历也提示我们,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并不是有能力就可以。

亲信的那个“亲”字,才是逆袭的关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